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学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分支的主题学,与传统的主题研究有哪些区别呢?

一、主题学研究与一般文学作品主题研究的区别

(一)历史不同。一般文学作品的主题研究历史悠久,与文学评论、文学批评同步。而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分支的主题学,最早的历史也只能是与比较文学的兴起同步。

(二)研究范围不同。一般文学作品主题研究的范围仅仅限于主题,只是文学作品研究中的一个层面,且具有依附性。例如,一般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通过人物,情节等因素表现出来的,所以,主题研究不能脱离它们而独立。例如《埃涅阿斯纪》的主题是歌颂奴隶主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埃涅阿斯身上,是他不畏艰险,渡海远航;是他与狄多女王的决裂等等。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主题学,研究内容包括母题,主题,题材,人物形象,情境,意象,以及套话等,且研究专业化、系统化,具有独立性;主题不是单独存在,所以,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要研究母题等等。

(三)研究的内涵不同:一般文学作品的主题研究,只是探讨一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内涵,着眼点是个“点”。例如《高老头》的主题之一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它将给社会带来何种变化,其结果如何等等。而主题学研究探讨的是不同时代、民族、国家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情节、题材的不同处理,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外部,着眼点是一条线,具有历时性;又如,研究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也是历时性的,可以跨越不同的时空。例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情主题,巴尔扎克小说中的爱情主题,汤显祖戏剧中的爱情主题等,要把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的爱情主题这条线索理清楚。

三、主题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主题研究: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化圈的不同作家对同一文学主题的不同处理及其变化,如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主题,人与命运的主题等等。

1、研究作家如何从旧的故事、情节、事件中提炼新的主题。例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从古希腊神话,到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戏剧创作,启蒙主义作家歌德的诗歌,浪漫主义作家雪莱的诗剧创作,都在讲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作品主题都在在变化。●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反抗暴政、为人民利益而不向权威屈服的人物形象。但是,结局仍然是暴力和权威的胜利。普罗米修斯虽然没有低头,但他却依然被锁在山崖,忍受饿鹰的啄食。宙斯依然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具有悲剧精神。●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则是平民的不屈斗士。在暴力与权威面前,在苦难中,他表现了人类坚毅的意志,顽强的性格,高傲的灵魂。马克思赞赏他是“哲学日历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而宙斯似乎成了奴隶主权威的象征。其结局和希腊神话相同。●1772-1775年间,歌德完成了诗歌《普罗米修斯》。其中的普罗米修斯则是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势力的代表,而以宙斯为代表的群神,则是封建腐朽势力的象征。首先,歌德把群神写得非常可怜。“群神,目光下我没有见过比你们更贫穷的!你们用祭品、用祈祷的气息贫乏地营养着你们的尊严,若不是儿童们和乞丐是些满怀希望的傻子,你们就会饿死。”其次,歌德最终否定了神的存在意义。●1819年,雪莱完成了哲理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雪莱的笔下,普罗米修斯之所以痛苦,就在于他看到了欧洲各国各族人民群众在受苦受难,死亡的田野,大地流遍了鲜血,奴隶无数。他要为改变世界而斗争。斗争的热情贯穿全剧。他讥笑宙斯的拷讯和折磨,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最后,天地万物,自然人类一片欢腾,没有暴力,没有暴君,人类掌握了自然力,科学艺术空前繁荣,丰裕、美、智慧、正义统治大地,战争、迷信、自私消灭,人类丑恶的情感也消失了,没有骄傲、嫉妒。没有阶级,没有氏族,没有国家,人人平等幸福。多美呀!这种乐观的结局,只能出现在“天才的预言家”“社会主义的急先锋”雪莱的笔下。

2、研究不同人物形象所代表的相同主题的不同变化,如夏洛克、阿巴公、葛朗台、泼留希金等所代表的吝啬主题等等;●夏洛克的吝啬是以法律为借口,以民族仇恨为深层心理。为什么要割肉,有契约为依据。这样,显示了他的聪明与机智。为什么要复仇,不平等,你安东尼奥经常欺负我,侮辱我,就是因为我们是犹太人,所以,我要替我们受压迫、遭欺侮的民族复仇。这样以来,夏洛克的吝啬的内容非常复杂。●而阿巴贡的吝啬则是为了省钱,不惜与儿子争夺情人,把女儿嫁给老头子。在撕裂亲情这方面,他比夏洛克走得更远。前者还爱自己的女儿,而后者则完全不顾亲情。●葛朗台的吝啬与他们不同。一是在生意场上,吝啬使他变得格外贪婪、狡诈。做生意每到关键时刻,他就装结巴,让对手说出真实的信息,然后出货,打败对手。二是吝啬使他撕裂了亲戚关系。例如对侄儿的态度。当然更包括对妻子与女儿的态度。三是吝啬使他亵渎宗教。他最后的死因竟然是抢神父胸前的镀金十字架而气绝身亡。四是他吝啬到底,从生到死。临死之前,让女儿到阴间向他交账。而泼留希

金的吝啬则是表现在既大量占有财富,又大量的糟蹋财富。为了多占有财富,他厚颜无耻,把别人打水的桶都拎回家。在他身上,吝啬与愚昧混合,穷酸与富有一体。总之,吝啬是他们的相同性格特征。吝啬扭曲了他们正常的人性,把他们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得只有一种灰色。

3、研究作家对某些已经获得一定主题含义的动物、植物和地理题材的再处理,如威尼斯、玫瑰花所代表的主题等等;兔子与乌龟,乌鸦与狐狸,狼和羊等等。

4、主题研究实例选介

(二)母题研究。1、含义:母题研究是主题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母题,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死离别、喜怒哀乐、季节、海洋等,但必须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现象和传统,并且反复出现。而且,母题必须蕴含一定的主题,二者构成密切关系。例如,伊索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蛇被冻僵,农夫救蛇,蛇苏醒过来咬了农夫一口,农夫死亡。从中概括出母题:农夫被蛇咬。其中蕴含的主题有:不要悯惜蛇一样的恶人;悯惜恶人,好人会得到恶报等。

2、母题的特征:第一,俄国的托马舍夫斯基认为母题是叙事句的最小基本单位。如“蛇妖抢劫公主”就是一个母题。法国托多罗夫认为,这种叙事句必然包含两个部分,即“行动者和谓语”,它不能再分解。结合二人的观点,母题就是一个包含主谓宾的叙述句。所以,托马舍夫斯基说:“实际上,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母题。”第二,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最小的意义单元。同时,只有当它与主题构成了密切而直接的关联时,才能称之为母题。也就是说,母题必须包蕴一定的主题。例如“蛇妖抢劫公主”的母题,可能生发的主题有:美好将被玷污,好人的面孔可能的丑陋的等。第三,母题本身不包含明确的价值判断,没有强烈的感情倾向。或者说,母题是客观的。战争是母题,对战争的态度则是主题,或者正义,或者非正义;或者赞成,或者反对等。嫉妒是母题,对嫉妒的看法是主题等。第四,母题还必须是一种惯例化的文学现象,应当反复出现。第五,一般认为,每个民族文学中的母题的数量是有限的。

3、母题和主题的区别。已经非常清楚。母题是客观的,而主题则是主观的;母题是常项,主题是变量。母题是有限的,主题是无限的。例如,在希伯来神话和希腊神话中都有“主母反告”的母题。希伯来神话说的是约瑟被卖到埃及主人家,女主人当男人不在家时,向约瑟求欢遭拒,之后,恶妇告状,约瑟受罚。希腊神话中的雅典王忒修斯之妻费德尔向丈夫的前妻之子希波吕托斯求欢遭拒,后自缢,留遗书反诬忒修斯之子不轨,父亲的诅咒遭致儿子死亡。拉辛也写了悲剧《费德尔》。三者的主题都是表现父系社会里对女性的亵渎意识。20世纪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同名长诗则对希波吕托斯的冷漠、忒修斯的残暴进行谴责,对费德尔给予了同情。

又例如,“一个男女和多个女人”的母题,在拜伦的《唐璜》中,男主人公唐璜的身上虽然还保留着原始题材中的特征,例如对女性的追逐,但是,主要是通过唐璜和英国贵族妇女的交往,谴责了英国贵族上流社会的道德败坏。在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中,通过西门庆和他身边的女性的关系,谴责了中国封建社会世纪末的淫乱。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和他身边的一群女性,则表现了爱情的悲剧,以及女性的悲惨遭遇。

3、母题和情节的关系。一般而言,母题是对情节的简化与归纳。例如,蛇被冻僵,农夫救蛇,蛇醒来,蛇咬农夫,农夫死去。可以归纳为:农夫被蛇咬的母题。所以,母题比情节的概括性要强。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有:舞会偶遇,一见钟情,阳台交心,私定终身,意外失手,逃命在外等,概括出母题:热恋中的男女面对阻力采取行动。

4、母题研究的层面。(参阅教材第91页)纯粹母题研究人物母题研究

(三)情境研究。1、含义:情境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人物之间的一种格局,是在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种典型的人生境遇。例如,一个男人之间的两个女人,一个女人之间的两个男人,落难的王子,落难的公主,两家互为仇敌的男女青年相爱,中国古典文学中“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人鬼情等等。

2、情境与情节的关系。情境是情节的片断,是情节的凝固、简化;而情节则是情境的延伸,情节的发展。例如,一个男人之间的两个女人,是个情境,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经过,叙述一展开,就成了情节。

3、情境和母题之间的关系。情境产生母题。有时,情境等于母题。

4、情境研究的层面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基本情境情境与母题结合的研究。

5、情境研究实例选介。世界文学中的典型情境之一是,匆忙逃离现场的人丢下一只鞋子,鞋子成为以后情节发展的枢纽。汉族的是绣花鞋,苗族的是草编的,藏族的是皮制的,埃及的是玫瑰色的拖鞋,英国的是水晶鞋,而《酉阳杂俎》中的“中国扫灰娘”,穿的则是一双“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