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卖菜高盛收猪 国际资本大鳄正大肆圈地中国农业

合集下载

外资炒粮的巨大隐忧

外资炒粮的巨大隐忧

,耐际灭鳄垂涎巾埘农歹竺筋,疗场一二二二二二二二]外资炒粮的巨大隐忧当国内资本还在窃喜于炒作得来的蝇头小利时,国际资金巨鳄已经把目光转到了正规经营上。

它们寻找的不是哪种农产品可以炒,而是哪个领域还能投资。

而这也似乎提醒了那些刚刚从炒作中撤离的国内资本,如今的农产品市场已再不是无人问津的蝇头小利了。

继养猪的高盛、产奶的软银之后,来我周农产品市场投资的国际资本大鳄又多了—个,那就是卖菜的黑石。

日前。

以黑石牵头的国际私募财团已经向地利控股投资6亿美元。

而成立地利控股的目的就是以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等批发市场为依托,构建一个遍布全国的蔬菜及农产品批发物惋网络。

黑石的这番动作,不由得i H I s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钧竖起了大拇指。

“国际资本大鳄的眼光真准,真狠。

”6月24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实际上,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农产品物流与批发市场建设都急需投资。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农产品市场已经发展到45万多个,其中批发市场4500多个,年交易额近2万亿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一半。

粮食、蔬菜类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超过30%,畜产品、水产品超过50%,水果近90%,40%以上农产品实现跨省消费。

看似辉煌的背后,却存在着巨大隐忧。

在我国,初级农产品上市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加工产品与非加工产品的比值非常低,仅有05t l,而鸶哒国家为35 l。

日本、欧美90%以上的蔬菜都是经过20祖国2010.8.下★记者/吴丛芳商品化加工后才进入流通领域的。

“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已从数量快速扩张阶段转变到稳定数量、提升功能、创新方式的新阶段,此时正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如今国家已经开始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予以资金等多方面的扶持。

海外资金的投入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黄德均i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外资投资中国蔬菜业也折射出目前我国农产品行业的投融资困局。

国内风险投资者不但数量少,而且大都目光狭隘,只盯着眼前利益,对房地产等短期获得暴利的产业投资过多,而对蔬菜等农产品长线产业缺乏洞察力。

高盛斥资2—3亿美元养猪外国投资银行偷袭我国农业

高盛斥资2—3亿美元养猪外国投资银行偷袭我国农业

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 ” 记者 发现 , 以高盛为 代表 的国际私
存在的巨大机会 。
姜华 , 上海宏 博集 团有 限公 司首席 募股权投资渗透 的不仅是 中国养殖 业的 资本运营 官 , 此时正在 与德 意志银行洽
整条产 业链 , 更涉及 中国农 业上下游各 谈该厂 的股权 融资事 宜。他们很看好养 “
农信天地
NO NGXI TI N ANDl

高 盛斥 资 2 3 — 亿美元 养猪 外国投 资银行偷 袭我 国农业
“ 盛近期斥 资 2亿 ~j 高 亿美 元 , 在 个环节的不同企 业, 中, 当一部分 资 其 相
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 区湖南、 福建 一带 金投 向了 中国, 以看 出中国农 业市 场 可
这 一现 象。 近 两年来 , 国的生猪产 业 者 , “ 我 他们正在进行深度 的洽谈 。 正在从 ‘ 千家 万户 养殖 ’ ‘ 、 后院养殖 ’ 向 初 步 谈 成 的是 德 殖演 变。王航告 6 0 万 美 元 , ” 00 获取 养猪 厂 3% 的股 份 。 O
止高 盛一家 。
肉食 品工业 园, 雨润 、 汇三分天下 。 与 双 入中国大 宗肉食 品消费市场。
事 实上 , 中国“ 猪” 在 养 的投行 并不 德意志银行如果注资成功 , 就可以大举进 2 0 年 中, 07 德意志银 行面 向全球 发 面对外国投资银行偷袭我国农业的 行 了“ 德银 D ¥ W 环球 神农 基金 ” 据悉 , , 该 举动 , 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 切不可掉以轻 基 金起购 点在 1 万美 元 以上 , 投 资定 心 屈 丽 丽 ) 将 ( 位 于以农产 品为主 的食物产业链 条上各
个领域。
殖行 业, 而且投资的要求很是迫 切。 ”

黑石“卖菜”高盛“收猪” 中国农产品市场全面告急!

黑石“卖菜”高盛“收猪” 中国农产品市场全面告急!

黑石“卖菜”高盛“收猪”中国农产品市场全面告急!核心提示: 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市场开放性和竞争性的行业,农产品行业正在得到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

始于去年延续至今的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背后闪现出来的都是各路资本推手的身影。

这些炒作农产品的资本推手中既有外资的推波助澜,也有内资的不甘示弱。

近期,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国际资本不断涌向市场化的国内农产品市场,领头的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黑石投资集团。

本周一,受到高盛“欺诈门”事件的冲击,亚太股市伴随全球股市跌声一片,国内股市也创出今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金融、地产板块成为领跌市场的主力军。

引人注意的是,在大盘蓝筹股跌势汹涌的同时,农产品板块却是强势依旧,如北大荒、金健米业、新农开发等个股的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到西南大部地区遭遇特大旱灾使得国内农产品未来面临提价的预期影响,另一方面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市场开放性和竞争性的行业,农产品行业正在得到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

始于去年延续至今的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背后闪现出来的都是各路资本推手的身影。

这些炒作农产品的资本推手中既有外资的推波助澜,也有内资的不甘示弱。

黑石6亿美元投资寿光物流园力推北京菜篮子香港上市据香港媒体报道,由美国黑石投资集团牵头的基金财团已与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市场运营商之一的寿光物流园达成协议,将在寿光物流园香港上市之前,对其进行大约6亿美元的投资,占寿光物流园30%的股权。

此次注资是由黑石牵头、包括CapitalGroupCos、刘央的西京投资入股在内的财团共同投资。

东莞证券农产品分析师黄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国家政策限制外资控股一些农资战略性产业,比如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控股49%的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国际巨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关乎民生发展大计的中国农产品行业,说明这个市场有潜力和空间,也说明他们的眼光。

”作为北京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业在国内蔬菜业中占据着行业龙头的位置。

四大跨国粮商是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的.

四大跨国粮商是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的.

四大跨国粮商是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的2006年岁末,在大豆油的带动下,食用油、面粉、肉类等涨价冲击波,悄悄侵袭中国各大城市,有的地方出现了抢购和囤积现象。

市场预测中,很多人认为2007年豆油价格可能持续上涨,甚至有少数人恐怖传言“将上涨50%”。

然而,自2004年之后,国内油、蛋、肉等消费量节节上升,中国对大豆和豆饼原料的需求激增,但奇怪的是豆价却不涨反跌,进入了一个长期大“熊市”,中国的大豆种植业遭受重创,种植面积迅速减少。

这些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业内人士透露,这背后实际上是“四大跨国粮商”和国际资本,控制着世界大豆市场的定价权,为垄断庞大的中国大豆市场利润,对整个中国大豆产业链举起了屠刀!在这样的屠杀下,2004年时暴涨暴跌的豆价,让号称“中国大豆军团”的1000多家中小型和本土内资榨油企业走上了绝路。

而2004年后外资“趁火打劫”,开始收购困难重重的本土榨油企业,结果目前仍能开工的90多家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

“这个时候大部分榨油企业都是外资的家当了,所以市场上的豆价就是一直不涨,四大粮商欲借此剿灭中国的大豆种植业,和仍在顽抗的少数国内油脂企业。

”中国的大豆市场完全被“四大跨国粮商”操纵,因此对2006年岁末大豆原料突然上涨,业界没有欣喜,反而是更多的警惕:“中国消费者已离不开各种大豆产品,中国的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也离不开各种大豆产品,如大量的蛋白质生化厂、畜牧养殖场和餐馆等。

如果四大跨国企业觉得已完全垄断我们整个大豆产业,可以对大豆、豆油、豆饼等各种产品随意提价以增加利润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每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006年底的这场涨价风,或许是这样的苗头。

”“豆伤”中国,中国大豆不幸成为遭受灭顶之灾的第一个本土产业样本。

“豆伤”中国“种豆越来越不赚钱,今年还亏本了,我们不种豆了。

”老赵铁青着脸,对两个儿子说。

黑石的战斗力,基本和大摩高盛是一个级别,不是九鼎投资能比得了的

黑石的战斗力,基本和大摩高盛是一个级别,不是九鼎投资能比得了的

黑石的战斗力,基本和大摩高盛是一个级别,不是九鼎投资能比得了的昨晚被朋友圈里搞笑的九鼎估值刷屏了。

那个帖子的大意是说:管理资产规模不到300亿人民币的新三板第一妖股九鼎投资——不知道中科招商服不服他们自己只排第二妖哈——以4.79倍的P/AUM (市值/资产管理规模),在新三板上逆天估值1000亿。

而黑石(Blackstone)拼死累活地管着3327亿美元,市值也就只有1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00亿。

九鼎这事儿笑笑就过了,不能多说,有时候嘴巴说瓢了,还会让闷头发财的鼎晖躺枪。

今天来说说真正的老大哥黑石集团和它的真实战斗力。

这里有一篇老文章,介绍了这位华尔街赚钱大王的成长历程。

仅以06年美国纽交所的数据显示,其盈利高达22.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71%。

按此计算,黑石集团每位员工为公司赚了295万美元,是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9倍,黑石成为华尔街最能赚钱的公司。

在华尔街,有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皮特·彼得森(Peter Peterson)和史蒂夫·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

他们是黑石集团的共同创始人,现年81岁的彼得森担任集团的高级主席,60岁的施瓦茨曼则出任主席和CEO。

黑石之所以如此成功,可以说是两位元老各自禀赋的完美结合,华尔街的人比喻说,年富力强的施瓦茨曼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充沛的精力是黑石这部庞大“生财机器”得以顺利运转的“发动机”,老谋深算的彼得森在政界及金融界游刃有余的外交手腕和深厚的人脉资源则是黑石的“润滑剂”。

巨资豪赌EOP、希尔顿黑石总是在刷新私募股权基金收购金额的新纪录。

2007年情人节的前一天夜晚,施瓦茨曼迎来了他60岁的生日,他豪掷300万美金为自己办了一场盛大的派对,纽约城金融界、政界和演艺界的数百位名流们,身着正式的礼服,前往曼哈顿公园大道参加了他的生日宴会。

就在数天之前,黑石集团刚刚以39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它对全美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EOP(Equity Office Properties Trust)的收购,这笔交易超过了2006年的HCA收购案—一个由PE组成的财团以3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一家医院连锁运营商,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购交易。

中国企业大举并购海外农业资产

中国企业大举并购海外农业资产

中国企业大举并购海外农业资产作者:王莉莉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3年第07期彭博社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过去5年中斥资327亿美元收购食品资产和农场,今年的投入可能会创纪录。

而在之前的5年里,中国的总投资只有42亿美元。

从巴西到美国,再到澳大利亚,中国大举收购农业资产的行为引发国外业内人士的关注。

双汇美国“闪婚”近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达成并购协议,双汇国际将以47.2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如果成功,这将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这次并购是中国首次投资肉类食品加工领域,此前的投资多数涉及作物、化肥及土地。

史密斯菲尔德拥有460座养殖场,与美国12个州的2100家企业订有合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市场,欧睿(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猪肉销量接近5200万吨,预计到2017年将增长至5800万吨以上。

对史密斯菲尔德而言,并购将使其更多猪肉产品打入中国市场。

因此,对于双汇伸出的橄榄枝,史密斯菲尔德首席执行官拉里·波普就毫不掩饰地说,“对公司全体股东,乃至美国农场主和农业来讲,这是一桩出色的交易。

”目前出口收入占史密斯菲尔德总营收的20%左右,按照他的预计,在双汇的推动下,史密斯菲尔德以后的出口收入将出现“爆炸性”增长。

在农牧业的亚洲模式中,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均采用合作社模式,中国则采用公司加农户模式,由于分散养殖,质量控制即成难题。

史密斯菲尔德却规避了这一切:公司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食品安全管理及环保措施;拥有行业领先的食品安全系统,全部主要设备均通过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认证;具备供应链控制能力和世界级的生物安全系统与科学记录;拥有完善的产品追踪能力,产品源信息可回溯至养猪场。

但是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至少八个州的法律规定,海外投资者不能拥有这些州的土地。

因此史密斯菲尔德在这些州拥有的养猪场、农田、处理猪粪的排泄池可能令双汇收购案面临更多的障碍。

畜牧业成资本

畜牧业成资本

发布时间:2012-02-29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办公室阅读次数:498正大生猪产业园现场 本报记者 周雯 摄长江商报消息 民以食为天。

去年以来,肉价“一路高歌”,虽近来价格小幅回落,但行情依然好于往年。

去年养一头猪平均可赚400元。

利润之高,让不少资本纷纷看好畜牧业,不惜重金在各地圈地养猪。

正大集团便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正大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正式落户襄阳,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

资产大鳄纷纷角逐“猪市”,畜牧业成“朝阳产业”,猪价能否不再坐“过山车”?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正大猪住“泰式别墅”享“花园洋房”肉价涨了,“猪身价”也倍增,猪倌们给猪建房子更是一掷千金。

网易CEO丁磊曾表示,自己是在推动一场“鼠标加大粪”的革命,事实上,猪场已不再像我们曾经想象中的那样,臭气哄哄,来去自如,如今不少规模化猪厂已完全实现了电脑操控,设施更是越来越“豪华”。

“泰式别墅”,冬暖夏凉,占地238亩,总投资5500万,绿化面积达7成,这便是将来“正大”猪要住的地方。

21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襄州区峪山镇武马岗种猪场,工地内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排排现代化猪舍初具规模。

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门卫室已建好,采用泰国建筑特有的方形彩瓦,正大(襄阳)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常耀辉说,该园区的建筑将全部采用泰式风格,异族风味十足。

记者看到左手边的生活办公综合区楼房框架已建成。

“右手这一片空地,全部做绿化,全区绿化达7成。

后面是食堂,往里走是生猪隔离室,消毒区,将来办公区和养殖区之间还将竖起一道围墙,将两者隔开,每个饲养员进入到养殖区都要洗澡消毒。

”常耀辉介绍。

“猪舍冬暖夏凉。

”走过办公区后,记者看到一排排猪舍框架已搭建完成,全部采用钢架结构,增强密闭性,屋顶用石棉瓦两层吊顶。

“每个猪舍门口,还将建‘水帘’,夏天,抽取地下水后,用大风扇吹水帘,为猪舍降温,冬天,通过照明取暖等为猪舍保温。

”与此同时,猪“别墅”门口还分别立有“门牌”,公猪舍、母猪舍、配种舍、怀孕舍、分娩舍等9个猪舍两边依次排开,每头猪根据状态不同,将分处不同猪舍。

国际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养猪业的“阳谋”

国际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养猪业的“阳谋”
生猪养殖行业?外资投资 的真正用 点并 指出 : 疫情 的影响 、 “ 饲料原 料 殖行业 的话语 权 。 “ 我认 为 目前作 意又是什么?这将给 中国的生猪市 价 格 的 上涨 以及 劳 动 力 价 格 的 上 升 为生Biblioteka 养殖 场的机会 更好一 些 , 我
场带来什么?要想解开这一系列 的 也都是造成此轮价格大 幅上 涨的原 们掌握着话语权 。” 方摩 尔首席 东
信 息荟 萃
猪 谋 国 际 资 本 大 举 进 入 中 国 养 业 的 “阳
20 0 8年 8月 3日的一则 “ 高盛 大量处理生猪 ,甚至部分母猪也 由 亚洲投 资基金 近期斥 资 2亿 一 3亿 于饲养成本太高而处理掉 了。这造 年之 前 ,这 些 私募 股 权 投 资基 金 ( E) P 关注生猪 行业 的终端深 加工
这就是风险投资在生猪行业 的
“ 回 ”, 着 下 一 个 价 格 周 期 的到 轮 随
的周期 波动 。当 “ 大于求 ”的 时 早在 2 0 供 0 5年以 3 0 00万 美元 投资江 来 ,生猪产业链上下游 的话语权也 候, 市场上生猪供给充裕 , 使得猪价 苏雨 润食品产业集 团有限公 司 ( 以 必将 周期性交替 。
下跌 , 造成大量散养户无利可 图 , 纷 下简称 为雨润食 品 ) 后乘胜 出击 , , 纷退出养殖 ,此时市场供求趋于平 于 20 0 6年 以 2 . 亿元人 民币 的天 01
绝对 话语 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肉类食品
稳 , 由于养猪 的周期 比较长 , 而 随后 价控股河南双汇投 资发展股份有 限 生产大 国和 消费大 国 , 预计 到 2 1 05 将会产生 “ 供不应求 ”, 猪价又被提 公 司 ( 下 简称 为 双 汇发 展 ) 20 年 , 国 肉类需 求总量将达 到 8 4 以 。07 全 85 升 ,这就是所 谓的猪肉市场价格波 年 ,东 方 摩 尔 国际 投 资管 理 公 司 万 t ,其 中猪 肉 总 需 求 量将 达 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石卖菜高盛收猪国际资本大鳄正大肆圈地中国农业
外资进军中国农业(资料图)
软银意欲喝奶
本报记者袁元马玉荣
近期,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国际资本不断涌向市场化的国内农产品[14.53 2.61%]市场,领头的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黑石投资集团。

本周一,受到高盛“欺诈门”事件的冲击,亚太股市伴随全球股市跌声一片,国内股市也创出今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金融、地产板块成为领跌市场的主力军。

引人注意的是,在大盘蓝筹股跌势汹涌的同时,农产品板块却是强势依旧,如北大荒[13.29 0.45%]、金健米业[8.61 1.06%]、新农开发[18.74 2.24%]等个股的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到西南大部地区遭遇特大旱灾使得国内农产品未来面临提价的预期影响,另一方面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市场开放性和竞争性的行业,农产品行业正在得到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

始于去年延续至今的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背后闪现出来的都是各路资本推手的身影。

这些炒作农产品的资本推手中既有外资的推波助澜,也有内资的不甘示弱。

黑石6亿美元投资寿光物流园力推北京菜篮子香港上市
据香港媒体报道,由美国黑石投资集团牵头的基金财团已与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市场运营商之一的寿光物流园达成协议,将在寿光物流园香港上市之前,对其进行大约6亿美元的投资,占寿光物流园30%的股权。

此次注资是由黑石牵头、包括Capital Group Cos、刘央的西京投资入股在内的财团共同投资。

东莞证券农产品分析师黄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国家政策限制外资控股一些农资战略性产业,比如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控股49%的敦煌种业[19.82 2.16%]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国际巨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关乎民生发展大计的中国农产品行业,说明这个市场有潜力和空间,也说明他们的眼光。


作为北京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业在国内蔬菜业中占据着行业龙头的位置。

这大概是黑石看上寿光物流园的原因所在。

令投资者颇感兴趣的是,此次黑石收购的寿光物流园的股权来源确是从国内唯一一家农产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农产品手中所得。

黄黎明说,“2009年12月底,国内目前唯一的农产品上市公司——农产品(000061)转让寿光蔬菜市场股权,转让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盈利能力不强,也许是涉及地方政府的利益,而从现在看来,可能是为了包装上市。

”据了解,农产品与寿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将所持有的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股权54.41%股权转让给寿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转让价格为8653.94万元,农产品预计,本次股权转让产生税后收益2100万元左右。

一个是国内农产品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一个是国际著名的投资集团,面对同一个标的物,一个舍,一个取,反映出国内外资本对国内农产品行业不同的态度。

据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时来滨介绍:“新的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由香港旺益集团独资兴建的,总投资20亿元。

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11月已经建成,二期工程今年4月开工、年底全部建成。

项目占地3000亩,比老蔬菜批发市场扩大5倍。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预计今年该物流园年交易额可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在今后数年间将保持20%的年增长率。

有消息人士透露,寿光农产品6月底有望赴港上市。

按照设想,寿光农产品年中在香港IPO,计划筹集资金7亿美元,保荐人为瑞银。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物流园是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园,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和水果蔬菜,以蔬菜为主。

”至于能否在6月完成赴港上市,他们说,“这事是集团操作的,我们不清楚。


在国内上市公司看不上眼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了外资大鳄眼中的“香饽饽”,的确是值得国内资本深思。

当国内资本玩家把资金疯狂投入如今最为赚钱的地产行业之时,国际资本却在并不起眼的农产品行业慢慢圈地,黑石的卖菜并不是唯一的一家,早在2006年,高盛的养猪风波便在国内投资业掀起了轩然大波。

相继收购雨润、双汇股权高盛虎视眈眈国内肉食品市场
2006年6月6日和12月9日,国内肉制品企业龙头双汇发展[0.00 0.00%]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双汇18341.63万股,占35.715%的股份)已相继收到河南省国资委和商务部批复,同意漯河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的股权以20.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以高盛集团为实际控制人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Rotary Vortex Limited,以下简称“罗特克斯”),转让后双汇集团整体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同时根据双汇12月9日公告,商务部同意双汇的第二大股东漯河海宇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双汇25%的股权以5.6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罗特克斯,转让后双汇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2月13日双汇发布公告,称有关罗特克斯收购事项,证监会已作出批复,对收购报告书全文无异议。

至此,高盛并购双汇成为定局。

据悉,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是专门为参与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而在香港新注册成立的公司,高盛集团全资子公司高盛策略投资(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其51%的股权。

2009年12月,双汇发展发表公告称高盛已经把持有的双汇发展股权大部分转让给鼎晖,仅持有双汇发展5%的股权。

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只是高盛与鼎晖之间做的一个局。

而在高盛收购双汇发展股权之前,高盛已持有双汇最大竞争对手中国雨润食品[26.25 4.17%]集团有限公司13%的股权,雨润食品集团在香港上市,也是国内肉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有趣的是,在高盛陆续收购雨润和双汇发展股权之后,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涨势,猪肉价格最高涨至每公斤36元。

而在高盛减持双汇发展股权之后,国内猪肉价格一路走低,如今每公斤猪肉价格在16元附近徘徊。

猪价的涨跌与高盛的进退如此吻合,不会是太巧合了吧?
外资巨头不仅对国人生活必需的蔬菜、肉食品行业情有独钟,大多数国人每日必喝的乳制品也成为他们的收购目标,近来各大外资巨头围绕太子奶股权归属之争成为最新的例证。

花旗抛售软银接盘太子奶危机有望化解
太子奶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发酵型乳酸菌奶饮料科、工、贸集团。

集团目前拥有固定资产逾30亿元,员工万余人,连续十年在中国发酵奶行业中产量、销量、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可就是这个发展不错的奶制品企业,如今确面临着“被破产”的厄运。

按照太子奶董事长李途纯4月15日的说法:太子奶上了花旗银行的当。

据了解,2007年9月12日,由花旗银行牵头,包括星展银行、荷兰合作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华商银行和大众银行组成的银团宣布向太子奶提供5亿元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3年期信用贷款。

此后太子奶铺开了摊子大干,为的就是海外上市。

因为此时太子奶的大股东名单中,已经有了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身影。

但太子奶最终没有上市成功。

随后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太子奶难以脱困,外方债权人和股东随之失去了耐心,在开曼群岛申请开曼太子奶的清盘。

就在太子奶的原有大股东对太子奶失去信心向开曼法院申请清盘之际,太子奶不错的企业质地引起了其他外资巨头的关注。

4月16日,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文迪波证实,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两战略投资者将以5亿元收购太子奶。

由此看来,软银也想在日趋红火的国内农产品[14.53 2.61%]市场上分一杯羹。

黑石卖菜,高盛收猪,软银喝奶,近来连续发生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上的一系列股权并购大战反映出外资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和食品企业的重视程度。

其实,早在2008年,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曾经说过,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农业及农产品领域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下一个热点。

如今黑石、高盛乃至软银的举动不过是应证了罗杰斯的这一个预言而已。

当国际资本为了争夺国内农产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股权大肆出手之际,国内资本对农产品行业表现出了不应有的冷漠。

想想前些年我国银行业的股权无人问津低价卖给外资如今高价买回的场景,难道还要让这一幕在农产品行业重演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