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1.1人口的数量变化 -含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医疗卫生条件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政治变革2.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A.基本持平B.差距继续扩大C.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3~5题。
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3.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4.图示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5.若该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是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6~7题。
6.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7.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A.甲B.乙 C.丙D.丁8.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2006年2050年(预计)国家人口(百万) 国家人口(百万)中国 1 314 印度 1 628印度 1 122 中国 1 437美国299 美国420 印度尼西亚225 尼日利亚299巴西187 巴基斯坦295巴基斯坦166 印度尼西亚285孟加拉国147 巴西260俄罗斯142 孟加拉国231尼日利亚135 刚果(民) 183日本128 埃塞俄比亚145备注:横坐标为该年份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2050年,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________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出2点)(3)2006年的人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将跌出前10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构成较轻,_______________比重大,________________压力巨大,老龄化逐渐显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L曲线表示人口( D.迁移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A.自然增长率) ( 2.坦桑尼亚目前处于图中四个阶段中的 D.Ⅳ.Ⅱ C.ⅢA.Ⅰ B)( 3.下列国家位于阶段Ⅳ水平的是.巴西 C.埃及 D BA.尼日利亚.德国)4.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科技条件 DB .矿产资源 C.消费水平A.水资源).世界人口由原始低增长阶段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开始于( 5 D.第二次世界大战 C.18世纪产业革命 BA.奴隶社会初期.封建社会初期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6.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B.科技水平.资源 A .对外开放程度C.消费水平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 A.区域内人口合理容量一般高于环境人口容量.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升B C.区域内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高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升).从婚俗方面考虑,欧美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8.宗教因素的影响 BA.早婚早育现象普遍 C D.国家政策影响.婚姻关系不稳定9/ 1.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年.2012B年A.1958年. 2021DC.1994年 10.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加重社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A DC.加速城市化进程.拉动消费 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11. B.医疗条件改善A.经济迅速发展.人们观念更新DC.计划生育实行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2 ④地形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D.②④C A.①②B.①④.②③) 13.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水源充足B.地形平坦A .水陆交通枢纽D .陆路交通方便C.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综合题1、阅读我国流动人口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简述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2、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为。
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其原因是。
(2)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3)结合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福建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11.42%,其中65岁及以占7.89%,而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材料二:某年份福建省部分设区市人口流动状况6省市,迁入人口相对集中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8个省区。
(1)根据材料一,说出福建省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福建省今后发展造成的影响。
(2)若材料二中甲、乙两城市代表是三明和福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乙城市是。
(3)说出影响福建省省际人口迁出和迁入的主导因素。
(4)简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对厦门市产生的影响。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以来的叙利亚内战引发了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
2016年2月共有67 797人在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申请避难,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159.9%。
2016年1~2月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超过10万人。
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叙利亚难民经爱琴海进入欧洲可能遇到的危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19.该国可能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C.③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最低
D.③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最高
20.与图中③阶段增长模式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拉丁美洲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 (4)结合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断其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答案
1.D 2.B 3. C 4. A 5. D
B.城市生活成本高
C.城市住房过度紧张
D.城市人口数量过多
7.我国沿海地区半城市化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大
B.中西部地区无城乡差别
C.沿海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
D.中西部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小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a、b 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
C.②③
D.②④
28.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二、综合题 29.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推断甲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明甲国 A、D 两城市,分别在一月和七月出现降水差异的原因。 30.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章末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2017年的最新数据当中印度人口增加到13.26亿人,而中国人口为13.7亿,相比之下印度人口的增长率远高于中国,在不久之后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据此完成1~2题。
1.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无法确定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印度人口还在快速增长,说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
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和人们生育意愿较高会影响出生率,导致出生率较高。
印度的医疗卫生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
(2017·安徽亳州质检)1949年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A.中学老师B.建筑设计师C.外科医生D.家政护理人员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第四次婴儿潮的推迟是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以及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和现在社会抚养成本的增加,所以D正确。
第4题,第四次婴儿潮后的几年,社会对家政服务、幼儿教师等相关岗位需求人数会增加,所以D正确。
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测试 包含答案

第1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1-2题。
1. 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英国一位人口学家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图示五个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3-4题。
3.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线表示死亡率B.A线表示出生率C.B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D.C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4. 根据图中反映的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B.阶段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死亡率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C.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阶段三开始的D.目前大多数国家处于阶段五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 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6. 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读下图,完成第7题。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7.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第8-10题。
8.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9.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读下面“浙江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完成第11-12题。
最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过关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 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1964~201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据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2010年后,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各年龄段的比重变化比较明显的是65岁及以上的人口,其增长的速度最快。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壮年人口数量十分庞大,就业的压力较大。
答案:1A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5题。
材料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70亿;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的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再增加22亿。
材料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含预测)”。
3.从材料1可知,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在( )A.减缓B.先增后减.加速D.先减后增4.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等因素有关.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5.由材料2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A.基本持平B.差距继续扩大.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自然变化及其原因。
第3题,世界人口从70亿到80亿用时14年,年均增长约071亿;从80亿到102亿用时共25年,年均增长约088亿,说明在加速。
第4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经济、政治、人口政策、文化及宗教、医疗卫生条件及自然条件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共48 分)1.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详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变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
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
故选D。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详解】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从原始型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传统型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随着生产力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进步,死亡率首先降低,所以首先变化的是死亡率。
故选B项。
3.下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答案】B【解析】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下降,可能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故持续下去可能导致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4.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推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是生产力水平,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自然灾害、战争爆发,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农业和工业的出现,这些对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不大,所以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共 48 分)1.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详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变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
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
故选D。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详解】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从原始型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传统型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随着生产力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进步,死亡率首先降低,所以首先变化的是死亡率。
故选B项。
3.下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答案】B【解析】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下降,可能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故持续下去可能导致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4.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推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是生产力水平,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自然灾害、战争爆发,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农业和工业的出现,这些对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不大,所以选A。
5.下表是世界上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资料。
请问哪一个国家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形态( )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可知:扩张型对应的多为传统型;静止型、收缩性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现代型。
【详解】甲、乙、丙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2%以上,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丁国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图中人口金字塔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呈静止型,与丁国相吻合。
故选D。
【点睛】^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
它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详解】读三角坐标图,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的是③,约20﹪,所以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C对。
①、②老龄人口比重约10﹪,④约5﹪,老龄化问题较轻,A、B、D错。
故选C。
【点睛】三角坐标图的几种特殊判读方法:?等边三角坐标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数据统计图,其分析与判读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各种图表中学生感觉读图难度较大的一种。
解题关键是正确读出图中每一点的相关地理数据。
常规解题方法为平面直角坐标系法,即分别以三角坐标图中三个顶点为原点,建立三组平面直角坐标轴,从而将三角坐标系转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此种方法较为繁琐且容易出错。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快速且准确的方法:1、相对小值法:如图所示:箭头方向为坐标轴数值增大方向,三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分别为a、b、c,求P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值。
1)P点在a轴的坐标值:过P点作b、c两轴平行线与a轴分别交于A1、A,由a轴数值变化可知A点值小,A1点值大,舍大取小,即P点在a轴上的坐标值为A。
2)同样方法可以得出P点在b轴、c轴上的坐标值分别为B、C。
概括的说,求某点在某轴上的坐标值,方法为过该点作另外两轴的平行线与该轴有两个交点,取其值较小者即为该点在该轴上的坐标值。
2、方向一致法:`1)过P点作三个坐标轴的平行线,与a轴交于A1、A,与b轴交于B1、B,与c轴交于C1、C 。
2)由于P A1,P B1,P C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b轴、c轴、a轴的数值增大方向相反,舍弃。
P A,P B,P C的延伸方向与三个坐标轴的数值增大方向相同,故P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值分别为A、B、C。
此种方法应特别注意三个坐标轴的数值增大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3、逆右顺左法:1)过P点作三个坐标轴的平行线。
2)从P点看a轴,P A在右,P A1在左,此图坐标轴的数值增大方向为逆时针,取其右侧数值A即为P点在a轴的坐标值。
3)依此类推,P点在b轴、c轴上的坐标值分别为B、C。
注意若坐标轴的数值增大方向为顺时针,则取P点左侧数值而舍弃其右侧数值。
7.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 )A.工作机会多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答案】A【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
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
【详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有: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故选A。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C.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拉丁美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二战后,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故拉丁美洲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9.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江苏、辽宁、贵州、湖北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辽宁、江苏、湖北、贵州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自然增长率、老年人口比重和迁入指数判断,结合选项中的省份进行分析;④的自然增长率最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结合选项可知是贵州省,故A、B项错误;②人口迁入指数最大,说明该省经济发达,应该是江苏省;①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且迁入指数较大,说明该省是辽宁省,故C项正确。
10.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一位陕西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两个月B.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C.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D.空间移动距离在 100 千米以上【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
【详解】人口迁移是人口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并且在另一个地区长期居住,一位陕西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两个月,时间太短,A错;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居住地长期变更,B对;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 时间太短,C错;空间移动距离长短没有一定标准,但人口迁移一般要跨越行政区界线,D错。
故选B。
(11.读木桶效应图(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答案】D【解析】【详解】内蒙古由于地区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是限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故选D。
.12.针对人口的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①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完成工业化较早,已经对全球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应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应采取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要遵循共同性、公平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原则。
二、选择题组(共 52 分)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14. 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答案】13. A 14. B【解析】【13题详解】读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图,根据图中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且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A对,B、C和D错。
故选A。
【14题详解】。
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
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B对。
中国、印度和泰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排除A、C和D。
故选B。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11月18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
报告指出,到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单选题。
15. 关于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呈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规模大,以“90后”青少年为主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C.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16. 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条件是( )A.城市教育水平较高B.城市教育费用较高C.城市生活条件较好D.户籍地居住条件较差17. 人口流动对流入地的积极影响是( )A.增加农民的收入B.加快城市化进程C.改善当地生态环境D.加快农村地区观念更新【答案】15. C 16. B 17. 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特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