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结膜炎和糖皮质激素

前言:写论文之前,对于写什么疾病,我想了好多,比如:白内障、青光眼、白血病、流感等,在网上搜了搜资料,最后确定写春季结膜炎,以前我只听说过结膜炎,对春季结膜炎都不知道,所以我选择写它,补充自己的知识并且让更多人了解和预防它,免收其折磨。

一、春季结膜炎的简介

春季结膜炎是一种双侧慢性外眼疾病。又称春季角膜结膜炎(VKC)。VKC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的成年人,在春季最为常见,受累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外眼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瘙痒、流泪、畏光和黏性分泌物。该病具有自限性,目前已证实有效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肥大细胞稳定剂。

春季角膜炎是一种复发性结膜炎,常常双眼受累,并可损害角膜表层。

本病典型由过敏反应引起,故多于每年春、夏季发病。春季结膜炎主要见于儿童,一般在青春期开始发病,20岁以前自愈。

春季结膜炎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过敏性眼病,常在春暖花开时发病、炎夏时节加重,双眼发热、奇痒、害怕阳光。到了秋末天冷时症状逐渐消失,翌年春季又发,轻者3~4年后好转,重症者可连续复发十几年,本病多见于男性儿童,农村多于城市,25岁以上年龄发生本病者极少。在我国,春季结膜炎以西北地区及北方省份发病人数较多。其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植物花粉接触可能为外源性致敏原,内分泌迷走神经不稳定可能为内在因素,光和热为刺激因素,春季结膜炎就是这些综合因素所引起的过敏性眼病。

春季结膜炎的主要表现是眼睑结膜充血、肥厚,特别是上眼睑结膜可以出现大的扁平乳头,使结膜面看起来像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也有部分病人球结膜充血,在黑眼珠与眼白交界处有灰黄色胶样隆起,日子久了,变成棕褐色色素沉着。其主要症状是眼痒。

得了春季结膜炎怎么办呢?首先要认识到本病到了成年人阶段,就会自然痊愈,因此不必为此过于担心。由于本病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措施为:发病季节外出时戴有色眼镜以减少阳光刺激;避免接触花粉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做到;滴用2%色甘酸钠眼水,每日4~6次,对改善服痒、畏光症状疗效明显胚可口服抗过敏药物或服用疏风清热、燥湿止痒的中药,也有较好效果。

重症病人点用强的松龙或氟美松等皮质激素眼水,可明显改善症状,眼痒缓解。需要注意的是皮质激素眼水不能治愈春季结膜炎,仅能改善症状,而且用药时有效,不用药时眼痒依然存在。长期点用皮质激素眼水可诱发激素性青光眼而引起失明,所以春季结膜炎病人一定不要长期点用可的松眼水或氟美松眼水等激素类眼剂,只能短时间应用,而且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二、常用药物及特点

常用药物是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

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同时Hsp被分离。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

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

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三、药物的体内过程

口服、注射均可吸收。口服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后1~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高峰。一次给药作用持续8~12小时。

氢化可的松在血浆中(浓度小于25μg%时)约有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中77%与皮质激素转运蛋白结合,CBG在血浆中含量少,虽亲和力大,但结合容量仍小;另有15%与白蛋白结合,其血浆含量高,结合量大。CBG在肝中合成,雌激素可促进其合成,妊娠期间或雌激素治疗时,血中CBG浓度增高而游离的氢化可的松减少,但通过反馈调节,可使游离型者恢复正常水平。肝、肾病时CBG合成减少,可使游离型增多。

吸收后,在肝分布较多。主要在肝中代谢,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与未结合部分一起由尿排出。

氢化可的松的血浆t1/2为80~144分钟,但在2~8小时后仍具有生物活性,剂量大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可使t1/2延长;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肝灭活皮质激素加速,使t1/2缩短。泼尼松龙因不易被灭活,t1/2可达200分钟。

可的松和泼尼松在肝内分别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而生效,故严重肝

功能不全的病人只宜应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与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合用时需加大皮质激素的用量。

四、治疗机制

糖皮质激素的大多数作用,都是基于其与特异性受体的相互作用。少数作用与受体无关,如在极高浓度下,药物直接与膜脂质发生作用而表现出非特异性反应。机体的各种细胞都存在糖皮质激素受体,但是肝脏是主要的靶组织。受体的类型和数量,因动物和组织的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组织,受体的数量也随细胞繁殖周期、年龄以及各种内外源性因素而改变。

糖皮质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浆内,与热休克蛋白质联在一起。糖皮质激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特异性地与受体结合,热休克蛋白脱离,活化的受体-药物复合物迁移到核内。在核内,复合物与靶基因上的调节蛋白结合,引发基因转录,导致靶蛋白质的合成或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合成的蛋白质,有脂肪分解酶原-1、β2-肾上腺素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中性内肽酶等。合成受体抑制的蛋白质多为致炎蛋白质,有细胞因子、天然杀伤细胞1受体、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环氧酶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受体和药物最终被代谢清除,但具体的部位和时间尚不得而知。活化的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半衰期约为10h。

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强弱,与受体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受体数量下调,生物学效应降低。这类药物还存在着耐受现象,这或许是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药物亲和力降低所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天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丘脑下部释放的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经由垂体的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