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英美文化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英美文化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英美文化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英美文化

【摘要】任何一门语言的发展都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语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文化背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外,还要对英美文化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文化背景下学习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学修养。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的教学有助于让学生适应国际化交流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渗透英美文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交际能力并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英语教学中没有涉及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因不了解西方的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产生误会。我国刚刚修订的有关高校英语教学的大纲中对英美文化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化修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渗透英美文化的教学。

一、英美文化与英语的关系

语言的学习应注重两种能力的培养,即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只有这两种能力同时得到提高,才能综合提高语言

的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包涵了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军事、地理、历史、以及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禁忌幽默、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等很多内容。而语言是一种用来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的结晶。文化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是同兴衰、共存亡的关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引入英美文化的教学。英语是英美国家文化发展的结晶和传播的载体,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美文化,包括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这些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的内涵。英美文化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正确的表达英语,避免了由于对文化的不了解而在特定的场合中说错话。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的教学方法

1. 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提高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过程中文化的内容包括:交际方面的文化、非语言交际方面的文化、词语方面的文化、篇章方面的文化、交际方面的文化等,很多日常用语和成语典故等都能反映出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来提高其自身的文化修养,也可以通过优秀英语电影和歌曲的欣赏深入的了解英美文化。英语教师应坚持自我学习以不断提

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2. 英语教学应与英美文化相结合

英语的教学应与英美文化有效的结合,英美文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充分结合英美文化进行教学。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多练习多实践。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词汇和语句时,应对其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做适当的介绍和讲解。如教材中有一些节日的词汇: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教师在讲解这些词汇时可以对其由来进行讲解,以及关于这个节日的西方人的风俗习惯等等,通过这种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对一些英美文化的书籍进行自主阅读,如《欧洲文化》、《英美文化选集》等,这些书籍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对西方的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的了解能够消除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干扰,从而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教师在英美文化的教学中,可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对比不同民族间公共场合礼仪和方式、打招呼方式、称谓、招待方法等。在教学中讲到小说、历史剧等文学作品时,教师应对其背景和性格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刻画做专

门的讲解,让学生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准确体会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3. 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英美文化背景下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体现了现代科技为教学发展带来的便捷性,教师可将一些英文电影、英语优秀广告片和英语科教节目等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够强化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American football”这个词组时,这个词组是美式足球,与学生平时接触的足球不一样,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美式足球的图片,让学生对这种不规则形状的球有直观的认识。除课堂上要进行英美文化的教学外,课下也应积极组织一些与英美文化有关活动,如文化讲座等,这种课外活动能够有效的将零散的文化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的整合,通过给学生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结束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当然也是如此。因此,英语的教学中应充分渗透英美美化的教学。教师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播者和文化背景的的解惑者,应不断

英美文化考题翻译

UK Unit 1 The COUNTRY 1.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 Put a “T” if you think the statement is true and an “F” if it is not. United Kingdom and Northern Island is located in northern Europe. ( F )英国和北爱尔兰坐落在北欧。 (注: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而英国位于西欧,即Western Europe,是一个岛国) 2.The United Kingdom consists of four political divisions ------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Ireland. ( F ) 英国包含四个政治分区,分别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 (注:爱尔兰是西欧的一个国家,此处应为“北爱尔兰”即Norther Island,这才是英国的一个地区。) 3.England is one of the two large islands in the British Isles. ( F ) 英格兰是不列颠群岛上的两个大岛屿之一。 (注:不列颠群岛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马恩岛及附近的5 500多个小岛;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有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岛上的北爱尔兰组成。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才是不列颠群岛上的两个大岛屿,英格兰是大不列颠岛上的岛屿之一。) 4.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three large islands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 ( F )不列颠群岛由三个大岛屿和许多小岛屿组成。 (注:由两个大岛屿和其他小岛组成,大岛屿为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 5.Wales lies on the east coast of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 F ) 威尔士坐落在大不列颠岛的东海岸。

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8643238.html, 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作者:都业振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4期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因 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中国文化,拓展视野,提升文化鉴别能力和交际能力。下面我将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探讨。[1] 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存在的现实问题 1.初中英语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教科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外研社版七年级教材目录为例,课文涉及的内容具有时代性、知识性、和真实性。教材中谈论着生活和学习以及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有很大程度的了解。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少之又少。这样的选材让英语与传统文化形成了明显的鸿沟,使学生逐渐淡化了传统文化,也就逐渐失去了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2] 2.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与学,二者相互依存并且都以文化为载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多的关注学生的词汇和语言输出能力,把重点放在“应试”上。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则认为是语文学科的范畴。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英语基本知识,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更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对语言输出的要求而且能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英美文化教学大纲

《英美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美文化适用层次、专业:英语本科 学时:64 学分: 4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先修课程:(无要求)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适合英语专业二、三年级学生。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各种基本情况和制度,学会与之相关的英语语汇和表达方式。 本课程涵盖量较大,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了解英美两国的具体情况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在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课外多收集关于英美两国的资料,有助于充分理解各个部分的知识。 2. 教师除了进行课堂讲解外,还应多提供一些知识内容有关的资料。 3.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知识的巩固。 二、课程讲授内容 英国部分(总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无) Chapter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2学时) 1.具体内容: After learn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have a knowledge of 1) British history of invas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each invasion on English culture; 2)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art of the UK; 3)some political problems in Northern Island and the causes for the problems 2. 基本要求: 了解英国的历史概况和四个组成部分的地方特色。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the effects of its imperial past;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a significant role of London; cultural and economic dominance of England; invasion from the Roman Empire; settlement of the Anglo-Saxons; strong Scottish identity; Brief introduction to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发表时间:2011-06-28T09:01:00.2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9期上供稿作者:石永红[导读]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石永红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056400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西方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素材,教师在讲授语言点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文化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可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进行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便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词汇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了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上。要让学生了解: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最具有代表性。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有关“dog”这个词的文化含义。汉语里有“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腿子”等贬义词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在西方文化中,狗以它的忠实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在英语国家里身价百倍,人们把它当作宠物,狗被称为“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的形象是正面的,与狗有关的词语也是褒义的,或是中性的。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如习语“a lucky dog”意为“幸运儿”。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使学生会正确使用。此外,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会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2、注意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如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喜食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 national drink (举国饮用的饮料),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一般情况下提问学生:“‘红茶’英语怎么说?”学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red tea.”随后可告诉学生“black tea”才是正确的,学生都会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由于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 三、体会真实情景,了解西方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在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致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跨民族接触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人教社新教材的编者们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涉及文化介绍的课文和日常生活的会话题材比统编旧教材增加了一些。这表明: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层面。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要求我们克服文化差异,顺利实现跨文 化交际,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明显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已成为每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 课题。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文化交流;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基础教育阶段, 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套教材将中国文化与英美 文化交织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文 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 的意识和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精神和物质产品的加速流通,将世界各个民族纳入 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各民族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国际交往的顺利实现,除了要求我们具备基本的听、说、读、 写这些外语技能,还要求我们必须要对渗透在外语中的外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文化差异 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作 为当前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线教师,要想让今天的受教育者在将来能够顺利完成其交际 活动,就必须增强文化思维的观念,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就必然造成 日后交际上的重大失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 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英语课程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 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 面的情况;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 生活方式的异同;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8.了 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10.通过中外文 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与此相适应,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是在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运用实践性方面有了明显 的延伸和拓展。试题内容更贴近生活,反映着当前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的各种新问题和新内容。同时,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这里 就既有语言是否地道、标准的问题,也有关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问题。高考命题的走势说明 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学习英语不可能仅仅学习语言,它必须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 二、英美文化对高中教学的作用 学习英语不能不注意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文化,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常常发现毫元恶意的语言会使对方惊讶或愤怒,简单的一句话会使一方捧腹大笑,而另 一方则全然不知其幽默所在。如果了解了这些不同的英美文化背景,就不会产生这些误会了。 英美文化除了对口语教学及交际至关重要外,对英语教学中的其他内容,如听力、阅读 及翻译写作也有影响。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听力训练上花费的工夫不少,但 成果却不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英美文化了解太少。如与英美文化有关的材料, 即使内容简单,有时也只是听明白了字面意思不能了解真正的内涵。 英美文化在英语阅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同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It is uni versally ack no wledged that Chin ese cultur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 n two thousa nd years, which once had great in flue nee on the world. Although China risks copying the Western lifestyle ' s worst aspects, especially of unhealthy eating and drinking, Which once gave rise to many problems. Fort un ately, Chi nese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e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examples might be given easil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added into our CET4and CET6,which help us get hold of it better. All in all, Chin ese traditi onal culture accompa nies our growth all the time, which has already deeply rooted in our daily lives. As a Chinese, What we ought to do is to transmit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nly with these efforts adopted can we en sure that Chi 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be leaded to a brilliant future.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e importa nee of protect ing traditi onal Chin ese culture, which is challenged or facing extinction because of the developing society and cha nging lifestyle. Besides, China is n ati on wide spari ng no efforts to do it.(36 words)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ee to Chines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lso to the harm onious developme nt betwee n local econo mic and social developme nt. In my opin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raditional culture 1 / 21 / 2

Unit 4 英美文化欣赏-精选教学文档

【导读】《彼得·潘》是20世纪最伟大的童话巨著之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巴里最著名的作品。这部充满想象与冒险的经典儿童故事,叙述了温迪和彼得·潘等几个小孩在梦幻岛的奇遇。故事创造了一个让孩子们十分憧憬的童话世界——梦幻岛,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种最纯朴、最天然的境界。 Peter and Wendy (excerpt) All children,except one,grow up.They soon know that they will grow up,and the way Wendy knew was this.One day when she was two years old she was playing in a garden,and she plucked another flower and ran with it to her mother.I suppose she must have looked rather delightful,for Mrs Darling put her hand to her heart and cried,“Oh,why can't you remain like this for ever!” This was all that passed between them on the subject,but henceforth Wendy knew that she must grow up.You always know after you are two.Two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course they lived at 14 (their house number on their street),and until Wendy came her mother was the chief one.She was a lovely lady,with a romantic mind and such a sweet mocking mouth.Her romantic mind was like the tiny boxes,one within the other,that come from the puzzling East,however many you discover there is always one more;and her sweet mocking mouth had one kiss on it that Wendy could never get,though there is was,perfectly conspicuous in the right-hand corner. The way Mr Darling won her was this:the many gentlemen who had been boys when she was a girl discovered simultaneously that they loved her,and they all ran to her house to propose to her except Mr Darling,who took a cab and nipped in first,and so he got her.He got all of her,except the innermost box and the kiss.He never knew about the box,and in time he gave up trying for the kiss.Wendy thought Napoleon could have got it,but I can picture him trying,and then going off in a passion,slamming the door. 彼得·潘(节选)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所有的孩子很快都知道他们将要长大成人。温迪是这样知道的:她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在花园里玩,她摘了一朵花,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2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仙桃四中史丽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几经改版,几年前红遍全国的网络歌曲《李雷与韩梅梅》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大势所驱,而现有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西方文化,教材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与渗透。而通过教材来传递和渗透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外国文化而忽略了本国的文化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这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它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剪纸书法歇后语,谚语以及传统节日等等。。现有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渗透主要是课堂文化渗透和课中文化渗透,我一般把两者结合起来做。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中华传统食物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课文中间有涉及到食物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进行教学。如mapo tofu(麻婆豆腐),glue pudding /sweet dumplings(汤圆),steamed bread(馒头),soybean milk (豆浆),fried bread stick(油条) ,fried rice with egg(蛋炒饭),rice-meat dumplings(肉丸),egg and vegetable soup(蛋花汤),)。这些菜单名称可以结合问句“What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dinner?”“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进行操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活跃。学生们也沉浸于一种充满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气息的氛围中,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2.谚语格言 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的谚语格言,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后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的,并且与一些西方本土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以将谚语集中教授一部分或者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初一下册有一篇课文谈到中国学生在国外求学的文章,课文中有一句话“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翻译成中文就是“没有哪里像家”。在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ast, west, 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学生一下就可以记住了。

英美文化部分名词解释

The Cold War (冷战) By the end of WWⅡ,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d not suffered as much as other allied countries, because the stron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s the possessor of atomic tombs and much of the world’s gold reserve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its hand, the policy-makers of the US wanted a world order dominated by the US, a world market free and open to American goods and services. In pursuing this goal, the US encountered determined resistance from the Soviet Union. Gradually the two wartime allies fell apart and the Cold War began. Mrs. Thatcher (撤切尔主义) Thatcherism referred to the policies put forward by Margaret Thatcher, the first woman prime minister in England in 1979. The main contents of her policies included the return to private ownership of state-owned industries, the use of monetarist policies to control inflation, the weakening of trade union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the economy, and an emphasis on law and order. To some extent her program was successful and she led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periods in the British economy. Service industries (服务业) They are industries that sell a service rather than make a product,which now dominate the economy. Service industries range from banking to telecommunications to the provision of meals in restaurants.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employed in service industries in the US, it is sometimes said the US has moved into a “post-industrial era”. Regionalism (地方主义) As pioneers settled new territories in the West, writers now focus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arious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rather than on a single vision of the expanding country. Stock (股票) When starting or expanding business, corporations need to borrow money. They may issue stocks for people to buy. When people buy stock, they become part owner of the company. If the company makes a profit, they receive a share of it. Likewise, if the company loses money, the stockholders will not make a profit or the value of their shares will drop—they lose money. Therefore buying stock is a risk. Three Faiths in the US (三大信仰) By the 1950s, the three faiths model of American religion had developed. Americans were considered to come in three basic varieties: Protestant, Catholic and Jewish. In terms of numbers, the Protestants are the strongest, the Catholics are next to the Protestants and Jewish are the smallest among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Abstract: English Language Study is not only study English vocabulary and English grammar; whil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s neither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nor English grammar. They must involve culture, and establish a close tie with it. This thesis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Infiltrating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meanwhile, revealing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Infiltrat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Language Study;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Infiltrating 摘要:英语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英语教学也并非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的教学。英语学习和教学都应该而且必须涉及文化,并与之紧密联系。本文在介绍文化渗透与英语教、学两方面的关系的同时指出了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一、前言 英语学习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我国的英语学习也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新华网上海3月26日电(刘丹滕育栋)我国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占全国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加在一起超过1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虽然英语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效果却极其有限。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就开始了英语教育,可学生的水平却一直不能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甚至还没有初中生高。他们对要求的学习内容根本不能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所以,高职英语教学不得不一边补旧课,一边上新课。这样上课,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了“梦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相互脱节;各学校各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对我们来说,我们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只能从当下找到合适的办法以达到最理想效果。教、学是目前的主要矛盾,也是英语教育的着力点。

英语教学中进行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是我们的民族之根,中学生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一定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给他们。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教材本身很少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我认为,英语教师我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带进英语课堂,使英语课堂不只是学习外语的地方,也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学生大部分是90后或者00后,他们热衷于西方的文化和新鲜事物,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中学生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和课堂气氛的调整。中学生大部分都不擅长英语,有些同学26个字母也认不下来,所以英语可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头疼,很多同学坐不住就开始说话,课堂纪律有些混乱,但是在英语课堂上增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调整课堂气氛,避免英语课堂的单调。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讲究的“尊师重道”,“孝道”,又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他们对于自己违反纪律的行为又有一定的限制。

二、英语课堂中实施传统文化的策略 教材内容的调整。目前使用的中学英语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为了更好的使同学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务必需要多增加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单词到短语再到文章。 首先,可以多增加一些表述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的英语词汇,比如清明节、端午节,粽子,饺子,龙舟,屈原,孔子,孟子,孔融等等。 其次,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作为阅读内容,现在的中学教材,大部分的文章是英语文化的文章,学习英语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对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更加重要,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可以加入比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卧病求鲤》等这样的内容,这样,同学们不但学习了英语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最后,在考虑到西方文化知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国学经典的英语翻译,将中国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渗透其中,在为同学们增加跨文化交际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英美文化》教学大纲

《英语演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英语演讲英文名称:Public Speaking in English 学分:适用专业: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向学生传授英语演讲的基本知识和演讲稿撰写技巧,通过对著名经典演讲词的学习鉴赏,了解英语演讲的目的、功能和修辞手段,通过对现代名人演讲词的赏析,了解当代演讲词的结构、风格和修辞特征;通过学习赏析和演讲实践,提高学生撰写演讲稿和进行即兴演讲的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英语演讲技巧及其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与实践上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英语演讲能力,使他们能够富有逻辑地、说服力地、艺术性地、策略性地、感人地、幽默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成功地说服听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为后期的口译课程打下基础;学会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学会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演讲;通过分析中外名家的演讲,让学生了解演讲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掌握英语正式演讲和即兴口头演讲的基本知识。 熟悉:经典和功能性演讲材料,欧美英语文化特色,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 掌握:正式演讲和即兴演讲的基本要求。 2.能力要求: 简单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组织思想和口头表达能力。 熟练运用:凭借个人现有的英语基础,通过本课程实践,提高进行得体的功能性即兴演讲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英语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需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学习过《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法学》《英语视听》和《英美文化》等课程,其后续课程主要有:《英语口译》等。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doc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人们一定会渗入文化的教学。同样,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应当有意识地将文化渗透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避免一些语用方面的错误。 因为,一方面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知识、经验是由语言来描述、来储存的,人类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等也是由语言来描述和分析的。可以说语言就是文化的折射;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一种折射,语言本身也深受文化的影响。比如说在一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几乎就没有关于雪的词汇,因为他们那里从来不下雪,理所当然,他们对雪就没有理性和感性认识。而爱斯基靡人却对雪做了非常仔细的分类,因为他们居住在冰冷的北极圈附近,雪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阿拉伯语中有几十个词汇来称呼骆驼,而汉语中只有一个词“骆驼”而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不可分,我们在教中学英语时,应该努力将文化渗透于中学英语的教学之中。我在教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不同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对等的词汇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我们在讲解词汇时应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而文化内

涵只有部分相同。如在英语中,family指丈夫、妻子和孩子, 而汉语的家庭很可能是丈夫、妻子和孩子还包括祖父母;又如birthday party在英美国家非常普及,多是指好朋友聚集一堂.吃生日蛋糕,赠送小礼物,还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如:舞会、酒会、烧烤、野餐等,而中国生日开晚会不太普遍,大多是年长的人做整十的生日,亲朋好友一起吃顿饭而已。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例如,龙在汉语中有吉祥之意。如龙飞风舞,龙风呈样;而dragon在英语中是一 种凶猛的、邪恶的动物,指人时常含贬义。在Collins Cobui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这本字典中,有这样的句子: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you mean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又如凤凰有祥瑞之意,如龙风呈样;而phoenix却有再生之意,指长生鸟在沙漠生活了数百年后,自焚于火柴堆中,并由此再生,开始另一循环。还有的单词指示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文化中有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松常比喻人具有坚定不移、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而pine则没 有此意;汉语中的虎有勇猛威武之意,而tiger则没有这样的内涵。当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还可以想很多其它的好方法将文化有意识地渗透于语言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人们一定会渗入文化的教学。同样,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应当有意识地将

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精选教育文档

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其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掌握这门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学好英语除了掌握听说读写之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一些英美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会对你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英语课上应注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英美文化知识讲解的很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文讲解,语法讲解,练习题的讲解上。许多同学尽管学了多年英语,但和外国人交谈时可能会出一些笑话,可能让对方误解,这些同学会对英语的学习丧失信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讲一些相关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例如,在英国,“13”这个数字就被人认为是不吉利的,请客避免宾主13人入席,饭店的房间号没有13号等等。如果有一天你接待英国朋友住宾馆,由于你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给客人安排了13号房间,那么这个朋友一定会很忌讳的,一定会很不开心。那么英国人为什么忌讳13这个数字呢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详细讲解其原因。追其根源主要来自基督教、耶酥受难被定在十字架的前夜,他与12个门徒共进晚餐,师徒13人中出了一个叛徒犹大。因此,基督教和信基督教的人都认为“13”是个不祥的数字。当然了,外国人也有喜欢的数字,那就是“7”。在他们眼里“7”是个幸运数字,能给人们带来

幸福、欢乐和好运,故称之为“Lucky Seven”。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学过英语的人都认识red,black,white,green,yellow,blue 等这些简单表示颜色的词汇,但是在课堂上我想很多老师不会详细讲解英国人是如何使用他们的。“Blue Monday”应译成不开心的星期一,而不是蓝色的星期一。“blue blood”应译成贵族血统,而不是蓝色的血液。“A yellow dog”指卑鄙的人,而不是一条黄色的狗。由此可见这些简单词汇,如果老师不讲同学们永远不会使用它们。如果听到外国人使用这样的短语来表达,我们的学生会有多少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呢可见了解英美文化知识对同学 们的英语学习是多么重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 二、英语的基础知识和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一样重要 不了解有关的英美文化背景在讲英语时就会出很多笑话。例如:“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