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概论(PPT 44页)

合集下载

第九章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ppt

第九章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ppt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传统成本分配制造费用是以数量为基础,但 是许多制造费用并不与产品数量相关联
传统成本准确性值得怀疑 传统成本信息决策相关性差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 的合理基础—作业,并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 力集中在发生成本的原因—成本动因上,而 不仅仅是关注成本结果本身。
二、基本概念
1、作业:又可称为活动,是企业生产产品的 各种活动,比如:加工零件,检验零件,生 产准备,运输物料。
单位作业:与单个产品相关的作业,如零件加工 批次作业:与一批产品生产相关的作业,如:生
产准备 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
如编写零件数控代码。 维护性作业:与具体产品生产无关的作业,如厂
将制造费用由全厂统一或按部门的归集和分配,改为 由若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归集和分配
增加了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引起制造费 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
2、基本程序
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 分作业中心;
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
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 劳务。
四、举例
教材P295 相对于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
批量小,技术较复杂的产品成本往往被低估。 批量大,技术较简单的产品成本往往被高估。
五、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1、优点:
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使产品定价及策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效益 有助于提高预算制定的科学性 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决定作业消耗资源的因素,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 准。
作业动因:将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产品的成本对象的标准

作业成本法讲义(PPT 40页)【优质文档】PPT

作业成本法讲义(PPT 40页)【优质文档】PPT
作业中心
材料采购
材料处理
设备调试
设备运行
质量检验
产品分类包装
成本动因
材料重量
材料移动次数
调试次数
机器小时
检验时间
分类次数
可追溯成本
29 000
13 000
15 000
156 000
7 000
8 000
作业量其中:甲产品 乙产品
145 00038 000107 000
522131
532
1 300900400
资源
作业
产品
BACK
作业成本法的思路、程序
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思路
作业成本法程序
作业成本法思路
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费用的分配、归集
作业成本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与作业成本计算法区别:
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
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了根本性变革,表现为:
1、将制造费用由全厂统一或按部门归集和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归集和分配。2、增加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
资源
作业1
作业2
……
作业n
作业3
A作业中心
B作业中心
…….
X作业中心
产品
基本思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BACK
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
(一)资源:支持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是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二)作业(三)作业链和价值链(四)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培训课程(PPT 45页)

作业成本法培训课程(PPT 45页)
消费者需求:单一化
个性化、多样化
生产系统:由前向后“推进式”
由后向前“拉动式
3、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适用性
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会产生以下不合 理现象: ⑴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 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 ⑵ 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 ⑶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
一方面,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间接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直接 人工比例大大下降;
另一方面,间接费用的构成内容越来越复杂, 一些最重要的制造费用并不受生产数量或与之 相关的指标的影响,许多制造费用甚至发生在 制造过程之外。
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 “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其分配程序为:
(875000/50000)
A 、B单位成本如下:
产品类别 产品A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25
直接人工 10
制造费用 35
合计
70
产品B 15 10 35 60
缺陷:在制造费用分配上,不能体现产品生产复杂性。
ABC方法: 通过分析经营活动,认为制造费用的发生
现金短缺:3600-4590= -990 元
第九章 作业成本法(ABC)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1、技术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日趋高度自动化,使 得产品成本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 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幅上升,而直接人工在产品总成
本所占比重大幅下降。
2、社会经济背景
或短缺。如果结余,可让领导者尽早安排资金的使
用,如果是短缺,可让领导者尽早安排筹借。
6、现金收入=60*30*3=5400 现金支出: 房租:600*3=1800 材料费用:30*3=90 工资费用:30*30*3=2700 合计=4590

作业成本法介绍PPT课件

作业成本法介绍PPT课件

产品y 75000
315000 344000 5236200
20000 261.81
产品z 165000 210000
34400 1563400
4000 390.85
2021/3/7
CHENLI
17
结果比较
• 纠正传统成本扭曲,产品z的成本变化是 126 vs 390
•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信息更详细,比那与有 针对性地降低成本。
作业成本法介绍
2021/3/7
CHENLI
1
传统成本的不足
• 传统成本计算是以数量为基础,许多制造 费用并不与产品数量相关联
• 传统成本准确性值得怀疑 • 传统成本信息决策相关性差
2021/3/7
CHENLI
2
好的成本核算体系
• 能正确核算成本,尽量降低成本扭曲 • 成本信息与管理相关 • 成本核算的根本步骤: 归集 、分配,
200
8000
84200 168400 CHENLI
产品z 80000
160000 225600 140000 378000
2000 168400
16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续)
产品包装 工程处理
管理 合计(元)
产量 单位成本
产品x 10000
175000 129000 1814400
10000 181.44
核算准确的关键在于
– 体系设计好 – 分配标准灵活 – 尽量直接计入 避免间接分配
2021/3/7
CHENLI
3
作业成本法定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 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 新型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ppt 41页)(共40张PPT)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ppt 41页)(共40张PPT)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这种分配率分配法可以用于制造企业,也可用于非制造企业。
材料整理 合计
间材料整成理 本的严552000重00000元0元扭曲,使得出的成本指标
企业的成本分析出现盲点 ,需要利用ABC法来确立正确的成本 ;
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生产耗费的基本 案例 克来斯勒公司实施ABC
单位成本
1998年6月成型部门制造费用总计为550 000元,根据成本和作业之间的关系分析 ,该部门制造费用由三种作业引起,这 三种作业是质量控制、机器调控和材料 准备,与各项作业相关的成本数据如表
作业与相关数据
作业 质量控制 机器调控
材料整理
合计
成本库 质量控制
机器调控
材料整理
制造费用 250 000元
“最复杂的产品,它的销量远低于1号和2号电路板 的销量。3号电路板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产品,我 们的竞争者似乎不想涉及3号电路板的市场。即使 我们数次提高3号电路板的价格,客户仍然源源不 绝。”
公司的副总经理约翰•斯通补充道:“我发现整个形
势令人迷惑。为什么你以最有效率低生产一种高产量 的产品,但却只能从市场中获得最低的回报,并且还 面临降价的压力?我们所有的人都关心这种现象。而 2号产品是我们的主营产品。”
30
60 000元
制造费用 50×1.5=75 450 000
50
100 000元
合计
210元 1260000
140元 280 000元
传统方法下的产品A的单位成本为210元,比作业成本法下的190元高出10.5 %;而产品B,传统方法下为140元,比作业成本法下的200元低30%
案例 克来斯勒公司实施ABC
3、计算各成本动因或业务的成本率;

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PPT课件

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PPT课件
作业成本法源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 后期的西方,之后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今炙手可热的一种新兴的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其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作业成本法 的萌芽阶段
作业成本法 的发展阶段
01 02 03 04
作业成本法 的创建阶段
作业成本法 的稳定阶段
二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原因
作业成本法的倡导者直接质疑管理会计的基础,在其观点指导下, 对成本性态和成本性态分析的内涵进行变革。认为作业成本法下 的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成本动因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性态分析 是指依据成本动因,将全部成本区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 成本和综合变动成本三大类的分析过程。
三 作业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三 作业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一)基于作业的完全成本法损益核算
如果要揭示核算对象的真正盈利能力,最佳的方式是考虑期间费用发生的对 象,从而形成基于作业的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核算体系,即作业成本法与现 行制度结合的损益核算体系。该核算体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核算对象 具有灵活性。核算对象既可以以每一个产品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一条生产线 为对象,还可以以某一订单、某一项目或某一品牌为对象,具体核算对象的 设立取决于盈利分析的目的,它应由管理层结合实际,根据决策的需要而定; 二是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类别划分拓展到期间成本。盈利核算中的成本 核算不再局限于料、工、费三项,对三项期间成本也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 本。对于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对于间接成本则选择最相关的成 本动因分配计入核算对象。
所谓长期变动成本,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与作业消耗量(也称业务活动量)成
正比例变动的成本。这类成本的显著特征是:变动所需时间较长, 作业消耗量 的变动与成本的变动在时间上不同步。

第十章 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PPT课件)

第十章  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PPT课件)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三)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生,企业 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并推动着企业市场管理的实 践运动。比较典型的如适时制、战略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方法。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述
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四)作业中心
由于作业的数量繁多,有时高达数百种,所以需要一个有意 义的方式来组织各项作业,最常见的组织方式就是把各项作业 归类到不同的作业中心。作业中心相对于传统的部门来说,涵 盖的范围更广,可以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四、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目标
(四)实现企业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成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贯穿于企业生产 经营的全过程, 通过追踪所有资源费用到作业,然后再到流程、产 品、分销渠道或客户等成本对象,提供全口径、多维度的更加准确 的成本信息,通过对成本信息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可以实现对成本 的全过程管理。
五、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一)二者的联系 两种计算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两种计算方法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计算方法相同。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将责任成本与传统成本结合,作业成本实质 是一种动态的责任成本,原因在于它与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 紧密结合。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五)成本库
成本库是通过资源动因对资源进行归集所形成的,也可以称 之为同质资源的集合。在生产运营中,一种作业可能消耗不只一 种资源而是几种不同的资源,不同的成本库就是将消耗的资源按 照作业的不同归集而成。

作业成本法ppt作业最终版

作业成本法ppt作业最终版

22
本分摊到学生。具体计算见下表:
20
21
四 结论
高校培养学生所发生的费用中,直接费用所占比重相 对较小,间接费用占较大比重,而且存在多种成本动因。 如果依然按照传统成本法计量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假定选 择单一分配率(如学生数、课时数等)进行一次性分配,将 会造成培养成本信息失真。因此,需要考虑引入作业成本 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确认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至不同的作业 中心,但是在设计实施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过程中要时刻 讲求成本效益原则。
5
• (二)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 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
• 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践来看,各行业只要具备一定 的条件,就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 2.高校运用作业成本法具有可行性
• 在实践中,资源成本以及他们的明细项目都体现在会计 科目的科目余额表中,根据科目分部门及项目明细表,找 到对应科目的发生额或期末结余可计算得出相应的资 源成本。
16
17
18
19
(五)分析作业动因,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 确定好动因之后,在计算出资源动因分配率。假设教学总成本 为M1,作业动因约当课时量为N1,则作业动因分配率为M1/ N1,则应分配给每位学生的教学成本为其所学课时乘以课时分 配率。以此类推,可分别计算出教学辅助成本、学生日常管理
成本、行政管理成本的分配率,再按照学生实际人数将这些成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大学教育成本核算研究教育成本核算研究1作业成本法1作业成本法概述2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大学教育成本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大学教育成本核算流程4结论21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相对准确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为以下四类:1.单位作业(unit activity) 2.批别作业(batch activity)3.产品作业 (product activity) 4.维持性作业(sustaining activity)
1.单位作业(unit activity)
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此类作业是重复性 的,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即需要作业一次, 所耗成本将随产品数量而变动,与产品产 量成比例变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
生。 作业成本法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
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其 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
适时制生产方式
企业应适时地将外购原材料或零部件投入生 产,各个零部件适时地加工完成,组装成 产品后适时地提供给外部顾客,即要求以 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实现零存货。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一)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产量的产品或劳务所 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 集合体。
作业也就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 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例 P338
例题
四、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第八章 作业成本法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1.基本思想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2.理论的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 3.产生的经济背景 1)高科技的采用 2)新的企业观的形成 3)弹性制造系统、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全面
质量管理的实施。 4)经营管理的需求。
新的企业观
把企业看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设计的 ‘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了一个由 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activity)。每 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 的产出(activities'output)又形成一定的价值, 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 产品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
率,将归集的成本一一分配给各种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
1.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 业,划分作业中心
2.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 根据作业分析所确定的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
本库,并按照作业成本库来归集费用,计算 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3.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 产品或劳务上,计算出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三)成本动因
1.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提出了“成本动因” 的概念。
2. 2.把间接成本与隐藏其后的推动力联系起 来,这种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
3. 3.成本动因就是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 的活动或事项。
4. 4.成本动因可以是一个事件、一项活动或 作业,它支配成本行为,决定成本的产生。
成本动因的分类
如对每一种产品编制数控规划、材料清单。
4.维持性作业(sustaining activity)
使某个机构或某个部门受益的作业,它与产 品的种类和某种产品的多少无关。
(二)“作业链”和“价值链”概念
1.作业链
ABC认为,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后,现 代企业实质上是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 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这形成了一 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
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而作业 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一个作 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给 企业外部的顾客。
(二)“作业链”和“价值链”概念
2.价值链 “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
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 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 部顾客的总价值,这个总价值即是产品的 成本。
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2.批别作业(batch activity)
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这些作业的成本与 产品的批数成比例变动。
例如,对每批产品的检验、机器准备、原材 料处理、订单处理等。
3.产品作业(product activity)
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这种 作业的成本与产品产量及批数无关,但与 产品项目成比例变动。
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通常 可将其分为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它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资源成
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
如,如果人工方面的费用主要与从事各项作业 的人数相关,则:从事各项作业的人数,就 是一个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 耗的方式和原因。
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归集 和分配; (2)增加了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直接人工工 时或机器小时等)分配改为按引起制造费用 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的核算步骤: 第一步,将制造费用计入作业基础成本库中; 第二步,得出和使用一系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
它反映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是作业中心 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的标准。
如,如果在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每份订单上 所耗用的费用基本相当,那么,就可以 按照订单份数来向各种产品或劳务分配 订单作业成本。则:订单的份数就是一 项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法
以作业量为成本分配基础,以作业为成本 计算的基本对象,旨在为企业作业管理 提供更为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 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
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作业,并引 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生成本的原 因——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结 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 来克服传统的以交易或数量为基础的成本系 统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 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变成可控。
三、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显著的特点 假设制造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
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 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制 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 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
特点: (1)将制造费用由全厂统一或按部门的归集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