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分析-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

合集下载

古根海姆艺术馆设计理念

古根海姆艺术馆设计理念

古根海姆艺术馆设计理念
古根海姆艺术馆是一座位于纽约的世界知名的艺术博物馆,它以其独特的设计
理念而闻名于世。

建筑师法兰克·劳埃德·赖特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了这座博物馆,他的设计理念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一。

古根海姆艺术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赖特对空间和光线的独特理解。

他将建筑物
视为一种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曲线和倾斜的墙面,赖特创造了一个富有动感和流畅感的空间。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整个建筑物看起来就像是一件雕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古根海姆艺术馆的内部设计同样体现了赖特对空间的独特理解。

他设计了一个
中空的螺旋形结构,使得参观者可以顺着螺旋形的斜坡一路向上,欣赏展品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整个建筑物的设计。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艺术馆的参观体验成为一种独特的感官享受,使人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之中。

古根海姆艺术馆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物本身,也体现在展品的陈列上。

赖特的设计理念强调了展品与空间的和谐统一,他认为艺术品应该与空间相互呼应,而不是简单地陈列在一个静态的空间中。

因此,古根海姆艺术馆的展览空间通常是充满曲线和倾斜的墙面,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展品的陈列成为一种艺术品的展示,使参观者在欣赏展品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整个空间的设计。

总的来说,古根海姆艺术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赖特对空间和光线的独特理解,
他通过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展览陈列方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古根海姆艺术馆成为了一座艺术品,也使得参观者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艺术与空间的和谐统一。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建筑设计原理2》课程作业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班级:14建筑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邹*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为所罗门·R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

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

① 基地环境布局与文脉分析建筑基地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其圆形体块与对街湖岸相呼应。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43年,美国冶炼业巨富所罗门•R •古根海为保存和陈列自己的美术藏品,委托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最终于1959年建造完成并开幕。

赖特作为美国建筑大师,对现代建筑影响巨大。

但他的建筑思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与当时欧洲大陆的主流——现代主义设计崇尚“功能”至上的思想不同。

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框架,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释着建筑理念。

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也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

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时间与空间。

② 建筑功能与流线分析作为博物馆建筑,参观线路和内部环境营造十分重要。

博物馆的基本参观功能也决定建筑内部需要流动性强、采光优良的空间。

此外,就空间分布而言,博物馆应具备藏品储物的空间、办公空间、接待间、休息室、交通等辅助空间。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为两个大的功能区:办公区和展览区。

从大厅入口进入,向左是进入办公区,向右是展览区,而且整个展览区呈螺旋状,交通流线一目了然,所以其交通流线很明确,即一分为二。

③ 建筑空间组合分析建筑的外观只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必然体现,内部空间才是建筑物的主体。

平面布局对空间划分至关重要。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平面根据功能划分成动态的不对称布局。

以入口轴线为界,左右分别布局一大一小两建筑主体。

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a
21
a
22
职员办公室
a
23
零售厅 餐厅/咖啡厅
零售厅与餐厅咖啡厅在一起 人性化规格
a
24
中庭
a
25
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艺术价值
1997年,一座石破天惊的建筑杰作在西班牙中等城市毕尔巴鄂横空出世,它以奇美 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称 它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作为城市诗篇的建筑,能够将城市中疾走 的人群从庸碌的时间中暂时解救片刻,或者仅仅是让我们深呼吸一次,在云淡风清中悦 目而赏心,然后幻想夕阳和雨。那些能够将建筑真正作为城市诗篇而书写歌咏的建筑师 ,在这个时代比真正的诗人还要稀少,一座城市遭遇他们、发现他们、并邀请他们为自 己留下吉光片羽,需要的是难得的福缘。
艺术经常是盖里的灵感发源地,他对艺术的兴趣可以从他的建筑作品中了解到。同时,艺术 使他初次使用开放的建筑结构,并让人觉得是一种无形的改变,而非刻意。盖里仿佛与美国都 市格格不入,他采用多种物质材料、运用各种建筑形式,并将幽默、神秘以及梦想等融入他的 建筑体系中。他曾说:“我喜欢这种在建筑过程中看不见的美,而这种美又常常在技术制造过 程中失落了。”盖里在早期的工作中就大胆运用开阔的空间、各种原材料以及不拘泥的形式来 进行建造。盖里的建筑也包含了普通的过程,有继续进行的生命、进化中的生命和成长中的生 命等。盖里在建筑和艺术间找到了共鸣,明显与模糊、自然与人工、新与旧、晦暗与透明、堵 塞与空旷等方面,这就是盖里与其他建筑作品最为明晰的对照,因此盖里被誉为“建筑界的毕 加索”。
如果真像当年媒体所说的,格雷的建筑形式指向了新世纪的建筑概念,可 能在对建筑 材料的扩大和使用上是专业界认可的,但是在对建筑理想的理解 上分歧还会继续,尽管现在 整个世界已经安然无恙地进入了新世纪。

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品特点

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品特点

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品特点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全球知名的科学文化机构,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独具特色的展品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本篇文章将逐步介绍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品特点,以带领读者领略这座博物馆的魅力。

建筑风格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新古典主义。

它被认为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最重要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之一。

博物馆的建筑师是一个名叫麦克基姆的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他曾是纽约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的教授。

他为博物馆创造了一个充满雄伟和优雅的结构,该建筑结构由18个石柱支撑着一个巨大的锥形穹顶,顶部还有一座22英尺高的青铜铸造的恐龙骨架。

博物馆以其简单和严谨的建筑形式著名,而这种形式同时也是19世纪美国建筑师们奉行的理想标准之一,即为建筑物减少使用夸张的装饰和复杂的设计,由此产生一个典雅而优美的空间,创造出人们可以观看和欣赏展品的舒适环境。

展品特点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彩,展示了数以百万计的物种和展品,以及从各个角度来介绍我们丰富多样的自然和文化历史。

在博物馆的展馆中,最大的一个展馆是生命图书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标本和化石,包括恐龙骨骼模型和真实标本。

这些标本和模型帮助访客了解有关自然历史,人类演化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知识。

在美洲土著人展览区,馆内提供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将访客带入别致的印第安部落和村庄。

展馆内收藏着艺术仿佛真实一般的陶器和装饰品,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当地文化习俗对于自身世界的认识和运用。

此外,博物馆的另一个特色是举行了大量的临时和常设的展览。

一些专门的展览将访客带入虚构和神话世界,如深海啸声展览,让人们发现海洋的秘密和海洋生物。

还有一些活动在不同的季节举办,如惊险刺激的恐龙之夜,以及准备迎接巧克力和啤酒节等。

总结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品特点在世界文化和科学的历史中,占据着舞台演出的一席之地。

建筑艺术的简约和展出物品的丰富玳瑁,相互辉映,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建筑灿若星河的创造中,毕尔巴鄂古根海 姆博物馆无疑属于最伟大之列,与悉尼歌剧院一样,它们都属 于未来的建筑提前降临人世,属于不是用凡间语言写就的城市 诗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盖里所精通的这种形式活生生地破 坏了本国的总体流行形式。尽管他的作品与其他作品有很大程 度的不同,但在某些类别上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是,在与 传统的城市功能、形式、空间以及总体外形等方面的比较上, 盖里的作品又有相当的优越感。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在 建筑形式上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盖里在建筑和艺术间找到 了共鸣,这也说明公众同样也渴望在建筑中融入艺术,这两项 同样是不可预知并且充满了惊奇感。这种合成主要体现在明显 与模糊、自然与人工、新与旧、晦暗与透明、堵塞与空旷等方 面,这就是盖里与其他建筑作品最为明晰的对照,因此盖里被 誉为“ 建筑界的毕加索”。
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弗兰克· 盖里
弗兰克· 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 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 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他现在归 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 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 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包古根汉姆美术馆 (MuseoGuggenheimBilbao)。 盖里的作品相当独特,极具个性,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很少掺杂社会化和意 识形态的东西。他通常使用多角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 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运用到图样中去。在很多时候,他把建筑工作当成 雕刻一样对待,这种三维结构图通过集中处理就拥有了多种形式。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

服务空间设计
餐厅和咖啡厅 集中在一起, 脱离展厅部分, 十分便利和谐
采光设计
2层及3层各有3个陈列室。它们被包围在其他用房中央。3层屋顶上3个 方形大天窗正对着3层的3个陈列室,为他们提供了自幻境一般。盖里很善于利用不同体块间形成的缝隙 作为天光的采光口,形成温和却形态各异的光线。
临水一侧如同一艘船,展示毕尔巴鄂的璀璨的造船史
建筑环境细节设计
THANK YOU !
的效果。
陈列空间的设计
盖里采用了较为简单的形态作为普通陈列室的外形设计。 同时他又设计了很多其他风格的特殊展厅来丰富空间变化,令观众惊喜
地穿梭在其中。
陈列空间的交通布局
放射式组织形式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平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实际上它是放射式 布局的综合体。 从一层平面看有几个状自由的展厅簇拥在中庭周围。 而二层平面以上,一个由廊柱和天桥组成的环路将陈列室组织在四周。
建筑造型与材料
钛合金的材质,有极强的流动性 周边环境的设计带有雕塑感和时代感,十分新奇
由数个不规则的流线型多面体组成,上面覆盖着3.3万块钛金属片,在光照下熠熠发光,与波光鳞鳞的河水相映成 趣。尽管建筑本身是个耗用了5000吨钢材的庞然大物,但由于造型飘逸,色彩明快,丝毫不给人沉重感。
傍晚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毕尔巴鄂的夜景中熠熠生辉,大片的金属墙面折射着城市中的光芒,倒 印在内维隆河之上,美丽壮观。
平面布局 中庭
展厅
展厅
商店,厕所, 咖啡厅
展厅
展厅
商店,厕所, 咖啡厅
展厅
管理用房
“我将房子分成小房间,每一件都想象成现实独立的实体,如同一个小村庄。” ——弗兰克·盖里
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中,盖里就依照他的想法,把每块功能都分成一个独立的部分,最后通过中 心的中庭把它们汇聚了起来。

古根海姆美术馆

古根海姆美术馆

古根海姆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上东区,是美国最著名的美术馆之一。

它以用于展示现代及当代艺术的知名建筑和收藏而闻名于世界各地。

该美术馆的建筑既具有独特的现代风格,又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是一座建筑和艺术的杰出代表。

古根海姆美术馆由苏珊娜·古根海姆于1937年成立,并命名为“索尔·R·古根海姆基金会古根海姆美术馆”。

该美术馆首次在纽约市华盛顿广场的一栋建筑内对公众开放。

1959年,该美术馆搬到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建筑内。

该建筑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1959年去世前最后一座竣工建筑。

古根海姆美术馆是一座独特的建筑,呈八角形平面,顶部覆盖着一个大型的圆顶。

整个建筑采用石材建造,展现出现代主义风格。

馆内的艺术品收藏成为了该美术馆的最大亮点。

从1920年代开始,苏珊娜·古根海姆收集了现代艺术品,并且她对艺术领域的热情和独特的艺术眼光为美术馆的收藏增添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

收藏品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作品等。

其中许多展出品是来自于历史上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如巴勃罗·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安迪·沃霍尔和杰克逊·波洛克等。

除了常年展览外,古根海姆美术馆还经常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他们曾经为艺术家们举办了作品展示,互动活动,以及工作坊等。

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开放时间是星期一、星期四、星期六、星期天早上10:00到下午5:45。

星期五的开放时间是晚上10:00,星期二和星期三休息。

总之,古根海姆美术馆是现代艺术和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美国和世界美术馆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美国最著名的美术馆之一。

馆内的收藏品和建筑风格无疑将会给游客带来一次难忘的美术馆之旅。

2024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设计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设计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设计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展厅布置方式是( )。

A.多线式B.簇团式C.串联式D.并联式【答案】 C2、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一般为:( )A.1000~3000人B.3000~5000人C.5000~10000人D.10000~15000人【答案】 D3、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规定中,以下哪项叙述有误?( )A.县级政府办公楼应设无障碍专用厕所B.体育馆建筑应设无障碍专用人口C.专科医院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D.汽车客运站可不设无障碍电梯【答案】 B4、下列人防工程可以临战施工的是()。

A.抗爆隔墙B.防护密闭门C.通风口防护设施D.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答案】 A5、下列哪一项不是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特点?( )A.间接得热系统B.水墙C.充气墙D.毗连日光间【答案】 C6、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发表了《雅典宪章》,该宪章最核心的城市规划思想是:A.田园城市(Garden City)B.城市历史保护C.城市功能分区D.区域规划思想【答案】 C7、当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多少时,应设休息平台?( )A.10mB.12mC.15mD.18m【答案】 C8、按清代工部《工程作法》规定,大木小式建筑的面阔尺度由下列哪项来确定?( )A.斗口尺寸B.斗栱尺度C.檐柱高度D.明间面阔及檐柱径【答案】 D9、下列关于住宅设计的原理中,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家庭人口形成不同的住户户型B.不同的家庭人口形成不同的住户C.户型与套型概念相同D.不同的住户需要不同类型的户型住宅空间【答案】 A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卓越的城市广场,最有代表性的是( )。

A.恺撒广场B.奥普斯广场C.圣马可广场D.圣彼得广场【答案】 C11、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 )A.环境刺激B.应激C.绩效D.唤醒【答案】 B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对应的景观设计手法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姓名:***
学号:********
班级:****
现代经典建筑分析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

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

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该建筑是赖特晚年的杰作。

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比美。

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

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再次增建了一
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
成今天的样子。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
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
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
饰了一下。

平滑的白色
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
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
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
物。

建筑物的外部向
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
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


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
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
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
行政办公部分,4层。

陈列
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高约30米,大厅顶部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地面以3%的坡度缓慢上升。

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430米。

美术馆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了6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有趣和轻松得多。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
德·赖特为美国最有创意
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
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
行已很长时间,一直工作
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
过了600 件。

赖特以设
计私人住宅而著名,其职
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多年来赖特一直探求以一条三向度的螺旋形的结构,而不是圆形平面的结构,来包容一个空间,使人们真正体验空间中的运动。

他认为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时,周围的空间才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折叠的。

为了这个观点,他曾在旧金山设计一家螺旋形的商店,在匹兹堡建一处螺旋形的车库,这次又说服业主,使他相信螺旋形是博物馆最好的形式。

1986年,古根海姆博物馆获得了美国
建筑师协会25年奖
的殊荣。

建筑设计
联合艺术家打败
“虚空”
作为古根海姆博
物馆的核心,由螺旋
上升的室内坡道所环
绕的圆形大厅承袭了
西方教堂中人与精神
世界的关系——精美的圆形穹顶天窗把自然光过滤成纯净的光芒,让置身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神秘的距离,从内心深处升起对崇高的敬意。

赖特所设计的这条坡道让人们得以接近顶端,
然而坡道的尽头仍然是玻璃顶的隔阂,一切并没有真正发生。

但这恰恰为圆形大厅的未来暗示了突破的可能。

策展人南茜·斯贝克特认为,艺术家的天性是为空间造色,不论是从画布的一头画到另一头,还是塑造大量雕塑,抑或是创造各种尺度的装置,这种装饰所有表面的冲动都来源于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空”所代表的“虚空”的恐惧。

而建筑师赖特在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之时却打败了对于“空”的恐惧,特意将建筑的中心位置留白,将原本的建筑内部的视觉中心转化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空”漩涡,而这一独特的建筑空间设计也为博物馆的布展催化出不一样的体验。

海拉在1943年给莱特的信中写道“我需要一个斗士,一个热爱空间的人,一个鼓动家,一个试验者和一个天才….我想建一座精神的神殿,一座纪念碑。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观像一只茶杯。

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今天看起来恰当不过的造型,五十年前却被纽约建筑管理当局看成是个怪物,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拿到建筑许可。

莱特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认为纽约过于拥挤了,但
是他还是得尊重客户把博
物馆建在纽约的选择。

古根
海姆博物馆最终能选址在
第五大道面向中央公园的
87至89街也算没有让莱
特过于失望。

旧式的博物馆就像
是保存艺术品的仓库,分隔
成一个个的小间,基本上没
有考虑参观者的需求和感受。

莱特斯毫不掩饰他对几条街之隔的大都会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的不屑一顾。

他要建一座能将艺术品,人和自然的精神和气息贯通的建筑。

莱特是这样做的,展厅是环绕圆形建筑的螺旋线,从底层盘旋上升直到最高层,没有阶梯。

圆形的中庭有一个玻璃穹顶。

莱特喜欢平展宽阔的草原风格,在拥挤的纽约,他用向上的螺旋线表达他对远方和广阔空间的追求。

螺旋线结束了,可是玻璃屋顶却和更高更远的天空相联系着。

从博物馆的外面看,并不算很高。

可是走进博物馆,向上一望,却觉得很高。

这是螺旋线的特殊视觉效果。

它仿佛是一座没有神像的崇高的殿堂。

在大多数的高大教堂里,你会觉得人的渺小,在这里并不会。

莱特并没有利用建筑贬低人的存在,人与艺术和自然是平等的。

在参观
展品时,你可
以从底层走
到最高层,然
后坐电梯回
到底层;也可
以先座电梯
到最高的第
六层,然后慢
慢走回底层。

当然我也看到很多喜爱艺术品或建筑本身的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清晰的无障碍的路线,不正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体现吗?在这里你不用担心遗漏什么或者走了多余的路。

为了方便布展,展览廊道被分割为类似橘瓣的相对独立空间。

而且从任何一层都可以看到大厅和其它楼层的情况。

三角形,椭圆形,圆形,弧形和方形在这里交相呼应。

每走过一段,我都忍不住探出头,观察大厅,穹顶和其它楼层的情况。

享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与周围世界的相互联系,不也是现代人的理想生活空间吗?
本来在博物馆的后面还设计了一个塔楼,作为艺术家的画室和公寓,但是由于经费问题,并没有建成。

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成今天的样子。

索罗门古根海姆在博物馆开工前就已经去世,1959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对外开放时,莱特也已经去世半年多了。

有的批评家可是并未因此善罢甘休,他们认为弧线型的展览区是对绘画艺术。

甚至有二十位艺术家签名拒绝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他们的作品。

这样的行为是由于对现代艺术的误解造成的。

古根海姆博物馆最初用来展览非实体艺术—也就是抽象画。

古根海姆,海拉和莱特共同建立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现代艺术的纪念碑。

今天,对现代艺术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误解已经烟消云散了。

具体分析--
1、基地选择:
博物馆基地位于街区的拐角处,其
圆形体块与对街湖岸相呼应。

建筑的争议重点之一就在于建
筑形体与周围建筑显得格格不入,对
此,赖特本人说:“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

一层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可以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其实,也真是由于这种不协调,使得古根海姆博物馆虽然蜷伏在周围林立的褐色砖砌高楼大厦之中,任能成为一个地区的焦点。

2、采光设计:
建筑通过顶部玻璃窗和螺旋形结
构外周的高窗采光。

基本满足了
博物馆内部的采光要求,同时辅
助以人工采光,使得参观者能够
感受到独特的参观氛围。

3、体量关系
博物馆在体量关系上稍显不平衡,重心
过于偏向一边,在1990年加建了矩形附属
建筑后体量上的失衡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4、平面与立面的关系:
平面与立面显示出相对的对称关系。

这种形式上的设计方法较多出现在现代大师的经典作品中,如赖特的流水别墅,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等。

5、明确的交通流线:一分为二
6、重复关系:两个圆形的体量呈竖向
有变化的重复,体现了建建筑的节奏感
和韵律感。

7、平面构图:
总结起来:建筑造型张扬外部装饰朴实交通流线明确内部空间多变
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赖特最后一个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他辉煌的建筑生涯的句号。

在这个建筑之中,他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种独特的造型,圆坡道的
赖特—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运用和简洁的交通流线处理。

即使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建筑,我们任然可以从中窥见大师独特的建筑思考。

当赖特被问到他最重要的建筑是哪一个的时候,他总是回答说:“下一个。

”因此,我们可以说,古根海姆博物馆称的上是赖特建筑生涯的巅峰。

我想,我们作为刚刚入门建筑设计的学生,自然应该像大师一样把每一个设计当做自己最重要的设计,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领悟,不断地进步,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和规划出令人满意的城市。

当赖特被问到他最重要的建筑是哪一个的时候,他总是回答说:“下一个。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