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教案:作业成本法

课题
3.4作业成本法
讲课节数
2
授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
授课时间
第六次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作业成本管理的概念与核心.
能力目标:掌握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中成本函数的确定;掌握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中的
本量利分析模型。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
难点:作业、作业成本库、成本动因相关概念
4.板书设计: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5.其他阅读文献
m、课堂小结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1.作业成本计算η基本要素和作业的分类
I基本核算原理
厂作业成本管理的梃念
作业成本管理基砒3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
√作业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函数的确定
广本量利分析模型
作业成本管理中的Y
本量利分析模型和决策相关信息I作业成本管理系筑与决策相关佶息
I「作业成本管理实施成功的经验分析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3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应用、发展的基本对第IE确选择试点,逐步推广
IV、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第二节作业成本管理基础
一、作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二、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
三、作业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函数的确定
第三节作业成本管理中的本量利分析模型和决策相关信息
一、作业成本管理中的本量利分析模型
二、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与决策相关信息
第四节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管理实施成功的经验分析
二、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应用、发展的基本对策
三、正确选择试点,逐步推广
1.教学方法应用:
首先从介绍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发展着手,说明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以吸引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重视,有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作业成本法课件

作业成本法课件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作业进行动态追踪,以作业为单位计算成本,并把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或服务上,从而更精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势1. 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通过细分作业,能够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避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存在的误差。
2. 有助于企业决策: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例如定价决策、产品组合决策等。
3. 有助于成本控制: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个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4. 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消除无效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三、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1. 识别和定义作业: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进行识别和定义,建立作业库。
2. 确定资源消耗:确定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包括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
3. 计算作业成本:根据资源消耗情况,计算各项作业的成本。
4. 分配作业成本: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5. 分析生产流程: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识别出无效作业和低效作业,进行优化。
6. 持续改进:根据分析结果,持续改进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四、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企业为例,介绍如何实施作业成本法。
该企业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法准确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该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控制。
同时,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该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五、总结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决策和控制,提高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通过对企业各项作业进行精确配算,以获取更准确的产品与服务成本信息的成本管理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企业的活动、作业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构,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准确计算与管理。
作业成本法首先识别出企业的各项活动和作业,并将成本分配给这些活动和作业的过程,然后再将这些成本分配给各个产品或服务。
与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为准确,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首先是作业活动分析。
作业活动分析是指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以确定与作业相关的活动。
首先需要确定活动,在ABC中,活动被解构为更小的单位,称为作业。
作业是一项可计量的任务或任务组合,是完成特定产品或服务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
例如,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焊接、喷漆、装配等都可以作为作业。
接下来是作业成本分配。
作业成本分配是指将企业产生的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并通过作业来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
具体的步骤如下:1.确定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影响作业成本发生的主要因素,也是作业成本分配的基础。
例如,在汽车制造企业中,焊接作业的成本驱动因素可能是焊接时间或焊接的工件数量。
2.识别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使该成本发生的原因。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客户、项目等。
确定成本对象是为了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给具体的对象。
3.计算活动成本池:活动成本池是指与其中一活动相关的成本总和。
活动成本池主要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
直接成本是与这一活动直接相关的成本,而间接成本则是与多个活动相关的成本。
4.计算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在活动成本池的基础上,根据成本驱动因素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使用成本驱动因素来计算作业成本,例如,在焊接作业中,可以通过焊接时间来计算作业的成本。
5.分配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最后一步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上。
《作业成本法》课件

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根据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和相应的作业 动因数量,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成本 分配率。在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时, 应确保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性。
分配成本
根据各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和相应的 作业成本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 各产品成本中。在分配成本时,应确 保成本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发展
随着科技和管理理论的不断进步 ,作业成本法逐渐得到完善和应 用,成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有 效工具。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为了某一特定 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活 动。
资源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 费用来源。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 的因素,是资源消耗和作业 之间的联系。
02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A
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
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特别 是对于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能够避免传统成 本法下存在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C
优化资源配置
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资源消 耗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 率和盈利能力。
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深入了解产品 或服务的成本构成,发现哪些作业导致了 成本增加,从而采取措施优化或消除这些 作业。
确定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确定资源动因
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反映了作业 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在确定资源动因时,应尽量选择与资源 消耗情况相关性高的动因,以确保资源费用的合理分配。
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反映了产 品对作业的消耗情况。在确定作业动因时,应充分了解产品 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合理确定作业动因,确保产品成本的 准确核算。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它基于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工序和作业,将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作业中,以便更准确地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各种行业和组织,尤其适用于生产环节复杂、产品多样化的企业。
它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数据,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实施步骤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作业: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工序和生产流程,确定各个作业。
作业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任务、工序、机器或设备的使用情况,也可以是为特定客户或订单所做的工作。
2.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影响作业成本的关键因素,通常与作业的特点相关。
例如,加工时间、设备使用时间、人工工时或材料消耗等。
3.确定成本池:将相关的成本归集到成本池中。
成本池是一个虚拟的账户,用于记录与作业相关的成本。
4.确定成本驱动因素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个作业成本驱动因素的数量。
这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或估计得出。
5.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根据作业成本驱动因素的数量,分配成本到每个作业中。
这可以通过使用公式或比例方法来计算。
6.评估成本的准确性:对计算得出的成本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7.分析成本数据:分析作业成本数据,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利润能力和效率,并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优势和应用作业成本法具有以下优势和应用:1.提供详细的成本数据: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针对每个作业的详细成本数据,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2.帮助进行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摊到每个作业中,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成本的来源和去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3.支持定价决策: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产品或服务的详细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确定适当的定价策略,并确保产品或服务的盈利能力。
4.优化资源利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资源利用的不足或浪费,从而优化资源的利用,并提高效率和生产能力。
第六章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运用:精密制铜公司的问题
精密制铜公司生产适用于各种用途的精良的机制黄铜产品,如柱、栓、舵轮及豪华游 艇上的部件。公司董事长约翰·陶尔斯最近参加了一个讨论作业成本法的管理学术会议。 会后,他召集了全公司各高层经理来探讨他刚学到的知识。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生产部经理 苏珊·瑞奇,市场营销部经理汤姆·奥立佛森和财务经理玛丽·古德曼。
四、部门间接费用分配率 部门所执行工作的性质将会决定部门的分配依据。 例如,机加工车间可能以发生在该车间的机器工时为 依据分配间接费用,而在装配车间里,就可能根据发 生在该车间的直接人工工时来分配间接费用。 作业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的一项设计,以 更准确反映这些多样化因素的技术。该方法试图通过 确认主要作业来完成目标。这些主要作业消耗间接费 用资源,并由此产生成本。作业(activity)是指导 致间接费用资源消耗的任何事项。执行这些作业的成 本被分配到引起作业的产品上。
[实务广角]使产品盈利能力更加明确 垒可得(Reichhold)有限公司是销售合成材料的世界最主要供应商之一,
该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法,以助于更加清楚地掌握其各种产品的盈利状况。垒 可得公司以前的成本制度使用反应堆小时作为分配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至产 品之中。作业成本制度则采用新增加的4个作业计量标准将成本分配至产品, 即预加工准备小时、轻送灌输小时、过滤小时和每批废物处理成本。由于管 理层相信ABC能够用来加强公司的“管理能力、周转时间、增值定价决策和 产品盈利能力的分析”,于是将ABC广泛运用到其北美公司所有19个分公 司。
作业成本法概念

作业成本法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作业(或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将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独立且可以计算成本的作业,通过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从而能够准确计算出每个作业所需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成本需求。
通过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 识别作业: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成本需求。
2. 收集直接材料成本: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直接材料,统计其成本。
3. 收集直接人工成本: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直接人工,统计其成本。
4. 分配间接费用:将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每个作业上,如通过作业的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指标来分配。
5. 计算作业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费用加总,得到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6. 分析作业成本: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组成和变动情况,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在许多制造企业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生产过程复
杂、产品种类繁多、产品订单定制化程度高的企业中,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价。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一)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起来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提出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先根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进行分配,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得出产品最终成本。
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有明确的成本归属对象,所以在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并没有区别。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确认和归集特殊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上,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对于形成产品成本的所有相关费用均纳入成本归集、分配范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产品最终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归集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二)涉及的相关概念1.资源进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和费用来源,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
资源进入企业,不一定都被消耗,即便被消耗也不一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
企业要区别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增值作业价值中去,而将有用耗费的价值分配到作业中去。
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消耗价值。
例如,材料运输是采购部门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运输费用、车辆折旧费、搬运人员的职工薪酬、电话费等都是运输作业的资源费用。
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办公费、修理费以及运输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间接费 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直接人 工比例大大下降。
“无人工厂”。
2. 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越来越复杂
一些最重要的制造费用并不受生产数量或与之 相关的指标的影响,许多制造费用,甚至完全 发生在生产过程之外。
作业成本法(ABC)
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成本计算系统!!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一、作业成本计算体系 二、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对象 (一)资源 (二)作业 (三)资源动因 (四)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计算体系
资
源
资
源
资
作业 作业
资
源
源
作业
资
源 作业
作业
资
源
资
资
源
作业
源
作业
作业
资 源
作业
作业 中心
作业 中心
作业 中心
制造 中心
产 品
II号板分配:
200 00024%20 000块 =2.40元/块
III号板分配:
200 00070%4 000块=35 元/块
材料处理成本库成本的分配
库分配率
I号板分配:
600 0007%10 000块 =4.20元/块
II号板分配:
600 00030%20 000块 =9.00元/块
直接 人工 资源
所有 间接 资源
直接 材料 资源
作业成本法
直接 人工 资源
制造费用
非制造费用
其他
间接
间接
间接
直接
资源 … 资源
资源
资源
A
K
Z
直接 追溯法
直接 追溯法
成本动因*
直接 追溯法
直接 追溯法
直接 追溯法
%%
%%
作业
作业
…
1
10
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
产品
*直接人工小时或者其他产量基础成 本动因,如机器小时或产品数量。
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目标售价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单位成本
目标售价 市场售价
I号板 50 60
73.44 183.44
229.30 261.25
II号板 90 80
91.81 261.81
327.26 328.00
III号板 20 40
330.85 390.85
488.56 250.00
小案例:找出前20%的黄金段
例如,如果人工方面的费用主要与从事各项作业的人数 相关,那么,就可以按照人数来向各作业中心(作业成 本库)分配人工方面的费用。在这里,从事各项作业的 人数,就是一个资源动因。
作业--一个关键概念
何为作业
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和环节(管理角度),是基于一 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 作(作业成本计算角度)
第六讲
作业成本法
目录
作业成本法含义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 其它相关问题
案例
Aerotech 公司的两条高产量生产线最近遇到了很 强的竞争压力,迫使管理层将其产品价格降至目 标价格以下。经研究发现,是传统的生产成本法 扭曲了产品的价格,那具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产品1
产品2
制造费用
(装配车间)
产品 n
作业成本法
资源 资源动因
制造费用 (间接人工)
作业
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库 (验收材料) 搬运材料)
作业动因
产品 产品1
产品2
作业成本库 (调整机器)
产品n
作业成本法: Aerotech 公司(续)
Aerotech 公司讨论了作业成本法,将制造费用(3 894 000元)进一步按作业进行细分,辨认了8个作业 成本库,收集的相关数据如下:
机器成本库:共计1 212 600元,包括与机器有关的各种制 造费用,如维护、折旧、计算机支持、润滑、电力、校准等, 该成本与生产产品的机器小时有关;
生产准备成本库:共计3 000元,包括为产品制造进行准备 的各种费用,生产准备成本与批次有关;
收货和验收成本库:共计200 000元,其中I号板II号板、 III 号板消耗的比例分别为25%、45%、30%;
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
何为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是指各个作业被最终产品或服务消耗的方式和 原因,是将作业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去的标准。 例如,如果在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每份订单上所耗用的费 用基本相当,那么就可以按照订单份数来向各种产品或 劳务分配订单作业成本。在这里,订单的份数就是一项 作业动因。
=3 000/15 =200元/批
I号板分配: 200/批10 000块/批=0.02元
/块
II号板分配: 200/批5 000块/批=0.04元/
块
III号板分配: 200/批400块/批=0.50元/块
收货和检验成本库成本的分配
库分配率
I板分配:
200 0006%10 000块 =1.20元/块
将制造费用分两阶段分配给产品
第一阶段:确认重要的作业并建立作业成本库,根据每种作业 耗用的资源比例,将制造费用分配给每个作业成本库。
第二阶段:按照每种产品消耗的作业所对应的成本动因,将制 造费用从每一成本库按库分配率分配给每种产品。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传统成本法
制造费用
直接 材料 资源
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预算额
3 894 000
直接人工小时预算额:
I号板 II号板 III号板 合计 预定费用分配率
30 000 80 000 8 000 118 000 33元/小时
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目标售价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目标售价 市场售价
I号板 50 60 99 209
Aerotech 公司制造三种复杂的电路板,这些 产品分别被称为I号、II号、III号电路板。 I号电路 板是3种产品中最简单的,该公司每年销售10 000块I号电路板; II号电路板仅仅比I号电路板复 杂一点,公司每年销售20 000块II号电路板; III 号电路板是最复杂的、低销量产品,每年仅销售4 000块。公司采用分批成本法计算每种产品的成 本。相关的基础数据如下:
Aerotech 公司的基础数据
生产: 产量 批次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准备时间 机器时间
I号板
II号板
III号板
10 000
20 000
4 000
1批,每批10 4批,每批5000 10批,每批
000块
块
400块
50元/块
90元/块
20元/块
每块3小时 每块4小时
每块2小时
每批10小时 每批10小时 每批10小时
工程成本库:共计700 000元,包括工程师的薪水、工程 用料、工程软件、工程设备折旧;该成本消耗比例同收货 和验收成本;
机构(生产能力)成本库:共计507 400元,包括工厂折 旧、工厂管理、工厂维护、财产税、保险费等,该成本与 直接人工有关;
机器成本库成本的分配
库分配率 =机器成本预算总额/机 器小时预算总额
传统成本法的假设条件
假设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生产过程 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生产数
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 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
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制造费用的分 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 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标准有关 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假设不成立: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1 212 600/43 000 =28.2元/机器小时
I号板分配:
28.2/机器小时1小时/件 =28.2元/块
II号板分配:
28.2/机器小时1.25小时/件 =35.25元/块
III号板分配:
28.2/机器小时2小时/件 =56.4元/块
生产准备成本库成本的分配
库分配率 =生产准备成本预算总额 /批次预算总额
包装和发货成本库成本的分配
库分配率
I号板分配:
250 0004%10 000块 =1.00元/块
II号板分配:
250 00030%20 000块 =3.75元/块
III号板分配:
250 0004%4 000块 =41.25元/块
工程成本库成本的分配
库分配率
I号板分配:
700 00025%10000块 =17.50元/块
作业成本法(比较现代)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 因分配给作业,并把作业收集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 配到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
ABC可作为传统成本系统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它!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成本核算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理论
基本理念--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成本(生产导致作业的 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法: Aerotech 公司
材料处理成本库:总计为600 000元,其中I号板、II号板、 III号板消耗的比例分别为7%、30%、63%;
质量保证成本库:共计421 000元,其中I号板、II号板、 III号板消耗的比例分别为20%、40%、40%;
包装和发货成本库:共计250 000元,其中I号板、II号板、 III号板消耗的比例分别为4%、30%、66%;
261.25 261.25
II号板 90 80 132 302
377.50 328.00
III号板 20 40 66 126
157.50 250.00
对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评价-基于案例
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以生产数量(如产量、直接 人工小时、直接材料耗用、机器小时等)作为 分配制造费用的单一基础,这种以生产数量为 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高估了工艺简单、高产量 产品的成本,却又低估了工艺复杂、低产量产 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