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结构化学实验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化学实验二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

1.用溶液法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

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 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偶极矩与极化度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荷体系的偶极矩定义为:

μ=q d(1)

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可用摩尔定向极化度P定向来衡量:

P定向=4/3πN A*μ02/(3kT)=4/9πN A*μ02/(kT) (2)

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是摩尔定向极化度、摩尔电子诱导极化度和摩尔原子诱导极化度的总和:

P=P定向+P诱导=P定向+P电子+P原子(3)

2.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极化度的公式:

P=P2∞=3αε1/(ε1+2)2* Μ1/ρ1+ (ε1-1)/(ε1+2) * (Μ2-βΜ1)/ρ1(9)

习惯上用溶质的摩尔折射度R2表示高频区测得的摩尔极化度,因为此时P

=0,P原子=0,推导出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折射度的公式:

定向

P电子=R2∞=(n12-1)/(n12+2) * (Μ2-βΜ1)/ρ1+6n12Μ1γ/[(n12+2)2*ρ1] (13) 稀溶液的近似公式:

ε溶=ε1(1+α* x2) (7)

ρ溶=ρ1(1+β*x2) (8)

n溶=n1(1-γ*x2) (12) 由P定向=P2∞-R2∞=4/9πN A*μ02/(kT) (14)

得μ0=0.0128*[(P2∞-R2∞)*T]1/2 (D)(15)

需测定参数:α,β,γ,ε1,ρ1 n1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阿贝折光仪1台;比重管1只;电容测量仪一台;电容池一台;电子天平一台;电吹风一只;25ml容量瓶4支;25ml、5ml、1ml移液管各一支;滴管5只;5ml针筒一支;针头一支;吸耳球两个

试剂:正丁醇(分析纯);环己烷(分析纯);蒸馏水;丙酮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配制4种正丁醇的摩尔分数分别是0.05、0.10、0.15、0.20的正丁醇-环己烷溶液。

2.折光率的测定

用阿贝折光仪测定环己烷和各配制溶液的折光率。测定时注意各样品需加样三次,每次读取一个数据,取平均值。

3.介电常数的测定

(2)电容C0 和Cd 的测定: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为标准物质,其介电常

数的温度公式为:

ε标=2.203-0.0016(t-20)

式中t为实验室温度(℃)。用电吹风将电容池加样孔吹干,旋紧盖子,将电容池与介电常数测量仪接通。读取介电常数测量仪上的数据。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用移液管取1ml纯环己烷加入电容池的加样孔中,盖紧盖子,同上方法测量。倒去液体,吹干,重新装样,用以上方法再测量两次,取三次测量平均值。

(3)溶液电容的测量:测定方法与环己烷的测量方法相同。

ε溶=C溶/C0=(C溶’-C d)/C0

C d=C空’-C0= C空’-(C标’-C空’)/(ε标-1)

每个溶液均应重复测定三次,三次数据差值应小于0.05pF,所测电容读数与平均值,减去C d,即为溶液的电容C溶。由于溶液易挥发而造成浓度改变,故加样时动作要迅速,加样后迅速盖紧盖子。

4.溶液密度的测定

取干净的比重管称重m0。然后用针筒注入已恒温的蒸馏水,定容,称重,记为m1。用丙酮清洗并吹干。同上,测量各溶液,记为m2。则环己烷和各溶液的密度为:

ρ溶=(m2-m0)/(m1-m0) *ρ水,ρ水25g/mL

5.清洗、整理仪器

上述实验步骤完成后,确认实验数据的合理性。确认完毕,将剩余溶液回收,容量瓶、比重管、针筒洗净、吹干。整理实验台,仪器恢复实验前的摆放。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 溶液的配制

2.折光率的测定

由上图可知:n1=1.4225

γ=0.029/1.4225=0.0204

3. 介电常数的测定

t=23.2℃ ε标=2.203-0.0016(t-20)=2.195

C0=(C’标-C’空)/(ε标-1)=(7.55-4.71)/(2.195-1)=3.394 C d=C’空-C0=4.71-3.394=1.316

由ε溶=(C’溶- C d)/ C0,可算出:

由上图可知:ε1=1.8114

α=3.1526/1.8114=1.7404 4.溶液密度的测定

由ρ溶=(m2-m0)/(m1-m0) *ρ水,可算出:

由上图第一个点误差较大,舍去,重新拟合

可知:ρ1=0.7596

β=0.0144/0.7596=0.0190 5.求P2∞、R2∞

n1=1.4225 γ=0.0204

ε1=1.8114 α=1.7404

ρ1=0.7596 β=0.0190

M1= 84.16 M2=74.12

P2∞=3αε1/(ε1+2)2* Μ1/ρ1+ (ε1-1)/(ε1+2) * (Μ2-βΜ1)/ρ1 = 92.548

R2∞=(n12-1)/(n12+2) * (Μ2-βΜ1)/ρ1+6n12Μ1γ/[(n12+2)2*ρ1] = 24.286

6.求偶极矩μ0(当时温度为25.2℃)T=298.4K

μ0=0.0128*[(P2∞-R2∞)*T]1/2 =1.956 D

六、思考与分析

1.分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改进?

(1)溶液的配制:移液管使用过程中量取溶液并不十分精确,会导致溶液配置的时候X2的值与要求值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移液的过程中要保证移液管使用操作迅速准确。

(2)折光率的测定:折光率的线性还比较好,测量中除了取样,试剂瓶盖子应随时盖好.以免样品挥发影响溶液浓度。而且样品滴加要均匀,用量不能太少,以免测量不准确。

(3)介电常数的测定:仪器不是很稳定,而且并未用移液管移取1mL,而是用每种溶液的专用滴管吸取50滴,滴管的构造不一样,也导致了移取的样品量不一致,这是造成介电常数与浓度关系的线性很差的两个原因。应该用同一个移液管准确移取,且每次都要用丙酮洗净用待测液润洗,而且在重新装样前,为了证实电容池电极间的残余液确已除净,须先测量空气的电容值,待空气的电容值恢复到测量之前,或者在±0.05pF的误差范围内,方可进行下一次测量。

(4)溶液密度的测定:因为电子天平非常灵敏,当有电吹风在吹或稍有动静时,读数就变得很厉害,两次测量的数据都会很不一样,所以每个样品测了两次,取了比较合理的数据。减小误差的方法是确保每次装样品前比重管都要洗净吹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