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与发展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

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

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粮食资源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土地和气候资源,为各种粮食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粮食作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研究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作物的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的划分及其特点1. 划分据统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它们在中国的生产分布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优势产业带。

以稻谷为例,我国稻谷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三个区域被划分为我国稻谷的三大优势产业带。

小麦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了小麦的三大优势产业带。

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平原和华南地区,形成了玉米的三大优势产业带。

2. 特点我国粮食作物的优势产业带具有以下特点:生产技术领先、市场需求巨大、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链完善等。

以长江流域稻谷产业带为例,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土地资源,为稻谷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长江流域地区的稻谷种植技术领先,产量高、品质优良,市场需求巨大。

该地区农业产业链较为完善,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1. 土地资源我国拥有着广阔的农田土地资源,为粮食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1亿公顷,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拥有较为优质的农田土地资源,适宜于粮食作物的种植。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对于稻谷等水稻作物而言。

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和灌溉。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等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为稻谷等水稻作物的种植提供了保障。

3. 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影响粮食作物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3)
式中ꎬ AAI ijt 表示对照组地区 j 作物 t 年度的综合
比较优势指数ꎮ
1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全国以及贵州省 9 种主要农作物的生
产面积、 单位产量以及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数据ꎮ
图 2 2012—2021 年贵州省与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面积图
生产 面 积、 单 位 产 量 所 用 数 据 来 自 2012—2021 年
2012
0 67 0 32 0 59 0 54 3 51 1 41 0 38 4 58 3 41
2014
0 62 0 29 0 51 0 52 3 51 1 42 0 48 4 34 4 10
2013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0 64 0 30 0 54 0 52 3 72 1 39 0 47 4 71 3 80
为高原、 丘陵和盆地 3 种类型ꎬ 其中 92 5%为山地和
※农业经济 农业与技术 2024ꎬ Vol 44ꎬ No 06 14 7

导优势作物ꎬ 这两类作物可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ꎮ 稻谷、 玉米、 糖料 EAI<1、 SAI>1、 AAI<1 为低效率劣势作物ꎬ
要在保证生产目标下寻求最适宜的生产规模ꎮ 此外ꎬ 小麦、 大豆比较优势均小于 1ꎬ 为绝对劣势作物ꎬ 应在保证
基本需求基础上ꎬ 适当减少此类作物生产ꎮ 研究结果可为农业产业选择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思考ꎬ 促
※农业经济 农业与技术 2024ꎬ Vol 44ꎬ No 06 14 5

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钟自 王红桃 彭娇婷
[5]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粮食产量和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过去的5年中,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麦比较优势加强。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种植业,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不断攀升。

小麦面粉加工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山东省的小麦种植业已经成为全国的一个标杆。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的小麦产量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山东省小麦的品质、口感和功能性等各个方面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第二,玉米比较优势稳步增强。

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生产省份之一,近年来,山东省的玉米产量和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玉米种植业在山东省的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全国玉米大种植区中,山东省依托优秀的资源保障能力和农业技术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玉米产业。

近年来,山东省重点推进生态玉米、优质玉米、特色玉米等涉及粮食质量与品牌的领域,同时也全面普及了高低温精细管理、无人机喷雾等现代化玉米种植技术。

这些举措促进了山东省玉米产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推动了山东省优质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大豆比较优势不断提升。

山东省近年来在大豆种植业上的投入不断增加,大力推进了大豆种植、收储、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创新,力求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山东省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种植业产业化的步伐加快,大豆产量和利润持续增加,大豆行业的影响力和实力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山东省在近5年中的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表现持续增强,不仅积极发展本地经济,也对全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

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

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支柱的国家,粮食作物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品,毫无疑问是中国农产品中的重要支柱,而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能够形成特定的生产和加工规模,以及特定的市场行为的产业集群。

而资源优势研究则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确定一定资源的存在量、开发利用度和利用效益的一种研究。

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实质上是要寻找和利用各地区、各类型土壤、各环境条件、各地气候环境等要素特性的总和。

在中国,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粮食作物资源特性也大有不同,对于找寻和利用各地区粮食作物资源的特性,研究不同地区的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主要是玉米、大豆、小麦和棉花等作物,这些作物生长和开花期相对较短,在北方地区有一定的气候优势,同时也有较为优越的土地条件和劳动力资源。

总体来说,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气候条件,我国各地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的特性也各不相同,不仅具有不同的作物类型,而且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的未来也将更加重要。

我们需要秉持科学、创新、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各地区的粮食作物资源特性进行精准定位,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高效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摘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

本文从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山东省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优势所在。

在总体分析山东省粮食作物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建议用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山东省粮食生产水平。

展望未来,山东省粮食产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山东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种类、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发展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农耕文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山东省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对于山东省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特别是在小麦和玉米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山东省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山东省粮食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粮食生产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我们制定了以下研究目的:1. 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在山东省的种植情况,了解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占比,探讨不同作物的发展态势;2. 比较不同粮食作物的产量情况,分析各作物的产量差异,探讨产量优势及影响因素;3. 分析市场对不同粮食作物的需求情况,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对作物重点种植的影响;4. 比较不同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水平,探讨技术改进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建议。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精品文档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精品文档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一、引言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基础。

中国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性比较优势,重点培育粮食优势产区,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措施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粮食主产区、粮食集中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等区域发展概念,陆续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丰产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对于支撑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78-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6.5万吨增加到60193.5万吨,人均粮食产量从316.6公斤增加到442.37公斤,实现了我国粮食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量问题对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已经显著地趋于减弱,而结构问题对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显著增强,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也发生了重要分化,原有“南粮北调”的格局发生逆转,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

分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晋冀鲁豫、东北、东南沿海、长江中游、西北、西南和京津等粮食生产区域格局。

其中的一些区域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目前已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来之不易的10年连续增产,但我国粮食生产长期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日益突出,水土资源等制约因素日渐增强,极端气候条件和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粮食生产的风险增加。

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要求,适应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以及品种结构供需变化的新趋势,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布局粮食的优势产区,对于协调我国区域间粮食供求关系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之一,五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种植面积、产量、品质等方面。

在种植面积上,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

五年来,山东省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稳定增长。

稻谷的种植面积保持在300万公顷以上,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公顷以上,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500万公顷。

相对而言,山东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在产量上,山东省的粮食作物产量相对较高。

五年来,山东省的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年产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以小麦为例,山东省小麦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2019年实现了2340万吨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

在全国重要粮食作物产量比较中,山东省占据着较高的位置,体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

在品质上,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具备较高的品质优势。

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山东省的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品质上表现出较好的口感、口感饱满、色泽鲜亮等优点。

山东省的小麦品质被誉为“黄金小麦”,其具有黄色、透明、筋韧、香味浓郁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这种品质优势也为山东省的粮食作物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山东省在种植技术、科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面临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优化比较优势的也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山东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东省近5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体现在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等方面。

山东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粮食作物产量较高,在全国居于前列;粮食作物品质优良,具备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山东省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山东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稳步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其产量、市场前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

这四种粮食作物是山东省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全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和水稻是山东省的比较优势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玉米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山东省是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中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成为山东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山东的玉米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势,山东的玉米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而且,山东省的玉米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山东省的玉米产业有望进一步壮大和提升。

水稻也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山东省是中国著名的水稻产区,拥有丰富的水稻种植资源和较好的种植条件。

山东省的水稻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山东省还积极推进水稻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了水稻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预计未来山东省的水稻产业还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除了玉米和水稻,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也是中国大豆主产省份之一。

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产量一直稳定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山东省将继续加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加强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助力山东省农业的绿色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是一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基 础 $ 又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 社会经济状况主要指
1 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 1.1 自然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 % 一个地区
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 社会经济状况不直接影响粮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科 技 攻 关 508B20- 01) 项 目 资 助 % ’ 区 域 农 业 协 调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子 课 题 ’ 中部地带粮食生产潜力和布局战略研究 (( 2004BA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郭 淑 敏 $ 女 $1964 年 出 生 $ 博 士 学 历 $ 助 理 研 究 员 $ 主 要 从 事 农 业 生 态 学 与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方 面 研 究 % 通 讯 作 者 ! 陈 印 军 $ 男 $ 研 究 员 $ 主 要 从 事 农 业 资 源 环 境 管 理 方 面 研 究 % Tel ) 010-68919633-801(o) $ E-mail:shuminguo001@126.com % 收 稿 日 期 ! 2005-09-22 $ 修 回 日 期 ) 2005-09-26 %
1.14 下 降 到 2003 年 的 0.96! 长 江 区 则 由 1979 年 的 0.78 上升到 2003 年的 0.89 ’ 2.2 五大类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
中国农学通报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三农问题研究
%&&’())*+&,-.%/+01234+05-+6&-.+
* * !"#
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与发展对策研究
郭淑敏 ! 马 帅 ! 陈印军
(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区 划 研 究 所 $ 北 京 100081)
2003 年的变化态势看 ! 总体波动下降 ! 东北区从 1979 年的 1.29 下降到 2003 年的 1.17! 黄淮海区由 1979 年 的 1.15 下降到 2003 年的 0.91! 长江区则由 1979 年的 0.72 上升到 2003 年的 0.83 ’ 2.1.4 薯类单产比较优势黄淮海区最高 !总体态势稳定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Vol.22 No.1 2006 !"#$"%&
!"#
’(()*++,#(-./’0#"12$%#"3.#4(./#
三农问题研究
食生产的发展 ! 但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 " 农业投入 水平的提高 "农业劳动力就业等间接影响粮食生产 # 中 国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 ! 经济较发达 !2003 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全国排 11 位 ! 近年来 !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 程较快 ! 影响了第一产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 ! 粮食生产 下降幅度最快 $ 黄淮海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
1997 年间却回落到低于黄淮海区的水平 !1997 年后又
上升到 1.1’ 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区和黄淮海区域单产优 势指数不明显 ! 而且波动性大 ’ 长江中下游区优势指数 最低 ’
2.1.2 小麦的单产比较优势黄淮海区最高 ! 态势稳定
作物单产比较优势研究表明 ! 小麦的单产比较优势指 数黄淮海区最高 ! 而且变化态势稳定在 1.2 以上 ’ 长江 中下游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而且从 1979 年的 1.0 左 右下降到 2003 年的 0.75 ’ 东北区最小 ! 由 1979 年的
1.4 消费需求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消费需求是生 产的导向 !消费需求包括人们的经济水平 "消费习惯和 消费嗜好 ’它决定了生产的规模和总产量 ’ 如某作物在 某地区虽然单产不高 !但区域消费需求增大 ! 仍能稳定 或提高播种面积来增加该作物的比较优势 ’ 如长江中 下游区水稻单产虽然比较优势不强 ! 但该区域人们长 期习惯以稻米为主食 !播种面积和规模不能减少 ! 所以 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区综合比较优势仍最强 ’ 相反水稻 在东北区虽单产比较优势最高 ! 但受热量和水分不足 的限制 ! 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是以大米为主食 ! 所以规模 较小 ! 综合比较优势也不明显 ’
53%"51.8%$ 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 59%$而粮食总产 占全国的约 61% $ 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在中国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 研究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比较 优势对促进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的合理布局 $ 调整产 业结构 $ 发挥比较优势 $ 促进粮食生产 $ 保障中国粮食 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 $%&’( )* +),-./0%12# 342.5%.6# 754 +)&5%8/,8.9&/89 )* :.15 ;/715 </)4&=%1)5 15 %"8 :715 ;/715 </)4&=%1)5 3/87 15 +"157 732 8%39/+: ;0 8%30/: <%6+ =/+13+
2 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2.1 五大类作物的单产比较优势
单产比较优势也叫效率比较优势 ! 主要反应了资 源 " 科技 " 经济因素等综合内涵生产力 ! 表现为单产水 平的高低 !单产水平越高 ! 说明农业生产效率越高 ’ 单 产比较优势指数用公式表示为 (
!"#$ [%"#/%"][%#/%] )))))))))) * 1+ 式 * 1+ 中 !!"# 是 " 省 # 种 粮 食 的 单 产 比 较 优 势 指 数 ! %"# 表示 " 省 # 种粮食平均单产 !%" 表示 " 省粮食 作 物 单 产 !%# 表 示 全 国 # 种 粮 食 平 均 单 产 !% 表 示 全
国该粮食作物平均单产 ’ 如某地区单产比 较 优 势 指 数 !"# 低于 1 ! 表明 " 省 # 作物与全国 # 作物平 均 生 产 水平相比无优势可言 ! 而大于 1 则表明 具 有 单 产 比 较优势 ! 数值越大 ! 表明优势越明显 ’
2.1.1 水稻单产比较优势以东北区最高 !全国各区域呈
作物单产比较优势研究表明 ! 薯类单产比较优势以黄 淮海区最高 ! 达到 1.4! 长江中下游区和东北区在 1.0 左右交替变化 ’ 总体态势上 ! 粮食主产区合计平稳变 化 ! 而黄淮海区从 1991 年后下降明显 ! 到 2003 年下降 到 1.18 ’ 长江中下游区和东北区在较低水平上平稳波 动变化 !2003 年已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可言 ’
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五省 ! 湘 " 鄂 " 赣 " 苏 " 皖# " 黄 淮海三省 ! 冀 " 鲁 " 豫# 和东北三省 ! 黑 " 吉 " 辽# $ 是中国 重点粮食生产和商品粮基地 $ 该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 总土地面积的 22% $ 耕地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全国的 的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 " 土地资源 " 水资源 等 $他们综合起来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 自然资源的地 域分异规律决定了区域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基本格局 % 长江流域区地处中国亚热带地区 $ 光照充足 $ 水分充 沛 " 耕地主要是水田 $ 水稻在该地区占绝对优势 & 黄淮 海地区干旱缺水 $但光照充足 $ 土壤肥沃 % 冬小麦 " 玉米 生产占绝对优势 &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 光照 " 水分资源 较充足 $ 但热量条件不足 $ 常年露地种植作物受到限 制 % 大豆和玉米生产占明显的优势 %
摘 要 ! 粮食生产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 首先分析了自然 " 经济 " 社会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 响 ! 在 此 基 础 上 ! 研 究 了 中 国 长 江 中 下 游 流 域 " 黄 淮 海 流 域 和 东 北 三 省 三 大 粮 食 主 产 区 1979 # 2003 年间不同作物在不同区域的单产比较优势 " 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 ! 总 结 了 五 大 粮 食 作 物 不 同区域的优势表现 $ 最后提出发挥中国粮食主产区比较优势 ! 提高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的思路与对策 $ 关键词 ! 粮食主产区 % 粮食生产 % 比较优势 % 对策
0.9 快速下降到 2003 年的 0.5 ’ 2.1.3 玉米单产比较优势东北区最高 ! 总体波动下降
作物单产比较优势研究表明 ! 玉米的单产比较优势指 数以东北区最高 ! 达到 1.3 左右 ’ 黄淮海区次之 ! 最高 达到 1.15 ’ 长江区最小 ! 最高时达到 0.83 ’ 从 1979,
逐渐下降的态势 作物单产优势研究表明 !东北区的水 稻单产优势指数最高 ! 最高时达到 1.3! 而在 1988,
12 位 ! 但发展不平衡 ! 如山东省 2003 年农民人均纯收 入全国排第 5 位 !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
而人均纯收入则排 25 位 ! 属于典型的 % 粮食大省 ! 财政 穷省 &!较低的收入水平影响到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和农 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 进而影响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 展 $ 东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国排 13 位 ! 粮食总产排 第 8 位 ! 在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 上 ! 东北地区的农业也在稳步发展 ! 表现在粮食播种面 积下降最小 !粮食总产有小幅度回升 ’
1.3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当地自然 " 社会 " 经济状况在种植领域 的综合体现 !一般来说 ! 一定地区一定时段种植制度相 对稳定 ’ 当社会需求 "政策导向发生足够大改变时 !才 会引起种植制度的变化 !进而影响比较优势 ’ 如农业结 构调整导致某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 ! 会引起该作 物综合优势的发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