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构造特征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位于中国山东半岛东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之一。
凹陷沙四段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低阻油藏之一。
本文将以该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和评价为重点进行讨论。
东营凹陷沙四段是在尼亚系和第四系地层中发育的砂岩油藏。
根据研究,沙四段主要发育于晚中生代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早白垩世间。
成藏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和沉积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构造上,东营凹陷位于兴关断裂带的东南边界,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和断裂活动,形成了锯齿状的断裂带和复杂的胀缩构造。
这些构造特征为油气的运聚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
沉积上,沙四段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呈现出碎屑岩沉积的特征。
评价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主要从勘探层位、油藏类型、储量和渗透率等方面进行。
勘探层位主要分为高产区和低产区。
高产区主要发育于朝阳洼陷、中部设区和聂庄异地三个区块。
这些区块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是低阻油藏的重要分布区。
低产区主要分布于南部和东南部区块,油气勘探潜力较低。
油藏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油藏和沉积油藏两类。
构造油藏由构造圈闭和构造圈闭内的储层组成,具有较高的勘探风险和潜力。
沉积油藏主要发育于河道沉积或海岸沉积环境中,多为块状或条状连续油藏。
储量是评价油藏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历次勘探发现的油气储量,可以评估沙四段油藏的潜力和开发价值。
渗透率是油藏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渗透率一般在100md以上,较高的渗透率有利于油气的流动和开发。
综合上述评价指标,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开发价值。
由于勘探深度较大,并且勘探区域地质复杂,使得油气勘探面临很大的挑战。
需要采用适当的勘探方法和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测井解释和试油开发等。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主要受构造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评价该油藏从勘探层位、油藏类型、储量和渗透率等方面进行。
综合评价指标表明该油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开发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渤海湾盆地的一个重要油气盆地,沙四段是该地区一个重要的油气产层。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是当今油田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对象之一。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深入探讨。
一、成因特征(一)构造成因东营凹陷是一个大型泥岩坳陷盆地,地壳运动活跃,构造复杂。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在构造活动中,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许多裂缝和节理,这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二)岩性特征沙四段是一个典型的砂岩-泥岩互层,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理想的油气储集层。
岩性特征对于储层的储集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沉积成因沙四段储层主要是由陆源碎屑岩沉积形成的,具有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这是由于陆源碎屑岩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
(四)成岩成因沙四段储层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等,这种成分组成的岩石具有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理想的油气储集体。
(五)热演化作用沙四段地层经历了较严重的热演化作用,部分油气随着岩石的加热而被释放,导致储层的低阻状态。
二、评价(一)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质评价技术,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来反演储层的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等。
这对于低阻油藏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岩心分析技术岩心分析技术是一种直接观察储层性质的方法,可以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数据,是对低阻油藏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
(三)沉积学研究通过对沉积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而评价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性质。
(四)地质统计学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可以通过对储层中孔隙度、渗透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储量评价。
(五)岩石物理学方法岩石物理学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的物理性质测试,获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低阻油藏进行评价。
(六)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对储层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可以模拟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和聚集过程,评价油藏的产能和采收率。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东营凹陷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西部,是渤海湾盆地中的一个重要凹陷盆地。
凹陷自向东是以界畔断裂为界与黄河花园坊和济南地块接触,向北与黄河花园坊、济南块接触,向南与滨海凹陷接触,向西是与济南地块接触。
凹陷自东北至西南方向延伸约110km,最宽处约80km,最窄处约40km,总面积约7000km2,地表形态为海岸沉积相和半深水相兼并的三角三面凹陷盆地,莱州湾伸入其中。
凹陷东北侧为生殖出小东营凹陷,是一处丰富的胶东北边缘盆地石油勘探区。
凹陷域内的生力层可能到了晚白堑世的下一段,这是富有烃源岩与良好储层条件,济阳组长咀段为生产层,为海相碳酸盐岩碳酸盐岩。
南坡下古生界潜山是指在古生界凹陷南坡下层位埋藏的潜山,它是一种作为塔里木盆地中近地表储层主要形式之一的特殊地质现象。
在东营凹影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对凹陷盆地内的油气资源进行深度的研究。
凹陷盆地内古生界潜山的形成往往与构造活动有关,而构造活动也会引发潜山的变化,所以在此地区研究潜山的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对于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以及寻找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生界潜山界面的识别特征1. 地震资料地震露头是寻找古生界潜山的主要手段,而古生界潜山往往表现为地震资料上的凹陷区域,凹陷区域周围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异常体现象,这些异常体现象往往就是古生界潜山的特征之一。
2. 测井资料测井资料同样是研究古生界潜山界面的重要手段,通过测井资料可以对潜山内的地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研究潜山的形成过程以及潜山界面的一些特征。
3. 地表地质调查以上就是古生界潜山界面的一些识别特征,在研究古生界潜山界面时需要多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可以对潜山界面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地震卡通常是根据地震资料上的一些特征,如反射界、异常体等进行划分,通过对地震卡的划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潜山的界面情况。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油气资源基地之一,凹陷内曾发现了大量的低阻油藏,其中凹陷内的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是该地区最富有潜力的油气储集层之一。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东营凹陷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沉积盆地,沉积层系发育多样,油气藏类型复杂。
沙四段是一种常见的低阻油藏储集层,其成因特征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沙四段低阻油藏与盆地构造演化有关。
东营凹陷经历了长时间的构造变形与演化,形成了多期次的构造抬升与沉降作用。
其中的凹陷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受到构造的控制和干扰,导致了沉积物的分布和流向的变化。
油气在此构造作用下被集聚形成了低阻油藏。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还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有关。
东营凹陷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地区,处于不同的构造带之间,包括了北辰凹陷、黄河背斜、胶东隆起等。
这些构造单元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层和隆起,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沙四段低阻油藏通常位于这些构造单元的下部,受到构造带的分隔与控制。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与沉积环境有关。
在东营凹陷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期的相变和沉积环境的变化。
沙四段多为河流、湖泊、三角洲等陆相环境的沉积,沉积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较丰富,有利于油气的储集与运移。
对于沙四段低阻油藏的评价,通常从储集层、流体性质和储量等方面进行。
储集层的特征评价。
沙四段低阻油藏一般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种特点使得油气能够在岩石中形成独立的储集空间。
沙四段沉积物的颗粒粒度较细,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复杂,有利于油气的储集与运移。
通过测井和岩心剖面等方法可以评价储集层的物性参数,为油气储量评价提供依据。
流体性质的评价。
低阻油藏通常具有较好的流体性质,包括较低的粘度和较高的含油饱和度。
通过岩石圈压汞和分析油样等方法,可以得出油气的物理性质,并评价其可开发性和经济价值。
储量的评价。
储量评价是低阻油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等多种方法,可以对油气储量进行估算。
一、东营凹陷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东营凹陷底层及层序地层特征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属于济阳凹陷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凹陷内古今系地层沉积厚度超过五千米,主要由湖泊成因的砂岩和泥岩组成。
东营凹陷古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孔店组(Ek)、沙河街组(Es)、东营组(Ed);新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第四系发育有平原组(Qp)。
一、古近系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构造演化中发育了5个较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或局部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相当于地震标准层TR(前古近系基底与古近系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7(沙河街组四段与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6'(沙河街组四段与三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2(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与下亚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1(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图1),由此将东营凹陷古近系分为4个二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东营组。
(一)孔店组(Ek)孔店组呈角度不整合主要覆盖在中生界之上地层年龄65Ma,其中凹陷西部的临商地区孔店组之下是下白垩统,凹陷北部是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凹陷中部以及与东营凹陷的过渡地区,孔店组主要覆盖在古生界之上,局部地区在太古界之上。
处于盆地初始缓慢沉降时期,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相均有发育,凹陷中央发育烃源岩和大套膏盐岩;形成于早期初始裂陷构造演化阶段,处于湖泊、河流冲积扇沉积环境。
其中,孔店组二段以砾岩、泥岩互层分布为主,发育湖相暗色泥岩沉积,夹杂轴页岩和碳质泥岩,目前认为孔店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的深层,;孔店组一段砂岩和碳质泥岩广泛分布。
孔店组层序在东营凹陷分布范围较广,在地震剖面上较易识别初次湖泛面与最大湖泛面,这两个面将孔店层序划分为地震反射特征明显不同的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二)沙河街组(Es)沙河街组又进一步细分为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
其中,沙四段主要分布膏岩、泥岩和少量白云岩,地质年龄50.5Ma。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省东北部。
该地区的凹陷特征主要是由于古生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构造变形和沉降。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是该地区的重要油气资源之一,具有以下成因特征。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与沉积环境有关。
东营凹陷主要由三叠纪盐湖沉积、早侏罗世滨浅海沉积和中侏罗世深海盆地相互交替的典型沉积相带组成。
在这种沉积环境下,低阻油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深水沉积、浊积过程和陆源河道交互作用等过程。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还与沉积物的物性特征有关。
沙四段低阻油藏主要由粉砂岩和砂质泥岩组成,其中粉砂岩具有较好的储层性能,主要由圆角石、石英和晶屑石构成。
而砂质泥岩则属于非均质岩石,具有较差的储层性能。
这种砂岩和泥岩的组合形成了低阻油藏的特征。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还与构造演化有关。
东营凹陷经历了从新生代构造抬升到古生界以来的多次构造演化过程。
这个演化过程中,地层的构造变形、断裂活动和岩石层的破碎和改造对低阻油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沙四段低阻油藏的评价主要从储层特征、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油藏分布等方面进行。
通过岩心分析、测井数据解释和地震资料解释等技术手段,可以对低阻油藏的储量、产能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主要与沉积环境、沉积物的物性特征和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评价这些油藏的关键是了解其储层特征和油藏分布,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盆地之一,凹陷内发育了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相的双胜组、下双石组、沙四段等多个沉积层系,其中沙四段是一种低阻油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探讨。
1. 沉积特征:沙四段主要是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砂岩,沉积环境主要是河道、湖泊和冲淤沉积盆地等。
沉积环境的特点决定了沙四段岩性较为单一、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
2. 地质构造:东营凹陷是一处复杂的断陷地质构造,受多期活动的断裂和褶曲作用影响,构造活动为沉积物提供了较好的储层发育条件。
断裂和褶曲作用对沉积岩石的破碎和改变形成了较高的渗透率和孔隙度。
3.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在沉积物质逐渐转化为岩石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渗流和化学作用,引起岩石中矿物质的改变。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岩作用主要包括碎裂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这些作用使得沙四段岩石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孔隙度。
对于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评价主要从储层特征、物性参数和油藏动态等方面进行。
1. 储层特征:沙四段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一般高达15%-20%,渗透率在100-500mD范围内。
沙四段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质,岩石中孔隙型态以溶蚀孔、胶结孔和粒间孔为主。
2. 物性参数: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对于油藏的评价非常重要。
通过岩心分析、测井曲线解释和实验室测试等手段,可以获得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性参数。
3. 油藏动态:对沙四段低阻油藏进行评价时,需要关注油藏动态参数,如压力、温度、含油饱和度和小型测试等。
这些参数对于确定油藏的开发潜力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特征、地质构造和成岩作用等方面。
在评价沙四段低阻油藏时,需要考虑储层特征、物性参数和油藏动态等因素。
研究这些因素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基地之一。
在东营凹陷中, 凹陷沙四段是一处低阻油藏, 其成因特征及评价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详细分析。
一、成因特征1. 沉积环境东营凹陷地处于陆上浅海盆地, 沉积环境复杂多样。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滨海泥沙、浅海滩和浅海陆棚相沉积环境中。
这些沉积相具有高含油气的特点, 为形成低阻油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2. 沉积岩性凹陷沙四段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 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是低阻油藏的主要储集岩。
泥岩的存在对于形成低阻油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构成封盖层, 阻止油气的上升和外溢。
3. 地质构造东营凹陷地处于复杂的古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区, 构造变形复杂。
在沙四段地层中, 存在多种构造圈闭和构造障碍, 这为低阻油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
4. 成藏作用低阻油藏的形成与多种成藏作用有关, 主要包括构造作用、生物作用、热液作用和油气自生作用。
这些作用共同促进了油气的生成、迁移和聚集, 并最终形成了低阻油藏。
二、评价1. 储量评价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较大的含油气量和丰富的储量, 是东营凹陷重要的油气资源之一。
根据目前的勘探数据和理论计算, 这些低阻油藏的储量较为可观, 对于东营凹陷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油气成藏条件评价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主要表现在: 沉积环境复杂多样, 有利于油气聚集; 沉积岩性较好, 砂岩孔隙度和渗透性较高; 地质构造复杂, 存在多种构造圈闭和构造障碍; 成藏作用多样, 有助于油气的生成、迁移和聚集。
3. 开发潜力评价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还有待深入勘探。
在目前的油气资源勘探中, 对于这些低阻油藏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 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凹陷的构造特征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东西长90km,南北宽65km,面积5700km2。
从区域构造上分为: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洼陷带和南部缓坡带四部分。
从方位上划分:其南为鲁西隆起,北为陈家庄凸起,东有青坨子凸起,西有滨县、青城凸起,是一个四周有凸起环绕的凹陷。
凹陷具有北断南超的萁状凹陷特点,凹陷内部发育一系列正向二级构造带,近东西走向的中央断裂背斜带就发育于深洼陷之中。
平方王潜山披覆构造带是在前第三系古地形隆起的背景上,下第三系地层超覆,上第三系地层披覆的沉积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地带,东北部紧邻利津洼陷,南部为博兴洼陷,西为里则镇洼陷,为一洼中之低隆起。
其南面为青城凸起和鲁西隆起区,北面为滨县凸起,为平方王地区提供充足的物源。
平方王—平南潜山是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斜坡上的北东—南西方向上延伸的断块型古生界潜山带,构造上处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应力集中,中深层断裂很发育。
南侧的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界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
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
通过地质分析及钻井揭示,平方王—平南潜山带存在4套潜山储集层,形成了该潜山带特有的“四层楼”潜山成藏模式,是寻找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场所。
平方王—平南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突变性。
研究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裂缝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作用的影响,东营凹陷西部地区形成了北东、北西2个方向上的潜山带。
北东向德青城凸起、于家庄、平南、滨县、陈家庄西段构成了东营凹陷西部边界;北西向德草桥、纯化、平方王、林樊家构成了东营凹陷内部分隔博兴洼陷和利津洼陷的古隆起带。
平王方—平南—于家庄潜山带位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平王方—平南地区构造活动频繁,新老断层都很发育。
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
由于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届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
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
平方王潜山发现的滨78.、滨188块含油富集区块;平南潜山上探明含油面积4.5km2,石油地质储量为443*10^4吨,都充分说明了平方王—平南潜山带成藏条件良好,油气资源丰富。
但鉴于该潜山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以及对潜山成藏规律认识不清,为此多年来对该地区的勘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
1.东营凹陷历经了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三期重要的构造运动。
其潜山的形成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
2.东营凹陷潜山油藏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南部、北部和西部边缘。
3.王古1潜山是属于内幕式的褶皱块断山,该潜山的内幕构造十分复杂,是经历了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多期次挤压、拉张应力场相互叠加所发展起来的复杂地质体。
4.东营凹陷南斜坡能够形成油气藏的潜山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⑴具有有效的烃源岩(沙四上、沙三段或孔二段)及油气运移通道;⑵有发育大量裂缝以及溶蚀孔洞的有效储集层;⑶具有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
并且指出了下一步可能的有利勘探区。
中央隆起带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含油气构造。
东营凹陷属渤海湾盆地济阳凹陷南部的一个一级凹陷,凹陷中构造特征是褶皱少、断层
多,不同性质、不同级序的断层组成各种型式的断裂,它们相互联合或复合,形成先进复杂的构造面貌。
东营凹陷早第三世断陷湖盆与重力异常区相对应,依据区内的构造特征、构造发育历史和构造应力场,其地质构造主要由两个同向错位叠合的萁状洼陷及两者之间的隆起带所组成。
由此可以划分为以下5个基本构造单元:洼陷带东部为北东向的东营东部洼陷、博兴洼陷、中央隆起带、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
位于北部的是永—胜—利—滨陡坡带,发育在陈家庄和滨县凸起与凹陷接触,长100km,主要由永南、胜北、利津、滨南4条同生断裂组成,呈向北凸出的左行斜列展布,在下降盘发育断阶带、逆牵引构造和其他断裂组合型式。
上升盘常发育超覆不整合和削蚀不整合。
位于凹陷之中的是辛镇—东营—现河庄—梁家楼中央隆起带,东西长50km,南北长8—14km,面积550km2,东端主要由被两条东西向纵断层破坏的辛镇背斜组成。
两端则是由北东向延伸,向南凸起的三条弧形断裂组成,平面上呈现北东收敛、南北撒开的帚状展布,两者在东营地区复合。
位于深洼陷区的是洼陷带,自沙三段时期以后,由于东营凹陷“中央背斜隆起带”的发育,该构造带在东部洼陷沉降中心的升起,逐渐把东营东部洼陷分隔成几个次级小洼陷,即南部的牛庄洼陷、西部的利津洼陷和北部的民丰洼陷。
这些次级洼陷没有北断南超的萁状结构,构造相对简单,主要为大型向斜或伴生了为数不多的断层,它们都是下第三系的深陷区和沉积中心,也是重要的生油区。
位于凹陷南部的是八面河—草桥—金家斜坡带,构造简单,主要为北倾单斜,其上发育了断鼻状构造带,东部为北东向的王家岗和八面河断鼻构造带,西部有北西向的草桥—纯化镇鼻状构造带,其间是陈官庄断阶带。
油田的基本构造形态为:西部为东营穹窿背斜,东部为辛镇长轴背斜,中间以鞍部(过渡带)相连,即由一个鞍部连接起来的两个背斜构造。
断裂时控制中央背斜构造形态及其演化的主导因素。
构造体系主要由断裂系统所决定。
中央隆起带特点:
1、断层的分布东多西少。
中央背斜带上有大小不等的10个次级构造,均被断层复
杂化,它们之间通过鞍部、斜坡和小的向斜相连。
2、总体上断层多而密集。
中央背斜带式一个断层非常发育的构造断裂带,全带有
大小断层399条(均为正断层),划分301个断块,断块面积平均只有1.8km2。
3、大断层少,小断层多。
按照济阳坳陷断层分级标准,中央背斜带共有二级断层5
条,为背斜带的边界断层;三级断层48条,为分割断块区之间的断层;四级断
层346条,对构造和油田的复杂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中央隆起带有二级断
层4条、三级断层34条、四级断层204条。
各级断层对构造的形成及油气的控
制作用也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