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始业教育第 1 课时

施教俞志翔

教材分析:

通过始业教育让学生明确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通过始业教育让学生知道劳动能创造财富,从而培养学生重视劳技教育,重视劳动成果。

器材准备:

几件本学期要做作品的成品和用到的工具。

学法指导:

讲述—演示---归纳

教学过程:

1、介绍几个国家的劳技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

德国

菲律宾(发展中国家模式)

2、本学期劳技教学内容介绍。

作品:九巧板三视图八卦锁铁皮畚斗飞板

制作要求:纪律安全爱护工具评分标准(作业不齐新团员不签字)

3、本学期的劳技作品展览比赛。

12月份

介绍去年劳技作品展览情况。

20XX年1月全区9名一等奖中我校占7名,这7名同学参加市劳技操作比赛中得5名一等奖,2名等奖。

用多媒体展示部分作品。

4、介绍劳技教学中的小发明思想。

指导思想:

发现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你认为有缺陷的东西,或使用不方便的地方,都是我们小发明的研究课题。

解决方法:

A、组合创造法

例:铅笔上的橡皮头手拉菜篮子防风衣架

B、联想构思法

例:防风雨衣下雨报警器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认识三视图及练习第2——1 课时

施教俞志翔

教材分析:

三视图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数学里还没学到,因此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特别是空间想象学生尤为感到困难,必须加强练习。

在练习13、16页时可采用先思考再四组比赛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告诉学生下一课每位学生都要动手绘制三视图。

器材准备:

柱形、棱锥、锥台、管状等三视图模型尺

学法指导:

讲授——演示——比赛练习

1、三视图的意义和作用。

2、投影的基本知识P10

3、物体三视图的形成P11

4、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

俯视图:反映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

左视图:反映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

5、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长度相等,同时是对正的。

主视图和左视图之间高度相等,同时是平齐的。

俯视图和左视图之间宽度相等,但要旋转90°。

6、根据模型讲授三视图

柱形、棱锥、锥台、管状等

7、思考后每组抢答P 13练习题、P16⑴练习题.

8、回家作业:

P 13实践活动(加分作业)

根据三视图,用橡皮泥(泥土、肥皂或木块)制作立体模型。

(尺寸不按比例)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三视图绘制练习第2——2 课时

施教俞志翔

教材分析:

虽说学生已经练习了一节课,但感性认识还是很少的,在回顾上一节课后重点辅导三个图之间对齐,尺寸要正确。

器材准备:尺笔三视图印好的练习题

学法指导:实践——修正——再实践

例题: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

根据实物图画三视图:单位:mm

1、10 20 20

2、

大立方体边长30 mm,小立方体边长15 mm。

1 2 3 4 5 6 7 8 9

根据立体图画三视图练习

班级姓名

要求:例题:主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长度相等,同时是对正

主视图和左视图之间高度相等,同时是平齐

俯视图和左视图之间宽度相等,但要旋转90°。

根据实物图画三视图:单位:mm

1、10 20 20

10

2、大立方体边长30 mm,小立方体边长15 mm。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九巧板绘制放样第 1 课时

施教俞志翔

教材分析:

利用样稿在实物上放样学生是初次接触,有一定难度。AB和L的定位是关键,老师巡视检查后才能继续往下画。使差生少走弯路。

器材准备:

52块三夹板演示圆规三角板三幅九巧板作品

学法指导:

演示教学法——个别指导

教学过程:

九巧板绘制放样步骤:(黑板上演示)

1、在三夹板上作线段AB=100mm, 使AB与三夹板较短一边的垂直距离等

于50mm。

2、作AB的中垂线L,并和AB相交于点O。

3、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和直线L相交于点H、J。

4、连接点A、H和B、H,分别以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分别

和AH、BH的延长线相交于D、C两点。

5、以H为圆心,HC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M。

6、以J为圆心在线L上截取JE=HM。以E为圆心,EJ为半径画小圆,交

直线AB于点F、G。

7、连接线段EF、EG。

8、对照九巧板成品图,加浓需要的图线或擦去不需要的图线。

*切割线一般宽0.2mm左右,在放样中体会如何合理布局,科学地安排恰到好处地节约材料。

*在右上角写上班级、姓名,上缴。

*学生动手放样,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利用钢丝锯锯割九巧板第 1 课时

施教俞志翔

教材分析:

学生第一次进劳技实验室,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沿着绘制线路锯割是难得,指导学生先在边上空白处锯割练习。

器材准备:

学生绘制好的三夹板竹条弓钢丝锯条尖嘴钳美工刀尺木锉沙皮

学法指导:

演示——指导——动手练习

教学过程:

1、钢丝锯的安装。

*提醒学生注意弯弓时安全。

*钢丝锯条一端弯成倒三角形,另一端压扁些,穿过2孔,用小

钉子锁住。

2、钢丝锯的正确使用方法。

3、介绍三种锯齿的锯路。

4、美工刀使用和切割三夹板介绍。

5、木锉、沙皮修正九巧板。

6、欣赏九巧板的拼图。要求粘在20×30硬板纸上。

7、学生动手锯割,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先在边上空白处锯割练习,有把握时可锯下凸轮型轮廓,

再用美工刀切割,粘在20×30硬板纸上。

6、作品右下方需写上班级、姓名后上缴。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八卦锁的制作第4——1 课时

施教俞志翔

教材分析:

八卦锁的制作是学生第一次利用三视图加工,且误差要求较高。锯、凿等工具初次使用,对学生也是一个难点。提醒学生安全操作。

器材准备:

木锯木凿木锉尺方木条笔美工刀

学法指导:

讲授——演示——实践教学法

教学过程:

1、演示八卦锁引题。

2、木料准备。用沙皮打磨方正。

3、指导学生根据三视图加工1——2块八卦锁。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下课时材料和半成品上交。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八卦锁的制作第4——2 课时

施教俞志翔教材分析:

1、学习三视图的应用,并继续学习在木条上放样。

2、学习木锯、木锉、的使用。

3、培养耐心、仔细的工作好习惯。

器材准备:

木锯木凿木锉尺方木条笔锤子白胶

学法指导:示范指导法

教学过程:

1、提出上节课存在问题,指导第二、三块制作。

2、锯割辅导

3、

1 2 3 4 5 6 7 8 9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八卦锁的制作第4——3 课时

施教俞志翔教材分析:

1、学习三视图的应用,并继续学习在木条上放样。

2、学习木锯、木锉、木凿的使用。

3、培养耐心、仔细的工作好习惯。

器材准备:

木锯木凿木锉尺方木条笔锤子白胶

学法指导:

讲授——演示——实践教学法

4、归纳上节课存在的问题,辅导4、5两块制作方法。

5、

如果木刻裂开,可以到上面粘白胶。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

教材八卦锁的制作第4——4 课时

施教俞志翔教材分析:

1、学习三视图的应用,并继续学习木锯、木锉、木凿的使用。

2、学习组装八卦锁,并学会修饰。

3、培养耐心、仔细的工作好习惯。

器材准备:

木锯木凿木锉尺方木条笔锤子白胶

学法指导:

讲授——演示——实践教学法

教学过程:

1、组装方法:

2、5相对放,

将1插入小孔,

将4放在1上,

压紧4后,对面放3,

用6插入大孔锁住整体。

2、修正:

边组装边修正,组装好再用木锉锉平。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写上姓名、班级上交。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教材飞板制作第1——1 课时

施教俞志翔

教材目标:使学生了解飞板的飞行原理,能正确使用木锉加工木片成流线型。

重点:正确使用木锉加工木片成型。

难点:流线型加工有难度,桐木片较软易碎裂,木锉要轻推。

器材准备:

每人二块桐木片片,木锉,尺,百得胶,演示用纸条,漏斗、乒乓球。

学法指导:

演示-——示范指导法

教学过程:

1、飞板的飞行原理分析:

压力差分析图

演示实验:1. 吹纸条,纸条上升,说明有压力差。

2.向漏斗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

2、区分飞板的左手型和右手型

左手型右手型

3、两翼交接处的加工

两翼中间各开三分之一深度的方槽。

4、百得胶的使用方法介绍,并将方法写在黑板上。

5、学生放样、木锉加工,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将三分之一深度的方槽开出后到上面来上百得胶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姜山镇中学八年级(上)劳技教学备课教案教材飞板制作第1——2 课时

施教俞志翔

教材目标:使学生了解飞板的飞行方法,能正确抛出,了解飞行规则。

重点:正确应用左右手抛出。

难点:判断抛出时的风向,抛出与接受的方法。

器材准备:

百得胶,飞行场地。

学法指导:

演示练习法

教学过程:

1、飞板的放飞。

A.飞板的握法

B.投掷方法

C.飞板的接法

2、比赛规则。(在教室里讲清)

定点比赛法:投掷区为地面上直径1.6米的圆形区域,距投掷区圆

心3米处竖一标杆。

比赛分两轮进行,每轮时间为2分钟,看2分钟内飞

行次数。两轮中取好的一次成绩。

飞行时要求掷出的飞板经半径不小于1.5米的圆周

飞行,并能绕过标杆,最后回到手中。

在2分钟内试飞次数不限,但落地的飞板必须捡

回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投掷。捡回飞板的过程中,一只

脚可以越出投掷区,但另一只脚必须在投掷区内,否

则判该轮比赛结束。成绩记到飞板落地的前一次。

3、操场放飞。

强调纪律,要求排队依次放飞,老师记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