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材料

合集下载

中药包衣原料

中药包衣原料

中药包衣原料中药包衣原料是指用于中药包衣的各种原材料,常见的有纤维素、聚乙烯醇、明胶等。

中药包衣是一种制剂技术,通过将中药粉末或颗粒包裹在外层材料中,达到保护药品、改善口感、避免刺激等效果。

1. 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可用于制备中药包衣。

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在制备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控制释放速度和稳定性。

2. 聚乙烯醇聚乙烯醇是一种无毒无味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医药工业中广泛应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包衣原料,能够形成均匀且致密的薄膜,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水性。

3. 明胶明胶是一种天然蛋白质,主要由动物骨骼、皮肤、软骨等部位提取而来。

它具有良好的凝胶性和可塑性,在制备中药包衣时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口感和增加稳定性。

4. 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可以用于制备中药包衣。

它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流变特性,可以形成均匀的薄膜,并且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

5. 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中药包衣原料,能够形成均匀且致密的薄膜,并且在不同环境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6. 硬脂酸硬脂酸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医药工业中广泛应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中药包衣原料,能够形成均匀且致密的薄膜,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水性。

总之,中药包衣原料的选择应根据药品特性、制剂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药品制剂需求选择合适的包衣原料,以达到最佳效果。

中药片剂(含浸膏和药材粉)包衣材料选如何选择

中药片剂(含浸膏和药材粉)包衣材料选如何选择

中药片剂(含浸膏和药材粉)包衣材料选如何选择
中药片剂(含浸膏和药材粉)包衣材料选什么合适?对于中药片剂(含浸膏和药材粉),选择合适的包衣材料非常重要,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释放性能和口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片剂包衣材料:
1.竣甲基纤维素钠(CMe-Na):CMC-Na是一种常用的片剂包衣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黏附性,能保护药物免受湿气和光照的影响。

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HPMC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保湿性能,能增强片剂的稳定性和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

3.聚乙烯毗咯烷酮(PVP):PVP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保湿性能,可以提高片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4.羟丙基纤维素(HPC):HPC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颗粒涂覆性能和耐湿性能,适用于包衣中药粉末。

5.凝胶剂(如明胶):一些中药含浸膏片剂使用明胶作为包衣材料,因其可溶性和黏附性较好。

选择适合的包衣材料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特性、目标释放方式和预期的
药效等因素。

此外,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衣工艺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包衣效果和药物质量的稳定性。

建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试验和验证,以找到最适合的包料和工艺方法。

包衣材料

包衣材料

填充剂或稀释剂:微晶纤维素(MCC)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黏合剂和润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基纤维素(HPC)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MC;E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最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PVPP或交联PV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thread-40846-1-1.html1、冰点降低法:W=(0.52-a)/bW:每100ml溶液中需要加入调渗剂的量(g/v)a:需调等渗的药物溶液的冰点降度数a值由1%药物溶液冰点降低数(查表或给出)乘以药物溶液浓度得到,如:1%盐酸普鲁卡因冰点降低数为0.12,浓度为2%时,a=0.12×2=0.24b:1%的调渗剂的冰点降低数1%的氯化钠调渗剂的冰点降低数b=0.58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指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X=0.009V-E•WX:配成体积为V的等渗溶液需加入氯化钠的量(g)V:欲配药液体积(ml)E: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查表或给出)W:配制体积为V的药物溶液需加入药物的量3、亲水亲油平衡值(HLB)HLB=(HLBA•WA + HLBB•WB)/(W A+WB)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4、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为该药物的置换价。

计算公式为:f = W/(G-(M-W))式中:M:含药栓的平均重量;W:每个含药栓的平均含药重量;(M-W):含药栓中基质的重量;G: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量;f:置换价。

置换价的测定方法:取基质作空白栓剂,称得平均重量G,另取基质与药物制成栓剂称得含药栓的平均重量M,每个含药栓的平均含药重量W,代入上式,可得置换价f。

用置换价可方便的计算出这种含药栓所需要的基质的重量xx = (G-W/f)×n包衣材料:A、胃溶型薄膜衣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是最为常用的薄膜包衣材料,膜性能好。

包衣材料

包衣材料

包衣材料一、缓释包衣材料用包衣技术制成的固体缓释和控释剂型是通过包衣膜来控制和调节剂型中药物在体内外的释放速率的,因此包衣材料的选择、包衣膜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制剂的缓释和控释作用的成败。

虽然缓释包衣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最新美国药典(1995年23版)仅收载了3种具控释膜功能的包衣材料,即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由于这三种包衣膜材料最经受得住时间和气候规律变化的考验,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应用。

本节重点讨论这些包衣材料,同时也对其他有关材料及近年发展的新材料作简单介绍。

一、缓释包衣材料缓释包衣材料都是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大多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但水可穿透;无毒、不受胃肠道内液体的干扰,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机械性能。

(一)醋酸纤维素本品是用棉花或木纤维以少量硫酸为催化剂,与冰醋酸和醋酸混合液经部分或全部乙酰化而制得。

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CA)结构式为:含乙酰基为29.0%~44.8%(g/g),每个结构单元约有1.5~3.0个羟基被乙酰化。

乙酰基含量下降,亲水性增加,水的渗透性增加。

因分子中所含结合酸量的不同,有一醋酸纤维素、二醋酸纤维素和三醋酸纤维素之分。

结合酸量的多少,会影响形成包衣膜的释药性能,例如用醋酸纤维素包衣制成的异烟肼控释片,当醋酸纤维素的结合酸为53%时,可制得理想恒速释药的控释片,当结合酸为57%时则释药速率大为降低。

一醋酸纤维素和二醋酸纤维素常供药用,缓释和控释包衣材料则多用后者。

二醋酸纤维素的分子式为[C6H7O2(OCOCH2)(OH)X-3]n,式中n 为200~400;x为2.28~2.49。

缓释和控释制剂所用的二醋酸纤维素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av)约为50000,为白色疏松小粒、条状物或片状粉末,无毒,不溶于水、乙醇、酸、碱溶液;溶于丙酮、氯仿、醋酸甲酯和二氧六环等有机溶剂,溶液具好的成膜性能。

与用同样方法制成的乙基纤维素膜相比更牢固和坚韧。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及包衣材料一、颗粒剂常用的辅料1、填充剂常用品种:淀粉、乳糖、糊精、糖粉、硫酸钙、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葡萄糖。

2、粘合剂常用品种:1、天然的:淀粉浆、预胶化淀粉、糊精。

2、合成:聚维酮、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3、润湿剂常用品种:蒸馏水、乙醇4、崩解剂常用品种: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枸橼酸、聚山梨酯80 5、润滑剂润滑剂的分类: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

2、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4、润滑剂常用品种: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石蜡、白油、甘油、甘氨酸。

二、颗粒剂常用的6种包衣材料目前常用的颗粒剂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参照中西药片剂的包衣材料, 因此中西药颗粒剂的包衣材料也具有通用性。

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材料、肠溶性材料、不溶性材料。

现仅就目前常用及有发展前景的包衣材料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包衣材料, 其特点是成膜性好。

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也能溶于水, 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

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颗粒进行薄膜包衣。

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 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

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 及相对湿度100% 的条件下,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 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

因此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 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

在研究适于吞服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时, 以HPMC 包衣制备的颗粒剂, 不仅可掩盖苦味, 易于吞服, 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 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

因此, 制备吞服型颗粒剂可选HPMC 作为包衣材料。

肠溶包衣材料

肠溶包衣材料

肠溶包衣材料
肠溶包衣材料是一种常用于制备肠溶片剂的重要材料,它可以保护药物不被胃
酸破坏,延迟药物在胃中释放,从而在肠道中释放药物,提高药效。

肠溶包衣材料的选择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将就肠溶包衣材料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肠溶包衣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药物的性质和药效。

一般来说,对于易被胃
酸破坏的药物,如胃酸敏感药物、对胃黏膜刺激大的药物等,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酸性的肠溶包衣材料。

而对于需要在肠道中释放的药物,则需要选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释放性能的肠溶包衣材料。

其次,肠溶包衣材料的选择还应考虑制备工艺和成本。

不同的肠溶包衣材料在
制备工艺上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可能需要特殊的包衣设备和条件,因此在选择肠溶包衣材料时需要考虑制备工艺的可行性和成本。

同时,不同的肠溶包衣材料的价格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药物的市场定位和经济性进行选择。

最后,肠溶包衣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优质的肠溶包
衣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制的释放性能,能够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此外,肠溶包衣材料的生产商的信誉和质量管理体系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需要选择有资质和良好口碑的生产商。

总之,肠溶包衣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性质和药效、制备工艺和成本、质量和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对肠溶包衣材料的选择有所帮助。

片剂包衣的分类

片剂包衣的分类

片剂包衣的分类
片剂包衣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1.胃溶型薄膜衣:这类包衣材料主要在胃酸中溶解,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基丙基纤维素(HPC)、丙烯酸树脂等。

2.肠溶型薄膜衣:这种包衣材料在胃酸中不溶解,但在肠液中溶解,如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等。

此外,根据包衣的目的和用途,还可以分为糖衣和薄膜衣。

糖衣主要为了消除片芯边缘棱角,常用材料有滑石粉+糖浆(蔗糖粉、明胶、阿拉伯胶或蔗糖的水溶液)等。

薄膜衣则主要用于隔离层、粉衣层、无色糖衣层和有色糖衣层等,使用的材料包括玉米朊乙醇溶液、明胶浆、浓糖浆等。

包衣的制备实验报告(3篇)

包衣的制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包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包衣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3. 提高对药物制剂的认识,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包衣技术是指将药物颗粒或片剂表面包覆一层薄膜的过程。

该薄膜可以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同时改善药物的口感和外观。

本实验采用薄膜包衣法,选用羟丙甲纤维素作为包衣材料。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药物颗粒:某抗生素片剂- 包衣材料:羟丙甲纤维素(HPMC)- 滑石粉:作为包衣助剂- 蒸馏水:用于溶解包衣材料2. 实验仪器:- 粉碎机- 药片计数器- 烘箱- 包衣机- 粉筛- 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药物颗粒进行粉碎,过筛,以获得均匀的药物颗粒。

- 称取适量的羟丙甲纤维素和滑石粉,混合均匀。

2. 制备包衣液- 将羟丙甲纤维素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 将混合好的滑石粉加入包衣液中,继续搅拌,直至滑石粉完全溶解。

3. 包衣操作- 将药物颗粒放入包衣机中,调整好包衣机的工作参数。

- 将制备好的包衣液均匀地喷洒在药物颗粒上。

- 将包衣后的药物颗粒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

4. 包装与检验- 将干燥后的药物颗粒进行筛选,去除不合格的颗粒。

- 将筛选后的药物颗粒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包衣效果- 通过观察药物颗粒的外观,发现包衣效果良好,药物颗粒表面光滑,颜色均匀。

2. 包衣厚度- 通过电子天平称量包衣后的药物颗粒,计算包衣厚度,结果符合要求。

3. 质量检验- 对包衣后的药物颗粒进行溶出度、崩解度等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包衣药物,掌握了包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了对药物制剂的认识,增强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包衣材料,确保包衣效果。

2. 严格控制包衣工艺参数,以保证包衣质量。

3. 加强实验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是以HPMC 为主的多种药用辅料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成膜后细腻光滑,颜色鲜艳稳定,有很高的拉伸强度,黏度高,混悬液的均匀性、稳定性高,沉降速度低等优点。

胃溶型包衣材料的主要作用是上色、遮味、避光、防潮、延长保质期、改善外观、提高药品档次等等,是薄膜包衣最基本的一些要求。

薄膜包衣剂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增光剂、色素和溶剂等组成1、成膜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是常用的胃溶型(其实质是在胃部释放药物)包衣材料,由甲基纤维素(MC )中部分甲氧基被羟内氧基置换反应而成.
HPMC 可分为速溶型和热溶型,速溶型遇冷水迅速分散,约2 min 后液体的黏度慢慢变大。

热溶型遇冷水成团,遇热水即溶解分散,至室温时溶液黏度变大。

目前速溶型高黏度 3 500~5 600 在医药工业应用较广,是包衣效果较好的材料,其特点是成膜性好,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也能溶于水,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

HPMC包衣制备的颗粒剂,不仅可掩盖苦味,易于吞服,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

2、增塑剂有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酯、蓖麻油等
增塑剂是一种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材料,用在配方中,它能降低薄膜材料聚合物“玻璃转变温度”即“强”值,从而使衣膜脆性和硬度降低,减少衣膜裂纹
的发生,增加衣膜柔韧性。

常用的水溶性增塑剂有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含羟基亲水性基团的化合物,可作为某些纤维素类包衣材料的增塑剂;水不溶性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二丁酯)、蓖麻油、甘油三醋酸酯、液状石蜡、
玉米油、柠檬酸三乙酯等,用于水不溶性的聚合物的增塑剂。

增塑剂在配方中的用量一般多在10%~30%,增塑剂用量太多,则薄膜太软,从而引起包衣制剂的聚集、粘连,包衣时难以操作,也不能获得完整的包衣;增塑剂太少,不能克
服胶乳粒子变形的阻力,结果会形成不完整或不连续的衣膜,或者衣膜在贮存期容易破裂。

PEG 可溶于水及胃肠液,其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一般在4 000~6 000 者可成膜,包衣时用其25%~50%的乙醇液,形成的衣膜对热敏感,温度高时易熔融,故常与其他薄膜衣料如HPMC 、CAP 等混合使用。

新雪丹颗粒用HPMC 和PEG包衣后与Ⅳ号丙烯酸树脂比较,其溶化性大为提高,包衣后的颗粒防潮性能明显高于未包衣颗粒
3、着色剂(遮光剂)
为了改善制剂外观,便于识别,掩盖某些有色斑的片芯,或者为了防止片芯中的主药成分见光分解,常加入着色剂(遮光剂)。

由于着色剂有的兼有遮光作用,故有时将着色剂与遮光剂合并说明。

目前常用的着色剂有水溶性色素、水不溶性色素和色淀三类。

水溶性色素如苋菜红、苹果绿等;水不溶性色素有氧化铁类着色剂,如红氧化铁、棕氧化铁、黑氧化铁等;色淀是用氢氧化铝、硫酸钙等惰性物质使水溶性色素吸着沉淀而成,如日落黄铝色淀、亮蓝销色淀。

遮光剂常用的是二氧化钛、滑石粉,且这两种成分也是白色着色剂。

4、抗粘剂
包衣过程中如有些薄膜材料黏性过大,易出现粘连,可加入适当的固体粉末以防止颗粒或片剂的粘连,这类物质称之为抗黏剂,有的称之为固体粉料。

常用
的有如滑石粉、硬脂酸镁、胶态二氧化硅等。

5、溶剂
要使薄膜包衣材料成为覆盖在片(丸)子表面的衣膜,首先要用合适的溶剂(分散介质)将薄膜包衣材料溶解成包衣液。

溶剂对包衣液的黏性、薄膜形成方式、包衣操作速度以及所成薄膜的性质等均有影响,可见,溶剂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包衣膜的性质和特点。

选用时,首先要考虑其溶解性能,还要求蒸发、干燥速度适中,解吸附能力强,易于除去,不易在材料中残留。

目前常用的薄膜包衣材料既有水溶型也有水不溶性高分子物质。

常用的溶剂是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

参考文献:胡松茂编著,药用辅料薄膜包衣预混剂生产和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