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ppt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为了保证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准确、公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行政相对人的定义和认定依据1. 行政相对人的定义:行政相对人是指被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行为所依法界定的具有特定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 认定依据: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 法人注册登记信息;b) 组织章程和经营范围;c) 纳税登记证明和税务登记信息;d) 执法部门的行政许可、备案或登记证明等相关审批文件。
二:自然人行政相对人的认定1. 自然人行政相对人的认定标准和程序;2. 自然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3. 自然人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途径和法律保护。
三:法人行政相对人的认定1. 法人行政相对人的类型和特点;2. 法人行政相对人的认定标准和程序;3. 法人行政相对人的注册登记要求和程序;4. 法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5. 法人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途径和法律保护。
四: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的认定1. 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的类型和特点;2. 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的认定标准和程序;3. 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的登记要求和程序;4. 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5. 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途径和法律保护。
附件:1.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营利组织法-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2. 法律名词及注释:(以法律名词的首字母顺序排列)- 行政相对人:又称被相对行政行为的一方,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 法人:根据法律规定,由国家授权依法独立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组织。
- 自然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并享有民事权益的人。
- 其他组织:指除法人外的其他非法人组织,如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行政处罚最新课件

在对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尊重相 对人在法律上所具有的陈述权、申辩权、 提起行政复议、进行行政诉讼、请求国 家赔偿等权利。
《行政处罚》PPT课件 (2)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设定与实施
一.行政处罚的设定。 (一)设定的含义:有关国家机关对行政处罚
(三)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允许当事人 进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 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成立的要采纳, 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行政处罚》PPT课件 (2)
二.行政处罚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特点:当场发现违法行
为,当场作处处罚决定。简明快捷。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违法事实清
《行政处罚》PPT课件 (2)
(三)听证会的程序。
1. 听证通知送达当事人。行政机 关在听证会举行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 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2. 听证公开进行。涉及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者除外。
《行政处罚》PPT课件 (2)
3. 听证会实行回避制度。 (1)听证会主持由非本案调查人员担
《行政处罚》PPT课件 (2)
3.审查。调查终结后,由行政机关负责人 对调查材料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作 出给予处罚、不给予处罚、移送司法机关 处理的决定。
对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 的行政处罚,必须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 体讨论决定。
《行政处罚》PPT课件 (2)
3.书面决定。行政机关决定给予当事人行 政处罚的,必须制作符合法定形式的“行 政处罚决定书”。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PPT课件 (2)
4.规章的设定权限。在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尚未设定的情况下: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一、引言在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准确判断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质,有助于明确其法律地位,确定适用的法律规定,保障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对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二、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法律依据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和相关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可以被划分为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个人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1. 自然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四条,自然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
在行政处罚案件中,确认个人的主体性质主要考虑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要素。
2. 未成年人的认定对于未成年人行政相对人的认定,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
根据该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年满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
在行政处罚案件中,需确认当事人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 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转变的认定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有时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质可能会发生转变,如个人转为法人或法人解散等。
对于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转变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法律事实和法律效果。
五、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1. 事业单位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涉及的事业单位,其主体性质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的规定进行认定。
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以外的为服务社会、公益性活动为主的法人。
2. 社会团体对于社会团体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情况,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组织法》的规定予以认定。
根据该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社会团体是由自愿结合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组成的非营利性法人。
3. 其他组织形式对于其他组织形式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情况,需要依据具体法律法规进行认定。
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判断其主体性质。
《行政相对人》课件

某市交通管理部门对某出租车司机违法行为的处 罚案例,涉及处罚依据、处罚程序和执行等方面 。
行政许可案例
总结词
行政许可案例展示了行政机关对特定事项的许可要求和程 序。
案例一
某市工商局对某企业设立的行政许可案例,涉及申请材料 、审查程序和许可期限等方面。
详细描述
行政许可案例包括了对特定事项的许可要求、申请材料、 审查程序和许可期限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说明行政机关在 实施行政许可时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平等。
权益保障
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行 政法的保护,任何行政主体不 得侵犯其合法权益。
参与行政程序
行政相对人有权参与行政程序 ,提出意见和证据,进行陈述 、申辩等。
监督行政行为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行政 行为有权进行监督,认为行政 行为违法或不当时,可以依法
申请救济。
02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
知情权
《行政相对人》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行政相对人概述 •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 • 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 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 行政相对人案例分析
01
行政相对人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 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 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直接影响其权益的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01
行政相对人有权监督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防止行政机
关滥用职权或不当行使职权。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决策
02
行政相对人有权参与行政决策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决
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和诉讼
03
当行政机关作出违法或不合理的行政行为时,行政相对人有权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完整版ppt资料

• 依据?行政处分法?第三条的规定: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 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依照本法由法 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 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据此可以将行政 相对人主体性质分为三类:1、公民;2、 法人;3、其他组织。
公民〔自然人〕的认定
• 依据?民法通那么?关于公民〔自然人〕行 为能力的规定,对公民〔自然人〕身份的 认定,一般应以身份证为准。但是,?行政 处分法?第25条规定了公民〔自然人〕免予 处分和从轻处分的条件,即不满14周岁的 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分,责令监护人 加以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 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分。执法 人员在执法实践中应注意确定当事人承担 行政责任的程度。
分支机构的认定
• 法人“依法设立〞且“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符合? 民诉意见?第40条规定的“依法设立〞且“领取营业执照〞 这两个条件的分支机构,属于“其他组织〞的范畴,在行 政处分中,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为妥。
• 法人非依法设立或者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 的分支机构。根据?民诉意见?第41条规定,在这种情况下, 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
• 注意:对分支机构已申请工商名称预先核准,并领取 其他相关许可证件,但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处分时也 应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不能以其他许可证 件的字号作为当事人,也不能以工商部门的预先核准名称 作为当事人。
• 企业分立、合并后的认定。 • ?民诉意见?第50条及第51条的规定,①实施违法行为
合伙企业的认定
根据?民诉意见?第40条的规定,合伙企业 是经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营利性组 织,在诉讼中享有诉讼当事人地位,并不 以全体合伙人为诉讼当事人。合伙企业应 作为其他组织看待,以合伙企业的核准登 记的字号为当事人。同时,在行政执法实 践中,要特别注意与个人合伙的区分,关 键在于是否领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引言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的准确与合理,直接关系到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准确认定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成为行政处罚案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拟从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的法律依据、认定标准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法律依据对于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我国现行行政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可以从相关法律法规中得到一些启示。
主要法律依据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了一般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质认定的原则:“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包括法人、非法人组织和个人。
”这一原则为进一步认定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认定标准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注册登记情况:行政相对人是否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以及登记的性质和范围。
2. 组织架构:行政相对人是否具有独立的组织架构,是否有工作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地位等。
3. 资本构成:行政相对人的资本构成情况,即是否由投资人出资设立,以及投资人的身份和资金来源等。
4. 财务状况:行政相对人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收入等情况。
5. 建立目的:行政相对人的设立目的,即主要从事何种经营活动或提供何种服务。
通过对上述标准的综合分析,可以对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质进行认定,从而决定其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和力度。
存在问题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
主要问题包括:1. 定性难题:有些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质不容易界定,例如一些非营利组织的性质,或者是由个人组成的合伙企业的性质等。
2. 证据不足: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很难获取相关证据,例如个人经营者没有进行注册登记,或者无法提供财务状况等证明材料。
3. 法律适用不明确: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对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的标准和方法有所不同,导致认定结果不一致。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正文:一、案情背景(在此处概述行政处罚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质的认定问题。
)二、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标准(在此处详细说明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标准,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
)2.1 法律规定(在此处相关的法律规定,解释其涉及的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标准。
)2.2 相关政策文件(在此处相关的政策文件,解释其涉及的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标准。
)2.3 司法解释及裁判文书(在此处相关的司法解释及裁判文书,解释其涉及的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的认定标准。
)三、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的实践问题(在此处说明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的实践问题,包括存在的争议、难点、典型案例等。
)3.1 存在的争议及难点(在此处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中存在的争议及难点,并分析原因和影响。
)3.2 典型案例分析(在此处相关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在此处提出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律与政策衔接等方面的建议。
)五、附件:(在此处本文档的附件,包括相关法律文件、政策文件、司法解释、裁判文书等。
)附件1:相关法律文件附件2:相关政策文件附件3:司法解释及裁判文书六、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此处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以便读者理解和参考。
)七、结束语(在此处总结全文,强调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定问题的重要性,并表达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论行政处罚中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认定及法律适用PPT课件

论食药行政处罚中当事人 主体资格的认定及法律适用
运城市食品药品稽查队李战强
2021/3/25
授课:XXX
1
行政处罚的证明体系
谁?
做了什么? 产生了什么后果?
应当怎样处理?
主体认定 事实依据
法律依据
2021/3/25
授课:XXX
2
摘要
正确认定食药行政处罚中的当事人是合法 处理行政违法案件的前提和基础。在执法实 践中,因错列、漏列行政处罚当事人而导致 败诉的现象时有发生。本课对行政处罚当事 人的表现形式、免责事项及认定主体资格的 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 主体不一致时当事人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 分析。
2021/3/25
授课:XXX
7
可见,在行政处罚案件中,作为当事 人的公民、法人的主体资格易于认定, 但作为其他组织的主体资格的认定则 较为复杂,包括持有营业执照的组织、 银行保险业的分支机构、领取社会团 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等。
2021/3/25
授课:XXX
8
2 对当事人主体资格认定的意义
确定行政处罚案件中当事人的主体资 格是行政处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笔者认为,对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认定有 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授课:XXX
5
1.2 法人
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 织。包括“行政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 人”、“企业法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 以《法人登记证》为依据,企业法人以《企 业法人营业执照》为依据。
2021/3/25
授课:XXX
6
1.3 其他组织
2021/3/25
授课:XXX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课件
分支机构的认定
• 法人“依法设立”且“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符 合《民诉意见》第40条规定的“依法设立”且“领取营业 执照”这两个条件的分支机构,属于“其他组织”的范畴, 在行政处罚中,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为 妥。
• 法人非依法设立或者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 的分支机构。根据《民诉意见》第41条规定,在这种情况 下,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
演示课件
个人独资企业的认定
• 个人独资企业的认定 • 个人独资企业是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
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投资, 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 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因此,执法实践中,应以营业执照上的企业 名称为被处罚主体,同时注明负责人,而 不应该以投资人或负责人的公民姓名作为 当事人。
为的企业合并的,以合并后的企业作为当事人;②实施违 法行为的企业分立的,以分立后的企业作为共同当事人。 • 企业撤销或者注销后的认定。 • 1、企业实施违法行为后因破产等原因撤销的,应当将 清算组织作为当事人;没有清算组织的,以作出撤销决定 的机构为当事人。 • 2、企业实施违法行为后注销的,应当将清算组织作为 当事人;没有清算组织的,以负有清算责任的主体为当事 人。 • 3、企业在实施违法行为后还未完成撤销或者注销以前, 可以将企业作为被处罚主体进行立案。
演示课件
几类特殊情形的违法主体认定
• 特殊形式的公民认定 • 个体工商户的认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
《民诉意见》第46条规定,对未起字号的 当事人在处罚时以其营业执照上的业主为 主体;对起字号的当事人处罚时以业主为 主体,同时注明字号,而不能以字号为当 事人。
演示课件
个人合伙的认定
•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意见》第47条规 定,在行政执法实践中,不应以个人合伙 的字号名称作为行政相对人,应该以共同 合伙人作为共同行政相对人,有2个列2个,有3个列3个,合伙人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在法律文 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如:系××县×× 美容店合伙人)。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其他组织的认定
•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意见》第40条的规定,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 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
• (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 • (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 • (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 (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 • (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 (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 (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 (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 (9)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
• 注意:对分支机构已申请工商名称预先核准,并领取 其他相关许可证件,但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处罚时也 应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法人为当事人,不能以其他许可证 件的字号作为当事人,也不能以工商部门的预先核准名称 作为当事人。
演示课件
• 企业分立、合并后的认定。 • 《民诉意见》第50条及第51条的规定,①实施违法行
演示课件
•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的规定: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 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 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 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据此可以将行政 相对人主体性质分为三类:1、公民;2、 法人;3、其他组织。
演示课件
公民(自然人)的认定
• 依据《民法通则》关于公民(自然人)行 为能力的规定,对公民(自然人)身份的 认定,一般应以身份证为准。但是,《行 政处罚法》第25条规定了公民(自然人) 免予处罚和从轻处罚的条件,即不满14周 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责令监 护人加以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执法人员在执法实践中应注意确定当事人 承担行政责任的程度。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合伙企业的认定
• 根据《民诉意见》第40条的规定,合伙 企业是经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营利 性组织,在诉讼中享有诉讼当事人地位, 并不以全体合伙人为诉讼当事人。合伙企 业应作为其他组织看待,以合伙企业的核 准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同时,在行政执 法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与个人合伙的区分, 关键在于是否领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演示课件
法人的认定
• 《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 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包括企业法人、机关 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 执法实践中,①认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以《法人登记证》(法人登记文件)为依 据;②企业法人应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 以当事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内容 为依据。
演示课件
个体工商户
• 个体工商户是指以个人财产或者家庭财产 作为经营资本,依法经核准登记,并在法 定的范围内从事非农业经营活动的个体经 营者。从此定义上可以看出个体工商户是 以其个人或家庭作为经营主体的,在进行 行政处罚时应当以公民或个人进行定性处 罚。
演示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章是对于公民和自然人 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第四节就是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 经营户。既然个体工商户在《民法通则》中被放在了公民 和自然人这一章中进行规范和调整,那么可以肯定在民事 法律中个体工商户是一个公民性质。对于行政法律来说并 没有哪一个法律法规规定过个体工商户是单位还是个人, 因此依据法理学基本原理,我们就应当依据其他法律来进 行解释,或者依据有权解释机关的解释进行认定。《民法 通则》作为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其和《行政处罚法》处于 同一位阶法律,因此《民法通则》的规定当然适用于行政 执法。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们应当认定个体工商 户的主体性质是公民或个人。
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相对人主 体性质的认定问题
演示课件
• 对于行政执法而言,不论是简易程序行政处罚还 是一般程序行政处罚,对于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 的认定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行政案件的处理是否 正确、是否合法。如果对行政相对人主体性质认 定错误,就极有可能会导致执法违法的情况发生, 乃至行政败诉情况的出现。因此,行政相对人主 体性质的正确认定对于行政执法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和法律意义,同时也是保证行政执法公平性、 公正性、合理性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