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
雨水资源在生态校园中的利用

雨水资源在生态校园中的利用一、前言水资源的缺乏,是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困境,尤其在地小人稠的台湾,为了应付每年缺水期而实施的农业休耕和分区供水,确实已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节约用水目前几乎已经变成全民必须共同遵守的生活原则,像“洗菜水用来浇花,洗澡水用来拖地”,就是教育民众如何善用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
不过,如果从珍惜每一滴水资源的观念来看,不仅要将成本昂贵的自来水二次利用,如何充分运用天然水资源也是有待推展的重要方向。
天然水资源包括地下水、河水、湖水及雨水等等,但由于污染问题与环境限制,尤其在都会区中,前三者的来源与取得都有诸多困难,因此雨水在各种天然水资源中就益形珍贵。
而如何让雨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高的效益,则是目前各种节约用水措施中重要的一环。
二、雨水资源的用途一般家庭用户,由于收集雨水的面积有限,因此不会大费周章的铺设收集管路,而所得的少量雨水通常也都只能当做浇花或环境清洁之用,不过若能在社会上形成一股普遍的风气,对整体环境的改善仍然大有助益。
至于住家以外的机关、学校,由于占地面积较广,建筑物也较多,设计大规模雨水收集系统的可行性就大为提高,此举一旦运用得当,不仅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甚至可以进一步发挥培育环境资源的功能。
就目前已开发的运用模式来说,雨水资源必须透过有效的收集和利用系统才能发挥预期功能。
这类系统通常包括雨水收集面、过滤装置、雨水贮存槽、雨水利用管线等,且其设计和施工目前也都有专业顾问单位可以提供协助,例如工研院能资所节水服务团便是。
至于收集得来的雨水,由于不适合饮用,因此大多建议做为冲厕、浇灌及环境清洁之水源。
但如何让这些得来不易的水资源发挥更高效能,其实还可以依据使用者的环境特性,让它具有更多面向的考量。
三、雨水资源的消极性与积极性效能如果从现实面来分析,雨水收集系统中的效能关键在雨水贮存槽体的大小。
因为一年中的降雨量并非平均分布,就算雨季期间的降雨量甚丰,但如果贮存槽的容量有限,对枯水期的助益就会相对减少,甚至无法发挥预期功能。
校园雨水收集

校园雨水收集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而其中的降雨量波动较大。
在校园中,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满足一部分用水需求,减轻自来水的使用压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校园雨水收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二、校园雨水收集的必要性1. 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水泥道路和建筑物使得地表大量防水,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
而校园内有大片绿地,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可以减缓雨水径流对城市的冲击,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2. 节约自来水资源收集校园雨水并利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花草等简单功能,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虽然这一环节的用水量不大,但是通过雨水的替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自来水的需求,节约水资源。
3.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推行校园雨水收集项目,可以将学生与环保结合起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
三、校园雨水收集的方法1. 建设雨水花园在校园的绿地区域设计雨水花园,通过合理的地形和景观布局,使雨水能够集中到指定区域中。
同时,选择抗旱性强的植物,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雨水花园可以利用雨水灌溉周围的花草,同时还能降低学校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污染物浓度。
2. 建设雨水收集装置校园内可以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例如雨水桶、雨水收集罐等,用于收集屋面和地面径流的雨水。
这些雨水可以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于浇灌校园内的花草植物,或者用于冲洗厕所等不需要高质量水源的场所。
3. 推行雨水利用课程学校可以将雨水利用纳入到学生的课程内容中,通过讲解雨水循环、收集和利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雨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学校雨水利用的实践案例。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 建设雨水概念科普园校园可以建设雨水概念科普园,通过布局雨水循环系统展示和解说板,引导师生和家长了解校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这样可以提高师生和家长的环保意识,增加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认识和支持。
五山地区雨水花园改造设计与分析——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

高校校园的防洪功能、景观功能以及生态功能。
五、国内校园雨水花园实践案例1.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红轴”。
“红轴”建立具有生态多样性的环境和隐形蓄水系统,避免校园遭受雨洪灾害,营造了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教学环境。
校园的隐形蓄水系统由汇水洼地、纳水口、渗水盲沟、地下渗蓄坑、出水口和蓄水池塘等组成,将雨水的收集、渗透、利用和排放组成完整的系统, 将节水、蓄水措施不露痕迹地贯穿于城市绿地当中[6]。
隐形蓄水系统通过汇水洼地吸纳雨水,缓解了场地的雨水流速,并且通过雨水洼地加快雨水的下渗速度,使雨水加速流向更大容量的蓄水点,保证校园的过量雨水得到回收以及充分再利用。
2.清华大学胜因园。
胜因园建于1946年,局部地形相对低洼,且市政排水设施不足,容易导致内涝。
胜因园雨水公园改造工程规模9640平方米,具有丰富的景观效果和雨水管理功能,结合休闲、科普展示系统、活动木平台等,实现“校园雨水管理示范园”。
场地改造强调从雨水径流的源头处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调节, 根据现状设计合理引导雨水径流的流向。
通过对道路、绿地等下垫面进行改善, 增强其渗透性, 将雨洪管理措施与绿地景观改造结合, 使场地在解决雨水内涝的前提下创造了雨水与景观交融的新举措[7]。
3.案例分析。
通过上述案例总结得到校园雨水花园改造设计关键点如下:①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储存雨水。
改变传统的以排水为主的雨水管理方式,在校园内产生的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收集并存储在绿化带中,以补充地下水,并对其绿化植被进行灌溉。
②绿地系统及雨水收集设计。
将校园绿地系统整体设计,以低洼集水区为绿地布局范围,调整竖向设计与周边集水区相衔接,主要采用凹形绿地、进水口、出水口、雨水池、渗水道、地下储罐等雨水管理设施。
③雨水管理及景观设计。
采用多种形式的雨水管理设施,如带状沉没绿地、雨水塘、梯形洼地等。
通过设计与地形的结合,形成具有多种景观效果的生态廊道,实现雨水管理设施生态与景观的融合。
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

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
除了在雨水的下渗、净化、蓄积和利用方面的作用,雨水花园还具有以下几个额外的作用:
1.生态教育与意识提升:雨水花园可以成为生态教育的场所,
通过展示植物、生态系统互动和雨水循环的原理,帮助公
众了解和认识雨水资源的重要性、水循环的作用和生态系
统的价值,从而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创建适合多样植物生长和提供食物
和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雨水花园有助于保护和促进当地的
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植物的引入和各种昆虫、
鸟类和其他小动物的吸引,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有益的
生物交互作用。
3.空气质量改善:雨水花园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释放氧气,从而提高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
此外,
植物表面的叶片和树冠可以吸附颗粒物和吸收有害气体,
净化空气。
4.美化城市景观:雨水花园的绿植和花卉装饰可以增加城市
景观的美观度和丰富性。
通过创造一个绿色、多彩和宜人
的环境,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5.增强社区凝聚力:雨水花园不仅可以提供一个美丽的公共
场所供人们游览和休憩,还可以成为社区活动和社交的场
所。
居民可以参与花园的养护和管理,促进社区凝聚力和
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雨水花园不仅具有生态功能和水资源管理的作用,还能提升生态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空气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和促进社区发展。
它通过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为城市带来了多重益处。
学校利用雨水精选

学校利用雨水精选在当今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也应当积极参与到资源节约和环保行动中来。
其中,利用雨水就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举措。
雨水,这一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常常在不经意间被白白流走。
然而,如果学校能够巧妙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还能为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首先,学校利用雨水可以用于校园的绿化灌溉。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生长,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依赖于自来水。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用于浇灌植物,不仅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还能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
这样一来,学校的绿化成本降低了,同时也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雨水还可以用于学校的清洁工作。
校园的道路、操场等公共区域需要定期清扫和冲洗。
使用雨水来进行这些清洁工作,既能达到清洁的目的,又能节省大量的清洁用水。
而且,经过适当处理的雨水还可以用于学校卫生间的冲洗,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那么,学校要如何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呢?这需要从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处理等多个环节入手。
在雨水收集方面,可以在学校的建筑物屋顶、操场等开阔区域设置雨水收集装置。
比如,可以安装雨水管道和收集槽,将雨水引导至储存设施中。
为了提高收集效率,可以对屋顶和地面进行一定的改造,增加雨水的汇聚速度和流量。
储存雨水则需要合适的设施。
学校可以建造地下蓄水池或者利用现有的水池、水箱进行改造。
这些储存设施应当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渗漏性能,以确保雨水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出现损坏和污染。
对于收集到的雨水,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
雨水在收集过程中可能会夹杂着灰尘、杂质等污染物,如果直接使用可能会对环境和设备造成损害。
因此,可以通过过滤、沉淀等简单的处理方法,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使其达到使用标准。
在学校利用雨水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宣传。
南京校园雨水花园案例

南京校园雨水花园案例在南京的校园里啊,有一些超酷的雨水花园,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魔法世界。
就拿[具体学校名字]来说吧。
这个学校的雨水花园位于操场边的一块空地上。
以前呢,这块地一到下雨天就积水,搞得学生们路过都得小心翼翼地跳着走,像小兔子似的,生怕把鞋子弄湿了。
后来啊,学校决定打造一个雨水花园。
他们规划了花园的形状,可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哦,而是像一片弯弯的荷叶,特别有艺术感。
然后就开始动工啦。
在建造的时候呢,他们挖了一些深浅不一的小坑洼,就像是给雨水准备的一个个小窝。
还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这里面有菖蒲,菖蒲那细长细长的叶子,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宝剑,在风中摇曳的时候,仿佛在说:“我可是雨水花园的守护者呢!”还有美人蕉,那花朵开得特别艳丽,像一个个小火把,在雨水花园里特别显眼。
这些植物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它们都有着强大的“吸水”能力。
比如说,菖蒲可以在潮湿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它的根系就像小海绵一样,能把雨水储存起来,防止积水的同时,还能净化雨水呢。
下小雨的时候啊,雨水就像听话的小娃娃,顺着地势流进那些小坑洼里,被植物们慢慢吸收。
而大雨的时候呢,雨水花园也不会手忙脚乱。
那些多余的雨水会慢慢地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
而且这个雨水花园还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
小蚂蚁们会在菖蒲的叶子下面躲雨,偶尔还能看到小蝴蝶在美人蕉的花朵上停留,就好像在和花朵聊天一样。
再看看[另一所学校名字]的雨水花园。
这个雨水花园在教学楼旁边的一个角落里。
这里的雨水花园设计得特别有创意,它像是一个层层叠叠的小梯田。
每一层都种着不同的植物,最底层种的是一些耐水的小草,比如狗牙根草,这种草生命力超级顽强,被雨水泡着也能活得好好的。
往上一层呢,种着一些矮小的灌木,像六月雪,白白的小花点缀在绿色的叶子中间,特别清新。
这个雨水花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有一些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这些小路弯弯曲曲的,就像小蛇一样穿梭在植物中间。
学生们课间休息的时候,就喜欢沿着这些小路在雨水花园里走走看看。
浅析大学校园雨水花园体系规划设计方法

浅析大学校园雨水花园体系规划设计方法【摘要】将大学校园雨水花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渗透、存蓄和排放功能,结合点、线、面形态特征,构建一个生态体系,从而发挥其巨大的生态、景观与教育功能,实现雨水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校园;雨水花园;体系【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18-021.雨水花园体系的概念雨水花园以基地中地势低洼呈现下凹的绿地为基本特征,主要针对建筑屋面、硬化地面所形成的雨水径流进行净化、渗透利用,以此降低雨洪风险和初期雨水污染。
而作为雨水花园体系,它指的是由一系列的雨水花园组成的一个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从形态与功能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1 雨水花园体系从形态要素1.1.1 点状要素利用建筑或者由建筑而围合的庭院空间、绿化场地作为雨水收集、渗透净化的场所,将其进行进一步生态化处理,针对建筑及其周边场地的雨水排放问题,将不同使用性质、高度的建筑及环境与雨水花园结合在一起,进一步解决雨洪时期雨水管道容量不足的问题,用点状的微空间作为末梢神经联系需要进行雨水收集与处理的区域,实现生态作用的最大化。
1.1.2 线状要素一般情况下利用植物浅沟通过重力自流收集处理以及输送雨水,形成线状要素。
结合道路等线性空间,当雨水流经时,在沉积、过滤、渗透等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之下,利用植物的吸附功能将雨水中携带污染物去除。
它一般适用于城市园区道路的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大面积绿地内等,可以同雨水管网联合运行,也可代替雨水管网。
植物浅沟中会有生态溢流口的设置要求。
生态溢流口一般都设在绿地中,高程大于绿化用地而小于道路及周边硬质铺地,以便于道路、建筑物等硬化面上的雨水径流流入。
当绿地容纳雨水的能力达到极限后就会有多余的雨水出现,从而形成新的地表径流,通过设置于绿地内的生态溢流口与雨水管网相互连通,方便排入雨水管网之中。
1.1.3 面状要素面状要素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存蓄和排放的作用,其巨大的容量和景观价值能够为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以及生态优化带来好处。
基于雨水利用的高校校园生态景观营造——以沈阳市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为例

基于雨水利用的高校校园生态景观营造——以沈阳市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为例曲鹏慧;于丁一;董泽强;闫晓含;景元蕾;石平【摘要】以沈阳市建设"海绵城市"为背景,深入分析高校利用雨水设计生态景观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方法,解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国内外杰出的校园生态景观设计案例,结合沈阳市的生态条件,以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沈阳市高校生态景观设计利用雨水的可行性.采用雨水花园、蓄水池等技术手段规划设计建筑馆区的景观,并对现存的蓄水池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其他高校利用雨水资源营造校园景观提供借鉴.%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basic methods of using rainwater to design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universities were deeply analyzed by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in Shenyang as the background,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nwater use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analyzed.Tak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Hunnan campu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rainwater i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of university in Shenyang was analyzed, by studying the outstanding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g with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Shenyang City.Rainwater garden and cistern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were adopted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building area,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ervoir suitability was mad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to use rainwater resources to build campus landscape.【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24【总页数】6页(P168-173)【关键词】沈阳市;高校;雨水高效利用;生态景观;干旱与内涝【作者】曲鹏慧;于丁一;董泽强;闫晓含;景元蕾;石平【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9高校校园利用雨水资源进行生态景观营造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和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设计应用中,要考虑每一个雨水利用设施的细节构建,处理好校园片区各个雨水处理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校园雨水系统整体的运行进行预先模拟及优化,提高雨水处理系统的人工操作性,建设基于雨水利用的智能的、经济的、生态的高校校园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规划设计。
雨水花园往往成为相关专业学生实践自身所学的场所,如华 科大“雨韵园”雨水花园实习基地,就是由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建造 [7]。更有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 院研究生自发对校园中的边角空间进行雨水花园改造,历时 2 个月,从设计到施工,全手工、零经费,建立起一个物尽其用、 绿色生态的“幼稚园”。
3 高校雨水花园建设的意义 3.1 响应海绵城市建设战略,改善水生态环境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力军,高校雨水花园建设 能切实改善建成区的水生态环境,实现雨洪的有效控制和雨 水的资源化管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索诺兰沙漠景观实验 室所处地理位置独特,水资源尤为宝贵,因此索诺兰沙漠景 观实验室雨水花园尽可能采用一切被动和主动的集水技术, 实现了雨水的自然循环与利用,同时形成良好的场地小气候, 增加了 50% 生物量。清华大学胜因院多年来因局部地势低洼 而内涝严重。胜因院环境改造工程引入景观水文理念,共设 6 处雨水花园,根据其高差关系,设置各自的溢水口,以砾石 沟或浅草沟连接,形成联动调蓄作用,有效缓解了场地的排 水压力 [4]。 3.2 创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
中图分类号:S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7)06-0154-02
当前,我国迅速城镇化带来的严重雨水问题已经给我们 敲响了警钟,一场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取代“灰色基础 设施”、全面建设“海绵城市”的运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雨水花园作为“海绵细胞体”,是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构建 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而高校正是雨水花园建设的重要先行 者。分析雨水花园在校园中的应用,将为其在全社会的推广 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及现实依据。
国内高校较早引入雨水花园的一个案例是于 2010 年启动, 2012 年建成的清华大学胜因院环境改造工程 [4]。而自从 2014 年 10 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 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 试行 )》颁布之后,国内的雨洪管理实 践获得了更多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大学校园的雨水花园也 开始多点开花。西北大学 [5]、重庆大学 [6]、华中科技大学 [7] 等纷纷在校园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 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学校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雨水收集理念在校园中普 及的同时,也能为其他城市子系统产生示范和带动作用,对 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3.4 提升师生认知和参与,提供专业实践和协作的场所
雨水花园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许多高校的雨水 花园不仅由学生亲身参与设计建造,还需要在后续实践中不 断观察、调整和完善,例如观察记录雨水花园的调蓄能力是 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研究所选用的植物材料对污染物的吸 附净化效果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索诺兰沙漠景观实验室 又被定义为“户外教室”,它是一个以研究为导向的教育性 公共空间,为建筑、景观以及规划三个设计学科的学生营建 一个并肩工作的机会和环境。这三个学科的学生可以在这里
高校师生是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以雨水花园为代表 的雨洪管理设施及其理念,能在师生当中形成很好的科普宣 教效果。塔博尔山中学雨水花园每年吸引大量的外校学生和 社会人员前去参观学习。清华大学胜因院雨水花园通过设置 科普展示系统、活动木平台等方式实现良好的环境教育功能, 成为校园里的“雨洪管理示范园”[4]。
154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管理与服务
2017 年 3 月下
雨水花园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
沈奕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微型细胞体。当前随着“海绵城市”战略的全面铺开,我国高校雨水花园建设方兴未艾。
介绍了雨水花园的概念和类型;总结国内外校园中雨水花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应用特点;探讨高校雨水花园建设的意义,着重 指出其教育示范作用和科研实践功能。 关键词:雨水花园;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科普教育
1 雨水花园Biblioteka 概念和类型 雨水花园(Rain Garden),又称生物滞留地(Bioretention
Area),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式绿地,被用于汇聚 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 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1]。它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 是一种新型的以有效利用雨水、节约水资源为目的的花园形 式。雨水花园按其建造目的和功能侧重可以分为径流量控制 型和径流污染控制型两大类型 [2]。前者通过绿地的雨水滞留 作用来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同时实现雨水的自然下渗, 补充地下水;后者侧重控制径流污染,汇聚雨水并通过植物、 沙石土壤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
区别于“千校一面”的花坛、草坪或多层复合式的植物 景观,雨水花园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黄菖蒲、千屈菜、 香蒲、花叶芦竹、狼尾草、鸢尾、慈姑、旱伞草、细叶芒、 蓝羊茅等常用的雨水花园植物或清新俏丽、或粗犷野趣,高 低错落,摇曳生姿,与旱溪、草沟、平台、置石等一起,构 成了质朴而又充满生机的校园景观。 3.3 具有积极的教育示范作用
2 雨水花园在校园中应用的现状及特点 国外雨洪管理方面的实践开展得比较早,而教育和研究
机构正是其中积极的参与者,于是出现了许多雨水花园在校 园中应用的经典案例。美国波特兰市塔博尔山中学把一个校 园建筑围合的小型庭院中夏季酷热、使用率低下的沥青停车 场改造成创新性的雨水花园。项目收集了建筑屋顶及周边沥 青场地约 2800m2 不透水面积汇集的雨水径流,通过一系列排 水沟和管道转移到 190m2 的雨水花园中。设计保证了任何滞 留在雨水花园中的径流都能在几个小时后完全下渗。该项目 集艺术、教育和生态功能于一体,成为了波特兰市可持续性 雨洪管理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荣膺 2007 年 ASLA 总体设计荣 誉奖 [3]。此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研究所雨水花园、 索诺兰沙漠景观实验室雨水花园、英国伍斯特大学“蜂巢” 图书馆雨水花园也都是高校雨水花园的杰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