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太阳》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5《太阳》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5《太阳》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5《太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

课文从太阳的形状、温度、距离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并通过对比地球和太阳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太阳的巨大和重要性。

课文语言朴实,条理清晰,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说明文的阅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如“日冕”、“黑子”等产生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这些词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太阳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太阳的巨大和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太阳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外貌,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划分课文结构,概括太阳的特点。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日冕”、“黑子”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这些词语。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巩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太阳的认识,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文章。

课文通过对太阳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太阳的利用。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文本理解、情感体验和环保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环保意识,珍惜自然资源,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体会课文的寓意,培养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写作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寓意。

3.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太阳的认识和利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特点:远、大、热•重要性:地球生命之源、万物生长依赖•人类利用:太阳能、温度调节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所写,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从太阳的远、大、热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太阳的特点,揭示了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说明文的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太阳的特点和对地球的影响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浓厚,可以通过这篇课文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理解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理解太阳的特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太阳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太阳的特点。

5.实践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太阳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远——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大——直径约109倍地球直径热——表面温度约5500摄氏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了光和热,维持地球生命活动2.影响地球气候和季节变化3.太阳辐射能驱动大气运动和水的循环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课件演示,老师讲解、实际体会等,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说重难点、关键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课文在说明太阳特点时所用的方法。

第一课时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天天和我们见面,你了解太阳吗?(课件出示资料)2、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

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

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

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这一切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

(板书:《太阳》)生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促使思考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太阳)。

初长的太阳光芒万丈,让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平均距离)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样鲜明的形象加上獐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情境。

2、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等均会提出问题)3、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肯定脑筋。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研究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5《太阳》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文章。

课文以太阳为主题,通过描述太阳的伟大、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吸引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这篇课文中的了一些抽象词汇和深层次的含义,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太阳的伟大和美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汇和深层次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展示太阳的美丽和伟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太阳的认识,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讲解课文:老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绘画、写作等实践活动,表达对太阳的热爱和敬意。

6.总结发言: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对太阳的伟大和美丽进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伟大美丽神秘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16《太阳》(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6《太阳》(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太阳》(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舞、炽”等5个生字,会写“昨、晓”等13个字。

能读写“诞生、创造”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太阳的威力和希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太阳,体会作者用诗的语言写科学事物的特点。

教学内容《太阳》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向学生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太阳的威力和希望。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诗的语言写科学事物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太阳和地球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呢?2. 出示课题:太阳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2. 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教师点拨。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2. 讲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是地球的能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讲解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太阳能的利用,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太阳的威力和希望。

2.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太阳是人类的希望?板书设计太阳特点:远、大、热关系:太阳与地球、人类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理解和感受太阳的威力和希望。

在讲解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关系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我给予学生的讨论时间不够,下次课我要调整时间,让学生更深入地讨论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太阳有了更深的了解。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因为这个部分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这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第1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第1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第1课时)》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从太阳的形状、温度、距离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并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揭示了太阳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事理清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说明文的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太阳距离地球的具体数字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太阳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及太阳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板书课题《太阳》,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太阳的特点,并画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3.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太阳特点的理解,并讨论太阳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解释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及太阳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5.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6.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太阳》【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太阳》【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太阳》【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文章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太阳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说明文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太阳这一主题较为抽象,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建立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太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说课稿
一、说学情
五年级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经验、独立性提高了,而且中高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参与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说教材
《太阳》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

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等16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为:初步学习说明文,学习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针对第一课时的课时目标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重点学习太阳的“远”的特点,体会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课时重点:
1.会认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3.学习太阳的“远”的特点,
课时难点:
体会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在观察某些事物的基础上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传授知识的。

所以我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来教的:
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找出说明文在结构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规律,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抓住文中的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文第一自然段为了讲清楚太阳的三个特点,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给学生的感觉一目了然。

但是为什么要引用传说,就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了解了学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课文,又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3.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四、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学生读文后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远”的特点的。

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重点词句,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练、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以感知、感悟语言为主,主要环节是:了解单元主题,激趣导入;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写生字;再读课文,了解太阳“远”的特点;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激趣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大声读一读单元导读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单元主题。

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育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2.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来讲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找来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才不那么热了。

3.这个故事叫——后羿射日(学生齐答)。

“日”就是“太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后羿射日”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想一想,后羿能不能射下太阳 (学生简单回答“不能”)
6、小结:要想把原因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就得好好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首先,我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词语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读熟为止。

2.学生自由读文后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字词教学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
彩的教学情境。

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自己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老师相机指正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最后齐读,加深记忆。

并在语境中学习多音字差。

3.接下来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学生观察后汇报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书写“繁、殖、蔬”,学生书写练习“差、庄、存、麻”。

指名学生交流课文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教师相机板书:远大热(三)再读课文,了解太阳“远”的特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先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本课课文思路清晰,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引导学习太阳的“远”: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太阳离我们很远?指名说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1.5亿公里到底有多远,并读出遥远的感觉。

2.(课件出示)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请学生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学生谈到数字,教师相机总结:大家看,文章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数字就把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再鼓励学生谈对步行和坐飞机两个例子的体会。

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这样引导学生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突破难点。

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很远,这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谈完后教师小结:对,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请你换一种说法表达,使句子意思不变,体会反问句的作用(更能突出太阳离我们远)。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通过列数字、举例子这两种说明方法来描写太阳“远”的特点,那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太阳的“大”和“热”的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在这里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也提示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在结束这堂课后,我根据布置作业应以积累运用语言为主,设计了两道作业:1.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摘抄并积累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语感。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远列数字举例子
太阳大
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