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初中生物教师教材教法学习指导要点3

潜江市初中生物教师教材教法学习指导要点3
潜江市初中生物教师教材教法学习指导要点3

潜江市初中生物教师教材教法学习指导要点

一、考试性质

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本次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是检测初中生物教师学习新理论、把握新课标、运用新教法、处理新教材的水平及能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二、考试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七、八年级教材教法。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七、八年级的学科知识。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科专业知识分布比例为:

1、课程标准约占15%:考查初中生物教师学习和理解《课标》的程度。

2、教材教法约占25%:考查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处理教材、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

3、学科专业知识约占60%:考查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及理解、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主要题型: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客观题约占60%,主观题约占40%,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主观题包括探究解答题、教学设计题等题型。

五、考试内容

(一)课程标准部分

1、正确认识生物课程的三个基本理念。

2、理解生物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3、了解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4、掌握生物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10个一级主题)。

5、掌握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

6、掌握对评价的三点建议(含案例)。

7、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了解对教材的编写建议。

(二)教材教法部分

1、对生物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

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

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主要包括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查找信息、提出

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做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

2、了解初中生物要求掌握的10个一级主题及其编排特征

3、根据教材有关教学内容,会完整地进行教学设计,或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教学目标与

重难点的确定、或教学方法的选择、或问题情境的设计、或教学过程的展开、或针对某个

知识点的教学、或练习的安排、或板书的布局等设计)。

4、会写教学设计说明。

5、会进行练习设计及试卷编制。

(三)学科专业知识

1、按照《课标》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要求掌握生物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正确解答初中阶段

的生物理论知识方面的题目。

2、对生物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北师版生物七、八年级教材的学科知识为主,但难易程度略

高于对学生的要求。

3、对生物学科专业知识的考试内容包含10个一级主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生物体的基本组织及其功能;器官和系统;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和运输作用。绿

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

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

(5)生物圈中的人

人类的营养物质:人类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过程、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排泄的途径、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人体的自我调节:神经系统的做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感觉器官眼、耳等、参与调节的几种常见激素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状;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变异

人的生殖和发育: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胚胎发育过程;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性别决定、优生优育。

(8)生物的多样性

不同类群的生物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意义;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意义;生命起源的过程;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9)生物技术

发酵技术;食品腐败的原因;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10)健康的生活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及卫生保健习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了解一些基本的医药常识。

六、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

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以下叙述有误的是:

A、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B、掌握现代生物学中实验操作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C、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D、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下列叙述中哪项全属于课程资源(符

合条件的必须全部选出来才能得分):

①学校教学设备②学校图书馆③社区图书馆④信息化课程资⑤学生

的生活经验⑥高等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3、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

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

①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②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③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④全部的教学活动均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⑤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

A、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B、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重要性

D、重要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是:

A、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过程、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过程、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过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更是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好机会。在生物教学如何加

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

①学校应逐步完善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②生物教师不应:创造条件,就

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生物实验。③实验设计应该多样化。④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⑤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

具体内容标准和组成。

A、学习目标

B、活动建议

C、知识目标

D、基本能力标准

8、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一种叫钉螺的生物体上,人感染血吸虫后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夺去人的生命。血吸虫的疫区一般都

有警示牌“血吸虫疫区”、“严禁下水”提醒人们不要接触疫区水;许多涵闸和渠道都修建了沉螺池便于集中消灭钉螺;党和政

府定期对疫区血吸虫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诊断和治疗。以上三项措施分别属于

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9、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时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最终流回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10、许多动植物对污染物敏感,下列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11、酵母菌与细菌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

A、细菌的细胞小

B、细菌细胞形状有多种

C、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的细胞中缺少DNA

1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人的胖和矮

C、牛的长毛与黑毛

D、西红柿的红果与西瓜的黄果

13、属于细胞质中能量转换器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细胞膜和叶绿体

D、细胞质和线粒体

14、动物骨骼肌的特性是

A、受到刺激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B、受到刺激后,会发生舒张反应

C、一定要受到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刺激后,才会发生收缩反应

D、受到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刺激后,会发生舒张反应

15、下列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7、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新课程主张“、、

”的教学氛围。

18、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每个人愿望。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仅

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19、人类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生殖过程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_条,后代性别主要由__ ____(填

“男”或“女”)方决定。

20、实验法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1)观察并提出问题、(2) 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 、(4) 设计实验方案、(5) 、

(6)分析实验现象、(7) 、(8)表达和交流。

(三)探究解答题(每空2分,共26分)

21、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

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

完成的。

(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3条途

径中,属于排泄的是。

(3)血管②与血管①相比,②中的

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至少2个)

(5)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

22、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

元旦假期,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Ⅱ: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如上图)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摸拟。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的消化作用。

(3)实验过程D中,[1]号试管中颜色,原因是。[2]号试管

颜色,原因是。

(4)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两只试管的作用是。

(5)如果将C过程与D过程对调一下顺序,实验现象可能是

(四)教学设计题(14分)

24、为“光合作用”中“探索光合作用”为课题设计一个教学简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4分),教学重点(2分)、难点(2分),课

题导入(3分),教案设计说明(3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