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发酵工业

划时代的发酵工业
划时代的发酵工业

微生物工程又称微生物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生物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参与和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因工程的基础。随着有关学科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本领越来越高。以微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新产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我们已经讲述过的生物技术的内容中已多次提到了微生物的功绩,事实上,生物技术的诸多成果,最易通过微生物转化为生产力了。如果说,现代生物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话,那么,主要应归功于利用和改造微生物的功绩。现今的微生物发酵工程已逐渐趋于成熟,并在工业生产中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立了划时代的发酵工业。现代微生物发酵工艺与我们民间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的发酵技术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所使用的微生物是经过选育的优良菌种并经过纯化,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发酵条件的选用更加合理,并加以自动控制等条件,生产效率更高;生产规律模大,产品种类繁多。让我们再进一步来看看微生物发酵和发酵工程的涵义吧。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微生物发酵比喻成给微生物提供食品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让它们生长繁殖、并各显其能,用它们的身体、它们的功能,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发酵所包含的含义也越来越广。发酵及其产品的获得,是一个包含生物化学反应的工业过程,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微生物,一个是发酵底物,即微生物赖以生存的营养条件。

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⑴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微生物加以筛选和改造,以形成更符合工业生产需要的新菌种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其中渗透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一些内容,经过改造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微生物菌种通常被称之为工程菌;

⑵微生物菌体的生产,即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高速地对某种微生物进行大量的纯培养,即工程菌的克隆;

⑶从微生物中分离有用物质,如利用微生物以一些廉价的废弃物做底物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等;⑷微生物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如生产氨基酸,抗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⑸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和加工后处理;

⑹利用微生物控制或参与工业生产,如采矿、冶金等;以及微生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开发,新型发酵装置、生物传感器和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连续发酵的技术等等。

尽管我们今天享用的许多产品还离不开传统的发酵工业,但现代微生物工程已冲击到包括传统食品发酵业、制药业、有机酸制造业、饲料业等各个产业。人们已经感受到了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改良菌种,采用高产工程菌并利用现代工业手段从多方面对旧工艺实行改造所带来的实惠。

通过菌种和工艺的改进,世界微生物工程产品税业在整个世界经济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总产量较传统产业提高了五倍以上,其中重要的医药产品——抗生素的产量增加达10倍以上,饲料酵母达十几倍。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首先给制药业带来了可喜的变化,重要药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

其次,微生物工程对沿用传统技术的食品行业形成了猛烈的冲击,许多国家正致力于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旧工艺人们已经从又脏又累,卫生条件又差的作坊式的生产中解放出来,代之而起的是大型的、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我们所食用的酱油之类的普通食品已将被赋与极具现代化的色彩(用细胞融合技术育成的高产菌株制造酱油等先进手段颇具成效)。

此外,现代发酵技术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以前不曾存在的新型产品,比如说一种被称作单细胞蛋白的新型动物饲料,就是利用发酵工程以农作物秸杆、造纸废液等废弃物培养藻类、放线菌、细菌、酵母等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高产产品,经不仅含有高蛋白,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脂类等,既是家禽家畜的良好饲料,又可用来生产高营养的人造蛋白食品。

通过DNA重组技术可获得高产的菌株,使单细胞蛋白生产业如虎添翼。全世界仅此一项的总产值就达几十亿美元。微生物发酵工程给我们未来的食品业将注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不仅可通过微生物工厂大量生产我们所需的食品,而且将形成无污染的食品,并朝着低投入、高效的方向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除了医药和食品工业这外,微生物发酵工程还在能源开发、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大显身手。

无所不包的微生物发酵工程虽然材料并不起眼,但它却是工程浩大的、生物技术向着产业化进军的开路先锋,上联庞大的工业体系,下联生物领域的生物基础研究,历史渊源流长,应用前景无限广阔。

21世纪生物化工发展及对策

众所周知,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两大产业是信息技术(IT)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关信息技术的报道——多媒体、互联网、信息全球化等,不但频频亮相于媒体,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与IT的轰轰烈烈相比,生物技术看起来却平平淡淡,虽然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多样性等字眼经常见诸报端,但离我们的生活似乎还很遥远。所以,也有专家这样评论:20世纪不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而是生物工程蓄势待发的世纪,21世纪才是生物工程的世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人类基因组90%测序工作的完成,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投资的逐年加大,世界各大公司生命科学产业的合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相信,21世纪的的确确是生物技术的时代。

生物化学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点:①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②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

③环境污染较少;④投资较小;⑤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

1. 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下面简要描述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1.1工业结构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从事生物化工的企业较多。据报道,9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化工企业有:000多家,西欧有580多家,日本有300多家。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化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但与生命科学(主要指医药和农业

生化技术)诸侯割据的局面相比,生物化工行业依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象诺华、捷利康等从事生命科学的世界性大公司,也有象DSM、诺和诺德等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当然也有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小公司如Altus等。而且,由于世界大公司正把注意力向生命科学部分转移,生物化工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

1.2产品结构

传统的生物化工行业主要是指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食品(如酒精、味精等)等行业,而在目前,它已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同时,生物化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医药方面有各种新型抗生素、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各种生长因子、疫苗等;氨基酸和多肽方面有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各种多肽;酶制剂有160多种,主要有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物农药有Bt、春日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延胡索酸、已二酸、脂肪酸、卜酮戊二酸、l亚麻酸、透明质酸等。还有微生物法1,3.丙二醇、丙烯酞胺等。

目前,全球生物化工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每年约以7%~8%的速率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生物化工领域生产规模范围极广,市场年需求量仅为千克级的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等昂贵产品(价格可达数万美元/g)与年需求量逾万吨的抗生素、酶、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日用与农业生化制品等低价位产品(部分价格不到:美元/g)几乎平分秋色。高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50%~60%,低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40%~50%。而且,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来看,高价位产品的发展速率高于低价位产品。

1.3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经过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不仅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许多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1.3.1发酵工程技术已见成效

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已达75 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Archer Danie1s 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

划时代发酵技术2

1.3.2酶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酶工程技术包括酶源开发、酶制剂生产、酶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与酶的应用。目前世界酶制剂从酶源开发到酶的应用都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各阶段生产企业和用户关系密切,合作广泛。据报道,1998年全球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10

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每年以6.5%的速率增长。其中食用酶占40%,洗涤用酶占33%,其它(主要是纺织、造纸和饲料等用酶)占27%。

1.3.3分离与纯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影响生化产品价格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分离与纯化过程,其费用通常占生产成本的50%~70%,有的甚至高达90%。分离步骤多、耗时长,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寻求经济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热点。已大规模应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双水相革取、新型电泳分离、大规模制备色谱、膜分离等。

1.3.4上游技术广泛应用于下游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1.3.5新技术在生物化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比如,在超临界液体状态下进行酶反应,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超临界C02无毒、不可燃、化学情性、易与反应底物分离。利用超临界CO2取代有机溶剂进行酶反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又比如,微胶羹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分离方面。

2.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业结构

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特别是某些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生产厂家,也纷纷涉足生物化工领域。如杜邦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有机化工和聚合材料的生产,现在正加大生物化工的开发力度,已开发成功了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并正在开发用改性大肠杆菌生产己二酸工艺。DSM公司以前主要从事抗菌素方面的生产,现也加大了生物化工的投资力度。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所有这一切,都使生物化工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如杜邦公司与杰宁科乐公司合作开发用生物法生产1,)丙二醇,进一步生产PTT 树脂。荷兰的Purac公司与美国Cagill公司合资建设年产3.4万tL。乳酸装置,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到6.8万V入DSM公司与美国Maxygen公司签定了三年的研究合同,以利用Maxygen的DNA重排和分子培养技术,开发在7一ADCA和其它青霉素生产中使用的酶和

菌种。

2.2产品结构

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如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不再生产味精,转而生产其它高附加值的调味品如肌甘酸二钠(IMP)和鸟甘酸二钠(GwtP)。另外,生物化工将涉足它以前很少涉足的领域如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其中细胞分裂素80亿美元,激素30亿美元,其它20亿美元;就具体药物而论,促红细胞生长素35亿美元,人胰岛素18亿美元,粒性白细胞克隆刺激因子16亿美元,人生长激素15亿美元,小干扰素11亿美元。预计今后其市场销售额还将以8%的速率增长。

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据报道,500种主要药物中,有18%含有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合成。在药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L。脯氨酸、r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L。脯氨酸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合成,匹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用于抗生素的合成。另外,多肽也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多肽是指有2以上氨基酸用肽键组成的化合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癌症、HIV病毒和兔疫系统功能减退、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体的感染以及疫苗等。全球合成多肽原药的产量在100kg左右,但销售额达2.5亿~3亿美元,而做成制剂的销售额则达25亿~30亿美元。多肽原药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复杂,如一对单糖,其不同的化学键就多达22种。因此,用化学法合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用酶法合成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用催化剂销售额约1.3亿美元,在过去的3~5年间,每年增长速率在8%~9%,预计在未来的3~5年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生化催化剂主要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当前,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

1997年手性药物制剂世界市场的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占药品市场的28.3%,到200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未来的25年内,约有一半的手性药物要通过生化催化合成,因此,生化催化剂无论从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如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成功地把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改为生产色氨酸。

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反应器放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并有人研制了一种综合专家系统软件包,可在几分钟内告知对方被分离物系的分离方法和顺序,以便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取舍。

另外,在生化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方面,利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依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发展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反应。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三是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四是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2 建议针对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3.2.1 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干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

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2 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2.3 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另外,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如分子蒸馏技术、组合化学(combinatorical chemistry)等,也将在生物化工中得到应用。

3. 我国生物化工的发层现状及建议

3.1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 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乙型肝炎工程疫苗。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一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一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乙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山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2.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2.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3.2.6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生物化工属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尤其重要。我国目前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的大都是传统化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操作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人材培养,以提高生物化工行业人员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3.2.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长期以来,我国对生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挫伤了科研开发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大量人才外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激励国内科研开发人员,而且能够吸收一大批在国外发展的科研人员回国发展,从而加快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生物化工:产业集群已形成

生物化工技术是我国化工行业实现生产方式变革、产品结构调整与清洁高效制造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对生物化工技术领域的科研投入,在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规模化的生物催化技术系统、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现代生物工业产业群,生物塑料、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工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纤维素乙醇研发领域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建成多个大型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示范项目。我国第一个年产1万吨纤维乙醇示范装置2008年在河南天冠集团公司开始运行;天津大学与广西中粮建成目前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2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长春大成集团实施玉米淀粉糖、系列变性淀粉与多元醇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建成了20万吨生产线;吉林松原来禾化学有限公司以中科院过程所的技术为依托,建成国际领先的30万吨/年秸秆炼制工业生产线。在微藻制生物柴油领域,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筛选了产油微藻藻株,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和酶法生产生物柴油领域,北京化工大学开发出以脂肪酶为催化剂的绿色化学合成工艺,开发了新的脂肪酶固定化技术,成功实现了我国酯化用脂肪酶的产业化生产。目前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家酶法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产业化项目已在秦皇岛启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生物质基高分子新材料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也取得重大成果,独创了木质纤维素有机酸分离技术体系,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离子交换树脂等新型功能材料;在聚乳酸领域,采用我国开发的绿色无溶剂本体聚合核心技术与生产装备的聚乳酸生产线,成功制备出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标准的国产聚乳酸;PHA方面,我国目前年总产能超过1.5万吨,国PHA产业化种类和产量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万吨级PHA装置已经成功试车。

在规模化生产的生物催化技术领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完成的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及重要产品规模应用项目,大幅度提高了阿维菌素、Bt、中生菌素的发酵水平;浙江工业大学开发出井冈霉素生物催化大规模生产井冈霉醇胺的方法,实现了井冈霉醇胺和高纯度井冈霉素的规模化生产;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发的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惟一能够利用生物合成法工业生产长链二元酸的国家。

在清洁转化介质创制领域,清华大学等开发出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成套设备,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可以实现从污水处理到再生水的转变。该项目开发的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和膜组件单元运行通量明显提高,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膜生物反应器河水净化工程在北京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工程(10万吨/天)获得应用。我国还开发出以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为原料的可降解生物基高吸水性树脂,这种农用保水剂产品目前已在新疆、广东、内蒙古等地应用推广。

(推荐)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案例分析摘取简要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案例分析 摘取简要 一、发酵类制药废水来源 近年来,我国发酵类制药产业发展快速,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发酵类药物产品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几大类型。发酵类药品的生产过程一般都需要经过菌种的筛选、种子制备、微生物发酵、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炼纯化、精制、干燥、包装等步骤,生产过程中将会有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如图1.1所示,由此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此废水主要可分为四类:(1)主生产过程排水;(2)辅助过程排水;(3)冲洗水;(4)生活污水。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酵类制药废水在生产过程中排水点很多,高、低浓度废水的单独排放,有利于清污分流,高浓度废水间歇排放,酸碱度和温度变化比较大,污染物浓度高,如废滤液、废母液等的COD一般在10 000 mg/L以上。 二、发酵类制药废水水质特征及典型处理技术

1.水质特征 制药废水作为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菌渣的分离,溶剂萃取,精制,药品回收设备,地面冲洗水处理等生产过程。高浓度的发酵类废水的COD含量一般在10000mg/L以上,BOD5/COD值差异较大,废水带有较重的颜色和气味,容易产生泡沫,废水的pH值、水质、水量的波动大等。 2.发酵类制药废水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共同点: (1)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2)冲击负荷大,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随时间变化很大; (3)含抗生素,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和阻碍的作用; (4)氮的浓度高,碳氮比低; (5)悬浮物浓度高; (6)色度高; (7)硫酸盐浓度高; (8)BOD5/COD比值低,可生化性极差,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成分高3.典型处理技术 1)铁碳微电解法:以Fe-C作为制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可大大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采用铁炭-微电解-厌氧-好氧-气浮联合工艺处理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20%。 2)臭氧氧化法:不但能提高抗生素废水的BOD5/COD,同时能较好去除废水中COD。应用臭氧氧化技术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废水pH 值不变的条件下,臭氧氧化过程COD去除率均可达到75%以上。 3)Fenton试剂法:是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在处理青霉素废水的方面有较好开发前景。Fenton氧化不但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有害有机物质,它同样也

微生物发酵工业废水探讨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环境保护 行 业 污 水 单位: 姓名: 时间:

微生物发酵工业废水探讨 一、工业废水的营养特点 适合微生物生长积累油脂的工业废水含有可作为碳源的丰富有机物、糖类,如淀粉废水、味精废水、啤酒废水等。这类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COD、BOD浓度高,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纤维素等有机物,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环境。 二、利用工业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现状 工业废水尤其是食品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糖,可以被微生物利用作为碳源积累油脂。由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分解利用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低了废水的污染程度实现了资源合理化应用。 (一)利用淀粉废水发酵钟娜等[3]利用淀粉废水对高产油粘红酵母进行了驯化和筛选,使其对淀粉废水COD的耐受程度达到了75000 mg/L,400L发酵罐实验表明,经33h的培养后,生物量达25.3g/L,菌体油脂含量为29.5%,COD降解率为92.5%。杜娟[4]等利用甘薯淀粉废水,采用添加营养因子的方法研究了产油菌株FR的生长、产油及COD去除,发现经淀粉酶液化处理后的产油率可达45.3%,淀粉酶和糖化酶先后处理后的COD去除率可达66.3%。 (二)利用味精废水发酵邢旭[5]等研究了粘红酵母RH8在味精废水中的生长、产油及COD去除率,发现调节废水pH至5.5后,添加废葡萄糖母液、酵母粉、KH2PO4、MgSO4、MnSO4均能够促进茵体的

生长、产油和COD去除。生物量最高可达15.6g/L,干茵体中油脂质量分数达到29.61%,COD去除率达到45.1%。 (三)利用啤酒废水发酵郭淑贤等[6]用斯达油脂酵母发酵啤酒生产废水,发酵条件经优化后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COD 降解率和油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分别达到13.83g/L、5.25g/L、37.9 2%、79.08%和65.46%,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2.62%,19.32%,5.92%, 57.15%和2.36%,优化效果显著。 三、存在问题及展望 目前微生物发酵废水生产油脂还处于实验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发展还有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如味精废水和啤酒废水,由于废水中含有生产菌株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各工序产生的其他废水,有可能含有影响产油微生物正常生长的微量元素,但其组成较复杂难于分析;在微生物发酵前需对废水进行稀释调pH值等前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工序;以废水为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其生物量、油脂积累量仍然较低,目前尚不能满足工业化需求。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相关研究:深入研究产油微生物在发酵中油脂的合成代谢途径;加强产油微生物对原料的适应性,通过基因重组、定向进化等手段筛选、驯化,获得具有更强适应性和更高产油能力的菌株;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减少发酵前处理工序、获得成本低、产油高的发酵模式。

发酵工业存在地主要问题及解决要求措施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 我国发酵工业的现状 我国发酵工业是将传统的发酵工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工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产业。我国发酵工业目前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其中,一部分产品的发酵生产工艺及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掌握了核心工艺技术拥有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已经是味精、柠檬酸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2013年我国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出口量及同比增长率。 2013年我国生物发酵工业全年生产值约2780亿人民币,全年的产品总产量为2429万吨,比2012年略有增长。其中,味精、淀粉糖由于价格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而氨基酸、酵母、酶制剂行业保持了持续增长。2013年,氨基酸产品年产量为400万吨,有机酸产品年产量为158万吨,功能发酵制品年产量为310万吨。2013年我国发酵工业主要产品出口总量为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

近年来,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用粮也在不断增加,工业大量使用粮食造成了与人类争粮的局面。与此同时,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也极污染了环境,不仅消耗了大量粮食、能源和水资源,而且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发酵工业耗能多、排污大,采用新技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提高发酵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把耗能降到最低水平,以期获得最佳产品和获得最好的效益,这一直以来都是发酵工业努力的目标。 2 我国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粮食短缺问题 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总量7%左右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人口总额21%的人口,而且我国的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人口在不断增长。2013年我国粮食国总消费量为60 133万吨,而发酵主要工业耗粮约为16 970万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20千克,但人均粮食消费量约500千克,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旱情,导致粮食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所以降低粮耗是目前我国发酵工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发酵工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节约粮食。

发酵废水

发酵工业是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它主要包括酒精、味精、淀粉、白酒、柠檬酸、淀粉糖等行业。就我国国情而言,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深加工与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差距,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的核心手段。但由于发酵行业耗水量大,排放废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发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高效、节能并适合我国发酵行业实际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艺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发酵行业所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①分离与提取产品后的废母液与废糟液:占废水排放量的90%,属高浓度有机废液,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高浓度、高悬浮物、高粘度、疏水性差、难降解的特性,使得该类废水处理难度很大。 ②加工和生产工程中各种冲洗水、洗涤剂:其为中浓度有机水。 ③冷却水可直接冷却后利用。 2、发酵行业高浓度废水基本水质特点: 废水中CODcr为5~12万mg/l(包括悬浮固体SS,溶解性CODcr和胶体);BOD5 约为2~6万mg/l;SS可达3~4万mg/l;纤维素:1~1.5万mg/l;废水温度高,达到85~100℃---无法直接进行处理;呈强酸性pH值:3~5---对管道和设备具有腐蚀性。废水中有机物占90%以上,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生物菌体及产品如丁醇、乙醇等。 从上述水质可以看出,发酵行业废水水质具有高浓度、高粘度、高温度、难降解等特点。 二、酒精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说明(以木薯酒精糟液为主的处理工艺) 发酵废水处理1、工艺说明 根据废糟液的水质特点,并结合我公司多年来从事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经验,污水处理工艺为:物化+厌氧+好氧的综合处理工艺。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小悬浮物,粘度高,浓度高达3万mg/L,呈酸性PH值3~5,主要为一些有机酸,均不利于后续生化反应的正常运行,所以,预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生化处理的正常运行。目前国内许多废糟液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不达标就是源于预处理系统处理效果欠佳。因此固液分离即预处理段是处理站工艺的保障。 废水温度高达100℃以上,而本处理系统的温度要求为50~60℃,为充分利用热资源,在进入处理系统之前需考虑热交换。 发酵废水处理1) 预处理系统

发酵类制药废水治理方案

山东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河南金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

目录 ~I~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处理目标 (1) 1.3设计依据 (1) 1.4设计原则 (1) 第二章废水处理方案 (2) 2.1处理工艺 (2) 2.2工艺说明 (2) 2.3处理效果 (3) 第三章处理工程设计 (4) 3.1工艺设计 (4) 3.2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7)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8) 4.1平面布置 (8) 4.2 高程布置 (8) 第五章工程投资估算 (9) 5.1投资估算 (9) 5.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0) 第六章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11) 第七章生产组织和安全保护 (12) 7.1 劳动定员 (12) 7.2 职工培训 (12) 7.3 安全保护 (12) 第八章环境经济分析 (13) 8.1环境效益分析 (13) 8.2 运行费用分析 (13) 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15) 9.1 结论 (15) 9.2 建议 (15) 附图1 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流程图 附图2 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况 山东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宁新建年产25000吨的饲料级赖氨酸盐酸盐生产厂,其生产工艺为: 淀粉—葡萄糖—工业发酵—离子交换提取—浓缩—结晶—干燥—产品 生产废水大部分在离子交换提取过程中产生,公司生产废水的排放量为1200吨/日,根据已建成生产运行的赖氨酸企业生产废水的类比,其废水水质指标见表1-1。 表1-1赖氨酸工业废水水质指标 1.2处理目标 本公司设计处理水量为1200吨/日,废水经处理后要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表2中的排放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2。 表1-2赖氨酸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1.3设计依据 1.3.1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的政策。 1.3.2有关赖氨酸工业废水的调研资料。 1.3.3有关处理发酵工业有机废水和类似工业有机废水的经验。 1.4设计原则 1.4.1处理出水水质确保达到规定的国家排放标准。 1.4.2采用先进实用,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尽量节省基建投资和工程运行费用。 1.4.3采用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达到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管理维护方便的工程目标。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2015-07-09 16:02阅读:385 次文章来源:未知 1 我国发酵工业的现状 我国发酵工业是将传统的发酵工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工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产业。我国发酵工业目前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其中,一部分产品的发酵生产工艺及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掌握了核心工艺技术拥有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已经是味精、柠檬酸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2013年我国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出口量及同比增长率。 2013年我国生物发酵工业全年生产值约2780亿人民币,全年的产品总产量为2429万吨,比2012年略有增长。其中,味精、淀粉糖由于价格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而氨基酸、酵母、酶制剂行业保持了持续增长。2013年,氨基酸产品年产量为400万吨,有机酸产品年产量为158万吨,功能发酵制品年产量为310万吨。2013年我国发酵工业主要产品出口总量为327.9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13.2%。 近年来,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用粮也在不断增加,工业大量使用粮食造成了与人类争粮的局面。与此同时,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不仅消耗了大量粮食、能源和水资源,而且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发酵工业耗能多、排污大,采用新技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提高发酵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把耗能降到最低水平,以期获得最佳产品和获得最好的效益,这一直以来都是发酵工业努力的目标。 2 我国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粮食短缺问题 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总量7%左右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人口总额21%的人口,而且我国的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人口在不断增长。2013年我国粮食国内总消费量为60 133万吨,而发酵主要工业耗粮约为16 970万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20千克,但人均粮食消费量约500千克,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旱情,导致粮食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所以降低粮耗是目前我国发酵工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发酵工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节约粮食。 2.2 水资源匮乏问题 2012年我国味精行业年耗水量1.25亿吨,柠檬酸行业年耗水量4000万吨,而且废水排放量每年都在增加。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尽管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很大,约占全球水资源的7%,但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却很少,2012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186立方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3]。我国有11个省份属于“水稀缺”,还有许多地区在为生活饮用水发愁,所以要降低发酵工业的用水量,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加大对废水的处理,争取早日实现废水零排放。 2.3 环境污染问题 发酵工业产品是原料先经过发酵,再经提取、精制得到的,生产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一定浓度的有机废水和废渣。2012年我国味精行业排放废水1.2亿吨,柠檬酸行业排放废水3500万吨,这些废水和废渣是发酵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不经严格处理就排入江河,将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3 我国发酵工业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为了提高发酵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工业副产品的转化率,加大对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发酵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和工业废弃物等

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 发酵工业是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它主要包括酒精、味精、淀粉、白酒、柠檬酸、淀粉糖等行业。就我国国情而言,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深加工与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差距,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的核心手段。但由于发酵行业耗水量大,排放废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发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高效、节能并适合我国发酵行业实际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艺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发酵行业所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①分离与提取产品后的废母液与废糟液:占废水排放量的90%,属高浓度有机废液,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高浓度、高悬浮物、高粘度、疏水性差、难降解的特性,使得该类废水处理难度很大。 ②加工和生产工程中各种冲洗水、洗涤剂:其为中浓度有机水。 ③冷却水可直接冷却后利用。 2、发酵行业高浓度废水基本水质特点: 废水中CODcr为5~12万mg/l(包括悬浮固体SS,溶解性CODcr 和胶体);BOD5 约为2~6万mg/l;SS可达3~4万mg/l;纤维素:1~1.5万mg/l;废水温度高,达到85~100℃---无法直接进行处理;呈强酸性pH值:

3~5---对管道和设备具有腐蚀性。废水中有机物占90%以上,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生物菌体及产品如丁醇、乙醇等。 从上述水质可以看出,发酵行业废水水质具有高浓度、高粘度、高温度、难降解等特点。 二、酒精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说明(以木薯酒精糟液为主的处理工艺)发酵废水处理 1、工艺说明 根据废糟液的水质特点,并结合我公司多年来从事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经验,污水处理工艺为:物化+厌氧+好氧的综合处理工艺。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小悬浮物,粘度高,浓度高达3万mg/L,呈酸性PH值3~5,主要为一些有机酸,均不利于后续生化反应的正常运行,所以,预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生化处理的正常运行。目前国内许多废糟液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不达标就是源于预处理系统处理效果欠佳。因此固液分离即预处理段是处理站工艺的保障。 废水温度高达100℃以上,而本处理系统的温度要求为50~60℃,为

发酵工业废水零排放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及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发酵工业废水零排放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及 应用示范申报指南 一、项目目标 针对发酵工业废水零排放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难题,研究分析影响废水实现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及盐资源化过程抗性屏障及调控机制,突破废水零排放和盐资源化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废水中盐回用于生产系统而不推向社会,有效防范环境水体盐碱化,进一步改善区域流域水环境生态质量,节约一次水资源,助推发酵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项目任务 任务1:典型发酵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抗性屏障及调控机制 针对发酵工业废水浓度高,水量大、盐分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开展典型发酵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盐资源化循环利用抗性屏障的特征污染组分解析研究,建立典型发酵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盐资源化循环利用全过程工艺路线与调控机制。 任务2:废水零排放及回用水高质化利用集成技术研究 通过分析废水零排放和回用水高质化利用协同处理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开发废水零排放及回用水高质化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企业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过程,实现污染防治和节水减排。提出并确定合理、可行的废水零排放及回用水高质化利用工艺路线和关键技术参数,建立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水高

质化利用技术标准。 任务3:废水中盐资源化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集成技术研究针对发酵工业生产废水中大量盐分进入环境水体导致区域流域水体、土壤盐碱化,分离回收后难以满足生产要求和资源化利用等问题,研究开发废水中盐资源化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确定合理、可行的废水中盐资源化循环利用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建立盐资源化循环回用技术标准。 任务4:废水零排放及盐资源化循环回用生产系统工程建设及应用示范 开发配套发酵工业5000吨/天规模以上废水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与盐资源化循环回用生产系统关键装置,形成工程示范及应用推广。 三、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 1.建立废水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与盐资源化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关键技术标准体系1套; 2.确定5000吨/天及以上废水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与盐资源化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集成处理工艺技术路线,形成工艺技术包1项; 3.开发配套废水零排放、回用水高质化利用与盐资源化循环回用生产系统关键装置,申报专利5项以上; 4.回用水高质化利用指标COD≤20mg/L、TDS≤100mg/L、NH3-N≤1mg/L,废水中盐资源化循环利用率大于80%;

浅论发酵工程制药的废水处理方法

浅论发酵工程制药的废 水处理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论发酵工程制药的废水处理方法制药工业生产工序繁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的“三废”量大,排放物成分复杂。在制药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废水,废水中污染物组分繁杂,污染物含量高、COD值高、有毒有害物质多、生物难降解物质多,因此,制药废水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治理制药废水,已成为现阶段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而发酵工程是制药工艺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节,发酵工程制药的废水因其成份复杂以及污染物含量高而使得该类废水的治理尤为重要。本文将着重论述发酵工程制药的废水处理问题。 一、发酵制药废水的种类和特点 经文献1显示,在发酵类药物中,抗生素类占发酵类药物产量的26.6%,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水量大,废水中所含成份主要为发酵残余物、破乳剂和残留抗生素及其降解物,还有抗生素提取过程中残留的各种有机溶剂和一些无机盐类等。废水带有较重的颜色和气昧,悬浮物含量高,易产生泡沫,含有难降解物质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并且有毒性等,这类废水难生化降解。 维生素类药物占发酵药物产量的72.1%。维生素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洗罐水、母液及釜残。其特点是:①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②高浓度有机废水多为间歇排放,造成排水水质不均匀;③废水中主要含有有机污染物,水质偏酸性。另外还含有氮、磷及无机盐。废水可生化性好。 氨基酸产量仅占发酵药的1.1%,主要排放的废水为发酵罐中对气体产物的洗涤水、消毒系统中蒸发气的洗涤水和树脂洗涤水,水中含有蛋白、糖等。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