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轩_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中国庭院
留园 网师园

留园留园位于阊门外留园路79号。
留园始建于明代。
万历二十一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里后,筑东园和西园。
西园后舍作佛寺,即今戒幢律寺,东园即今留园前身。
当时东园杂莳花竹,垒有假山,其中"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相传为朱勉采凿,乃北宋"花石纲"遗物。
乾隆四十四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府行宫。
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
五十九年,园归刘恕,经五年修复和扩建,于嘉庆三年告竣。
园名"寒碧庄",又名"花步小筑",俗称"刘园"。
园中有奇石十二峰,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名重一时。
其后,经咸丰更申战乱,园渐荒芜。
同治十二年,盛康购得此园,大加修治,并改"刘园"为"留园",谐其音而取"长留天地间"之意,留园之名始于此。
盛氏留园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誉一时;山石之奇,以冠云峰为最。
辛亥革命后,盛康之子盛宣怀流亡日本,园遂衰败。
1927年,北伐军二十一师司令部曾驻此园。
40年代,侵华日军和国命党军队先后在此饲养军马,门窗挂落破坏殆尽,残垣断壁,几成废墟。
1953年,人民政府拨款对留园进行抢修,1954年元旦开放,供人游览。
留园现有面积2.331万平方米,建筑占全园面积1/3,以建筑空间处理精湛著称。
厅堂在苏州诸园中最为宏敞华丽,大而能精,工不伤雕。
园大致可分为中、东、北、西四部分,园南有祠堂与住宅两路三进,前厅后楼,颇高敞。
园中部系原"寒碧庄"基础,虽有局部改观,仍不失为全园精华,西为山池,环以楼阁,贵以长廊,峰峦回抱,明洁清幽;东为厅堂,参以轩斋,间列峰石,重门叠户,曲折多变。
东、北、西三部分是光绪年间扩建。
东部主要是一组以突出冠云峰为主的建筑群。
北部旧构多毁,现辟有盆景园。
香山帮:江南最出神入化的匠人

香山帮:江南最出神入化的匠人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40期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江南不仅存在于文人的诗里或墨客的笔下,还深深镌刻在匠人的凿刀中。
而把凿刀玩得最出神入化的,就是一群“香山梓人”(古时通常以“梓人”来称呼能工巧匠)联手组成的“香山帮”。
他们在中国建筑史上纵横千年,留下了各种浓墨重彩的杰作,比如天安门、故宫三大殿、苏州狮子林……起于春秋战国苏州香山位于太湖之滨,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在这里种植香草而得名。
香山地区钟灵毓秀,无论文武还是工艺,任何领域都不缺能人奇士,“香山帮”就是其中的代表。
所谓香山帮,其实是对太湖流域营造匠人的统称。
在苏州梓义公所内,保存着一块刻于道光三十年的“水木匠业兴修公所办理善举碑”,碑文中提到的“水木匠业,以香山帮为最……”这是香山帮在正式历史记载中的首次出现。
但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及其周边地区就诞生了许多擅长精细建筑技术的工匠,当地的民谣自豪地说:家家有匠人,户户有绣娘。
北宋时,香山匠人被皇家两度征召,参与宫殿与园林的修建。
声振江湖庙堂但遗憾的是,中国“匠不入史”的传统让香山匠人很难得到重视。
直到明代,香山帮鼻祖蒯祥的出现,才慢慢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蒯祥,苏州吴县人,祖上世代都是香山匠人,父亲蒯富,曾被明王朝选入京师,承担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
永乐十五年,不到20岁的蒯祥,带领香山匠人入京修建北京皇宫,亲手设计了“承天门”,即后世所称的天安门。
这之后,蒯祥官至工部侍郎,永乐大帝尊称他为“蒯鲁班”。
而他所领导的香山匠人也成为皇家宫殿、园林,甚至陵寝的专用设计与建造师,“香山帮”的名号开始声振江湖和庙堂。
明、清两代是香山帮发展的鼎盛时期,数百年间,在香山帮匠人手下,诞生了无数妙园豪阁:故宫三大殿、苏州狮子林、拙政园……后来,人们干脆以“苏派建筑”来代指依香山帮模式建造的建筑。
清朝末年,受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西学东渐等影响,以香山帮为代表的中式传统建筑流派逐渐式微,依靠师徒、祖辈手手相传的技艺传承方式受到严重威胁,好在“一代宗匠”姚承祖出现了,他创新香山帮古老的技艺传承方式,开设匠人学堂,免费招收建筑工匠子弟入学,重在培养他们的技艺与文化素养,同时编纂了集千年香山帮建筑技艺精华的巨著《营造法原》,直到现在仍是每位香山帮匠人入行时的“至尊宝典”,书里所记载的营造技法与口诀足以让每位匠人受用一生。
第一部分古典园林概述

国外的中国园林: 1.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 1.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 明轩1980年4月竣工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馆北翼。它是以苏州“网师 园”为蓝本而建造的,占地400平方米。因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故名 为“明轩”。这座庭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园林 走向海外的开山之作。 公园象征四季的景观布局很有特色。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点(利用自然): (1)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 (2)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 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
魏晋南北朝,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 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佛教自东汉传入,盛行于魏晋,南朝 梁武帝将其定为国教,寺庙园林开始兴起。 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 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寿山艮岳”的万 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 名园。
苏州古典园林

六)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
将山水诗、画的意境与造园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高度的统一。
以圆明园、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和以苏州、杭州、无锡、湖州、扬州等地的私家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都发展起来。
构园专著:《园冶》(明代:计成)2、私家园林总体风格是规模较小,闲静、优雅、含蓄、秀丽,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次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首例蓝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2、江南园林多属私园,以宅园为主,规模小,多奇石秀水、玲珑纤巧,轻盈秀丽,灰砖青瓦,韵味隽永,富有田园情趣,身入其中舒适恬淡。
第二节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自然界是上苍的创造,建筑是人的创造,园林则是上苍与人的合作产物.一、山水中国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水互衬互补,相映成趣。
山主静,水主动。
园中有山可以登高望远,统览全局,扩展视野,舒畅胸怀;园中有水则显得空灵开阔,微波荡漾,神清气爽。
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互渗互融,相契相合,形成诗画一般的园林景色。
(三)建筑1、园林建筑的审美功能园林建筑除具有一般建筑的实用功能外,还重在发挥构成独立景观或点缀风景的审美功能。
“楼阁亭宇,乃山水之眉目也”——清代,郑绩“雁横南浦,人依西楼”。
2、中国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1)以柱、梁、枋等木构件组成的框架承载屋顶的重量,墙体只起围护作用;(2)园林建筑出于观赏的需要,在设计上十分灵活;(3)中国园林建筑在修造中十分精致精美;(4)园林建筑造型、装修不求浓艳富丽而求典雅清新。
清代李渔:“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
3、主要园林主要建筑物及其功能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轩、廊,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
三、以文导游“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苏州市星港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州市星港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共26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元(xūn)(chóu)划(shǔ)名(jiǒnɡ)乎不同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看云海翻起,睹A (落叶飘零/流水落花),孤寂难掩,暮色蔓延,谁又知道我低声浅唱,醉拨情弦。
叹一句流光似梦,苍白了谁的天地,谁的天涯?随风的尘埃,沉淀了一段过往。
寂寥雨后的天地,沉淀了一段纷飞后的宁静。
坐忘尘世,看淡云烟,B(细听/倾听)细雨淡淡的声符,光阴亘古不变的轮回。
太多的情愫已模糊不清了。
一颗早已洗净铅华的心,不再留恋任何繁华的人事了。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2)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3) ,凭君传语报平安。
(__________《逢入京使》)(4)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____________》)(5)_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7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4.名著阅读。
(6分)(1)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图画,不超过100字。
(3分)图1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图2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示例:图1 配文字: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
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图2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关于《骆驼祥子》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写祥子从军阀部队逃出来以后喝馄饨时,“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
图文鉴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庭院--“明轩”和红木家具

图⽂鉴赏纽约⼤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庭院--“明轩”和红⽊家具17⾄18世纪,在欧洲⽂化史上有⼀个词语颇为引⼈注意,这就是chinoiserie——中国风。
当时
中国的瓷器、壁纸、刺绣、服装、家具、建筑等风靡了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
18世纪之后,欧洲的“中国热”渐渐消退,以后的⼀两百年间,中国⼀直处于被侵略、鄙视的地
位,中国⽂化的价值呈现出弱势的状态。
西⽅⼈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再次在⾃⼰国家见到中国
式园林。
“明轩”,1980年4⽉竣⼯于美国纽约的⼤都会艺术馆北翼。
因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故名为“明
轩”。
这座庭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造园艺术,凝聚了匠师们的⼼⾎,作为代表中国传统⽂
化、民族特⾊的永久性珍品,所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影响是⽆法估量的,时⾄今⽇,仍为世
⼈所瞩⽬。
⽽明轩所陈列的黄花梨等明式家具,更是其镇馆之宝!今与诸⽊友同赏共鉴:
螺丝壳⾥做道场,同样空性灵净。
⾬该打芭蕉的,可惜玻璃包着天空。
壶⾃天春,⼈⾃⽼庄。
⼏乎算是室内,但这种野趣不知如何保持的。
廊是必不可少的中式园林要素
太湖之⽯,玲珑⼋⽅
明式家具把对称搞到极致
中式园林的光与影
美国⼈把好东西从⾻⼦⾥刮⾛了
独坐幽篁,独享春江花⽉之时光。
什么样的空间,匹配什么样的陈设。
临⽔照花未见⽔。
梵⾳⼊⽿。
千年横陈。
2021-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2021-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泸州老窖酒的香型属于()。
A.酱香型B.米香型C.窖香型D.清香型2.我国对旅游业的定位是()。
A.战略性支柱产业B.战略性先导产业C.战略性重要产业D.战略性窗口产业3.第25题相传秦始皇求仙、八仙过海等故事都发生于()。
A.秦皇岛B.蓬莱阁C.崂山D.成山头4.中国园林名播海外,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明轩”,依据的蓝本是中国的( )里的建筑。
A.狮子林B.拙政园C.网师园D.寄畅园5.第3题纳西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史料。
6.在园林中,当水面很小时,可用乱石为岸,这种理水方法是()。
A.掩B.挑C.破D.隔7. 清代浙东学派奠基人,提倡反对君主专制的是()。
A. 顾炎武B. 龚自珍C. 章学诚D. 黄宗羲8.楹联“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是题写在()上的。
A.仁寿殿B.保和殿C.太和殿D.中和殿9.入境旅游者要求在全团旅行结束后延长在华时间,需要延长签证期限的,应经( )同意并履行手续。
A.地接社B.组团社C.公安部门D.使领馆10.中国出现成熟定型的文字“甲骨文”的朝代是()。
A.夏B.商C.周D.春秋11.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嗜好是()。
A.喜蒜蓉B.辣椒当盐C.麻味浓郁D.醋味当先12.第25题“赛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
13.第47题万泉河是海南第()大河。
14.()是我国最早的音节文字。
A. 彝文B. 藏文C. 汉文D. 朝鲜文15.长鼓舞、马刀舞、摆手舞、芦笙舞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
A.朝鲜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B.白族、壮族、傣族、彝族C.壮族、藏族、傣族、土家族D.白族、藏族、纳西族、傣族16.在下列小说中,属于清代的是( )。
国外的中式建筑一览

中国的园林和建筑艺术中国的园林和建筑艺术,曾于17世纪左右在欧洲刮起“中国热”的旋风,当时在欧洲各国建造了不少中国风格的园林和建筑。
1980年后,中国的造园艺术再次被介绍到西方世界。
不同时期的两次“中国热”成为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中国建筑17至18世纪在欧洲文化史上有一个词语颇为引人注意,这就是chinoiserie(中国风)。
当时中国的瓷器、壁纸、刺绣、服装、家具、建筑等风靡了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中国的园林,它深刻影响了欧洲的造园艺术,使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短短几十年间,欧洲大陆上兴建了不少中式建筑。
古典中国18世纪的欧洲花园多为庄园府邸的附属花园,供主人游览观赏之用,多数为私家,如瑞典的“中国宫”,法国的“红楼”。
瑞典“中国宫”瑞典“中国宫”位于斯德哥尔摩市郊的皇后岛上。
由于王后乌尔利卡非常喜爱中国文化,1753年,国王腓特烈一世在离王宫不远的地方专门为她修建了中国式楼阁。
这是一座中国式宫殿与法国洛可可式建筑的融合体,整个建筑呈弓形,宫顶仿中国宫殿装饰并刻意雕龙,但无琉璃瓦。
法国红楼法国红楼位于巴黎富人区蒙梭公园附近一座赭红色的中式楼房,这是巴黎城内极少出现与城市整体风格不一致的建筑。
建造者卢芹斋,是19世纪末来到法国的中国人。
这座中式建筑,最初使命原本是装载中国古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建筑本身已经成为进入巴黎文化遗产之列的古董。
18世纪欧洲的中国园林,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色。
由于部分花园是从古典式改建而来,还在局部保留了古典主义的手法,东西合璧的做法比较多见。
总的来说,这时的欧洲中国园林,多数是在局部模仿,手法比较简单。
自然风致园相对中国传统园林而言,处理过于粗糙,类似荒野的景色,缺乏中国园林的精心布置。
图画式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国建筑,不过模仿得不太地道。
比如德国慕尼黑英国公园里的“中国塔”。
慕尼黑英国公园里的“中国塔”(Chinesischer Turm)这是德国人按照自己对中国木塔的想象建成的塔,美名曰“中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