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与设计方案
大花序桉芽器官离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大花序桉芽器官离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唐再生
【期刊名称】《广西林业科学》
【年(卷),期】2006(035)0z1
【摘要】采用14年生大花序桉(E.cloeziana)伐倒后的萌芽作外植体,通过外植体诱导成无菌芽,丛芽增殖,继代培养,诱导生根试验,筛选出一组较适合大花序桉生长的培养基,建立了初步的"以芽繁芽"的组培快繁体系.生根率最高达45.9%,生根瓶苗移栽后,成活率达68.0%;成功培育了少量的大花序桉组培苗.
【总页数】3页(P22-23,33)
【作者】唐再生
【作者单位】广西国营东门林场,扶绥,532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3.1
【相关文献】
1.尤曼桉、大咀桉引种试验初报 [J], 胡天宇
2.尾圆桉离体芽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蔡玲;王以红;吴幼媚;张振林
3.大花序桉芽器官离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J], 唐再生
4.大叶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J], 黎东均;詹启成;蒋雄辉;周博;陆小康
5.文心兰丛生芽组培快繁研究初报 [J], 谷凤;候卓捷;张志平;夏慧敏;付玉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花序桉组培快繁技术及其无性系造林效果的初步评价

大花序桉组培快繁技术及其无性系造林效果的初步评价大花序桉(Eucalyptus grandis W.Hill ex Maiden)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具有快速生长、适应性强的特点。
为了提高大花序桉的繁殖效率,实现大面积的无性系造林,研究人员将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繁殖。
组培快繁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
首先,从母株中选择适宜的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处理后,培养在含有适当激素的培养基中,使其发生分化和增殖。
然后,将所得到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营养物质丰富的根发生培养基中,促使其形成根系。
最后,将生根苗移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和环境条件的苗床中,进行生长和硬化,最终得到栽培苗。
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技术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比传统育苗方式,其繁殖速度更快,繁殖能力更强。
通过组培快繁技术,一株外植体可以繁殖成上万株苗芽,大大提高了育苗效率。
此外,组培快繁技术还可以在无季节限制下实现繁殖,使得大花序桉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大面积繁殖。
除了育苗效率提高以外,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技术还具有植株质量优良的优点。
经过组培快繁繁殖的苗木根系发达,有助于苗木的生长和成活。
同时,组培快繁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可以适应各种非理想的生态环境。
在组培快繁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外植体的选择对繁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对母株的性状和遗传特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筛选。
另一方面,培养基的优化和培养条件的控制也是确保组培快繁成功的关键。
此外,大面积无性系造林还需要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生态风险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花序桉的组培快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无性系造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繁殖效率和育苗质量。
通过进一步优化技术和探索适宜的组培快繁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动大花序桉的大规模繁殖和应用。
大花序桉芽器官离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1 材 料 和方 法
1 1 试 验材 料 .
( )继 代 增 殖 培 养 基 :改 良 MS+B 0 4+ 2 A .
NA . 改 良 MS A0 2和 +B 0 2+NAA . A . 01
选 用东 门林 场 9林 班 的大花 序桉 引种 试 验林 的
体 系。生根率最 高达 4 . %,生根瓶苗移栽后 ,成 活率 达 6 . %;成功培育 了少 最的大花序桉组培苗 。 59 80
关 键 词 :大 花 序桉 ;芽 器 官 ;离 体 培 养 中 闺 分 类 号 :¥ 2 . 文 献 标 识 码 :B 73 1
大 花 序 桉 ( c ein E.l za a)是 一 种 生 长 快 、产 o
维普资讯
增刊
唐再生 :大花序桉芽器官离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2 3
15 0 0 0 ~20 0l 自然光 。 自然光 不够 时用 人工 光 x的 源补 足 。生根 培养 光照 由弱 而强 ,刚接种 时 置弱光
大花 序桉 芽器官离体组 培快 繁技术研究初报
唐再生
( 广西 国营 东门林场 ,扶 绥
摘
52 0 ) 3 1 8
要 :采用 1 生大花序桉 ( c ein )伐倒 后 的萌 芽作外 植体 ,通 过外植 体诱 导成无 菌芽 ,丛芽 增殖 , 4年 E.l za a o
继代培养 ,诱导生根试 验 ,筛选出一组较适合大花 序 桉生长 的培 养基 ,建 立 了初 步 的 “ 以芽繁 芽” 的组 培快繁
优 良单 株 。种 源 来 自澳 大 利 亚 ,树 龄 1 4年 。采 用
( )壮 苗 培养 基 :改 良 MS作 基本 培养 基 ,根 3 据 添加 激 素 ,营养 元 素 成 分 和 其 他 附加 物 的 不 同 , 分 为壮 苗 1号 、壮 苗 2号 、壮苗 3号 三种 培养 基 。 ()诱 导 生 根 培 养 基 :改 良 12 4 /MS作 基 础 培 养 基 ,附加 G GR、IA、N A 等 生 根 激 素 ,单 独 B A 使 用或 两 两组合 使 用 ,进行 多 浓度 梯度 ( 水平 ) 的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桉树(Eucalyptus)是一种经济林木,也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
通过组培快繁可以大量繁育桉树苗,加快其生长速度和繁殖效率。
在桉树组培快繁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桉树组培快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污染。
快繁培养基中的污染物会导致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影响桉树的生长。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培养容器、仪器和材料的无菌;2. 使用高质量的快繁培养基和消毒剂,对培养基进行严格消毒;3. 定期监测和检查培养物的无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问题。
桉树组培快繁还容易出现低发生率的问题。
低发生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原料的来源、激素浓度、光照条件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1.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作为组培原料;2. 优化激素浓度和比例,确定适合桉树快繁的培养基配方;3. 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快繁发生;4. 在调整培养条件时,逐步试验不同参数的影响,找出最适合的培养条件。
快繁后期桉树苗的苗龄差异问题。
在桉树组培快繁后期,由于培养基中激素浓度的逐渐降低,导致苗龄差异较大,增加了苗木在田间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难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1. 设定合理的快繁时间,控制快繁过程的时间长度,使得苗龄差异不会过大;2. 在快繁后期,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调整养护管理方法,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3. 通过剪顶、调整苗木生长状态,尽量减小苗龄差异;4. 对苗木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苗木的生长状态进行差异化管理,提升整体生产效益。
桉树组培快繁过程中的低成活率问题。
在桉树组培快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成活率可能较低,增加了生产成本。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1. 优化培养基成分,满足桉树苗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激素需求;2. 定期监测苗木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提高成活率;3. 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如适宜温度、湿度等,促进快繁苗的生长;4. 加强对快繁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控,避免引起苗木死亡;5. 培养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和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操作技巧,减少操作失误。
大花序桉组培苗15个月龄幼林生长

大花序桉组培苗15个月龄幼林生长王建忠;张磊;梁庭辉;莫继有;李蔷薇;唐再生;熊涛;兰俊【摘要】通过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组培苗和实生苗造林幼龄林分进行连续15个月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同等立地条件和同样抚育经营措施下,大花序桉组培苗林分胸径、树高的平均值均大于对照实生苗林分,且胸径、树高的极差和变异数均小于实生苗林分.大花序桉组培苗林分具有生长快、长势均匀、变异小、稳定性好等特点,能保持优树原株的遗传特性,优良性表现显著.【期刊名称】《广西林业科学》【年(卷),期】2018(047)003【总页数】4页(P336-339)【关键词】大花序桉;组培苗;幼林;稳定性【作者】王建忠;张磊;梁庭辉;莫继有;李蔷薇;唐再生;熊涛;兰俊【作者单位】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扶绥 532108;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扶绥 532108;广西国有维都林场,来宾 546100;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扶绥 532108;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扶绥 532108;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扶绥 532108;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扶绥 532108;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扶绥 532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39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又名昆士兰桉,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的昆士兰桉亚属(Idiogenes)树种[1]。
在澳大利亚树高通常达35~45 m,顶端优势明显,其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木材硬度高,耐久沉重,是一种很好的锯材,广泛用于建筑、矿柱、坑木、家具等[2-4]。
大花序桉木材颜色和硬度与花梨木类似,被称为“澳洲大花梨”[5],作为大径材培育树种,其木材价值远高于普通短轮伐期用材桉树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6]。
大花序桉为优良锯材树种,适宜华南地区种植,近年来已引起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提出了大力发展大花序桉大径材建议,并已经开始推广种植,目前造林面积逐年扩大。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愈伤组织生长不良组织培养器材耗材存在污染问题,建议按组培工艺流程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避免污染问题的产生;合理控制组培基质的配料比例,保证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平衡,从而促进愈伤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愈伤组织的培养时间,同时加强组织的剖析和清洗处理,除去不良组织和污染物,以利于健康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
问题二:愈伤组织变性或坏死合理选择供试材料,充分检查材料的质量和保存条件,避免使用过老或损伤严重的材料;合理控制组培条件,如温度、光照、湿度等,以保持愈伤组织的健康状态;对于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调节剂、抗生素等成分,应根据具体品种和培养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以保证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
问题三:愈伤组织块体化差合理控制培养周期和营养条件,保证愈伤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增加组织剖析和清洗处理,防止组织块体化差;选择适当的切割工具和切割方式,尽量减少组织受创,从而促进块体形成;加强组织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如改变培养基的pH值、激素浓度和添加辅助性物质等,以消除组织块体化差。
合理选择供试材料,避免使用太过弱势或高致病性的材料;做好组织的剖析和清洗处理,及时发现病变组织和异物,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加强组织鉴定和检测,确保愈伤组织的物种纯度和基因稳定性。
问题五:种苗移栽失败率高合理选择移栽时间和移栽工具,保证种苗的活性和移栽效果;加强移栽后的护理管理,如水肥管理、光照管理等,保证移栽后的种苗正常成长;加强移栽区的病虫害防治,保护苗木的健康和生长。
桉树组培快繁技术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桉树繁殖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只有加强技术管理和优化工艺流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保证桉树繁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花序桉1203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与设计方案

图片简介:本技术涉及桉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花序桉1203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大花序桉优良种源的优良单株,对其进行伐倒促萌,采集芽条诱导无菌芽,经过对无菌芽的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容器育苗,获得再生植株。
本技术大花序桉1203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操作难度低、生产成本低,无菌繁殖体系生长稳定、继代苗增殖系数高、重复性好、生根苗生根率高,生产的组培苗成活率高,遗传性状稳定,林相整齐,苗木能够保持优树的优良遗传特性,不易发生变异,易于大规模生产推广。
技术要求1.一种大花序桉1203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大花序桉优良种源的优良单株,对其进行伐倒促萌,采集芽条诱导无菌芽,经过对无菌芽的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容器育苗,获得再生植株;所述的大花序桉1203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建立: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大花序桉优良种源林分中筛选优良单株,从30cm处伐倒促萌,选择健壮半木质化萌芽条,用水浸泡带回实验室,去除顶端幼嫩部分和叶片,剪成3-5cm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35-45min,再用饱和洗衣粉溶液洗涤13-15min,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2)外植体消毒: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置于高压灭菌处理过的广口瓶中,倒入体积浓度75%的酒精溶液浸泡20s,倒掉酒精用无菌水清洗2-3次,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并适当搅拌,消毒20-22min,倒去次氯酸钠溶液,用无菌水清洗3-4次;(3)无菌芽诱导:将消毒处理的外植体置于高压灭菌处理的接种碟上,使用灭菌处理的镊子、手术刀将接触药液的芽条两端切口切除,而后把芽条切成长度1-2cm的带芽茎段,接种到以试管为载体的诱导培养基上;棉布袋包裹后置于冰箱中4-8℃下暗培养7天,而后拿出插入试管架见光培养,光照强度2000-2500lux,温度25±2℃,培养25-30天;(4)继代培养:当无菌萌芽长到1cm以上,选取无污染的无菌芽,用镊子从试管抽出外植体,切割后将无菌芽转入以广口瓶为载体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中,全光培养光照强度1500-2000lux,培养7-10天,增大光照强度至2000-3000lux,以促进丛芽增殖和生长,当丛生芽长到1-2cm时,转瓶到新的增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获取大量继代苗;(5)生根培养:当继代苗达到一定量后,开始生根培养;剪取1.0-1.2cm的顶芽接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25±2℃;(6)炼苗:在培养室培养10天后,切口冒出根点或短根,将生根瓶苗捡出,转移到大棚炼苗;炼苗20-30天,使芽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使之成为成熟的生根苗;炼苗过程中控制光照强度8000Lx~10000 Lx和环境温度25℃~30℃,避免强光和高温灼伤芽苗;(7)移栽:炼苗25-30天,根长至1-3cm,苗高3cm以上,洗去培养基,移栽至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过的营养杯中,培养88-95天,得到再生植株;(8)移栽后肥料管理:苗木移入营养杯14-16天进行施肥,用质量浓度0.2%的复合肥水溶液喷叶面,喷完立即用清水清洗苗木;每隔7天喷1次,遇到低温或雨天可延长;随苗木的生长,当苗高达到12-13公分,可加大施肥浓度,并可适当增加钾肥的用量,促进苗木木质化,待苗高达20公分时,停止施肥。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组培快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赵安然张文龙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06期摘要; ; 随着木材资源的不断减少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力发展人工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方向。
组培快繁技术的推广,不但实现了这一发展目标,而且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根据桉树组培快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桉树;组培快繁;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 S792.39; ; ; ;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143-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为了解决我国木材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相关人员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推出了组培快繁技术,推动速生人工林的建设进度。
南方很多地区响应国家号召,营造了大量人工林,桉树作为一种速生树种成为南方城市,尤其是广西的首选树种。
但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繁殖过程中不断对组培技术进行革新和完善,找到应对之策。
1; ; 污染问题污染是桉树组培快繁过程常见的问题,通常可以分为真菌性污染和细菌性污染。
原因一般有3种,一是材料中带菌;二是接种时受到污染;三是在培养过程中受到污染。
对策:晴朗的天气采剪光照充足、离地面较高的健壮外植体,在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和接种过程中,要根据外植体的木质化程度分段,根据老嫩情况消毒时间也不同,老的消毒时间要长些,注意外植体的采集,一般以秋季无雨时采剪最好;另外,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无菌操作,培养室要定期进行熏蒸等。
2; ; 外植体褐化外植体褐化一般是因为细胞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出现死亡,进而导致外植体褐化问题;也有可能是受到酚类物质影响形成的。
总体而言,出现褐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5种:一是因为桉树的种源以及无性系存在差异,导致芽诱导和继代苗增殖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二是桉树外植体的大小不同,也会导致其褐化程度有所不同;三是外植体消毒时间过长,导致褐化率提升;四是培養基中的元素以及含量不同,可能导致外植体褐化的程度出现差异;五是培养条件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技术涉及桉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大花序桉优良种源的优良单株伐倒促萌,采集芽条诱导无菌芽,通过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容器育苗,获得再生植株。
本技术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操作难度低、生产成本低,无菌繁殖体系生长稳定、继代苗增殖系数高、重复性好、生根苗生根率高,生产的组培苗成活率高,遗传性状稳定,林相整齐,苗木能够保持优树的优良遗传特性,适合大面积种植,易于大规模生产推广。
采用本技术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可在短时间获得大量整齐一致,遗传性状稳定的再生植株,解决了大花序桉1204苗木短缺和造林分化大的问题。
技术要求1.一种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大花序桉优良种源的优良单株伐倒促萌,采集芽条诱导无菌芽,通过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容器育苗,获得再生植株;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大花序桉优良种源林分中筛选优树,从离地面25cm处伐倒促萌,注意砍树的方向确保倒树不撕裂树桩,然后用百菌清、多菌灵800倍液喷洒树桩,并在树桩周围施用白蚁药;(2)伐倒38-42天,选择健壮半木质化萌芽条,用水浸泡带回实验室,去除顶端幼嫩部分和叶片,剪成4-5cm的茎段,在自来水下冲洗20-25min,再用饱和洗衣粉溶液洗涤10-12min,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3)将外植体置于高压灭菌处理过的广口瓶中,倒入75%酒精溶液浸泡20-30s,倒掉酒精用无菌水清洗2-3次,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并适当搅拌,消毒12min,倒去次氯酸钠溶液,用无菌水清洗3-4次;(4)将消毒处理的外植体置于高压灭菌处理的接种碟上,使用灭菌处理过的镊子、手术刀将接触药液的芽条两端切口切除,而后把芽条切成长度1-2cm的带芽茎段,接种到以试管为载体的诱导培养基上,棉布袋包裹后置于冰箱中于4-8℃下暗培养7天,而后拿出插入试管架见光培养,光照强度2000-2500lux,温度25±2℃,培养25-30天;(5)将诱导获得的无菌材料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再次切割,放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加速繁殖,使之形成丛芽;在芽增殖过程中,定期将培养材料转接至新鲜继代培养基,使之在短期内加大芽的繁殖数量,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暗培养7-10天,而后见光培养,光照强度2000-3000lux,温度25±2℃,25-28天继代一轮;(6)当继代苗达到一定量后,开始生根培养;剪取1.0-1.2cm的顶芽接入生根培养基中,接种好的生根瓶苗在培养室内培养7-9天,光照强度2000-2500lux,温度25±2℃;(7)在培养室培养7-9天后,切口冒出根点或短根,将生根瓶苗捡出,转移到大棚炼苗;炼苗22-30天,使芽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使之成为成熟的生根苗,炼苗过程中控制光照强度8000Lx~10000 Lx和环境温度25℃~30℃,避免强光和高温灼伤芽苗;(8)炼苗25-30天,根长至1-3cm,苗高3cm以上,洗去培养基,移栽至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营养杯中,培养88-95天,得到再生植株;(9)苗木移入营养杯14-15天进行施肥,用质量浓度0.2%复合肥水溶液喷叶面,喷完立即用清水清洗苗木;每隔7天喷1次,遇到低温或雨天可延长;随苗木的生长,当苗高达到11-13公分,可加大施肥浓度,并可适当增加钾肥的用量,促进苗木木质化,待苗高达20公分时,停止施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大花序桉优良种源,通过栽培试验、测定分析,经过测量胸径、树高、蓄积、连年生长量、木材材性以及干形指标,综合对比后,在适合本地生长的种源中选择优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2.0mg/L+L-半胱氨酸2.0mg/L+核黄素10mg/L+蔗糖30g/L+琼脂 3.8g/L,PH5.8-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用继代培养基为:改良MS+6-BA1.0mg/L +IBA 0.5mg/L+核黄素10mg/L+蔗糖25g/L+琼脂3.8g/L,PH5.8-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3改良MS+ABT1 1.5mg/L +IAA 1.5mg/L+N-甲基吡咯烷酮0.5g/L+蔗糖20g/L+琼脂 3.8g/L,PH5.8-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的营养杯中所用的基质为各类基质按照体积比椰糠:泥炭土:炭化谷壳=6:3:1的比例进行混合拌匀制得的育苗基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在移栽苗木前采用200g黄心泥+500ml水+1mg/ml ABT1 500ml混合制成泥浆对苗木进行浆根30min后移栽,能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苗木移栽后的病虫害防治,具体为:防治茎腐病,在高温高湿、病害发生流行季节,每7天喷淋1次杀菌药,可用敌克松、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锌600-800倍液喷淋苗木根茎部;对于已发生病害的苗木,及时拔除并进行焚烧处理,以彻底消灭病菌,防止苗木再次受到感染;大花序桉苗期虫害方子虫可用毒死蜱乳油1200-1400倍液浇灌防治;菜青虫用4.5%氯氰菊酯水乳剂800-1000倍液防治,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技术说明书一种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桉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大花序桉(学名:Eucalyptus cloeziana F. Muell.)为桃金娘科桉树属大乔木树种,自然分布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中部和北部,原产地树高35~40m,最高可达40~55m,胸径可达1~2m。
该树种生长迅速,干形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
木材黄褐色,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沉重、坚固、硬度高、耐久,是一种很好的锯材,有桉树中的“红木”之称,可用于高级家具、实木地板、机械构件、建筑、矿柱、坑木等。
大花序桉树种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迅速,尤其是后期生长优势非常明显,是具有培育价值的大径材树种。
我国引种大花序桉始于1972年,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四川等省区均做了引种试验。
1982~1989年中国与澳大利亚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分别于1983、1989年在广西东门林场建立2个大花序桉种源试验,但目前只有1989年建立的试验林保存比较完整,该试验林参试种源11个。
1990年代广西象州县引种大花序桉,7年生14株保留木平均胸径达20.5cm,平均树高达22.4m,经受-4℃的低温天气检验, 大花序桉没有受到冻害。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在广西钦州、玉林2个地点建立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林。
5.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在上述 2 个试验点间生长差异极显著,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而种源和地点的互作效应也极显著。
广东对大花序桉引种也进行了研究,在粤中地区的研究表明,大花序桉5年生的材积增长率仍在不断上升,与尾叶桉等其他桉树相比最为显著,认为其极具大径级用材(锯材)培育潜力。
当前桉树造林品种较少,单一无性系大面积连片种植十分普遍,林分严重病虫灾害发生风险较大。
此外,培育目标单一,绝大多数是纸浆材或旋切板材原料,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大花序桉生长迅速,后期生长优势明显,轮伐周期比尾叶桉、尾巨桉稍长,大花序桉的优越性非常明确,发展大花序桉可丰富桉树造林树种,增加林分多样性,可降低林分病虫灾害严重发生风险,同时增加锯材品种,提高造林业主抗市场风险能力。
大花序桉由于经营周期较长,营造林措施对水土、植被的影响可得到较好恢复,因而人工林环境更加友好,将可逐渐改变人们对桉树林的偏见,对桉树的种种误解自然而然会慢慢消除,有利于发展桉树人工林的良性发展。
大花序桉1204是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大花序桉优良种源林分中筛选优良单株,伐倒促萌,经无性繁殖得到的优良大花序桉品种。
大花序桉为多年生异花授粉的木本植物,常规实生苗育苗、造林分化大,苗相不整、生长不一,不能保证优树优良特性。
本技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在短时间获得大量遗传性状一致的苗木,解决了大花序桉1204苗木短缺和造林分化大的问题。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大花序桉优良种源的优良单株伐倒促萌,采集芽条诱导无菌芽,通过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容器育苗,快速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
使用该方法得到的再生植株,结果稳定,重复性良好,能够大规模推广育苗,组培苗成活率高,遗传性状稳定,苗木能够保持优树的优良遗传性状,不易发生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采用大花序桉优良种源的优良单株伐倒促萌,采集芽条诱导无菌芽,通过继代培养、生根培养以及容器育苗,获得再生植株;所述的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大花序桉优良种源林分中筛选优树,从离地面25cm处伐倒促萌,注意砍树的方向确保倒树不撕裂树桩,然后用百菌清、多菌灵800倍液喷洒树桩,并在树桩周围施用白蚁药;(2)伐倒38-42天,选择健壮半木质化萌芽条,用水浸泡带回实验室,去除顶端幼嫩部分和叶片,剪成4-5cm的茎段,在自来水下冲洗20-25min,再用饱和洗衣粉溶液洗涤10-12min,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3)将外植体置于高压灭菌处理过的广口瓶中,倒入75%酒精溶液浸泡20-30s,倒掉酒精用无菌水清洗2-3次,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并适当搅拌,消毒12min,倒去次氯酸钠溶液,用无菌水清洗3-4次;(4)将消毒处理的外植体置于高压灭菌处理的接种碟上,使用灭菌处理过的镊子、手术刀将接触药液的芽条两端切口切除,而后把芽条切成长度1-2cm的带芽茎段,接种到以试管为载体的诱导培养基上,棉布袋包裹后置于冰箱中于4-8℃下暗培养7天,而后拿出插入试管架见光培养,光照强度2000-2500lux,温度25±2℃,培养25-30天;(5)将诱导获得的无菌材料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再次切割,放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加速繁殖,使之形成丛芽;在芽增殖过程中,定期将培养材料转接至新鲜继代培养基,使之在短期内加大芽的繁殖数量,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暗培养7-10天,而后见光培养,光照强度2000-3000lux,温度25±2℃,25-28天继代一轮;(6)当继代苗达到一定量后,开始生根培养;剪取1.0-1.2cm的顶芽接入生根培养基中,接种好的生根瓶苗在培养室内培养7-9天,光照强度2000-2500lux,温度25±2℃;(7)在培养室培养7-9天后,切口冒出根点或短根,将生根瓶苗捡出,转移到大棚炼苗;炼苗22-30天,使芽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使之成为成熟的生根苗,炼苗过程中控制光照强度8000Lx~10000 Lx和环境温度25℃~30℃,避免强光和高温灼伤芽苗;(8)炼苗25-30天,根长至1-3cm,苗高3cm以上,洗去培养基,移栽至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营养杯中,培养88-95天,得到再生植株;(9)苗木移入营养杯14-15天进行施肥,用质量浓度0.2%复合肥水溶液喷叶面,喷完立即用清水清洗苗木;每隔7天喷1次,遇到低温或雨天可延长;随苗木的生长,当苗高达到11-13公分,可加大施肥浓度,并可适当增加钾肥的用量,促进苗木木质化,待苗高达20公分时,停止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