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流程图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2020/4/5
4
一、五段饲养工艺流程
这种生产程序采用五阶段饲养法,以周为单位,每周 都有一定数量的母猪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转群; 每周都有一定数量的仔猪出生、断奶、生长、育肥到 出栏。而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共饲养154~182天,其中 哺乳期28~35天,保育期28~35天,生长期49~56天, 育肥期49~56天,全程共计22~26周。五段饲养工艺 流程在生长肥育期需转群两次,虽然方便了科学饲养 猪群和充分利用了猪舍,但在生产中增加了麻烦,猪 只应激增加,为此有些猪场将生长期和育肥期合二为 一,即采用四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表7—1所示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2020/4/5
14
表7—1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任务
指标
任务
指标
母猪年产窝数(窝) 2.1~2.3
仔猪保育天数
28~35 (天)
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头) 10
保育仔猪期末体重(㎏)
18~20
母猪平均窝断奶仔数 (头)
母猪分娩率
9 90﹪
保育仔猪成活率
生长育肥猪20~90㎏饲养 天数(天)
2020/4/5
12
二、养猪生产指标和猪群周转数量确定
现代规模化养猪按照生产节律确定生产制度,即在一 定的时限内确定有多少母猪配种、妊娠和分娩;有多 少仔猪出生、哺乳、断奶和保育;有多少肉猪进入生 长、育肥和出栏。根据目前养猪生产规模一般以1、2、 3、7、10日制五个等级而定,三万头规模以上的猪场 实行一日制,万头规模的猪场实行七日制,小型猪场 可实行月制。
15
猪群周转数量的确定
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养猪场规模多以中、小型为 主,因此以周为单位,按照养猪规模和繁殖节 律,给出一定数量的母猪配种,建立一定数量 的母猪群,制定相应的生产指标,将是确定各 车间生产任务的关键,也是猪舍建筑面积、内 部设施设备配置、猪群数量和生产周转的前提。
养猪全过程讲解

养猪全过程讲解:以50头基础母猪自繁自养猪场的生产流程为准1、猪场选址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时,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
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方便巡查各区栏舍和运送生产资料。
4、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
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
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半干粪铲出圈外,而不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6、如果采用活力99微生态垫料养猪技术,也即发酵床养猪技术,则不必清理粪尿。
每头猪相比传统水泥地面养猪多赚70元以上。
7、本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猪舍,囿于条件限制,产房适当放宽。
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仔房、保育舍合用一幢猪舍.,别外建一个生长肥育舍。
也就是生产建筑就是两栋。
基本设计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900~10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⑴ 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窝(适当增加哺乳期,可以减少风险,同时断奶仔猪留在产床上再养一周,也有利于缓解断奶综合应激),一头母猪一年提供20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四年。
⑵ 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90—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8天左右(24周、近六个月时间)。
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
猪群存栏:450头其中基础母猪:50头(含空怀母猪4头、妊娠母猪 36头、哺乳母猪 10头)公猪2头,后备母猪5头,后备公猪1头仔猪,生长猪,肥育猪等:390头左右。
整个生长期的成活率大于90% 生产工艺程序本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天”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
猪场生产流程管理课件(PPT 56张)

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高级形式
衡量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标准
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高
适度规模, 发挥最佳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益好
3
现代化养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按繁殖过程安排工艺流程 养猪生产的环节
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与保育 和生长育肥等
按照这一过程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
养猪生产采用什么样的模式, 必须根据当地的经 济、气候、能源等综合条件来决定,最终要取得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饲养模式不可照抄照搬,看起来很先进,但不适 用、经济效益低
12
三、养猪生产工艺
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的组织方法
13
养猪生产工艺
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6
二、养猪生产模式
在国内外养猪生产中,养猪生产的模式是多样 的,一般按照哺乳母猪活动的空间可分三类: 集约化饲养 半集约化饲养 散放饲养
7
集约化饲养
养猪生产模式
集约化饲养即完全圈养制,也称定位饲养,哺乳 母猪的活动面积小于2m2
早期的形式是用皮带或锁链把母猪固定在指定地点、
也有用板条箱限制母猪的活动空间 现在采用母猪产床也叫母猪产仔栏或防压栏,一般设 有仔猪保温设备
主要特点是“集中、密集、约制、节约”,猪场占地面
积少、栏位利用率高 , 采用的技术和设施先进 , 节约人力 , 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典型的工厂化养猪, 在世界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
8
采用分段饲养、全进 全出饲养工艺,猪场的饲养规模不同、技术水平不一样, 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也不同,为了使生产和管理方便、 系统化,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不同的饲养阶段,实 施全进全出工艺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与投入产出分析课件

第二部分
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1 清 0 待 洗 7 配、 消 天 配 毒 转 种、 入 妊 娠 阶 返回 段 3 4 仔猪 5 2 产 28天 培 天 天 仔 断奶 育 母 阶 哺 猪 段 乳 混 阶 群 6-7 段 圈 天, 第一标题 配
育 肥 阶 段 上 市
一、待配、配种、妊娠阶段
(一)猪舍要求:(100头母猪) 1、母猪栏(圈):一般 18个栏(圈),每栏(圈)饲养4-5 头母猪。 (1)定位栏(图片) (2)半定位栏(图片) 2、公猪栏(圈):一般3-4个,每栏1头公猪。 3、配种栏: 4、混群圈:一般2个 (二)工艺流程: 同批(周)待配后备母猪或新断奶母猪同时进入混群圈,经 6-7天混养、发情、配种后转入母猪栏(圈),妊娠母猪在此阶 段饲养107天后转入下一阶段。
㈣单位增重饲料成本:1.98元/斤
㈤培育结束斤成本:4.83元/斤 返回目录
培育阶段各种费用占总费用比例
Hale Waihona Puke 13.16% 7.67% 2.27% Ë Á Ç Ï · Ñ Ó Ã ¤× ¹ Ê ¼ °¸ £ û À Þ Ò Ê © ¼ °Ò ß Ã ç Ñ ·Ó Ã Æ Ô Ö ì · Ñ Ó Ã 76.90%
返回目录
第二部分
不利于环境控制的猪舍设计
夏季烈日 炎炎
返回
在猪舍设计时要考虑节省人力
如图:圈门与过 道同宽,单人即 可进行转猪操作 ,能节省人力。
摄于北京绿都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返回
第二部分:加强成本管理与控 制 应对养猪低利化浪潮
一、为什么要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迅速发展的经济使得中国养猪企业必须应对低利化 浪潮,要将其从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 (二)要及时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开阔的思维和目光 练就低利化条件下猪场经营的过硬本领。 (三)要克服猪场销售净利润过于微薄,资金流量低的困 难,极为重要的一条是降低成本。 (四)降低一切成本以提高效益成为养猪业应对低利化浪 潮的必然选择。 (五)只有处于低成本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同业一般水 平的收益,其成本优势可使猪场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获得决 定性的竞争优势。 (六)一个未经历市场考验的猪场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猪 场,只有历经了市场衰退、低利化冲击而自己却保持不败的猪 场才是真正成功的
猪生产学-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PPT课件

•18
1.配种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 数的测算
表7—1所示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13
表7—1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任务
指标
任务
指标
母猪年产窝数(窝) 2.1~2.3
仔猪保育天数
28~35 (天)
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头) 10
保育仔猪期末体重(㎏)
18~20
母猪平均窝断奶仔数 (头)
母猪分娩率
9 90﹪
保育仔猪成活率
生长育肥猪20~90㎏饲养 天数(天)
栏计算,而7~10月龄的适龄后备猪所占的猪栏数(10)要求建 造的猪舍数为 : 建造猪舍数﹦后备舍猪栏数÷标准舍栏数 ﹦10÷20﹦0.5(栋)
•24
7.公猪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公猪舍猪栏数﹦基础母猪数÷20÷每栏 饲养头数
﹦618÷20÷1﹦31(栏) 共养种公猪 31头
建造猪舍数﹦公猪舍猪栏数÷标准舍栏 数﹦31÷20﹦1.6(栋)
建造猪舍数﹦妊娠舍母猪栏数÷标准舍 栏数﹦87.8÷20﹦4.4(栋)
•20
3.分娩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 数的测算
分娩舍母猪栏数﹦每周分娩母猪数×分 娩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4×7÷1﹦168(栏) 该时段共养母猪24×6﹦144头
建造猪舍数﹦分娩舍母猪栏数÷每栋标 准舍内放置的分娩栏数 ﹦168÷31﹦5.4(栋)
一、养猪工艺流程的开通 二、 生产周转中配种母猪的补充及淘汰
生猪生产工艺流程

生猪生产工艺流程从目前中国的养猪情况来看,基本可分为三种模式,即传统养猪(农户分散饲养)、规模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
传统养猪作为一种副业,养猪头数少,一般为1~2头或3~5头,且多为地方猪种,出栏率低,经济效益低。
规模化养猪是传统养猪到工厂化养猪的过渡阶段,是工厂化养猪的初级阶段。
目前集约化养猪的主要工艺流程图如图3-1所示:工厂化养猪即根据猪的不同生理阶段,采用工业流水生产线的方式,全进全出,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使猪群的生产效率、猪舍与饲料利用率和猪场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的养猪方法。
其基本特点是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
我国南方省份工厂化养猪开展的比较早,北方省份的工厂化养猪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面积实施,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所采用的大都是“全进全出”式的三阶段肥育法。
小规模的生产厂家,比如年产1000头以下的猪场多采用两阶段肥育法,也有少部分猪场采用四阶段肥育法。
(一)两阶段肥育法的工艺流程这种工艺多是由传统养猪生产转化过来,也有部分农民的小规模养猪场采用。
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过多的转群,生产管理简单,在随时发情随时配种的情况下,节约建筑面积,减少集中配种给公猪带来的负担;缺点是母猪分娩日期比较分散,不易批量生产和外调,同时给接产和档案记录整理带来麻烦。
在两阶段肥育法工艺中,若采用同期发情,批量生产,会带来建筑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在小猪时就占到了大猪的建筑面积。
其整个生产工艺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母猪和仔猪只经过一次转群。
至于停留多长时间,根据母猪群的大小和分娩栏的多少来定,一般停留40~60天,体重达30~35千克,直到另一头母猪需要到这里产仔为止。
在母猪到来前5~7天将保育猪转出,并对猪栏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采用这种工艺,商品猪转群次数少,特别是减少了分群和合群,使应激和争斗的机会减少,有利于猪只的快速生长。
整个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管理人员忽视换料而造成饲料浪费。
转群次数少,也使猪的寄生虫病的感染机会增加,因此要定期给猪驱虫。
养猪生产流程及圈舍管理

(2)猪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动物。猪场食堂不准外购猪产品。 职工家中不得养猪。
推广全进全出饲养技术。为了保证猪场管理的流水式生产,使各生产阶 段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同时也便于管理。拟采取猪在各类猪舍、每个车 间有一定的时限,完成一定的生产工序后全进全出。即同窝同体重仔猪在保 育舍保育30天,体重达20kg后全部一次性转入肥育舍,在肥育舍饲养90天左 右,活重达90-100kg后全部出栏上市。由于同周龄出生的猪全进全出,环境 控制与管理都能按技术要求进行,做到有计划、有节奏、常年均衡生产,并 能按期对猪舍消毒。
.
6、育成猪育肥舍
育成猪和育肥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经比较强,适宜温度在15~20℃, 猪舍设计必须同时重视防暑和保温。在猪舍的类型选择上,可根据当地的气 候条件,选择半封闭式和敞棚式。
育成、育肥舍可采用单列、双列和多列式布置。育成栏和育肥栏应该是 两种不同大小规格的围栏,但在三段生产工艺中,生长和育肥没有分开,所 以生长栏和肥育栏可合二为一。在育成和育肥阶段由于栏内群体较大,需要 有足够栏位面积并保证排污道畅通。
公猪常采用单栏饲养,公猪舍建筑面积定额一般是4~6㎡/栏,兼作配种 栏时需要6~8栏,栏的宽度不能小于2.4m。公猪舍的围栏、圈门等设施必须 坚固,栏高为1.2~1.4m,栏门宽约0.8m。地面坚实平整,并有排水坡度。公 猪舍一般应设室外运动场,场地周围种植树木,去掉树干下部枝叶,仅留树 冠。这样,既可遮阴防暑,又不影响通风。
.
4、分娩母猪舍
母猪和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5~18℃,而出 生后几天的仔猪要求30~32℃,因此分娩舍宜采用封闭式,并做好屋顶、墙 壁、地面等部分的保温设计。另外,针对仔猪抗病力差的特点,产仔舍内猪 栏目前一般采用漏缝或半漏缝地面,以保证圈栏清洁干燥。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10348÷52﹦199 10868÷52﹦209 11388÷52﹦219
每周生产 生长猪数
199÷99﹪﹦201 209÷99﹪﹦211 219÷99﹪﹦221
每周生产 保育仔猪数
成1~2个生产环节(或生产工序),产品从一个车间转移
到下一个车间,从一道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每一工序
必须完成规定的生产工艺。这样进行养猪生产,分工明确
具体,设备使用熟悉,饲料利用规范,能够达到较高的技
术要求。采用工厂化生产工艺养猪,每个车间必须在一定
周期内完成一定的生产工艺,使其每个车间工艺完成后的
五段饲养工艺流程示意图
五段饲养工艺流程示意图
二、四段饲养工艺流程
以目前设计和配套的万头猪场生产线为例, 较多采用的是四段饲养工艺流程,即每周有 24头母猪于其产前1周进入分娩舍,分娩后哺 乳4~5周断奶,24头哺乳母猪同时转回配种 舍,24窝仔猪转入保育舍,分娩栏空栏一周 进行清洁消毒。仔猪在保育舍饲养4~5周后 转入生长育肥(成)舍饲养14~16周,体重 达90~100kg上市。应该强调的是工艺一定要 先进,在良种繁育、兽医防疫、机械设备和 管理上要创造条件,满足先进工艺的要求。
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示意图
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示意图
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一、繁殖节律和生产运行节律 二、养猪生产指标和猪群周转数量确定
一、繁殖节律和生产运行节律
规模化养猪生产全过程分配种、妊娠、分娩哺乳、生 长育肥车间五个生产环节,母猪在配种车间饲养35天 (配种14天+妊娠鉴定21天﹦35天),转入妊娠车间后 饲养 88天(妊娠期114天-妊娠鉴定21天-提前5天转 入分娩舍﹦88天),分娩后哺乳28~35天,分娩舍饲养 33~40天(28~35天+5天﹦33~40天),断奶后母猪 返回到配种车间,仔猪转入到保育车间饲养28~35天, 再转入到生长育肥车间饲养14~16周,最后出栏。肥育 猪生产节律应向三、三、三的目标努力,即用来肥育的 仔猪哺乳30天,体重达8~10㎏,转入保育舍强化培育 30天,体重达18~20㎏,再转入生长育肥舍育肥3个月, 体重达90~100㎏出栏。其繁殖节律和生产运行节律如 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