喜剧背后的思考_以莎士比亚的几部喜剧为例

喜剧背后的思考_以莎士比亚的几部喜剧为例
喜剧背后的思考_以莎士比亚的几部喜剧为例

2011年第3期

(总第126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 e il o ng ji a ng Soc ial Sciences N o 3,2011G ene ra.l N o .126

喜剧背后的思考

以莎士比亚的几部喜剧为例

冯丽军

(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521041)

摘 要:经济是影响婚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莎士比亚喜剧中人物的婚恋状况进行剖析,

可以反观当时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婚姻社会的影响。而当下我国的婚姻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也与经济

的迅猛发展有关。尽管国别不同,时代也不同,但经济因素对婚姻社会存在的影响却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对莎士比亚的喜剧,对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婚姻社会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当今社会婚姻状况的了

解,为我们理性认识新的婚变现象、正确处理婚恋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重商主义;经济;婚恋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11)03-0097-03

收稿日期:2011-02-18

作者简介:冯丽军(1967-),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莎士比亚的创作形式丰富多样,他往往会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以达到内容与形式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比如他的早期创作,他的历史剧是反映英国自13世纪至16世纪300年的历史,展示的是英国封建社会从动乱纷争到中央集权的整个历史进程,表达的是作者谴责叛乱,要求统一的政治理想,而他的喜剧则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现实生活,表达的是作者关于爱情、友谊和婚姻的观点。

莎士比亚创作喜剧之时,正值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也是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最关键的历史时期。由于英政府实行的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英国的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而随着这些领域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英国此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正如爱德华 傅克斯所说的,现存生产机制的彻底根本的转变必然引起精神生活的更新,有时甚至是精神生活的再生[1]85。重商主义政策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繁荣,为英国日后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使全社会形成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人们愈来愈重视和崇拜金钱。马克思认为: 对于这一时代来说,货币是一切权力的权力。 [2]的确,金钱的作用和影响渗透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这种社会风气也极大地影响着英国当时的婚姻社会状况。

一、婚恋性质

爱情本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一种美好情感。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美好的词句,都用来比喻爱情,赞美爱情,就因为这份美好感情的真切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她的永恒与纯洁使人痴迷,令人陶醉。可是,在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在重商主义的经济环境下,这份美好的情感却被金钱侵蚀成了一种交易。 威尼斯商人 中的巴萨尼奥向鲍西娅小姐求婚的真正动机就如他对好友安东尼奥所言: 您知道得很清楚,我怎样为了维持我外强中干的体面,把一份微薄的资产都挥霍光了;现在我对于家道中落、生活紧缩,倒也不怎么在乎了,我最大的烦恼是怎样可以解脱我背上这一重重由于挥霍而积欠下来的债务。 可见,巴萨尼奥向鲍西娅小姐求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借机还债(按当时英国的法律规定,女孩子婚前的财产在结婚以后悉数要归丈夫所有)。对于空有 高贵的家世 而实则 负着一身债务 的公子哥巴萨尼奥而言,得到拥有万贯家私的富家嗣女鲍西娅的爱,就像得到了 传说中的金羊毛 。而完全出于真情的鲍西娅对于巴萨尼奥的想法浑然不知,所以当她不顾女孩的矜持极力劝阻巴萨尼奥, 请您不要太急,停一两天再赌运气吧;因为要是您选得不对,咱们就不能再在一块儿,所以请 97

您暂时缓一下吧 的时候,巴萨尼奥自觉愧对小姐的真情,才有了 我现在这样提心吊胆,像给人拷问一样受罪 的感觉。一方面是女方的倾心相与,另一方面则是男方的暗藏心机。换言之,是利益的驱动而非真正出于对鲍西娅小姐的爱,才使得巴萨尼奥铤而走险的。如果说巴萨尼奥在自己的真正求婚动机面前还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话,那 驯悍记 中彼特鲁乔的表现则是赤裸裸的了。本来贤淑、温柔是男性心目中标准妻子应具备的品德,而强悍、泼辣的女性则是令男人望而却步的,但在利益面前,彼特鲁乔直言: 既然我的求婚动机主要是为了钱,无论她怎样淫贱老丑,泼辣凶悍,我都一样欢迎;尽管她的性子暴躁得像起着风浪的怒海,也不能影响我对她的好感,只要她的嫁奁丰盛,我就心满意足了。 面对女方的父亲,他甚至坦言: 要是我得到了令嫒的垂青,您愿意拨给她怎样一份嫁奁? 多么直白!多么坦率!而女方的父亲则也是出于一种利益的考虑,就像急于向外抛售一件滞销货物的商人一样,把女儿随随便便就嫁出去了。一个聪明伶俐,敢想敢干,颇具个性的少女就在两个男人的讨价还价过程中被决定了命运。

对于巴萨尼奥、彼特鲁乔这些新兴阶级的代表人物而言,婚姻就是他们积累资本的最简单的方式,是他们攫取利润的最快捷的方法。

二、婚恋内涵

由于重商主义政策的实施,英国资产阶级获得了巨大的活动空间。人们纷纷通过经商、旅游、出国留学等方式打通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人们一旦有了新的前景和新的希望,精神便长出了翅膀。新兴资产阶级打破了传统的婚恋观,一方面敢于大胆地进行破坏,即破 禁 立 纵 ;另一方面则敢于创造性地建立,他们懂得了在婚恋中的讲究风情。本来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世界观宣扬超越尘世的灵魂是生活的最高概念和唯一的目的,而妨碍实现这个目的的肉体只是不灭的灵魂短暂的、转瞬即逝的躯壳。但是随着新经济原则的崛起,这种旧的观念赖以存在的基础轰然倒塌,人们的观点和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用各种语言、各种形式为婚姻大唱赞歌: 婚床睡着最舒服。 面对爱情,男女双方敢于大胆表白自己的感受。鲍西娅直抱怨无聊的世俗礼法使自己不能享受合法的权利,并在巴萨尼奥还没选好匣子之前就向他表明心迹 整个儿的我都是您的 ( 威尼斯商人 )。只见了一次面,罗瑟琳就对奥兰多说: 先生,您摔角摔得很好;给您征服了的,不单是您的敌人。 而奥兰多也深有同感地自语道: 可怜的奥兰多啊,你给征服了!取胜了你的,不是查尔斯,却是比他更柔弱的人儿。 ( 皆大欢喜 )出身寒贱的海丽娜则是当着众人的面恳求国王把勃特拉姆赐给自己做丈夫( 终成眷属 )。当时的人们不仅敢说,而且敢做。比如,关于女性的贞操问题历来都是被人们所重视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也不例外。当时的社会以各种方式来防止女性在婚前失去贞操,但其实,这个时代的男女在婚前失贞的情形却特别严重。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16世纪和17世纪交替前后的英国,平均每五个新娘中就有一个是未婚先孕者[3]。 威尼斯商人 中的罗兰佐与杰西卡早已是生米煮成熟饭; 终成眷属 中的勃特拉姆也大搞婚外情。而从 威尼斯商人 、 驯悍记 、 终成眷属 等作品的仆从口中更可以得知当时的两性关系大胆放纵到何种程度。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经济实力做基础,能够专门为享乐而活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爱情方面的享乐,人们越来越讲究优雅的形式。爱情的艺术在当时已成为一门最重要最流行的学问,求爱的形式在与贸易同步发展的资产阶级身上表现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如在 威尼斯商人 中,罗兰佐与杰西卡之间的打情骂俏,以及他们关于 夜的典故 的抒情,显示出他们作为上升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无事生非 中的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则是在唇枪舌剑中走到了一起。而最讲浪漫情调的要数 皆大欢喜 中的奥兰多与罗瑟琳了。为了表白自己对罗瑟琳的爱,奥兰多把写满滚烫话语的情诗挂满了亚登森林的树枝,并在一片片树皮上镂刻下了自己的相思。可见,在当时谈情说爱已成为年轻人的时尚,男女婚姻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三、婚恋中的妇女地位

由于贸易利润的增加,使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妇女有了可能做其他事情 搞文学、科学、艺术。于是出现了V irago(女强人)类型 致力于学术和艺术的妇女、女学者类型。作为在经济上得到解放的她们首先要努力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对社会的态度,所以也就首先要批判、检查和修正两性关系。 威尼斯商人 中的鲍西娅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令男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显示出不逊于,甚至超过男性的才能; 皆大欢喜 中的罗瑟琳、 终成眷属 中的海丽娜也都是一直在牵着男人鼻子走的。当然,她们的这种所谓的解放和主动权都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鲍西娅还是得女扮男装才能进入显示其聪明才智的法庭,海丽娜也是假充了另外一个女人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毕竟事实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英国妇女渴望改变她们在婚姻关系中的从属地位。也许有时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像 驯

98

悍记 中的凯瑟丽娜试图摆脱男性控制的努力就以失败而告终,这只能说明男权统治力量之强大,但作为女性,她已有所行动了。

通过对莎士比亚喜剧中英国婚姻社会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人们的婚恋观正日益世俗化、近代化。而任何理念都不是形而上的,不是从外部进入生活的。 这种导致形成全新的观点和观念的彻底转变,发生于全新的经济原则进入历史的时刻 [1]85。换言之,是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使得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婚恋观。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与处于转型期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一样,两个时代都处于现代与传统、变革与循规、开放与束缚共存的状态。此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的人们婚恋观的变化,不能不引发我们对类似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先,关于婚恋的基础问题。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应以爱情为基础。只有建立在美好纯洁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稳固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婚姻变化反映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贪婪和自私,而我国当代青年婚恋观的日益功利化、物质化,也是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一种异常反映。本来婚姻恋爱是人的自然本能,虽说它要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但像这种建立在经济条件上,而非建立在个人性爱条件上的婚恋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使男女双方形成一种契约关系,也就是说,使一方压迫或奴役另一方。而真正的爱情应是什么样呢?黑格尔在论及现代爱情特征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个同一里。 [4]可见,真正的爱情应是双方以互爱为前提,双方处于平等、和谐的地位。可是,从文艺复兴到如今,历史已走过了三百多个年头,人类社会还存在着这种建立在经济条件上的婚恋关系,足见要实现男女间真正出于情爱的婚恋关系还需经过人们共同的努力。我们期待着马克思所说的那种理想婚姻的实现,到那时, 男子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 [5]。

其次,关于婚恋的态度问题。人们的婚恋观总是受社会存在制约的,社会存在又是社会文化的曲折反映。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婚恋变化反映了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的是人性解放时的欢欣。如今,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也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经济生活的多样化造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等的多层次化,人们的婚姻状况也随之繁杂化。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未实现马克思所说的理想婚姻之前,任何婚姻恋爱都是建立在多种因素基础上的,任何自由也都是相对的。婚恋方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应该置于一定的社会秩序中。 未婚先孕 等现象除了会给女性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之外,还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国家和社会应随着婚姻社会不断出现的新变化,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关于女性的地位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言: 母权制的被推翻,是妇女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 的确,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女性就沦为男性的奴隶。在男权社会,女性始终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像鲍西娅、罗瑟琳、海丽娜等女性在男女关系上虽貌似很主动,但在主动时她们都是被置换了身份的,而凯瑟丽娜则以反抗的失败而告终。在我国,虽然法律、政策等也提倡 男女平等 ,但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法律和政策的保证给女性提供的仅仅是机会的平等,但要将机会的平等转变为事实上的平等,还有待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男性思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靠女性的自觉。

尽管国别不同,时代也不同,但经济因素对婚姻社会存在的影响却是相同的。因此,通过莎士比亚的喜剧,对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婚姻社会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当今社会婚姻状况的了解,为我们理性认识新的婚恋现象,正确处理婚恋问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 傅克斯 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M].侯焕闳,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6

[3] 马丁 英格拉姆 1570~1640年英格兰的教会法庭、性和婚姻[M].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219

[4] 黑格尔 美学:第2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2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183

责任编辑:王晓春

99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原创:Evans 这一个月陶醉在莎士比亚的著作里,我想或许用”妙笔生花”都不足以称赞他的写作才能,在读完的那一刻心中充满无限的钦佩,对他的译作者---朱生豪,同样有说不出的崇拜,我想他一定对中西文化都有极高的造诣和了解才可以把作品翻译的这样完美,读的时候几乎没有违和感,他把其他语言的作品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翻译过来,还极具优美、准确、凝练、丰富,其中的有些成语我都不是很确定明白它的意思,他却能够两方对照运用的游刃有余,手上粘来一般,达到这样的水平应该是每个翻译者梦寐以求的吧。 这本书里包括了莎士比亚的五个经

典悲剧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后四个是我们所熟知的西方”四大悲剧”,这里补充一下,中国古代传说四大悲剧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觉得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三大特点吧 1、无与伦比的语言,这在我读第一个作品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其中罗密欧的高级情话肥而不腻,色而不淫,朱丽叶的回应也毫不逊色,通常来说事物的描写是枯燥乏味提不起读者兴趣的,但是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他描写的太美了,忍不住想多读几遍,记住、学习、模仿。还有就是他的用词特别有表现力,穿透力,这样他塑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戏剧舞台的表演上就会很有感染力。 ”只怕盛筵易散,良会难逢。” ”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

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 ”你这小小的身体里面,也有船,也有海,也有风:因为你的眼睛就是海,永远有泪潮在那儿涨落,你的身体是一艘船,在这泪海上面航行:你的叹气是海上的狂风;你的身体经不起风浪的吹打,是会在这汹涌的怒海中覆没的。” 2.深入人心的人物角色,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应该是久负盛名了,他本身的性格是抑郁深沉的类型,在得知父亲被叔父谋害之后,装疯卖傻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斗争与谋划最终战胜自己的怯懦和畏手畏脚为父报仇,同时也伤害了他曾经深爱的女朋友奥菲利娅,对他的母亲出言不逊,他偏执的性格里也不乏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和自己赋予的”扭转乾坤”的责任感所在。《奥瑟罗》这个作品就有点意思了,它有两个主人公,像序言里作者写的那样,这个戏剧的艺术成功,不在于它塑造了一个叫奥瑟罗的”愚蠢的”被害之人,而多半在于一个叫伊阿古的”

莎士比亚喜剧与莫里哀喜剧的比较

莎士比亚喜剧与莫里哀喜剧的比较在西方近现代喜剧史上,不得不提的有两个人,这两位都是伟大的喜剧大师。一位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他开创了英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新局面,他创作于早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喜剧作品有四部,分别是《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这些喜剧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和理想,我们可以看到充满着的无限希望,因此,乐观主义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基调。另外一位就是莫里哀,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喜剧家,他的艺术成就也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其代表作有《伪君子》《吝啬鬼》《可笑的女才子》等,极具讽刺意味是莫里哀喜剧的最大特点。 可以说,莎士比亚与莫里哀都是他们各自时代喜剧界最杰出的代表,后世许多人就常将两位大师以及他们的喜剧拿出来进行比较,那么同为喜剧创作大师的他们,在喜剧创作上都有哪些异同呢 从相同点上来讲,二者的创作经历是很相似的,都曾流转于社会各个层次,由于接触面的广泛,生活经历的丰富,这就为以后喜剧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们的创作内容都包含一些闹剧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达到了喜剧的效果。 而从不同点上来讲,主要从风格特点上来考虑。 首先,从喜剧的基调上来说,莎士比亚的喜剧史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这是由于他处在文艺复兴时期,因此他的喜剧总是热情肯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赞美人的力量和价值,情爱和友爱,这是时代所赋予的。当然,除此之外,对于生活中的阴暗面,莎士比亚也进行揭露和嘲讽,但他的讽刺带有温和性。而莫里哀的喜剧则大不相同,讽刺在他的喜剧中占得分量和程度都大大加强了,因此这就成为了莫里哀喜剧的主基调,它着重于反映生活中的阴暗面,可以说,他的喜剧带给人们的已经不仅仅是欢乐,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思考。 其次,就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二者也有不同。莎士比亚的喜剧中,人物性格大都是丰富多面的,而且人物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尤其是女性形象,更是以其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比如聪明机智、幽默风趣的鲍西亚,活泼开朗、调皮狡黠的罗瑟琳等等,在她们身上,“天赋的灵奇”和“绝色的仙姿”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而在莫里哀的喜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更多地体现了类型化,如同样伪善的人,达尔杜弗与唐璜,因此莫里哀在这一方面可能要稍逊莎士比亚一筹,不过对于他笔下有名的阿尔巴贡等形象还是不可否认的。 再次,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了。莎士比亚的喜剧,更多地体现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往往是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喜剧氛围。莎士比亚笔下的喜剧场面充满了诗情画意、欢声笑语,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人物的感情也显得格外美好,浪漫、抒情的风格在其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莫里哀则不同,他的喜剧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这还是由于他的经历较其他作家更加丰富,他对现实的观察更加广泛所造成的。在他的喜剧中,就是靠着这些进行着批判和讽刺的。通过喜剧他更直接的描绘现实,使现实给予人启示,引人发笑,也引起人的注意。 总之,这两位伟大的喜剧大师都为我们展现了精彩,以各自不同的风格为我们展现了两个不同的天地。他们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成就,正是他们将喜剧引领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我想正是他们从不同角度的开创和引领,才使喜剧得以经久不衰的吧。

2020莎士比亚作品读书笔记500字

从小就读过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从此心中便给这个伟大的剧作家留了一席之地。竟在八年级的语文书上发现了莎士比亚所写的《威尼斯商人》选段,无比欣喜。 这篇我读了好多遍,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真的欣赏巴萨尼奥,而是可怜狠心的犹太人夏洛克罢了。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的人倒是最令我觉得惋惜的,莎士比亚把人的一切丑恶全部都放在他的身上,安东尼奥对友情的重视和心地善良,巴萨尼奥为朋友的奋不顾身为的就是要衬托夏洛克的凶狠与嗜钱如命。我想虽然莎士比亚是为了讽刺犹太人夏洛克,可他同时也表现出了当时的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排斥。所以说夏洛克是一个可悲的角色,但他并不值得可恨,可恨的是当时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造就了一个悲剧的夏洛克。 在课文的第二段鲍西亚审判中,委婉地劝导夏洛克慈悲一点。“鲍西亚:那么犹太人应该慈悲一点。夏洛克:为什么我应该慈悲一点?把您的理由告诉我。”从中看出鲍西亚劝说夏洛克应该慈悲一点,但夏洛克毫不领情。“还是慈悲一点,把三倍原数的钱拿去,让我撕了这张约吧。”即使巴萨尼奥愿意出三倍价钱还夏洛克,可夏洛克还是不肯,表现了夏洛克复仇心理极强。“鲍西娅: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鲍西娅:约上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可是那又有什么相干呢?肯做一件好事总是好的。夏洛克:我找不到;约上没有这一条。”鲍西娅要求夏洛克请外科医生替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可夏洛克因“费用归你负担”,并以“约上没有这一条”而拒绝了。可他不知道这“血”字是鲍西亚促使安东尼奥和他的命运发生倒转的法宝。“夏洛克:那么我愿意接受还款;照约上的数目三倍还我,放了那基督徒。”夏洛克看计谋失败,便想拿三倍的还款,夏洛克嗜钱如命的本性暴露无遗。 我想金钱固然重要,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远远比金钱重要的东西,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优越而歧视任何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正是因为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个片面的形象,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形象。 之所以说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是因为他的性格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他既勇敢,又懦弱。在面对雷欧提斯的挑战的时候;在面对他的父亲的灵魂出现的时候;在刺死波洛涅斯的时候,他是勇敢的。但同时他又是懦弱的,对于复仇的犹豫不决,对于他母亲的爱狠交织,面对他叔父即位,迎娶他母亲,哈姆雷特十分不满,心中诅咒,却无可奈何,任凭事情的`发生。 他,有时候显得很单纯。比如安排一场戏剧,让自己以前刻意的装疯的努力前功尽弃,比如他在国王祈祷的时候有复仇的机会,却因为迂腐而放弃了。他现在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是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了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抱怨了。 他,有时候又显得很虚伪,比如对于奥菲丽亚的爱情。哈姆雷特对奥菲丽亚有没有爱呢?可以说有了一点,但还是忏悔多于痛苦。怜惜后悔多于爱。他其实是在看见奥菲丽亚这个昔日的无知少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去亲人、失去理智、失去生命后,情不自禁而产生的后悔,

《莎士比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莎士比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莎士比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在这本书里,莎士比亚不是一个文学符号,他是一个我们身边可以接触到的凡夫俗子。我们可以认识一个鲜活的莎士比亚,他是那个特定时代里一个戏剧作者的普遍状态,让我们知道“莎翁”对“莎剧”是有所有权的,这个概念贯穿整本书。 首先,书中特别指出,莎剧是演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在我们看到的文字之前,他们早就在很多剧场里经受过千锤百炼,并且明显带有集体创作和演员的临场发挥。我们看到的莎士比亚文学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已经超越了莎士比亚这个人物的阶层,所以后世的人会认为不是莎士比亚这样的地位的人能写出来的。但在他的年代,他的剧本都是不折不扣的创作,是真正的大众艺术。 就如同红楼梦有红学,莎士比亚文集也有莎学,莎学最热门的话题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到底都是不是他写的,这也是本书要揭晓的答案。倒莎派的观点是,莎士比亚是一个草根,他不可能写出宫廷里的生活,并且都那么的详尽,他们还给莎士比亚配上一些代笔的人,出名的比如有伊丽莎白女王。以下介绍本书内容。 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1564年,他的父亲是个手工作坊的 老板。生意好了之后,父亲就积极往政治生活发展,但也正因为如此,家里的经济又出现了问题。直到莎士比亚自己走红了,家

里的经济才开始好转。莎士比亚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不是贵族),但也读过一些拉丁语写的书,这也让他能在拉丁文的著作里获取灵感。莎士比亚的炒房也是出了名的,他会购买凶宅当做粮食仓库,能从中间大赚一笔,他还喜欢一些风险低的投资,再加上剧场收入,他也是名利双收的大乡绅了。在书里面,莎士比亚还经常吵架,催债,维权打官司,虽然没有文案记录,但是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也具备了市井人物的狡黠。 莎士比亚的情感话题一直也是后世人的喜爱,特别还专门为他拍摄了一部《莎温情史》,但作者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更真实的莎士比亚,他在17岁的时候很可能脚踏两只船,表面上与女 孩A结婚,实际又暗恋着女孩B。正牌的太太叫做安妮·海瑟薇,与好莱坞大明星同名,年纪也大了莎士比亚8岁。虽然夫妻在生活上过得不错,一起操持家务,一同理财,但是情感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能找到大量莎士比亚写给别的女人的情书。最后莎士比亚遗嘱里只留给这个太太一张床。但是作者又给了翻案的结论,他认为遗嘱归遗嘱,根据法律这位太太一分钱也不会少,这份遗嘱属于莎士比亚典型的贫嘴。 要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不能以现在的思维去想当然的认为当时的剧院和现在一样是正规的入场,收门票,安静的坐下再看戏的。当时基本都是公演,舞台上的表演也是真刀真枪的,可能一个不走心就演变成的真人格斗,当然场下也不会劝架而是起哄或者嘲笑。读书笔记https://www.360docs.net/doc/882584046.html,观众也不是社会地位高的人,基

《莎士比亚喜剧集》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喜剧集》读书笔记 最近我又看完了一本名《莎士比亚喜剧集》的这本书,本书的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大约创作了近四十部戏剧,大大丰富了喜剧的发展,在戏剧生涯中开了一个好头。 这本书收录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部喜剧。莎士比亚以乐观主义为戏剧基调,台词诙谐幽默。故事夸张离奇,误会和巧合是他强化喜剧效果和推进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赞美现实的生活,追求个性解放,歌颂纯洁的爱情,是他在喜剧中的重要主题。 我读了《莎士比亚喜剧集》后,最喜欢小罗米奥,因为他快乐做人,给这本书带来了搞笑。但他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他因为陷害了巫师而最终被变成了小丑,但我觉得变成小丑并不是件坏事,因为他是个快乐的人,而小丑也是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他陷害巫师也是为了救自己的哥哥,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还喜欢小安帝福斯,他十分顽皮,有一次把妈妈最珍贵的花瓶打碎了,妈妈十分生气但小安帝福斯直接跑出了家门,在外面多了一个月,害他妈妈和哥哥找的焦急万分。在外面的一个月里,小安帝福斯被一位老爷爷带回了家。老爷爷把他当做了孙子看待。在老爷爷家的一个月,老爷爷跟他说了很多道理让他回家,就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他自己回到了家中。到家后妈妈并没有责怪他,当妈妈看到他时一行行眼泪流了下来,这是我很感动的一段。 这本书令我深有感触,虽然是喜剧但是它里面包含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读《莎士比亚喜剧集》有感 本书收录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 的四部喜剧。本书的作者莎士比亚一生大约创作了近四十部戏剧,大大丰富了喜剧的发展。 我读了《莎士比亚喜剧集》后,最喜欢小罗米奥。但他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他因为陷害了巫师而最终被变成了小 丑,但我觉得变成小丑并不是件坏事,因为他是个快乐的人,而小丑也是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他陷害巫师也是为了救自己的哥哥,所以我很喜欢他。 莎士比亚以乐观主义为戏剧基调,台词诙谐幽默。故事夸张离奇,其中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和对人类光明前途的展望。 这本书令我深有感触,虽然是喜剧但是它里面包含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让我不止一次的去阅读它。 误会和巧合强化喜剧效果和推进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赞美现实生活反映

《奥赛罗》读后感

《奥赛罗》读后感 《奥赛罗》是关于嫉妒与欲望,爱与毁灭的故事。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奥赛罗》,希望大家喜欢。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这篇小说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而这些人物的性格集中体现在矛盾冲突中,且其性格会随着情节发展而加以变化,向我们呈现其多面性。比如文中的伊阿古,他是以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出现的。他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心中充满妒忌和仇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文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却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他真诚,坦率,相信人又疾恶如仇。他把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当作人世间最美好的体现,而她的“不贞”就代表了理想的破灭。也就是由于他的轻信,而错杀无辜。可以说导致他悲剧的与其说是伊阿古的阴谋诡计和卑鄙伎俩,还不如归罪于他的轻信和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

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所以实际上他是不敢相信那么美好的女子,那么美好的幸福是属于自己的。而作者把这么复杂的性格刻画了出来,其技艺高超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奥赛罗》这一篇小说,是莎士比亚戏剧特点的全面体现,其中的语言的生动丰富个性化,以及展示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再加上情节的生动丰富,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品读莎翁,从语言与人性上来看更有其不朽的魅力,那一句句诗歌一般的对白,让人感受内心的冲击,语言的形象与生动,让人为自己无法亲自品读原著而懊恼。 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 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奥赛罗就属于这样的人。 我认为奥瑟罗是一个愚昧的人,一向习惯于听别人的,不去证实这些话,可书中的奥瑟罗为人坦率、正直、诚恳,从不随便地怀疑别人。不知什么是事实,不会做主。没有事实主见,但他自己还是一员勇将,还是很神勇,奥瑟罗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形象。他尽管是贵族出身,但曾被人卖为奴隶,经受过无数艰辛。他也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建立了赫赫战功。正是这种不平凡的经历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博得了苔丝德蒙娜的爱情。他的手下有些不忠臣,最坏的还是伊阿古,

《窃读记》读后感合集10篇

《窃读记》读后感合集10篇 《窃读记》读后感合集10篇 《窃读记》读后感1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它的名字就叫《窃读记》,它是林海音作家写的。 林海音小的时候那个年代,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如现在。可偏偏林海音喜欢看书,而她又买不起书,于是就只能去书店窃读书啦。 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就是:“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那时候她们的条件不如现在的我们,但是她们那颗好学和渴望知识的心,却远胜于我们。 林海音非常聪明,为了可以更好的窃读,想到了很多办法。她会经常到顾客多的书店,那样她便不会被人注意:她会很好的把自己隐藏起来,她还会贴在大人的身边,让别人误以为是他的妹妹或者女儿。作者为了多读书,总能想出好点子来,真叫人佩服! 平时我们不管怎样都讨厌下雨,因为下雨会给我们带来麻烦。而林海音不同,那段林海音因为喜欢读书,就喜欢下雨的片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说明了林海音为了可以多看书而可以喜欢上令人讨厌的下雨天。 有时候,林海音看书都忘记了时间,不去吃饭,直到饭店飘来菜香时,她也会饥肠辘辘的做白日梦。她会很累,不得不用两条腿交替

支撑着。这段话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看书或者做事看到了忘我的陶醉的境界,那么他便会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整个人沉醉在书海里。 两个小时过去了,林海音手中的书也看完了,她依依不舍的把书放回书架。她没有感觉到累,她脑海里想的是国文老师的一句话:“人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像林海音那样炽热的求学的心,那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窃读记》读后感2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阶梯。《窃读记》一文中告诉我们,作者林海音小时侯是个家庭非常贫困,而又热爱读书的小女孩。那时林海音因为家里没钱买书而常常去书店“窃读”。在这“窃读”中,“我”感受到了百般滋味…… 苦,是必不可少的;累,也是不可能没有的。有时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被赶出去,有时一本书被卖完了,又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为了避免被发现,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这样就可以踏踏实实地看书了。 可是,有时候,林海音也会被书店老板发现,就会把“我”赶走。老板总会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没钱怎么了?看不起人呀!因此“我”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直到有一次,一个售货员使海音非常感动;她特意给海音留了一本书,等海音看完才卖出去……她让我很感动。 虽然窃读是苦的,涩的,但经历过这千滋百味后最终都汇成了一个字——甜。

莎士比亚读后感800字

莎士比亚读后感800字 在《莎士比亚》里面,更多的是对人类的赞美和厚爱。《莎士比亚》各章主题大同小异,情节却生动而丰富。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莎士比亚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莎士比亚读后感1 十几天来,完全沉浸于莎士比亚悲喜剧。这不单单是文豪把人间百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实战性的指导,以及人生的启迪。莎士比亚一生都在致力于表现这个世界和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尽力讴歌生命的欢乐,人的善意和爱心,但是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却时时与他的理想相抵触,于是他对世界和人类的爱转化为敌意和仇恨。在《李尔王》《哈姆莱特》《麦克比斯》中,这种敌意都是和仇恨都有所体现,特别是《雅典的泰门》,他所表现的对世界和人的憎恨与咒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爱很容易转化为恨,特别是当爱得不到它期待的回报和积极的结果时更是如此。 在《莎士比亚喜剧集》里面,更多的是对人类的赞美和厚爱。《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烦恼》《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大部分都是围绕爱情、友谊和

婚姻来展开。主题大同小异,情节却生动而丰富。错综复杂的情节经常让我们拍案叫绝。许许多多的欺骗、偶合、乔装打扮和奇遇,都是莎士比亚随手拈来的道具。读完作品,不但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时那种欢乐的气氛和乐观的精神,同时还能看到他对人类美好的爱情和纯真的友谊的向往,以及四处散发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 莎士比亚读后感2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文学家,英国曾经有一句话“宁可不要一百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甚至有人说:“在英国,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故事集》。”可见莎士比亚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国的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戏剧,想当演员,但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由于父亲是镇长,所以莎士比亚在文法学校免费学习。可惜,父亲不久被撤掉一切政治职位,莎士比亚被迫辍学从商。 由于莎士比亚曾经上过文法学校,所以有着很好的文学基础。但创作道路并不平稳,32岁那年,他钟爱的幼子哈姆雷特夭折,在《亨利六世》上演后,又遭到了“大学才子派”格林的讽刺,他企图削落莎士比亚的斗志,但莎士比亚没有就此放弃,他坚强地挺了过来,仍然坚持创作。为了激励自己,他在《麦克白》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主题内蕴

看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想说一些自己的感悟。莎士比亚四大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你可能会说,四大悲剧的成就更高,为什么你不看四大悲剧呢?我想说,在不进行一定心理建设之前,我对悲剧的那种压抑感会持续很久,比如,之前看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片段,我压抑了两天。所以,就来谈谈四大喜剧吧。 “爱情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莎翁对友情的描写很生动细致。剧中的人物对友情很忠诚,为了友情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比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好朋友巴萨尼奥能够顺利到达贝尔蒙特向美丽的贵族鲍西娅求婚,不惜向吝啬鬼犹太人夏洛克借贷了三千块金币,并以自己的一磅肉作为条件,在三个月内悉数归还。由于安东尼奥的运货物的商船在海上遇险,三个月后安东尼奥不能归还夏洛克的三千金币,邪恶的夏洛克将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坚持要从安东尼奥的身上割下一磅肉,,可怜的安东尼,为了好朋友巴萨尼奥的幸福,愿意承受这非人性的刑罚,但幸好美丽的鲍西娅及时赶到,并用自己的智慧使安东尼奥免受了皮肉之苦。为了好朋友的幸福,他以自己生命为赌约,由此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对待友情的伟大。《第十二夜》中的安东尼奥对待自己的生死之交西巴斯辛也是同样,西巴斯辛在海上遇难被海盗船长安东尼奥所救,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来到伊利里亚以后,由于安东尼奥惧怕伊利里亚当局的追捕,不能陪西巴斯辛逛城,便把钱袋教给了他使用。从给钱袋这一细节上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对西巴斯辛的信任,在当代社会,即使两人关系再好,也不会轻易将自己身上得所有财产交给另一方保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戒备心的。还有《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和西莉亚,她们是一对堂姐妹,西莉亚的父亲赶走了老公爵,因为西莉亚得缘故他才将罗瑟琳留在西莉亚的身边。但后来他害怕罗瑟琳威胁自己的王位,执意要将罗瑟琳赶走,西莉娅不顾一切,放弃了一生的荣华富贵跟着自己的堂姐逃走了,并且在堂姐的爱情中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所以,西莉娅是值得赞美的,她对堂姐的感情很纯粹,我甚至有点抱怨莎翁为什么不给西莉娅安排一位如意郎君。总之,四大喜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友情是很纯粹的,没有背叛与欺骗,充满了人情美与人性美。 我觉得莎翁是尊重女性的,比如他在《威尼斯商人》塑造的善良美丽的鲍西娅,没有让她成为政治与权力的牺牲品。她是一位贵族小姐,她的爱情观很坚定,来向她求婚的人必须从金银铁三个盒子中选中她的小像,否则她不嫁。许多王公贵族子弟因为禁不住金银的诱惑选择了金盒子或银盒子,她很高傲地拒绝他们,直到巴萨尼奥的出现,他选择了铁盒子,找到了鲍西娅的小像,最终他们终成眷属。这里 看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想说一些自己的感悟。莎士比亚四大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你可能会说,四大悲剧的成就更高,为什么你不看四大悲剧呢?我想说,在不进行一定心理建设之前,我对悲剧的那种压抑感会持续很久,比如,之前看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片段,我压抑了两天。所以,就来谈谈四大喜剧吧。 “爱情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莎翁对友情的描写很生动细致。剧中的人物对友情很忠诚,为了友情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比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好朋友巴萨尼奥能够顺利到达贝尔蒙特向美丽的贵族鲍西娅求婚,不惜向吝啬鬼犹太人夏洛克借贷了三千块金币,并以自己的一磅肉作为条件,在三个月内悉数归还。由于安东尼奥的运货物的商船在海上遇险,三个月后安东尼奥不能归还夏洛克的三千金币,邪恶的夏洛克将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坚持要从安东尼奥的身上割下一磅肉,,可怜的安东尼,为了好朋友巴萨尼奥的幸福,愿意承受这非人性的刑罚,但幸好美丽的鲍西娅及时赶到,并用自己的智慧使安东尼奥免受了皮肉之苦。为了好朋友的幸福,他以自己生命为赌约,由此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对待友情的伟大。《第十二夜》中的安东尼奥对待自己的生死之交西巴斯辛也是同样,西巴斯辛在海上遇难被海盗船长安东尼奥所救,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来到伊利里亚以后,由于安东尼奥惧怕伊利里亚当局的追捕,不能陪西巴斯辛逛城,便把钱袋教给了他使用。从给钱袋这一细节上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对西巴斯辛的信任,在当代社会,即使两人关系再好,也不会轻易将自己身上得所有财产交给另一方保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戒备心的。还有《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和西莉亚,她们是一对堂姐妹,西莉亚的父亲赶走了老公爵,因为西莉亚得缘故他才将罗瑟琳留在西莉亚的身边。但后来他害怕罗瑟琳威胁自己的王位,执意要将罗瑟琳赶走,西莉娅不顾一切,放弃了一生的荣华富贵跟着自己的堂姐逃走了,并且在堂姐的爱情中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所以,西莉娅是值得赞美的,她对堂姐的感情很纯粹,我甚至有点抱怨莎翁为什么不给西莉娅安排一位如意郎君。总之,四大喜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友情是很纯粹的,没有背叛与欺骗,充满了人情美与人性美。

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现代作家徐志摩是非常有名的才子,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成为近现代有名的人物。那么,在读了徐志摩的散文之后,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想呢?下面是分享的徐志摩散文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从志摩先生谈起,心中不由得为其感慨,他是一位具有一定影响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对生活热爱的人。1921年开始长期的诗歌创作,后来读到的诗歌一部分这个时期,受英国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认为艺术至上。曾经写过不少优秀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徐志摩散文集》是一部精选的散文著作,带给我的当然是少不掉的欣喜,每读一章都会深陷其中,过后便养成了闲余中的趣子。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欧洲漫录”这篇散文,富有幽默感,又不失哲理性和语言刚柔并工的表达。让读者深陷其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对于托尔斯泰的书与人的看法及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对于莎士比亚的回信,更让读者了解他为人礼貌,性情温和的另一面。 可不幸的事情终究会发生,因从南京乘机去北平路途中,飞机失事遇难,他告别了自己光辉的一生。虽死犹荣,用在这样一位诗人身上,不容置疑。他的逝世是对文学历史上的一次深痛的失去,一位正处风华正茂的年龄,还没有结束的人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可他的一生是精彩的,在散文中,与泰戈尔的对话,相当的好,能与这样一位印度诗人如此联系,并与他环游亚洲,也不失为一种成就。并影响着徐志摩对于印度洋的恩情。 游历学习的志摩先生,写出了一批感人肺腑的散文,有对于环境,事物的描写,也有对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描写。 在我看来,他所写的是人所触的正常感受,只不过是他会用最准确,扣人心弦的语言描绘罢了,体会是深刻的。 如果世界上最后一本《徐志摩散文集》在我的手上你给爸妈炒的菜真好,有机会让老师一饱口福吗?我该会是怎样的欣喜发狂啊……… 也许是因为他在诗的创作上成就过高而掩盖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艺,人们记住徐志摩,多是因为他的诗,当然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徐志摩散文经典》,对他的印象才从最初的浪漫诗人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又热情高涨的、率真诚实的文学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

莎士比亚喜剧优秀读后感悟心得体会

莎士比亚喜剧优秀读后感悟心得体会 莎士比亚是英国着名戏剧家和诗人,读了莎士比亚喜剧后,你都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了莎士比亚喜剧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莎士比亚,十六世纪后半叶到十七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它影响深远的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代表作最高峰的是四大悲剧:《王子复仇记》《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我所读的就是堪称世界最佳悲剧的《王子复仇记》,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了最复杂的文学典型之一。 《王子复仇记》是讲一位丹麦王子的悲惨故事。故事讲: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皇——老聃麦网离奇死亡,王子为此困惑为此伤心。在敌楼上他见到了他死去的父王的灵魂,灵魂告诉王子是现任的国王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迪亚斯杀死了他。为了证实,聪明的哈姆雷特编排了戏剧终于证实了他父亲的话,并且找出了真凶。从此,哈姆雷他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去在复仇计划中失去了爱人奥菲莉娅,最后奥菲莉娅的哥哥雷奥提斯被国王利用与王子交战。结果,当真-相告白于天下事,所有人也为此死去。看完后,我觉得哈姆雷特真是很可怜。原本快乐的他却在父王死后不久,背上了父王灵魂施加给他的复仇包袱。他每天都活在复仇的痛苦之中,被-迫装疯的他,身心疲惫,哈姆雷特活的真是累极了,多想让他放轻松呢。可是他不能放松,因为他那丑恶的叔叔在他的身边安插了好多密探,一但发现,他就是死路一条。

这些密探也不过就是他的朋友,从哈姆雷特身边的朋友一个个 背叛他中,我看到了人性的泯灭,那些曾经十分要好的朋友为了金钱 露出了一副副贪婪的嘴脸!再回头说说王子吧,我不得不被他的勇气 和智慧所折服,就是他的聪明,使他一次次的逃过了克劳迪亚斯为他 设下的圈套。他是很英勇也很聪明,可他那纯真善良的本性却出卖了他!哈姆雷特相信所有人都像他一样的善良,他相信雷奥提斯是善良的,所以他答应了决斗,也就那样死在了雷奥提斯的毒剑下。我想,也许他的死是必然的吧。哈姆雷特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真实,但又比我们伟大。 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毁灭”去毁灭了丑陋的叔叔克劳迪亚斯;以自己的“毁灭”深深的把当时丑陋的现实刺了一刀;以自己的“毁灭”成就了他的祖国——丹麦的“生存”;也以自己的“毁灭”留下了那振聋发聩的“哈姆雷特命题”。哈姆雷特是个与恶劣世俗同归于尽的悲剧英雄,但他悲壮不悲观! 曾有人这样说过: 其实悲剧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悲剧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掬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通过对悲剧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索。悲剧也正是通过对一切矛盾冲突必然性的揭示,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他的作品,我们也多少有些接触。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由于安东尼奥贷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仲夏夜之梦》 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有两个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Hermia),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Helena)又恋着狄米特律斯。郝米娅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和情人私奔,来到约定好的森林里。海丽娜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狄米特律斯,二人也跟着赶到了森林里。这个森林里本来住着仙王、仙后和侍奉他们的小仙、精灵,此时仙王、仙后正因为一个“换儿”(传说中仙人常于夜间将人家美丽的小儿窃去充做侍童)而不和。仙王为了让仙后做出让步,便派小精灵迫克(Puck)去取来魔汁(西方一朵纯洁的白色小花因为误中了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受创伤后而流出的汁液)以戏弄仙后。这种魔汁有这样的魔力:如果它滴在睡者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的生物,就都会发疯似的爱上它。因为魔汁的出现,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魔汁滴在睡着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是误闯进来的海丽娜,因此而“移情别恋”,对海丽娜大献殷勤,这让可怜的郝米娅伤心万分;而狄米特律斯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恰是被精灵引来的海丽娜,因而“旧情复燃”,这让可怜的海丽娜苦恼万分。两个同样美丽、善良的女孩如今一个被悲伤逼得要发疯、一个被惊喜冲昏了头脑,于是开始恶意地揣测甚至中伤起对方。而另外两个痴情的热血青年又在愤怒中为海丽娜而决斗。此刻我们发现这四个人分别在不同的方向跑着,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顿生同情。幸福的斗争是如此艰难,天命弄人,可是这种斗争的过程并非一种痛苦,一种悲剧,而是一种有着快乐意味的戏剧性的东西。而在这个故事中,最具戏剧性的情节恐怕要数仙后在魔汁的作用下与一个闯入林中的织工荒唐的“相爱”。这个滑稽可笑的织工本来是和几个同是手艺人的伙伴们来林中来排戏,小精灵迫克使织工变成了一头更可笑的蠢驴,而仙后在接触魔汁后一觉醒来时正是看见了这个可怜的家伙。于是对于织工而言,“横祸”又变成了“横福”,因为他得到了尊贵的仙后的恩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又显得多么滑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魔汁的威力、仙王的旨意和小精灵迫克的顽皮。后来也正是按着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仙人和好如初,仙界、人间复归太平。

《鲁迅自选集》读后感

《鲁迅自选集》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 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去年出国前,接到好几家出版社约稿,都是叫我从旧文中“随便选选”,弄成一个本子,凑在某某“丛书”里。小子何德,竟蒙如此恩待,于是唯唯诺诺,马上动手。先立一 个或几个主题,分若干小辑,这几篇给甲社,那几篇给乙社,五本“自选集”模样的东西 顷刻告成,眼前就浮现了它们将同时推出的壮观场面,而且读者若干,稿费几何——这么 一想,不免志得意满,虽然有一件似乎不太稳妥的事在脑子里一闪,也迅速掐灭了。 一年后拿到新书五本,略微一翻,才明白当初在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是什么,丝毫高兴 不起来了:不少文章选重复了。其实,即使为了凑字数,也无须那样猴急,抽掉几篇,厚 薄也相宜了。总还是过于自爱,希望自己的大作让更多的人看到罢,但结果不仅对不起读者,也害了自己的大作。 有一位朋友,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自批脸颊四次(一边两次),这才“定定心心”开始一 天的工作。我这篇文章,要谈鲁迅在1932年底编辑、次年3月由天马书店出版的《自选集》,却先说了一通自己的鸡毛蒜皮事情,倒并非受这位朋友影响,实在只是想借这机会,谈图书出版与现代文学史的一个现象。 关于“安静”,周国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 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对 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 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中国现代高产作家,恐怕只有鲁迅一人自觉按照编年方式整理著作,由此避免小说、 散文、杂文作品重出于不同的单行本。这是作者之福,读者之福。其他作家如周作人—— 更不要说当代的我辈——就很惨了,虽是“自编文集”,也缭乱不堪。笔者因为犯过这错误,所以悔愧至深。 不记得是竹内好还是木山英雄曾经说过,鲁迅一生都在撰写《鲁迅全集》,意识是说,逐年编辑自己的作品的习惯,预先确定了他写下的片言只语在未来的“全集”中的位置, 而这也足以使《全集》之外任何自己或别人的选本,都无害其著作体系的完整性。 即使这样,鲁迅生前也只编了一本《自选集》,这就更要令当时和后来无数作者尤其 是像我这样半吊子的鲁迅研究者惭愧得“汗不敢出”了。 儒勒.凡尔纳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奇妙的旅行。在那个技术落后的年代,能在海底做一 个旅行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也是一件荒谬的,不可能实现的事。而凡尔纳却创造了这个 前景,使后来得以用科学实现这件神奇的事情,那就是运用——潜艇。

我作文作文_1

我作文作文 我作文(1)我长的普普通通,跟你们一样,有两只眼睛,一张嘴巴。可我有我的性格,我喜欢看书,可以称得上是小书迷。 我走路的时候看,坐下来的时候看,甚至连上厕所的时候也看。有一次,妈妈叫我出去买东西,我一边看,一边走,也不知道买了什么,被妈妈骂了一顿。还有一次,我上厕所,好半天没出来,爸爸急了,大声问我为什么还不出来,没人答应。爸爸只好让妈妈去看看,妈妈一进厕所,就发现我在看书,摇了摇头说我是个小书迷。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你愿意跟我交朋友吗。 我作文(2) 在三年级四班的六十一名学生里,有个不引人瞩目的男孩,他,个子不高却机灵、整天笑眯眯的,特逗人喜爱,哈哈,那就是我了。 我喜静,也好动。我的爱好可多了:喜欢写毛笔字,喜欢玩游戏,喜欢打球…… 我学了三年的书法,隶书、楷书都难不到我。现在我正在学习行书,每天做完做业,我都要练习二十分钟书法,学书法可以让我凝神静思,可以让我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所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写出一幅幅漂亮、流畅的行书

作品。 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买菜,我帮她提菜篮;妈妈累了,我帮她捶捶背;妈妈生病了,我帮她端药递水。妈妈常说:“我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毛躁。” 呵呵,是的,从每一次考试、作业就能看出来。 有一次,我不到十分钟就做完一张数学卷子,兴高采烈地交给老爸检查,本以为他会大力表扬我一番,可我发现爸爸看着看着,眉头紧锁,一定是错了好多题,果然,他拍拍我的脑袋,语重心长地说:“虽然你写作业的速度很快,但质量不高啊,一定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呀。”是的,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个“毛躁”的缺点,让老师放心,让老爸老妈放心。 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极孝顺,又极马虎的小男孩。 我作文(3)今年11岁,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下面是一个高高的鼻梁,一个小嘴巴能说会道。 在学习上我可是一点也不含糊,总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考试有时数一数二,有时一塌糊涂。在班上还是小有名气。可是有一件事让我大伤脑筋,从小到大就被一个粗心鬼给缠上,很多次考试,它就会出来搞怪,注定是与一百分

莎士比亚的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

三、莎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比较 首先我们来讲第一个问题,有些评论者认为“莎剧是西方的戏曲”,这意味着莎剧和中国戏曲非常接近,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写人性。中国戏曲是西方的莎剧,这两次莎剧节都有这样的议论,我是同意的。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与我国宋元明以来的传统戏曲,有相同之处。比如我们提到的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他们出现在同一时期即16世纪到17世纪,莎士比亚是1564—1616,汤显祖是1550—1616,他们是同时去世的。虽然他们地分东西,都在作品形式与表现方法上有相同之处,在趣味上也有异处可循。譬如,《牡丹亭》写意多于写实,属于“四梦之一”,是浪漫主义为主。《罗密欧与朱丽叶》写实多于写意,两者虽然重点不同,但都有写意的地方,都是表现曲折离奇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也都含有死去活来的传奇情节。两者的结局蕴含着美学理想,也有同和不同的地方,从美学高度来看主要相似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假定型的戏剧美学观,二是开放型的舞台美学观。中国的戏曲文学和伊丽莎白的莎剧都是戏曲假定性舞台美学观营养而开放的奇异花朵,决定了它们舞台时空观的绝对自由,决定了它们在构思和布景上的写意风格,决定了它们在表演上的象征性特点。两者都没有“第四堵墙”,自我表白,自报家门。汤显祖1599年在信中说:“凡是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都到的时候,颇有意象。”所以《牡丹亭》写生可以死,死可以生,实际上是有理论支撑的。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里说:“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就是说要使人物多变,沟通时间,制造幻想,台上台下,神情交融,这是汤显祖的观点。而莎士比亚在剧本中说道“舞台上想出现几个士兵,就象征着成千上万的士兵”。从两位的观点来讲,可以看出身分东西但意见是一致的。我们古典戏曲和莎剧都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特点,只是某些时候侧重不一样,有时浪漫主义为主,有时现实主义为主。那么作为“开放型”的舞台戏剧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暴风雨》等都有这个特点,和“封锁型”是不一样的。“开放型”结构的莎剧和中国古典戏曲一般有三大特征:多场次、可延续性、告诉观众,隐瞒剧中人。封锁型结构有利于体现逼真的舞台性,开放型的结构有利于体现假定型舞台观。《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开头就介绍了剧情和主人公,这是它们相同之处。接下来要说莎剧与中国戏曲的差异,必须从同中的异处,异中的同处切入。第一、思想深度有差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是一对情人双双死去,两家和解;《牡丹亭》的结局是悲喜剧,杜丽娘死而复生,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与杜丽娘双宿双栖。有人就说,《牡丹亭》的结局不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结局使人更痛恨现实社会,因此莎士比亚高于汤显祖。在此我想提一点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是两国国情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比如杜丽娘要求个性解放是很强烈的,生生死死的爱情,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斗争是很激烈的,希望杜丽娘和柳梦梅成其好事是一个审美的乌托邦,又有什么不好呢?人们有这种美好的希望有何不可呢,何必非要苛求。当然莎士比亚的写作时期又有不同,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要取代封建主义的愿望已经很强烈很普遍了。从时代来看,汤显祖作这样的处理是可以理解的,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希望,是一个审美乌托邦。第二,作品主人公的身份不同。莎剧作品中上层、中层、下层都有,而且下层居多,主人公身份有变化;中国戏曲中的人物以帝王将相为主。第三、艺术形式有区别。莎士比亚以无韵诗的对白和独白为主,有韵诗只占次要地位,它是诗剧但是是无韵诗,以对白为主,比较接近我国的话剧。元曲以唱腔曲艺为主,比较接近我国的歌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