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张铨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又善辨疑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
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
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按行关塞,武备大饬。
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
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现代文阅读】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阅读答案阅读完成以下问题(共4分)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
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
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① 答:蒋世铨,清代著名作家。
② 编织。
③ 句子中间的停顿,通常指的是一篇文章。
④ [夏(吉龙)楚]打。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2分)a.膝置书()b.儿怠()c、阅读疲劳(D.母材表面目视检查)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母亲坐在床上,用毯子盖住脚,脱下衣服,用胸脯温暖孩子的背部。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1分)参考答案:小题1:a放b懈怠c疲倦d睁大话题2:我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我的脚,解开衣服,用她的胸膛温暖我的后背。
小题3: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题目1:试题分析:A.动词,put;b、副词slack;c、副词,D,动词,敞开。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覆”(盖)、“温”(暖)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问题3:试题分析:为了让儿子努力学习,将来取得成功,这位母亲不辞辛劳地陪儿子学习到深夜。
她的儿子被母亲感动了,为读书和睡觉感到羞愧。
江苏省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4)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4)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巡察陕西茶马。
以忧归,起按江西。
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
铨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化,保无抄绝?且突骑野战,敌所长,我所短。
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
昔胪朐河之战,五将不还,奈何轻出塞。
为今计,不必征兵四方,但当就近调募,屯集要害以固吾圉,厚抚北关以树其敌,多行间谍以携其党,然后伺隙而动。
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
”因请发帑金,补大僚,宥直言,开储讲,先为自治之本。
又言:“李如柏、杜松、刘珽以宿将并起,宜责镐约束,以一事权。
”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
四十八年夏复上疏言:“自军兴以来,所司创议加赋,亩增银三厘,未几至七厘,又未几至九厘。
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
肩背有患,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
若腹心先溃,危亡可立待。
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
今宜联人心以固根本,岂可朘①削无已,驱之使乱。
且陛下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
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
臣殊不得其解。
”铨疏皆关军国安危,而帝与当轴卒不省。
珽、松败,时谓铨有先见云。
熹宗即位,出按辽东,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铨力争,不听,曰:“祸始此矣。
”天启元年三月,沈阳破,铨请令辽东巡抚薛国用帅河西兵驻海州,蓟辽总督文球帅山海兵驻广宁,以壮声援。
疏甫上,辽阳被围,军大溃。
铨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以图再举,不从。
守三日,城破,被执不屈,欲杀之,引颈待刃,乃送归署。
铨衣冠向阙拜,又遥拜父母,遂自经。
事闻,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注:①朘(juān):剥削的意思。
(选自《明史·张铨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擢:提拔B.多行间谍以携其党携:带领C.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藉:借助D.臣殊不得其解殊:很,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突骑野战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明史节选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节选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金幼孜,名善,新淦人。
建文二年进士。
成祖即位,改翰林反省,与解缙同等直文渊阁,迁侍讲。
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
七年从幸北京。
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
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
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
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
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
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色彩。
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
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
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刻,不听。
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
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心。
”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
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
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
帝御西脚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
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心腹,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
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幼孜等顿首称谢。
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
寻乞归省母。
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
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
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
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正人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B.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C.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D.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初中文言文阅读】七录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七录《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初中文言文阅读】七录《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明史·张璞传》【原文】浦小时候很想学习,所以他不得不手写笔记① 当他读到便条的时候,② 烧掉它,然后再记下来。
如果是的话③, 一直以来④ 从6月7日开始。
右手握住导管,手指和手掌变成茧。
冬天干裂的手(J)ūn)⑤ 唐日和⑥ 好几次,后来被称为阅读⑦, 翟说有“七项记录”。
阅读火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你学习的时候必须手头有现金②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将在6月到7月拥有它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果有的话”中“已经”含义相同的是()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c、爱情情不自禁,扁鹊逃到了秦国3.翻译句子。
① 如果是这样,它将于6月7日开始译文:② 读完后,它被称为“七条记录”译文:4.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单词含义的正确答案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 你不能说出其中一个。
④ 如果山不高,如果有仙人,它就会被命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 和②, ③ 不同于④. D① 不同于②, ③ 和④5.张溥。
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入四字短语)并努力练习基本技能,因此你已经发展出优秀的功夫参考答案1.① 钞票“副本”② 只有③ 洗④ 名称2.a、c3.见翻译4.c5.一丝不苟的天才来自勤奋注释① 手写笔记:手写。
②即:马上,立刻。
③ 这样地。
④已:停止。
⑤ 皲裂:由于寒冷或干燥而导致皮肤破裂。
⑥汤:古今异义,这里指热水的意思。
⑦ 翟:学习还是上学。
译文张璞从小就喜欢学习。
他不得不用手抄写他读的所有书。
读完后,他把它们烧掉,不得不重新复印。
他重复了六七遍才停下来。
他右手拿着钢笔的手掌上长出了老茧。
冬天,他的手指冻裂了。
他不得不每天在热水中洗好几次。
后来,他把自己的阅览室命名为“七张唱片”。
《明史张溥传》节选阅读附答案

《明史张溥传》节选阅读附答案《明史张溥传》节选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以此也……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1.[甲]段文字作者是___朝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弗之怠()(2)名读书之斋()(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是者六七始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两处)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两文后,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元末明初宋濂2.(1)懈怠,放松(2)命名,给……起名(3)同“肢”,肢体(4)爱好3.(1)抄录完毕,跑着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明史_张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
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
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
淳至,日夜阅案牍。
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②分析无留滞。
乡民襄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
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及檄累下,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寝不行。
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
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
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
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
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
永人贫,生女多不举。
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如言迹之,盗正灌足于河,系至,盗服辜。
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
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
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
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
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从之,事遂定。
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张淳传》,有删改) 注:①两造:诉讼的双方。
②片晷,日影,形容时间很短。
10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御史以属.淳/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B.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永人贫,生女多不举./傅说举.于版筑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甫就车,顾.其下曰/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10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理卜,何神之有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静以.修身(《诫子书》)D.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0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文言文翻译题”跟踪检测含解析

“文言文翻译题”跟踪检测一、考点对点练(一)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注意把握加点实词的意义。
1.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 译文:参考答案:(魏掞之)就以平民的身份朝见(皇上),极力陈说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
(本:本源,根本。
) 2.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
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
”(节选自《南京书·张绪传》) 译文:参考答案:张绪每次朝见,世祖都目送他。
世祖对王俭说:“张绪因我的权位高贵而尊重我,我因他的德操高尚而看重他。
”(贵:看重。
)3.时朝廷戢兵,戒边吏勿妄动,且捐.葭芦、安疆等四寨予夏,使归其永乐之人。
(节选自《宋史·章楶传》) 译文:参考答案:当时朝廷停止用兵,告诫边境官吏不要轻举妄动,`并将葭芦、安疆等四寨割让给西夏,让他们归还永乐的人。
(捐:割让。
)(二)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注意把握加点通假字的意义。
4.(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稺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稺传》) 译文:参考答案:(陈)蕃在郡里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稺前来时才特意摆一个坐榻,等徐稺离开后就把坐榻悬挂起来。
(“县”同“悬”,悬挂。
)5.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
(节选自《金史·雷渊传》) 译文:参考答案: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把痛恨厌恶之情显露在脸上,有时咬牙切齿大骂不休,虽然自己痛加警惕,引以为戒,但也不能有所改变。
(“见”同“现”,显现。
) 6.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节选自《三国志·曹彰传》) 译文:参考答案:身披坚甲,手握利器,面临危难不顾惜自己,作战时,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有功一定奖赏,有罪一定惩罚。
(“被”同“披”,披着、穿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銓,字宇衡,沁水人。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以忧归起按江西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銓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且突骑野战,敌所长,我所短。
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
为今计,不必征兵四方,但当就近调募,屯集要害以固吾圉,厚抚北关以树其敌,多行间谍以携其党,然后伺隙而动。
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
”因请发帑金,补大僚,宥直言,开储讲,先为自治之本。
又言:“廷议将恤张承荫,夫承荫不知敌诱,轻进取败,是谓无谋;猝与敌遇,行列错乱,是谓无法;率万余之众,不能死战,是谓无勇。
臣以为不宜恤。
”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
四十八年夏,复上疏言:“自军兴以来,所司创议加赋,亩增银三厘,未几至七厘,又未几至九厘。
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
肩背有患,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若腹心先溃,危亡可立待。
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
今宜联人心以固根本,岂可腹削无已,驱之使乱?且陛下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
臣殊不得其解。
”銓疏皆关军国安危,而帝与当轴卒不省。
刘珽、杜松败,时谓銓有先见云。
熹宗即位,出按辽东,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銓力争,不听,曰:“祸始此矣。
”天启元年三月,沈阳破,銓请令辽东巡抚薛国用帅河西兵驻海州,蓟辽总督文球帅山海兵驻广宁,以壮声援。
疏甫上,辽阳被围,军大溃。
銓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銓退保河西,以图再举,不从。
守三日,城破,被执不屈,欲杀之,引颈待刃,乃送归署。
銓衣冠向阙拜,又遥拜父母,遂自经。
事闻,赠大理卿,谥忠烈。
官其子道浚锦衣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张銓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忧归/起按江西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镣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
B.以忧归/起按江西/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镣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
C.以忧归/起按江西/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岀师/铃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
D.以忧归/起按江西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镣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官名,负责监察百官,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职责不同。
B.茶马,是中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马互易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C.熹宗,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和年号一样,始于西汉。
D.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者助理等职,如文中的锦衣指挥佥事为指挥使的助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銓洞察时局,深入分析形势。
他认为杨镐不宜征兵四方,扰乱天下,主动出击,而应加强边防,离间敌人,等待时机再出动。
B.张銓长于识人,上疏直言敢谏。
他认为朝廷不宜抚恤张承荫,张承荫战死是因为用兵无方;又说杨镐不是将帅之才,而看好熊廷弼。
C.张锋体恤民情,建议稳固人心。
他反对征收赋税,认为朝廷应该打开国库让堆积如山的钱财为民所用,但他的奏疏得不到皇帝和要员的支持。
D.张镣坚贞不屈,誓死守卫辽阳。
出按辽东时,他极力反对投降;袁应泰要求退守河西时,又坚决不从;后来辽阳城被攻破,他也被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肩背有患,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若腹心先溃,危亡可立待。
(2)銓衣冠向阙拜,又遥拜父母,遂自经。
事闻,赠大理卿,谥忠烈。
【参考答案】
10.B“起按江西”意思为“被起用巡视江西”此处为完整句子,由此排除A、D项。
在文言文中,如果是直接引用,一般作为对话的标志词如“曰”“云”“言”“道”“白”“谓”等后面要断开,由此排除C、D项。
所以选B。
11.C“年号一样,始于西汉”错,年号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而庙号始于商朝。
12.C从张铨所奏疏内容看,他反对的是加重百姓赋税而不是反对征收赋税,C项和原文内容理解不一致。
13.(1)肩背有了毛病,还可以借助腹部和心脏的血脉来滋养,假使腹部和心脏先溃烂了,危亡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
( 关键词“患”“藉”“立待”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2)张铨穿戴好衣帽,向着京城方向行礼,又向父母遥遥行礼,然后上吊自杀。
张铨的事情让皇帝知道了,朝廷追赠他为大理卿,谥号忠烈。
(关键词“衣冠”“自经”“闻”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
万历客由二年的进士。
被授予保定推官之职,又被提拔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恩为服袁回家后被起用巡视江西。
当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萌战败身六而经略杨镐正提议四路出兵e张铨驰往京师奏道“敌方山则的高险平坦我方不能全部了解,孤军深入,能保证不被包抄不被截断后路吗?况且用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进行野战,是敌人之所长,我方之所短。
以短击长,以疲劳应对安逸,以进攻者的身份与. 守卫的一方交战,不是好办法。
眼下之计,不必向四方征兵,只需要就近征调招募军队,屯集在军事要地来加强边界的防守,优待安抚北关的人民,让他们树敌于外,多派间谍离间敌人的党羽,然后等待时机采取行动。
如果现在就增加赋税,选拔壮丁,使天下百姓不得安宁,只怕有识之士的忧患就不(只是)在逞东了。
”于是请求发放国库的钱币,填补大官的空缺,宽恕敢于直言的人,开始给太子讲经史,先加强自治的根本。
又说:“朝廷准备抚恤张承荫,承荫不知敌人在行诱引之计,轻率进攻(遭到失败,这是无谋;突然遇敌,队伍混乱不堪,这是无法;率领万余大军,不能做殊死战斗,这是无勇。
因此臣以为对他不应抚恤。
”(张铨)又说杨镐不是大帅之才,而竭力推荐熊廷弼。
四十八年夏,张铨又上书说:“自从兴兵打仗以来,有关官员首先提议加重赋税,每亩增收三厘银子,不久增加到七厘,不久又增加到九厘。
拿身体打比方,辽东是肩背,天下是腹部和心脏。
肩背有了毛病,还可以借助腹部和心脏的血脉来滋养,假使腹部和心脏先溃烂了,危亡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
榨干天下的钱财来救迎东,辽东未必安宁,而天下已近危亡。
现在我们应该团结人心,从而加固根本,怎么能剥削不止,驱赶天下人作乱呢?再说,陛下的宫廷里积金如山,把有用的东西放在无用的地方,它们与瓦砾粪土有什么区别?开仓发钱的请求,提交朝廷却得不到回应,而增收赋税的建议,早上奏来晚上就批准。
臣很不能理解。
”张铨的奏疏都是有关军事与国家安危的,可是皇帝与要员最终不能明白。
等到刘埏、杜松兵败,当时人都说张铨有先见之明。
熹宗继位,张铨出外巡视辽东,经略袁应泰传下投降的命令,张铨力争,袁应泰没听从他,张铨说:“祸事从这里开始了。
”天启元年三月,沈阳沦陷,张铨请求派辽东巡抚薛国用率领河西兵驻守海州,蓟辽总督文球率领山海关的军队驻扎广宁,以加强声势。
可是他的奏疏刚遥王去,辽阳就被包围,官兵大败。
张铨与袁应泰分城而守,袁应泰让张铨退保河西,以图谋再次举事,张銓不从命。
”守城三天,城被攻破,张铨被俘,他坚贞不屈,敌人要杀他,他伸着脖子等待挨刀,于是敌人把他送回官署。
张铨穿戴好衣帽,向着京城方向行礼,又向父母遥遥行礼,然后上吊自杀。
张铨的事情让皇帝知道了,朝廷追赠他为大理卿,谥号忠烈。
授予他儿子张道浚锦衣卫指挥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