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代养猪生产

合集下载

养猪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养猪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适度调整和控制养猪场的规模
不提倡人、猪共居一屋,提倡规模养猪,养 猪专业户年出栏肉猪应在50头以上,有条件的 地区应在100头以上。但养猪场规模也不宜过大, 一个场一般养肉猪3-5千头,不要超过年出栏 肉猪3万头,如果需要扩大亦应另选地点,相隔 一定距离,这样便于处理污染源。
倡导发展养殖小区
平原地区的农村,倡导建立养殖小区, 由多家养殖户根据自愿原则,自筹经费, 在农田之间建立养殖小区,每个小区饲 养肉猪在3-5千头左右。
展望新世纪我国养猪业,将朝着优质、高 效、安全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养猪生产方式将 以适度规模化为主体,生产技术的应用不是某 一单项技术,而是多项关键技术的综合配套来 提高养猪业整体水平和效益;生物技术、信息 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将在养猪业中发挥越来越 大的作用。(熊远著)
世界猪存栏量变化曲线图
存栏量(千头)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存栏量(千头)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中国存栏量变化曲线图
41%
43%
4%2%1% 9%
2000年世界生猪出栏量
中国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德国 其它
活猪流通是目前生猪传染病不能消灭的重要原因。
我国各省、各地、各县之间,当前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人流、物流无所不到,生猪(包括隐性带毒的病猪)流通无任 何制约(目前检疫检验制度存在许多漏洞),相互之间防不 胜防。
全国只要有一种传染源(一类病)发生、在不到一年之内, 就可能传播到全国各地。因此,即使有一个省或一个地区、 一个市、县经过努力,建成了无规定疫病区,如果防范稍有 疏漏,就会前功尽弃。
人均猪肉量 (kg)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保靖职中向秀媛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养殖技术》是技术基地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是在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进行动物科学研究,指导动物生产所必需的课程。

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是畜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畜禽及特种动物生产中有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的育种、畜禽的繁殖以及畜禽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一门概论性的课程。

二、本课程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规律,了解畜禽的发展过程,熟悉动物生产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某些重要的生产技术。

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畜禽及特种动物的繁育、营养、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了解畜禽主要品种的主要特点,熟练掌握猪的外型鉴定和评分、猪的活体测膘、屠宰测定、肉质测定的标准和规程;熟练掌握家禽蛋品质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了解孵化器构造和胚胎雌雄鉴别方法。

熟悉牛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牛的生产,熟练掌握各个生产环节以及科学研究和性能测定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畜牧生产的需要。

了解动物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等。

内容任务包括: 猪、牛、羊、禽及各类宠物(包括犬、猫、珍禽等)品种介绍、生物学特点、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调教和特殊技能训练及保健等内容。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等,使学生对动物解剖生理、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繁殖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没有后续课程,学习本课程为学生下一步生产实习或参加工作做准备。

适用专业:畜牧养殖专业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很好地掌握本课程所介绍的饲养知识,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观察及养殖生产实践,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其饲养方法及技巧,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畜牧业经济服务。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1380课程名称:猪生产学/Swine Production Science学时:总学时48/理论48 学分:3.0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开课学期:6开课部门:11先修课程:家畜遗传学、家畜育种学考核要求:考试(闭卷)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杨公社主编,《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养猪学是动物科学的专业课,是在学习了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和家畜环境卫生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其任务是研究猪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饲养管理特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养猪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解决养猪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猪的生物学、营养学、育种学、养猪设施管理、疾病防治、市场分析和财务分析等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养猪生产和管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现代养猪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课程大纲在“立足于生产”的前提下,并通过学习掌握有关方面的技能以便使学生能基本解决现代养猪业的生产技术及疾病防治诸方面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猪生产学绪论1.基本内容第一节中国养猪概况第二节国外养猪概况2.教学基本要求1、一般了解:(1)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养猪生产的主要成就。

(3)主要国家养猪生产水平。

2、一般掌握:(1)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教学建议讲授与多媒体相结合。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1.基本内容第一节猪的起源和进化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猪的行为特点2.教学基本要求1、一般了解:(1)家猪的祖先。

(2)野猪的驯化。

(3)野猪的进化。

2、熟练掌握:(1)猪的生物学特性。

生猪代养合同协议书

生猪代养合同协议书

生猪代养合同协议书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代养方):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需要代养生猪,乙方愿意接受甲方的委托进行生猪代养,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就生猪代养事宜达成如下合同协议:一、代养生猪的数量、品种及交付时间1. 甲方委托乙方代养的生猪数量为____头,品种为_________。

2. 甲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____天内将生猪交付给乙方,交付地点为乙方指定的养殖场。

二、代养期限1. 代养期限自甲方交付生猪之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2. 代养期限届满,甲方有权选择继续代养或收回生猪。

三、代养费用及支付方式1. 代养费用包括但不限于饲料费、疫苗费、人工费等,具体费用标准由双方根据市场行情协商确定。

2. 代养费用的支付方式为:甲方应于每月____日前支付给乙方上月的代养费用。

四、生猪的饲养管理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生猪饲养管理。

2. 乙方应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如因乙方管理不善导致生猪死亡或生病,乙方应负责赔偿甲方的损失。

五、生猪的所有权1. 在代养期间,生猪的所有权归甲方所有。

2.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生猪转让、抵押或用于其他用途。

六、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2.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双方均可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七、违约责任1. 甲方未按期支付代养费用,应按未支付金额的____%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2. 乙方未按合同约定饲养管理生猪,导致甲方损失的,应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

八、争议解决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其他1.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合同条款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并建议在签订合同前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畜牧学概论

畜牧学概论
畜牧学 2
《畜牧学—养猪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猪的品种及生物学特Biblioteka 猪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规模化养猪生产
演示性实验: 1 猪的常用品种识别及外貌鉴定 2 现代养猪生产(录像)
畜牧学 3
《畜牧学—养牛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牛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奶牛生产 肉牛生产
演示性实验: 1 奶牛的外貌鉴定 2 奶牛生产录像或奶牛场参观
教学网站
畜牧学 8
畜牧学 4
《畜牧学—养禽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家禽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种蛋管理与孵化技术 蛋鸡的饲养管理 肉鸡的饲养管理
实验:家禽的外貌识别与鉴定 录像:现代养鸡生产
畜牧学 5
教学方式:课件+图片+录像+课堂讨论 简要说明:
因《畜牧学(各论)》涉及内容量大、 面广,加之畜牧生产发展迅速,在我国又 多种饲养方式并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很难将畜牧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深入细致的 讲解,希望同学们结合教学参考资料和自 已的兴趣,多读课外资料,以扩大视野, 加深理解。
《畜牧学各论》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产与管理系 刘德武 副教授 2005.2
畜牧学 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前期课程: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生理
学、生物化学、行为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 生态学、饲料生产学等。
教学目标:将专业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践,使大家掌握现代化、规模化畜牧 业生产规律,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各个生理阶段 猪、牛、禽的饲养管理要点,具备独立操作和在 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畜牧学 6
《普通畜牧学》总成绩评定方法

第一章 猪生产学 绪论

第一章 猪生产学 绪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多次对猪种资源进行调查, 出版中国猪种、中国猪品种志、中国地方猪种种 质特性等著作,为猪种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选 育提高做出了大量工作;
为适应养猪生产的需要,积极引进国外良种,进 行新品种培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培育了40 多个新品种,如三江白猪、冀合白猪、上海白猪、 湖北白猪和苏太猪。为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的优良 母系品种。
05年,湖南、四川、河南总和占全国总屠宰 数的1/3,四川、湖南、河南、山东和河北五 省猪肉产量占全国的43%;
42
04年我国生猪养殖分布图
我国生猪养殖区域的变化,伴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进程的 加快而变化,生猪主产区将继续向黄淮海流域转移。 43
四、猪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中国地方猪种为世界优良猪种的育种已经或正在 做出重要贡献。
40
三、区域化生产
中国养猪业分为4个主要区域:
长江流域(43.8%) 华北地区(21.6%)
中国主要猪肉 输出地区
东北地区(6.3%)
西南地区(13.2%)
41
全国10个生猪主产区
四川、湖南、湖北、山东、江西、安徽、江 苏、河南、广西、河北
00年生猪出栏共3.39亿头,猪肉产量2576.8万 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64。4%和63.9%;
(2)、增加收入 我国农村分散养猪的比重很大,其好处是可以 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副产品发展养猪,这对着农民来讲增加了收 入,对振兴农村经济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重大意义。
18
5、医学上的应用
(1)、提供实验动物:随着科学的发展,猪及猪的内脏越来 越多用于人类医学中,如微型猪(香猪、五指山猪)等可 代替人体做实验,猪的器官在大小、结构和功能上与人体 器官相近,是异种器官移植的主要研究目标。

生猪代养合同范本

生猪代养合同范本

生猪代养合同范本甲方(代养方):________________乙方(养殖户):________________一、代养标的1. 代养标的为乙方提供的生猪,具体品种、数量、质量等详见附件一《生猪明细表》。

名词解释:生猪,指尚未达到出栏标准的肉猪。

二、代养期限1. 代养期限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生猪达到出栏标准之日止,具体出栏时间由甲方根据市场行情和生猪生长情况确定。

名词解释:出栏标准,指生猪体重达到规定标准,可以出售或屠宰的体重。

三、代养费用1. 代养费用包括饲养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等,具体费用详见附件二《代养费用明细表》。

2. 代养费用由乙方支付给甲方,支付时间为每季度末。

四、代养收益分配1. 生猪出栏后,扣除代养费用、疫病损失等费用,剩余部分为代养收益。

五、责任与义务1. 甲方责任与义务:a. 负责生猪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工作;b. 确保生猪达到出栏标准;c. 保障生猪安全,防止疫病传播;d. 按照约定时间向乙方支付代养收益。

2. 乙方责任与义务:a. 提供合格的生猪;b. 按约定时间支付代养费用;c. 协助甲方进行疫病防控;d. 对代养收益进行确认。

六、违约责任1. 甲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支付代养收益的,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计算方式为:代养收益的____%。

2. 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支付代养费用的,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计算方式为:代养费用的____%。

七、争议解决1. 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 如协商无果,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约定1.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2.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3.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甲方(代养方):________________签字(或盖章):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乙方(养殖户):________________签字(或盖章):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附件一:生猪明细表附件二:代养费用明细表。

《猪生产学》

《猪生产学》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56 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畜牧兽医适用层次专科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猪生产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讲授养猪生产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属于应用学科的范畴。

在学生已具备动物生理生化、生物统计、动物营养与饲料和动物遗传繁育专业基础上,本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拓宽知识,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养猪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养猪生产、科学研究、教学和猪的饲养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讲授上,坚持理论和实际、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力求反映本学科当代最新科学成就。

紧密针对我国、我省当前养猪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综合运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分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要求掌握养殖生产各个环节的理论和饲养管理技术。

培养学生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56学时)第一章养猪生产概述(2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在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指导下从事养猪生产,及时了解国内外和本地的市场情况,研究市场消费需求,确定经营方向和规模,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养猪业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我国养猪生产概况第三节世界养猪生产概况第四节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展望补充:养猪生产的岗位技能。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2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猪的主要行为特点以及猪的生物学特性在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为掌握养猪生产的规律、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第一节猪的生物学特性第二节猪的主要行为特点第三节猪的生物学特性在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猪优良品种资源及杂交利用(4学时)养猪业是以猪品种为工具,饲料营养为原料,进行猪肉生产的企业。

因此,发展养猪,首先就是选择适宜的猪种类型和高产的品种。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猪常见的品种及主要特点,猪的优良杂交组合及利用。

第一节猪的经济类型一、脂肪型二、瘦肉型三、肉脂兼用型第二节我国地方优良猪种一、我国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二、我国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第三节引入优良品种资源一、大白猪二、长白猪三、杜洛克猪四、汉普夏猪五、皮特兰猪六、斯格配套系七、迪卡配套系第四节我国培育优良品种资源1、三江白猪2、湖北白猪3、苏太猪第五节猪的优良杂交组合及利用一、杂种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二、经济杂交方式1.二元杂交2.三元杂交3.专门化品系杂交三、优良杂交组合1.杜长大(或杜大长)2.杜长太(或杜大太)3.长大本(或大长本)第四章猪的饲料配制及应用(2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猪的食性及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特点,在养猪生产中应用营养平衡饲料,积极开发利用饲料资源,掌握猪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搞好饲料质量控制及科学利用饲料,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任课系部:动物科学系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
第 1-2 次课授课学时 4 教案完成时间:
授课内容
“猪的全身都是宝”:如皮可以制革和煮胶;鬃和毛可用作机械工业、国防工业、毛纺工业的原料;肝脏、胆、脑髓、血、骨等可提取各种有价值的药品和工业用品。

⏹提供实验动物
很多生理特点与人非常接近,用猪构建医学动物模型,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而促进药物毒性试验和脏器移植的发展。

⏹出口创汇,增加收入
活猪、猪肉、猪肉制品、猪皮、猪鬃等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猪鬃、火腿、肠衣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如:2000年出口203.9万头,出口创汇2.32亿美元。

出栏50头以上的场,所提供育肥猪占21%,分散饲养占比重很大。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工农业副产品发展产养猪生产,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农村以济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养猪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
国家采取“私有、私养、公助”的方针,市场基本开放,刺激了养猪的积极性,使养猪得到迅速发展。

猪的存栏数达到1.46亿头,较1949年的5775.2万头增加了1.5倍,出栏率为70%左右。

在1955、1956年两年因严重自然
水灾导致粮食减产、粮价上扬的情况下,采取了提高生猪收购价13%和提高销售价格7%的措施,保证了养猪的正常发展。

第二阶段:1958-1978年
由于“左”的路线影响,饲养方针摇摆不定,生产起伏较大。

21年间,生猪存栏增加1倍,而出栏率却下降为55%。

其中1958-1962年的自然灾害影响,生猪产量连续下降,1961年下降为7552万头,较1957年下降了52%;国家再次采取政策性措施后,1966年末存栏数上升到 1.93亿头,尤其是出栏率肥映了生产水平下降。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存栏数达到3.72亿头,较1978年的3.01亿头增长了23.6%。

虽然因自然因素引起小的波动,也曾出现过“卖猪难”的现象,但国家采取了连续上调生猪收购价格和划分饲料地、发放奖售粮等措施,使生猪生产平稳发展。

尤其是加强了瘦肉猪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养猪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使生猪的出栏率上升到121.5%(2000年)。

(韩俊文主编)
4.养猪生产的主要成就
4.1 主要成就
历史悠久、养猪经验和品种资源丰富,数量稳居世界榜首,并推动了世界养猪业的发展。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
注:教案首页和末页中间为授课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