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前景

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前景
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前景

风力发电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前景

(开题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0902

姓名:窦婕

学号:1091940323

2011年12月15日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自然大灾害的接踵而至,再次为我们敲响了环境危机的警钟。化石燃料的稀缺、温室效应的加剧,更是使全球面临着能源挑战。在此环境下,新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其中风电是目前最具优势的新能源。

近20年来,德国、美国、丹麦、中国等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可以商业运营的风力机,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可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98%,风能利用系数超了40%。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安全保护措施更加完善,并且实现了单机独立控制、多机群控和遥控,实现了无人值守。而风力发电随着技术的提高,容量的增大,风力机的大规模生产,造价大大的降低,因此风电成为最廉价的电源之一。

据悉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烧煤所获得的能量,只有风力在一年内所提供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国内外都很重视利用风力来发电,开发新能源。在中国,风电能源市场正处于启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怎样更好的利用风力发电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运用这样巨大的一个资源宝库造福人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然而,风力发电进展的并不是十分迅速,这其中又受着很多因素的制约,许多专家目前认为中国风电已经陷入了非理性发展,风电产能过盛的同时却受制于技术落后、并网运行难等因素。因此目前只有摆脱了这些不利因素,我们才可能在风力发电一行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根源,打破现有桎梏,走出风电的瓶颈期。

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面对着如此巨大的风能,为何我国风力发电水平迟迟难以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到底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实例与理论的综合分析找到答案。

二、文献综述

2.1各方资料显示我国风电现状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可再生资源被消耗掉,在消耗过程中也引起了诸多环境问题,而可再生资源由于其优越性逐渐成为人类利用的重要资源。风能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如何将风能转为电能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风电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力度,我国政府亦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风电产业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各地已经开始主动研制并从国外引进风电机组,探索建设风电场。80年代,我国试制出的国产55kW风电机组在福建平潭成功并网。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明确支持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在配套政策支持下,中国风电规模化发展开始起步,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至2010年底,中国以约4182.7万千瓦的累积风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较2009年同比大增62%。按照国家电网此前出具的研究报告,到2015年,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吸纳风电上网的规模达1亿千瓦时,到2020年可达到1.5亿千瓦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