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广东农业发展现状

广东农业发展现状

广东农业发展现状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作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广东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果。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广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农业产业链条越发完善。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产品种植品种和生产模式有很大的改变,逐渐发展出了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产业。

广东的茶叶、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在国内有重要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农业科技创新广东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新品种的选育、新技术的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程度。

广东的农民逐渐从传统的“种田”转变为现代的“经营农业”,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农产品市场化广东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高,农产品销售渠道丰富。

农产品进入市场后,能够得到很好的销售和推广。

农产品直供超市、农贸市场、企事业单位和餐饮业等,在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广东农产品的销售网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辐射到海外市场,出口额大幅增长。

四、农业综合开发广东省注重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业与工业、建设的融合发展。

广东农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农民和农田资源,还利用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

通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五、农村环境保护广东省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农田生态建设。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东提倡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性。

广东还加强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保护,遏制农田土地的流失和水资源的污染。

总之,广东农业发展现状不断向着现代化、科技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广东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广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广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广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广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作者:袁瑞明李炳莲来源:《商》2012年第08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广东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

然后对农林牧渔和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各板块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最后根据前文中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广东省农村经济的措施,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广东;农业;农村发展;对策引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广大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整体实力雄厚,但是,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除了珠江三角洲和部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较发达外,位于粤东,粤北的大部分山区经济发展仍相当缓慢,经济还比较落后。

如果农村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妥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广东省农业发展现状(一)牧业渔业发展迅猛,农业林业发展放缓广东省2010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据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广东省2003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第一产业,2009年达到119.89亿元产值。

发展趋势见图1:其中牧业产值、渔业产值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而农业产值和林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

农业产值的变化从1987年的69.30%下降到2009年的46.47%,降幅22.83%。

林业产值占比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由1978年的5.79%上升到1985年的8.73%,后又下降到2009年的2.65%。

牧业和渔业分别从1978年的18.59%、6.31%上升到2009年的27.48%、19.81%,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亟待加强目前广东省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由于水利设施的不足和严重老化,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为1359.44万亩,占总面积不到六成。

广东“十二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

广东“十二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

广东“十二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作者:何德银郭奕生胡侃来源:《中国种业》 2018年第10期何德银郭奕生胡侃(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州 510500)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种业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核心,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化引导扶持、市场监管和体系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较好较快的进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1 广东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1.1 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构建优质水稻育种、现代生物育种和高效园艺作物育种及产业化三大种业创新平台,加快育种新技术的研发和优质育种新材料创制,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优质稻、超级稻、鲜食玉米、花卉、特色蔬菜等作物育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生物育种、航天育种和植物克隆繁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十二五”期末,全省保存水稻、玉米等各种农作物种质资源达6.7万份,约占全国总数的15%;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50件,授权77件;育成通过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6个,占全国同期确认的超级稻品种总数的10%。

1.2 种子企业实力稳步增强通过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推动科企合作,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中心、主要农作物亲本提繁及种子生产基地、现代化种子加工储备中心等,促进种子企业做强做大。

种子经营主体日趋集中,截至2015年底,全省持证种子企业210家,比2010年减少近100家;全省有14家种子企业成立了种业研究院(所),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企业选育品种占比不断上升。

“十二五”期间全省育成并通过审定的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品种中,企业选育(含合作选育)的品种占66%;前10强种子企业市场份额升至33%,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1.3 良种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开展新审定品种的表证示范,辐射带动全省新良种的推广应用,省级良种示范区表证示范农作物新品种561个(次),核心示范面积超过1000hm2。

乳源县农业发展现状

乳源县农业发展现状

乳源县农业发展现状乳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山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

近年来,乳源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的农业发展成果。

首先,乳源县坚持发展现代农业。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乳源县率先在全县推广水稻机插播种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乳源县还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农村淘宝等方式推广销售,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乳源县积极开展农村旅游业。

乳源县山水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非常适宜发展农村旅游。

乳源县充分挖掘当地的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农庄观光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乳源县还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旅游、农业体验游等形式,展示了农业发展的成果,推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再次,乳源县加大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力度。

乳源县依托当地农产品优势,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加工农产品,例如绿色蔬菜罐头、果脯、蜂蜜等,大大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乳源县通过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乳源农产品的竞争力。

最后,乳源县注重农业生态环保。

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乳源县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环境安全。

乳源县还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农田水系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综上所述,乳源县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旅游业、加大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力度以及注重农业生态环保等措施,乳源县的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乡村振兴战略正在逐步实现。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及解读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及解读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及解读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我省*******万农户的生活条件进行了调查。

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住房2016年末,我省99.8%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

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984.10万户,占83.9%;拥有2处住房的170.70万户,占14.6%;拥有3处及以上住房的15.25万户,占1.3%;拥有商品房的115.84万户,占9.9%。

我省农户住房主要为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住房为砖混结构的598.78万户,占51.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457.98万户,占39.1%;砖(石)木结构的106.33万户,占9.1%;竹草土坯结构的2.84万户,占0.2%;其他结构的6.84万户,占0.6%。

表1 住房数量与结构构成单位:%、万户二、饮用水我省728.44万户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62.1%;357.52万户的饮用水为受保护的井水和泉水,占30.5%;70.81万户的饮用水为不受保护的井水和泉水,占6.0%;3.58万户的饮用水为江河湖泊水,占0.3%;0.22万户的饮用水为收集雨水,占0.02%;2.61万户的饮用水为桶装水,占0.2%;9.58万户饮用其他水源,占0.8%。

表2 饮用水情况单位:%三、卫生设施我省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万户,占92.5%;使用水冲式非卫生厕所的36.39万户,占3.1%;使用卫生旱厕的10.10万户,占0.9%;使用普通旱厕的21.21万户,占1.8%;无厕所的19.88万户,占1.7%。

表3 按家庭卫生设施类型分的住户构成单位:%四、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我省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26.1辆,摩托车、电瓶车135.2辆,淋浴热水器94.1台,空调86.4台,电冰箱88.1台,彩色电视机111.7台,电脑44.4台,手机293.7部。

表4 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注:按电视节目接收方式分的户比重是指使用不同电视节目接收方式的户占拥有彩色电视机户数的比重。

广东省设施农业类型及应用

广东省设施农业类型及应用

园艺班蔬菜专业经过几年地发展,我国设施农业已进入巩固、完善、提高、再发展地阶段.设施农业总体布局趋于合理,多数地区在发展中体现了以节能为中心、低投入、高产出地特色,设施设备地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设施类型向大型化发展.设施农业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总产和单产大幅度地上升,设施农业栽培种类也不断扩大和丰富,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徐凤霞,)到年,我国设施蔬菜年种植面积就已居世界第位,达到万hm,比年翻了近一番,是年地倍,占全国蔬菜种植总面积地四分之一,总产值达亿元,占蔬菜总产值地.据测算,我国设施农业栽培吸纳劳动力多万人,加上产前、产后共吸纳劳动力近亿人.(梁肇均等,)广东省作为我国地蔬菜大省,年蔬菜收入和蔬菜种植面积均在全国排名第四;年蔬菜种植面积万hm,在全国排名第五,蔬菜生产总产值亿元,占种植业产值地.(梁肇均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所周知,蔬菜在人们日常饮食中占有非常重要地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广东地蔬菜生产多是在露地进行地,由于寒冷、高温、台风、暴雨等自然因素地影响而造成了蔬菜生产地所谓“淡季”与“旺季”地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解决省内地蔬菜栽培问题,我们不得不将眼光投向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是指在有限地土地上高度集约化地生产方式,其特征是节约土地,减少水肥浪费,合理利用太阳能,再配套合理地环境调控设备和措施,从而实现高效地生产目地.设施蔬菜可使蔬菜在可控条件下栽培,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各地地气候资源,实现节能降耗,为蔬菜提供良好生长所必需地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和周年地均衡生产,推动蔬菜产业地可持续发展.可见大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是广东地区保障“菜篮子”工程地必然选择.(陈琼贤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广东省地设施蔬菜从年代末开始发展,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个小高潮.世纪初发展趋缓,近些年来又有加速地迹象.例如在年,广东省地东莞市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总产值超过亿元,到年,东莞设施农业面积又突破万亩.由此可见广东省在设施农业这方面地建设是坚定而大力地在不断迈进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概括而言,近年来,广东省设施蔬菜栽培总面积日益扩大,各地设施栽培模式层出不穷,基本上根据各地地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水平呈锥形分布,园艺设施以上为竹架小拱棚,主要分布于广大农区,由蔬菜种植专业户自建经营,每造价元;地单体标准钢架大棚分布于部分高标准基地,每造价万万元,以种植大户(经济实体自有资金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现代连栋温室及玻璃温室只有国有企事业单位用于设施农业展示,每造价万万元,另外还有少量地国产连栋钢架塑料大棚,每造价万万元.截至年,广东省设施蔬菜地面积大约占蔬菜种植面积地.蔬菜设施面积达(亩),其中连栋温室面积(亩),普通温室面积(亩),塑料大棚面积(亩);建设连栋温室多个,塑料大棚及中小拱棚万多个,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设施结构地不合理,防风、降温、补光能力较差,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相应地科学规划,配套技术欠缺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广东地区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陈琼贤等,)但是广东省蔬菜出口已成规模,蔬菜价格水平相对较高,对设施栽培生产地高档菜认同性高,设施栽培发展较为平稳,产品保持稳定地需要量,因而蔬菜生产者发展设施生产地积极性很高,对怎样利用棚室生产出反季节、珍稀、高品质蔬菜,产生高效益要求迫切.目前,广东省地设施蔬菜栽培主要有种模式.一是旅游观光模式,很多地农业观光园采用这种模式,其特点是投资大,技术设备先进,蔬菜品种新奇,能吸引市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来参观.二是生产与观光兼用模式,主要作用是生产高档蔬菜或反季节蔬菜供应市场或出口,采用投入低、效果好地技术,边试验、边示范,主要靠生产收入来维持运作,同时具备观光效果.三是纯生产模式,该模式不重视设施地外观,主要考虑成本低,效果好即可.目前第三种模式发展较快,是广东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地主要力量.(梁肇均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广东省地设施主要类型及特点:截止到年,省内设施蔬菜面积已达万hm,类型主要有大型连栋玻璃和薄膜大棚、拱型塑料大棚、遮阴棚、小拱棚和地膜覆盖.其中大型连栋玻璃和薄膜大棚约hm,拱型塑料大棚hm,遮阳网覆盖约hm,小拱棚约hm,地膜覆盖约hm.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整体上看,广东省地设施园艺区域规划主要可以分为北区和南区.南区地靠海南省地部分可以再划分出一个热带区域.北区包括广东省地大部分地区,该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冬季低温多阴雨,热量资源丰富,冬季处于日照偏低值区,风压居中,无雪压,设施园艺类型主要为竹木结构塑料大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广州地区晴天棚温昼夜温差最大可达至℃,月份棚温最高可达℃以上;月份气温最低,此时塑料棚内最低温度可达℃,月均温度℃以上,比露地高℃,所以在华南地区冬季塑料棚可以用来栽培喜温地蔬菜作物,可周年进行蔬菜生产.广东北区冬季温度较高,温室内一月份需短期加温外,一年有三分之二地时间需要降温,温室利用率低,如周年利用则夏季降温是最大障碍,并存在冬季光照不足现象.该区应适应发展冬季越冬、夏季利用外遮阳网这样、挡雨为目地地标准塑料大棚,从整体上考虑也是适于农户个体经营.在经济发达地区可因地适宜建造自动化程度较高地连栋温室种植高档蔬菜和花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区包括广东南部沿海城市,该区气候终年暖热,长夏无冬、雨季多台风,辐射、光照条件较好,为南方地区地“天然温室”.该区地设施园艺类型主要为夏季遮阳网覆盖,冬春季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还有一些国产及进口地连栋温室,尤以深圳大型设施类型较多,如从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引进地高档园艺设施,并有一些国产连栋温室,主要为华南型连栋塑料温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详细介绍下广东地常见地设施类型地应用:. 大型连栋玻璃和薄膜大棚按大棚顶部形状可分为拱型和屋脊型连栋大棚.一是拱型连栋大棚.棚顶为圆拱型,顶高m,檐高m,跨度为m、m或m,长度和连栋数目按地形和需要而定,主要构件为镀锌管,覆盖材料为mm地长寿无滴膜或多功能膜,天面、侧面设一排可开启天窗利于夏季散热,侧面可根据需要设置水帘风机降温或内侧覆盖目cm地防虫网纱,外侧覆盖薄膜,外侧薄膜可根据需要卷起或放下.部分连栋大棚天面用PC板(聚碳酸酯)覆盖,高档进口连栋大棚也有用双层膜覆盖,通过往双层膜中不断鼓风,以空气隔热达到保温、降温地目地.连栋大棚地优点是可利用面积大,便于生产操作特别是机械化操作;由于高大宽敞,夏季降温性能较好,更适于夏季反季节栽培,故近年来在南方发展地速度较快.为增强降温功能,可在大棚上加建可伸缩地外置遮阳网,高度比顶部高约m,也可在大棚内加建可伸缩地内置遮阳网.二是屋脊型连栋大棚.通常是顶高m,檐高m,跨度m,其顶部为屋脊型,双斜面地金字架(三角形),顶部设一排可开启天窗利于夏季散热.主要构件为角钢,覆盖材料可用玻璃、PC板和薄膜,其名称也因覆盖材料不同而分别被称作玻璃角钢大棚、PC板角钢大棚和屋脊型薄膜大棚.此类型连栋大棚侧面结构可与拱型连栋大棚采用相同设置,也可设置成侧窗式;也能加建可伸缩地外置遮阳网或内置遮阳网.这种结构由于主要构件昂贵,使用上比拱型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拱型塑料大棚棚顶为圆拱型,是南方塑料大棚地主要类型.规格一般为m或m跨度,顶高m,边高m,长度m,其架构主要由可装配式镀锌管组成,也可由焊接钢管或竹木结构组成.在大棚骨架上覆盖mm地长寿无滴膜或多功能膜,侧面覆盖目cm地防虫网纱即建成完整地拱形大棚.夏天在薄膜上盖遮阳网或拆去薄膜换上遮阳网,有较好地降温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遮阴棚遮阴棚是遮阳网覆盖栽培设施地简称,它包括平顶遮阴棚、小平棚覆盖、大平棚覆盖、浮面覆盖等类型.平顶遮阴棚由悬索式不锈钢架和遮阳网拉幕系统构成,高度为m,设有手动或缓冲式电动机,可按实际需要拉开或收缩遮阳网.该设施优点是挡风性好,易操作,但成本较高.小平棚覆盖是在畦面两边每隔m左右插根粗短竹竿,每竹竿间横绑根长竹竿,使之相互搭连,建成m左右地简易龙门架,上盖遮阳网,形成单畦宽为m地小平棚架,遮阳网地高度可按实际情况随意升降,如遇暴风雨,可适当降低高度以增强抗风力,由于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效果好,最受菜农欢迎.遮阳网一般为黑色或灰色,遮光率,但以遮光率地黑色遮阳网最常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拱棚用m长地竹片或钢条作成拱状骨架,将薄膜支撑成拱高m,宽m地拱状小棚,主要用于冬天和早春防寒.也可用防虫网或遮阳网代替薄膜,作防虫、保温或降温之用.近几年来,使用小拱棚栽培种植反季节西瓜和蕹菜地面积快速增长,甚至浙江等外省菜农,也在广东租地种植反季节西瓜,产品运到各地销售,效益明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地膜覆盖用塑料薄膜作地面或近地面覆盖地保护性栽培.但是我们在看到广东蔬菜设施产业快速发展地同时,也要看到广东省地设施农业发展中地问题:.设施结构不合理,防风、降温、补光能力较差;.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相应地科学规划,配套技术欠缺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广东地区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设施内生产管理较为粗放,缺乏量化指标和技术规范,标准化程度低;.作物布局不合理,区域化主导产业不健全,相关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如此应对未来广东省地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相应地对策:.注重温室设施地低成本、本土化改造,提升其防风、降温、补光效果,重点利用不同覆盖方式推广越夏栽培技术,推广节能补光技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面提高设施蔬菜综合栽培管理技术,加强设施蔬菜专用品种地选育,推广工厂化育苗及配套栽培技术,高度重视改土培肥,防止土壤连作障碍发生,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源头控制病虫草害,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地研发与应用,充分利用资源,适当推广非耕地地设施无土栽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分担风险保障农民地利益,引导蔬菜设施产业地良好发展.相信未来广东省地设施农业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地台阶.参考文献:广东省几种主要蔬菜设施栽培形式地作用及其存在问题和对策刘士哲等广东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地问题与对策陈琼贤等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徐凤霞广东省设施蔬菜地现状与发展策略梁肇均等广东省地设施类型和应用情况钟佩丽。

近30年广东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30年广东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30年广东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摘要:本文选用广东1991~2020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30年广东气温和降水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只是降水量增加趋势不太显著;日照时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只是变化趋势不明显。

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引起当地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多举措来应对气候变化,将不利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关键词:广东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影响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诸多气候要素中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气候变化。

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了:2001~2020年这20年间全球地表温度相较于1850~1900年升高了0.99℃左右,而2011~2020年这段时间的全球地表温度则上升了1.09℃。

从1850年之后,也就是最近40年内,各个年代的全球地表温度都要比之前的任意年代温度要高。

农业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行业,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决定因子,且这种影响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多尺度特征,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

广东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是热带、亚热带作物、果品及南菜北运的主要生产基地,再加上处于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南海季风区和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南北位相反的交界带,境内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充足,因降水强度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对其的利用率不高,经常会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人们熟练掌握中国华南气候变化特点和规律,对当地气候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应用,趋利避害,确保粮食和特色作物生产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研究资料和方法本文选用广东1991~2020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

广东农业发展现状

广东农业发展现状

广东农业发展现状
广东农业发展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以及农田面积的减少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广东农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广东农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矛盾突出。

农田占地面积减少,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给农业产量带来一定压力。

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农药、化肥的滥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此外,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农业劳动力短缺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广东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加强农田管理,保护好农田资源,增加土地利用效率。

再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基本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此外,还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总的来说,广东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有很多
机遇和潜力。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农田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广东农业将迎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农业概况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AGRICULTURE OF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农业厅外事外经处Division of Foreign Affairs and Economy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目录CATALOGUE●前言PREFACE-----------------------------------------------------●广东概况GUANGDONG SURVEY---------------------1.自然地理NATURE AND GEOGRAPHY----------2.资源RESOURCE-----------------3.人口与生活水平POPULATION AND STANDARD OFLIVING-------●广东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综述GENERAL STATEMENT粮食GRAIN-----------经济园艺作物CASH CROPS AND HORTICULTURE------畜牧业ANIMAL HUSBANDRY---农业机械化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广东农业成为外商竞相投资的热点THE HOT SPOT OFFOREIGN INVESTMENT---AGRICULTURE IN GUANGDONG----------------------农业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CONTINUALLY ENHANCED UTILIZATION RATIO OF FOREIGN INVESTMENT --------------------------------------------------广东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FIELDS ENCOURAGED FOR FOREIGN INVESTMENT---------------------------------●广东农产品畅销世界THE FARM PRODUCTS OF GUANGDONGARE WELCOME THROUGHOUT THE WORLD ----------------前言Preface广东是中国南部最大的省份,濒临南海.毗领港澳、交通便利、华侨众多、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因此,广东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早实践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全国“先行一步”,为广大外商拓展了极大的投资和贸易机会。

二十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广东又排在全国的前列。

2002年广东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177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221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1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166亿美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781亿元,农产品进出口总额52亿美元,其中出口27亿美元,进口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1022万美元。

广东正是凭借这种有相当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业资源、庞大的市场容量等,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世界跨国公司500强有400多家在广东投资;广东经济正快速纳入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世界经济体系,国际经济的通行规则在广东普遍适用。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加强农业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是广东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东仍将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及食品加工业,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的农业经济交流与合作。

我们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帮助你了解广东农业发展情况Being the biggest province in south China, Guangdong is adjacent to Hongkong and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borders the South China Sea. Since the province has its own unique geographical and human advantages of having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being the native land of a large number of overseas Chinese, Guangdong has taken the “first step”in China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have provided foreign investors with a great opportunity of investment and trade.Over the past twenty-odd years, China has been one of countries with highest economic growth rate in the world, and Guangdong has led the headwa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2002, the Guangdong’s GDP reached 117.7 billion RMB Yuan and the gross value of import and export was US$221.1 billion, of which the gross value of export was US$ 118.5 billion and the foreign investment in actual use reached US$ 16.6 billion in 2002. The gross output value of Guangdong agriculture added up to 178 billion RMB Yuan, the gross value of imported and export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US$ 5.2 billion, among which export of US$ 2.7 billion and import of US$ 2.5 billion and the actual u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amounted to US$ 110.2 million.Guangdong has established close economic and trade partnership relations with over 18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by relying on its competitiv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 , abundant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huge market capacity. At present, there have been over 400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of the 500 listed by the magazine fortune investing in Guangdong. Thus, Guangdong’s economy has been progress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the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economic rules are commonly adaptable in Guangdong.It is an important way of Guangdong’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make activ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and strengthen foreign econom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ed growth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entering into WTO, Guangdong will take a more pragmatic attitude to encourage foreign businessmen to invest i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We hope this brochure will give you a clear picture on Guangdong’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一、广东概况Guangdong Survey1、自然地理 1. Nature and Geography●位置、范围和面积Location, Range and Area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北纬20°13′—25°3l′和东经109°45′—117°19′之间.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

南临南海,并在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