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蚂蚁做操教案北师大版完美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节蚂蚁做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节蚂蚁做操∣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节蚂蚁做操∣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我总是尽力为学生提供最全面和最具启发性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我在本节课中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1节蚂蚁做操作为教学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并能够识别和分析实际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识别作为教学的重点。
同时,我将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彩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个概念。
然后,我通过实物模型的演示,详细解释了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
接着,我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上详细列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两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平移的例子。
2. 请画出一个旋转的例子。
3. 请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释一下你画的例子。
答案:1. 平移的例子: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其整体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2. 旋转的例子: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绕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
3. 解释:我画的正方形是通过平移实现的,我将整个正方形整体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而我画的三角形是通过旋转实现的,我将三角形绕一个点旋转了一定的角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第1课时 蚂蚁做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1课时蚂蚁做操∣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蚂蚁行军的方式;•学习使用数字和图形记录蚂蚁行军路线;•学习能够描述蚂蚁行军的语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在研究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描述问题并提炼问题;•培养学生精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图形记录蚂蚁的行动路线。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本节课题制作教学用品和教具;•学生自带的数学活动本。
五、教学过程1. 活动引入(5分钟)教师用教具模拟蚂蚁做操,让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述。
2. 自主合作探究(40分钟)1.活动一:模拟蚂蚁行军教师通过教具模拟蚂蚁行军,学生观察并描述蚂蚁行军的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蚂蚁遇到障碍物或其他蚂蚁时会怎么样?如何解决问题?2.活动二:使用数字记录学生利用数学活动本,记录蚂蚁走过的路线和经过的地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和预测蚂蚁的行动轨迹,并记录数字。
最后进行对比和讨论。
3.活动三:使用图形记录学生选取一只蚂蚁,用不同颜色的线和箭头表示不同的方向和路线,通过画图形的方式记录蚂蚁的行动路线。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蚂蚁的行动路线,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交流和合作。
3. 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观察和描述能力;2.记录和分析能力;3.团队协作能力。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活动记录;2.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3.对学生合作、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评价。
七、板书设计•课题:“蚂蚁做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描述问题并提炼问题,培养学生精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图形记录蚂蚁的行动路线。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数学活动本上的内容;2.思考:蚂蚁行军中的规律和模式,写一篇小结。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蚂蚁做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蚂蚁做操》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蚂蚁做操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模型,如小蚂蚁的图片、几何图形等。
2.学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学具,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教学环境准备: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蚂蚁做操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蚂蚁做操》优秀教学案例

7.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教学内容的整合:本节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内互相数数,看哪个小组数得最快最准确?”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如“你们小组能帮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吗?”等。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你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
2.讲解两位数的组成,如“23可以分成20和3,20是两个十,3是一个一”等。
3.通过实际操作,如摆小棒、数数等,让学生体验两位数的组成,如“你们能用小棒摆出23吗?”等。
4.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的组成规律,如“两位数的组成有哪些规律?”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你们觉得蚂蚁做操的规律是什么?”等。
2.创设蚂蚁做操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有趣的游戏,如“蚂蚁找家”、“数数大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4.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蚂蚁做操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体育课上的排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在观察蚂蚁队伍的基础上,发现“十”的组成,如“这里有10只蚂蚁,它们分成几组?”等。
3.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如“你们小组能帮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吗?”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蚂蚁做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蚂蚁做操|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蚂蚁做操|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一节《蚂蚁做操》。
这一节主要讲述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 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难点: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模型或者图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蚂蚁,然后问学生蚂蚁在做操时会有什么样的形状,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3. 课堂讲解:我会结合学生用书,详细讲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让学生跟随我一起学习。
4. 例题讲解:我会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特征。
例如,我会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于这些图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形和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标明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答案:正方形是一个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是一个有四条边的四边形,它的对边相等,角也不是直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图形,拓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蚂蚁做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蚂蚁做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蚂蚁做操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蚂蚁做操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六章的第一节《蚂蚁做操》。
我们将要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蚂蚁的运动,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并能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难点是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模型,包括蚂蚁的图片和一个小广场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蚂蚁的图片,请大家观察蚂蚁的运动方式。
然后,我会引导大家思考,蚂蚁的运动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平移或旋转呢?然后,我会让大家试着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示平移和旋转。
请大家观察我的动作,并尝试模仿。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画出一个小广场的模型,并用箭头表示平移和旋转的方向。
这样大家可以看到具体的运动方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可以是人的动作,也可以是物体的运动,试着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
答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对于那些在作业中表现出色的同学,我会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对于那些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同学,我会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我还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大家了解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材料,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细节。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法第1课时 蚂蚁做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法第1课时蚂蚁做操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法第1课时蚂蚁做操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为第六单元的乘法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蚂蚁做操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数量和每行蚂蚁的数量。
让学生思考,如果要求出蚂蚁总共有多少只,应该怎么计算?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实际例题,讲解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例题:3行蚂蚁,每行5只,一共多少只?引导学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教师根据例题,出示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4行蚂蚁,每行6只,一共多少只?4. 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的例子,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例如:教室里有5排桌子,每排3张,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蚂蚁做操3行 5只乘法:3 × 5 = 15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运用乘法进行计算,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蚂蚁做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蚂蚁做操|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蚂蚁做操|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1页的“蚂蚁做操”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相邻”和“相对”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邻”和“相对”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相邻”和“相对”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邻”和“相对”的概念,创新性地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一份练习纸、一些小图形卡片(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蚂蚁做操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是如何排队行进的,从而引出“相邻”和“相对”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相邻”和“相对”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如,课件展示两个相邻的蚂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再展示两个相对的蚂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每组用小图形卡片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相邻”和“相对”的概念,创新性地拼组出图案。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相邻”和“相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如,课件展示一个蚂蚁队伍,让学生观察相邻和相对的蚂蚁,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蚂蚁做操相邻:蚂蚁之间的位置关系,相互靠近相对:蚂蚁之间的位置关系,相互对立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并注明每个图案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做操
【学习内容】北师版三年级上册52页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理解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竖式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结合“蚂蚁做操”的童话故事情境,在解决“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巩固口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时将点子图与竖式计算中的每一步相互对应起来,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同时还把列表的方法与两者建立了对应的关系,沟通了数据列表、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经历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考的数学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
1、竖式每一步所表达实际含义的理解。
2、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
【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具准备】点子图练习纸、练习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20×2=40,30×3=90,50×2=100,13×2=26,42×2=84,33×2=66
二、谜语激趣,发现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师:老师这里有个小谜语,让大家猜猜。
(老师看PPT读谜语)
生:蚂蚁。
师:今天天气不错,蚂蚁们都出来做运动了,他们在做操。
今天我们就学习《蚂蚁做操》。
(出示课题)
2、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谁说的最完整?
预设:
生:我看到一行有12只蚂蚁,一共有4行。
师:(如有学生说的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完整的数学信息)你说的真完整。
那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谁会列式?
生:12×4=(老师出示板书)
师:谁能口算得出得数。
生:48.
师:除了口算,还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1:表格法。
生2:点子图。
生3:竖式。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写在桌上的白纸上。
如果想用点子图表示的同学,可以用桌面上老师为你准备好的点子图。
师:写完的同学,看看你能不能用第二种方法计算呢?然后和同桌进行讨论。
师:讨论结束,现在老师问问,用点子图的同学请举手;用表格法的同学请举手;用竖式的同学请举手。
(统计学生选择方法人数)
师:那先请画点子图的同学给大家画一画,说一说。
(把pad拿到学生桌上,让学生在pad 上绘画,并说说原因,其余同学看大屏幕。
)
师:他说的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在选择其他画点子图的同学展示,方法同上)
师:(出示用表格计算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
师:(出示竖式计算机图片)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呢?
生:相同数位对齐,先算4乘以2等于8,写在个位的下面,然后在算4乘以1,等于4,写在十位上,所以等于48.
师:为什么4写在十位上?
生:因为1在十位上,1个十是10, 4乘以10等于40,所以4写在十位上。
师:说的真棒,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并找到联系,竖式中的哪一步与表格中的哪一步相对应呢?现在请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一下。
生:2在个位上,先用4乘以两位数个位的2得8,在积的个位上写8,对应表格中4×2=8;再用4乘以两位数十位的1得4(4个十),积的十位上写4,对应表格中10×4=40。
师:说的非常准确而且很完整。
师:那我们能够总结出来,虽然计算方法不同,但是算理都是相同的,得数都是48。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请大家计算一下213×3=?
师:(pad展示学生答案)
师:老师这里有两种方法,请大家仔细看,请你告诉大家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一种方法,先从最高位百位算起,然后再算十位,最后算个位。
第二种竖式要先从个位算起,然后算十位,最后算最高位百位。
师:说的真棒,通过你的回答,老师看出了你是一个善于认真观察的学生,你真棒!
五、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师:那请同学告诉老师,除了旧知识,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生: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有补充吗?
生2:我补充,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师:说的真准确。
师:请同学仔细看,然后填空。
生:从(个)为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六、课堂练习
七、总结概括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蚂蚁做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