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通知

合集下载

喜看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在行动

喜看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在行动

3年 多广泛征求 国内外有关 方面专家 的意 见,并多次讨 论修 年 来 ,全 国各地 争先 到 国外 引种 ,开始 出现 严重炒 种现 象。
引种 虽然能 提高国内种猪生产水平 ,但是 引种 费 用很 高,而且 很多费用花在流通环节 。利用 外 国人 资源 赚 了中国人 自己的钱 ,单从这个角 度看 引种就很不 合算 。以 引进 l头美国种猪为 例 ,大约农场主 可卖 7 0~ 8 0美元,约合人 0 0 民币 5 0 0~ 6 0 6 0元,到 中国 猪场成 本增加 0
育种协 作组 ,从此拉开 中国种猪联合 育种的序幕。 19 年全 存 在一定问题 ,在育种方面存在 “ 98 选育一提高一鉴定一退 化” 在 引种 一退化 一再 引种一再退 化 ” 国畜牧兽 医总站成立全 国种猪遗传评估 工作小组 ,19 9 9年讨 的 情况 ; 引种 方面 存在 “ 0 5年全国从 国外 引种进入高峰 (0 5年 20 论制定 全 国种猪遗传评估 方案》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充 的现象 。据 统计,2 0 分研究 养猪业发 达国家在种 猪育种方 面的经验 和做法 ,经过 引入 种 猪 30 0头 ) 0 ,到 2 0 0 8年 全 国 引种超 过 1 0 头 。7 00 0
丽 断
本刊记者 : 黄若涵 马晓静
0 0年 5月 颁 布 了 “ 于 印 发 《 国种 猪 遗 传 评 估 关 全 2 1 ,对于 中国养猪业尤 其是种猪业来说是 一个丰收 改 ,并 于 2 0 0 0年 之 年。 l 2月 l — 7 日, 全 国 猪 育 种 协 作 组 会 议 暨 国 家 生 猪 方 案 ( 行 ) 51 试 》的通 知 ” ,对 我 国种 猪遗 传评 估测 定的性状 、 核 心 育 种 场 授 牌 仪 式 在 山城 重 庆 隆 重 召 开 ,这 标 志 着 我 国从 测 定 数 量 及 统 一 遗 传 评 估 方 法 等 进 行 了 规 范 ,为 今 后 区 域 及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全国⽣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国家⽣猪核⼼育种场》申请表申报单位:联系⼈:填报⽇期:中华⼈民共和国农业部制⼆O⼀O年⼆⽉1填表说明⼀、本表适⽤于国家⽣猪核⼼育种场的申报。

⼆、企业名称应与⼯商⾏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名称⼀致。

三、核⼼群和繁殖群种猪来源指引进或⾃留,引进的要说明供种国家、地区(或单位)及⽇期。

四、统⼀计量单位:窝重为kg,达100kg体重⽇龄为天,⽇增重为g,膘厚为mm,眼肌⾯积为cm2,屠宰率、胴体瘦⾁率为%。

五、胴体瘦⾁率指屠宰测定的平均值。

六、种猪繁殖、⽣长发育与屠宰性能是指近两年来种猪⽣产性能测定和繁殖记录统计结果。

七、所填数据包括系谱、性能测定数据与提交⾄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数据⼀致。

⼋、本表⼀式六份,⽤A4纸双⾯打印,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如果⼀个品种有多个来源,请分别填写。

**: 指公猪站是否与种猪场建设在⼀起。

3⼆、企业主要管理技术⼈员和持证上岗⼈员名单说明:本表可加页三、申报单位基本情况注:本项可另加附页四、主要仪器设施设备注:可另加附页五、种猪繁殖、⽣长发育与屠宰性能成绩六、种猪⽣产性能测定与产销基本情况七、申报单位承诺及专家推荐意见⼋、主要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技术材料九、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意见附件1:《全国⽣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案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通知》(农办牧[2009]55号)精神,加快全国⽣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进程,提⾼我国⽣猪⽣产⽔平,特制定《全国⽣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案(以下简称《实施⽅案》)。

⼀、主要任务(⼀)成⽴⼯作领导⼩组和专家组为保障全国⽣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成⽴⼯作领导⼩组,指导全国⽣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成员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同志及专家组成。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

测定及数据上报 、 遗传交流等工作。
第 一批 国家 生猪 核心 育种 场名单 : 新原 种猪 阜 场、 上海 祥欣 畜 禽 有 限公 司 、 徽 长风 农 牧 科技 有 安 限公 司 、 江西 省 原 种猪 场 有 限公 司 、 山东 省 日照原 种猪场 、 河南 省 诸美 种 猪 育 种集 团 有 限公 司 、 南 河 省新 大牧 业有 限公 司 、牧原 食 品股份 有 限公 司 、 湖 北 天种畜 牧股 份有 限公 司 、 东华 农 温 氏畜牧股 份 广 有 限公 司 、 东广 三 保养 猪 有 限公 司 、 广 中山市 白石 猪 场有 限公 司 、 圳 市农 牧实业有 限公司 、 深 广西农垦 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 、 广西柯新源原种 猪有限责任公司 、 四川铁 骑力 士牧业 科技 有 限公 司 。 ( 摘编 自: 农业 部 网站 2 1— 1 ) 00 1一 5 l 全 国首届大 学 生动物 医学技 能大赛 长沙 开幕 湖 南 日报 1 月 1 日讯 由湖 南农 业 大 学 动 物 1 4 医 学 院牵 头举 办 的全 国首 届大 学 生 动物 医学 专业 技 能大 赛 , 天 在长 开赛 。来 自浙 江 大 学 、 今 吉林 大
为。详 细 内容 见本 刊曝光 栏 目。 ( 编 自: 业 部 网站 2 1— 1) 摘 农 00 1一 6 l
农业 部确 认 5 7批 假兽药 信息 , 5 要求 立即处 理
牧兽医局 、 河南省畜牧局 、 湖北省畜牧兽 医局 、 广东
省畜牧 兽 医局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水 产畜 牧兽 医局 、 四川省 畜牧食 品局 : 根 据 《 国生猪 遗 传 改 良计 划 (09 2 2 ) 全 20 — 00 实 施方案》 的规 定 , 部 组 织 全 国生 猪 遗 传改 良计 划 我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
2020年)》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农业、农林)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奶业协会: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关于"抓紧制定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切实做好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工作"的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总页数】6页(P31-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
【相关文献】
1.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年~2020年) [J],
2.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的通知 [J], ;
3.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 [J],
4.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 [J],
5.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猪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生猪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猪种发展历史脉络野猪最早起源于400万年前的东南亚,之后在欧亚大陆逐渐扩散。

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中国野猪开始在黄河流域被驯化饲养;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欧洲野猪开始从欧洲东南部开始驯化,并迅速向北扩展。

1493年,哥伦布带着8头猪进入古巴,猪从此进入美洲。

1539年,被称为美国之父的Harnando De Soto带着13头猪进入美国。

之后,猪在1600年进入美洲新墨西哥,17世纪末转入东部和西北部。

1.国外猪的育种历程。

国外猪育种经历了外貌选育、脂肪型猪培育及瘦肉型猪培育3个典型阶段。

18世纪之前,国外猪几乎不进行专门的选育,没有选育目标和具体育种记录,养猪主要以具有社会大众喜欢的外貌、能养活、能产肉满足家庭需要为主。

18世纪,以英国为代表,开始以脂肪沉积能力为育种目标进行选育。

1770年到1860年,英国以本地猪、中国猪和暹罗猪为亲本开始选育,兼顾早熟和育肥快的优点,成为中白猪、小白猪和巴克夏猪的原始雏形。

1831年,英国的大白猪(又称:大约克猪,约克夏猪)新品种在温莎皇家展览(Windsor Royal Show)首次得到关注。

1896年,丹麦政府以英国大约克与北欧的一种晚熟吉尔吉斯猪杂交,生产F1杂种猪胴体,供应英国腌肉生产的需要,继之形成了培育长白猪新品种的计划,并建立了第一个育种群。

1898年,丹麦登记了12个大白猪群和50个长白猪群,成立了全国猪育种和生产委员会指导育种。

1907年,丹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猪后裔测定站(用来集中测定猪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等特征,并以此评定猪的种用价值),核心群中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都以后裔测定的科学数据为依据而进行选择,经过数10年努力,丹麦长白猪成为流线型、体长而后躯发达的理想瘦肉型品种。

杜洛克猪外貌与生产性能的演变则体现了美国猪的育种史。

在18世纪和一战期间,杜洛克是一种大体型脂肪型猪,在20世纪20年代曾一度开始向瘦肉型转变,但二战期间由于杜生猪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文│王立贤 王立刚洛克猪体型大,能生产大量猪油以满足当时需要,所以仍回到了脂肪型猪种。

合作共赢加快建立我国生猪育种体系

合作共赢加快建立我国生猪育种体系
优 良种 猪 ,这 些 品种 已基 本 适 应 我 国 不 同 地 区 的 生 态 条 件 , 同
《 全国生猪遗传改 良计划 (O9 20 —
22 )》 0 0 ,明 确 了我 国种 猪 改 良 的 思 路 和 目标 。 2 1 年 3 ,又 下 00 月
猪 肉 是 重 要 的 “ 篮 子 ” 产 菜 品 ,生 猪 生 产 是 畜 牧 业 中 的 支 柱 产 业 , 良种 是 生 产 发 展 的 物 质 基 础 。 党 的 十 七 届 五 中全 会 明 确 把 推 进 农 业 现 代 化 、加 快 发 展 现 代
作 为 开 展 生 猪 联 合 育 种 的 主体 力 量 ;二 是 开 展 系 统 全 面 的种 猪 登
2 0 年 8月 , 农 业 部 制 定 发 布 09
记 ,建立健 全 国家 种猪 数据 库 ;

三 是 规 范 开 展 种 猪 生 产 性 能 测
作 ,初 步构建 了生 猪育种 的技术
和 组 织 体 系 。 四是 良种 培 育 有 出
重 点各不相 同 ,但都通过 扩大选 育基 础群 ,统 一测定方法 ,统一 遗 传 评 估 ,实 施 规模 化 联 合 育
路 。随着生猪标准 化规模养殖 进 程 的加快 ,人工授 精普及率 的提 高 ,种猪特别是优 良种猪需求 旺
要 的 意义 。
变我 国优 良种 猪长期依赖 国外 的 格 局 ;加快 普 及 猪 人 工 授 精 技 术 ,全 面 推 广 应 用 优 良种 猪 精
液 ,提 高 全 国 生 猪 生 产 水 平 ;开
研人员 ;全国大 白猪 、长 白猪 和
杜 洛 克 三 个 猪 育 种 协 作 组 及 合 并 后 的猪 联 合 育 种 协 作 组 已开 展 了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
国 家 级 种 畜 质 检 中 心 对 场 间 遗 传 交 流后 代 进 行 DN A亲 子 鉴 定 ,对
积 极 争 取 中 央 和 地 方 财 政 对
家组 ( 下 简称 “ 家组 ” ) 以 专 作 为 生 猪 遗 传 改 良 计 划 的 主 要 技 术 力 量 , 负 责 全 国 生 猪 遗 传 改 良计 划 方 案 和 场 间 遗 传 交 流 计 划 的 制 定 、参 与 种 猪 生 产 性 能 抽 测 、 重 大 技 术 问 题 的 研 究
为 增 强 全 国生 猪 遗 传 改 良计 划 技 术 力 量 ,重 新 组 建 全 国 猪 育 种协作 组专 家组 ( 下简称 “ 以 专 家组”) ,主要 负责 全 国生 猪 遗 传 国家 支持 生 猪 核心 育种 场 建设 ,
生 猪 产 业 政 策 适 当 向生 猪 核 心 育
组 ,指 导 全 国 生 猪 遗 传 改 良计 划
求 定 期 向 辖 区 内 种 猪 性 能 测 定 中 心 送 测 种 猪 ,抽 样 数 量 不 少 于 当 年该 场 测定 总 量 的 5 %。 三 、健 全 种猪 质 量监 督 体 系
场 管理
加强 对全 国生 猪遗 传 改 良计划 的宣 传 ,增 强对 改 良计 划 实施 重要
性和 必要 性 的认识 。组 织 开展 技术


《 国生猪遗传改 良计划 ( 0—0 ) 全 2 92 0 0 2 实 施 方 案
主要任务

专 家 组 成 。 领 导 小 组 下 设 办 公
改 良计 划 方 案 和 场 间 遗 传 交 流 计
划 的 制 定 ,参 与 种 猪 生 产 性 能 抽 测 ,重 大 技 术 问 题 的 研 究 以 及 实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09•【文号】农办牧〔2016〕43号•【施行日期】2016.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农办牧〔2016〕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医兽局: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办公厅2016年11月9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

近年来,按照“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表1 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统计表畜种地方品种(个)国家级保护品种(个)省级保护品种(个)其他品种(个)猪90423216牛94214726羊101275222家禽175499729其他85203233合计545159260126保护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

充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队伍,山西等14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为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互为补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
2020)》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办牧[2009]5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09.08.04
【实施日期】2009.08.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通知
(农办牧[2009]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农林)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良种是生猪生产发展的基础。

为推进生猪品种改良进程,提高生猪生产水平,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二○○九年八月四日
附件: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2009-2020)
良种是生猪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生猪遗传改良进程,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增加养猪效益,制定本计划。

一、我国生猪遗传改良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猪质量明显改善,瘦肉型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养猪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满足城乡居民猪肉产品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积累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猪种资源最多的国家,具备发展生猪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在丰富国内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有效保护地方品种。

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涵了八眉猪等34个地方猪种;确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保护区和保种场,包括宁乡猪、荣昌猪和藏猪3个保护区,以及太湖猪、民猪、黄淮海黑猪等35个猪遗传资源保种场。

各地为保护地方猪种开展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是培育一批新品种、配套系。

自1998年以来,苏太猪等15个新品种、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

这些新品种、配套系普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优良等特点,在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水平和猪肉产品质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成功利用引进品种。

先后从丹麦、美国、英国、瑞典、法国等国家引进了大白、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世
界著名瘦肉型猪品种,以及 PIC、斯格等猪配套系。

这些品种、配套系已基本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为开展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建设了4478个原种猪场、扩繁场,在武汉、广州、重庆建立了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全国种猪与种公猪精液质量等监测任务。

成立全国猪育种协作组,积极推进种猪测定、选育与区域性猪联合育种工作。

目前,以原种场、扩繁场、种公猪站、性能测定中心(站)、遗传评估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等为主体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2007年以来,国家在全国200个生猪主产县实施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人工授精普及率明显提高,生猪品种改良工作稳步推进。

(三)生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良种普及率的提高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生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一是生猪生产稳步发展。

2008年,全国生猪存栏4.63亿头,出栏6.1亿头,猪肉产量4620.5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 53.8% 、278.9% 和 361.4% 。

二是生产水平明显改善。

生猪存栏率从1978年的53.5% 提高到2008年的131.7% ,胴体重从1980年的57.1千克,提高到76.5千克;育肥猪出栏周期从1978年的300天左右缩短到180天左右;生猪配合饲料转化率与“八五”时期相比提高了20% 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国外优良种猪依赖程度高,存在引进 -退化 -再引进 -再退化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
(一)育种基础工作薄弱。

种猪场育种积极性不高,“重引进、轻选育”,育种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性能测定工作不规范、测定种猪数量少,品种登记没有有效开展,育种群间缺乏遗传联系。

原种猪场、科研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相互协作的育种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育种管理体制。

(二)种猪市场不规范。

“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结构层次不清晰,没有形成纯种选育、良种扩繁和商品猪生产三者有机结合的良种繁育体系。

种猪质量参差不齐,多数种猪场销售的种猪没有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信息,无证经营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