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系统动力学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课件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课件

详细描述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被收集并 用于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数据驱动的系统动力学研 究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更加精确、全面的系统模 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演化规律进行 深入分析和预测。
人工智能与系统动力学的融合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与系统动力学的融合研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分 析中。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 论
目录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系统动力学建模 • 系统动力学应用领域 • 系统动力学研究展望
01
系统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学科,它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系统的行为和动态变化 。
特点
系统动力学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反馈机 制,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来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定义参数和常数
为微分方程中的参数和常数赋予实际意义和数 值。
方程简化与推导
对微分方程进行化简和推导,得出更易于分析的模型方程。
模型验证与仿真
模型验证
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模型仿真
通过模拟不同输入条件下的系统行为,预测未来发展 趋势和可能出现的状态。
敏感性分析
分析模型中各参数对系统行为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 因素和最优解。
详细描述
在实际问题中,许多系统都存在着多尺度特征,即在 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演化规律 。系统动力学通过建立多尺度模型,研究不同尺度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揭示系统在不同尺度上的动态 行为和演化规律。
数据驱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汽车动力学ppt课件

汽车动力学ppt课件
算所得得半径。用作运动学分析。
rr
S
2nw
一般可不计差别: rs≈ rr ≈ r
4)汽车的驱动力图
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是发动机输出转矩和转速关系。 经传动系到达车轮后,可表示为驱动力与车速间的关系。
由式(1)得各档位的 Ft值。
发动机转速n与汽车行
驶速度ua间的关系
ua
0.377
rn ig io
单位 ua: km/h n: r/min r: m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试验曲线或拟合多项式表达。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 节气门置于全开位置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发动机节气门置于部分开启位 置
台架试验特性曲线:发动 机台架试验时所获得的曲线。
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 部附件时的外特性。与台架试 验特性相差5~15%。
2)传动系机械效率
传动系各部件(变速器、万向节、主减速器)的摩擦导 致的功率损失。由试验测得。
Ft≤ FZ ·φ 对后轮驱动汽车:
FX2/ FZ2 = Cφ2 φ, 式中, Cφ2——后轮驱动汽车驱动轮的附着率
对前轮驱动汽车,前轮驱动的附着率也不能大于 地面附着系数。
将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连起来,有:
Ff+Fw+Fi≤Ft≤FZ·φ
此即汽车行驶的必要与充分条件,称为汽车行驶 的驱动-附着条件。
一、驱动力
1.定义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至驱动轮,转矩Tt对地面 产生圆周力Fo,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即为驱动力。
2.表达式
Ft =Tt /r r—车轮半径
驱动轮转矩Tt与发动机转矩 Ttq的关系为:
故:
Ft
Ttq ig iot
r
3.表达式涉及的几项具体内容

系统动力学ppt课件

系统动力学ppt课件
水平方程(L)、速率方程(R)、辅助方程(A)、常量方 程(C)、初值方程(N)。
⑴水平方程:水平方程描述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存量(状态 变量,LEVEL)变化的方程。
积分方程表述:
以上积分方程表示状态变量在t 时刻的值等于状态变量初 始值加上在[0,t可]编这辑课段件 时间净流量变化对时间的积累。 24
在系统动力学中用差分方程表述:
可编辑课件
25
⑵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是表示在时间间隔 DT 内流量是如何变 化的或者是政策调控存量的决策规则。
在社会经济问题的决策中,决策者在内心都有一 个对被研究系统的状态的心理预期,即在决策者 心里什么情况下被研究系统是最好的,把心理预 期和系统的现实情况作比较,就会出现状态偏差 。
(一)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控制论
决策论
系统 分析
仿真
反馈控制、 自动调节、 时间滞后和 噪声干扰等。 尤其是反馈 控制理论
根据信息和 评价准则, 用数量方法 寻找或选取 最优决策方 案,是运筹 学的一个分
从系统的观 点出发,采 用各种分析 工具和方法 对问题进行 研究。
仿真模型的建 立,模型中变 量、参数和常 数的处理,仿 真时间,仿真 时钟的推进, 仿真计算结果 的存储和输出
通过上述过程完成了对系统结构的仿真,接下来就要寻 找较优的系统结构。
可编辑课件
9
2.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寻找较优的系统结构被称作为政策分析或优化,包括 参数优化、结构优化、边界优化。
参数优化就是通过改变其中几个比较敏感参数来改变系统 结构来寻找较优的系统行为。
结构优化是指主要增加或减少模型中的水平变量、速率变 量来改变系统结构来获得较优的系统行为。
所以,引入辅助方程,将复杂的方程分解简化,由系 列方程替代一个复杂的方程,使用起来清晰明确。

《汽车动力学》课件

《汽车动力学》课件
《汽车动力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汽车动力学》PPT课件!在这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动力学 的各个方面,从传动系统到车辆动力性能,带您领略汽车技术的奥妙。
一、引言
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行驶特性的学科。通过了 解汽车动力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的运行原理。
2
制动性能
制动性能影响着汽车的停车距离和制动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
3
转向性能
转向性能影响着汽车的操控灵活性和转弯半径,是驾驶乐趣的重要因素。
七、悬挂系统
悬挂类型
悬挂系统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独 立悬挂、非独立悬挂和气动悬挂等不同类型。
悬挂系统的作用
悬挂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保证车辆在 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牵引力。
CVT变速器
CVT变速器采用无级变速技术,可以实现连续平 滑的变速,提供更高效的动力输出。
三、驱动方式
前驱
前驱车辆的动力由前轮传输,具有较高的操控稳定性和经济性。
后驱
后驱车辆的动力由后轮传输,提供更好的加速性能和操控灵活性。
四驱
四驱车辆的动力由所有四个车轮传输,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越野能力。
四、车轮动力与牵引力
八、安全性能
1 安全性能的定义
汽车的安全性能是指车辆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能力。
2 安全性能的评价
评价安全性能时常考虑碰撞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主动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九、附录
参考资料
1. 《汽车工程学》 2. 《汽车技术手册》 3. 《汽车动力学研究》
致谢
感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为这堂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车辆动力学模型课件

车辆动力学模型课件

发动机模型与特性
发动机模型
发动机是车辆的动力源,其模型和特性 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VS
发动机特性
发动机的特性包括功率、扭矩、燃油消耗 等,这些特性会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最 高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04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 验证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
基于物理学的建模方法
01
根据车辆的物理规律和运动特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分类
根据应用领域和目的的不同,车辆动力学模型可 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基本动力学模型、制动 系统模型、悬挂系统模型、转向系统模型等。
制动系统模型和悬挂系统模型分别描述车辆的制 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动态行为,这些模型可以用 于预测和优化车辆在不同条件下的制动性能和乘 坐舒适性。
基本动力学模型主要描述车辆的整体动态行为, 包括车辆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置等变量,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车辆动力学模型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车辆动力学模型概述 • 车辆空气动力学模型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关键参数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车辆动力学模型概述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定义
车辆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车辆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它基 于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将车辆视为一个系统,并对 其进行数学描述。
集成化
未来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将更加重视不同领域之间的集成,例如将车辆动力学与能源、环境 、交通等多个领域进行集成,实现多领域的协同优化。
车辆动力学模型面临的挑战
01
高维度
车辆动力学模型具有高维度和非线性的特点,这使得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因此,需要发展新的数值方法和计算技术来处理

车辆动力学液力变矩器.pptx

车辆动力学液力变矩器.pptx

1.静态原始特性模型
λX106 K
10 2.4
2.0 8
1.6 6
1.2 4
0.8
2 0.4
0 0.0 0.0
i0.2
0.4
0.6
传动比 i
η
η
K
1.0
λ
i=nT / nB
0.8 ,D,nB
0.6
M B gBnB2 D5
0.4
M T KM B
0.2
0.0
0.8
1.0
第13页/共26页
四、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模型
TB
(s) (s)
G11(s) G21(s)
G12 G22
(s) (s)
M M
B T
(s) (s)
利用系统 辨识得到
第25页/共2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2 0.4
η
η
K
1.0
λ
0.8
0.6
0.4
0.2
0 0.0
0.0
0
第9页/共26页 i
0.0
0.2
0.4
0.6
0.8
1.0
三、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2. 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的确定方法
nB MB nT MT
,D
i nT nB
K MT MB
B
MB
gnB2 D5
h M TnT M BnB
λX106
8
2001
859.8
785
1574.5 0.39 1.83 0.718
9 2002.5 902.4
603.4
1815 0.30 2.01 0.606

《汽车动力学》课件

《汽车动力学》课件

风阻系数性 的重要参数
阻力面积:影响 汽车空气阻力的 重要参数
空气动力学中心: 影响汽车行驶稳 定性的重要参数
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优化
空气动力学原 理:流体力学、 空气阻力、升
力等
汽车空气动力 学设计:车身 形状、轮胎设 计、发动机进
气口设计等
03 汽车动力学基本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在 没有外力作用的情 况下,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物体受 到外力作用时,其 加速度与外力成正 比,与物体的质量 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
应用:汽车动力学 中,牛顿运动定律 用于分析汽车的加 速、减速、转弯等 运动状态
刚体动力学
刚体动力学定义:研究刚体在力作 用下的运动规律
刚体动力学应用:汽车悬挂系统设 计、汽车转向系统设计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牛顿第二定 律
刚体动力学与汽车动力学的关系: 刚体动力学是汽车动力学的基础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
弹性力学的定 义:研究物体 在外力作用下 的变形和应力
侧向力:轮胎在转弯时产生的侧向力 纵向力:轮胎在加速或减速时产生的 纵向力
轮胎磨损: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情况
轮胎寿命:轮胎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 期
轮胎噪音: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 噪音水平
轮胎动力学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研究轮胎在不同路面、速度、载荷下的动力学特性 实验方法:使用轮胎动力学测试设备,如轮胎测试台、道路模拟器等 实验内容:测量轮胎在不同条件下的滚动阻力、侧向力、纵向力等参数 实验结果:分析轮胎在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为轮胎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系统动力学课件

系统动力学课件

要点二
系统模型建立
根据流图,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包括变量、参数、方程 等,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
参数估计
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值,使模 型更加接近实际系统。
模型检验
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和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 效性,对模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VS
详细描述
iThink是一款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系统 动力学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工具和 功能,支持构建各种类型的系统模型,并 能够进行仿真和分析。iThink还具有开放 性和可扩展性,支持与其他软件进行集成 和定制开发,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06
系统动力学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
总结词
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企业战略管理问题 ,探究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动态变 化和反馈机制。
系统动力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系统动力学的应用领域 •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与步骤 • 系统动力学软件介绍 • 系统动力学案例分析
01
系统动力学概述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系统动态行为的学科,它通过建 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 机制,从而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和行为。
05
系统动力学软件介绍
STELLA
总结词
功能强大、广泛应用的系统动力学软件
详细描述
STELLA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系统动力学软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商业、教育、科研等。它提供了丰富的建 模工具和功能,支持构建复杂的系统模型,并能够进行仿真和分析。STELLA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于学习的 特点,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高效地构建和运行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6个名称: 1、伸缩振动 2、横摆振动 3、浮沉振动 4、侧滚振动 5、点头振动 6、摇头振动
注:以上每种振动形式都不一定是单独出现 的,车辆复杂的振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上述 6种基本振型按不同组合耦合在一起发生的。
.
10
第二节 车辆系统基本结构
几个基本概念:
1、轴重。 铁道车辆的轴重是指车辆每一根轮轴能 够承受的允许静载荷。
1、了解车辆各部分的位移及车轮作用 在轨道上的力等。
2、需要知道车辆的振动状态。
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
.
19
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某种瞬间或过渡性的外部 干扰而产生的振动,其振动振幅如果逐渐变小,该系统将 趋于稳定;相反,若振幅越来越大,则系统将不稳定。
轮对横移量(m)
轮对横移量(m)
铁0.015 路车辆最低限度是要0.015 保证不能出现
如何平衡这两种运动特性,设计制造出既 能抑制蛇行运动,又能顺利通过曲线的车 辆呢?
.
26
3、舒适度
.
27
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因素主要来自于轨道激扰。这些激 扰包括:轨道随机不平顺、轨道冲击不平顺(如轨道接缝、 道岔等的轨道面的不连续部位、曲线轨道半径的不规则、 倾斜过度或不足)等。 另外一些因素是车辆自身产生的干扰。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由发电机、电动机、空气压缩机和鼓风机等车辆上机械装 置引起的干扰;由车轮偏心及刹车时车辆滑行产生的车轮 擦伤引起的干扰;由于起动和刹车时,邻接车辆间产生的 前后冲击;隧道内气流和车辆教会时的空气力学干扰等。
0.010
251km/h
不稳定情况。250km/h 0.005
0.010
0.005
0.000
0.000
-0.005
-0.010
-0.005
-0.015
-0.010
0
500
1000
1500
2000
-0.015
0
500
1000
1500
2000
运行距离(m)
运行距离(m)
.
20
强迫振动
强迫振动是指外界激扰引起的振动,其核 心是关注轨道不平顺、 强风或其他因素引 起的车辆持续振动特性。
.
14
铁道车辆基本结构:
.
15
车体:乘客或载物。 转向架:实现车辆走行功能的装置。 车下各种吊挂件。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主要由转向架 性能决定。
.
16
.
17
转向架一般由轮对和构架/侧架组成,轮对在钢轨 上滚动,实现走行功能,构架在车体与轮对之间,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车体的载重和振动向下 转递至轮对并由轮对传递至钢轨,向上传递轮轨 振动。
.
21
二、车辆动力学的用途及考虑的问题:
.
22
1、蛇行运动
蛇行运动是一种不稳定振动现象。列车行驶时会突 然出现车体和转向架开始剧烈左右偏转的不稳定现 象。
蛇行运动不仅会降低乘坐舒适性,而且会破坏轨 道甚至列车脱轨、倾覆等安全事故。
.
23
在造新车或在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时,为使产 生蛇行失稳现象的临界速度大大高于正常运 行速度,应该如何设计车辆系统?
.
3
三、参考文献
1、车辆系统动力学,王福天,中国铁道出版社; 2、车辆系统动力学,任尊松,中国铁道出版社; 3、轨道动力学,练松良,同济大学出版社; 4、CNKI 等等……
.
4
四、车辆系统动力学内容
.
5
脱轨视频 法国TGV 574.8km/h 中国京沪高铁 486.1km/h。
.
6
第一章 概述
当部件老化或车轮出现磨损时,如何防止蛇 行失稳的发生,使列车仍能够稳定、安全地 行驶?.24来自2、曲线通过.
25
车辆曲线通过时,为了能够减小车轮作用于轨道 上的横向力,并使车辆能够顺利转向,曲线外侧 车轮需要比内侧车轮多行驶一段距离,且最好是 车轮能够沿曲线切线方向运行。
因大此车,轮与踏防面止斜蛇度行。运动的要求相反,最好矛能盾够增
车辆系统动力学基础
2012.9 主讲人:贾璐
.
1
一、课程目的;
阐明车辆主要结构和悬挂参数与系统动力学性能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基本的轮轨接触理论和计算 方法、车辆动力学性能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车 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轨道激扰及其对车 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等。
.
2
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车辆系统动力学指标及评估 标准、轮对结构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滚动接 触、客车悬挂系统与车辆动力学性能关系、货车转 向架基本结构及动力学原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 轨道激扰与轨道谱、车辆系统运动稳定性。
11
4、轴箱悬挂。是将轴箱和构架在纵向、横向以 及垂向联接起来,并使两者在这三个方向的相 对运动受到相对约束的装置。 对于客车/动车组而言,主要包括轴箱弹簧、轴 箱定位装置以及轴箱减振器等。 5、中央悬挂。是将车体和构架/侧架联结在一起 的装置,一般具有衰减车辆系统振动、提高车 辆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的作用。
2、轴距。是指同一转向架下两轮轴中心之间的纵 向距离。客车/动车组的轴距一般2.5~2.7m;轻轨 一般为2.0~2.3m;货车一般1.5~2.0m。
3、车辆定距。是指同一车辆两转向架中心之 间的纵向距离,车辆定距决定了车辆长度和载 客量。客车/动车组25m,轻轨车辆一般为13m, 货车一般9m。
.
.
12
.
13
6、轮对冲角。是垂直于轮轨接触点处钢轨切线方向, 与轮轴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 直线运行时,轮对冲角即为轮对摇头角;在曲线通 过时,轮对冲角与摇头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 大小反应了车辆曲线通过能力大小以及难易程度。 7、曲线通过。曲线通过是指车辆通过曲线时,曲线 通过能力的大小,反映在系统指标上,主要表现为 车辆轮轨横向力、轮对冲角以及轮轨磨耗指数等的 大小上。
为了使各种弹簧装置和减振元件能够安全可靠地 运用并发挥功效,构架/侧架还需要为各种弹性元 件和减振元件提供各种安装支吊座。
除此之外,要实现列车的牵引与制动功能,转 向架上还必须有各种制动与牵引装置,而这同 样需要转向架提供安装和吊挂装置。
.
18
第三节 车辆系统动力学用途及所解决的 主要问题
一、研究车辆运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铁道车辆的运动力学与汽车基本相同,都是由 力学来表达的。但是,铁道车辆与汽车的最大
区别在于轮轨系统。
铁道车辆的核心内容是 轮轨系统
.
7
机车+车辆 组成铁路列车,根据动 力源位置不同分为:动力集中型和动 力分散型。
.
8
第一节 车辆系统运动认识
•车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自由度的动态系 统 •一般情况下,车辆系统考虑成多刚体系统, 如车体、构架等 •每一刚体可考虑成6个自由度,三个位移 和三个转动,沿x,y,z轴3个方向的直线运 动和绕三根轴的回转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