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备课内容: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主备教师:杨琼琳研讨时间:第四周星期三晚自习研讨地点:语文教研组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精选3篇古代叙事散文,或记当时政治外交上的刀光剑影,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练凝重,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

学习这些篇目,有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成果,丰厚古文化积淀,学习古代杰出人物的才华和品德,汲取民族智慧,激发学生走近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施教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学生的阅读鉴赏基础,高考命题趋势,合理确定教学重点、教学方式及教学时间,努力遵循“激趣为先,教为引导,学为主体,互动探究,自主生成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鉴赏习惯,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体例、作者、内容及文史价值。

2.积累文言文中的常见常考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实词;重视辨析高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常用虚词的意义、用法;学会辨析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并能运用有关常识规范翻译文句。

3.能够根据课题中的关键词理清文脉,概括要点;赏析精彩语段,明确古代散文的叙事特点并借鉴其出色的艺术技巧。

4.学会知人论世,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形象,汲取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的品德。

教学重点:1.落实重点字词句。

2.评析人物形象——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

教学难点(赏析语段):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出色的辞令艺术。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中“对比映衬”的艺术效果。

3.《鸿门宴》:赏析“烘云托月”(描写人物的手法)的艺术效果。

课时安排及教学内容:1.《烛之武退秦师》: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介绍《左传》及故事背景,引导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归纳字词、评析人物、赏析辞令艺术。

2.《荆轲刺秦王》:四课时完成。

高中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此处填写课题名称,如:《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讲解新课(1)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如:快速浏览、定位关键词、概括大意等。

(2)举例说明阅读理解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3. 案例分析(1)展示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2)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主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方法。

4. 练习巩固(1)布置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课后复习,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 教学效果是否满意,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3篇)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3篇)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一、了解教学进度:各组员都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二、期中考试复习:1、考试范围:必修一全册,侧重专题三、四,打“____”的课文本次考试不作要求。

2、命题要求:以考查课本知识为主(1)字音、字形以课下注释为主,要求复习时加强。

(2)默写8分,不分选做题,要告知学生。

(3)阅读理解:课内2篇(文言文+现代文)、课外1篇(现代文)。

三、作业批改情况反馈1、要重视作文训练和批改,大作文要求全批全改且有眉批、总评,分数。

小作文可简略批改。

(本次调查结果:王学志: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陈林芳: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兰帆: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傅强: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吴洗灵: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季海静: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

)2、下发的世纪金榜配套练习和本组自编的一课一练资料要充分利用好,不可废置。

四、教案书写1、教学进度、学情分析、教学设想与措施都得写上。

2、不管是写简案还是详案,各环节必须齐全。

要有三维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导入,授课过程,小结,作业布置,教后反思。

试卷张贴不能是空白,课型要求多样,要有新授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作文讲评课等。

五、语文组博客建设要求各组员按时上传集体备课教案(王学志还未上传,要求本周三前必须上传),美文欣赏要求一学期每人至少上传2-3篇(吴洗灵、傅强各已上传1篇)。

六、资料编写必修二专题一王学志编写,要求期中考试前编写完毕并引发。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二)一、意义和目的教师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和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资源共享合作互动的有效途径。

为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集体备课制度。

二、集体备课责任人:备课组长。

三、集体备课程序1、集体备课前: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先转眼教材进行自备,写出简案,为集体备课交流做好准备。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本文记录了高三语文集体备课的过程和内容,包括备课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讨论话题、备课成果等。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篇1备课记录时间:2023 年 2 月 19 日地点:高三语文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话题:1. 讨论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 分析上学期语文考试的成绩,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3. 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备课成果:1. 确定了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阅读课文、讲解语法知识、作文训练等。

2. 分析了上学期语文考试的成绩,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3. 提出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阅读量、讲解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加强作文批改和反馈等。

备课记录时间:2023 年 2 月 24 日地点:高三语文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话题:1. 讨论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 分析本周语文考试的成绩,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3. 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备战高考语文。

备课成果:1. 确定了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阅读课文、讲解语法知识、作文训练等。

2. 分析了本周语文考试的成绩,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有所进步,但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篇2由于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没有能力参加实际的集体备课活动,因此无法提供完全匹配的返回内容。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份关于高三语文集体备课的记录范例,您可以根据此范例进行修改和补充。

以下是一份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2 年 9 月 15 日地点:高三年级组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主题:讨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流程:1. 会议主持人 XXX 老师宣布会议开始,简要介绍了本次备课的主题和议程。

学生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学生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课题滕王阁序并诗主备人王爱国闫松霞级部主任教学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难点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预习课文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

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2024年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三篇)

2024年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三篇)

2024年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一、教学进度情况:各小组成员均能按照既定计划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表现出良好的执行力和教学素养。

二、期中考试复习安排:1. 考试范围:涵盖必修一全册内容,重点考查专题三、四,其中标注“____”的课文不纳入本次考试范围。

2. 命题要求:以考查教材知识为核心,具体要求如下:(1)字音、字形的复习应以课下注释为依据,并加强复习力度。

(2)默写部分占8分,不设选做题,需向学生明确此要求。

(3)阅读理解部分:课内2篇文章(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课外1篇文章(现代文)。

三、作业批改情况反馈:1. 各教师需重视作文训练与批改工作,大作文需全面批改,并附上眉批、总评及分数;小作文批改可适当简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作文批改次数与小作文批改次数分别为____次、____次;具体数据已记录,不再公开个人姓名。

)2. 对于下发的世纪金榜配套练习及本组自编的一课一练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不得废弃。

四、教案撰写要求:1. 教学进度、学生学情分析、教学设想与措施等均需详细记录于教案中。

2. 无论撰写简案或详案,教案各环节必须完整。

应包含三维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导入、授课过程、小结、作业布置及教后反思。

试卷张贴处不得留白,课型要求多样化,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作文讲评课等。

五、语文组博客建设:要求各位组员按时上传集体备课教案(尚未上传的教师需在本周三前完成上传),美文欣赏部分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2-3篇(已有部分教师上传,具体名单不再列举)。

六、资料编写:必修二专题一资料编写工作由指定教师负责,要求在期中考试前完成编写并分发。

2024年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二)一、概述我国初三语文备课组由____名成员组成,其中年轻教师充满活力,学习态度谦虚,工作劲头十足;资深教师经验丰富,工作扎实,有助于团结学科队伍,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

这使得备课组在稳定与创新中能够有序推进集体备课工作。

二、集体备课目标备课组成员需紧跟中考教学方向,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严格落实教学常规,集思广益,力求提升教师授课水平。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语文高中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语文高中

一、课题名称:(填写具体课题,如《离骚》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离骚》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文化内涵。

- 学生能够分析《离骚》的文学特色,如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集体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

-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离骚》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 分析《离骚》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屈原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动机。

- 探讨《离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以屈原的生平简介和《离骚》的历史背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集体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离骚》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文学特色。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 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离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5. 课堂练习:-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离骚》为题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 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6.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7.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文学视野。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改进:-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感悟:- 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语文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语文
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 介宾短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
四、课堂练习:识记名言警句
五、小结:




备课组长:
群臣怪之(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介宾短语后置) 嘉为先言于秦王 (介宾短语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 (介宾短语后置) 使毕使于前 (介宾短语后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②名词作动词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同上。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衣服,戴帽子)
乃朝服(朝服:穿上朝服)
③动词使动用法
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④形容词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认为……迟。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二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课题
必修一
第 2 课时
三维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识记必背名言警句。
重点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备课人
李星
难点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教法
诵读法、讨论法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备课内容: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备课时间:2018年9月27日主备教师:参备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研讨时间:第三周星期二下午两点半研讨地点:行政会议室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精选3篇古代叙事散文,或记当时政治外交上的刀光剑影,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练凝重,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

学习这些篇目,有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成果,丰厚古文化积淀,学习古代杰出人物的才华和品德,汲取民族智慧,激发学生走近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施教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学生的阅读鉴赏基础,高考命题趋势,合理确定教学重点、教学方式及教学时间,努力遵循“激趣为先,教为引导,学为主体,互动探究,自主生成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鉴赏习惯,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体例、作者、内容及文史价值。

2.积累文言文中的常见常考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实词;重视辨析高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常用虚词的意义、用法;学会辨析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并能运用有关常识规范翻译文句。

3.能够根据课题中的关键词理清文脉,概括要点;赏析精彩语段,明确古代散文的叙事特点并借鉴其出色的艺术技巧。

4.学会知人论世,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形象,汲取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的品德。

教学重点:1.落实重点字词句。

2.评析人物形象——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

教学难点(赏析语段):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出色的辞令艺术。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中“对比映衬”的艺术效果。

3.《鸿门宴》:赏析“烘云托月”(描写人物的手法)的艺术效果。

课时安排及教学内容:1.《烛之武退秦师》: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介绍《左传》及故事背景,引导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归纳字词、评析人物、赏析辞令艺术。

2.《荆轲刺秦王》: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介绍《战国策》及背景故事,疏通1——3段文意,归纳字词,概括情节。

第二课时疏通4——11段文意,归纳字词,概括情节。

第三课时疏通12——18段文意,归纳字词,概括情节。

第四课时评析荆轲这一形象,赏析“对比映衬”手法。

3.《鸿门宴》: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了解《史记》作品作者,明确背景资料,疏通1——2段文意,归纳字词。

第二课时疏通3——4段文意,归纳字词,拟写情节提纲。

第三课时疏通5——7段文意,归纳字词,拟写情节提纲。

第四课时分析刘、项性格,赏析“烘云托月”的写法。

教学方法:导入课题: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言之辩胜于九鼎之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鸿门宴”等历史典故导入文本学习,扩大视野,激发兴趣。

背景资料:利用课件展示(包括文字和地图)。

疏通文意:播放朗读录音,提示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强化诵读,形成语感,预习质疑,互动探究,重点点拨。

分析人物及赏析写作手法:教师设疑引导,学生交流评析,生成结论。

问题如下:1.说说《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如何成功退师的?精读第三段探讨问题。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是如何谋划行刺的?从中表现了荆轲的什么特点?3.《鸿门宴》刘邦为什么能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化险为夷?请结合人物性格加以分析。

作业设置:1.完成《立体设计》中的课时作业,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

2.结合学过的三篇文本,写一次小作文,题为《走进史书,看古代英雄》。

高一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备课内容: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备课时间:2014年10月23日主备教师:参备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研讨时间:第五周星期二下午两点半研讨地点:行政会议室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实际,把过去只注重教师讲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二、单元总体设计(一)分析教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国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共三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写悲惨之事,抒伤感之情,如《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另一类是写名人之事,抒赞颂之情,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这些散文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二)单元目标1、了解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思路,注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抓住细节,分析总结人物的个性。

4、品味写人记事散文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单元重点1、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学会梳理文脉。

2、赏析散文语言,掌握语言赏析方法。

3、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人物心理等。

4、赏析叙事技巧,如详略安排,叙述次序等。

(四)单元难点1、学会品文:抓细节、理线索、品情味、学语言、悟写法等。

2、学会品人:抓性格品质、抓外貌言行、抓内心世界、抓时代背景等。

(五)单元课时《记念刘和珍君》3课时《小狗包弟》2课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课时(六)单元教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二、分课设计7、《记念刘和珍君》(一)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2、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背诵课文2、4节。

(二)教学重点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朗读法(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设想本课有题目切入,课题是《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是谁?引导学生去看注释。

文中纪念了刘和珍君的哪些事?引导学生去找文中关于刘和珍的记叙和描写的内容。

找出后再引导,这部分内容占篇幅不多,也就是此文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用得不多,那么其他内容运用的表达方式又是什么?学生就会明白是议论和抒情。

再引导,你能不能以第四节为例,说说作者如何实现叙事、议论、抒情完美统一的?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从刚才所找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位青年?这样的青年,为什么而死?她的死说明了什么?明确:当时社会黑暗,反动政府凶残卑劣,反动文人卑鄙无耻。

找出表现这方面内容的具体句子。

作者写此文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作者对刘和珍的死怎样评价?文章标题是《记念刘和珍君》,与一般纪念性文章比,此文有什么特点?明确:没有一般性纪念文章的对死者的详细介绍,它只写了和刘和珍交往的几次印象。

通观全文,作者的追忆,陈述烈士死难的意义,悲愤的情感交织融汇,构成了本文独特的表现形式。

8、《小狗包弟》(一)教学目标1、阅读文本,把握结构,学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2、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二)教学重点理清思路;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我,勇于讲真话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探究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流程1、导入。

2、作者作品介绍。

3、检查预习情况。

4、总体把握。

(1)文章写了小狗包弟的什么?明确:小狗包弟的命运。

(2)从小狗包弟的命运和作者的叙述中你感受到什么或思考到什么?明确:人类如狗(人被践踏),人不如狗(人性泯灭)。

(3)作者对包弟的感情如何?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文坛称巴金为“20世纪文坛的良心”,从文中可看出吗?5、理清思路(1)文章在叙事方式、顺序安排上有何特点?(2)你觉得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事的?(3)文章写第一段有什么作用和好处?6、概括要点(1)文章第一段写了什么事?试用一句话概括。

(2)包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试概括。

(3)“我”为何摆脱不了煎熬?7、理解语句(1)“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如何理解?(2)如何理解“满园的创伤”。

8、比较阅读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在风格上的差异。

9、拓展延伸(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10、课堂总结。

11、作业布置。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梁启超)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二)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三)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设想(一)从文章最后一段入手,最后一段说梁先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老师可以问:在这篇文章里似乎一点也看不到梁启超先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好像没有看到他帮助人,可作者为什么说他是热心肠的人呢?这样让学生带问题看文章,展开探究活动。

七、教学设想(二)自读课1、导入2、整体把握:(1)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主要写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写得如何?3、理清思路4、要点分析梁实秋的散文被公认为很简洁,试从本文中找出若干点来说明。

5、语言品味(课后练习一)6、结束全文六盘水市第八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备课内容: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备课时间:2018年10月23日主备教师:参备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研讨时间:第三周星期二下午两点半研讨地点:行政会议室一、教材概述这一单元学习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

所选的三篇散文有魏晋散文,也有宋代散文。

从文体上看,有“序”“赋”“记”的区别,从写景,抒情,议论上看更是各领风骚。

但其共同特点在于,都以描写景物,记叙游赏经历为主,又都寓感情抒发,讲述道理于其中;这些作品都是将抒情,写景,记事,议论融为一体的;这些作品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来琅琅上口。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杰出的序文。

文章的前半部分写兰亭宴集的情景,是实写;后半部分是虚写,书法作者的感触。

作者从兰亭集会,联想到美好的事物转瞬就会成为过去,抒发了对生死的看法。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看法,理解文章写景,叙事,抒情的特点。

苏轼的《赤壁赋》与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文章先用传神之笔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好景色以及与客人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酣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吹奏的及其幽怨的洞箫声引起主客之间的问答,文章通过对明月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学习本文要熟读成诵,注重体会景,情,理交融和赋文精美的语言妙处。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它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文章先借托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得缘故,再以游山为喻,层层深入发挥,展开议论。

另一方面,作者又从“碑仆”联想到对传闻要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这也是作者所倡导的在学习中要深入思考,谨慎进取而不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的学习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