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风格PPT

合集下载

第六讲 风格、流派与思潮ppt课件

第六讲   风格、流派与思潮ppt课件

1.3 情与言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 风格是文学作品作为有机整体所显示出来的独特 风貌。 •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认为:“夫情动而 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 者也。”“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 《文心雕龙· 定势》:“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 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 • 风格具有有机整体性:情与言(体)、内容与形 式、主体与对象的统一。
3.11
从古典到浪漫
• 1、从模仿到表现,从镜到灯 • 2、从理性到感性。
•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 值和光芒。”(布瓦洛《诗艺》) • 解放感性:首先使情感、想像、天才、独创性、自由等主 观性范畴全面占领文学理论的主体位置。
• 3、从机械整体论(抽象的几何空间)到有机整体 论(生命的隐喻)
• 二分法:(阳)刚/(阴)柔、虚/实、奇/正、豪放/婉约 、美与崇高(康德)等。 • 三分法: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与愉快的风格(黑格尔 《美学》3卷)。 • 繁分法:《文心雕龙· 体性》归纳文学风格有八体:若总 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 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浓、沉著、高 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 、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 飘逸、旷达、流动。”
1.31 风格、风骨与风力
• 风力:主要指诗文作品的情思表达得鲜明爽朗, 具有力度,给人以富于生气之感。 • 《风骨》篇论“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 ,乃其风力遒也。”钟嵘《诗品序》“干之以风 力,润之以丹采。” • “建安风力”就时代风格而论;“左思风力”就 具体作家风格而论。

《魔幻现实主义》课件

《魔幻现实主义》课件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具有神秘 、超自然、超现实的特点,通过 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手法 ,打破现实与虚构的界限。
起源与发展
起源
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拉丁美洲,尤其 是墨西哥,受到印第安文化和欧洲文 学的影响。
发展
魔幻现实主义在20世纪中叶开始流行 ,逐渐成为拉丁美洲文学的重要流派 ,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PPT课件
目录
• 魔幻现实主义简介 •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分析 • 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与启示 • 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
01
魔幻现实主义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 将现实与奇幻、梦境、神秘等元 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超 现实氛围。
特点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开始接触到魔幻现实主义,一些作家开始 尝试将这种文学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得 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许多作家开始深入探索这一文学风格。
成熟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许多优秀 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将个体的命运与社会的 变迁紧密结合,通过描绘霍 乱时期的背景,展现了生活 的苦难和社会的动荡。
人物塑造
作者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深入 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多样,使读者对生活和爱情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爱丽儿》
异化主题
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 现代社会的异化,他们生活在一种孤独和疏离的状态中。04来自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与启示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界限,为世界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识流文学》课件

《意识流文学》课件

意识流文学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品
流畅的叙述
通过松散的语法和句子结构, 模仿人类思维的联想和跳跃。
内心世界的探索
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活动、 愿望、恐惧和意识流。
代表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 斯》、弗吉尼亚·吴尔芙的 《达洛维夫人》。
意识流文学风格分析
小说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线性故事结构被打破, 采用非线性、多声部和多视角 的叙事方式。
意识流文学的相关研究 和探讨
意识流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和 文学评论家关注和研究的热 点,为深入剖析作品提供了 丰富的话题。
结束语
1 课程总结
通过探索意识流文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学对人类思维和情感的表达。
2 精选识流文学名言警句
用一些意识流文学作品中的名言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灵感。
3 问题答疑和交流讨论
意识流叙述的技巧
运用内心独白、回忆、幻象等 手法,以展现人物思维的真实 性和复杂性。
意识流描述的特点
逻辑混乱、联想丰富、语言流 畅,模糊了现实和幻想的界限。
意识流文学的演变和发展
1
影响和贡献
意识流文学为探索人类内心提供了新的
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艺术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领域。
意识流文学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课程结束后,提供时间让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分享感受和学习心得。
引领了更多创作者探索内心世界的可能
性。
3
当代意识流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 势
意识流文学在当代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和 风格,呈现了多样化的作品。
意识流文学的评价和启示
意识流文学的价值和意 义
意识流文学拓展了人类思维 的边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 解人类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文学概论 文学风格PPT课件

文学概论 文学风格PPT课件

段。”
——丹纳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行文学风格 论的探讨也正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艺 术鉴赏力,培养纯正的审美趣味。 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的标志在 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内在特性。
• 曹丕“文以气为主”。
•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定 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 李贽:“性格清澈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 徐者音调自然舒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 者自然壮烈,沉郁者悲酸,古怪者自然奇 绝。”
• “我就写不出斗争比较强烈的戏, 因为天性不是爱打架的人,又没有参 加革命斗争,所以写起逗笑、凑趣的 东西就比较方便一些。我喜欢笑,写 悲剧就不合适。” ——老舍
• 平明的风格,庄严的风格、精练的风 格、力的风格。
——狄米椎耶斯
• “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表达思想的语言,
总是密切相联的”,“我们确实可以完全
正确地说,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
辉。”
——朗吉努斯《论崇高》
二、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 扬雄 “心画心声”“言为心声”。“言,心 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 矣。”
——谢榛:《四溟诗话》
• “风格——这乃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
的一切隔阂的能力,风格的最后胜利乃是确
立精神上的接近。”
——高尔斯
华绥
• “……只要拿一个相当优秀的艺术家的一件
没有签名的作品给内行去看,他差不多一定
能说出作家来;如果他经验相当丰富,感觉
相当灵敏,还能说出作品属于那位作家的哪
一个时期,属于作家的哪一个发展阶
• 马克思:“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 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 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 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

《文学的类型和体裁》课件

《文学的类型和体裁》课件

05
总结
文学的类型和体裁的重要性
文学的类型和体裁是文学研究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理解文学作品、 作家和文学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文学的类型和体裁的研究,可 以深入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化背 景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 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文学的类型和体裁是文学发展的产物 ,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 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文学特点和趋 势。
0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将更加频繁和深入,对文学 的类型和体裁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全球范围内文学的发展趋势,以 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0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的类型和体裁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新 媒体技术将为文学创作和传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
改编
文学作品改编需要忠实于原著,保留 原著的精华和特色,同时要结合时代 背景和观众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 整,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观赏性。
文学作品的教学与学习
教学
文学作品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作品,提高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学习
文学作品的学习需要注重积累和反思,通过阅读不同类型和体裁的作品,积累文学知识,同时要结合 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智慧。
详细描述
戏剧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现场感,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表演 技巧和舞台表现力。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类型 ,还可以按照题材、时代等分类,如莎士比亚戏剧、现代话 剧等。
散文
总结词
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不受韵文和形式的限制,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 历。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文学风格相关理论知识课件

文学风格相关理论知识课件

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
1、文学的民族风格: 就是指同一民族的作家由于处在共同的民族生活环境中,受 到共同的民族精神文化、民族审美意识、民族心理积淀的影响, 使用共同的民族语言,在文学风格上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一致性。 2、文学风格所受到影响: (1)首先,民族风格的形成首先受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 (2)其次,是民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影响。 3、朱光潜说:“文艺趣味的偏向在大体上先天已被决定。最显著的 是民族性。拉丁民族最喜欢明晰,条顿民族最喜欢力量,希伯来 民族最喜欢严肃,他们所产生的文艺就各具一种风格,恰好表现 他们的国民性。”朱光潜:《文学
风格的概念
1、“风格”(style)一词源于希腊文,传入拉丁文。本义表示一个长 度大于厚度的不变的直线体,训为“木堆”、“石柱”,最后为一柄 作为写和画用的金属雕刻刀。拉丁人援用此字主要是取用其“雕刻刀” 的含义,喻指“组成文字的一种特定方法”和“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 种特殊方式”。 2 、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魏晋,当时出现了一些与风格有关的新 概念,如风韵、气韵、神韵、风神、风力、风骨、风格和气、体等, 但这些多词一义的风格概念起先不是用来品文,而是用来品人,品评 士人的体魄、风度、德性和行为特点。 3 、文学风格:就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言语结构和有机整 体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循体而成势”
是以括囊杂体,功在诠别,宫商朱紫, 随势各配。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颂 赋歌诗,则羽仪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 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 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 事于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者 也。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
文学风格的特性
一、风格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没有独创性的风格是不存在的。 二、风格的稳定性: 风格是作家经过较长时间艰苦的创作实践积淀而成的。一个作家的 一种风格一旦形成,一般变化总不会太大,甚至贯穿于他的全部作 品;即便有所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内在的血脉联系。这就使得作 家风格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风格的多样性: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文学 风格所呈现出来的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景象;一是指一个作家在 其相对稳定的风格特色下所显示出来的姹紫嫣红的不同色调。

文学概论13.4 课件

文学概论13.4 课件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1]对文学风格本质的几种不同认识
A文学风格就是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特征或 作家高明的创作技巧;西方的认识。
B文学风格就是作者本人的个性,即“风格= 文格=人格”,中国古代的扬雄提出的“言为 心声,书为心画”的观点。
人品与文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人格 与文格的关系,这是个老话题,又是个值 得思考的问题。

在文学创作中,虽然每个作家都有自
己的个性,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自己的
风格,即使某些作品已经有了某些角色,
也还不一定就有就形成了风格,只有在长
期艰巨的艺术实践中,一系列作品达到内
容和形式,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并显示出
最优化的稳态效果的作家,才能称为有了
风格。因此,对于作家来说,风格是其创
作成熟并获得较高艺术成就的标志。比如
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所作也”。这在说明李清照的词作高于其夫赵
明诚的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是与众不同,不容相混的。姜夔说得不错:“一家之
语,自有一家之风味。这也清楚地说明了作家各有自
己的独特风格,而风格是模仿不来的。
优秀的作家,即使是写同时代的同样的题材,甚 至是用同样的体裁,由于精神个性、创作个性不同, 作品的风格,也有显著的差异。例如下面两首绝句:
容是否吻合这个方面,因为作品的内容是可
以作伪的,它可以是和作家本人性格人格很
不一样的东西。



钱钟书的“心声心画,本为成事之说,实鲜
先见之明。……”意思是说,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
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生活中既有言行
一致、人如其文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创作个性并非人人皆有,是在创作实践中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审美性。
日常个性转化、升化为创作个性。创作个性 转化为文学风格
创作实践
外化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人格结构) 审美升华 (艺术人格) 形式化 (艺术独创性)
2、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 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言语组 织是风格的载体。
语体
• 语体即语言体式(语言运用体式),具体指由于 交际的目的、内容、范围不同,在运用民族语言 时形成的不同风格类型。
• 不同语体体现不同的修辞特点,如专门科技语体 中,陈述句用得最多,疑问句用得极少,祈使句、 感叹句则基本不用。
规范语体
• 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其规定
➢ 曹丕《典论·论文》:夫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一)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它一旦 施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 的有机组成部分。
• 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 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 在根据。
日常个性不能等同于创作个性。
•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习性,常为俗世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 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具有 审美的超功利性。(结合“真实作者”与 “隐含作者”理解)
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 呈现的特色。
• 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 合时所呈现出来的特色来理解风格。
• 个性与外在形式
➢ 刘勰“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 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 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中国古代 文论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进行品鉴。
三种基本文学语体
• 抒情语体:多用于诗歌创作,钟爱声音功能,擅 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
• 叙述语体:多用于叙事作品,具有虚拟性,是双 声话语,甚至多音齐鸣。
• 对话语体:多用于戏剧创作,具有动作性、性格 化和口语化特点。
(2)自由语体
• 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称之为 自由语体。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 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 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
• 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 来分析他们的作品,描述其风格特征,这实际上 是一种广义的心理分析。
➢ 中西文论对此都有丰富的论述
中国文论的相关论述
• 扬雄 “心画心声说” • 刘勰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
性” • 刘熙载 “诗品出于人品”
西方文论的相关论述
• 布封 “风格即人” • 黑格尔 “风风格
文学 概论
一、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 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 格。
• 西方的传统风格论即把文学风格视同于语言风格。
•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 高明就是风格。
• 18世纪英国 斯威夫特: “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亚里士多德
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繁分法
➢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若总其归途,则数穷 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 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雅与奇反,奥与殊显,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沉 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 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 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谢榛:《四溟诗话》
➢ 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则 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 此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 虽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
二、文学风格的内涵
•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 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 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 自由语体真正体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使作家的 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惟 一途径,其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 李白的创作
三、 文学风格的特征与类型
• 1、文学风格的特征 • 独创性
• 稳定性
• 多样性
苏轼 《江城子》二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式和笔调曲折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 点。”
钱钟书:《谈艺录》四八
➢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臣奸为忧 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 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 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 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 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 阮圆海欲作山水清音,而其诗格 矜涩纤仄,望可知为深心密虑, 非真闲适人,寄意于诗者。
我国古代风格分类理论十分丰富,独具特色。 主要有简分法和繁分法。
简分法
➢ 姚鼐《复鲁絜非书》: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 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 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 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 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 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 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 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 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 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Thank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