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普及的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

作为未来社会的基石和未来的主人公,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意识和思维能力。

一、科学素养定义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科学事实和原理的了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和职业领域中应用科学思维来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这种素养是人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的基础,是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特点小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是比较简单和肤浅的,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的。

他们对自然界中的事物感到奇妙和好奇,课外研究也多是靠阅读科普图书和或观看电视节目获得的。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系统性的学习知识,增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2.需要科学实践中的探究和实践,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3.需要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在科学教育中注重培养科学思想,科学素质,学生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培养理解和识别科学观点的能力,这将对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实践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开启科学领域知识教学首先要构建科学领域知识教学体系,将科学知识分别从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领域进行学习,通过适当的教学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相关知识领域的知识,从而打好基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进行应用科学讲座针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者行业领袖到校做应用科学讲座,让学生们对科学及其应用有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通过讲座和实际应用的动手实践,学生会更进一步的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及实践能力。

3.开展科技展利用科技展来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展示学生掌握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分享,增强他们探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促进科技创新。

科学素养大赛作文范文

科学素养大赛作文范文

科学素养大赛作文范文英文回答:Scientific literacy i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ngage with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processes. It is an essential skill for citizens in the 21st century, as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in our lives.There are many ways to improve scientific literacy. One important way is to make science education more engagingand relevant to students. This can be done by using hands-on activities, real-world examples,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communicate thei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in a variety of ways, such as writing, speaking, andcreating models.Another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cientific literacy is to provide adul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bout science.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public lectures, and science museum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mak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ccessible to adults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such as online resources, books, and magazines.Scientific literacy is a lifelong learning process. There is always more to learn about science, and new discoveries are being made all the time. By continuing to learn about science, we can all become more informed and engaged citizens.中文回答:科学素养是指理解和参与科学概念和过程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科学素养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科学素养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科学素养的思考【关键词】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浓郁科学情感抓实思维训练开掘科学潜能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指出:二十一世纪初叶,将是中华民族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科技先行,要求涌现出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

这句话强调了科技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旗帜鲜明地向我们指出:发展科技以及科技创新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迫切使命。

促进经济腾飞,祖国的繁荣,要靠科学技术,更要靠具有创新科学素养的人予以实施。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师资素养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激发、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普遍重视不够,科学教育,基本成为无人问津的空白领地。

无独有偶,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青少年对科学的关心程度远远低于其它方面,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数不足三成。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已迫在眉睫。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首当其冲地予以重视,主动结合学科特点,敢于有机渗透和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的教育。

在数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创新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较成熟的经验,现论述如下:一、把握人物精神魅力,浓郁理性科学情感人物美之根本源于人格的熠熠光彩,精神世界的伟大高尚。

科学家或科学类文章中的人物,他们的聪明、智慧的思想火花,严谨、勤恳的治学风范,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执着态度,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质疑寻思、敢于创新的灵活思想等,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和敬佩,无不激励和促动着学生们的行为。

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科学类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实质,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形成敬仰、羡慕的理性情感,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行为得以内化。

大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大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大学生科学素养论文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根据这些(科学)系统知识所要反映对象的领域,主要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形式科学和交叉科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科学素养论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科学素养论文篇1 雏鹰的生长是翅羽的丰满,树木的成长是年轮的增加,少年的生长是身体与智慧的拔节!光阴荏苒,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大学度过了两个春秋,转眼间已经进入了大三。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刻苦努力,认真学习自己的各门课程和各种理论知识,努力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在大二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和一些体育运动,积累了一些社会实践经验,并增强了自己的身体素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劳动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德育方面,在上个学年里,我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自己力所能及的有困难的人,而且我还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

在智育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上课,不旷课和早退,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专业科知识,并及时运用自己的所学,使学以致用。

课后认真复习自己的所学,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各种作业,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在课下,我也看了一些自己专业课相关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

又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丰富,我会在新的学年里认真学习,为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在体育素质方面,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并在课下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以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在劳动素质方面,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增强了社会实践的能力,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科学素养;实施策略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1.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概念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

2.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特征(1)实践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

(2)探究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综合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 促进学科整合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重视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重视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从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六个教学环节,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落实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新课程科学探究科学素养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曾经引用了《大学》中的一个观点: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实验探究精神。

科学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日积月累,从而形成一种科学素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体现的正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确立“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因此,在科学课中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牛顿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因为人人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却只有牛顿一个人想到要问一个“为什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的确,学生在学习时如果对任何事物都大胆地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提示矛盾,发现不足,找到课题探究的突破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问、爱问的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向教材挑战。

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可想,有问可问。

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认真、简要而快速地写在黑板上,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和充分肯定下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优势,摒弃固有的思维定势,进行有价值的发散思维。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符合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时,就大加赞赏“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本节课想要学习的内容时,就一句“这个问题不在我们本节课学习范围内,你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思维被充分激发,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当然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运用物理思想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运用物理思想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运用物理思想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所谓思想实验是一种按照实验程序设计的并在思维中进行的特殊论证方法。

它既不同于真实实验,也有别于形式逻辑的推理。

是按照假想的实验手段和步骤,进行思维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结果。

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伽利略、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大师都曾经借助思想实验延伸其理论的触角。

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进过程,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概念的含义也将不断变化。

本文采用以下观点。

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科学知识与技能。

二是科学方法与能力。

三是科学行为与习惯。

四是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一、利用思想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途径思想实验可以对所研究的过程设想出真实实验暂时不可能或原则上不可能达到的实验条件,进行逻辑论证。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包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现了物理学研究事物的方式与方法,而且也蕴含着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时所伴随的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都是值得挖掘与充分利用的。

1、挖掘科学史中思想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伽利略是第一位思想实验大师,他重视实验对理论的检验作用,但由于外部环境的恶劣、实验条件的简陋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思想实验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并依此获得许多重要的发现与结论。

2、利用物理学方法中的思想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如果所设想的条件是完全理想化的,如绝对真空、绝对光滑等,在这种条件下所进行的论证称为理想实验法,它是思想实验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一部分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很多。

如牛顿运动定律等。

真正代表近代科学方法论精神的伽利略与牛顿。

伽利略最先倡导并实践了实验加数学的方法,但是他所谓的实验并不是培根意义上的观察实验,而是理想化实验。

地球上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避免摩擦力的影响,但是认识基本的力学规律,又要从观念上排除这种摩擦力,这就需要全新的概念体系来支撑将做得实验,包括设计、实施和解释实验结果,只有这种理想化的实验才可能与数学处理相配套。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论文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论文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论文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论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愈来愈依靠劳动者科学素养的提高。

反思20世纪培养英才的教育理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从以学问为重心向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转变,成为科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门类现今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处于中心地位的科学,同时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化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对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被广泛应用于正在蓬勃发展的一切高科技领域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构成当今化学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

曾任美国化学会会长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布里斯罗在其1997年出版的著作《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中就以“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作为副标题,说明了化学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加强与社会和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诸多知识,为今后学生走入社会,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高度融合,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各种能力,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奠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摘要: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教学;科学素养;培养
当代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能力和热情,即对待未知事物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一、科学素养与国民科学素养现状
公民的科学素养是全体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科学素养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美国科促会的学者认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应该是“了解科学、技术和数学是具有推动力量和局限性的独立事业,理解科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世界并承认其多样性和统一性,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考虑和处理个人和社会的问题”。

实际上包括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技能。

我国学者提出,公民的科学素养应包括要使公民了解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要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技术、科
学的精神和态度几个方面。

一个人在处理日常事务和工作的时候,能否运用基本的科学技术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术去改造自然,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变得更好;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能否以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出自己的结论,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可以说是他是否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判断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以及通过科学的方法辨别事物真伪的能力。

二、学校教育工作的反思
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公民具有的基本科学素养程度是不成比例的。

诚然,影响公民科学素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学校教育作为科学技术教育的主阵地,在发挥其基本职能上都是有巨大的潜力的。

传统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导致了教学中更为注重考试的成绩。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更注重做题、考试能力的训练,把典型的题目进行归类、整理、分解,从而总结出某一类型题目的基本解法,然后由学生强化记忆,再经过大量习题的练习,就能取得较高的高考成绩,从而得到学校、家长、社会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可是,这样做的代价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下降,善于应付考试,
而思维呆板、僵化,甚至只记住了某些二级结论而忽略了整个知识体系。

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所培养出的学生,在面对未知领域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中学生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但在真正的科研工作中却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

我们在注重考试成绩的同时,所忽视的恰恰是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基本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

三、对新课标中物理课的认识
现行教学大纲是在试验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经修订后施行的。

在这一计划中开设了两类物理课,开始出现了有选择性的思想,使不同程度、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未来学习方向选择学习的内容。

体现了物理课程与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材料等的联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门增设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并且曾经掀起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小高潮。

然而,由于知识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广大一线教师并没有激发起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热情。

相反,由于高考选拔压力的增大,为了让学生取得较高的考试成绩,反而出现了题目难度越来越大,坑越挖越深的现象。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那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更为强调学生的探究行为在整个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地位。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引入,将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
生们通过对未知的探究过程,逐渐掌握科学概念和技能,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针,加深对科学的本质和价值的理解,真正实现完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新教材中,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之前,专门加入一节探究性的学生分组实验课,由学生自由探索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利用多组实验数据从容地描绘出a-F,a-m曲线,学生利用熟悉的数学手段,自己发现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强调了从猜测和推断得出结论的方法,并且只有当这些结论推导出的新的结果都与事实相一致时,它才能成为“定律”。

这正是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

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但能对物理的基本规律形成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更能逐渐熟悉和掌握前辈物理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并自觉地应用于日后对未知领域的学习之中。

这一点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新教材的使用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只是“发号施令”,不能只作物理知识、概念、定理、定律的传授者,教师的权威不应仅仅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

学生也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究过程的引领者,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统知识的简单工具。

师生
关系进一步朝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们提供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广阔空间,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了教师所设计和希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强行约束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应该加以鼓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新教材给出了许多知识引申的内容,如“思考与讨论”、“说一说”、“STS”等等,体现出教材编写者在有意识地提供一些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些内容一方面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反映了时代特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的施行,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变的契机,改教师的灌输为学生自主的知识建构,让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索中,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大有帮助的,也必将对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