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及包衣材料

一、颗粒剂常用的辅料

1、填充剂

常用品种:淀粉、乳糖、糊精、糖粉、硫酸钙、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葡萄糖。

2、粘合剂

常用品种:

1、天然的:淀粉浆、预胶化淀粉、糊精。

2、合成:聚维酮、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3、润湿剂

常用品种:蒸馏水、乙醇

4、崩解剂

常用品种: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枸橼酸、聚山梨酯80 5、润滑剂

润滑剂的分类:

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

2、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4、润滑剂常用品种: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石蜡、白油、甘油、甘氨酸。

二、颗粒剂常用的6种包衣材料

目前常用的颗粒剂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参照中西药片剂的包衣材料, 因此中西药颗粒剂的包衣材料也具有通用性。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材料、肠溶性材料、不溶性材料。现仅就目前常用及有发展前景的包衣材料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为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包衣材料, 其特点是成膜性好。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也能溶于水, 衣膜在

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颗粒进行薄膜包衣。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 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 及相对湿度100% 的条件下,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 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因此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 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在研究适于吞服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时, 以HPMC 包衣制备的颗粒剂, 不仅可掩盖苦味, 易于吞服, 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 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因此, 制备吞服型颗粒剂可选HPMC 作为包衣材料。琥珀消石颗粒用60RT 50HPMC 包衣后保证了其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

新型的薄膜包衣材料——欧巴代(Opadry) 即由HPMC、增塑剂和着色剂组成, 英国卡乐康公司采用电脑配方研制, 能满足各种颜色的肠溶、胃溶, 特殊防潮的包衣需要。欧巴代以水为溶剂, 配制浓度为5%~8% , 若以有机溶媒为溶剂, 配制浓度为12%~ 15%。用量: 肠溶型为片心重量的6%~ 10%。欧巴代具有用量少、配液简单、迅速均一、包衣时间短、设备利用率高。药品色泽重现性好等优点, 是目前较可靠的高品质包衣材料。

2、聚乙二醇(PEG)

本品可溶于水及胃肠液, 其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一般在4 000~6 000 者可成膜, 包衣时用其25%~50% 的乙醇液,形成的衣膜对热敏感, 温度高时易熔融, 常与其它薄膜衣料如HPMC、CA P 等混合使用。新雪丹颗粒用HPMC 和PEG 包衣后与ì号丙烯酸树脂比较, 其溶化性大为提高, 包衣后的颗粒防潮性能明显高于未包衣颗粒。

3、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

为白色纤维状粉末, 不溶于水、乙醇、烃类及氯化烃, 可溶

于丙酮或乙醇—丙酮的混合液中, 吸湿性不大, 但在贮存中应避免过多地吸收水分。长期处于高温、高湿条件下, 将发生分解,从而增加游离酸含量并改变粘度影响使用。包衣时本品一般使用8%~12%的丙酮:乙醇混合溶液, 成膜性好, 操作方便。包衣后不溶于酸性溶液而能溶解于pH5. 8~ 6. 0 的缓冲液中,胰酶能促进其消化, 因此其为良好的肠溶衣材料。目前国外已开发出了CA P 的水分散体(Aqueous Enteric Coating Dispersion) 克服了使用有机溶剂污染环境易燃易爆的缺点。

4、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醋酸酯(AEA)

本品不溶于水, 可溶于乙醇、丙酮和人工胃液。作为胃溶性薄膜衣材料, 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 包衣时一般用5%~7%的乙醇溶液。加入少量滑石粉可防止粘连, 如与HPMC 等配合使用, 效果更好。据报道三层薄膜包衣技术是为了避免片剂各组分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为提高片剂的隔潮性和掩蔽苦味,感冒片剂需包第三层薄膜衣。但单用HPMC 时片面会产生须状结晶体, 它与片中异丙基安替比林和空气中的水分作用有关。试验表明, 浆液中添加AEA可改善膜衣的延伸率而增强隔潮性。

5、乙基纤维素(EC)

乙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乙基醚, 本品在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 但不溶于水、甘油等。软化点为152~162℃, 不易吸潮, 但在较高温度及受日光照射时易发生氧化降解。乙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由于疏水性好, 不溶于胃肠液, 常与水溶性聚合物共用改变其通透性, 调节乙基纤维素与水溶性聚合物的比例可控制衣膜层的释药速度。EC 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缓控释包衣材料,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水分散包衣技术。

5. 1、EC 的有机溶媒包衣液 

EC 作为薄膜包衣材料,具有限速、保护片芯、防潮、避光、

矫味和增加流动性等作用。陈庆华等[ 10 ]以不同粘度规格的EC 为包衣材料

制备了缓释盐酸苯丙醇胺树脂, 以体外溶出试验, 考察了EC 粘度、EC 包衣增重百分率、EC 分散介质(水或乙醇) 等对缓释药树脂体外溶出的影响。结果释药速度随着EC 粘度的增大和包衣不断增厚而降低, EC20 Pa·s 醇溶液包衣的缓释效果明显优于25 Pa·s 的EC水分散体Surelease。Surelease 释药速度一般慢于EC的醇溶液, 但实验数据表明, Surelease 反而有一定的促进释放的作用, 不适用于作药树脂的缓释包衣材料。赵甘霖等在研制出布洛芬速释处方的基础上, 用EC 为材料对颗粒进行包衣制成缓释颗粒。体外释药结果分别用Higuch i 方程和零级动力学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 包衣量较少时, 释药过程更符合Higuch i 方程;包衣量较大时, 更符合零级动力学。包衣量越大,释药越趋于缓慢。Ump rayn 等用不同浓度EC 和EC羟丙基纤维素(HPC) 聚合物对硫酸特普他林微丸进行包衣, 随着EC 含量增加, 硫酸特普他林的释放减少。

5. 2 EC 的水分散体包衣液 

有机溶媒包衣液具有易于成膜的优点, 但同时带来了安全、毒性、成本、环保等一系列问题, 而水性包衣液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它是一种固体含量高且粘度低的水性分散体, 可广泛取代有机溶媒, 因此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国外通常用30%的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进行薄膜包衣, 水分散体的粒度在0. 05~ 0. 3 Lm, 粘度在0. 1 Pa · s 以下。Aquacoat 和Surelease 是两种EC 水分散体品种, 可用于制备多种释药速率的缓释制剂, 选择适宜的增塑剂和适宜的配比, 可改变聚合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增强其成膜性能。在相同包衣增重和增塑剂用量下,Aquacoat和Surelease 包衣微丸均具有和EC 乙醇溶液包衣样品相似的缓释效果, 说明水分散体可以达到与有机溶液型包衣方法相似的衣膜致密性。张火亘等以EC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 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 考察了衣膜厚度的影响, 以癸二酸二丁酯(DBS) 用量为24%的包衣液进行包衣, 增重分别为5% , 10% , 15% ,20% , 结

果发现, 一定的衣膜厚度是维持药物释放的保证: 若衣膜过薄,易出现衣膜破裂, 造成药物释放过快;若衣膜过厚, 则出现时滞现象。所以通过适当调节衣膜的厚度可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要求。国家已将“乙基纤维素水性包衣技术的研究”列为“九五”攻关项目, 随着制剂工业的发展, 水性包衣技术在国内将得到普及和发展。

6、丙烯酸树脂类

是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形成的聚合物, 用作薄膜衣材料的丙烯酸树脂是由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等单体, 按不同比例共聚而成的一大类聚合物。丙烯酸树脂为一类安全、无毒的高分子材料。Eudragit 为其商品名,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有E、L、S、RL 和RS 等多种型号, 其中E 型是胃溶性、L、S 为肠溶性, RL 和RS 不溶于水。国产肠溶性1、2、3号丙烯酸树脂, 分别相当于Eudragit L 30D、L 100 和S100, 胃溶型E30 和ì 号丙烯酸树脂则分别相当于EudragitE30D 和E100, 是目前较理想的薄膜衣材料。国产肠溶丙烯酸树脂ê、? 号可混合用作肠溶中药片包衣, 代替肠溶糖衣片。ê 号树脂外观较差,但具有包衣过程中不易粘连的优点; ? 号树脂易成膜, 光泽较好, 但包衣过程中易粘连。应用中通常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取长补短, 收到很好效果。魏凤玲等在筛选素丸处方及优化“胃肠通”肠溶颗粒包衣的制备工艺中, 采用丙烯酸树脂ê和? 号混合液包衣, 达到了肠溶的目的, 且工艺简单, 又提高了制剂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板蓝根冲剂用胃溶丙烯酸树脂包衣后, 使其服药体积小, 剂量准确且易于吞服; 刘明学等采用胃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鸢都感冒冲剂包衣与未包衣颗粒进行平行比较, 结果表明薄膜包衣颗粒抗湿性明显增强, 颗粒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肠溶丙烯酸树脂ê 号还可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配合, 用于中药胃溶薄膜片的包衣。提高了膜衣的抗湿性, 单独使用HPMC 作为浸膏片的包衣材料时, 常达不到抗湿性要求。在国内未开发胃溶型树脂ì 号前, 多采用复合膜, 膜材料系采用胃溶加肠溶材料组成, 使薄膜形成一个网, 通过水份渗

透, 使其崩解, 以达到胃溶目的。最成功的是采用胃溶HPMC 与肠溶ê号或? 号丙烯酸树脂为膜材料, 通过变换它们的配比,可调节在胃液中的崩解度。增加HPMC 量, 崩解时间就短, 反之则长。胃溶型丙烯酸树脂ì 号成膜性好, 致密性强, 能抵御酶的作用, 不被吸收。不参与代谢, 抗湿性强, 能在胃液中迅速溶解, 是较为理想的薄膜包衣材料。以丙烯酸树脂为分散相的水分散体系称为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水分散体的主要特性是分散相颗粒的粒径介于10~ 1 000 nm。这些颗粒由于热对流和布朗运动, 不会沉淀, 又由于存在光散射, 水分散体外观呈乳状。水分散体的另一特性是固体含量高, 例如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包衣液固体含量可高达10%~15% , 黏度小, 因此包衣操作效率较高, 和聚合物有机溶液包衣相比, 使用安全, 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肠溶丙烯酸树脂薄膜的渗透性较小, 可有效地用于防潮包衣。N E30D型主要用于缓释包衣, 加入适量RL 30D 型可增加衣膜的渗透性。RL 30D 型和N E30D 型的溶胀性较大, 有时也被用于掩味目的的速崩包衣。郭圣荣等报道,先用自由基溶液共聚法合成了3 种不同羟基含量的pH 敏感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 和甲基丙烯酸(MAA ) 二元共聚物以及MMA、MAA 与丙烯酸丁酯(BA ) 的三元共聚物, 然后通过改变反应单体(MMA ∶MAA ∶BA ) 中的MAA 的含量, 可制备不同酸值的丙烯酸树脂。MMA ,MAA 和BA 的三元共聚物本身具有可塑性,在用作包衣时可不再另加增塑剂。可以解决包衣中增塑剂种类和加入量对包衣制剂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问题, 此三元共聚物是一种新型丙烯酸树脂肠溶包衣材料。

总之, 通过薄膜包衣可以改善颗粒剂的外观, 掩盖药物苦味及不良臭味, 减弱对胃肠道的刺激, 起到一定的防潮、隔绝空气的作用。同时通过选择包衣材料和设计包衣液处方形成的包衣膜, 达到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释放时间、释放速度, 起到恒释、缓释、速释及靶向的作用。因此, 包衣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及包衣材料 一、颗粒剂常用的辅料 1、填充剂 常用品种:淀粉、乳糖、糊精、糖粉、硫酸钙、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葡萄糖。 2、粘合剂 常用品种: 1、天然的:淀粉浆、预胶化淀粉、糊精。 2、合成:聚维酮、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3、润湿剂 常用品种:蒸馏水、乙醇 4、崩解剂 常用品种: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枸橼酸、聚山梨酯80 5、润滑剂 润滑剂的分类: 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4、润滑剂常用品种: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石蜡、白油、甘油、甘氨酸。

二、颗粒剂常用的6种包衣材料 目前常用的颗粒剂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参照中西药片剂的包衣材料, 因此中西药颗粒剂的包衣材料也具有通用性。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材料、肠溶性材料、不溶性材料。现仅就目前常用及有发展前景的包衣材料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为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包衣材料, 其特点是成膜性好。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也能溶于水, 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颗粒进行薄膜包衣。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 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 及相对湿度100% 的条件下, 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 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因此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 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在研究适于吞服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时, 以HPMC 包衣制备的颗粒剂, 不仅可掩盖苦味, 易于吞服, 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 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因此, 制备吞服型颗粒剂可选HPMC 作为包衣材料。琥珀消石颗粒用60RT 50HPMC 包衣后保证了其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 新型的薄膜包衣材料——欧巴代(Opadry) 即由HPMC、增塑剂和着色剂组成, 英国卡乐康公司采用电脑配方研制, 能满足各种颜色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提取方法 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90℃)为1.30-1.35。 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一般比重为1:1左右),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沉淀物用少量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 2.浸渍法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搅拌或振荡,浸渍3-5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24小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 3.渗漉法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法。其一般操作方法如下:进行渗漉前,先将药材粉末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以免在渗漉筒内膨胀。取适量脱脂棉,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润湿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松紧程度根据药材及浸出溶剂而定。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石块之类的重物,以防加溶剂时药粉浮起;操作时.先打开渗漉筒浸出液出口之活塞,从上部缓缓加入溶剂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浸渍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渗漉时,溶剂渗入药材的细胞中溶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之后,浓度增高,比重增大而向下移动,上层的浸出溶剂或较稀浸出溶煤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细胞壁内外浓度差。渗漉法浸出效果及提取程度均优于浸渍法。 渗漉法对药材粒度及工艺条件的要求较高,一般渗漉液流出速度以1kg药材计算,慢速浸出以1—3ml/min为宜;快速浸出以3—5ml/min为宜。渗漉过程中,随时补充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浸出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4.其它 (1)动态温浸工艺:将原药材破碎到规定粒度.使药材与溶媒有效接触面积扩大.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温;用机械搅拌促进流动,实现药材界面内外浓度差,有利于有效成分快速浸提,而低温温浸,药液不沸腾,避免了淀粉的过分裂解糊化.既方便了固液分离和离心除杂,又避免了水蒸气共沸蒸馏成分的损失。因此,动态温浸工艺与传统的静态沸腾提取工艺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保存有效成分多,缩短工时,降低耗能等优点。 (2)超速离心除杂与超滤除杂技术:与传统的醇醉沉除杂工艺相比,超速离心与超滤(采用微孔滤膜,经加压滤过)除杂技术,避免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糖和肽类成分的损失,天然成分保留较完全,既使中药汤剂的特色得到发挥,同时又缩小了剂量,制得的颗粒质量高.稳定性好”。 (二)浓缩、干燥技术 药材中指标成分提提取后,制成原颗粒之前应得到流动性粉末为宜,因此提取液必须浓缩与干燥,需要一定温度除去水,伴随有效成分的损失与破坏。如长瓣金莲花的水煎液常压浓缩1小时、16小时及26小时,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6.25%、20%及39%,时间越长有效成分破坏越多。又如采用常压浓缩或减压浓缩制备三黄泻心汤干浸膏,结果成品中番泻苷、黄芩苷的含量降低了23%-94%,改用逆渗透液缩和喷雾干燥技术,含量仍降低1%—6%,当归芍药汤的汤液作成软膏后.其仓术醇和β-桉醇含量分别只有原药材的0.04%和0.14%。 通常浓缩最简易是采用真空度1.33kPa(即10mmHg),温度约40℃即可,若采用薄膜浓缩、离心薄膜浓缩则效率可提高,且可降低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浓缩液一般浓缩到20%—50%,进行干燥,喷雾干燥操作简便、速度快,产品细度均匀,干燥过程液滴干燥的实际温度仅35-50℃,在几秒或十几秒钟完成,被干燥物料不致发生过热现象,不耐热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致破坏,如大黄浓缩液以进风温度20℃、出风温

片剂的常用辅料

一、常用粘合剂 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加入适当的液体(多为乙醇水溶液)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以利于制粒的液体,被称为润湿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无粘性或粘性较小,需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黏合起来,加入的黏性物质称为黏合剂。它们的作用都是使粉末黏合起来,故总称为黏合剂。 常用粘合剂 种类主要性能特点应用 蒸馏水是一种润湿剂,干燥温度高,且 易被物料吸收,发生润湿不均匀 现象,不适宜单独使用 同淀粉(淀粉浆)及乙醇 合用,不适于对水敏感的 药物。 乙醇是一种润湿剂,乙醇浓度增大, 润湿后产生的粘性降低,中药浸 膏片常用乙醇作润湿剂 适用于遇水易分解或遇水 粘性太大的药物。常用 30~70%浓度乙醇 淀粉浆淀粉在水中受热糊化而得,玉米 淀粉的完全糊化温度为77℃。可 用冲浆法(多)和煮浆法制得, 不宜直火加热。 最常用的粘合剂和润湿 剂,常用浓度8%~15%,最 常用浓度为10%,浓度视物 料性质而定。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纤维素的羧甲基醚化物的钠盐,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最好在初 步膨化与溶胀时加热60~70℃。黏 性较强,注意制得片剂硬度过大 或崩解超时限。 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 羟丙纤维素HPC 纤维素的羟丙基醚化物,易溶于 冷水,加热至50℃发生胶化或溶既可作湿法制粒的粘合剂,也可作粉末直接压片

颗粒的5~20% 羧甲 基 淀粉钠CMS-Na 于水中吸水膨胀性非常显著,为原体积的300倍。 是一个性能优 良的崩解剂。用 量为片重的1~ 6% 低取代 羟丙基纤维素L-HPC 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空隙度,所以具有很好的吸水 速度与吸水量,吸水膨胀率为500%~700% 本品作崩解剂 用量为2~5% 交联聚维酮PVPP 在水、有机溶剂及强酸强碱中均不溶,于水中迅速 溶胀,并且不会出现高黏度凝胶层,崩解性能十分 优越。而不溶解崩解效果好,但引湿性很强 优良崩解剂 交联羧甲 基纤维素钠CCNa 于水中不溶解,能吸收数倍自身重量的水,而膨胀, 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与干淀粉合用崩解作用降低。 与羧甲基淀粉 纳合用崩解效 果更好。 泡腾崩解剂是一种特殊的崩解剂最常用的是碳酸氢钠与枸橼酸 组成的混合物。生产与贮存过程中妥善包装,严格 防水 用于泡腾片剂 三、常用润滑剂常用润滑剂

片剂常用的辅料

片剂常用的辅料 一、辅料的作用和分类 片剂的组成,除了药物以外通常还常有其它几种物料,这些物料统称辅料。它们大都属于非治疗性物质。加入辅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片剂的制备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特殊要求,以便制成优良的产品。故制备优良片剂,所用的药物必须具备:①有一定的流动性,能顺利流进模孔;②有一定的粘着性,以便加压成型;③不粘贴冲模和冲头;④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应有的疗效。实际上很少有药物完全具备这些性能,因此,必须添加物料或适当处理使之达到上述要求。 (一)辅料的分类根据辅料在片剂中的主要功能的不同,辅料可以分为填充剂(或稀释剂)、润湿剂或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抗粘剂、助流剂)这四种基本类型。另外,有时药物中加入着色剂、芳香矫味剂等附加剂。事实上一种辅料往往兼具数种功能。例如,淀粉即可作填充剂,又是极好的崩解剂;微晶纤维素因兼具粘合、崩解作用,往往用作填充、粘合、崩解三合剂,是直接压片工艺中广泛使用的辅料。因此,必须掌握各种辅料的特点,在设计处方时灵活运用。 (二)辅料的作用 1.填充剂又称稀释剂。其主要用途是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片剂系机械化生产的剂型,为了应用和生产的方便,片剂最小的冲模直径一般不少于6mm,片重一般都大于100mg。而不少药物剂量小于100mg。如维生素B110mg,利血平仅为0.25mg,因此,对这类小剂量(﹤0.1g)药物片剂必须加填充剂方能成型。若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他液体,则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吸附后再制片,此种料既是填充剂,又称为吸收剂。 填充剂大致可分为:①水溶性填充剂。如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等;②水不溶性填充剂。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硫酸钙、磷酸氢钙等;③直接压片用填充剂:如喷雾干燥乳糖、改良淀粉等。发展的趋势是将崩解剂、润滑剂加入,一并作成颗粒状填充剂供用,压片时不再加这些辅料。如商品名为Nu-Tab,系直接压片填充剂,由95%加工蔗糖,4%转化糖,0.1%-0.2%淀粉、硬脂酸镁组成。 ④常作为油类吸收剂的有:硫酸钙(CaSO4.2H2O)、磷酸氢钙(CaHPO4.2H2O)、氧化镁、氢氧化铝等。 2.润湿剂或粘合剂某些药物本身或辅料润湿时具有粘性,只要加入适当的液体,即可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这种液体称为润湿剂。润湿剂本身无粘性,但其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有不少药物本身缺乏粘性或粘性较小,在制备软材时需加入粘性的辅料,这种辅料称为粘合剂。粘合剂本身有一定的粘性,能增加各组分粒子间的结合力,以利于制粒和压片。粘合剂有液体的和固体的,在

药剂学中的包衣技术

药剂学中的包衣技术 包衣是药剂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涉及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学、液体力学、高分子材料学等学科。近几十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机械的不断产生,包衣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操作经验,在药剂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包衣一般应用于固体形态制剂,根据包衣物料不同可以分为粉末包衣、微丸包衣、颗粒包衣、片剂包衣、胶囊包衣;根据包衣材料不同分为糖包衣、半薄膜包衣、薄膜包衣(以种类繁多的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包括肠溶包衣)、特殊材料包衣(如硬脂酸、石蜡、多聚糖);根据包衣技术不同分为喷雾包衣、浸蘸包衣、干压包衣、静电包衣、层压包衣,其中以喷雾包衣应用最为广泛,其原理是将包衣液喷成雾状液滴覆盖在物料(粉末、颗粒、片剂)表面,并迅速干燥形成衣层;根据包衣目的不同分为水溶性包衣、胃溶性包衣、不溶性包衣、缓释包衣、肠溶包衣。 包衣的作用包括: ①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稳定性; ②掩盖不良嗅味,减少刺激;

③改善外观,便于识别; ④控制药物释放部位,如在胃液中易被破坏者使其在肠中释放; ⑤控制药物扩散、释放速度; ⑥克服配伍禁忌等。 包衣材料一般应具有如下要求: ①无毒、无化学惰性,在热、光、水分、空气中稳定,不与包衣药物发生反应; ②能溶解成均匀分散在适于包衣的分散介质中; ③能形成连续、牢固、光滑的衣层,有抗裂性并具良好的隔水、隔湿、遮光、不透气作用; ④其溶解性应满足一定要求,有时需不受ph影响,有时只能在某特定ph范围内溶解。同时具有以上特点的一种材料还不多见,故多倾向于使用混合包衣材料,以取长补短。 片剂包衣应用最广泛,它常采用锅包衣和埋管式包衣(高效包衣机包衣),后者应用于薄膜包衣效果更佳。粒径较小的物料如微丸和粉末的包衣采用流化床包衣较合适。医学教育网整理 薄膜包衣比糖包衣有许多优点: ①缩短时间,降低物料成本; ②重量无明显增加; ③不需要底衣层;

肠溶包衣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肠溶包衣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 目的:综述肠溶包衣材料的发展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结果:肠溶包衣材料从天然、单一的品种发展到现在合成、半合成的多品种高分子材料,对于保证药物 稳定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有重要作用。 结论:集聚合物、增塑剂和着色剂于一体的、能在水性体系中包衣的肠溶包衣材料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正朝着更加安全、便捷、有效,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肠溶包衣材料;高分子材料;药物制剂 肠溶包衣(enteric coating)的概念早在130多年前就出现了,其衣膜耐胃酸,进入肠部某部位后能迅速崩 解并释放内容物,从而发挥药效。肠溶聚合物的作用机制是其在不同的pH介质中溶解度不同,即在低 pH时保持完整而在较高pH时溶出并释放药物。肠溶衣属延迟释放剂型(delayed release forms)。其目的主 要是:①避免药物受到胃内酶类或胃酸的破坏;②避免药物对胃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 不良反应;③将药物传递至肠部局部部位发挥作用;④提供延迟释放作用;⑤将主要由小肠吸收的药物 尽可能以最高浓度传递至该部位。 近年来,药物工作者对肠溶包衣材料进行了更广泛地研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00种以 上的肠溶材料被研究和使用着。鉴于其种类繁多,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些代表性肠溶材料的进展和应用。 1 虫胶(shellac) 虫胶是最早应用的肠溶包衣材料,是生长在中国、印度、泰国的某种昆虫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溶于 碱性水溶液及温热醇中。虫胶源自天然,防酸性能好,包衣均匀。张跃军等用虫胶对肝泰肠溶片进行包衣,结果表明,其所用配方的崩解度与用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CAP)包衣接近,复方虫胶包衣可改善包衣的 稳定性和黏着性,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然而近年来虫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却大幅度降低,因为与其 他合成、半合成肠溶材料(如丙烯酸树脂类,纤维素衍生物类)相比,生产中着衣较难控制,须用有机溶剂,稳定性差,且在肠内碱性环境中溶解性较低。鉴于此,国外一些工作者致力于改造虫胶的性质,以改善其 肠溶性能。如:Limmatvapirat等通过部分水解的方法增加自由羧基数,将其溶解性提高至pH 7.0。Pearnchob等通过添加致孔剂(pore former)如:有机酸(如山梨酸)、亲水聚合物(如HPMC)等来改善用虫胶 包衣的明胶软胶囊在人工肠液中的溶解情况。虫胶的pK 值在6.9—7.5之间,在十二指肠中难溶,因此,虫胶现在已很少单独应用于肠溶材料。 2 聚乙烯醇乙酸苯二甲酸酯(PVAP) PVAP属于聚乙烯类,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即作为有效赋型剂在市场上出售。PVAP易成膜,抗酸性强,肠溶性能可靠,能在十二指肠pH >5环境下离子化,使活性成分迅速释放,能很快发挥药效。 3 丙烯酸树脂类(polyacrylic resin) 丙烯酸树脂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包衣材料,是由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等单体按不 同比例共聚而成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安全、惰性、溶解速度快等优点。肠溶丙烯酸树脂的活性基团 为一co0H,故其在较低pH环境中稳定,而在较高DH环境中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盐,由于COO一离 子的相互排斥作用,使分子间空隙变大,结构疏松,药物得以释放,可作片剂、微丸剂、硬胶囊剂的肠溶 包衣。国内外几种主要的丙烯酸树脂类型及其共聚物组成,见表1。 表1 丙烯酸树脂的类型 Eudragit L 1OO中的“l00”代表颗粒剂. 3.1 肠溶型I号树脂(Eudragit L30 D一55) 肠溶型I号树脂乳胶液性质稳定,黏度低,Eudragit L30 D一55经喷雾干燥的产品称为Eudragit L100—55,包衣时既可溶于有机溶剂又可分散在水中应用。张俐伟用Eudragit L30 D-55水分散体制成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及其胶囊剂,使药物在胃内受到保护,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同样用Eudragit L30 D-55对对乙酰氨基酚的HPMC胶囊进行肠溶包衣,并做体外实验,药物在pH 1.2时保持完好,在pH 6.8时则很快溶解,体内实验的结果显示,药物在胃内仍很稳定,到小肠处能快速溶出。陈挺 等采用丙烯酸树脂水性包衣工艺制备红霉素微丸及胶囊,实验选用Eudragit L100-55粉末,在水中部分碱化后制成水分散体,通过进行微丸体外释放度、稳定性实验,测定其生物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筛选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筛选 [摘要] 目的:优选中药颗粒剂的处方组成,通过对中药颗粒剂的5种指标的考察,筛选出最优辅料。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剂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和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及处方组成。结果:筛选出最佳制备颗粒剂的辅料为乳糖,最佳处方组成为1份浸膏粉与1份乳糖混合制粒。所制颗粒成型性好,溶解性好,且不易吸湿,较为理想。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综合评分法;辅料筛选 1.中药颗粒剂的辅料的概述[1],[2] 中药颗粒剂的处方组成中除主药外,常需加入各种作用的辅料,如降低吸湿性的辅料,具有粘性成分的主药则只要加入润湿剂,粘性差的主药应加入粘合剂使之成粒,为了能及时崩解应加入崩解剂等等。随着新辅料的不断涌现,逐步代替冲剂中的蔗糖,制成外观成粒的低糖或无糖颗粒剂。 辅料的加入,应与提取物主药混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吸湿性低,易成型,有润滑性,有利于溶出和崩解,应不影响指标成分的检出(TLC),应不影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不与指标成分起相互作用,最终不影响疗效为原则。 常用的辅料:乳糖、淀粉、可压性淀粉、羧甲基淀粉、微晶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微粉硅胶、木糖醇及其他(无机钙、铝、镁盐或中药材粉末)。 根据提取物主药的性质,服用量,辅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辅料的组合,在处方中起填充、稀释、润滑、润湿、粘合以及崩解等作用。 2.仪器与试药 2.1.1 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Sartorius(北京赛多斯天平有限公司);KUDOS超声波清洗器-SK3300H(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2.1.2 试药干浸膏粉以及制成的颗粒、辅料(糖粉、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木糖醇、甘露醇)、乙醇(70%、80%、90%、95%)、坩埚。

片剂及胶囊剂常用辅料

PVP-P(交联聚合物) 产品描述白色或近白色,具有吸湿性易流动的粉末,无臭或微臭,不溶于水、碱、酸及常用有机溶剂,具有很强的溶胀性能和与多类物质的络合能力。因此,被认为是高档片剂药的首选崩解剂,特别适用于速溶,咀嚼类药片的配方。已被收入美国药典28 版,欧洲药典 5.0 版。此外,食品级产品在啤酒饮料行业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化学名:POLYVINYLPOLYPYRROLIDONE(简称PVP-P) CAS号:25249-54-1 化学结构: 包装:20 kg/纸板桶 应用: 1)饮料及酿酒行业:PVPP是一种不溶性的、高分子量交联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PVP-P 可以非常安全高效的用于饮料及酿酒行业,因为: ?完全不溶于啤酒(红酒,果汁等); ?大幅度提高啤酒(红酒,果汁等)的货柜储藏时间; ?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啤酒(红酒,果汁等); ?改善口感的同时对啤酒(红酒,果汁等)的泡沫,风味等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非常高效,操作简便而且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与常规使用的硅胶相比,单位质量PVP-P的啤酒(红酒,果汁等)处理量更大; 2)医药行业:PVPP作为崩解剂,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质。由于具有高溶胀压力,高毛细管活性以及显著的水合能力等综合性性质,PVPP 极适合用作医药系统中的药片崩解剂。PVPP 和多元酚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用于精制水溶性或含酒精的草药浸出物和酊剂,改善植物医药的稳定性。已被收入美国药典28版,欧洲药典5.0版。 规格: 工业级

医药级 片剂及胶囊剂常用辅料 片剂稀释剂与吸收剂统称为填充剂或填料,凡主药剂量少于0.1g,或含浸膏量多,或浸膏吸潮性强而又粘性大时,需加稀释剂,以利于压片;若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油类成分或挥发油时,需加入吸收剂。不少填充剂具有粘合、崩解作用,但有时也会影响片剂的和崩解,选用时应根据药物和填充剂的特性而定,要做小试试验,放样时又要进行微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片剂主要用辅料及用量: 1、淀粉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 2、糊精糊精粘性比淀粉强的多,同样量的糊精,崩解时间要比淀粉慢6~7倍,也常用作稀释剂、吸收剂,一般不作为崩解剂来用。 3、糖粉为中药片剂使用最广泛的优良稀释剂,并有矫味和粘合作用,在口含片及咀嚼片中一般多用,在用作片剂吸释剂时由于粘度适中可塑性好,制粒时较易掌握,当片剂出现片面不光洁硬度不合格时,使用糖粉更佳。但量应控制,会增加药片的引湿性。 4、碳酸钙及磷酸钙一般作为中药浸出物、油类吸收剂,但量不宜过多,压成片剂较硬。

片剂常用辅料分析

片剂常用辅料分析 一、稀释剂 1. 淀粉:可压性差,冷水和乙醇中不溶解,含水量一般约12-15%,水中加热至 60-75度糊化,作为填充剂时以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较常用。吸湿性小,性质稳定,与大多保健物料不起作用,但可压性较差,高浓度时易顶裂。不宜单独使用以免压出片剂过于松散。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 淀粉制得颗粒松密度略增加,而用MCC却下降;用淀粉制得颗粒表面从外观看不如用MCC制得颗粒平整。 用量:5%,最多10%-15%。制粒时加入50-75%,压片前加入25-50% 2. 糖粉:多用于咀嚼片与口含片。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硬度,使表面光滑美观,但吸湿性较强,长期储存会使其硬度过大,造成崩解困难,一般不单独使用,可与糊精、淀粉混合使用。在作稀释剂时制粒可减少麻点、松散。 若用量大片剂会随时间推移变硬。糖粉不宜用于直接压片。与铝和维生素C (含重金属)存在配伍禁忌。乳糖可压性好,不方便用糖粉时可用乳糖代替。 常:糖粉不与微晶纤维素合用,有抑制作用用量:10-30% 果糖:作为单糖,甜度强于糖粉,其甜味响应速度快于蔗糖,可较好掩盖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良味道;其溶解性更好,有更低的水分;具有吸湿性,相湿度大于60%时大量吸湿,水溶液在pH3-4温度4-70度时最稳定。不可和强酸碱配伍,否则变褐色,易和氨基酸蛋白质等反应。 3. 乳糖:可压性好,吸湿性较糖粉弱,略甜,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对主药含量 少价格贵的品种若用淀粉糊精作辅料在含量测定时不易提取完全或易于吸潮松脆甚至发霉。常被选为干压辅料,所以仍用乳糖较好。但与氨基酸、苯丙胺有配伍禁忌。直接压片用乳糖常常用于含药量较小的片剂。用量:20%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_何龙

2010年3月第17卷第9期 中医中药 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剂型,虽有可以随证加减、灵活组方、易于吸收、起效较快等优点,但有调配、携带、煎煮不便,汤液味苦量大,不易被人接受等缺点。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中药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费时耗能、久置易霉败变质等不足。另外,中药颗粒剂还可通过薄膜包衣,达到提高药物稳定性,掩盖某些中药的不适气味(如苦味、腥味等)和缓慢释药的目的[1]。 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颗粒剂,并且在生产工艺设备、质量控制、新型辅料的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很快,日本以中药复方制成的冲剂有100种左右,我国已有200多种[1]。 1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包装等工序。根据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其处理方法各有所异。但在大量生产中其过程一般采用煎煮法或水煎醇沉法提取,对提取液常采用常压蒸发或减压蒸发,获得清膏,将适量的糖粉、糊精或药物细粉混合均匀,加入一定比例的清膏制成软材,软材过筛制得湿颗粒,经干燥后整粒进行包装[2]。1.1提取工艺 提取工艺是制剂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不同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不同,所以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处方中药物的化学性质及所制备的剂型的要求,选择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中药传统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3]。目前,煎煮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提取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得到采用,提高了中药颗粒剂的质量。进年来,发展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酶提取法[4]等一系列先进的提取方法,使中药颗粒剂的发展带来新的飞跃。 1.2纯化分离工艺 中药提取液成分复杂,以前的提取、浓缩、制成制剂的工艺方法使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得不到有力保证。如何纯化分离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的质量稳定是中药制剂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水提醇沉法,此法操作简单,但乙醇用量大,耗费成本高,药物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近年来一些分离、纯化新工艺、新技术相继得到研究和应用,出现了高速离心法、超滤法、絮凝法等[4-5]一些新方法。 1.3制粒工艺 1.3.1湿法制粒技术湿法制粒技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制 备中药片剂、冲剂时发展起来的一种制粒工艺,所用辅料多为淀粉、糖粉、糊精等,按浸膏比例、浸膏稠度等凭经验确定辅料用量,因而制备的颗粒质量不稳定。近年来,药学工作者通过正交、均匀设计等优选试验,通过考察辅料种类、用量、混合辅料比及制粒搅拌时间等因素对颗粒质量的影响,以颗粒得率、流动性、脆碎度等为评价指标,筛选湿法制粒的技术参数,有效地提高了湿法制粒的质量。 1.3.2干法制粒技术干法制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制粒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湿法制粒避免了加入大量的糖和糊精等辅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辅料的用量。同时,干式制粒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短的优点,使其在颗粒剂制备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3.3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利用快速搅拌 制粒机,制得的颗粒均匀,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快。黄虹等[6]采用均匀设计和模式识别法对快速搅拌制粒技术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搅拌制粒机和物料的普适性参数的最佳值。 1.3.4流化床制粒技术流化喷雾制粒又称沸腾制粒、一步制 粒。该技术为混合、制粒、干燥一步完成的新型制粒技术,可大大减少辅料用量,并且使浸膏在颗粒中的含量可达50%~70%,制出的颗粒大小均匀、外形圆整、流动性好、可压性好,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同时由于制粒过程在密闭的制粒机内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使成品质量得到保证。2应用前景分析 2.1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2.1.1方便中药配方颗粒剂用量小,使用方便,便于携带。2.1.2易贮存保管中药配方颗粒采用药用复合膜包装,不易 受潮,使中药颗粒剂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不会出现中药饮片因保管不善而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等现象,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1.3剂量准确,便于调配中药颗粒剂调配时,按方取药,不 需称量,不需抓药,便于核对,有效防止了差错,并且配方时清洁卫生,并大大减轻了药房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又省力。 2.1.4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虽是中药的 发源地,但大多数处于比较原始的加工水平。目前全球中药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 何龙1,姚尧2 (1.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450053;2.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近年来中药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纯化分离工艺,制粒工艺的新技术不断出现,质量控制、新型辅料的应用,使 成品质量得到保证,再加上中药颗粒剂的用量小、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易贮存保管、剂量准确、便于调配等优点,使中药颗粒剂的前景更加广阔。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提取;纯化分离;制粒[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 )-082-0282

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 ;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以下四大类 填充剂: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主要的稀释剂包括以下几种。 1、淀粉: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稳定,价格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流动性差,可压性差,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以增加其粘合性及硬度。另外酸性较强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水杨酸钠等能使淀粉胶化而影响制剂的崩解性能,因此,酸性较强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淀粉。 2、糖粉: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糖粉为片剂优良的稀释剂,兼有矫味和粘合作用。多用于口含片、咀嚼片及纤维性中药或质地疏松的药物制片。糖粉具引湿性,纯度差的糖粉引湿性更强,用量过多会使制粒、压片困难,久贮使片剂硬度增加,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酸性或强碱性药物能促使蔗糖转化,增加其引湿性,故不宜配伍使用。 3、糊精: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与淀粉配合用作填充剂,兼有粘合作用。糊精粘性较大,用量较多时宜选用乙醇为润湿剂,以免颗粒过硬。应注意糊精对某些药物的含量测定有干扰,也不宜用作速溶片的填充剂。糊精在药物检测中影响药物提取以至干扰其含量测定,故在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物制剂中应慎重使用。 4、乳糖: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制成的片剂光洁、美观,硬度适宜,释放药物较快,较少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久贮不延长片剂的崩解时限,尤其适用于引湿性药物。由牛乳清中提取制得。常用含有一分子水的结晶乳糖(即α-含水乳糖),乳糖易溶于水、无引湿性,具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由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为非结晶乳糖,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乳糖作为片剂和胶囊剂的填充剂或稀释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中。但其与含伯胺或仲胺的药物易发生Maillard缩合反应,因此以阿司匹林、茶碱、青霉素、苯巴比妥为原料的药物制剂应避免使用乳糖。乳糖多用淀粉、糊精、糖粉(7:1:1)代替。乳糖能降低戊巴比妥、安体舒通的吸收。 5、可压性淀粉:亦称为预胶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是新型的药用辅料,英、美、日及中国药典皆已收载,我国于1988年研制成功,现已大量供应市场。国产可压性淀粉是部分预胶化的产品(全预胶化淀粉又称为α-淀粉),与国外Colorcon公司的Starch RX1500相当。本品是多功能辅料,可作填充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

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

2007年第16卷第12期 传统的糖包衣技术工艺繁琐,且大量使用糖和滑石粉,无论从生产效率还是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考虑,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了。据资料显示[1],欧美药品市场,尤其是OTC市场,70%的药片都已使用了薄膜包衣。 近10年来,随着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功,薄膜包衣技术发展很快。本文对近10余年来薄膜包衣技术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薄膜包衣的特点 薄膜包衣的工艺是20世纪4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型工艺,是 指在物芯外表面包裹轻薄坚固的高分子薄膜物质,物芯可以是粉末、颗粒、小丸或片子[2]。薄膜包衣时间短,操作简便,干燥速度快,药物受热影响小,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由于大大减小辅料滑石粉的用量,包衣片重量无明显增加,且可以包制各种异形片,不影响刻字标记,能够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薄膜包衣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和药物扩散释放速度,从而减少毒副反应。包衣层极薄,溶解迅速,药物起效快,能使药片既有优美的外观,又能遮掩苦味或异味,甚至还能使药物有可口怡人的味道[1]。 2薄膜包衣原理[2] 当药物粒芯在包衣机中运转时,将包衣溶液或混悬液的极细 小的液滴喷射到物芯的外表,当这些液滴到达物芯时,通过接触、铺展、液滴间的相互接合,在片芯的表面形成一层衣膜。这一过程中,溶剂及物芯之间会发生两种作用,即溶剂对物芯的渗透作用和溶剂的蒸发作用。当溶剂的蒸发量衡定,且与溶剂喷入量相等时,包衣的过程达到平衡。 3薄膜包衣材料 包衣材料必须具有成膜性、溶解性和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近年 来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羟丙基甲纤维素(HPMC)。 本品属于纤维素衍生物类,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薄膜包衣材料,它有良好的成膜性,形成的膜有适宜的强度,不易脆裂,性质稳定,且易在胃肠液中溶解,对片剂崩解时限影响小[3]。 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的溶剂,也能溶于水,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 湿度下很稳定[4]。 新型的薄膜包衣材料欧巴代(Opadry)即由HPMC、增塑剂和着色剂组成,美国卡乐康公司采用电脑配方,研制能满足各种颜色的肠溶、胃溶、特殊防潮的包衣需要。欧巴代具有用量少、配液简单、迅速均一、包衣时间短、设备利用率高、药品色泽重现性好等优点[5]。 2)聚乙二醇(PEG)。 本品可溶于水及胃肠液,其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一般在4000~6000者可成膜。包衣时用其25%~50%的乙醇液,形成的衣膜对热敏感,温度高时易溶断,故常与其他薄膜衣料如HPMC、CAP等混合使用。 3)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 本品为白色纤维状粉末,不溶于水、乙醇、烃类及氯化烃,可溶于丙酮或乙醇-丙酮的混合液中,吸湿性不大。包衣后不溶于酸性溶液而能溶解于pH=5.8~6.0的缓冲液中。胰酶能促进其消化,因此为良好的肠溶衣材料。 4)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乙酸(AEA)。 本品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和人工胃液。作为胃溶性薄膜衣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包衣时一般用其5%~7%的乙醇溶液。加入少量滑石粉可防止粘连,如与HPMC等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5)乙基纤维素(EC)。 乙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乙基醚,本品在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但不溶于水、甘油等。EC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由于疏水性好,不溶于胃肠液,故常与水溶性聚合物共用以改变其通透性。调节乙基纤维素与水溶性聚合物的比例可控制衣膜层的释放速度。EC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缓控释包衣材料。 6)丙烯酸树脂类。 这是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用作薄膜衣材料的丙烯酸树脂是由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等单体,按不同比例共聚而成的一大类聚合物。丙烯酸树脂为一类安全、无毒的高分子材料。国产肠溶性Ⅰ、Ⅱ、Ⅲ号丙烯酸树脂,是目前较理想的薄膜包衣材料[6]。 国产肠溶丙烯酸树脂Ⅱ、Ⅲ号可混合用作肠溶中药片包衣,代替肠溶糖衣片。Ⅱ号树脂 外观较差,但具有包衣过程中不易粘连的优点;Ⅲ号树脂易成膜, 光泽性较好,但包衣过程中易粘连。应用中通常将两者按一定比例 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 李 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介绍薄膜包衣技术的原理、特点、工艺、设备和各种包衣材料的应用,分析薄膜包衣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指出薄膜 包衣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符合环保要求,在制药工业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关键词:薄膜包衣;技术工艺;优势;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Q46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931(2007)12-0021-02 及设备、质量控制方法等能否确实达到预期目的并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根据GPP的要求,应对制剂室的设施及设备、制剂处方、工艺、质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我们把验证设施及设备的有效性作为重点来做,主要内容包括纯化水系统验证方案,纯化水系统验证记录、纯化水系统验证报告及各个设备的验证计划、验证方案、验证记录、验证报告等。 10强化质量保证 GPP贯穿于制剂配制的全过程。 医院应成立由分管院领导、药剂科主任、制剂室负责人和药检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制剂质量管理组织。日常所配制剂完成并检查合格后,经质量管理组织审批,决定可否发放使用。未经配制审核、质量检查、发放审批的制剂不得应用于临床。 医院制剂通过GPP的实施,改善制剂生产环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制剂人员的法律意识、 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医院制剂的配制更加规范,为临床提供安全、 有效、经济的制剂。(收稿日期:2006-12-04) 咨询服务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现状研究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散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由于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体积小,服用、存储及运输较方便,在80年代曾以年递增40.9%的速度发展,可谓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中药固体制剂。1996~1999年间批准的443种新中药品种中,颗粒剂占17.2%,排列第3位。随着药物制剂朝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的方向发展,以及高速搅拌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滚动凝聚制粒法等新工艺的应用,中药颗粒剂出现了无糖型、泡腾型、包衣型、吞服型等新类型,新辅料在中药颗粒剂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此现状作一概述。 1 稀释剂(填充剂) 蔗糖、糊精和淀粉是传统的稀释剂,但蔗糖有吸湿性,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龋齿等患者不宜长期服用,糊精和淀粉的冲

溶性不甚理想。为开发性能优良的稀释剂,药学工作者作了许多研究。 1.1 乳糖易溶于水,性质稳定,无吸湿性,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对主药含量测定的影响较小,是很好的稀释剂。如: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最佳辅料比为浸膏粉:乳糖=8:2;清喉消炎冲剂的辅料比则以β-环糊精:糊精:乳糖=1:3:5为佳。《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首次收载了4种乳糖型颗粒剂。 1.2 甘露醇、木糖醇、甲壳胺、双岐糖抗病毒颗粒的辅料糊精改为甘露醇后,在冷热水中均可溶解,经临床观察发现改变辅料不影响疗效,对需控制糖摄入的患者增加了一种选择。对续春冲剂的研究表明:以易溶的甘露醇、木糖醇和完全水不溶的甲壳胺为辅料的制剂效果均不好,而双岐糖溶于水,有一定的水吸附能力,溶解速度较慢,无论单独与浸膏粉制粒或与淀粉等混合制粒,其制粒效果均好,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浸膏粉:双岐糖:淀粉=10:3:2。本类辅料中,蔗糖、乳糖、甘露醇、木糖醇、双岐糖等兼有矫味的功能。另外,用可溶性淀粉或水溶性糊精作稀释剂,其溶解性比淀粉好 2 润湿剂与粘合剂 2.1此类辅料能使药物细粉湿润、粘合,以便制成合格的颗

片剂制备中常用辅料介绍

片剂制备中常用辅料介绍 从总体上看,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Excipients 或Adjuvants)。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四大类。 (一)稀释剂(Diluents) 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淀粉 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 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 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4.乳糖 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由牛乳清中提取制得,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但因价格较贵,在国内应用的不多。常用含有一分子水的结晶乳糖(即α-含水乳糖),无吸湿性,可压性好,性质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压成的药片光洁美观;由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为非结晶乳糖,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