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引进节目的本土化策略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绪论. (1)

(一)选题缘起 (1)

(二)文献综述 (4)

1、国外著作 (4)

2、国内著作 (5)

3、论文、期刊 (6)

(三)研究路径及方法 (8)

(四)创新之处 (10)

一、电视节目模式是文化输出的传播者 (11)

(一)“消费主义文化”与“节目引进” (11)

1、媒介文化与消费文化 (11)

2、“消费文化”与“节目模式” (12)

3、模式输出的资本平台 (14)

(二)文化渗透中的软实力之争 (15)

1、电视文化的产生 (15)

2、引进节目中的文化属性 (16)

二、中国电视外来引进节目的变迁 (17)

(一)我国电视引进节目的背景 (18)

(二)从山寨到海淘 (19)

1、萌芽期(上世纪80年代) (19)

2、借鉴模仿期(上世纪90年代) (19)

3、照搬时期(2000年——2010年) (20)

4、版权引进期(2010年——至今) (21)

(三)“引进热”现象的原因 (21)

V

1、文化需求的多样化 (23)

2、市场竞争压力大 (23)

3、政策的转变 (24)

4、文化创意保护机制的缺失 (24)

三、“本土化”是制造魅力的过程 (25)

(一)“本土化”的解析 (25)

1、理论意义 (25)

2、策略实施 (26)

(二)“本土化”案例分析 (29)

1、《奔跑吧兄弟》VS《Running Man》 (29)

2、《谢天谢地你来了》VS《你是主的恩赐》 (32)

(三)本土化改造是引进节目的发展趋势 (34)

结论 (37)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3)

VI

绪论

绪论

(一)选题缘起

近年来,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节目似乎都是舶来品。真正让人们认识到引进节目版权的制作形式是在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上,这档节目制作灵感来源于英国。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各大卫视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成熟的节目模式。不仅在中国,欧美也是如此。英国研究机构在2005年4月发布的全球电视节目模式交易研究报告中指出,自2002年以来,全球模式节目的播出时间增长了22%,播出的模式节目数量增长超过了三分之一。①“在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中有五分之三属于模式类节目”,这一比例在欧洲是五分之二,因此有人说“电视节目的竞争就是节目模式的竞争”。②在国际电视节目模式认证和保护协会(FRAPA)2009年发布的名为《电视节目模式走向世界》的报告中,研究者发现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世界上就有445个原版电视节目模式得以在海外销售播出,电视节目模式交易产生的交易额达到了93亿欧元。③近年来国内的节目引进热只高不减。回顾2014年的中国荧屏,除了《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这些老牌综艺节目持续升温以外,浙江卫视新引进的两档节目,分别是亲子类节目《爸爸回来了》以及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更是红透了大江南北。而这些节目也无疑都获得了名利双收。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娱乐节目几乎都是引进海外节目版权,就2014年来说,在各个电视台及视频网站播出的电视节目就有63档属于海外引进节目。在最新出炉的2014年年度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中,有7档引进节目占据了榜单的前十位。《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以及《奔跑吧兄弟》的收视率分别达到了4.2和3.3以及2.4,当之无愧的成为收视王。

引进类节目让观众如此为之疯狂,在给电视台和广告商带来了名利双收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自身电视产业的原创力明显不足,未来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也是无法预知的。当中国以买家身份频频亮相时,却少有自己本土的节目成功输出海外。除了2009年湖南卫视的原创音乐类节目《挑战麦克风》节目模式输出

①殷乐.电视模式的全球流通:麦当劳化的商业逻辑与文化策略[J].2005(4):84-87.

②袁婧华.流行节目模式:电视业国际竞争的新领域[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V ol 17,No.5:77-80.

③王琴.我国电视节目模式版权交易现状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36.No.3:189-190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