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金明东穷人课堂实录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特级教师金明东穷人课堂实录9篇特级教师金明东穷人课堂实录 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听写词语。
摇篮围裙烤鹅冻僵火焰薄纱橱窗灌进来暖烘烘圣诞树明晃晃眨眼睛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
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
书写生字词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
全国语文特级老师有哪些

中国语文特级教师名录北京宁鸿彬北京第八十中学。
1936年生,北京人。
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
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北京四中。
生,北京市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9年评为特级教师。
北京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李裕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
陶伯英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赵大鹏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程汉杰北京市铁二中申士昌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室陈天敏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长)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
1963年生。
王大绩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北京市中学语文学会理事。
上海于漪(女) 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
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上海扬浦中学,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
1978年评为特级教师。
朱泳燚 1940年生,上海人。
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中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熟教师进修学校,常熟师范学校,常熟第二中学,常熟中学任教。
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林炜彤 1920年生,江苏如东人。
193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过几年书,1939年到上海读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教至1992年10月离休。
1981年评为特级教师。
钱梦龙 1931年生,上海嘉定人。
初中毕业后辍学,1951年到中学教美术,不久转教语文。
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章。
现为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
经多年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
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简介

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简介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
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孙双金,男,1962年出生,情智教育创立者、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
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与四小课堂”在全国广有影响。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1988年获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1989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他自己形成了“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风格。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一)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一)━━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诗意语文的创立者——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成长经验、诗意语文解读和经典课例欣赏三个部分。
目的是引领广大教师走进名师、学习名师、研究名师,最终超越名师、使自己自成为名师。
【关键词】语文名师;核心理念;经典课例;诗意语文。
一、专业成长经验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于浙江上虞。
现任杭州市拱宸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
他是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老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
先后被评为全国小语会先进工作者、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上虞市十大杰出青年、上虞市十佳优秀教师,其事迹先后被收入《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
自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长期醉心于小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凭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实功底,逐步形成了一种灵巧而扎实、雅致而简洁的教学风格;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在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即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自1998年被评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以来,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0个省份16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近1000节次、讲座300多场次,有的语文课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中播出,受众达20余万人次,并成功地举办了“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活动。
他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精致、和谐、开放”的杭派语文教学特色,并探索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醉心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同时,他还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科研,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霍懋征简介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霍懋征简介我国小学教育战线上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中教高级教师。
霍懋征,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
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
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
之后,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誉称号,并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
从五十年代起,霍懋征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创立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讲读法“,以“讲“为主,以“读“为辅,善于抓住教学规律的重点、难点部分,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逐步进行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风是听过霍懋征讲课的领导和同志武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教育界的老前辈在称誉霍老师的教学时说:“懋征的教学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文革“以后,霍懋征被任命为副校长,但她根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决心在一个普通三年级班进行教学实验,她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也找到了不足之处,她说:“既要肯定自己过去多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要敢于否定自己过去讲课过多过细,占用了学生课上多练的时间。
“于是她提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方针进行教学改革,把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探索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快了教学速度。
主要做法是:一是精讲,二是多练,三是合理的组织课文,改变了过去的“讲读课“为“读讲课“,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自学时间,基本上做到了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外留有大量时间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名师教案课堂实录一等奖《老王》特级教师

名师教案课堂实录一等奖《老王》特级教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老王》。
本文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与邻居老王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的记叙文。
主要内容包括:老王给自己送来香油和鸡蛋、老王帮自己家拉车、去世前给作者送来香油和鸡蛋。
通过这些具体的事情,表现了老王是个善良、厚道、诚实、乐于助人的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怀念之情。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关爱他人的事例,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导入语: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关爱我们的人,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课文《老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问题2:作者对老王有什么样的感情?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讨论话题:从课文中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老王是个善良、厚道、诚实、乐于助人的人?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老王的特点。
练习题2: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老王是个善良、厚道、诚实、乐于助人的人。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老王》善良、厚道、诚实、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你对老王的印象。
2. 作业答案:略。
语文十大名师

语文十大名师文学院11级中师二班刘敏 201140210561.钱梦龙简介:男,上海嘉定人,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他多年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
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教学主张: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摸式,钱梦龙老师最突出的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导读教学模式“三主四式”。
“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
“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
“基本式”即基本课型,表现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
“自读式”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训练过程中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
“教读式“是教会学生自读。
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
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及其理念的介绍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及其理念的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及其理念的介绍名师一:李吉林一、基本情况介绍李吉林,女,1938年生,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
1956年,18岁的李吉林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很快就崭露头角,却不幸地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摧残,,但她没有被困难打倒,仍然坚守作为教师的信仰,在一次与中学老师姜兆一的谈话中了解了英语中的情境教学法并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之后便并不断的研究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出版了《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情境教学理念与实践》《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李吉林文集》等大量著作。
二、教学理念: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来源于西方国家,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一种方法,李吉林在汲取了世界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的精华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一)情境教学法的四个特点1.形真,即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
(不必是实体的复制,也可以是简化的形体)2.情切,把学生的情感调入认知活动,提高主动性。
(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和情感以及课堂教学的氛围)3.意远,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因为情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是情境,而不是情景。
理蕴其中,即在情境中蕴含一定的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力。
(二)情境教学的五个要素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2.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3.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
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5.以学科活动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三)情境教学的四大原理1.暗示诱导,:情境教育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李明新
李明新北京小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教育评估院特聘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青联委员,曾被授予美国华裔陈香梅校长奖章,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
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关于培育优质学生群体的实践研究》,致力于语文教育与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与探索,曾于1995年获全国首届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二十年来形成其“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思想,出版课改专著《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活力说》《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等,其中课改专著《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获首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
今年以来多次积极、认真参与对全国各地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受到教育部、中华慈善总会等组织者的称赞。
2007年主要讲学:
2月,语文教学改革与学生语言发展(新加坡后港学区)
4月,执教《趵突泉》(新生代语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
4月,执教《趵突泉》;讲座《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江苏泰兴黄桥)5月,《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参与中华慈善总会培训全国农村地区骨干教师活动)
6月,《课程改革呼唤教学创新》(参与辽宁建平县农村校长、教师培训活动)
7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参与中华慈善总会培训全国农村地区骨干教师活动)
8月,《课程改革呼唤教学创新》(参与河北邯郸市农村校长、教师培训活动)
8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讲座《怎样上好语文课》(参与教育部组织实施
的全国农村教师课改培训工程)
9月,《提升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崭新追求》(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贵阳年会)
10月,《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参与青岛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11月,《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参与广东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2007年主要著述:
1.《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3月发表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从中间人到中坚力量》(5月发表于《中小学管理》杂志)
3.《没有终点的追求》(9月发表于《人民教育》杂志)
4.《提升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崭新追求》(10月发表于《中国教育报》)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是李明新老师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所悟出的“理”,也是虚心学习前辈和同仁先进语文教学经验的体会。
“实”与“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指导当前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防止和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谓语文教学的“实”与“活”?特级教师李明新对此有明确的回答。
他说:“我力求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实现两点基本的思想:一个是‘实’,一个是‘活’。
‘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起良好的语文素养。
‘活’就是要讲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地教学,教师目中有‘人’,课上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教师在课堂上因学而导,神彩飞扬,欲罢不能;学生在课上学语文如沐春风,在课外学语文其乐融融。
”从这个界定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明新的语文教学是求真、求实、求新。
求真,就是尊重语文的本来面目,坚守语文本真。
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循着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
求实,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求新,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不墨守成规,强调在继承中创新。
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实”与“活”语文教育思想是在李明新老师近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它不仅有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积累,而且还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与“活”,强调尊重语文的本来面目,坚守语文本真,充分体现其语文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依据。
“实”与“活”的语文教学,强调突出语文的性质。
正如李明新所说“‘实’与‘活’的教学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我曾多次深入课堂听李明新老师讲课,也曾多次和他面对面地切磋探讨语文学科的性质。
我认为,李明新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和把握是正确的。
他深知“语文学科的性质左右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语文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所以,在李明新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始终贯彻这一基本思想,牢牢把握住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这是李明新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学科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实”与“活”的语文教育思想还有“教学论”等理论依据。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实”与“活”的语文教育思想是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
“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核心在思想,重点在实施。
没有思想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李明新在语文教学中,勇于实践,善于思考,主张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比如,他在《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一书中曾写道:兴趣是怎样流失的?主体是怎样丧失的?“儿童”是怎样
从“学生”中分离的?语文课是怎样迷失自己主攻方向的?面对这些问题,李明新老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于是便形成了“实”与“活”的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是语文思想。
李明新的语文教学影响力越来越大、认可度越来越高,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他有思想、有思路、有新的思维方式。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还不成,关键在实践。
李明新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来以语文教学为“专务”,深入课堂,进行大胆的改革实践,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核心在思想,重点在实施,这是“实”与“活”的语文教学的两个显著特点。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是李明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一大特点。
他广泛学习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对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从不人云亦云,都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然后作出科学的判断,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例如,李明新对生成性教学的理解。
他说:“生成的教学,是从生命层面来观照课堂,观照师生的课堂生命历程与生命质量,是观照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等各个方面。
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不只是经历着认知的发展,整个身心、整个生命都在经历一次全新的发展。
这种发展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发展,是在课堂互动、教学交往中的发展,是在思想与思想的对话、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中生成的。
”在这里,李明新以生命视野,抓住发展,来阐明生成性教学的内涵,这种分析是深刻的。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他的工作方法。
由此看来,李明新“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仅体现了他做人做事的独立性、自主性,而且在确定工作方法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