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1)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2)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3)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4)高层住宅为十层以上。
1.0.4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1.0.5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 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 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 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 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 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 厨房 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 卫生间 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 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 标准层 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宅区分及楼梯设置

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宅区分及楼梯、电梯规定1、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第1.0.3条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1.2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 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注:本条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为高层建筑。
4、小高层:8-11层为开发商提出的概念,实际规范并没有对小高层进行定义。
8-11层定位小高层,主要是考虑是楼梯跟电梯的原因。
因为8-11层住宅可以不设封闭楼梯间,并且可以不设消防电梯。
同时又必须要设普通客梯。
这样就跟8层以下的没有电梯的住宅区分了。
所以小高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层,他既包含8-9层的多层建筑,又包含了10-11层的高层建筑。
封闭楼梯间和消防电梯:12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需要设封闭楼梯间和消防电梯.5、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注:①底层作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②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③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高层住宅设计》课件

空间布局
合理安排景观空间,包括 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 私密空间等,以满足不同 居民的需求。
景观节点
设置具有标志性的景观节 点,如入口景观、中心景 观等,提升住宅区的整体 形象。
绿化植被的选择与配置
植被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 和景观需求,选择适宜的 高层住宅绿化植被。
总结词
环保、安全、耐用
详细描述
选择符合环保标准、安全无害、耐用 的装修材料,如天然石材、实木地板 、环保漆等,确保室内环境的安全与 健康,同时保证装修效果的持久与美 观。
室内色彩搭配与照明设计
总结词
和谐、统一、层次
详细描述
根据室内整体风格和居住者的喜好,合理搭 配色彩,营造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同 时,通过照明设计的巧妙运用,营造出舒适 的氛围和层次感,满足居住者的视觉需求。
VS
详细描述
高层住宅的结构与构造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环节,必须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 耐久性。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震、风荷 载等自然因素,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和构 造措施。同时,要注重经济性原则,控制 建筑成本,并考虑环保因素,采用绿色建 筑材料和节能技术。
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
总结词
满足居住、休闲、娱乐和工作需求
合理配置和管理景观设施,如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等,确保
设施的完善和整洁。
05
高层住宅室内设计
室内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总结词
合理、高效、舒适
详细描述
合理规划室内空间,根据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 区域,如休息区、活动区、餐饮区等,确保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居住的舒适性。
高、中、低层楼房的划分

1。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2。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
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3层~8层为多层;9层以上为高层。
5。
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建筑。
小高层,人们一般把8层至12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各地概念有别)。
小高层住宅一般一个单元一部电梯。
多层、高层、小高层、超高层。
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真正意义上统一规定。
各个时代规定也不同!
这也许就是未来的行业上应该做的工作,只有统一标准才能有好的协调工作!。
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构思及方法

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构思及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小区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还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探讨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构思及方法。
一、规划布局在高层住宅小区的规划布局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周边环境以及交通等因素。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小区的居住品质,减少噪音和污染的影响。
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为了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建筑的朝向应尽量朝南,同时要保证楼与楼之间有足够的间距,避免相互遮挡。
此外,还可以通过错落式的布局,增加建筑之间的间距,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其次,交通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合理设置小区的出入口,避免车辆拥堵。
内部道路要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要考虑到行人的安全,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停车场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停车需求,可采用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相结合的方式。
再者,公共设施的布局要方便居民使用。
如幼儿园、超市、健身设施等应分布在小区的合理位置,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
二、建筑单体设计(一)户型设计户型设计是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核心。
要根据不同的居住需求,设计出多样化的户型。
一般来说,户型应方正实用,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
客厅和卧室要宽敞明亮,卫生间和厨房要通风良好。
同时,还要考虑到空间的灵活性,方便居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改造。
对于小户型,要注重空间的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布局,实现功能的最大化。
例如,可以采用开放式厨房、嵌入式家具等设计手法,节省空间。
对于大户型,则要注重舒适性和品质感,设置独立的书房、衣帽间等功能空间。
(二)外立面设计建筑的外立面不仅是建筑的形象展示,还对建筑的节能和保温起到重要作用。
外立面的设计要与小区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文化特色。
现代高层住宅小区的外立面多采用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以线条简洁、色彩明快为主。
住宅建筑的设计要求及类型

中高层住宅(单元组合式)
中高层住宅(单元组合式)
中高层住宅(廊式)
中高层住宅
D
C
B
A
塔式
塔式
单元式
单元式--11层
E
塔式--9层
3-5高层住宅
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 非多层住宅的简单叠加 节约用地方面效果显著(层数多) 电梯-取代-(楼梯)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为了公共交通体系(方便、安全、经济)--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产生影响 结构体系 水、电、防火、防烟有新的要求 建造时较多考虑经济因素 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消防和疏散问题是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住宅建筑分类
3-2 低层住宅
1—3层住宅 按其水平组合方式分:独立(独院)式住宅;并联式住宅;联排式住宅
独户居住的单幢住宅
01
居住环境安静,室外生活方便
03
宜在底层设置小车库
05
有独用的庭院空间和独立的出入口
02
由于建筑四面临空>平面组合灵活,内部各房间容易得到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04
建设标准较高,用地环境优美的独立式住宅常被称为别墅
高层住宅长内、外廊方案在日照、通风、安静及经济等方面的优、缺点与多层类同
廊式高层住宅
廊式高层住宅
。
廊式高层住宅。ຫໍສະໝຸດ 廊式(跃廊)塔式住宅: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面尺寸的高层住宅
1
每层布置4-8户
2
内部空间组织较紧凑,采光面多,通风好
3
适应地段小,地形起伏复杂的基地
4
与板式高层住宅相比:较少影响其它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和视野遮挡
06
3-2-1 独立式住宅
独立式住宅
两户住宅在平面上并靠拼联而成
高层住宅设计规范

主讲:白雪高层住宅的基本特点(1)可提高住宅的容积率(住宅容积率系指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节约城市土地。
(2)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3)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
(4)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
(5)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6)设计原则与多层住宅相似。
高层住宅存在问题从居住的角度来看,低层住宅和多层住宅均比高层住宅优越。
但基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在城市中建高层住宅是必然出路。
因此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都盖了很多高层住宅。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不少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甚至于超过100m的超高层住宅。
在一些地价昂贵地段,还经常出现塔式住宅相互拼接成塔群住宅的情况。
高层住宅虽节约用地,能容纳更多住户,但也带来许多弊端。
①住宅平面往往是一梯8户或一梯6户,因此有近l/3的住宅朝向不好。
②标准层的公共交通面积和设备及管井占用面积较大,每户分摊较多公用面积,因此,每户的建筑面积虽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并不大。
而高层住宅的售价往往高于多层住宅,购房者觉得不合算。
③人们远离了大地,生活在"空中鸽笼"中,儿童和老人感到活动不方便,而且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④容易导致居住小环境的恶化,如高层住宅北面的大片阴影区、高层住宅的楼群风等。
⑤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
这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结构复杂带来的直接后果。
•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一1999)把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而把10层从10层以上并设置电梯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仟宅称为高层住宅。
l、小高层住宅的概念和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城市住宅的设计与开发建设中,有一种被称为小高层的住宅异军突起,十分流行,在销售市场上很受广大购房者的青睬。
其现象值得认真探索。
•所谓小高层住宅是指层数为7层至ll层的住宅,其平面布局类似于多层住宅,有载人电梯但无消防电梯。
•小高层住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在国标《住宅设计规范》中并元此定义。
住宅设计规范

第一节概论住宅建筑设计必须遵循国家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住宅面积标准。
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住宅建筑设计应以近期使用为主,适当考虑今后进行改造的可能。
住宅的层数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第二节户内设计1套型住宅应按套型设计。
每套必须是独门独户,并应设有卧室、厨房、卫生间及贮藏空间。
住宅套型应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类34m2;二类45m2;三类56m2;四类68m22卧室、起居室和过厅卧室之间不宜相互串通,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规定:双人卧室10m2;单人卧室6m2;兼起居的卧室12m2。
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当通过走廊等间接采光时,应满足通风,安全和私密性的要求。
起居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面积不宜小于12m2。
过厅可间接采光,其面积不宜大于10m2。
3厨房厨房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一类和二类不应小于4m2;二、三类和四类不应小于5m2;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固定式碗柜(或搁板、壁龛)等设备或预留其位置。
单面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0.9m。
壁龛式厨房必须采用电能或管道煤气,并应设机械排烟装置,炉灶部分应有防火安全措施,其深度不得小于0.50m。
厨房应有外窗或开向走廊的窗户。
采用原煤或薪柴做燃料的厨房以及严寒和寒冷地区采用加工煤的厨房必须设置烟囱。
烟囱应防止烟气回流积串烟厨房炉灶上应预留排气罩位置。
严寒和寒冷地区厨房内应设通风道或其他通风措施。
4卫生间和厕所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
卫生间、厕所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设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二、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2;三、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四、单设便器的为1.1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三节
设备体系
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 得穿越卧室。 设有淋浴器和洗衣机的部位应设置地漏,其水封深度不 得小于50mm。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排水管 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其水封深度不得 小于50mm。 地下室、半地下室中卫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应与 上部排水管连接。 8层及8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室内消防给水设施。 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二、塔楼
高层住宅调查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高层及中高层住宅的设计特点。 2.掌握高层及中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及交通组织。 3.学习从建筑整体来考虑功能、造型等问题及相互关系。 4.了解高层建筑单体组合与总图布局特征。 5.了解高层建筑无障碍设计要求及做法 二、参观内容 湘潭市区内任一住宅小区内中高层及高层住宅建筑,对其户型 设计、交通组织、单体组合、建筑风格及立面造型等进行调查。 三、参观要求 1。按班级分每3~4人一组 2。组长负责参观当天考勤
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二、防火间距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 间距 高层 裙房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高层 13 9 9 11 14 裙房 9 6 6 7 9 一二级 9 6 6 7 9 三级 11 7 7 8 10 四级 14 9 9 10 12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四节
一、板楼
组合类型
1.定义 简单的说,从板楼的建筑特征来看,板楼就是东西长, 南北短的建筑 其实更应该关注板楼的户型,是南向面宽大,而进深 短,南北通透的格局。在南北开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自然通风形成对流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一、板楼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小
结
3.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 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 的单元式住宅和走廊式住宅以及高度超过 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二节
结构体系
常用体系:框架结构, 常用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设计 1.特点:相对经济,抗震较差,适宜高度不大 变化:框架_剪力墙 2.剪力墙 当裙房需要做商业大空间,上层为住宅空间时,一般形成 结构转化层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三、消防车道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四、安全疏散
(一)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 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全出口(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 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 1 10 大于650m 2 ,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2、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 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 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 应少于2个。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六、无障碍设计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 建筑入口; 2 入口平台; 3 候梯厅; 4 公共走道; 5 无障碍住房。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六、无障碍设计
建筑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 3.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 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4.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 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5.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 坡过渡。 6.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 7.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一、板楼
2。板楼优点 a.南北通透,便于采光通风: b.板楼均好性强 c.管理成本不高 d.面积使用率很高 3。板楼的缺点 a.建筑密度低,房价高 b.户型格局不宜改造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二、塔楼
1.塔楼的优势 a.节约土地资源,房价较低 b.空间结构灵活,宜于改造 c.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 d.居高望远,视野开阔 2.塔楼的缺点 a.均好性差,居住密度高 b.面积使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间
住宅调查任务书
八、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2、《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住宅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5、《世界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等相关建筑书籍。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一节
高层住宅几个核心问题
一、耐火等级和建筑分类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 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分为两类。 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分为两类。 居住建筑: 一类:19层及以上 二类:10-18层
住宅调查任务书
四、参观时间 课外时间 五、成果要求 A2图纸两张,手抄报的形式。(可徒手线条,要求色彩表达) 要求绘制出被研究对象的单体平面。 。 六、分析要求 以高层及中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较,在建筑平面设计(户型 设计、单元内交通组织、单体组合形式等方面)、小区总平设 计与建筑布局、建筑立面设计、建筑防火及疏散、建筑设备要 求、无障碍设计及建筑经济与市场等方面进行特征分析。 七、成果完成时间 专用周上课时交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四、安全疏散
(二)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3.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 (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 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 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小
结
1.封闭楼梯 的设置 封闭楼梯 1)高层建筑中,高度小于32m的二类建筑; 2)10层及11层通廊式住宅,12—18的单元式住 宅; 3)与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直接相连的附属裙房; 4)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小 结 2.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 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 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 筑; 高度超过24m的高级高层住宅(凡设集中空 调系统住宅,否则为普通住宅,仅设窗式空 调器的高层住宅属于后者); 层数为大于或等于12层的通廊式住宅; 层数大于或等于19层的单元式住宅 高层塔式住宅。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四、安全疏散
(二)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 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 宅。 2.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 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 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 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等专业适用 ——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等专业适用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概
一、定义
7-9层为中高层 10层及以上的为高层
述
二、高层住宅的设计的特点 :
1)垂直交通主要由电梯替代楼梯 2)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大大增加,结构体系变化. 3)消防疏散要求增加 4)形成高密度居住,设计概念的变化 5)经济性考虑 6)新结构与材料,施工方式影响设计方法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四、安全疏散
(二)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3.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 (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 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 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4.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 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应为防烟楼梯间,应分别设置前室。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三、消防车道
1)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 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 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 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 沿街长度超过 或总长度超过 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2)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 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 距离不宜 超过80m。 超过 。 3)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 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四、安全疏散
3、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 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 小于5m。 位与两个楼梯间之间的安全疏散距离为40米,位 于袋形为20米. 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 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 部徒手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