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

合集下载

2020中蜂养强群夺高产易管理技术

2020中蜂养强群夺高产易管理技术
二是采集蜂的积累,这是繁养采集蜂中要注意的又一向题:前期我们是尽量做好蜂群哺育力的利用(也就是蜂子关系一只z蜂喂3只多的下一代)当蜂群发展后就要控制分蜂热并不要按前期的蜂子关系,这时的一只蜜蜂不再喂3只以上的后代,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些临近釆蜜期的蜂子受到更好的哺育,其个\体增大釆集力增强。(说简单点同样是五框蜂培育的幼虫,现在由六七框的蜂来培育)
对蜜蜂来说,其高效情绪主要出现在早春繁殖初期、处女王产卵初期、飞逃群和分出群迁人新居初期等。高效情绪出现后,蜂群工作效率较高,采蜜量几乎是同等埠群的1倍以上3高效情绪不能持久,一般不超过两个星期。这就是我们该好好把握及利用其高效情绪增产增繁增群,一般分蜂时期就是蜂群强盛时期也是外界蜜粉充足时期,所以一般大流蜜时期前后都是分蜂热时期。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可能地域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此法可能比较适合福建和两广地区。
关于蜜蜂采集习性的利用,还有以下内容:
蜂场进入蜜源地,第一次打蜜,需等满仓再打。教科书上讲的,初期猛打,见蜜就摇,我持反对观点:一,蜜蜂没有全转部入对此蜜源的采集,巢内饲料转移也不全面,条件反射建立不完全,新蜜就被摇出人为中断信号源,大不利于高产形成。二,对于拿白糖培养起来的外勤蜂,饲料质量绝对有关于采集力。请让蜜蜂吃饱新蜜,再为你多采新蜜吧。爱蜂思想关乎产量!否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
 1、流蜜期前20天移虫育王,12天出处王,一般出房7天左右开产,3天卵化成幼虫,由于断子一段时间,空房眼较多,存蜜就多加上有幼虫要哺育,采集情绪高涨,超高产 !
2、流蜜期前10天关王9天后放王,除去急台,加入一张幼虫脾特高产 !
3、强群流蜜期前3天抽走封盖子脾补给弱群,但要留一张大幼虫脾,放几张空老脾想低产也难 !
转运,防中毒关闭或其它的一些蜂群管理都要开沙窗,但流蜜期开窗,可能好多蜂友还没用。其实流蜜期特别是春到秋的流蜜期,开后沙窗是对蜂群的一个很好的措施,因中蜂的扇风习惯是头朝外而扇风入巢,因后窗开启和前巢门形成对流,大大的加强了蜂巢的通风量,随着通风加强,巢内的湿气也大量的排出,箱内的湿度也降低,箱内干燥加快了新进蜜的水份蒸发,蜂蜜的成熟自然也加快了。这无形中极大的减轻了工蜂为巢内通风的工作量,增加了采蜜量。但应注意二点,一是后窗必需在窗口上加罩一同后窗略大点的纱布,使之形成中空的双层沙窗,不使有些工蜂懒在窗口。二是流蜜未期要关闭,防止盗蜂。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 种养技术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 种养技术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种养技术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中国境内东方蜜蜂的总称,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南方的丘陵、山区,多为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

在被人类饲养以前,它们一直处于野生状态。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1、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华蜜蜂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

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小转场放蜂传统的中蜂饲养方法是坐地放养,蜂群规模大了,坐地放养蜜源就少了,就不能采到更多的蜜。

根据中蜂的地域性特点和不同地区蜜源植物的分布,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几个流蜜期的因素,可采取中蜂小转的饲养技术,增加产量。

(1)转场调查。

转场前要对新场地的蜜源、蜂群陈列的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落实,并根据路途的长短选择好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

(2)转场途中的管理。

运蜂时间尽量选择晚上,装车时巢脾的朝向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

装好车后,应立即起运,行走20分钟后,停下来检查一下,再行走。

(3)蜂群到达新场地的管理。

蜂群到达新场地后,趁黑夜或清晨,将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备好的场地,停放一会儿,等蜂群安静下来后再间隔分批打开巢门,为防止蜂群飞逃,到新场后的第二天就要对蜂群做一次全面检查。

3、培育优良蜂王选育优良蜂王,对于蜂群的复壮和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增加蜂蜜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

由于中蜂有分蜂的习性,要选用分蜂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分蜂,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蜂王。

4、野生中蜂的收捕收捕野生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

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

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

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中蜂如何饲养已经成为中蜂饲养户急需了解的知识。

那么中蜂强群饲养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强群饲养的策略,一起来看看。

一、控制分蜂热中蜂一到流蜜期就开始闹分群了。

工蜂由于产生了分蜂情绪,出勤消极怠工,对生产很不利。

要把新王在大流蜜期前培育出来,但不能在大流蜜期组织分群,在大流蜜期都要用交尾成功的新王。

产卵力强,工蜂采集积极,没有分蜂情绪,进蜜快,管理起来很方便,不用担心老王分蜂跑出去,造成丢失蜂子的损失。

二、培育优质王要想中蜂出强群,必须抓好优质王的培育。

而要育好优质王,有下列六个工作要做好。

⒈选好父本和母本优质新王产卵力强,没有分蜂情绪,易于养成强群。

要想育出优质蜂王,先必须择好父群,重视父群的雄蜂培育。

在育王之前,必须在群内插入雄脾,让王子产卵。

根据平常的观察,要选择产量高、不喜欢分蜂、抗病力强的群作母群。

为防止雄蜂混杂,除保留父本雄蜂外,其他群雄蜂要杀绝。

⒉引进优良品种场内其他中蜂育种不能总是用本场的品种,长期下去,近亲交配,会使品种退化,一定要引进外来优良品种,作远亲交配,才能保持蜂王的质量。

品种选择上以枣红色的中蜂王为好。

⒊育王时间每年进行春、秋两季育王。

春季百花开放,万物复苏,蜜源充足,雄蜂精力充沛,是育王的大好时机。

培育的蜂王质量高,一般不会产生分蜂热。

秋季育一批蜂王保第二年春繁。

⒋奖励饲喂育王最好采取复式育王。

在育王过程中从复移至王台封盖期间,不管蜜源丰富与否,一定做到每晚进行奖励饲喂,刺激工蜂多吐浆,从而保证王台的质量。

⒌组组交尾群为讲究分蜂质量,交尾群最好有三框蜂,才能保证优质王的质量。

蜂王出房之后,要检查一遍,不要舍不得那些弱小、个子小、不合格的处女王,要坚决取出,不让它加入到交尾群的行列,以免交配成功之后,给蜂群发展留下后患。

交尾成功的王子,要进行最后一次选拔。

把那些体型大、产卵力强、产卵整齐、不空房的王子留下,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主要指的是针对中蜂(Apis cerana)这一特定种类的养蜂技术。

中蜂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养蜂种类,其产蜜量高、适应性强、生命力强,在养蜂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什么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蜂强群饲养技术是指在中蜂养殖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养蜂技术,将小的蜂群发展成为强大的蜂群。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繁殖、管理、饲养和保育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出。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原理中蜂的强群饲养技术原理在于科学的控制蜂巢的大小和蜜蜂的数量,以及合理的蜜源配备,保持蜂群的勤快饲养和生长,使其尽早实现强群,并开展成功的产蜜活动。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操作方法1.群蜂控制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操作方法首先要控制养蜂区域内的蜜蜂数量,避免单个蜂巢的数量过多或者数量过少。

保持蜂巢规模,控制成蜂数量,是确保中蜂强群的关键。

2.蜂源配备在养蜂区域内进行蜜源配备也十分重要,科学地配备蜜源可以有效地提高蜜蜂的采蜜能力和产蜜效率。

除了采蜜能力和产蜜效率外,合理的蜜源配备也能保障蜜蜂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科学喂料保持对蜜蜂进行科学的喂料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初次进巢的蜂蛹来说。

只有科学的喂料才能保证蜂蛹的营养和生长,也能顺利地将蜂蛹发育成小蜜蜂。

4.巡查管理在中蜂强群饲养技术中,巡查对于蜂群的生长和发展十分重要。

巡查可以及时发现蜂巢内存在的问题,例如蛀虫、病毒、干燥等因素,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保证蜜蜂的健康生长。

5.繁殖管理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让蜂群快速发展成强大的蜂群,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繁殖方法进行壮大。

繁殖管理非常重要,在蜂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做好分群工作,从而为蜜蜂的持续生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的优势中蜂强群饲养技术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提高了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量。

通过强群饲养技术,可以显著增加蜜蜂产蜜总量,提高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

养蜂就要养强群

养蜂就要养强群

1.1 分蜂的方法
在不影响原群蜂繁殖的情况下,3群为1组,按3:1分蜂的比例组织交尾群。从其中一群提出1框正在出房的老蛹脾,去掉蜜蜂,放入准备好的蜂箱内,从其它两群中各提出带有幼蜂较多的蜜粉脾各1张放入新分箱,次日老蜂飞回原群后,安放成熟王台。这样,在不影响3个原群繁殖的情况下,组成了只有1框半左右幼蜂的交尾群。蜂王只用3~4天时间就在新脾上产满了卵,控制了蜂群的自然分蜂情绪,促进了原群的繁殖。
强群的好处是:蜜多、抗病、抗敌害、管理容易。
那么要怎样才能养出强群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要爱,二不贪,三王好,四脾好,五箱好,六是蜂箱放止条件好。
一要爱:就是要有一颗对小蜜柯护之心,比如冬天要做好保温防饿,夏天做好防热防敌害等。)
二不贪:不贪就是不贪脾、不贪蜜、不贪群:始终保持蜂多于脾。新手养蜂常犯的毛病是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脾面蜂数稀零。这是群势发展的大忌。幼虫多,哺喂蜂少,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相当一部分出巢新蜂先天性残疾(爬蜂)。即便能正常飞翔,也难得寿数。酷夏时节,由于脾多蜂少,工蜂煽风驱热很难面及各个领域,过高室温缩短工蜂寿命并波及幼虫伤热(烂仔)。春冬季节不利保温,造成冷伤,极易引发疾病(烂仔和中囊)。脾多于蜂是养蜂的致命伤,无论任何时节,群势必垮。
养蜂就要饲养强群,因为强群哺育力强,抗逆性强,能利用早期蜜源,蜂群繁殖快,流蜜期蜂群适龄蜂数多,采蜜多,产量高,效益好。现将饲养强群蜜蜂的几项管理要点阐述如下。
1、夏季防止分蜂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每年重视秋、冬季蜂群管理,出窖后蜂群都能达到5框蜂以上,利用这样的强群繁殖,5月中下旬蜂群就能满箱。此后是强群管理的最关键时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防止蜂群发生分蜂热的同时,利用过剩的哺育蜂适宜分蜂,增加蜂王的产卵量,加速蜂群的繁殖。当蜂群达到6框蜂、有5脾完整的子脾时,就应着手育王,按蜂场的规模比例适时分蜂。

中蜂的强群饲养与高产措施

中蜂的强群饲养与高产措施

健康养殖·管理2020.21 畜牧业环境39摘 要:中华蜜蜂是一种传统蜂种,具有比较长的历史。

中蜂这个种类具有抗螨能力和抗病能力比较强的特点,适应在山区气候环境中生存,主要是采集山区里面的蜜粉源。

中蜂和西方蜜蜂比较相似,在流蜜时期群势越强收获越多,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中蜂和意蜂相比在单群群式上没有明显优势。

因此,只有饲养人员在日常的管理中使用相应的策略,才能把中蜂饲养成为一个强群,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中蜂;强群饲养高产;措施1 进行双群同箱饲养中蜂的弱群本身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在大流蜜时期不容易发展为强群群势。

在中蜂分蜂时,用蜂笼将中等群势蜂群收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双群同箱饲养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使用蜂笼把蜂群收捕起来,再把这些蜂笼都放在阴暗环境中,在蜂群表面使用喷雾器进行水雾喷洒,喷洒需要少量,让蜂群可以尽量保持安静。

在距离弱群比较近的地方,放上一个空的蜂箱,将弱群的巢门方向还有蜂箱的巢门出口方向保持一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巢门只开一个。

将覆布还有隔板准备好,在强群里面找到一个子脾放在空的蜂箱里面,以此来提升蜂群的恋巢性。

依照蜂量适当加入巢础。

巢础还有子脾不要离箱壁太近。

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以后,将新蜂群从当前的阴暗环境里面提出来,将蜂群振落到已经做好准备的空蜂箱里面,然后快速地用覆布把箱盖盖好。

在对其进行观察时,尽量不要对其造成惊扰。

当天色比较暗淡的时候,弱群中的采集蜂大部分都回巢了,在这些弱群里面加上一个隔王板,这时需要把弱蜂的巢门及时关闭,并且把新蜂巢及时打开,然后慢慢地把所有的蜂脾都放到弱群的隔王板另外一边,并且把巢门及时打开,把空蜂箱移出去。

等一些零散蜜蜂飞回来以后,把弱群的巢门再打开。

让两群进行同箱饲养,饲养一个夜晚以后,早上就把弱群巢门及时关闭大概两个小时,等新的蜂群都认巢以后,把弱群巢门再打开。

通过这种操作就实现了双群之间的同箱饲养。

养蜂经验:中蜂怎么从弱群怎样养成强群?

养蜂经验:中蜂怎么从弱群怎样养成强群?

我国的养蜂的历史悠久,而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中蜂养殖也是我国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中蜂相对意蜂而言,它的繁殖速度较慢而且群势较少,强群是养蜂高产的基础。

所以将蜂群养成强群至关重要,那么中蜂怎么从弱群怎样养成强群呢?1、适宜的环境气候养蜂环境对于蜂群的发展极为重要,养蜂场附近必须有清洁的水源,供蜂群采水,其次蜂场环境必须安静,过于嘈杂不利于蜂群发展,其次在周围没有农药、化肥等污染问题,最后是蜂箱在冬季要有保温设施,夏季应该有降温设施。

气候也是蜂群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当地的气温要适宜中蜂生存,冬季严寒地区要做好保温工作,夏季过于炎热时要做好防暑工作,另外大风雨天气也不利蜂群的大致,尤其是在大流蜜期连续雨天影响更大。

2、丰富的蜜源蜜源是蜂群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主,没有丰富的蜜源蜂群是无法快速繁殖的,但是蜜源又可以从两个方法说起,一是就是蜜源的多寡,这点无需深入的研究,第二就是蜜源的远近,中蜂的采蜜半径一般是3 公里,所以在 3 公里内的蜜源才能称得上有效蜜源, 3 公里外的蜜源再多也是无用的。

3、蜂王的品质蜂王是蜂群的主要繁殖者,它的品质是整个蜂群快速繁殖的直接因素,这需要从蜂王的遗传特性、年龄大小、是否病残等方面来看。

遗产不用细说,产卵力越强的蜂王繁殖速度越快;年龄方面应该确保蜂王处于盛产期,也就是两年内,过了盛产期蜂王要及时淘汰更换,而病残蜂王更应该及时更换。

4、奖励饲喂奖励饲喂是蜂群快速繁殖的主要手段,就是在晚上时用少量糖浆或蜜水饲喂蜂群,使蜂群造成外界蜜源丰富的错觉而加快繁殖速度,蜂群通过奖饲一方面可以为蜂群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但在奖饲时要注意饲料的清洁和防止发生盗蜂。

5、预防分蜂中蜂群势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是就会发生分蜂,这时蜜蜂种群扩散的主要方式,但对养蜂人来说分蜂就等于群势至少减小一半,非常不利于产量,所以如何有效的预防分蜂是维持强群的重点工作。

多王多箱体是中蜂养强的重要方法

多王多箱体是中蜂养强的重要方法
收稿日期:2010- 08- 05
(2) 如有供雄蜂的种群,非种群的雄蜂要除尽。
之一。
否则非种群的雄蜂不要除尽。
1 拜读《谈培育中蜂多王群》一文[1],谈点看法
一位外国养蜂家认为,自然交替王不能留种, 应予淘汰。范克民先生[2]认为:“交替王是好王,不 爱分蜂,能维持大群,抗病敌害能力较强”。李紫贤 先生[3]在 《蜜蜂的行为》 中提到:自然交替“出现在 弱群中”,但他认为自然交替可以利用。我赞成李紫 贤先生的观点。三位马先生[1]利用自然交替组织多王 群是中蜂养强的好方法。
2 向三位马先生提一建议
我认为“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是动物界的普 遍规律之一,多王同巢产卵是暂时现象,不能长久。 建 议 二 箱 体 三 王 改 为 三 箱 体 三 王 (加 二 平 面 隔 王 板),这样就可以常年饲养多王群了。
3Hale Waihona Puke 介绍我的做法(1) 选择强群作育王群,分蜂季节出现自然王 台 (根据需要也可以人工育王) 时,清除育王群的 雄蜂,采集雄蜂蛹。与此同时,不断清除其他群的
(3) 可利用这一时期更换一批老旧巢脾。有分 蜂热的蜂群加入整张巢础,没有分蜂热的蜂群加入 1/3 或 1/2 张巢础即可。
十二月 进入十二月后,气温下降很快,天气逐渐变得
有些寒冷,此时外界主要蜜源野藿香、野坝子进入 盛花期,辅助性蜜源有冬油菜、枇杷等,蜂群出勤 更加积极,巢内贮蜜丰富。本月对蜂群采取的管理 方法有:
201 0 年第 1 0 期
蜜蜂杂志 (月刊)
JOURNAL OF BEE(Monthly)
32
月的主要流蜜期到来时做到不用药。 十一月
进入十一月后,天气逐渐变得晴朗,外界气温 有所下降,此时外界有一柱香、牙刷草、大叶桉等 蜜粉源植物进入盛花期,部分高海拔地区野坝子也 开花泌蜜,蜂群出勤积极,巢内贮蜜开始增多。本 月对蜂群采取的管理方法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蜂强群的几个饲养技术策略中蜂如何饲养已经成为中蜂饲养户急需了解的知识。

那么中蜂强群饲养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精心为你的中蜂强群饲养的策略,一起来看看。

一、控制分蜂热中蜂一到流蜜期就开始闹分群了。

工蜂由于产生了分蜂情绪,出勤消极怠工,对生产很不利。

要把新王在大流蜜期前培育出来,但不能在大流蜜期组织分群,在大流蜜期都要用交尾成功的新王。

产卵力强,工蜂采集积极,没有分蜂情绪,进蜜快,管理起来很方便,不用担心老王分蜂跑出去,造成丢失蜂子的损失。

二、培育优质王要想中蜂出强群,必须抓好优质王的培育。

而要育好优质王,有下列六个工作要做好。

⒈选好父本和母本优质新王产卵力强,没有分蜂情绪,易于养成强群。

要想育出优质蜂王,先必须择好父群,重视父群的雄蜂培育。

在育王之前,必须在群内插入雄脾,让王子产卵。

根据平常的观察,要选择产量高、不喜欢分蜂、抗病力强的群作母群。

为防止雄蜂混杂,除保留父本雄蜂外,其他群雄蜂要杀绝。

⒉引进优良品种场内其他中蜂育种不能总是用本场的品种,长期下去,近亲交配,会使品种退化,一定要引进外来优良品种,作远亲交配,才能保持蜂王的质量。

品种选择上以枣红色的中蜂王为好。

⒊育王时间每年进行春、秋两季育王。

春季百花开放,万物复苏,蜜源充足,雄蜂精力充沛,是育王的大好时机。

培育的蜂王质量高,一般不会产生分蜂热。

秋季育一批蜂王保第二年春繁。

⒋奖励饲喂育王最好采取复式育王。

在育王过程中从复移至王台封盖期间,不管蜜源丰富与否,一定做到每晚进行奖励饲喂,刺激工蜂多吐浆,从而保证王台的质量。

⒌组组交尾群为讲究分蜂质量,交尾群最好有三框蜂,才能保证优质王的质量。

蜂王出房之后,要检查一遍,不要舍不得那些弱小、个子小、不合格的处女王,要坚决取出,不让它加入到交尾群的行列,以免交配成功之后,给蜂群发展留下后患。

交尾成功的王子,要进行最后一次选拔。

把那些体型大、产卵力强、产卵整齐、不空房的王子留下,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⒍1年2次换王中蜂产卵力比意蜂低。

意蜂一般1年换1次王。

中蜂采用1年换2次王,春秋各换1次,弥补了中蜂产卵力低的弱点。

采取这样的措施,中蜂很少发生分蜂热,自然群势也就强大了。

所以中蜂育王是中蜂强群的基础工程。

三、组织双王群或继箱群中蜂产卵力相对低,一般难以养成强群。

要培育出强群,采用16框蜂箱或10框标准箱加继箱,组成双王同群,中间用隔王板隔开,每边放8框蜂。

四、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充足的蜜粉是蜜蜂生存的物质基础。

中蜂只有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养成强大的群势。

中蜂对外界蜜源很敏感,一旦外界缺蜜,巢内无贮蜜时,蜂王产卵会急剧下降,甚至停产。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让蜜蜂在饥饿中生活,必须补喂蜜粉,使其巢内始终保持充足饲料。

饲喂花粉可用人工粉或脱粉后筛过的花粉来喂,使蜂子不感到外界有缺蜜感,蜂子依然正常产卵,保持蜂群强大。

五、保持旺盛的繁殖力要使蜂群强大必须保持蜂群内有旺盛的繁殖力。

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加强奖励饲喂,奖励饲喂必须在巢内饲料充足的基础上进行。

在群内饥饿的情况下,进行奖饲,不叫奖饲,失去了奖饲的意义。

在巢内不缺蜜的情况下,每天用30%的糖水,每晚进行饲喂。

必须连续不断进行,使蜜蜂感到外界有蜜源感,从而刺激工蜂喂饲幼虫。

⑵通过奖励,群势变强,这时要及时加入空脾或巢础扩巢,让蜂王产卵,但扩巢之后一定要注意保持蜂多于脾。

⑶为保持蜂群繁殖正常,视季节变化,特别是早春,要加强保温。

常因气候不稳定、寒潮来时蜂团收缩,常常冻伤边脾子,双王同群可以互相取暖。

单王群保温力弱,故必须在隔板外填稻草保温物,以确保蜂子不冻伤。

⑷在繁殖期间,要防止和解除分蜂热。

中蜂好分蜂,难于养成强群,防止和解除分蜂热,常有下列方法。

①用新王更换老王或在分蜂期采用导王台组成交尾群,即能防止和消除分蜂热。

②生产王浆,解除分蜂热。

为防止产生分蜂热,可以用生产王浆的办法来解除分蜂热。

在繁殖后期,由于蜂数不断增多,每5天要进行1次检查,发现王台应及时毁掉。

六、综合治理防治病虫害是保证繁殖强群的重要措施。

当前中蜂最怕囊状幼虫病、欧美幼虫病以及巢虫危害,常造成中蜂逃跑。

对上述病症要进行综合预防措施。

如平时管理蜂群要保持蜂多于脾,保持中蜂好蜜集的生物特性。

早春要保温驱潮湿,采用抗病毒蜂种,饲喂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

四环素、土霉素和青霉素可防治欧美幼虫病。

防治中蜂幼虫病可用病毒灵和一些中草药,严重时要采取换箱换脾,扣王断子来治疗。

场地要进行消毒处理,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对巢虫危害,平时在管理工作中做到蜂要密集,随季节蜜源变化,要抽出多余的空脾使蜂多于脾,防止巢虫入侵,提高抗巢虫能力。

每年要使用新脾,经常清理箱底杂物,减少巢虫危害。

采取双王群或双王继箱饲养单王群难以维持强群群势,中蜂群势相对又较小,所以要改变中蜂传统的单箱单群饲养方式,可采用双王群饲养或双王继箱饲养来提高中蜂的群势。

具体介绍如下:双王群饲养中蜂双王群饲养可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蜂箱十二框箱两种蜂箱进行饲养。

其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两个室,每室养1群蜂,两个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方,或1个开设在箱前方,另1个开设在箱侧方。

当巢门均开设在箱前方的时候,可将闸板替换成框式隔王板,以消除蜂群的偏密集现象。

流蜜期的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块框式隔王板将两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框~2框范围内产卵,箱内中央位置供储蜜用,或用囚王笼将1只蜂王关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侧向1框~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箱内其他部分供储蜜用。

双王继箱饲养中蜂双王继箱饲养可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两种蜂箱进行饲养。

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群时,流蜜期叠加浅继箱进行取蜜。

采用FWF型中蜂箱双工继箱饲养的方法,是用闸板或框式隔王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两个室,每室各养1群蜂,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方,或1个开设在箱前方,1个开设在箱侧向。

这种蜂箱的巢框大小只有朗氏框的1/2,每个箱体容纳1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要类似意蜂上继箱那样,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需要来做巢脾的上、下调整,从而进行继箱饲养。

保持蜂群内饲料的充足性饲料,理所当然要包括蜂蜜或糖浆,还有花粉之类的物质,它是蜜蜂生命活动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可缺少。

蜂群只有在充足的蜜粉源条件下才得以维持强大的群势。

因为中蜂对饲料的反应程度极其敏锐,所以外界一旦出现缺乏蜜粉源,并且群内又无储存好的蜜粉源的现象,就会导致蜂王的产卵量极速减少,甚至停产。

蜜与粉对于蜂群来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中蜂强群饲养中,不但要保证群内常年有充足的储蜜,而且在蜜蜂的繁殖期出现群内花粉不足的时候,应当采取补给足量的花粉。

其做法可以在蜂群缺粉时,采用饲料粉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

每次饲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天~3天食完为度。

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保持中蜂强群的另一关键措施,是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

为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采用新巢脾中蜂喜爱新脾而讨厌旧脾,会有咬旧脾的现象发生,所以要选择新巢脾,采用新巢脾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是因巢脾的巢房房眼大,所以培育出来的工蜂就可体大而健壮,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巢虫的危害。

因此,在中蜂强群的饲养中,一定要及时造新脾且淘汰旧巢脾,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状态提供良好的巢房。

防止并解除分蜂热的现象中蜂很难进行强群饲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蜂的分蜂热现象。

在中蜂的强群饲养中,除采用优质的蜂王、适时扩大蜂巢增加育子外,还可采取以下的常规措施来维持强群,且防止并解除分蜂热的现象:采用新王且结合换王的措施,在分蜂期采用1个王台或将老蜂王用新蜂王替换掉。

蜂群繁殖中期,要注意缓解箱内的拥挤状况,对于继箱饲养的蜂群要及时做到提脾上继箱,对于非继箱饲养的双王群,可采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继箱的方法来增加蜂巢的空间,让多余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间结团散热。

在蜂群繁殖中后期,要对蜂群进行每隔3天~5天的 ___检查,并毁除一次王台。

当采用FWF型中蜂箱继箱饲养中蜂时,可以通过生产蜂王浆来解除分蜂热的现象。

适时扩大蜂巢根据蜂群、蜜粉源和天气的状况,适时加入空脾或巢础来扩大蜂巢。

扩大蜂巢时,能造脾的蜂群,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巢础框让蜂群造脾扩巢。

通常在新造的脾产满卵后即可再插入巢础框造脾扩巢。

在扩巢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蜂群的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巢础框后蜂脾比例为1∶0.8或相同的比例为度,早春时期相对较密集,这时更利于蜂群的保温。

进行奖励饲喂在繁殖期,每天傍晚时分,采用40%左右浓度的糖浆,给蜂群进行连续不断、持之以恒的奖励饲喂,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蜂群培育蜂子。

加强蜂群的保温采用双王群饲养可使蜂群互相取暖,早春繁殖期的时候天气比较冷,气温也不稳定,因此,为防止蜂群因低温侵袭紧缩蜂团,导致蜂子受冻伤亡的现象发生,在这个时期还应采取其他措施来对蜂群进行保温。

可以采取在箱内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内一半高进行保温。

一、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与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与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喂养的保证,在中蜂喂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与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与父群培育新王。

在喂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1年换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1次王,1年换王2次,以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导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喂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用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喂养中蜂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二、采取双王群或继箱喂养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单群喂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喂养是中蜂强群喂养的基本保证之一。

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喂养或继箱喂养。

中蜂双王群喂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80mm)。

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侧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