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的手术配合

合集下载

鼻内镜定位下治疗鼻出血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鼻内镜定位下治疗鼻出血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出血 部 位 或鼻腔 广 泛 出血 的病例 ,联 合 应 用鼻腔 填 塞术 及病 因治 疗和 责任 制护 理也 是 至 关重要 的 。 【 键词 】 鼻 内镜 定位 ;鼻 出血 ;配合 ;护理 关
中 图分 类号 :R 7 . 436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 14 (0 2 2 0 1- 2 6 1 89 2 1 )2— 3 7 0
s e icb e d r a ty a t ebe d n g i e o ig fro i e n e a a e d s o yb f r l n en s i , a a wieyo z lo ote p cf le e n sa ci le ig a an wh n l k n r v n u d rn sl n o c p eo ef l g t o t l n sl d l o ebo dt i c v o o g ii h rs h
泛 渗血 的病例 给 予鼻 内镜 下 前鼻 孔填 塞 。结果 全部 病 例 1 治愈 8 次 6例 (7 %) 9 . ,2次 治愈 1 (. %) 7 例 1 4 。探 讨 了 出血 及 出血部 位 与年 1 鼻 龄 有一 定的 相 关性 。结 论 鼻 内镜技 术 对探 查 鼻腔 出血 点 有 重要 意 义 ,对 出血部 位 进行 准确 电凝是 止血 成 功 的 关键 ,但 对 于 未能找 到具 体
c reain wi g . eh s Na a nd s o y iemeh dNo em i o a t n en s l le igst, ep li o lo , t o c siec rfn or lto t a e M t od sle o c p i ln to s r rc n’f dt a a e dn i t evsh tbo d no rr esv al d h n r i h b eh f e i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34例难治性鼻出血的患者在表麻下行鼻内镜查找出血点,再用双极电凝对出血点凝固止血。

结果 33例患者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凝固止血后鼻腔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1例患者内镜下见双鼻腔息肉,未见明显出血点仅行局部填塞;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凝固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可靠。

【关键词】双极电凝;鼻出血;鼻内镜外科手术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绝大部分鼻出血经过正规的前鼻孔填塞即可治愈。

但有些鼻出血即使经过多次前后鼻孔填塞亦不能控制出血,我们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1]。

难治性鼻出血因其出血部位隐蔽治疗棘手,盲目的填塞不仅鼻腔粘膜损伤大而且疗效欠佳,内镜下发现并确定出血部位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关键。

鼻出血反复发生,屡经鼻腔填塞或其它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在鼻内镜下查找出血点后用双极电凝凝固止血。

我们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02月住院的3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诊疗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3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男25例,女9例,年龄39-80岁,平均66.5岁,33例为单侧出血,1例为双侧出血,4例伴有高血压病史,血压均控制可;嗜烟酒10例(均为男性)。

就诊时患者反复出血时间1-7 d,平均3.4d,32例主诉出血先从前鼻孔流出,2例先从后鼻孔流出,出血次数2^-10次,平均3. 95次,出血量估计为50-500 ml,平均185 ml。

26例均接受过规范的前鼻孔填塞,1例有外伤史,全部病例无血液病史,均为住院病人。

二、治疗方法采用STORZ冷光源、摄像系统及鼻内窥镜等手术设备。

患者取平卧仰头位,用吸引器清除残留的血凝块,用1%丁卡因和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和麻醉鼻腔粘膜5-10 min后,置入内窥镜检查鼻腔,从前往后有序地进行,检查顺序依次为: 首先检查总鼻道和鼻咽部(总鼻道区) ,包括鼻中隔中下部及后部(除外中鼻甲相对的鼻中隔)、蝶窦前壁和后鼻孔;其次检查鼻底、下鼻甲及下鼻道穹隆(下鼻道区);然后检查中鼻道和中鼻甲(中鼻道区);最后检查中鼻甲相对的鼻中隔和鼻腔顶部(嗅裂区)。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发表时间:2016-03-09T11:34:45.5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何俊[导读]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中,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

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疗法,观察组应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

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出血量、恢复鼻通气所需的时间和鼻黏膜恢复的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在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中,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顽固性鼻出血;鼻内镜;电凝;鼻腔填塞;效果在以往治疗鼻出血时,鼻腔填塞属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但是止血往往不彻底,所以治疗效果有限[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微创止血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临床优势在于直观、操作简单,并且可视性也较好,能够帮助术者及时地找到患者的出血点,以便于对患者行电凝止血处理,且不会对患者正常的鼻腔黏膜造成损伤,因此已经逐渐成为治疗鼻出血的首选。

本研究选取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明确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联合疗法的效果,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为19~72岁,平均年龄为(43.4±5.4)岁,病程为3~12年,平均病程为(7.1+1.2)年,其中,单侧和双侧出血患者分别为21例、29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21~75岁,平均年龄为(43.5±5.6)岁,病程为2~14年,平均病程为(7.5+1.5)年,其中,单侧和双侧出血患者分别为23例、27例。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鼻出血是在鼻腔内发生的出血现象,常见于手术后或其他受伤引起的鼻部损伤。

对于鼻出血的治疗,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此方法在手术操作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而术后围护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有关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的详细介绍。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精准地停止鼻腔出血。

在手术中,医生利用电凝控制血管出血并清理出血区域,以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整个手术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围护的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

一、围手术期的护理1、术后取出鼻塞。

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在鼻腔中放置一根鼻塞防止再次出血。

随着术后日子的推移,鼻塞也会逐渐松落。

硬鼻塞逐渐移除和软鼻塞的替换需要由医生或护士在医院或诊所进行。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取塞时间一般为1-2天,根据患者鼻腔出血的情况以及鼻塞的不适感觉,取塞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2、避免鼻腔出血。

术后,严格控制饮食,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尽量避免流汗;不要大力擤鼻子,以免引发鼻腔出血。

3、保持清洁干燥。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后,患者需要保持鼻腔清洁干燥。

患者可以使用温盐水轻轻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的积血等物质。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灰尘和异味刺激鼻腔。

4、关注术后效果。

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患者需要再次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手术的效果。

术后如果出现复发情况,需要再次接受治疗。

因此,患者在术后需要密切关注鼻腔的恢复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出现异常情况。

二、鼻出血后的常见护理1、控制出血。

出血时,患者可以用纸巾或毛巾捏住鼻孔,向后仰头,让血往口腔方向流去。

同时,也可以轻轻按压鼻梁两侧外侧,以便控制出血。

2、冰敷。

在出血初期,可以用冰块或冷毛巾敷在鼻梁上,以缓解出血症状。

3、保持室内透气性。

出血期间,保持室内空气透气性良好,以免空气稠密引起病情加重。

4、避免剧烈运动。

出血期间,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休息。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体会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耳鼻咽喉科急、重症之一。

前鼻镜能窥见的出血点的病例因检查容易发现,处理相对简单。

但发生于鼻腔中后方的出血点,因出血部位难以寻找,以往一般使用前后鼻孔填塞或前鼻孔填塞的方法进行止血,因填塞较盲目,且患者痛苦较大,其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我科自2008年至2011年10月收治反复鼻腔出血患者50例,在鼻内窥镜下配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8-81岁,平均59.5岁。

均为鼻控反复出血,前鼻镜下检查未能窥及明确出血点。

鼻出血部位发生在嗅裂区者13例,鼻中隔后端12例,下鼻道后端9例,下鼻道外侧壁5例,中鼻道后端4例,鼻中隔中上段4例(其中血管瘤2例),鼻咽静脉丛3例;病史2-15天,所有病例入院前后均经过1次以上前鼻孔填塞。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来我科后即给予鼻内窥镜检查。

如有高血压者同时进行血压监测及控制。

患者取仰卧位,鼻腔内填塞物要抽除,并先吸引器清除鼻腔内血凝块及分泌物。

用1%地卡因棉片及肾上腺素混合液棉片作鼻腔局部表面麻醉1-2次。

(有2例患者因情绪紧张并极度畏痛,同时鼻腔检查鼻中隔偏曲明显影响视野,给以全麻下手术)。

用300、700或00鼻内窥镜进行鼻腔观察,检查时根据血凝块的部位作重点排查,根据出血来源追踪可能的出血部位。

如有结构异常影响视野者,可适当作内移、外移骨折扩大视野使重点检查部位暴露。

如有进行性出血点则一边吸引一边电凝至粘膜表面发白血止为止。

如有明显粘膜隆起成点状或小颗粒状,可以吸引器接触并刺激诱发出血,则可确定出血点并同时给以电凝止血。

电凝后给予明胶海棉局部涂抹红霉素药膏后局部敷贴。

2 结果42例(84%)患者经一次性发现出血点,手术治愈,5例(10%)经二次手术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治愈。

2例(4%)经第三次电凝,终明确出血点并电凝治愈。

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带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指背皮肤肌腱缺
损[ J ] . 中华显微外 利杂 志2 O l 4 , 3 7 ( 3 ) . ' 2 2 2 - 2 2 4 .
【 2 】 陈启康, 侯致典, 王增涛, 等. 桡动脉和尺动
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 J ] . 解剖学研究,
2 0 0 9 , 3 1 ( 3 ) : 2 0 1 . 2 0 3 .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5 ) 0 8 . 1 0 9 7 . 0 3
鼻出血是 临床常见 的症状之一,目 诊治疗的鼻出血患者 l 1 0例 , 其中高血 端 内窥镜有 限公司, B 2 1 2 2 . 1 鼻窦电凝吸
O例 , 糖尿病 1 8例 , 冠心 病 1 0例 。 前治疗方法很 多, 笔者采用鼻 内镜下带 压 4 引器 ) , B C . 5 0 F 医 用双 极 电凝 器 ( 安 徽 英 。 患者取仰卧位, 头 部 吸引器单极电凝联合双极电凝治疗 鼻出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 均排除肿瘤及 特 电子 有 限公 司 ) 血6 0例 , 取 得 较 好 的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血液系统疾病。 按 治 疗 方 法 不 同分 为 治 略抬 高 , 常 规 消毒 、 铺 巾后 , 鼻 内用 浸 有 疗组 6 0例 和 对 照 组 5 0例 。 治疗组男 3 5 1 %丁卡因+ l ‰肾上腺素混合 液的棉片
( 本文编辑: 钟美春)
地相近, 且不破坏手部外观 , 对供 区损伤
鼻 内镜 下 带吸 引器单 极 电凝 联合双极 电凝 治疗 鼻 出血 的疗效观察
王 汝 玉
【 摘要 】 目的
探讨鼻 内镜下带吸引器 单极 电凝联合双极 电凝治疗鼻出血的疗效。 方法

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护理配合常规

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护理配合常规

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护理配合常规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最大78岁,最小13岁,平均42.42岁。

鼻窦炎伴鼻息肉43例,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19例,单纯慢性鼻窦炎47例,上颌窦炎10例,上颌窦病变伴鼻息肉1例。

1.2麻醉方法视手术创伤大小、病变程度和范围及患者耐受程度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较复杂手术或小儿手术则选全身麻醉,本组病例118例选择了全身麻醉,只有2例选择了局部麻醉。

1.3手术方法用75%酒精纱布消毒口颌面部、鼻部,铺好手术单,连接并妥善固定好鼻内镜导线、冷光源导线,吸引器管、双极电凝线、鼻切割吸引器等。

鼻腔黏膜表面麻醉,鼻中隔黏膜下局部浸润麻醉。

用全自动鼻吸切器切除鼻息肉,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根据病变程度酌情开放额窦、筛窦、蝶窦。

检查、修整鼻腔黏膜,用全自动鼻吸切器或黏膜切钳修整鼻腔黏膜至完整,注意术腔不能有骨质裸露。

检查有无出血或渗血,如有出血用双极电凝止血,放入膨胀海绵或明胶海绵,用凡士林纱条或藻酸钙填塞双侧鼻腔。

1.4术前准备1.4.1器械准备:鼻内镜手术设备一套包括监视系统、图像存储系统、视频转换器、各种角度的鼻内镜镜头、冷光源纤维光缆、视频彩色打印机、录像机、全自动无损伤电动鼻吸切机。

器械包括筛窦钳(分别为0°、45°和90°)、不同角度和规格的咬切钳,不同角度的咬骨钳、成人及小儿用反张咬骨钳、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的上颌窦组织钳、不同角度吸引器头、镰状刀和刮匙、上颌窦开窗器以及常规的上颌窦根治器械。

检查各种仪器、器械的性能,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1.4.2物品准备:无菌的敷料包及手术衣、2台吸引器、高频电刀、无菌的保护套3个、2支5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引连接管2根,必要时准备50 ml注射器及0.5%甲硝唑溶液以备鼻腔冲洗。

1.4.3药物准备:盐酸肾上腺素1 mg、金霉素眼膏、呋麻滴鼻液(10 ml含呋喃西林2 mg,盐酸麻黄碱100 mg)2支、1 KU立止血1支、0.9%氯化钠。

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腔出血的临床体会

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腔出血的临床体会

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腔出血的临床体会作者:何苗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腔出血的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临床78例鼻腔出血的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检查治疗,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

结果治疗后进行电话随访3-6个月,在78例患者中,75例患者为一次性治愈,3例患者经过二次治疗后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结论鼻腔出血为耳鼻喉科的常见急诊疾病,结合鼻内镜双极电凝止血法为有效的止血方法,并能减少填塞所致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镜;双极电凝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78例鼻腔出血患者。

其中男性53例,女性25例;年龄12-83岁,平均63岁;均为单侧鼻腔出血,合并高血压病史3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病史2例,外院行前鼻孔填塞止血后二次出血5例,所有病人均无鼻腔外伤病史;出血部位:鼻中隔前端出血30例,鼻中隔中后段出血18例,下鼻甲外侧壁12例,筛顶区5例,中鼻甲末端近鼻咽部区3例,嗅裂区10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取平卧位,用吸引器尽量彻底清除血凝块及分泌物,用1%丁卡因加%1麻黄素浸润的棉片填塞上中下鼻道,充分麻醉及收敛鼻腔黏膜,用直径4mm的0°,30°,70°鼻内窥镜按顺序依次检查鼻中隔前部,鼻中隔中后部,上中鼻道,嗅裂区,鼻咽部,下鼻道,下鼻甲外侧壁,如患者鼻腔处于活动性出血期,用吸引器边抽吸血液边顺出血方向,可找寻出血点;如患者鼻腔出血处于静止或间歇期,可仔细观察是否有黏膜局部红色肉芽状小突起,可用吸引器点触突起诱发出血;如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阻碍观察下鼻甲外侧壁出血点,可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鼻甲后内移,使视野能清晰暴露;一旦出血点明确,随即使用已准备好的双极电凝,调至合适功率,上下靠近出血点烧灼至出现黏膜碳化样改变,出血停止后观察数分钟,创面可放置明胶海绵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的手术配合作者:赵样好谭转改
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35期
摘要: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的手术配合经验。

方法:对106例鼻出血的患者通过鼻内镜找到出血点。

结果 10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认为手术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正确、熟练使用器械及术中密切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的重要保证。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晰,安全简便,准确,止血快,效果好,无并发症。

关键词:鼻内镜鼻出血双极电凝手术配合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以前,多采用鼻腔填塞的方法,但由于多数患者鼻腔的出血部位较为隐蔽,常规填塞难以止血,所以该方法效果不理想;治疗关键是迅速查到出血部位,有效终止出血。

我院耳鼻喉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106例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均得到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6例,年龄58-88岁,平均73岁,临床表现:鼻腔持续性出血,单侧鼻出血75例,双侧鼻出血31例,患高血压至及心脑血管的有28例,糖尿病3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血液学检查排除血液病。

1.2 手术方法手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采用日本的奥林巴斯摄像系统,取去枕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以1%盐酸丁卡因溶液+0.1%盐酸肾上腺素溶液混合配制表面麻醉收敛剂,所有患者用麻醉收敛剂棉片进行出血侧鼻腔充分麻醉,用吸引器将鼻腔内血凝块吸干净,从鼻腔置入鼻内镜,通过显像系统直视下找到出血点,使用双极电凝将血管断端电凝,封堵出血的小血管断端使出血停止,术中彻底止血,术毕无需鼻腔填塞。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术前巡回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此治疗方法的优点、过程、效果及安全性、术中的配合要点,使患者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2 手术间准备手术间空气常规层流消毒,术前30min将净化空调机开关开到运行状态,保持手术间温度25℃、湿度50%~60%。

2.3 器械物品准备常规准备专用手术包,采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的摄像系统,包括显示器、摄像系统、冷光源、摄像头、导光束、0°鼻内镜等。

另外备吸引器、高频电刀机、双极电凝线及电凝镊、3M一次性无菌保护套1个;术前确保摄像系统、冷光源功能良好。

3 手术配合
3.1 麻醉及手术体位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进行查对,建立静脉通道,注意保暖。

手术取去枕平卧位,用约束带妥善固定好,确保患者手术体位安全、舒适,防坠床,眼睛外涂红霉素眼膏,保护眼结膜,并用3M胶布粘贴,防止消毒时消毒液进入眼内;配制好表面麻醉收敛剂(1%盐酸丁卡因溶液+0.1%盐酸肾上腺素溶液),协助医师进行表面麻醉。

3.2 设备仪器的连接把摄像系统摆放于手术床床头的前面,按术者的要求调节好距离和角度,摄像头、导光束用无菌保护套保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正确连接导光束、摄像头等,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将各仪器调节好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连接双极电凝线,双极电凝输出功率为15~20W;脚踏用塑料袋保护并放置在术者的右脚旁,方便术者操作。

3.3必须保持内镜视野清晰,使用热盐水浸泡镜头,及时更换热盐水,防止镜面起雾造成的模糊视野耽误治疗时间,内镜前端勿与硬物碰撞。

3.4 术中注意给患者保暖,保持输液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听取患者的主诉,及时进行处理及解释。

4 结果 106例手术过程顺利,无发生护理并发症。

5 体会
5.1 术前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性能良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5.2顽固性鼻出血病人因多次鼻出血,多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有些出血量多的病人处于恐惧状态[1] ;患者进入手术室要热情接待患者,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进行每项操作前做好告知并取得患者的配合,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5.3 调节室温,控制在26~28℃;术中注意给患者保暖,特别是冬天,给患者盖好棉被,注意肩部和手部的保暖。

5.4鼻内镜和显像系统都属于贵重仪器,在使用中应轻拿轻放,谨防碰撞、摔落;术后设备应先关机再关闭电源开关;摄像头、导光束用湿布擦干后绕大圈放好,避免对折、成角;鼻内镜认真清洗干净,检查其完整性及清晰度。

5.5巡回护士应熟悉手术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连接方式、使用步骤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调节好摄像头的清晰度和冷光源的亮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6术中随时观察询问患者,保证静脉通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5.7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所用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鼻内镜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

6 讨论
6.1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鼻内镜手术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鼻内镜下鼻出血双极电凝止血术成为治疗鼻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6.1.1鼻出血是医院耳鼻喉科室常见的急症,既往检查出血部位不明确的鼻出血,通常采用鼻腔填塞治疗,填塞部位包括前后鼻孔填塞、前鼻孔填塞、气囊或者水囊等填塞,仅凭感觉无法明确的压迫出血点,特别是中鼻道后端的出血,因此,导致鼻出血治疗的疗效不确切。

虽然很多患者经多次填塞,再出血的发生率达25%以上[2]。

6.1.2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为鼻出血的检查、诊治提供了一个先进和准确的技术方法,依靠内镜高亮度的照明,使视野更加广阔清晰,便于准确的探明出血部位和局部情况[3]。

鼻内窥镜能从不同角度近距离窥视,视野广,图像清晰,便于寻找出血点。

6.1.3手术使用双极电凝止血,止血效果好,用纱布及时清除双极电凝镊头的焦痂,以免影响功率的输出。

6.1.4不需使用负极板,电流不需经过全身,仅在切割电极的双极间产生直流回路,对人体没有电流刺激和损伤的危险。

6.2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口腔有血液时用舌尖抵出由吸引器吸出,勿吞咽;止血时头部避免活动,防止鼻腔部位损伤,指导病人深呼吸,减少鼻腔对刺激的敏感引发的咳嗽、喷嚏[4]。

6.3巡回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步骤、连接方法,确保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转,器械性能良好;将可能用到的物品准备充分,熟练掌握手术方式与配合要点,主动与手术医生配合,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俞彩芹,张文姜,李勇.鼻内窥镜下生物胶粘贴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40-42
【2】杨大章,程靖宁.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J].头颈外科杂志,2005,5(4):360—363.
【3】赵学林.鼻内镜下治疗老年性鼻出血 84例.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21(3):267—268.
【4】齐锋伟,难治性鼻出血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术的护理配合旭芸.[J].全科护理,2010,29: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