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是指在林业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森林的数量和质量,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造林是指人工种植树木,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森林。
抚育是指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肥料施用、除草、修剪、修整等。
造林技术是林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主要包括选地、造壤、选种、栽植等步骤。
选地是根据地形、土壤、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合造林的地块。
在选地的基础上,进行造壤,即改良和调整土壤的性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选种是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要求的树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栽植是将选好的树苗移栽到土壤中,确保其生长良好。
抚育技术是保证森林生长发育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抚育技术包括施肥、除草、修剪、修整等措施。
施肥是为了提供树木所需的养分,促进生长发育。
除草是为了减少杂草对树木光照、水分和养分的竞争,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修剪是通过修剪树冠和树枝,改善树木的形态和结构,促进侧枝分枝和新梢生长。
修整是指修整林地,保持林地的整洁与良好的生长环境。
为了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林业生产中还应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
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生长快、抗病虫害的优良树种;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利用无人机进行种植和抚育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涉及到林木的种植和后期的管理,对于提高森林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造林和抚育技术。
造林技术包括选址、前期准备、造林设计和苗木选育等环节。
选址是指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造林。
前期准备包括清理地面、松土、施肥等工作,以便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造林设计是根据森林经营的目标确定种植的树种、种植密度和行列间距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林木生长效果。
苗木选育是通过选择生长良好、品质优良的苗木进行种植,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虫害能力。
抚育技术是指对已经成林或种植的林木进行管理和保护。
常见的抚育技术包括修枝、修除和施肥等。
修枝是指修剪林木的枝叶,以利于光线的透入和林木的健康生长。
修除是指修剪或清除杂草、枯枝等对林木生长有不良影响的植物和物质。
施肥是给林木提供适量的养分,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常见的施肥方法有化肥施用和有机肥施用,根据土壤和林木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还有一些林业生产中的技术可供选择。
围栏技术是在林木周围设置围栏,以防止动物破坏和人为破坏。
遮阴网技术是在林木上方搭建遮阴网,以减少光照强度,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喷施技术是将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喷洒在林木上,以减轻病虫害对林木的伤害。
抗旱技术是通过节水灌溉、改善土壤保水能力等措施,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对于森林的培育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技术包括选址、前期准备、造林设计、苗木选育、修枝、修除、施肥、围栏、遮阴网、喷施和抗旱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保护森林资源,满足社会的经济和生态需求。
略述林业生产中的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

行造林 , 因为这样的苗木抗性 好 , 生长状态好 。 选 好的苗木 要及 时送 到造林地进行造林 , 保 障其有 比较 高的成活率 。 最 后, 在栽树的时候要保证苗木根系的舒展性 , 裸根苗木要进
行打浆 , 还要浇足够的定根水 , 将穴土踩紧培成馒头型 。 2 、 幼林 期 的抚 育 技 术 与 田 间管 理 2 . 1 幼树抚育技术及管理 进入 5月 中旬前后 , 要 对幼树进行松 土 、 除草 , 使 幼树 能够得 到充足的阳光 和水分 。在 7月份和 9月份分别再进 行 1 次抚育 , 做到三铲三趟 。 幼龄林 的抚育要进行 3年 。 不 过需要注意的是杂灌 杂草 的清 除工作要长期进行 ,一直到
这种方法可 以有效 的防止苗木水分的蒸腾 ,同时在春季起 苗前一周左右进行撤草 。 二造林技术与管理 1 、 造林地选择与管理 要 选择好宜林地块 , 并对准备营造林地进行清理 。 要按 照造林 的设计和要求进行整地 ,挖好标准的植树 坑穴并掌 握好株行距 , 做到横成列竖成 行。进行造林季节 , 要先 将完
早晚进行定时的浇水 ,最好是 有晒水池或者一个大 的水桶 把水洒热后再进行浇灌。在夏季阳光强 烈时免受幼苗受 到 强烈 阳光 的直射被灼伤。 在幼苗生 长时 , 还要 根据苗木 的长 势 对其 问苗 、 补苗, 以保 持其整齐 的生 长 , 当苗木过 了夏季 进入秋季后则不再对其进行灌 水和施加 氮肥 , 改施磷肥 , 促 其根部生长 。 当树种处于苗期 和幼 苗期对水分需求少 , 不要 浇水过量 。在生长期 内, 要进行多次的灌溉 , 以保证生长所 需要 的水分 。 二是苗木根系在不 同时期深度也有所不 同, 灌 溉 时水分必需要达到根部 , 不 能只浇湿浮土表面 。 三是灌溉
林场树木的抚育采伐技术与措施分析

林场树木的抚育采伐技术与措施分析林场是重要的森林资源生产基地,树木的抚育和采伐技术与措施对于林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抚育是指对树木进行合理的修剪、疏伐、植树和施肥等管理活动,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木的质量和产量。
采伐则是指合理砍伐、运输和加工树木,以获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本文将从抚育和采伐两方面进行技术与措施的分析,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林场树木的抚育和采伐,以实现林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抚育技术与措施分析1. 合理修剪:树木的修剪是指定期定量地对树木进行截顶、除去枯枝和疏密有序地修建树冠。
修剪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提高木材质量,增加林地的采光条件,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
而合理修剪还可以提高树木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侵害,延长树木的使用寿命。
2. 定期疏伐:林场的树木在长期生长过程中,树木会出现长势失衡、树冠过密等问题,定期疏伐可以促进树木的良性生长,调整树群结构。
但是在进行疏伐时,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结合地形、水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疏伐强度和疏伐方法,避免损害到林木。
3. 科学植树:树木抚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植树。
对于林场来说,植树可以有效地补充树林资源,增加林地的绿化面积,改善林场的生态环境。
在植树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合理配置树种结构,确保树种间的相互配合,提高林场的生态效益。
4. 施肥补充养分:对于一些营养贫瘠的地方,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补充养分,促进树木的生长。
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水土条件,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树木的需要进行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生长发育。
1. 合理选择砍伐时间:树木的砍伐时间对于木材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夏季和秋季是树木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适合进行砍伐。
而在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轮伐制度,循环砍伐不同地块的树木,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合理选择砍伐强度:在进行砍伐时,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和生长环境,科学合理地确定砍伐强度,避免损害到森林生态环境。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造林与抚育是林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技术领域,他们涉及到不同树种的繁殖方式、移植技术、栽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同时,对于林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造林技术(1)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是造林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树种的生长环境是不同的,对于树种的适应性和林地的地形、土地条件是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查的。
(2)繁殖技术繁殖技术是指将种子或采伐后的树干和树枝进行繁殖的技术。
林业繁殖技术主要分为自然萌发和人工繁殖两种,其中人工繁殖包括剪接、插穗、压条以及不定芽切插等技术。
通过这些繁殖技术的实施,可获得数量稳定、质量高、适应性强的优良树种。
(3)移植技术移植技术是将苗木从苗圃移植至造林地的技术。
可通过单株培育、块根培育、整块培育等不同方式进行,在移植时需要注意移植的季节和环境条件。
在生产中,往往采用移栽苗的方式进行,这些苗根系发达、壮实,生长旺盛,是优秀的造林苗材。
(4)栽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栽种幼树的数量。
在制定栽植密度时,需要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地形地貌、土地类型、竞争关系等因素。
通过选材、控制密度、限制树高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造林密度,优化土地利用,提高林地生产效益。
2.抚育技术抚育技术是指针对已经成林的树木进行管理和保护的技术手段。
抚育技术具体包括根瘤肥、土壤修复、锯、伐、修剪、翻耕等方面。
(1)根瘤肥根瘤肥是指一种通过加入植物根系中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有效促进树木生长的一种肥料。
主要适用于氮素含量较低的盐碱土和瘠薄山地区,可增加凝聚土壤的能力,有效提高土壤质量。
(2)土壤修复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林地的植被日益减少,土壤质量逐渐恶化,因此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和改善。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追肥、中耕、深度松土、深翻、打草堆等技术。
(3)锯、伐、修剪锯、伐、修剪是对发生不良竞争、逆向生长、病虫害危害较大、树干形态不规则等情况的进行调整来促进树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抚育方法。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林业生产中的造林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原有的非林地上或者已经退化的林地上进行栽植,培育形成具有林木特点的森林。
造林技术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树种,栽植方法以及养护管理。
抚育技术则是指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林木进行有效的抚育,以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造林技术的核心任务是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栽植。
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高寒地区应选择抗寒性强的树种,而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选择抗旱耐瘠薄的树种。
树种的经济价值、市场需求以及生物生态特性也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选择合适的树种对于造林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栽植方法是指将树苗从苗圃中移植到目标地点并固定根系的过程。
常见的栽植方法有直接插条、移栽法和种植穴法等。
直接插条是将树枝等植物部分插入地下,等待其发芽生长。
移栽法是将树苗整株移植到目标地点,然后修剪根系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种植穴法则是先将一定深度和直径的穴或沟挖好,再将树苗栽植到穴或沟中。
不同的栽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树种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栽植方法可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养护管理是指在树苗栽植后对其进行的定期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疏伐修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在水分管理方面,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树种需水量的不同,合理浇水,注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施肥管理可以通过给树木施加适宜的肥料来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经济效益。
疏伐修枝是指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促进树冠的形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还要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避免病害扩散和树木损失。
抚育技术主要是指对已经建立的林木进行有效的抚育,以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
抚育技术包括养护管理、人工修枝、肥料施用、间伐等。
通过加强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物产量。
根据林木的生长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修剪和间伐,促进林木的分枝和树冠的形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种植树木,并对其进行管理、保护和培育的技术方法。
造林技术是指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植被条件和经济需求,选择适宜的树种,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进行树木的种植。
抚育技术是指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树种特性和生长需求,进行适时的管理和护理,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和良好产量。
造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力改良:在造林前将土壤中的杂草去除,进行植被破坏和整地,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2.树种选择: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
树种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经济价值、生长速度、抗逆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3.疏伐造林:在一定面积的林地上疏伐原有的树木,然后再种植新的树木。
这样可以利用原有的土壤和水分资源,促进新树苗的生长。
4.苗木培育:在专门的苗圃中培育出适合当地生长的树苗。
苗木的培育包括选种、播种、育苗和移苗等环节,以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1.定期修枝:定期修枝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枝叶的疏尾,提高树木的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
定期修枝还可以防止树木之间的互相阻挡和竞争。
2.施肥:根据不同树种的营养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适时施加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以保证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3.病虫害防治:对于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护树木的健康。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提高林木抗病虫害能力、定期检查和清理等。
4.灌溉和排水: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进行灌溉和排水。
给予树木适宜的水分供应,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通过合理的造林及抚育技术,可以提高林业产量,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木材资源,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林业是指通过合理配置森林资源,推动森林资源产出,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的一种生产活动。
而造林及抚育技术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介绍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以期能够促进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一、造林技术造林是指人工在特定区域种植树木,以恢复、改良、提高森林资源的一种活动。
在林业生产中,造林技术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树种特点,合理选择造林技术是关键。
1.选址选址是指在进行造林之前,要对造林地进行综合调查,包括土壤状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考察。
只有确保选址合适,才能保证造林后的树木生长良好。
在选择造林地时,要考虑到土地的肥力、排水情况、日照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从而确定适宜种植的树种。
2.树种选择根据造林地的特点,选用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各地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树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要充分考虑到树种的生长速度、适应力、经济价值等因素,合理选择树种进行造林。
3.造林方式常见的造林方式包括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两种。
人工造林是通过人工种植树苗或播种种子来完成的,其优点是可以直接选择优良的树种进行种植,而且可以控制树木的数量和分布,适用于对树种、数量和空间布局有明确要求的场合。
而天然更新则是在已有的天然林地进行更新,主要是通过天然的播种或嫩枝发芽等方式进行更新,适用于树种自然更新能力较强的地区。
4.抚育管理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是确保树木生长良好的关键。
包括对树木进行修枝、疏竹、施肥、除草等,以促进树木快速生长。
还要注意对造林地的保护,避免病虫害的侵害,从而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二、抚育技术抚育技术是指对树木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照料的一种技术。
通过抚育技术的实施,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从而增加森林资源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
发表时间:2020-04-13T16:43:21.887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作者:冶琼[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林业有了很大进展,林业作为城市绿化建设重要形式之一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林业有了很大进展,林业作为城市绿化建设重要形式之一,其造林营林工作成为当前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本文从了解造林方法和营林措施入手,结合防治灾害的方法来探讨如何加强营林生产管理。
关键词:林业生产;造林;抚育引言
高度发展的经济环境,使林业开发形成“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式生产模式。
在生态化诉求不断提升的社会环境下,针对林业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成为了当前时代林业工作的核心内容。
对此,需要对具体的林业造林工作进行分析,在整理具体方法的同时,配合整体生产管理措施,提高林业体系的建设水平。
1现代林业的造林方法 1.1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针对质量好,繁殖能力比较强的刺槐和杨树,是一种成活率比较高的种植方法。
特别是在母本质量很好的情况下,苗木的成活率更是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而且,这是一种操作方法简单的种植方法,首先要在地面上挖出40-60平方米的地穴,而且要注意保持其底部的平坦,然后再对苗木的根部和枝干等营养丰富的器官进行栽种。
栽种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苗木放置端正,排列密度适中。
因此,通过这种种植方法,既可以节省培养时间,节约成本,又可以缩短成材期,保证苗木提前成林。
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进行大面积的栽种。
1.2枝干造林
枝干造林这一方法适用于部分生存能力较强的植物,俗称扦插造林。
其在使用中需要将植物枝干移植到土壤中。
枝干造林这一方法相较于种子造林而言具有更快的速度,其可以借助现有的内含养分的树木枝干进行种植,因此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造林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方法对造林地的条件要求很高,要求土层深厚且水分充足。
在使用枝干造林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尽可能避免天气和气候变化对树木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需要做好幼苗成长过程的实时监控,以此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1.3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造林方式,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也比较普遍,就是把土地进行平整后将树苗置入树坑中。
需要注意的是,树坑的大小要适宜,树苗埋藏的深度要合适,既要保证树苗顺利扎根,又要避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此外,移栽后要根据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注意土壤的掩埋深度,避免土壤下沉。
1.4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种子播撒在地上的一种种植方法。
这种造林方法需要通过预先催芽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成长速度。
因此,一般都是在春季进行播种。
而且必须要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
这同样是一种操作简单的种植方法,其优点就是可以有效的节省培育时间,而且适应性很强,因此很适合大面积的种植。
但是在幼苗期需要进行精心的管理。
播种造林法主要包括条播、穴播和撒播这三种方法。
2林业生产中的抚育技术 2.1规范营林生产标准
目前,营林生产的评价标准以造林面积为主,但是造林质量无法通过面积来体现,更无法体现营林生产的价值。
因此,营林生产标准应以树木的存活率及生产量来衡量,这样不仅可以了解造林效果,而且可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有效管理,避免盲目种树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可以规范林业部门的工作,提高营林生产管理的合理性。
2.2升级管理标准,适应营林生产目标
林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形成完整的评价标准,对营林生产活动作出有效评估分析。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传统林业衡量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林业生产需求,在应用条件上,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并在保证生产效率适应性的条件上,对具体林业生产活动作出更加细致说明,并引导林业生产单位开展科学有效的植树行为。
由此,以新管理标准为前提,使林业生产活动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有效指导生产活动的同时,提高林业经济效率转化水平。
同时,通过这种林业管理标准的制定,也可以帮助具体林业生产单位,制定明确的量化生产目标,在形成规范性生产系统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证生产周期的连续性,并在良性发展状态的引导下,升级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2.3建设种苗基地
林木种苗的质量是营林生产的关键,优质的种苗不仅能提高种植质量和林产品产量,还能拓展种植规模。
要实现种苗的优质培养,首先要建立种子园并扩大其规模,认真研究种子的生长习性和选育方法,选择与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相适宜的树种,提高树种的存活率。
其次是增加母树林的栽培面积,对现有的母树林加强科学管理,并选择相似的年轻品种不断替换母树林,从而保证树林的持续生产。
2.4升级管理标准,适应营林生产目标
林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形成完整的评价标准,对营林生产活动作出有效评估分析。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传统林业衡量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林业生产需求,在应用条件上,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并在保证生产效率适应性的条件上,对具体林业生产活动作出更加细致说明,并引导林业生产单位开展科学有效的植树行为。
由此,以新管理标准为前提,使林业生产活动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有效指导生产活动的同时,提高林业经济效率转化水平。
同时,通过这种林业管理标准的制定,也可以帮助具体林业生产单位,制定明确的量化生产目标,在形成规范性生产系统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证生产周期的连续性,并在良性发展状态的引导下,升级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2.5提高营林工作的质量
提高营林工作的质量主要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营林工作有着准确的定位,并注重整体营林工作的发展过程,及时弥补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缺失。
从而有效的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明确林业发展过程中各单位、各人的重要职责。
要细致的落实每一名员工的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要有完备的奖惩条例,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三,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分析,不能以主观判断为根本,要结合实际,做科学判断和应对,从而有效的保证造林工程的质量。
2.6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炭疽病一般发病原因是种子抗病能力不强、立地条件差等,因而炭疽病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即选择抗逆能力强的品种、提高栽植地的立地条件。
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后,首先是叶片上产生小斑点(褐色),随着病情的发展,嫩枝、梢等逐渐枯萎死亡。
注重对栽植苗木的检疫工作,是预防细菌性叶枯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生理性黄化病在涝灾严重的杉木幼林中发生较多,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排走林间积水。
(2)虫害防治。
杉木的虫害主要有白蚁、双条杉天牛等。
白蚁主要对杉木的树皮、根茎产生危害,可将甘蔗渣与灭蚁粉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置在杉木林间,对白蚁有很好的诱杀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树林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影响极大。
同时,树林又是重要资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必要产品。
林业部门需要通过科学的造林方法来提高林业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林业部门还要合理进行营林生产管理,提高林木质量,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利铭.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46(9):44-45.
[2]贺果山,程政红,陈孝,等.杉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6(1):26-33.
[3]陈艺辉.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5):77.
[4]刘建毕.浅议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J].绿色科技,2015(4):116-118.
[5]李涛.对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