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管理概述

第一章_管理概述
第一章_管理概述

第一章

1.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好?_________

A.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

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2.管理的普遍性意味着()。

A.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

B.有最好的管理模式

C.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

D.管理不重要

3.如果张强的主要工作是减少浪费,那么他更应该是()管理者。

A.有效率的

B.有效果的

C.目标导向的

D.技术上有技能的

4.()通常被定义为“做正确的事”。

A.管理

B.领导

C.效率

D.效果

5.管理者是()。

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

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组织的首脑

D.一线工人

6.()能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

A.工资金额的多少

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

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

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

7.王芳向营销副总裁上报工作内容,同时她又是监督者,一些小时工雇员直接向她汇报,那么,王芳是()。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非管理雇员

8.()通常称为监督者,但也可以叫做流动管理者、区域管理者或领班。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工厂厂长

9.那些负责对整个组织作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人员应定义为()。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非管理雇员

10.计划包括()。

A.指导和激励他人

B.实施监控经确保完成任务

C.决定某事需要由谁来做

D.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11.当管理者需要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时,他是在履行()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2.将实际业绩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可视为()。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3.王名的上司要求她解释其所属部门的实际开支与公司的预算数额不符之处。在这里,上司执行的是()这种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4.在组织成员之间选择归有效的沟通渠道应属于()这种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5.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6.()属于管理者的决策制定角色。

A.发起和管理新的项目

B.监督信息共享

C.雇佣和培训新的雇员

D.联络各工作小组

17.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人际角色

B.信息传递角色

C.决策制定角色

18.在()中,管理者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

A.人际角色

B.信息传递角色

C.决策制定角色

19.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

A.企业家角色

B.混乱驾驭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

20.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21. ()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22. ()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2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听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24..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行动的是()角色。

A.企业家

B.混乱驾驭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5.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A.诊断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技术技能

26.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27.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三)判断题

1.T F 协调同他人的工作可以看作管理型工作不同于非管理工作的表现之一。

2. T F 在许多组织中,工作以及组织性质的变化已经使得管理者与非管理者之间的界限模

糊不清。

3. T F 领班和监工很可能是基层管理者。

4. T F 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影响整个组织的计划和目标。

5. T F 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

6. T F 效率对管理者很重要,因为他们要解决的是以低投入换取高收益的问题。

7. T F 做正确事的能力是效率的基本定义。

8. T F 控制是确保组织行为和组织计划相一致的过程。

9. T F 安排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就称为组织(过程)。

10. T F 一名管理者正在招聘新的工人,这是人际关系角色的例子。

11. T F监督环境,向外部人员发布信息,作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都可以看成是管理者的决策

制定角色。

12.T F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领导角色。

13.T F 下列研究大体支持了明茨伯格的观点――无论组织的类型和组织的层次如何,各组

织都有相同的管理角色。

14.T F 明茨伯格的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发言人。

15.T F 在中层管理者当中,概念技能对管理者最重要。

16.T F 在非营利组织中,管理并非非常重要。

第二章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2.用科学方法定义工作的“最好方法”是由()开创的。

A.亚当斯密

B.泰罗

C.韦伯

D.法约尔

3.()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广泛适用于任何管理系统

A.玛丽福·莱特

B.韦伯

C.亚当·斯密

D.法约尔

4.()是一种组织形式,其特征依据劳动分工原则,具有清晰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

A.官僚行政组织

B.学习系统

C.矩阵

D.电子企业

5.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

6.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7.创业精神的定义包括三个重要的主题是机遇、创新和()。

A.教育

B.强调家庭关系

C.风险

D.发展

8.()是一个广泛定义的术语,描述了一个组织通过电子联结与它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开展工作的方式。

A.创业精神

B.电子企业

C.企业对企业

D.电脑网络

9.()应该具有发展随环境不断学习、适应和改变的能力

A.多元化的劳动力

B.传统型组织

C.学习型组织

D.主要知识的提供者10.知识管理包括培养()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知识可以共享。

A.学习型

B.国际型

C.传统型

D.道德型

(三) 判断题

1.T F 劳动分工的概念最初由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的。

2. T F 泰罗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3. T F 霍桑试验持续了数年并由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成,这一研究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T F 霍桑研究选出的结论让人们在组织管理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开始强调人的行为。

5. T F 创新精神包括发现机遇和调动资源去开发这些机遇。

6. T F 企业家通常满足于组织保持较小的规模。

7. T F 电子企业的经营和销售部分称为电子商务。

8. T F 知识管理指的是由大公司的技术服务部门履行的工作。

9. T F 管理者的部分责任是在组织上下建立学习能力。

第三章

1.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

A.功利观

B.权力观

C.公平道德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2.接受()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A.功利观

B.权力观

C.公平伦理观

D.综合社会理论观

3.下列关于道德说法正确的是()。

A.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他律的特征

B.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C.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

D.合乎道德的管理仅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4.下列概念中用于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主宰的是()。

A.自我强度

B.控制中心 C强化中心 D.目标效价

5. 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

D.强化

6.如果一个人坚定地遵守自己所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他应该是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

D.强化

7.道德发展的前惯例阶段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通过履行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B.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

C.尊重他人的权利

D.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

8. 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最大的人是()的人。

A.自我强度高

B.自我强度低

C.具有内在控制中心

D.具有外在控制中心

9. 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

A.义气

B.法律

C.和气

D.伦理道德

10. 关于影响管理道德的结构变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式的规章制度会减少伦理行为的产生

B.在仅根据手段来评估绩效的地方,伦理标准会降低

C.管理者的行为是个人的事情,对企业的管理伦理没有影响

D.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

11.影响管理道德的主要因素中,最不应该包括的是()。

A.当地所实行的经济制度

B.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

C.行为本身所涉及伦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

12.为了改善组织的伦理行为,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特别重视()。

A.新员工招聘

B.建立明确可行的工作目标

C.定期的道德培训

D.以上都是

13.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和提高组织的伦理标准无关。

A.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B.以市场占有率最高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C.建立伦理守则

D.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4.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

A.治理污染

B.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

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

D.开发新产品

15.下列问题对管理者的伦理行为影响较大的是()。

A.受伤害的人较少

B.很多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

C.行为的后果出现的很晚

D.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小

16.如果一位管理者认为解雇其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是余下的80%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符合股东的利益。这位管理者的道德观是()。 A.道德的功利观 B.道德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伦理观

D.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

17.某公司宣称其对于生产安全产品的责任,但此前连续生产不安全产品,那么我们说这一

企业具有()。

A.社会责任

B.社会响应

C.社会义务

D.社会权利

18.管理者关于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包括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观点属于道德的()。

A.道德的功利观 B.道德的权利观 C.公平理论伦理观

D.综合社会契约伦理观

19.当公司向第三世界国家销售不利于健康的、焦油含量较高的香烟时,具较高自我管理强度的管理者很可能会()。

A.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公司不应该销售,并积极劝阻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

B.认为因为香烟不利于健康公司不应该销售,但不采取措施劝阻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 C.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随便地建议公司停止出售这种香烟

D.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公司的现行做法,尽管也认为这种香烟不利于健康

20.具有()的人认为自己能掌握命运

A.较低的自尊心 B.较高的马基雅维利分数 C.内控 D.低自我强度

21.组织的正式制度、工作描述和成文的道德准则都是能影响道德的组织的()的一部分。A.价值观 B.控制点 C.文化 D.结构变量

22.你不私自打开别人的钱包,窃取他人钱财,却擅自携带公司办公设备而不考虑道德问题。这种二分法是道德行为的()。

A.控制点 B.社会契约整合的影响 C. 问题强度 D.结构变量

23.企业提高空气污染的标准以达到法律规定的最低水平是在实践()。

A.社会责任

B.社会义务

C.社会响应

D.问题强度

24.企业发现自己生产的玩具存在安全隐患时,主动停止了该产品的生产的做法反映的是()。

A.社会责任

B.社会义务

C.社会响应

D.问题强度

25.认为社会责任违背古典观点的本质而反对社会责任的人在()基础上阐释自己的观点。

A.利润最大化的偏离

B.成本

C.权力过大

D.淡化使命

(三)判断题

1. T F 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规则和原则。

2.T F 根据道德的权利观,道德决策是在结果或者后果的基础上作出的。

3. T F 社会契约整合理论提倡道德决策建立在当前各行各业以及各个公司的道德准则基础上,以便决定是什么构成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4. T F 如果管理者在决策时关注个人结果,那么他的道德发展阶段可能在前习俗阶段。

5. T F 控制点是衡量个人自信心强度的一种个性尺度。

6. T F 外控的人很少对自己行为的结果个人责任而是更多地依赖外部力量。

7. T F 很可能形成高道德标准的文化是具有低风险能力,对冲突难以宽容的文化。

8. T F 危害的严重性、对不道德的舆论、危害的可能性都是决定道德决策问题强度的因素。

9. T F 雇员甄选的过程就是了解个人道德发展水平、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以及控制点的方面。

10. T F 道德准则应该明确规定以便具体确定道德选择。

11. T F 对强调自身商业道德责任的管理者来说,当发现不良行为时,他会私底下处罚违反规则的人而不会公开这一不良行为。

12. T F 独立的社会审计按照组织的道德准则评价决策和管理行为,提高了发现百道德行道德的可能性。

13. T F 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认为管理者的社会责任重于创造利润的责任。

14. T F 社会责任古典观的最直率的批评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

15.T F 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基于这种理念,即公司是不仅仅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独立的实体。

16. T F 麦当劳用纸质的包装袋代替泡沫塑料的包装袋的做法属于社会响应的例子。

17. T F 社会责任增加了对人们的道德约束,促使他们做改善社会环境而不是恶化社会环境的事情。

18. T F 事实表明公司采取更加倾向社会责任的做法会损害企业的长期绩效

第四章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规模的确定

D.企业日常营销2.()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3.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

A.花费较多的时间

B.产生群体思维

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D责任不明4.下列选项属于例外问题的是()。

A.组织结构变化

B.重大投资

C.重要的人事任免

D.重大政策的制定

5.决策者只寻求满意结果的原因有()。

A.只能满足于在现有方案中寻找

B.决策者能力的缺乏

C.选择最佳方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D.决策者只需要有满意的结果

6.通过()等方法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A.独自思考

B.头脑风暴法

C.名义小组技术D德尔菲技术

7.过去的决策会影响现在的决策是因为()。

A.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

B.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

C.过去的决策都是现在的管理者制定的

D.过去的决策给组织内外部的环境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变化

8.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而收益()的行动方案。

A.较高,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D不确定

9.如果管理者理解问题的特征,他们就能更好地识别问题。问题的特征是()。

A.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B.制定或执行决策存在压力

C.有足够的资源用来执行必要的决策

D.以上各项

10.头脑风暴法实施的原则有( )。

A.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

B.建议越多越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C.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D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使它更具说服力11.如果管理者决定成本、速度和扩张的能力是与其决定购买一台影印机相关的。那么该管理者处于决策制定的()阶段。

A.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B.确认决策标准

C.开发备择方案

D.形成问题

12.一旦备择方案得以确认,决策制定的下一步措施是()。

A.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B.确认决策标准

C.严格地分析每一备择方案

D.选择某一备择方案

13.在完美理性下,决策制定()。

A.利用简单的模型建立评估和评级标准

B.是从实现组织最大经济利益的角度制定的

C.要求不断研究直至找到大量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D.以上各项

14.当一项决策被认为是足够好而不是最佳决策时,结果是()。

A.有限理性

B.否认决策过程中利用直觉

C.程序化的决策

D.令人满意的

15.重复例行的决策是()。

A.非程序化决策

B. 程序化决策

C.结构不良的问题

D.结构良好的问题

16.政策、程序和规则帮助管理者处理()。

A.结构问题

B. 满意的决策

C.有限理性

D.非程序化决策

17.()是唯一要求现裁现做的决策。

A.非程序化决策

B. 结构问题

C.程序

D.直觉决策

18.王芳能在两小时之内完成生产线中锯器的检修工作而张芳则需要五个小时。假设两个工

人都在,管理者总会选择王芳检修。这是在()条件下作出的决定。

A.确定性

B. 风险性

C.不确定性

D.承诺升级

19.管理者不知道哪些决策能够用于新的计算机支持系统,也不知道如何确定这些信息。这

是在()条件下做出的决定。

A.确定性

B. 风险

C.不确定性

D.启发式的决策制定

20.如果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模糊承受力,在制定决策之前想得到更多信息和考察更多选择,

那么这一管理者具有()风格的决策制定。

A.命令型

B. 分析型

C.概念型

D.行为型

21.如果决策制定者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讲求效率和逻辑性,关注短期结果,那么他具

有()风格的决策制定。

A.命令型

B. 分析型

C.概念型

D.行为型

22.行为型风格的决策制定者()。

A.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在决策制定中注重理性和效率

B.希望获得信息,具有模糊承受力,是谨慎的决策者

C.具有广泛的看法,愿意考察更多的选择,关注长期结果

D.与他人很好,关注下级的成就,通常通过会议进行沟通,并尽量避免冲突

23.保本产量是( )和( )交点所对应的产量。

A.总固定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

B.总收入曲线,总成本曲线

C.总固定成本曲线,总收入曲线D总变动成本,总收入曲线

24.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 )。

A.小中取大法

B.大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D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25.钟表王国瑞士,在1969年研制出第二只石英电子手表。但商界的领袖们认为,石英表没有发展前途,于是没给予重视。而日本人则不,他们认为石英表大有可为,遂投人资本和技术生产出大批产品,结果日本的石英技术誉满全球,仅在本世纪70年代后五年就挤跨了100多家瑞士手表厂。这个例子说明了以下哪种观点:()

A.决策对企业生存发展影响至关重大

B.技术比管理更能给企业带来竞争力

C.技术要发挥作用离不开资本的投入。

D.技术要发挥作用离不开社会环境条件

26.现在有两个所需代价相同的方案可供投资。第一方案:若成功可获利100万元,而失败则损失10万元;第二方案:若成功可获利1100万元,而失败则损失1010万元。如果这两个方案实施时成败可能性各为50%,则你同意下面哪个观点?()

A.由于这两个方案都有50%的可能失败,所以均不能获利

B.第二方案成功时可获利1100万元,可见第二方案比第一方案好

C.这两个方案的获利期望值都是45万元,所以这两个方案没有区别

D.综合考虑获利期望与经营风险,可知第二方案优于第一方案

(三)判断题

1.T F 问题是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2.T F 决策制定有八个步骤,首先是开发备择方案。

3.T F 大多数管理者认为决策制定是靠直觉的,只是简单地用理性方法检验作出的决策是

否正确。

4.T F 理性决策制定假设所有的备择方案和结果均是已知的。

5.T F 理性决策制定假设所有的标准和偏好能依据重要性给以评级。

6.T F 有限理性接受“足够好”的方法。

7.T F 因为管理者不能分析所有备择方案的全部信息,因此,只能到满意而不是效用最大

化。

8.T F 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直觉往往会降低决策的质量。

9.T F 贝蒂已有几年的经验了,有时候会依据经验来进行决策。她采用的是直觉决策制定。

10.T F 结构问题通常用非程序化决策解决。

11.T F 规则是决策制定的指南。

12.T F 非程序化决策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的决策。

13.T F 非结构问题是一目了然的、熟悉的。

14.T F 当决策制定者知道备择方案可能的概率时,他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作出决策。

15.T F 当你不能肯定决策的结果以及不能对概率作出合理的估计时,这样的情况是不确定

性条件。

16.T F 决策制定者的心理导向影响决策的不确定性。

17.T F 概念型决策的制定是以高模糊承受力和理性思维方式为特征的。

18.T F 具有行为型风格的决策制定者与他人相处得很好。

19.T F 具有广泛的看法和考察更多的选择,关注长期结果的决策制定者具有概念型决策风

格。

第五章

1.()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得到最大的剩余

B.能以合理的代价实现目标

C.成本等于收益

D.详细

2.根据计划的特殊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方向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3.计划是()。

A.面向未来的

B.过去的总结

C.现状的描述

D.面向行动的

4.()属于计划工作的四个原因

A.计划自动地增加灵活性

B.计划减少不确定性

C.计划即便不精确也具有价值

D.计划不是件容易的工作,需要经过高强度训练才能制定好的计划

5.()是个体、群体和组织期望的产出。

A.计划

B.目标

C.战略

D.政策

6.具体详细规定如何实现全局目标的计划是()。

A.运营计划

B.战略计划

C.具体计划

D.方向性计划

7.战略计划形成目标而()是定义实现目标的途径。

A.长期计划

B.运营计划

C.持续性计划D一次性计划

8.()应用于整体组织,建立组织的全局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定位。

A.运营计划

B.方向性计划

C.战略计划

D.具体计划

9.制定一般指导原则的灵活性计划是()。

A.运营计划

B.战略计划

C.具体计划

D.方向性计划

10.为满足特定情况需要而设计的计划是()。

A.短期计划

B.具体计划

C.方向性计划

D.一次性计划

11.()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

A.方向性

B.持续性

C.运营

D.一次性

12.在()中,首先设立组织的最高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每一个组织层次的子目标。

A.战略过程

B.传统的目标设立过程

C.一系列一次性计划

D.方向性目标的设立

13.在传统的目标设立过程中()。

A.目标是由雇员和管理者共同设立的

B.管理者设立一体化的目标网络

C.首先设立组织的高层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每一个组织层次的子目标

D.只有融资目标由管理层设立

14.()是一种管理体系,在这种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

A.目标管理

B.批判性分析

C.全面质量管理

D.零基预算

15.目标管理有四个要素,不属于这四项的是()。

A.确定目标

B.参与决策

C.非明确的期限

D.绩效反馈

16.设计良好的目标的特征是()。

A.可度量和定量化

B.具有挑战性但却是可达到的

C.书面的

D.以上各项

17.当前的计划越是影响到未来的承诺的和投入,管理者设立的计划时间结构就应当越长。

这一概念是()。

A.承诺概念

B.环境的不确定性

C.持续性计划

D.可能性计划

18.关于关键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网络图中只有一条关键路线

B. 关键路线的路长决定了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时间

C. 关键路线上各工序完工时间提前或推迟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能否按时完工

D. 确定关键路线,据此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对各工序活动进行进度控制,是利用网络

计划技术的主要目的。

1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最拾当地体现了()的重要性?'

A.控制职能 B.计划职能 C.领导职能 D.组织职能

20.()在PERT网络图中战胜的时间最长。

A.活动路线 B.关键路线 C.事件 D.PERT网络

21.利用PERT网络确定在两个星期内建造办公楼,为地基浇铸混凝土反映的是()

A.活动 B.关键路线 C.事件 D.负荷因素

(三)判断题

1.T F 计划工作关系的是期望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2.T F 目标通常被认为是计划的基础。

3.T F 计划是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期望的产出。

4.T F 一次性计划为管理者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

5.T F 当不确定性很高时,采用方向性计划而不是具体计划效果更好。

6.T F 具体计划是具有清晰定义和没有任何解释余地的计划。

7.T F 目标管理在动态环境中更加有效。

8.T F 设计良好的目标具有挑战性,却是可以达到的。

9.T F 大多数情况下,运营计划主导了管理者低水平的计划工作。

10.T F 管理者层次越高,其计划工作就越具有可操作性。

11.T F 当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时,计划应该是具体而又灵活的。

12.T F 承诺概念意味着计划应该扩展到未来足够长的期限,三年或更长。

13.T F 关键事件是PERT网络中战胜时间最短的一系列事件。

第八章

二)选择题

1.()的典型例子包括背景噪音、电话中的静电干扰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迹。

A.解码

B.噪声

C.信息源

D.过滤

2.沟通过程中的()环节最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

A.信息

B.编码

C.通道

D.解码

3.最为人熟知的非言语沟通类型是体态语言和()。

A.语调

B.小道消息

C.过滤

D.电子邮件

4.一位大学教授上课时发现同学们都闭着眼睛在打瞌睡,于是宣布下课。同学们的提示行为是()。

A.学生的非言语沟通

B.全班同学的语调

C.选择性知觉过程

D.时空限制的影响

5.手势动作、脸部表情和姿态都能够传达意义。它们都属于()。

A.行话

B.反馈

C.体态语言

D.过滤

6.当一位雇员准确地向他或她的老板陈述老板想要听到的内容时,他(她)是在()信息。

A.编码

B.过滤

C.沟通

D.解码

7.一位管理者在完成对一位下属的绩效评估后,想通过多条渠道传达他的结论以便尽可能地减少()的发生。

A.失真

B.过滤

C.员工的不满

D.反馈

8.不由组织的结构层级限定的沟通类型是()。

A.非正式沟通

B.上行沟通

C.斜向沟通

D.正式沟通

9.()沟通同时跨越了工作领域和组织层级。

A.水平

B.斜向

C.正式

D.下行

10.()网络代表的是强有力的领导者与工作小组或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沟通。

A.轮式

B.全通道式

C.小道消息

D.链式

11.尝试实现某个偶然性的目标时通常采用哪种网络沟通类型?例如,你非常重视高的组织成员满意度,则()网络是最有效的。

A.链式

B.轮式

C.全通道式

D.小道消息

12.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13.被编码的信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

A.发送者的技能

B.态度

C.知识

D.社会文化系统

14.过滤的程度与()有关。

A.组织的层级

B.组织人数

C.组织跨度

D.组织文化

15.你认为防止不利于或有碍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小道消息传播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严厉处置小道消息信息散布者B.切断小道消息的传播渠道

C.与员工进行开放、全面、坦诚的沟通D.严厉处置小道消息传播者

16.沟通的信息会在工作团队所有成员中自由流动的沟通网络是()。

A.链式沟通B.轮式沟通C.全通道式沟通D.Y式沟通

17.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喜欢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18. 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经理,创业初期,公司里只有12个员工,每个人都由张先生直接管理。随着规模的扩大,张先生聘请了一位副经理,由他处理公司的具体管理事务,自己专心于企业的战略经营,有什么事情都有副经理向其汇报。则公司的沟通网络()。

A.由轮型变成了Y型

B.由Y型变成了轮型

C.由轮型变成了链型

D.由链型变成了全通道型

19.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在竞争对手中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象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的问题?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

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20. 你的朋友与你谈论有关工作情况,这是一种()。

A.纵向沟通 B.横向沟通 C.斜向沟通D.非正式沟通

21.在选择沟通网络时,如果关注的是成员满意度,则()沟通网络效果最好?

A.全通道式 B.链式 C.轮式D.Y式

22.一个组织的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属于()。

A.纵向沟通 B.横向沟通 C.斜向沟通D.非正式沟通

23.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构成信息双向沟通的重要一步是()。

A.传递 B.接收 C.译码D.反馈

24. W大学曾有一段时期,教员与行政人员之间总是会出现矛盾。矛盾通常产生于每学期的课程安排。课程安排通常是在上学期临近结束时;通过教务秘书向每一个教员口头传达的。教务秘书通常是年轻人,且常常就是本系或本校的毕业生,教员往往会感到自己在受学生辈的指挥和领导,因此总是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后来因为偶然的原因,课程安排改为书面,并且直接邮送到每一个教员家中。此后,不知不觉中大部分矛盾就都消失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认为是由于()。

A.职权系统的改变B.双方态度的改变C.人际关系的改变D.沟通渠道的改变

(三)判断题

1.T F 管理者所做的每件事都涉及沟通问题。

2.T F 对许多员工来说,他们的工作团队就是他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资源。这种沟通的

功能是能够控制团队成员的行为。

3.T F 编码是将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行转化和理解。

4.T F 信息发送者的态度和知识水平并不影响编码信息的有效性。

5.T F 对信息的传送、接受或反馈造成干扰的因素是噪音。

6.T F 反馈将信息返回到信息发送者手中,同时检验了对信息的理解是否达成。

7.T F 管理者在选择沟通方式之前应当对自己提出疑问,当他们拥有复合能力的时候,他

们能将同样一条信息转换成多少条不同的信息。

8.T F 员工刊物、小组会议和正式报告都属于管理沟通方式。

9.T F 一些非常有意义的沟通方式既非口头的,也非书面的。

10.T F 语调是指对传达意义的某些词汇或短语的强调。

11.T F 过滤是指故意操纵信息,使信息易于接受。

12.T F 极端的情绪可能阻碍有效的沟通。

13.T F 当人们感到自己正受威胁时,他们通常会采取防卫行动。例如,用语言攻击他人,

讽刺挖苦他人或怀疑他人的动机。

14.T F 使用组织内人人都明白的行话进行沟通便于相互理解。

15.T F 有效的反馈问的通常是是非型的问题。

16.T F 积极倾听是指不带先入为主的判断或解释的对信息完整意义的接受。

17.T F 正式的沟通是指按照正式的指挥链或者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而进行的沟通。

18.T F 横向沟通用于命令、通知、协调和评估下属。

19.T F 在三种常见的沟通网络中,全通道式网络的成员满意度最高。

第一章 项目管理概论(答案)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 1. 主要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可行性研究 B. 实施 C. 计划编制 D. 收尾 答案:“A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当然可以是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或阶段。这里的关键点是:它不是项目管理学会PMI认可的5个项目管理过程之一。 2.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尽管项目范围经过了定义和批准,但正常运行的项目通常要经过渐进明细的过程,并非保持不变。 B. 因为大坝完成后尚有如发电、电力输送和运输等日常运营工作,所以建造三峡大坝的项目不能认为是临时性的。 C. 当涉及支持和维护时,项目可以不确定地持续。 D. 项目不是独特的,因为总是有某些方面是以前做过的。 答案:“A.尽管项目范围经过了定义和同意,但是恰当运作的项目通常要经过渐进明细的过程,并非保持不变”。 项目是独特和临时性的。尽管支持和维护可以是一个产品声明周期的一部分,但是他们不能成为项目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产品可以持续一个很长的时间(如:三峡大坝),但是生产产品的项目是临时性的,项目的一个特性是项目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一个确定的结束时间。大型项目也具有项目的这种特性,但是大型项目包括持续操作。 3. 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最不可能: A. 期待零偏差。

B. 像一个好的政治家那样工作。 C. 做项目的倡导者。 D. 永远警惕地盯着成本、进度和质量。 答案:“A.期待零偏差”。 期待零偏差是不合实际的,项目经理的工作是把项目保持在可接受的偏差范围之内。政治是重要的。因为项目经理需要有能力影响直接项目团队以外的范围广泛的人们。包括内部的(组织的不同部门)和外部的 4. 如果,对一个项目进行目标管理才是可行的。 A. 得到管理层的支持。 B. 把规则写下来。 C. 项目不影响目标。 D. 项目包括项目章程中的目标。 答案:“A.得到管理层的支持”。 最正确的答案是需要管理层对目标的支持。 5. 你正在做你的研发项目,这时你的客户要求你在项目中增加一个特殊成分。你知道这意味着新的工作并且你也知道项目没有剩余款。你应该怎么做? A. 取消另一个优先等级低的任务,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B. 使用管理储备的资金来支付新任务的成本。 C. 按合同变更控制过程办理。 D. 向项目发起人要更多的资金。 答案:“C.按合同变更控制过程办理”。 客户的要求是一项变更,因此按一项变更处理。答案A和B都缺乏职业道德。

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案例一 三孔啤酒公司 三孔啤酒有限公司位于山东曲阜,是1987年由破产倒闭的原曲阜化肥厂改建而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文俊,军人出身,授命之初,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经过13年的持续努力,从一个年生产能力1万吨啤酒的小厂起步,走过了艰苦创业——站稳脚跟——称雄鲁西——争强山东——跻身全国的发展历程。自1994年起,三孔啤酒与德国最著名的啤酒酿造公司DAB公司进行了全方位技术合作,成为亚洲地区获准生产销售DAB公司世界名牌——汉沙啤酒的唯一厂商。公司现已形成“三孔”、“汉沙”两大品牌,十几个品种和十几种不同包装方式的产品系列,高中低档兼备,风格风味各异的产品线格局。市场以淮海经济区为中心,辐射到全国23个省市。 三孔啤酒厂,较早就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按国际惯例建立组织机构,改变过去的科室建制,设立了生产部、营销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部、发展部、供应部、企业文化部和公司办公室等8部一室。在三孔啤酒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后,又以其投资中心和控制中心的职能,设立了“一办五中心”的管理机构,即办公室、研究发展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企业文化中心。 十多年来,在一个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宋文俊放眼未来,纵观全局,做出了一系列正确而富有成效的决策。为此人们称其为战略家;在驾驭三孔啤酒这条企业之舟时,宋文俊时刻关注着人的作用,除了重视中高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外,还特别重视普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除了员工的自我学习以外,努力实施企业培训,进行大面积人才开发,培养自己的专家,自我造血。为此人们称其为教育家。 宋文俊带领他的员工,坚持“以厂为家,厂兴我兴,厂衰我耻,与企业共命运,全力奉献,同心奋斗,同力拼搏,让曲阜满天下”的精神,牢记“诚信和善”的经营理念,按照“质量保生存,开发增活力,销售促生产,管理求效益,培

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程度的不管加深、社会政治结构日益复杂等使得生产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逐渐成为专门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未来实现特定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定义的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管理者是指挥和领导他们活动的人。管理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所有者以及各种形式的委托代理人。管理的主体: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 2、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如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内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指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管理的环境和条件有动态和稳态之分。 3、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4、有效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机会、时间、信息。动员和配置资源是达到有效管理的必要环节。 5、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是一切管理活动共有的,其他具体复杂的职能知识对基本职能的进一步具体化。 6、管理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管理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管理是管理者主观作用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 二、管理的特性:两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一)管理的两重性首先是指一般性和特殊性,也指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特性表明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认属性,使得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一般规律。管理都是在非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性质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2、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具有可检验的标准性和可重复检验性。由于人的活动复杂性,管理又具有特定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对于‘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管理具有目标性 1、共同认同的目标,不包括他们之间的不同部分。 2、层次结构性,总目标下有不同分目标。 3、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包含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4、多元价值性,企业在盈利外也包含市场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和谐等多钟管理价值;而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

试题-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

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在各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的相对多少 计 划 组 织 领 导 控 制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者 3.概念技能 4.管理学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二是( )。 A.有管理者B.组织成一定机构 C.有各种资源D.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 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3.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最宝贵的资源是() A.机器、厂房 B.流动资金 C.人力资源 D.无形资产 4.按照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划分,基层的班组长属于() A.决策指挥者 B职能管理者 C.决策参谋者 5.()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6()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7.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8.计划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属于() A.决策指挥者 B.职能管理者 C.决策参谋者 9.下面是一个关于各层次管理人员在不同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与精力分配模型的示意图,有人对此模型表示困惑。根据你对管理实践的理解,你对此模型的评价是:

A.不正确,因为模型认为基层管理者用于控制工作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少。 B.正确,因为模型认为高层管理者在战略计划与组织方面所花的时间更多。 C.不正确,因为模型认为基层管理者在计划上所花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少。 D.正确,因为模型认为基层管理者花在计划与控制上的时间比花在领导上少。 10.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些? 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C.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D.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1.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A.诊断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技术技能 12.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人们对“管理”一词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有两种不甚规范但耐人寻味的解释:一种是“管理就是你不管,下属就不理你”;另一种解释是“管理就是先理(梳理)然后才能管”。对这两种解释,你的看法是:A.前者代表了典型的集权倾向,后者反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 B.两种解释都片面地强调了管理工作中的控制职能,只是思考和表达角度不同而已。 C.后一种更科学,因为强调了“理”,但也有不妥,似乎“理”好了,就不需要管了。 D.前者可应用于基层管理,后者可应用于高层管理。 13.管理的主体是( ) A.管理者B.组织C.人D.管理机构 14.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是( ) A. 人员配备B.组织C.计划D.指导与控制 15.管理的核心是( ) A。建立组织机构B.协调人力物力C.协调入际关系D.尽力减少支出 16.管理是一种艺术,是强调管理的( ) A.精确性B.沿续性C.随意性D.实践性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管理二重性观点 C. 系统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 18.反映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是( )

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集合而成。要素投入者为什么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原因。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原因,最后简要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一、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 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 具有比手工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这个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1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基本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生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就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般特征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特殊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是市场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 企业概述.

第一章企业概述 本章学习内容:1.企业的概念; 2.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3.企业的法律形式; 4.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概念 1.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一般特征: 第一,企业的属性特征—企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有自己的机构及工作程序。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企业的职业特征—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主要进行什么活动,发挥什么作用,从事什么职业等。 第三,企业的行为特征—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单位。 第四,企业的目标特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这是企业的本质特征。 第五,企业的人格特征—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通过依法设立,可以获得合法的身份,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3.企业的分类 (1)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2)按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 (3)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划分,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如金融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 (4)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5)从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方面考察,分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6)按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分为:生产型企业 (主要从事生产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等)、流通型企业(主要指交通运输企业、邮政电信企业和贸易型等企业)、服务型企业(主要指金融、饮食、旅游、咨询、信息服务等企业)。 二、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前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企业,包括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的各种企业,开始大量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技术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现代企业开始出现。以工业企业为例,它是在简单协作的手工作坊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工场手工业,最后

项目管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讲: 项目的定义:某一主体(个人或组织)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有组织地开展由一系列基本活动构成的非重复性的有独特成果的活动。 项目的特征:总体性,一次性,物别性,组织的开放性和临时性。 项目质量: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出物和工作过程)满足用户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特性总和。主要为功能的实现程度和寿命长度。 项目成本:项目所消耗的资源的货币体现。 项目时间(周期):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也被定义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它分为项目启动、计划、实施和收尾四个阶段。 P= f (C,T,S) Performance: 绩效,所完成工作的质量。 Cost: 成本,项目工作的成本,与项目使用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直接相关。 Time: 时间,项目必须满足的进度要求。 Scope:范围,要执行的任务的幅度。 时间、成本和质量是一个项目的3个主要变量,三者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变量发生变化,那么其他的变量也会随之变化。 项目资源需求度: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各种资源的需求程度。 项目风险度:项目的成功概率和不确定程度。 项目干系人影响力: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目标、质量、进度等的影响程度;项目资源需求随着项目周期阶段的推进呈现低-高-低的状态;项目面临风险程度随时间推移下降;项目干系人影响力随时间沿着项目阶段下降。

第二讲: 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是通过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等资源,以满足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为目的,对项目活动所开展的各项管理职能活动的总称。 项目管理的特征:(1)普遍性(2)创新性(3)独特性(4)复杂性(5)目的性 项目生命周期: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先后衔接起来便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1、启动阶段(或定义阶段)2、规划阶段(或计划阶段)3、实施阶段(或执行阶段)4、收尾阶段(或交付阶段) 项目管理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需要开展一系列有关项目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内容:(1)输入:这是一个项目管理具体工作过程从上一个管理具体工作过程所获得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 1、什么是项目?(P12页——P13页) 答案: 现代管理理论对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项目的定义:项目是由一系列具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相互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组成的,通过实施活动而达到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等约束条件和实现项目目标的独特过程。 2、什么是项目管理?(P22页) 答案: 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相关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展开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3、项目管理与一般运营管理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答案:(模板1) 1) 工作性质与内容的不同 一般在日常“运营”中存在着大量的常规性、不断重复的工作或活动,而在“项目”中则存在较多创新性、一次性的工作或活动。因为运营工作通常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所以运营中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进行的常规作业,但是每个项目都是独具特色的,其中的许多工作是开创性的,所以二者的工作性质与内容是不同的。 2) 工作环境与方式的不同 一般日常“运营”工作的环境是相对封闭和相对确定的,而“项目”的环境是相对开放和相对不确定的。因为运营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在组织内部开展的,所以它的运营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同时,运营中涉及的外部环境也是一种相对确定的外部环境,由于工作环境的这种相对封闭性,加上运营工作的重复性,所以运营中的不确定性较低,而且在不断重复的作业过程中还可以使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逐步得以消除。 然而,项目工作基本上是在组织外部环境下开展的,所以它的工作环境是相对开放的,由于项目所处环境的这种相对开放性,再加上项目工作的一次性和独特性,就使得项目的不确定性较高,因为人们对新的尝试很难全面预先认识和预测事物的未来和发展的。 3) 组织与管理上的不同 由于“运营”工作是重复性的和相对确定的,所以一般运营工作的组织是相对不变的,运营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分部门成体系的。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和相对不确定的,所以一般项目的组织是相对变化的和临时性的,项目的组织形式多数是团队性的。同时,运营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基于部门的职能性和直线指挥管理系统为主;而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过程和活动的管理系统为主。 答案:(模板2)(P26——P27页) 二者的管理对象、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周期不同。 项目管理与日常运营管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包含有起始过程和结束过程,而日常运营管理中没有这两个管理子过程。因为日常运营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所以它不需要专门设立起始和结束过程。项目管理中的一般管理知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项目的实现过程需要有不同的项目管理过程。

企业管理综合概述

第一章企业与治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 集合而成。要素投入者什么缘故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缘故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科斯(R.H.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缘故。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缘故,最后简要介绍企 业治理的差不多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一、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进展到一定水平常产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进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 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 具有比手工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专门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那个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

纪末叶。”1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差不多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生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确实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般特征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专门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假如没有盈利,就不能进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且,假如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不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 2.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1第一章 现代管理概述

管理学讲稿第一章现代管理概述 第二章管理原理 第三章决策 第四章组织 第五章领导 第六章激励 第七章控制 第八章文化

第一章现代管理概述 教学目标:明确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学科体系,提高对管理性质重要性认识。 教学要求:阐明管理学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历史发展,展示现代管理系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教学内容:管理的概念:性质与研究对象;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管理动向与特点; 管理学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二重性,管理理论发展和学习管理学必要性。 §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目标和对象 (一)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管理?对此,众多学者以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自己的看法。 H·Fayol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定义突出了管理的职能。 S·P·Robbins和M·Coultar,则把管理视作过程。而“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至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H·A·Simon认为,管理即制定决策。 以E·S·Buffa为代表的数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国内学者对管理概念的看法多为综合论。例如,在徐同华等编著的教材(1998年)中,称管理为“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本教材中,周三多对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管理,就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优化创新等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 这一概念体现了管理的一般特征: 1、管理的主体—人和管理客体—可利用资源。 2、管理的任务和目标—组织的有效目标和适应环境的创新活动。 3、管理的本质—有效利用资源和创新成果。 4、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创新)等。 二、管理的目标和对象 (一)管理的目标 1、物质性目标:少投入多产出。 2、社会性目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新型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管理对象—人、财、物、信息和时间,以及由此构成的管理活动。 三、管理的基本要素 1、管理主体—由谁进行管理。 2、管理客体—管理对策、管理什么。 3、管理目的—获取较高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管理的职能和方法。 1

第一章_管理概述

第一章 1.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好?_________ A.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 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2.管理的普遍性意味着()。 A.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 B.有最好的管理模式 C.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 D.管理不重要 3.如果张强的主要工作是减少浪费,那么他更应该是()管理者。 A.有效率的 B.有效果的 C.目标导向的 D.技术上有技能的 4.()通常被定义为“做正确的事”。 A.管理 B.领导 C.效率 D.效果 5.管理者是()。 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 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组织的首脑 D.一线工人 6.()能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 A.工资金额的多少 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 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 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 7.王芳向营销副总裁上报工作内容,同时她又是监督者,一些小时工雇员直接向她汇报,那么,王芳是()。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非管理雇员 8.()通常称为监督者,但也可以叫做流动管理者、区域管理者或领班。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工厂厂长 9.那些负责对整个组织作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人员应定义为()。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非管理雇员 10.计划包括()。 A.指导和激励他人 B.实施监控经确保完成任务 C.决定某事需要由谁来做 D.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11.当管理者需要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时,他是在履行()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2.将实际业绩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可视为()。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3.王名的上司要求她解释其所属部门的实际开支与公司的预算数额不符之处。在这里,上司执行的是()这种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4.在组织成员之间选择归有效的沟通渠道应属于()这种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5.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6.()属于管理者的决策制定角色。 A.发起和管理新的项目 B.监督信息共享 C.雇佣和培训新的雇员 D.联络各工作小组 17.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人际角色 B.信息传递角色 C.决策制定角色 18.在()中,管理者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 A.人际角色 B.信息传递角色 C.决策制定角色 19.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 A.企业家角色 B.混乱驾驭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 20.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21. ()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

第一章 项目管理概论 1、什么是项目?(P12页——P13页) 答案: 现代管理理论对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项目的定义:项目是由一系列具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相互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组成的,通过实施活动而达到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等约束条件和实现项目目标的独特过程。 2、什么是项目管理?(P22页) 答案: 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相关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展开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3、项目管理与一般运营管理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答案:(模板1) 1) 工作性质与内容的不同 一般在日常“运营”中存在着大量的常规性、不断重复的工作或活动,而在“项目”中则存在较多创新性、一次性的工作或活动。因为运营工作通常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所以运营中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进行的常规作业,但是每个项目都是独具特色的,其中的许多工作是开创性的,所以二者的工作性质与内容是不同的。 2) 工作环境与方式的不同 一般日常“运营”工作的环境是相对封闭和相对确定的,而“项目”的环境是相对开放和相对不确定的。因为运营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在组织内部开展的,所以它的运营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同时,运营中涉及的外部环境也是一种相对确定的外部环境,由于工作环境的这种相对封闭性,加上运营工作的重复性,所以运营中的不确定性较低,而且在不断重复的作业过程中还可以使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逐步得以消除。 然而,项目工作基本上是在组织外部环境下开展的,所以它的工作环境是相对开放的,由于项目所处环境的这种相对开放性,再加上项目工作的一次性和独特性,就使得项目的不确定性较高,因为人们对新的尝试很难全面预先认识和预测事物的未来和发展的。 3) 组织与管理上的不同 由于“运营”工作是重复性的和相对确定的,所以一般运营工作的

企业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述 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单位。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企业的产生晚于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在丰富的管理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而良好的企业经营机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类型 一、企业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人型或非

法人型经济组织。 作为一个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要素: (1)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资金; (2)具有开展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的场所; (3)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 (4)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 (5)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6)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二、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生产与 3 / 67

商品交换的结果。企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进步。纵观企业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手工业生产时期 这段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阶段。此时生产者大多是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劳动者。16世纪到17世纪,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封建社会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扩张,大规模地剥夺农民土地,迫使家庭手工业迅速瓦解并且向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

(二)工厂生产时期 这段时期主要指资本主义由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工厂生产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西方各国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场手工业逐步发展直至建立工厂制度,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到这时才诞生。例如,英国到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圈地运动实现了对农民土地的剥夺,进一步加强了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这一切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在工业革命过程中,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大机器的普遍采用,特别是动力机的使用,为工厂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717年,英国阿克莱特在克隆福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纱工厂,从此集中生产的工厂迅速增加。到19世纪30 5 / 67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考试概述 一:本门科目为开卷考试,因而题量较大、难度较大,请学员把握好考试时间。 二、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三)、选择题 (四)、简答 (五)、计算 (六)、案例分析 其中,计算、案例分析难度较大、占分值较高、为复习的重点。 三、考点分布: 不作考试要求的章节:第二章的第一、第三节;第六章的二、三、四、五、六节;第七章的三四节;另外还有十一章、十二章都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企业管理(P5)

2、例外原则(P11) 3、目标管理法P22 4、人本原理P24 5、能级原则P28 6、激励P29 7、公平理论P19 8、需要层次理论P18 二、填空题 1、企业管理包括企业是经济实体、企业必须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企业须以自己名义进行四方面的含义。 2、企业管理的七要素是人员、资金、设备 物料、方法、市场、工作精神。 3、企业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烈职能。 4、企业素质包括人员、技术、科技管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领导者素质是企业素质的关键。 5、企业管理现代化就是指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 6、按生产力要素的比重,企业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电信、移动) 7、韦伯认为权威有传统权威、超人权威、法理权威三种

形式,现代组织应建立在法理权威之上。 8、正式组织遵循效率的逻辑,非正式组织遵 循感情的逻辑。 9、巴纳德提出的组织的三要素是指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10、法约尔认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五种职能。(首要职能是计划) 11、按照能级对应原则,一般将管理机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最下端的是执行层)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企业管理?P5 2、企业管理包括哪些要素?P6 3、企业管理的实质是什么?P8 4、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含什么内容?P33 5、企业管理的八大特征?(不作要求) 6、现代企业管理中,强调管理现代化应树立的十大观念是 什么?P38 第二章现代企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企业制度P48

第1章 管理概述

第1章管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者的管理目标是( b )。 A.组织资源B.提高效益C正确决策D.有效领导 2.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a ); A.计划B.领导C.控制D.组织 3.与基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相比,高层管理者更需要具备的技能是( d )。 A.人际技能B.领导技能C.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4.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b )。 A.谈判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D.财务技能5.有效的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 d )。 A.传统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网络管D.沟通 6.在公司制企业中,公司总经理与部门经理的考核有不同的标准,以下哪种标准更能体现二者的区别( b ): A.总经理比部门经理掌握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更全面 B.总经理比部门经理参加公司的会议更多 C.总经理比部门经理掌握的资金更多 D.总经理比部门经理对环境的洞察力更强 7.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好?( d )。 A.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 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8.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9.构成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分别是( d )。 A.科学和技术B.先进的科学和先进的技术 C.技术和人才D.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10.一般来说,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项基本管理技能,而由于管理者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对这三项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又有所不同。当一名管理者由低到高晋升时,这三种技能相对重要性的变化情况是( b )。 A.概念技能急需增强,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B.人际技能急需增强,其次是概念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增强,人际技能降低,技术技能相对不变 D.三种技能同时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cd )。 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 2.管理的职能包括( abcd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决策职能 D.领导职能E.控制职能

管理学第一章 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 本章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掌握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定义,了解管理的各种职能。 2.认识和学习管理学的意义及管理活动的普遍性。 3.知道现代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学科性质。 4.熟练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 5.明确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及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二. 本章内容及学习指导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的科学,已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章作为全课程的开头部分,从六个方面对管理、管理学进行了概述。 第一,管理的定义、性质及职能。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反馈原理等。第五,管理与环境。第六,管理人员的分类与管理技能。正确认识本章上述六个方面的理论内容,是我们学好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也是在实践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模拟训练题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与管理学 2.管理的基本职能 3.系统 4.管理环境 5.管理技能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是一项创造性运动,主要依赖管理者的艺术创造,这是强调管理的() A复杂性B有效性C实践性D精确性 2.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A生产B自然C社会D物质

3.从职能和过程的角度出发对管理进行定义的是()。 A泰勒B法约尔C西蒙D梅奥 4.管理的职能也就是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几类基本活动,它们具有()性质。 A彼此独立,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的人员担当 B各不相同,分别由不同层次的人担当 C在空间和时间上彼此交融,每个主管人员都从事这些活动 D形式不同而本质不同 5.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除了实践推动管理之外,管理些还大量的借鉴和应用其他学科,如系统理论,信息科学,数学,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和成果,这体现了管理学的()特性。A综合性B社会性C实践性D科学性 6.一艘船要顺利驾驶到目的地,船长的角色职能包括:设计方向的领航员、实际控制方向的舵手、轮船的设计者和选用者、以及与全体形成支持、参与和沟通关系的促进者。这些是组织中的() A计划、控制、组织和领导B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C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D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 7.管理职能是循环不息,把管理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而处在管理循环轴心,推动管理循环原动力室()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创新 8.对于企业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D其他 9.下列关于各项管理职能独有表现形式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 B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C创新职能通过组织的创新氛围和成员的创新意识表现出来 D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10.“管理就是决策”是()在1978年提出的。 A赫伯特西蒙B法约尔C明茨伯格D德鲁克 11.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要肩负许多方面的管理职责。下列几项职责中,哪项通常不属于中层管理者的工作范围() A与下级谈心,了解下级的工作感受 B亲自制定有关考勤方面的规章制度 C经常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上级部门对自己的要求 D对下级的工作给予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本人 12.随着主管人员由低到高的升迁过程,其工作性质也逐渐变得() A具体、技术性很强B抽象、战略性很强 C模糊、技术性很强D具体、战略性很强 13.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 A对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做出决策 14.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 A计划职能B控制职能C组织职能D领导职能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将事情做得更好的过程。 —罗宾斯 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 ●理解管理的含义、性质与职能 ●把握管理者的素质、技能与角色 ●了解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历程 技能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 ●简要分析管理内外部环境 ●准确界定管理者角色表现 ●把握管理者素质技能提升路径与方法 ●胜任管理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要求

第一节管理 本节导入 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古代许许多多宏伟的建筑,都令现代人赞叹不已。我们在惊叹工程的宏伟浩大时,除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心生钦佩之情外,还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在当时生活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完成这样一项项令现代人称奇的伟大工程呢? 今天,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这些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成千上万人的智慧与合作,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水平。 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管理?管理真的很重要吗?管理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而且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既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管理,那么,什么是管理? 实际上,对于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管理”这两个字,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即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说,“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给管理一下比较通俗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