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
探讨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

探讨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也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公路作为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鉴于此,文章通过对于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进行探讨,并在公路规划布局方面提出抓住长远发展和近期建设的重点、因地制宜规划公路路网、合理规划用地,注重实际使用效果、提高区域经济等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同时对于公路路网布局方法做了详细阐述,并在公路实际建设过程提出明确权责、严格依据规划标准施工、加强路网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三点工作建议,对于完善我国农村公路路网的建设,确保农村公路实现通畅运输,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前言:公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人民实现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量占比巨大,想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让我国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然而,想要摆脱农村目前贫穷落后的现状,就要大力建设完善的农村公路路网。
文章通过探讨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相关内容,能够使得农村公路建设更加顺利开展。
1.农村公路的内涵农村公路隶属于我国公路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公路从层级上来分一般由县道、乡道以及村道三部分组成。
县道主要连通县城及县内主要乡镇、商品生产基地、以及不包含在国、省道之间的公路,具有经济及政治意义。
乡道是连通乡镇之间的通道,能够为乡村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行政服务方面做出一定贡献[1]。
村道是则指的是修建在乡野中,主要连同的是乡到村、村到村或者到田间生产基地的道路。
其主要作用是供农民群众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通过。
1.农村公路路网的基本规划与布局关键点1.规划布局要抓住长远发展和近期建设的重点在进行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过程中,既要着眼于眼前利益也要兼顾长远利益,唯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让路网规划与布局具有长久的活力。
县域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思路

尹 琨 杰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 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 :明确 了农村公路在公路网的功能定位 ,分析
布局规划过程 中节点选择、路 网规模预测、网络布
局 等 主要 步骤 ,并 以安 国农 村公路 网布 局 为例 ,阐
述 了各 步骤 的应用 。
关键 词 :农 村公 路 ;布局 规划 ;思路
中图分 类号 :U491.1
文 献标 识码 :A
Analysis on layout planning of rural highway network in county regi0n
发展 、方便广 大人 民群 众交通 出行 、解决 “最后 一公 里 ”问题有着积极且实 际的意义 ,是 推进社会 主义新 农村建设 和全 面建成小康社 会 的重要 支撑 。科学 开 展农村公 路 网布局规划 ,合理 确定 农村 公路 布局 规 模 ,推进公路 网健康 、有序、可持续发 展 ,既是推进 县 域经济发 展 ,适应 新形 势下建 成农 村小康 社会 新要 求 、保障 和改善 民生的重要保证 ,也是保 障公路 网持 续 、健康 、协调发展 的现实需要 。本文研究 和 阐述 了 县域农村公路网布局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步骤 ,并进行 了实例应用 。
要 意 义 。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经济 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设施 ,对于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
收 稿 Et期 :2017一 l1— 02 作者简介 :尹琨 杰(1985一 ),男,河北 石家庄 人,硕 士研 究 生 ,工程 师,主要研 究方 向为交通规划 与管理 。
图 1 县域公路网层次结构划分
Abstract:Based on clearing the rural highway function on the road network, the key steps in the process of layout
乡村交通网络优化布局

乡村交通网络优化布局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善,而乡村交通网络的建设却显得滞后。
乡村的交通条件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因此乡村交通网络的优化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交通网络建设的必要性、优化布局的意义、现状分析、建设目标、规划原则、主要措施、资源整合、技术支持、成本控制、监督管理、乡村振兴与交通网络的关系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讨论。
交通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农村是城市的重要补充和支持,乡村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交通网络。
农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交通工具,如果乡村交通网络不完善,会影响农民的出行、商品运输等活动,限制了农村的发展潜力。
因此,乡村交通网络建设是满足农民出行和物资运输需求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优化布局的意义优化乡村交通网络布局,可以提升农村的整体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促进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实现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村的交通需求,提高农村的交通安全性和便捷性。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交通网络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道路布局不合理,有些地方交通拥堵严重,有些地方交通资源严重匮乏;二是交通设施老化,很多乡村的道路破损严重,交通标志不清晰,交通设施落后;三是乡村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农民出行不方便;四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乡村道路狭窄、弯曲,易发生交通事故。
建设目标优化乡村交通网络布局的目标是构建连通各乡村的立体交通网络,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建设目标是实现乡村交通资源的科学配置,提升乡村交通服务水平,提高交通安全系数,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在乡村交通网络优化布局的规划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科学合理规划交通道路的布局,确保各乡村之间交通畅通,互相连通。
其次,要注重环保和节能,在规划交通路线时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西乡塘区农村公路乡道网规划

西乡塘区农村公路乡道网规划
西乡塘区农村公路乡道网规划是指在西乡塘区农村地区规划建设一套完整的公路乡道网络,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该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全区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乡村之间以及农村与农村之间的互联互通,解决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交通拥堵等问题,提高农民的出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具体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网布局:根据西乡塘区农村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农村人口分布情况,规划建设一套合理的道路网布局,包括主干道、支线道和乡村道等,以满足农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2.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辆速度、道路宽度等因素,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等,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3. 道路技术标准: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道路的技术标准,包括道路宽度、坡度、路基、路面等,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4. 道路建设规划:根据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和财力状况,确定道路建设的优先顺序和时间节点,合理安排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农村公路乡道网络。
5. 道路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道路管理和维护机制,加强对道路的日常巡查和维修,及时处理道路损坏和交通事故等问题,确保道路的正常使用。
通过以上规划,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

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一、引言农村道路的规划和设计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
良好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能够提升农村交通效率、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农村道路规划中的路网布局和设计标准,旨在为农村道路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路网布局1. 农村道路的分类农村道路可根据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包括村内道路、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等。
村内道路主要服务于村庄内部的交通需求,乡村公路连接不同村庄和乡镇,而支线道路则连接农田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区域。
2. 村内道路的布局村内道路的布局应根据村庄的规模和居民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大型村庄可以考虑采用网状布局,以方便居民出行和交通流动。
而小型村庄则可以采用环形或线性布局,以节约用地并满足基本交通需求。
3. 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的布局乡村公路和支线道路的布局应考虑到农田和农村居民的分布情况。
乡村公路应连接各个村庄和乡镇,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支线道路应布设在农田之间,以方便农民运输农产品和农资。
三、设计标准1. 道路宽度农村道路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
一般而言,村内道路宽度可控制在4-6米之间,乡村公路宽度应在6-10米之间,而支线道路宽度则可以稍窄一些。
2. 车行道和人行道农村道路应设置车行道和人行道,以保障交通安全和行人出行的便利。
车行道宽度应能容纳两辆车的正常行驶,人行道宽度应在 1.5-2米之间,以方便行人通行。
3. 路面材料农村道路的路面材料应选用经济实用、耐久性好的材料。
常见的路面材料有沥青、水泥和石子等。
在选择路面材料时,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路标和交通标志农村道路应设置路标和交通标志,以指导和规范交通行为。
路标和交通标志应明确、易懂,并符合国家标准。
常见的路标和交通标志有限速标志、交叉路口标志和道路指示标志等。
5. 排水设施农村道路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确保道路畅通和减少积水。
农村道路网络规划与建设

农村道路网络规划与建设农村道路网络规划与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民出行条件的重要工作。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回答这个话题。
一、规划农村道路网络的重要性农村道路网络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的便利程度。
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道路网络,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二、道路网络规划的原则在规划农村道路网络时,需遵循以下原则:均衡发展原则,即在各个地区都要有道路网络的覆盖;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要兼顾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便民利民原则,即要以提高农民出行便利程度为根本目标。
三、道路网络规划的前期调研在规划农村道路网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
这包括对当地地形、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道路类型的分类根据农村道路的功能和规模,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村村通路、乡镇巷道、乡村主干道等。
不同类型的道路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
五、道路建设的基础设施在农村道路建设中,除了道路本身外,还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
这包括交通信号设施、照明设施、交通标志等,以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和便利。
六、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农村道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农民自筹以及银行贷款等途径。
各种资金来源需要合理搭配,以确保道路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道路建设的验收标准在农村道路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
验收标准主要包括道路平整度、路面硬度、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
只有符合验收标准的道路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八、道路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农村道路建设完成后,需要实施科学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这包括定期检查与维修、加强路面养护、强化交通安全监管等措施,以保障道路网络的长久稳定运行。
九、道路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农村道路建设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这包括评估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污染、破坏等情况,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探究

农村公路路网规划布局及建设探究摘要:公路路网的合理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基础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道路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农村道路与农村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对农村公路的路网规划布局与相关建设措施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网规划;路网布局;公路建设1公路网规划布局的原则1.1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作为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公路网规划应遵循综合运输网规划的要求,不仅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与铁路、水路和航空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并积极配合其他交通方式,以减少乘客中转联乘的时间,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
1.2与环境发展、节约能源相协调公路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和地貌,合理选择线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土地的占有和破坏[1]。
公路网规划尽可能以改造为主,辅以相应的新建工程,避免穿越森林,减少与河流的交叉。
道路建设应坚持适度发展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浪费。
1.3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公路网规划应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城镇体系布局和产业布局。
同时,规划也不应仅仅局限于眼前,而是可以运用超前的思维和发展理念,通过合理规划路网布局以促进经济发展,引导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
1.4与区域路网相协调公路网规划应结合各类公路网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实现合理的运输。
同时,公路网络应与周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有效的衔接和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引导城市带动乡村发展。
2农村路网建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农村公路上大都没有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导致道路病害严重,道路容量和使用寿命缩短。
农村公路主要是村道,大都是由乡村级管理维护。
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的缺乏,造成了道路维护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正常运行。
2.2维护资金不足和监管机制不足目前,农村道路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县乡道路网布局规划分析

县乡道路网布局规划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县乡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合当前我国县乡道路网规划现状能够得知,因为县乡道路网规划不科学,影响县乡道路的正常运行,抑制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了确保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文简要探讨了县乡道路网布局规划。
关键词:县乡道路;布局;规划;1县乡道路网主要的特点分析1.1县乡道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路网密度比较低县乡道路路网作为周围乡镇和农村之间的重要联系节点,在道路网络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既有的道路路网规划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道路等级比较低因为县乡道路路网布局不合理,过于注重道路数量,对道路等级缺乏足够重视,使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道路等级比较低,道路的强度与耐久性比较差,缩短道路的运行寿命。
为了有效延长县乡道路的运行寿命,规划部门要全面优化县乡道路路网规划方案,并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升道路等级。
1.3道路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结合当前时期我国县乡道路建设特点能够得知,因为道路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需要大量资金,但是,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充足资金,影响道路的建设质量。
1.4县乡道路养护不达标在县乡道路建设过程中,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特别重要,因为部分地区的道路养护不达标,导致道路在后续运行期间出现大面积沉陷,严重影响道路车辆的正常运行,给周围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同时,在部分农村地区,因为道路得不到有效的养护,导致道路运行寿命缩短,影响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1.5土地指标限制大在县乡道交通规划中,交通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量较大,全市土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紧缺,受永久农田、生态红线等因素制约,很多项目无法落实,特别是一些重要县道项目难以列入省重点交通项目,其土地指标无法解决。
1.6拆迁安置困难重重很多县道交通项目涉及沿线乡镇、村庄的用地拆迁安置问题。
群众对于拆迁安置款项要求过高,导致投资金额的不断加码,同时极少部分钉子户,思想工作难度大,导致项目工程的进度一再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1、概述1.1 农村公路的概念公路网规模指公路网的总里程及其等级结构,公路网总里程包括通车总里程和等效总里程。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和乡道。
具体来说,农村公路是指连接县级行政区域、乡(镇)、行政村及农、林、牧、副、渔生产基地、资源开发区、厂矿企业、学校、集贸市场等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集散点间的道路,主要供机动车辆行驶并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
根据义乌市市域公路行政等级,分为国道(国道主干线)、省道、县道、乡道和其它农村公路。
根据义乌市公路网功能结构,农村公路中县道是指具有全区、县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区(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区、县际间的公路。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从全社会公路范围及公路行政等级来看,除去国道和省道,其余公路均应纳入农村公路范围。
1.2 公路网发展目标按照农村公路网络化和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根据公路网规模的预测,综合考虑义乌公路的现状,提出以下规划期内公路网发展目标:1. 义乌市2010年规划路网里程为1200公里,2015年规划公路里程为1400公里。
在规划年限内义乌市公路网的里程和等级有大幅度的提高,各个乡(镇)、乡和乡之间的联系便利程度也随之也将提高,基本完成农村联网公路和配套场站设施的建设。
2. 完善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保证行政村与高速公路网的可达性,实现“133”连通目标和农村公路技术达标、规模适度、布局成网、区域协调的局面,形成以义乌中心城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村级公路为脉络的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规划期内义乌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将发生变化,前期重点是路网规模扩张、容量扩大。
后期逐步转移到通过公路建设,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促进城镇体系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扩大路网容量,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增加舒适性和安全性。
1.2 农村公路网规划原则——与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和整治规划、高山移民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等相衔接;——加强与国省道干线公路、已有县乡道、已建通行政村公路和班车停靠站的衔接和协调;——充分利用现有机耕路、等外路的改造、提高,以节约土地和建设成本——应注重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文物保护等问题,路线应尽量避开一些重要自然保护地区、自然风景区及耕地等;——路线规划在充分考虑本区域需求的同时,还应从整个市域公路网角度考虑,要注重与相邻地区公路网的有效连接。
2、农村公路网发展现状与评价在分析区域内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现状,特别是公路运输现状的基础上,评价农村公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农村公路网的布局、通达深度、发展规模、技术等级、资金筹措等方面综合评价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现状分析(1)通乡镇率至2006年全市所有乡镇及行政村均已通了公路,义乌市的通乡镇率和通行政村率都达到了100%,说明义乌市农村公路网中主体已基本成形,现在则要更进一步提高路网公路等级,并加强村道基础设施建设。
(2)晴雨通车里程率、养护里程率和里程绿化率、路面铺装率从表2-9中可以看出,晴雨通车里程率和养护里程率已达到100%,路面铺装率总体上比较高,路面状况比较好,但乡道还有一小部分无路面,需进一步改善,乡道的里程绿华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表2-9 县、乡农村公路网(3)公路网结构义乌市公路网总长度为1258.498公里,即使按等级来分,各级公路所占比例见下表:表2-10 2006年义乌市公路网技术等级构成单位(公里)从中可以看出,义乌市二级公路及以上比重达到24.37%,高于金华市平均水平10%,但与《浙江省义乌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中要求到2010年二级公路及以上比重37%还有一定差距;四级公路比重最大,达到62.73%。
这造成公路网中等级结构不合理,因此必须提高道路等级,使路网等级均匀合理。
同时还有一部分占11.18%的等外公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公路网的等级,因此必须全面消除等外公路。
(4)公路网等级水平公路网等级水平=∑(公路里程×公路等级)/ ∑公路里程按《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公路网技术等级按以下标准取值: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1,二级公路取2,三级公路取3,四级公路取4,等外公路取5。
根据表2-9得到公路网的等级水平为3.43,这与《浙江省义乌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4-2020)》中规定的到2007年以及2010年公路技术等级分别达到2.9和2.72相比,整个路网的技术等级还是比较低的。
因此,在公路网规划中有必要提高公路网等级水平,尤其是降低四级路的比重,提高三级路的比重。
(5)公路网密度义乌市2006年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长度达1258.498公里,公路网的面积密度为113.8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人口密度为17.81公里/万人,综合密度为45.04。
通过表2-10所示的数据,从中发现以面积密度衡量公路网密度,则义乌市的公路网密度只稍微小于东阳市,但明显高于金华市及浙江省的地区平均水平;以人口密度衡量公路网密度,则义乌市的公路网密度低于东阳和武义,其中低于武义的人口密度值为20.53,而且也低于金华市和浙江省地区平均水平;以综合密度衡量公路网密度,则义乌的公路网密度高于永康市及浙江省地区平均水平,但低于武义县、东阳市和金华市地区平均水平,其中低于金华市地区平均水平值为3.54。
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义乌市的公路网密度相对处于略低的地位,公路总里程数相对于本市的地区社会规模还是偏低的。
因此,有必要进行加大公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增加公路总里程数。
表2-11 2006年义乌市与省市公路网密度比较(6)公路网连通度 为规划区域内各节点间依靠公路交通相互连通的强度、公路网连通度可以从整体上表达公路网中各节点连通和通达状况,通过考察各节点的连通状况,从公路网布局方面反映其结构特点。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L N ——农村公路网总里程(不含高速公路里程)(公里);H ——相邻两个节点间的平均空间直线距离(公里),其中 N A H =A ——区域面积(平方公里);N ——区域内应连通的节点数(县城、乡镇及行政村);ξ——区域公路网的变形系数,其值与路线的弯曲情况以及节点分布的几何形状有关,可用节点间的实际路线长度与节点间的直线距离之比反映。
对于方格网型公路网ξ=1.41;对于放射型公路网ξ=2.0—2.6;对于环形放射型公路网ξ=1.10--1.20。
义乌市属丘陵地区,东、南、北三面环山,路网变形系数的取值大致为1.10-1.30。
一般说,平原地区取下限,低山丘陵地区取上限,根据义乌市的地形,我们取1.30。
D N ——公路网连通度。
当D N =1.0时,路网呈“树”状结构,为极不完善路网;当D N =2.0时,路网呈方格状结构,路网布局结构比较完善;当D N =3.0时,路网呈方格 + 对角线型,路网布局结构完善。
根据连通度公式及义乌市的实际情况,义乌市的国道为22.324公里,省道95.44公里,县道为392.571公里,乡道为424.856公里,村道为305.556公里,NA N H L L D N N N ⨯=⨯=ξξ/专用公路17.751公里。
区域面积为1105平方公里,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730(2006统计年鉴)个行政村。
算得义乌市的乡以上节点(乡镇,县城) =2.93,关于行政村及以上节点(行政村、乡镇、县城)连通度计连通度为:DN=1.03。
按《义乌市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方案,义乌市共规划有算,得DN290个社区,其中195个城市社区,95个农村社区。
以规划社区为节点,算出连通度为1.64。
以上说明义乌市干道网络网状布局已成形,县乡基本已连通成网,但农村公路网尚未成网状结构,处于“树”状低级结构,路网不够完善,规划社区路网也未成网状结构,连通度不够充足,有进一步提高连通度的必要。
2.5 现状问题综合分析通过上述综合评价分析,对义乌市农村公路网现状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公路网总里程存在着量不足,公路网结构不合理,技术等级较低,尚存在一定比例的等外公路,以城乡一体化布局决定的社区规划为节点,则得到的连通度相对较低,乡道的公路绿化率还不够。
具体表现如下:(1)公路网总量不足义乌市的公路总里程为1258.498公里,面积密度为113.89 公里/百平方公里,大于金华市地区的平均水平15.13,但公路网人口密度为17.81 KM/万人,低于金华市地区和浙江省平均水平,尤其是公路网的综合密度相对于金华市其他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低。
而且干线道路仍然不足,依据《浙江省义乌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有序的建设。
而且虽然义乌市已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但即便有些行政村已通公路,都是悬挂点,与其它节点的连通性差,往往形成断头路。
义乌市作为浙中城市群重要的交通枢纽,迫切需要有一个总量适度、干支匹配的公路网络与之相适应。
因此,公路网总量仍需增加。
(2)现状农村道路等级标准低,路网适应性较差义乌市目前公路网络的技术等级为3.43,低于《浙江省义乌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4-2020)》中规定相应值(2007年公路网技术等级为2.9和2010年公路网技术等级为2.72),因此道路等级标准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四级路比重最大,达到了62.73%,造成了公路网等级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同时,等外公路占据了11.18%,影响了公路网络的等级程度,又造成了路网适应性比较差。
部分等级道路段交通量超过设计通行能力,混合交通严重,行车不畅,公路网拥挤度高,尤其是农村公路网中的县道大部分路段的拥挤度超过了1,如城南公路拥挤度达到1.64、稠佛线拥挤度达到了1.33和商城大道达到了4.75。
现状农村路网已不适应经济和运输发展的需要。
虽然农村公路虽然县乡道养护率达到100%,但乡道的里程绿化率还是相对较低的,有必要进一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从而提高路网适应性。
(3)农村公路网布局需近一步调整和完善义乌市的农村公路网布局比较不完善,以行政村为节点,则其连通度仅为1.03,有些农村公路连到行政村就结束,形成断头路,连接原则不合理,使得整个农村公路网成树状结构;以义乌市的城乡一体化布局中的社区为节点,则其连通度为1.64,与城乡一体化公路网路布局还有差距,尚未实现区区公路相连成网。
因此,农村公路网布局必须依托义乌市的城乡一体化布局进行更深层次、更具体、更合理的规划和完善。
(3)与农村公交相配套的客货运站场建设滞后公路客运场站主要服务于农村班车,农村公交相配套的站场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客运站场建设滞后,规模不大,级别较低,设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