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F级猪繁育生产模块-畜禽遗传改良北京重点室-中国农业大学
家畜育种学_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家畜育种学_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克隆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参考答案:胚胎分割_胚胎细胞核移植_体细胞核移植2.体外受精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胚胎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
参考答案:错误3.性别控制通过对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使成年雌性动物产出人们期望性别后代的一门生物技术。
参考答案:正确4.胚胎性别鉴定将卵子进行特殊处理,观察细胞核染色体类型,分辨其性别。
参考答案:错误5.动物克隆技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遗传背景后代的过程。
参考答案:错误6.胚胎分割指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二等、四等或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参考答案:正确7.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流程不包括参考答案:获得的内源重组基因的生殖细胞8.下列有关转基因克隆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在获得转基因细胞系的基础上进行克隆_生产具有特定性状、特别功能或者一定目的的克隆动物群_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结合9.转基因克隆技术的过程包括参考答案:将胚胎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_将目的基因转入供体细胞_筛选带有目的基因的阳性细胞_将阳性细胞核通过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10.克隆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参考答案:正确11.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移植用器官。
参考答案:正确12.转基因动物是指将动物体内重组的DNA移植到胚胎细胞中,发育成动物个体,并以可遗传的方式载有被转移的基因。
参考答案:错误13.第一个在猪上鉴定到的主效基因是参考答案:RYR114.基因组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连锁不平衡15.DNA标记的特点包括参考答案: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_不受年龄、环境、组织的限制_是共显性标记_基因组中大量存在16.近交导致群体均值下降,下降程度同()成正比?参考答案:基因频率乘积_显性效应大小_近交系数17.标记辅助选择的局限性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主效应或大效应QTL精准定位难度较大_DNA标记与QTL连锁紧密_不同遗传背景群体,QTL间连锁、互作等不一致_受限于数量性状的复杂遗传机制18.选择过程中QTL与标记发生新的重组,从而降低连锁不平衡,从而降低选择效率。
SPF级猪繁育生产模块-中国农业大学

汇报内容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简介 模式动物生产和培育系统介绍
模式动物培育系统的几个核心问题
重点咨询问题
1, 小型猪的品系和遗传背景的要求? 2, 实验型小型猪的清洁级别要求? 3, 年提供动物和试验场地的规模? 4, 药物筛选特殊要求?
有关清洁级及SPF级实验用小型猪培育所需的设施条件及屏 障环境要求方面的问题:
年生产实验型猪6000头,年获得不少于3000头活体猪全部表型数据遗传 信息的能力 年存栏5000只普通级和1000只屏障级灵长类模式动物;年获取不少于 500只灵长类动物全面的表型和遗传数据 具备年制备遗传修饰动物模型10种以上,年实现不少于200个候选药物 的药效、毒理等相关表型的评价能力;年受益于设施的专利50-100个
汇报内容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简介 模式动物生产和培育系统介绍
模式动物培育系统的几个核心问题
猪生产和培育系统
猪生产和培育系统建设规模
1、清洁级猪繁育分系统:
250头基础母猪规模清洁级实验猪繁育分系统,能 同时开展1200头清洁级实验猪的试验场地
2、SPF猪繁育分系统
建设SPF猪隔离净化生产模块、SPF级猪繁育生产模块、 SPF级猪实验模块及SPF猪公共设施模块,建筑面积约 3800㎡。SPF级猪繁育生产模块具有能够饲养50头基础 母猪规模的SPF猪繁育区,每年提供1000头合格的SPF猪。 SPF级猪实验区可满足利用100头SPF猪同时开展相关试验。
模式动物设施的建设方案
表型与遗传 分析重大设施
生命规律解读 生物医药模型 组织器官替代 重大疾病模型 分子育种 ……
设施能力建设目标
• 个体与群体大样本的快速、精准的表型测定和遗传 分析能力 • 动物疾病模型的创建与综合评价能力 • 药理药效与毒理评价能力 • 大数据收集及云技术与分析应用能力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旨在提高畜牧业和禽类养殖业生产效益的计划。
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动物,可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适应性和抗病能力,从而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畜禽产品。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物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环境,选择适合的畜禽物种进行改良。
常见的畜禽物种包括猪、牛、羊、鸡、鸭等。
2. 选种与繁殖: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个体作为种源,如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繁殖力强等。
通过人工授精、配种等技术手段,进行优质种畜禽的繁殖,逐渐建立起高质量的种群。
3. 遗传评估与选择:通过遗传评估指标,如体重、繁殖力、肉质指标等,对种群进行评估和选择。
在遗传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出表现最优的个体或家系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4. 基因组学应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动物的遗传背景和遗传潜力。
基因组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畜禽遗传改良的效率和准确性。
5. 繁殖管理与监测:在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中,合理的繁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调控等,以确保畜禽群体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改良的畜禽品种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养殖业的竞争力。
其次,改良的品种通常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此外,畜禽遗传改良还有助于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然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畜禽遗传改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
其次,遗传改良可能会导致基因多样性的降低,增加动物对特定病原体的敏感性。
因此,在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中,保留和合理利用遗传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发展策略,可以提高畜禽产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通过科学的选种、遗传评估和繁殖管理,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畜禽品种,为农民和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创育种新格局

田园奥瑞畜牧创新专栏GREEN AURIS Column 86☆中国畜牧业综合利用新技术 开创育种新格局文│张振 郭勇 倪和民 邢凯(北京农学院)蒋凡(北京田园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爱民(河南创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种猪育种和生猪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目前为止,多家大型育种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育种进展停滞,良种覆盖率有所倒退,复产中如何快速提高良种覆盖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目前种猪缺口较大的形势分析,2020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种猪的数量极有可能突破2万头,或创造进口种猪数量的新极值。
在引进大量种猪的同时,也是我们从全世界收集不同育种素材的良好机会。
如何将育种和繁殖新技术与大规模引种相结合,使这些育种素材强而有力地推动国内种猪育种进程?这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对引进种猪进行采样每一批引进的种猪到达国内后,在隔离期间采耳组织样本并保存所有引进基因,为开展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二、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鉴定血缘关系并建立参考群对留存的部分耳组织样本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鉴定血缘关系并建立参考群,统计出我国到底从全世界引回多少血缘和家系。
正常情况下,每次国外引种可能只引回6~8个血缘和家系,但2020年国内引种数量大,存在同一个场多次引种的情况,可能会收集完成全部的育种素材。
全世界优秀的种猪血缘可能全部在国内得到汇总,结合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建立较大的公共参考群,可为培育新品种乃至华系种猪奠定基石。
1.什么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
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分子遗传标记进行的标记辅助选择。
比起利用系谱和表型进行选择的常规选育方法,其可以对低遗传力性状、不容易度量的性状(如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不能早期度量的性状进行有效选择。
而比起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其优势在于无须进行主效基因或者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能够捕获基因组中的全部变异和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SPF猪系统开发研究”侧记

畜牧培训 示范中心等 。目前有英 系大白、 法系大白、 达 无 菌 隔离器 的人 工寄养 等一 系列技 术手段 获得无 喘
萎缩性 鼻炎病原 、 猪痢疾病原 、 狂犬病病 伪 兰种猪 、 系长 白 、 系皮特 兰 、 系圣特 西 、 丹 系 气 病病原 、 法 法 法 新
长白、 台系杜 洛克 、 中育 C 9等优 秀纯种猪 , 在此 原等的高度健康猪群 。因而其健康水平大大高于普通 0 并
维普资讯
N. 0 en an 访nfng 0126 刊 Zhu 00 k 专 a a 本 B
刊记者 吴长波 特 约通讯 员 周 海深
这种优势是许多猪种及其杂种后代无法相比的。 北京养猪 育种 中心是 2 世 纪 9 年代初 由农业部 件下 . 0 0
S F猪 系 统 开 发 和 研 究 ” 国 家 “6 ” 、 8 3 作是扩大 良种的数量 、 进行配合力测定 和生产 杂种父 和 参 与 了 我 国 “P “ 、 小 母代 。扩繁场配种全部使用人工授精 , 备母 猪 由核 计 划课 题 ,人 源 化 血 细胞 研 究 ”科 技部 “ 型 猪 实 验 后 心 群 场 提 供 . 液 由人 工 授 精 站 提 供 。 扩 繁群 场 生 产 动物化及 安全性研 究” 精 等项 目: 国家 级刊物上 发表 在 的公 猪 部 分 进 入 测 定 站 进 行 测 定 , 测 定 后 优 秀 种公 研 究 论 文 2 篇 ; 外 , 形 成 和 制 定 了我 国 S F猪 的 经 5 此 还 P
该 中心 始 终 致 力 于 配 套 系种 猪 的 研 究 、搭 配 、 生 率 、 高群体质量 。 提 核 心 群 性 能 测 定 站 采用 场 内测 定 和 测 定 站 测 定 ,
测 产 和 推 广 . 过 有 目 的 的 选 育 和 配 合 力 测 定 . 选 出 全 部 公 猪 进 入 到 测 定 站 进 行 测 定 , 定 后 顶 级 公 猪 进 通 筛
试验动物SPF猪微生物学监测总则-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试验动物

ICS65.020.30B44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T/CALAS x-201x实验动物SPF猪微生物学监测总则Laboratory animals-SPF pig-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microbiologicalsurveillance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1)技术审查。
本标准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提出并组织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洪岩、高彩霞、韩凌霞。
实验动物SP F猪微生物学监测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对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猪推荐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及相应的检测程序,包括检测样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结果判定和检测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SPF猪的微生物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51猪瘟检疫技术规范GB/T18935口蹄疫检疫技术规程GB/T18090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GB/T18638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技术GB/T18641伪狂犬病诊断技术GB/T21674猪圆环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9915.1猪链球菌2型平板和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GB/T19915.2猪链球菌2型分离鉴定操作规程GB/T27535猪流感HI抗体检测方法GB/T14926.4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检测方法NY/T537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诊断技术NY/T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NY/T544猪流行性腹泻诊断技术NY/T545猪痢疾诊断技术NY/T546猪萎缩性鼻炎诊断技术NY/T548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技术NY/T550动物和动物产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NY/T564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1186猪支原体肺炎诊断技术DB13T1216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SN/T2708猪圆环病毒检疫技术规范SN/T1919猪细小病毒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操作规程SB/T10463猪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是一项旨在提高我国生猪品种的遗传质量,增加生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的重要计划。
该计划于2009年启动,经过多年的实施和努力,在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结合该计划的背景、目标和成就,展开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背景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启动背景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我国生猪产业的竞争力。
2009年前后,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生猪品种质量亟待提高的双重压力。
我国政府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旨在通过遗传改良手段,提高生猪的产量和质量,推动生猪产业升级。
2. 目标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优良的遗传改良手段,提高我国生猪品种的遗传质量和稳定性,增加生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具体包括:选育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力强、饲养管理适应性好、肉质优良的新品种,提高生猪的出栏率和肉品质量。
3. 成就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根据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各地区相继成立了生猪遗传改良基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遗传改良工作。
通过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生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生猪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在疾病防控方面,通过遗传改良,生猪的抗病能力也有了明显改善,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在全国范围内,生猪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推动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我认为,该计划是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高生猪品种的遗传质量、增加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我国生猪产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也意识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遗传改良的长期性、技术装备的升级、疾病的防控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推进。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

附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通知》(农办牧[2009]55号)精神,加快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进程,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水平,特制定《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为保障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成员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同志及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执行领导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并筹建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办公室设在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
为增强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技术力量,重新组建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主要负责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方案和场间遗传交流计划的制定,参与种猪生产性能抽测,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见附1)。
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1依托专家组,与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以及种猪场紧密配合,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二)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6年前分批完成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评估遴选;到2020年,通过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持续选育,达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技术指标要求。
其中,2010~2012年遴选5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纯种基础母猪达5万头。
2013~2016年再遴选5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10万头,形成相对稳定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
1.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
为规范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客观公正地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国畜牧总站结合我国种猪场现状,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总体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试行)(见附2),作为申报和验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条件要求和技术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属领域:
生命科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建设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昆明动物研究所
汇报内容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简介 模式动物生产和培育系统介绍
模式动物培育系统的几个核心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报内容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简介 模式动物生产和培育系统介绍
1、技术用户的可能需求:清洁级、SPF级实验猪的实验规模(数量)要求?满 足开展相同生理阶段实验猪的实验需要的最小样本量?生长猪栏位是设在繁 育区还是实验区? 2、清洁级、SPF级实验猪的环境运行成本?实验动物中心在设施建设中的经验、 教训,以及我们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为了后期的维护,房屋设备夹层中一些问题,如层高、管道、备用设备的选 用(一用一备?或两用一备等),各饲养区独立送排风还是统一送排风等问 题 4、饲养室与动物实验室是如何衔接的,如果动物需要在饲养室与实验室之间移 动时是如何隔离转运等? 5、粪污等是怎么排出“屏障”、后期是怎么处理的,猪屏障环境中粪尿如何既 方便排出又不影响屏障环境等,是否考虑设置粪尿污物管道设备层等问题。 建议用哪种自动清粪方式? 6、整个大设施粪污、实验废弃物处理中的一些问题? 7、饲料、饮水进入猪舍前的消毒预处理要求?
清洁级猪繁育分系统
(1)清洁级猪繁育生产模块
(3)清洁级猪公共辅助模块
监控单元 工作单元 动力单元 辅助生产单元
隔离检疫单元
繁殖猪生长单元 生长育成单元 (2)清洁级猪实验模块 无菌操作单元
实验猪养殖单元
性能测定单元
SPF级猪繁育分系统
(1)SPF猪隔离净化生产模块 括隔离检疫单元 剖腹产单元 仔猪寄养检疫单元 (3)SPF级猪实验模块 无菌操作单元 实验猪养殖单元 性能测定单元
有关实验用小型猪的品种、品系、遗传特性及其管理事项方 面的问题:
1、根据实验猪繁育(选育)要求,250头基础母猪的清洁级实验猪繁育 体系公、母猪的比例?
2、SPF级猪除剖腹产获取外,要不要SPF级猪自繁体系?
有关实验用小型猪自动化养殖的规划设计及环境自动化调控 方面的问题:
1、目前市场上的自动化饲养系统已具备的功能(如自动化管理及信息采 集功能),如何适应小型实验猪?
(2)SPF级猪繁育生产模块
隔离检疫单元 繁殖猪生长单元 生长育成单元
(4)SPF猪公共设施模块
括监控单元 工作单元 动力单元 辅助生产单元
清洁级、SPF级实验猪
清洁级、SPF级实验猪环境要求:
1、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GB50447-2008 2、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GB14925-2010
模式动物培育系统的几个核心问题
模式动物设施瞄准的重大科学问题
系统、准确地描述生命的表型、基因型 及其在环境变化中的响应,并以此正确 描述其调控规律
解读生命科学基本规律 利用猪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人类重大疾病的发 病机理和治疗方法,进行新药物筛选 着眼未来异种器官移植,人源化器官研制 猪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
模式动物设施的建设方案
表型与遗传 分析重大设施
生命规律解读 生物医药模型 组织器官替代 重大疾病模型 分子育种 ……
设施能力建设目标
• 个体与群体大样本的快速、精准的表型测定和遗传 分析能力 • 动物疾病模型的创建与综合评价能力 • 药理药效与毒理评价能力 • 大数据收集及云技术与分析应用能力
2、小型猪自动化养殖设施的成本估算? 3、清洁级、SPF级实验猪的环境调控设施投入成本估算?
汇报内容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简介 模式动物生产和培育系统介绍
模式动物培育系统的几个核心问题
猪生产和培育系统
猪生产和培育系统建设规模
1、清洁级猪繁育分系统:
250头基础母猪规模清洁级实验猪繁育分系统,能 同时开展1200头清洁级实验猪的试验场地
2、SPF猪繁育分系统
建设SPF猪隔离净化生产模块、SPF级猪繁育生产模块、 SPF级猪实验模块及SPF猪公共设施模块,建筑面积约 3800㎡。SPF级猪繁育生产模块具有能够饲养50头基础 母猪规模的SPF猪繁育区,每年提供1000头合格的SPF猪。 SPF级猪实验区可满足利用100头SPF猪同时开展相关试验。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分析设施的预期效果
• 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取得重大原创 突破,甚至引领世界
基于小鼠等模式动物的研究先后20余次获诺贝尔奖,猪 和灵长类模型研究将催生原创性突破
• 推动人类心血管等疾病诊治、模型创建、 新药筛选的跨越发展,促进猪种快速改良
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引领性
猪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系统流程图
统一方案,两地分建, 互为补充
展示中心
猪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河北 7.65亿,3.02万平米
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昆明 3.6648亿,2.41万平米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分析设施的特点
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 多学科集成 无先例可循,无现成模板,需要真正原始的 集成创新
年生产实验型猪6000头,年获得不少于3000头活体猪全部表型数据遗传 信息的能力 年存栏5000只普通级和1000只屏障级灵长类模式动物;年获取不少于 500只灵长类动物全面的表型和遗传数据 具备年制备遗传修饰动物模型10种以上,年实现不少于200个候选药物 的药效、毒理等相关表型的评价能力;年受益于设施的专利50-100个
汇报内容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简介 模式动物生产和培育系统介绍
模式动物培育系统的几个核心问题
重点咨询问题
1, 小型猪的品系和遗传背景的要求? 2, 实验型小型猪的清洁级别要求? 3, 年提供动物和试验场地的规模? 4, 药物筛选特殊要求?
有关清洁级及SPF级实验用小型猪培育所需的设施条件及屏 障环境要求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