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装甲

合集下载

现代坦克装甲到底哪家强?(下篇)

现代坦克装甲到底哪家强?(下篇)

现代坦克装甲到底哪家强?(下篇)(接上篇正文)引起殉爆,T72被炸飞了炮塔。

爆炸反应装甲,一般挂载在俄式系列坦克上,中国自用和出口坦克也有挂载,而美国和欧洲坦克目前很少挂载爆炸反应装甲。

3,贫铀装甲美国从1983年开始研究贫铀装甲,到1988年6月正式装车。

任何用作装甲的材料必须既能抗“贯穿”,又能抗“破片”。

一般地说,材料硬度决定了抗贯穿能力,韧度决定了抗破片的能力。

贫铀是铀矿提炼出U235后剩下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U238.以前一般都当核废料处理。

后来被美国人用来制造炮弹和装甲;贫铀比重非常大,硬度高,韧性强,所以既是制造长杆穿甲弹的好材料,也是制作坦克装甲的好材料。

美国人之所以打贫铀的主意,一定程度上也在于美国国内的钨矿储量不足,又不想被中国牵制,因此开发了“损人不利己”的贫铀。

贫铀合金材料经过特殊热处理后,其强度极限高达150公斤/毫米,比优质合金钢还高50%,加工成如普通钢丝那样的贫铀丝,接着编成贫铀丝毯,然后用金属打包;这种贫铀复合装甲采用网状结构,网状骨架采用贫铀合金,网格间加入防止贫铀合金氧化的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坦克重量,又取得了更好的匹配性能。

外侧加入蜂窝状结构的吸能材料,吸收穿甲弹的动能,以降低对装甲的损害。

安装了贫铀装甲的M1A1 H A,其装甲防护力提升到老式M1的两倍。

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力相当于600 毫米厚均质钢装甲。

贫铀虽然放射性不高,但还是有一定危害,所以目前大规模装备贫铀装甲和炮弹的国家只有美国,美国没有中国极其丰富的天然金属钨资源,大量用贫铀代替钨,生产穿甲弹和坦克装甲,实则是害人害己。

以上三种当代流行的装甲都经过了实战检验,除俄式爆炸反应装甲效果存疑外,乔巴姆和贫铀装甲的防弹效果似乎都不错;英国人的乔巴姆和美国人的贫铀装甲技术,相互保密也相互借鉴;两者各有优势:第一代乔巴姆就是单纯的陶瓷层结构,对付空心破甲弹HEAT高速喷流效能极佳,但是对付长杆穿甲弹APFSDS等动能弹就差了点,尤其是陶瓷结构接受一次打击后会粉碎,遭受连续打击时持久力堪忧。

坦克装甲及穿甲中的复合材料.

坦克装甲及穿甲中的复合材料.

2、芳纶复合材料装甲
• 芳纶是美国杜邦公司在1970 年初期开发研制的一种有机 纤维,它具有比强度高,断后延伸率好,抗破坏力强等特 点,被称为第二代复合装甲材料。将芳纶层压板与陶瓷或 钢板复合,用作坦克装甲,如美国MI 主战坦克“钢 +Kevlar+ 钢”型的复合装甲,它能防子弹以及破甲厚度 约700mm 的反坦克导弹,还能减少因被破甲弹击中而在 驾驶舱内形成的瞬时压力效应。
穿甲弹早在十九世纪便已在战场厮杀,当时,它主要 对付装甲战船,用得还不普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面世,装甲弹才 风风火火冲进 战场。穿甲弹在与坦克的斗争中得到迅速发展。普通穿甲 弹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做弹体,头部采用不同的结构形状和 不同的硬度分布,对轻型装甲的毁伤有较好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重型坦克杀上战场,装甲厚度达 到150-200毫米。相应地研制出碳化钨弹芯的次口径超速 穿甲弹和用于锥膛炮发射的可变形穿甲弹,由于减轻弹重, 提高初速,增加了着靶比动能,提高了穿甲威力。
• 贫铀装甲于1988年由美国发明,用于M1A1坦克及其改进 型M1A2,这一研究成果是20世纪80~90年代坦克装甲技 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 M1A1坦克安装贫铀装甲的部位是车体前部和炮塔,贫铀 装甲被安装在两层钢板之间。
M1A2
6、透明装甲
新型“透明装甲”所用材料是一种陶瓷混合物,具有极 高的耐压强度,不怕剐蹭,经久耐用,性能高,重量轻。 氧化铝和氧化铁细粉混合后,在18000℃高温下热压或者 烧结而制成的尖晶石透明陶瓷,其硬度、强度高,化学稳 定性好,其防弹能力接近蓝宝石,被媒体形象的称为“蓝 宝石”透明装甲,可用作飞机座舱风挡、高级轿车防弹窗, 坦克的观察窗、瞄准镜等。 美国Saint-Gobain晶体公司推出的“蓝宝石”透明装 甲,与具有相同弹道性能的只含玻璃的系统相比,重量和 厚度都减少了40%。在试验中,它能挡住7.62毫米口径的 M-44狙击步枪和12.7毫米口径狙击步枪的穿甲弹,甚至还 能抵挡多发7.62毫米穿甲子弹的射击。

战神的铠甲--坦克附加装甲发展篇!

战神的铠甲--坦克附加装甲发展篇!

战神的铠甲—附加装甲篇陆地战神除了要有钢筋铁骨以外,自然还要有一套坚不可摧的铠甲,坦克这个陆地突击的中坚力量自然也不例外。

在坦克诞生之初,就有设计者开始为坦克量体裁衣般的制作和安装附加装甲了。

被击毁的MK坦克那是在1918年,英国的“马克”坦克正春分得意,冷不防冒出来一个K型子弹,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击穿“马克”的装甲,为了应对K型子弹的威胁,英国人想出了最直接的办法,将制造坦克的高碳钢制成小块状,再用螺丝固定在坦克外部,在这匆匆忙忙的赶工中,最早的附加装甲就这样诞生了。

准备安装附加装甲的MK坦克,顶部凸起物为固定附加钢板的螺栓。

在二战之前,坦克的主要威胁是以动能弹为主的各种炮弹,子弹,所以那个时候的附加装甲也主要是以薄钢板为主,基本都是通过螺栓或支架安放在主装甲的外部,其实就是在直接的增加装甲厚度,增强防护能力。

用锅炉钢板制成的MK坦克附加装甲二战中,破甲弹的兴起使得坦克又要面对一个新的敌人,德国在1942年开始为己方坦克安装附加装甲,在车体侧面和炮塔上增加了5-8毫米装甲护板。

炮塔上增加的环形硬化装甲进一步加强了炮塔侧后面的防御力。

同时德国的装甲兵们也没闲着,也想出了很多“土”办法来增强自己所使用的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

首先他们是在坦克上挂装备用履带(见图),甚至是缴获的敌方履带。

由锰钢制造的坦克履带有极高的硬度,并且因为履带形状多棱角,极容易使敌攻击的穿甲弹发生跳弹!等于给坦克增加了近20毫米的装甲。

还有的坦克兵将备用的负重轮从后部拆下来使用钢丝悬挂在车体正面和炮塔侧面,用以提高侧后方的防护水平。

挂满了履带做附加装甲的德国坦克。

二战中很多国家的坦克兵经常把很多杂物挂在车上作为附加的防护手段就在德国坦克兵匆匆忙忙的给自己的坦克安装附加装甲的时候,美国的坦克兵除了也在坦克上挂载履带以外,还把装满黄沙的麻袋,水桶,原木,甚至还有的坦克兵将铁丝网和汽车轮胎都挂在自己的坦克外面,把坦克打扮的就像逃离家园的难民一样。

坦克防护系统合稿

坦克防护系统合稿
6
坦克防护——孙志成、周虎盟等五人整理
48.复合装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P149——152)
49.伪装防护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P153) 主153) 伪装遮障是一种设置在坦克上或坦克附近的伪装器材, 由线绳或合成纤维编 织的网和支撑杆组成。网上有与背景颜色相近的斑块图案和饰片。 51.隐身防护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P154) 1.研制并采用具有隐身效果的涂料,改变坦克的热和雷达辐射特性。2.改变 传统设计,降低车辆的热特性。3.降低排气温度,减少红外辐射。4.采用新型履 带裙板,降低行动部分热辐射。 52.综合防御技术系统一般包括哪些方面?(P157) 1.告警装置。 2.激光压制观瞄装置 3.烟幕装置 4.红外干扰装置。 53.抛射式烟幕装置和热烟幕装置的基本构成?(P159) 抛射式烟幕装置由烟幕弹、发射筒和控制盒组成。 热烟幕装置由电机—油泵组、止回阀和喷油器等组成。 54.红外干扰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P160) 利用特殊的调制方式, 将红外干扰装置的辐射源调制成与红外制导系统接收 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干扰脉冲,射向红外制导系统,是此信息和目标信号叠加,导 致红外制导系统出现错误,使导弹脱靶,达到干扰目的。 55.何为二次效应?二次效应防护技术的主要技术措施?(P162) 坦克装甲车辆装甲被击穿后,破片造成的机件毁伤和乘员损伤,以及车内起 火和弹药爆炸,统称为二次效应。 1.装甲衬层 2.动力舱自动灭火装置 3.战斗室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4.其他防 二次效应的装置 56.“三防”防护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工作原理?(P165) 同 57 57.三防装置的种类及工作原理?(P165) 三防装置有超压式、个人式和混合式三种。
17、提高钢装甲抗弹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采用薄装甲板、提高硬度和纯净度、利用角度效应 18、装甲设计时装甲板的法线角度对抗弹性能有何影响?

坦克装甲

坦克装甲

随车物资坦克装甲分为主装甲和附加装甲,最新的装甲形式还有主动装甲和电磁装甲。

主装甲又分为均质金属装甲和和复合装甲。

均质金属装甲有钢装甲,铝装甲,钛装甲。

复合装甲有金属复合装甲和金属非金属复合装甲。

金属复合装甲有钢-钢,钢-铝,钢-钛,铝钛等装甲形式。

金属非金属复合装甲有,金属通常以钢为基础,混以铝、钛、贫铀、钨等金属,非金属材料主要有玻璃钢,塑料,橡胶,陶瓷,还有氧化硅、碳化硅,甚至有碳纤维,凯芙拉等纤维材料。

目前金属非金属复合装甲的主流还是各种陶瓷为基础的复合装甲,具体陶瓷类型有氧化铝,硼化钛等陶瓷。

非金属复合装甲,通常是碳纤维或者凯芙拉等人造纤维材料附加陶瓷装甲块或者装甲片,通过软硬结合来达到防护目的。

附加装甲又分为普通附加装甲,屏蔽装甲,反应装甲,滑动装甲。

附加装甲中普通附加装甲分为金属和非金属附加装甲,前者不用说是钢铝钛等金属装甲附加在主装甲,后者则是玻璃钢,碳纤维,凯芙拉等材料附加在主装甲上。

屏蔽装甲主要是指和坦克主装甲保持一定的距离的附加装甲,通常用于炮塔车体前部和车体两侧,主要目的以防备破甲弹攻击为主,材料也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以薄钢板或者铝板为主,非金属材料则以橡胶塑料为主。

反应装甲则是指附加装甲块中增加了炸药,通过爆破来起到干扰破甲弹射流的目的,目前也有针对穿甲弹的反应装甲,通过炸药爆破截断弹芯或者偏转穿甲弹弹芯入射角度来达到防御动能穿甲弹的目的。

反应装甲对付化学能破甲弹效果较好,对付动能穿甲弹效果较差,即使最新的双防反应装甲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因此就出现了滑动装甲,专门对付动能穿甲弹,这种装甲2块钢板内部填充的不是炸药而是陶瓷块或者其他金属块,当被击穿的时候,通过内部陶瓷块或者金属块滑动剪切穿甲弹弹芯,来达到防御穿甲弹的目的。

主动装甲则是通过坦克配备防御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和各类弹药,通过探测反坦克弹药,发射反弹药破坏攻击弹药的方式达到防护的目的,这种主动装甲与其说是装甲不如说是主动防御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全身披挂反应装甲块的俄军T-72坦克部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

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

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

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

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甲防护、主动防护、隐身、烟幕、三防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压制、先敌摧毁,形成由外到内的、有效的立体防护系统。

目前,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概念下所采用的防护技术主要是在提高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主动防护技术、隐身技术和装甲防护技术等。

主动防护主要分为硬杀伤、软杀伤或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主动防护系统三种;隐身技术中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要数新一代隐身技术和隐身坦克技术;装甲防护技术包括传统均质钢装甲和各类非常规装甲等。

其中,非常规装甲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坦克装甲车辆的整体重量,还能提高其防护力,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此外,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所采用的防护措施还有烟雾遮蔽技术、二次效应防护技术及核生化防护技术等等。

总体设计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形体防护。

车辆外形是由车长、宽、高、履带着地长、车底距地高,以及车体和炮塔的形状等决定的。

相对而言,车辆高度越低,正面面积越小,被命中的可能性就越小。

车体易被命中部位的装甲尽量倾斜,不仅可以增加“跳弹”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增大虚拟厚度,即增大弹丸在装甲内贯穿的距离。

一般是前装甲较厚,倾斜较大,防弹能力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都较好。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前置,并且前装甲又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因而乘员正面的防护得到加强。

装甲车——坦克的先驱

装甲车——坦克的先驱

装甲车——坦克的先驱[编者按]坦克装甲车辆,是本刊的刊名。

说明坦克和装甲车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实,坦克就是装甲车辆的一种,只不过坦克的地位太重要了,以至于要把坦克单独强调出来。

如果说,坦克是一朵大红花,装甲车就是绿叶;坦克是一轮明月,装甲车就是捧月的众星。

装甲战车和坦克一道并肩战斗,密切协同,共同谱写出一支支威武雄壮的战争交响曲。

从本期起,我们请季伏枥先生和广大读者一道,共同回顾一下世界各国装甲战车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汽车时代的产物车子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使人类第一次克服了距离上的障碍和运力上的极限。

而汽车的发明,更是人类现代文明史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使现代社会进入了“汽车时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汽车,就没有现代人类文明。

内燃机、充气轮胎、弹簧悬架等技术发明,成为汽车出现的技术基础,1886年,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本茨几乎同时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

他们被公认为“汽车之父”。

他们“给世界装上车轮”,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汽车时代”,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汽车,人们将怎样生活?如果人们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那么,汽油倒是省下了,可是路上花费的时间,哪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呢?汽车的发明,也使战争进入了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

将武器和装甲装到机动车上,便制成了最初的装甲车。

用一句时尚的话说,汽车为机枪和火炮提供了武器平台。

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将“马克沁”机枪装到四轮机动车上,并加上防盾,制成了最初的机动火力车.不过,由于它没加装甲,还不能叫做装甲车。

3年之后的1902年,在伦敦的水晶宫,西姆斯展出了经过改进的更加结实的车辆——具有船型装甲壳体的“战斗机动车”,成为世界上装甲车的先驱。

在此后的几年里,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纷纷研制出各种轮式装甲车,有的还用于实战。

轮武装甲车是汽车时代的产物。

它将内燃机技术、装甲技术和枪炮技术结合到一起,成为一种有相当威力的武器系统。

铁甲雄风——坦克

铁甲雄风——坦克

虎式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制造的重型坦 克。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 在 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VI Ausf. H,但后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这名字同样跟Mark VI-E、Panzer VI-E、PzKpfw VI-E或Sd.Kfz. 181 一样知名,尽管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虎这个绰号 是由斐迪南· 保时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设计概念同时延用到其他车辆上面, 包括包括虎II(虎王)坦克和突击虎式突击炮。
1、 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
• 小游民坦克(最早)
车重 18.3 t
成员 2人
火炮 口径 40 mm 车速 最高 3 km/h 车速 越野 1 km/h 装甲 最厚 6 mm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
英 美 德 法 I、Ⅳ型坦克,“赛犬”中型坦克 “福特”轻型坦克,Ⅷ型“自由号”重型坦克 A7V战斗坦克(最多容纳18人) “施纳德”、“圣沙蒙”突击坦克(电传动), “雷诺”FT-17轻型坦克(旋转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
最先参战,索姆河会 战,1916.09.15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 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5mm;功率26~1 10kW;最大速度6~13km/h,最大行程35~64k m;装甲板是铆接的。
38T型轻型坦克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如同镰刀一样扫过西欧,击败法国,重创英国, 从此德军“闪电战”闻名世界。如果比较一下交战双方坦克的数量和 质量,我们会看到德军创造了怎样的一个奇迹。德军在西线总共投入 2,439辆坦克,其中包括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 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德军坦 克是过时的微型和轻型坦克,即使是3型和4型主战坦克,在战斗效能 上也跟英法装备的主战坦克差距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装甲防护
该坦克的设计把乘员生存力量于20项要求之首位,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间隙复合装甲,车体前端呈尖角状,增加了厚的侧裙板,车体两侧前部有3个可起裙板作用的工具箱,提高了正面弧形区的防护能力。

炮塔外轮廓低矮,防弹性好,设计时考虑了中弹后的防二次效应问题,将待发弹存于炮塔尾舱,并用气密隔板将弹药与战斗舱隔离。

三防装置该坦克采用集体防护式三防通风装置,安装在底盘左侧的装甲板内,维护保养方便,空气过滤器可从外部更换。

美国的M1a1坦克的装甲是美国得知以色列的作战经验后开发出来的复合装甲,考量到复合装甲的安装,过去钢质铸造炮塔所考量的避弹构型在M1车系上便取消,复合装甲比起过去的钢制均质装甲对成型装药与APFSDS均有优异的表现;M1A1(HA)/M1A2则考量苏联在125公厘炮上使用的长杆钨/贫铀弹芯APFSDS因此在海湾战争时换装以衰变铀制作的高硬度复合装甲。

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部份自战场归建的官兵罹患“海湾战争综合症”(巴尔干综合症),而贫铀弹被怀疑是导致发病的物质,但美国政府认为两者没有关系。

英国的挑战者2坦克延续挑战者1坦克优先重视防护力的思维,大量使用英国开发的二代查布汉复合式装甲(Chobham Armour),并增加衰变铀装甲板夹层增强对动能穿甲弹的防护力,内侧则增设凯夫勒内衬防止破片杀伤乘员,另配有雷射警告系统与炮塔两侧各5发的烟幕弹发射器。

在伊拉克挑战者2坦克有在近距离遭遇战中共遭
到8枚RPG,2枚米兰反战车导弹,以及无数小口径火炮轰击后安然撤出战区并修复使用的纪录。

另一个纪录则是在另一场遭遇战中一辆挑战者2坦克被击中约70发RPG仍能安全脱离战场并修复使用。

整场伊拉克战争挑战者2坦克只发生过三次人员伤亡事件,第一件是被友军挑战者2坦克误击造成二人死亡,第二件是被IED炸伤造成驾驶兵双腿截肢,最后一件是被RPG-29贯穿造成驾驶兵脚趾截肢,后两事件车辆都于修复后继续使用。

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车体与炮塔本身拥有一层基底装甲,炮塔四周并可加挂复合装甲,这使得勒克莱尔成为继以色列梅卡瓦MK-3之后,全世界第二种使用模块化装甲技术的主战坦克。

勒克莱尔炮塔与车体正面的主装甲是由氧化铝陶瓷与高硬度钢板构成的复合装甲,其基本结构是由装甲钢制造的箱型结构来容纳陶瓷层;装甲内部的陶瓷被制作成扁平的条状,由高韧性的特种铝合金包覆成块状,再将这些块状物焊接在母板上,最后再将母板依照一定序列固定在装甲箱之中,而每个母板之间则以耐火聚酰胺纤维材料填充,作为吸收炮弹能量的缓冲物。

[4] 中国的99A2型主战坦克在外观上与原来的99式和99改进型主战坦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加装了大量的披挂式爆炸反应装甲,主要安装在炮塔正面和侧面,避弹性能与防护能力均获得显著提升。

由于敌方武器命中装甲下半部时,可能会顺着装甲外部轮廓而打进炮塔与车体的接缝,进而卡死炮塔,因此99A2型主战坦克还在车体相应位置增添了新装甲来减少炮弹穿入炮塔环的危险。

从某些已曝光照片中可以推测出,99A2型主战坦克上面还安装测试过其他不同的附加装甲构型,这些全新反应装甲可很大程度上增加其装甲防护能力,在面对亚洲出现的如韩国、日本的新型主战坦克的120毫米增强型穿甲弹打击下,会有很好的防护能力。

在99A2型主战坦克炮塔侧面装甲上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有一个类似干扰机的装置,这表明99A2型主战坦克很可能增加了主动防护系统,具体型号还不是很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