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江西)

合集下载

(施工方案)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施工方案)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施工方案)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乳化沥青冷拌再生是指把原路面的旧面层翻松、破碎过筛后,掺入一定数量的乳化沥青,按实际情况和要求,也可加入一定数量的新矿料和再生剂,拌合后将其摊铺在具有足够强度和平整度的基层上,再碾压,使其恢复到黑色路面性能的路面施工工艺,该冷拌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热拌沥青混合料无法具备的优点。

不仅避免石矿资源的过度开采,破坏环境,而且避免大量废弃的沥青混合料长期堆存带来的各方面污染。

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而且延长可施工季节;同时能够改善施工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为了确保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满足设计要求,依据《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21)要求,现将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总结如下:1 施工准备1.1 下承层表面清理在再生沥青混合料铺筑前,应清扫下承层表面的杂物和浮料,如有泥土还应清理干净。

1.2 洒透层油透层油浇洒应保证规定的洒布量,做到均匀喷洒.表面无花白,遗漏部位用人工补齐;过量多余沥青材料应用人工刮除。

喷洒的透层沥青干凝后,即可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也可以喷洒乳化沥青,喷洒量为纯沥青用量0.2~0.3kg/㎡.2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运输车的数量,应根据拌和机生产能力、运输距离、道路状况、车辆吨位综合确定。

运输车辆的车厢内应清洗干净,防止污染混合料。

每辆汽车在装料前在车厢侧板和底板喷洒少量隔离液进行润湿,避免混合料粘结车厢板,但不得有余液积聚车厢底部。

拌和机向车厢内卸料时,应从车厢前部、后部、中部分三次装料,每次汽车应至少移动两次位置,以减少混合料离析现象.汽车运输混合料时,必须用不透光的棉被或厚帆布严密覆盖住车厢,防止混合料见光破乳、污染、中途遭受雨淋,影响混合料施工质量或造成浪费。

装满混合料的汽车,不得随意中途停留,必须保证直接将混合料送到现场,等候摊铺。

汽车在卸料前方可撤除覆盖物,在等待其他车辆卸料的过程中,不能撤除覆盖物.卸料时,汽车在后轴轮胎与摊铺机接触前10-30cm处停车,严防撞击摊铺机。

DB37T_3566-2019_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DB37T_3566-2019_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ICS93.080.20P 6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566—2019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ld In-plant Recycling by Emulsified Asphalt inAsphalt Pavement2019-05-29发布2019-06-29实施目 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符号 (2)5 材料要求 (2)5.1 一般规定 (2)5.2 沥青路面回收料(RAP) (3)5.3 道路石油沥青 (3)5.4 乳化沥青 (3)5.5 粗集料 (5)5.6 细集料 (5)5.7 水泥 (5)5.8 矿粉 (5)5.9 水 (5)6 混合料设计和性能要求 (5)6.1 一般规定 (5)6.2 混合料性能要求 (5)6.3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设计 (6)7 冷再生施工准备 (8)7.1 一般规定 (8)7.2 材料准备 (8)7.3 机械准备 (8)7.4 施工方案 (8)8 冷再生混合料施工 (8)8.1 一般规定 (8)8.2 冷再生混合料拌和 (9)8.3 冷再生混合料运输 (9)8.4 冷再生混合料摊铺 (9)8.5 冷再生混合料碾压 (9)8.6 接缝处理 (10)8.7 养生及开放交通 (10)9 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10)9.1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10)9.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11)9.3 完工后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11)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13)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干湿劈裂强度试验方法 (15)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旋转压实设计方法 (16)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冷再生与旧路半刚性基层、旧路沥青面层的纵向接缝处理办法 (18)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条文说明 (20)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厂拌冷再生基层规范

厂拌冷再生基层规范

厂拌冷再生基层规范1. 引言厂拌冷再生基层是一种常用的路面建设技术,通过将旧路面的损坏部分破碎、混合再生,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确保厂拌冷再生基层工程的质量,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厂拌冷再生基层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3. 规范要求3.1 材料要求•冷再生材料:采用冷再生设备处理后的再生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再生料的含油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应按照设计要求添加。

•粉煤灰: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应按照设计要求添加。

3.2 设备要求•冷再生设备应符合建设部的相关规范要求,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3 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前,应对旧路面进行勘察,确定再生料的使用量,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冷再生设备的设置参数。

•施工现场应具备良好的平整性和干燥性,避免积水和泥浆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冷再生设备应根据设计参数进行操作和调整,确保再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

•施工后,应对冷再生基层进行及时的养护,保证基层的充分硬化。

3.4 验收标准•冷再生基层的厚度、平整度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过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验收。

•冷再生基层的颜色和外观应与周围路面保持一致,无裂缝和鼓包。

4. 施工流程4.1 基层准备1.清理路面:将旧路面的沥青层、水泥层等损坏部分清理干净。

2.基础处理:如有需要,进行基础处理,确保基层的平整性和强度。

4.2 材料配置1.将再生料、水泥和粉煤灰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例进行配置。

2.使用冷再生设备将再生料和配合材料混合均匀,形成冷拌料。

4.3 施工操作1.在施工现场设置冷再生设备,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备的调整和操作。

2.将冷拌料均匀铺设在基层上,并进行铺压,确保基层的密实性和平整度。

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

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

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摘要】沥青路面在服务几年后,其破坏速度会大大加快,但通过人为的及时维修,如重新罩面或循环利用等方法可以保持路面的质量并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也没有可供工程应用的沥青再生设备,一些为数巨大的旧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只能白白废弃掉。

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采取合适的再生技术妥善应用旧混合料,对降低改造工程的造价、减少废弃混合料对环境的污染和堆放土地占用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我省今年在S201线马黄段养护维修工程中首次采用厂拌乳化沥青再生技术进行路面修补施工试验,这对指导这项技术在全省的全面推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1 前言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是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面层材料,同时用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乳液,并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拌和厂,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沥青类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进行常温拌和,常温铺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2 工程概况S201线马黄段地处永登县境内,由于多年未经大规模的改建,加之行车量大,在重载、超载车辆的反复碾压下,路面破损严重,网裂、坑槽等病害突出,部分路段的沥青表层已经完全消失。

夏天尘土飞扬,冬天泥泞不堪,给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图1-2所示:3 施工过程3.1 试验路段选择S201线原路整体结构承载力偏低,面层龟网裂、松散病害严重,为节省材料的运输、加工成本,且使原路面能有效的重复利用,对部分路段采取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后用于下面层结构处理。

由于S201线K24+000-K25+000段位于兰州高养中心树屏拌合场附近,可以充分利用拌合厂大量的铣刨料,同时运输距离短,因此选择此段落作为冷再生的试验段。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 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 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原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材料要求、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中下面层及基层的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程;用于三、四级公路上面层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程时,应采用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微表处等做上封层。

城市道路的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程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O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3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面层材料。

3.2厂拌冷再生 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运至拌合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如需要)、沥青类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进行常温拌和,常温铺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3.3乳化沥青 emulsified asphalt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产品。

3.4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 reclaimed asphalt mixture of emulsified mixture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简称再生混合料。

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可编辑修改ICS 93.080.30 P 66 备案号:DB32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Emulsified Asphalt Cold Recycling(报批稿)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可编辑修改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符号及代号 (3)5 总则 (3)6 原路面调查与分析 (4)7 材料 (5)8 再生混合料设计 (8)9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11)10 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 (17)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 (22)12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24)附录A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材料取样与试验分析 (26)欢迎下载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金海、吴春颖、曹荣吉、李锋、卢勇、丁武洋、叶勤、李豪、曾辉、朱浩然、郑炳锋、吴昊、蔡海泉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总则、原路面调查与分析、材料、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和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路面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注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E41-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DB32/T1246-2008 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目次Q/HD 企业标准Q/HD HiRM01-2013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技术指南目次1 总则 (1)2 术语与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4)3 结构组合设计 (5)3.1 适用条件 (5)3.2 结构组合设计 (5)3.3 推荐结构组合 (6)4 材料要求 (9)4.1 一般规定 (9)4.2 再生胶结料 (9)4.3 回收旧路面材料 (10)4.4 粗集料 (10)4.5 细集料 (11)4.6 填料 (12)4.7 水 (12)5 混合料设计及要求 (14)5.1 一般规定 (14)5.2 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14)5.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要求 (15)6 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 (20)6.1 一般规定 (20)6.2 厂拌冷再生面层施工工艺 (20)6.3 就地冷再生面层施工工艺 (26)6.4 厂拌冷再生联结层施工工艺 (29)6.5 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 (30)本指南用词说明 (33)总则1 总则1.0.1为提高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水平,解决路面反射裂缝、车辙等早期病害问题,提升路面改造结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全面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发展政策,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改建和新建工程,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或直接加铺工程(“白加黑”)。

一般地,各级公路沥青路面中、下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联结层优先选用厂拌冷再生工艺,二级及以下公路沥青路面全深式再生优先选用就地冷再生工艺。

1.0.3 本指南规定了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技术的结构组合设计、材料要求、混合料设计及要求、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

1.0.4 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技术应用,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采用铣刨、开挖、破碎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2019)正式版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2019)正式版

目录目次1 总 则 ............................................................................................................ ‐ 1 ‐2 术语和符号 .................................................................................................. ‐3 ‐2.1术语 .................................................................................................... ‐ 3 ‐2.2符号 .................................................................................................... ‐ 6 ‐3 基本规定 ...................................................................................................... ‐ 8 ‐4 再生沥青路面结构 ..................................................................................... ‐ 11 ‐4.1原路面调查 ....................................................................................... ‐ 11 ‐4.2再生方式的选择 ............................................................................... ‐ 11 ‐4.3结构组合与结构厚度 ....................................................................... ‐ 15 ‐5 材料 ............................................................................................................ ‐ 17 ‐5.1沥青 .................................................................................................. ‐ 17 ‐5.2乳化沥青 .......................................................................................... ‐ 17 ‐5.3泡沫沥青 .......................................................................................... ‐ 18 ‐5.4沥青再生剂 ....................................................................................... ‐ 18 ‐5.5集料 .................................................................................................. ‐ 19 ‐5.6水泥、石灰、矿粉 ........................................................................... ‐ 19 ‐5.7水 ...................................................................................................... ‐ 20 ‐5.8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 ‐ 20 ‐5.9无机回收料(RAI) ......................................................................... ‐ 21 ‐6 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 ................................................................................. ‐ 23 ‐6.1厂拌热再生混合料 ........................................................................... ‐ 23 ‐6.2就地热再生混合料 ........................................................................... ‐ 23 ‐6.3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 ‐ 24 ‐6.4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 ‐ 26 ‐6.5无机结合料冷再生混合料 ............................................................... ‐ 28 ‐7 厂拌热再生施工 ......................................................................................... ‐ 30 ‐7.1设备要求 .......................................................................................... ‐ 30 ‐7.2施工准备 .......................................................................................... ‐ 31 ‐7.3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回收、预处理和堆放 ..................... ‐ 31 ‐7.4拌和 .................................................................................................. ‐ 33 ‐7.5运输 .................................................................................................. ‐ 34 ‐7.6摊铺 .................................................................................................. ‐ 34 ‐7.7压实 .................................................................................................. ‐ 35 ‐7.8养生及开放交通 ............................................................................... ‐ 35 ‐7.9施工质量控制 ................................................................................... ‐ 35 ‐8 就地热再生施工 ......................................................................................... ‐ 37 ‐8.1设备要求 .......................................................................................... ‐ 37 ‐8.2施工准备 .......................................................................................... ‐ 37 ‐8.3加热、翻松与拌和 ........................................................................... ‐ 39 ‐8.4摊铺 .................................................................................................. ‐ 39 ‐8.5压实 .................................................................................................. ‐ 40 ‐8.6养生及开放交通 ............................................................................... ‐ 40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8.7施工质量控制 ................................................................................... ‐ 41 ‐9厂拌冷再生施工 .......................................................................................... ‐ 43 ‐9.1设备要求 .......................................................................................... ‐ 43 ‐9.2施工准备 .......................................................................................... ‐ 43 ‐9.3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的回收、预处理和堆放 ...................... ‐ 44 ‐9.4拌和 .................................................................................................. ‐ 44 ‐9.5运输 .................................................................................................. ‐ 44 ‐9.6摊铺 .................................................................................................. ‐ 45 ‐9.7压实 .................................................................................................. ‐ 46 ‐9.8养生及开放交通 ............................................................................... ‐ 46 ‐9.9施工质量控制 ................................................................................... ‐ 47 ‐10 就地冷再生施工 ....................................................................................... ‐ 51 ‐10.1设备要求 ........................................................................................ ‐ 51 ‐10.2施工准备 ........................................................................................ ‐ 51 ‐10.3铣刨与拌和 ..................................................................................... ‐ 52 ‐10.4摊铺 ................................................................................................ ‐ 52 ‐10.5压实 ................................................................................................ ‐ 53 ‐10.6养生及开放交通 ............................................................................. ‐ 54 ‐10.7施工质量控制 ................................................................................. ‐ 54 ‐11全深式冷再生施工 .................................................................................... ‐ 56 ‐11.1设备要求 ........................................................................................ ‐ 56 ‐11.2施工准备 ........................................................................................ ‐ 56 ‐11.3铣刨与拌和 ..................................................................................... ‐ 56 ‐11.4摊铺 ................................................................................................ ‐ 56 ‐11.5压实 ................................................................................................ ‐ 56 ‐11.6养生及开放交通 ............................................................................. ‐ 57 ‐11.7施工质量控制 ................................................................................. ‐ 57 ‐附录A 再生混合料设计参数 ....................................................................... ‐ 60 ‐ 附录B 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取样与试验分析 ................................. ‐ 61 ‐B.1 现场取样 ......................................................................................... ‐ 61 ‐B.2 拌和厂料堆取样 .............................................................................. ‐ 61 ‐B.3 试样存放 ......................................................................................... ‐ 62 ‐B.4 试样缩分 ......................................................................................... ‐ 62 ‐B.5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评价 ..................................................... ‐ 62 ‐附录C 泡沫沥青发泡试验方法 ................................................................... ‐ 65 ‐C.1一般规定 .......................................................................................... ‐ 65 ‐C.2 仪器与材料 ..................................................................................... ‐ 65 ‐C.3方法与步骤 ...................................................................................... ‐ 65 ‐C.4沥青发泡试验报告 ........................................................................... ‐ 67 ‐附录D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 70 ‐D.1 一般规定 ......................................................................................... ‐ 70 ‐D.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 ‐ 71 ‐D.3选择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比例 ................................. ‐ 71 ‐D.4 选择新沥青标号和再生剂用量 ...................................................... ‐ 72 ‐D.5确定材料性质 .................................................................................. ‐ 73 ‐D.6估算新沥青用量P nb及新沥青占总沥青用量的比例 ..................... ‐ 74 ‐D.7矿料配合比设计 .............................................................................. ‐ 74 ‐D.8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 ....................................................................... ‐ 75 ‐D.9 配合比设计检验 ............................................................................. ‐ 76 ‐D.10 配合比设计报告 ........................................................................... ‐ 76 ‐ 附录E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 77 ‐E.1一般规定 ........................................................................................... ‐ 77 ‐E.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 ‐ 77 ‐E.3 矿料级配设计 .................................................................................. ‐ 77 ‐E.4确定再生剂用量 ............................................................................... ‐ 77 ‐E.5马歇尔试验 ....................................................................................... ‐ 79 ‐E.6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 ....................................................................... ‐ 79 ‐E.7配合比设计检验 ............................................................................... ‐ 80 ‐E.8试验段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 ................................................... ‐ 80 ‐ 附录F 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 81 ‐F.1 一般规定 .......................................................................................... ‐ 81 ‐F.2 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取样与分析 ......................................... ‐ 82 ‐F.3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 83 ‐F.4材料选择与试验 ............................................................................... ‐ 83 ‐F.5 矿料配合比设计 .............................................................................. ‐ 84 ‐F.6确定最佳含水率 ............................................................................... ‐ 84 ‐F.7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最佳泡沫沥青用量及水泥用量 ............. ‐ 86 ‐F.8配合比设计检验 ............................................................................... ‐ 88 ‐F.9配合比设计报告 ............................................................................... ‐ 89 ‐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 94 ‐1 总 则1.0.1 为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提高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93.080.20Q20备案号:26972-201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 T 573—2010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mulsified Asphalt 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 ofHighway Asphalt Pavement2010-01-20发布2010-03-15实施目次前言 (II)1 总则 (1)2 术语、符号、代号 (1)2.1 术语 (1)2.2 符号及代号 (1)3 原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 (2)3.1 一般规定 (2)3.2 历史资料调查 (2)3.3 路况调查与评价 (2)3.4 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 (2)3.5 材料组成设计的路段划分 (3)4 原材料检测及质量要求 (3)4.1 一般规定 (3)4.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3)4.3 乳化沥青 (3)4.4 水泥 (4)4.5 集料和填料 (4)4.6 水 (4)5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5.1 设计原则 (4)5.2 冷再生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4)5.3 设计步骤 (5)5.4 配合比设计报告 (7)6 施工 (7)6.1 一般规定 (7)6.2 施工设备 (7)6.3 施工工艺 (8)6.4 试验段铺筑 (9)6.5 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9)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用实例 (11)前言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有关要求。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质量监督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斌、江涛、刘辉明、谭生光、胡宗林、王斯倩、陈剑峰。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1 总则1.1 为指导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保证沥青路面冷再生工程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规定了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材料要求、设计方法,冷再生层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1.3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乳化沥青冷再生工程。

1.4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不适用于表面层。

1.5 本标准没有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和行业颁布的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2.1 术语2.1.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面层材料。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asphalt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乳液。

2.1.3厂拌冷再生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沥青类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进行常温拌和,常温铺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2.2 符号及代号本标准有关符号、代号及意义见表1。

表1 符号及代号3 原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3.1 一般规定沥青路面再生工程实施前,应对原路面历史信息、原路面技术状况、交通量等进行详细调查,为冷再生混合料组成和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3.2 历史资料调查3.2.1 原始设计资料1)初始设计过程中的交通状况,气候条件;2)路面结构组成和厚度;3)各结构层材料组成。

3.2.2 施工和完工资料1)施工方法(施工记录);2)实际使用的材料和现场碾压情况;3)变更资料;4)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

3.2.3 养护维修资料各种养护维修作业的时间、位置、规模、所用材料组成、结构层厚度等。

3.2.4 历史交通量资料包括年平均日交通量、重型车量比例、当量轴载数量、该地区交通量增长率等。

3.2.5 气象资料3.3 路况调查与评价3.3.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的要求进行路况调查与评价,确定原路面的维修对策。

3.3.2 原沥青面层铣刨后,原则上裂缝间距不小于3 m的原半刚性基层可以继续利用。

3.4 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3.4.1 原沥青路面取样原路面性能评价采用铣刨取样,取样频率为1~2个样品/km/车道。

路面铣刨后,应在拌和厂RAP料堆表面10cm以下取样,然后在料堆顶部、中部、下部的不同方向分别取样至少9个,每个试样不少于10kg,混合均匀后作为该料堆的样品。

3.4.2 材料性能测试3.4.2.1 级配应对RAP及其抽提后的矿料级配进行检测。

3.4.2.2 RAP沥青的含量和性能通过抽提或燃烧试验确定RAP的沥青含量。

应检测回收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动力粘度等指标。

对于大型项目或有条件的单位还宜对回收沥青进行化学组分分析。

3.5 材料组成设计的路段划分通过获取的历史资料及原路面材料性能和老化程度,初步划分路段。

原则上,原路面材料组成、厚度、老化程度等类似的划分为一个材料组成设计路段。

不同性能的RAP应分别存放,并分别进行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 原材料检测及质量要求4.1 一般规定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原材料有:RAP、乳化沥青、水泥、矿粉、集料和水等。

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用于厂拌冷再生的RAP必须经过破碎、筛分后方可使用。

根据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合理选择筛孔孔径,将RAP筛分成若干档的材料,一般筛分成0mm~10mm和10mm~30mm两档。

分档后的RAP应按表2的要求进行检测。

表2 RAP检测项目4.3 乳化沥青通常情况下,厂拌冷再生宜采用慢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应符合表3的质量要求,同时还要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状况、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当地的使用经验等,确定基质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

表3 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4.4 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

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结块、受潮变质。

水泥强度等级可为32.5或42.5。

水泥其它的质量技术指标还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的要求。

4.5 集料和填料应通过掺加新集料和填料改善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集料和填料应《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质量技术要求。

4.6 水应洁净,不含有机物等其它杂质。

5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5.1 设计原则5.1.1 根据原沥青路面划分的路段,分别进行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5.1.2 考虑施工季节的气候条件和施工条件,结合现场的施工设备状况和施工组织特点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尽量模拟混合料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5.2 冷再生混合料的技术标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指标应满足表4要求。

表4 冷再生混合料设计要求5.3 设计步骤5.3.1 设计步骤见图1。

5.3.2 级配设计级配范围见表5。

如果RAP的0.075 mm筛孔通过率很低,应适当添加矿粉来调整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

RAP级配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要求或冷再生混合料高稳定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适当添加粗集料,通常添加10%~15%(质量比)的10mm~30mm碎石集料。

图1 配合比设计流程图表5 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各尺寸筛孔的通过百分率)5.3.3 成型方法5.3.3.1 拌和拌和在室温下进行,搅拌锅每次只搅拌一个试件,拌和步骤见图2。

图2 冷再生混合料拌和顺序5.3.3.2 成型采用两次击实的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试件的第一次压实成型,常温双面马歇尔击实150次;试件的第二次压实成型,试件放入60℃烘箱内恒温通风养生48h后,再双面马歇尔击实70次。

也可以采用旋转压实成型。

5.3.4 确定最佳总液体用量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拌和用水、乳化沥青和RAP含水量的总和称为总液体用量。

乳化沥青用量取3%,水泥用量取1.5%,变化拌和用水量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获得最大干密度时,对应的总液体用量即为最佳总液体用量。

5.3.5 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和最佳水泥用量5.3.5.1 密度和空隙率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的真空法和蜡封法测定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毛体积密度,并计算空隙率。

5.3.5.2 马歇尔稳定度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将恒温水槽调节至40℃±1℃,测定40℃下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5.3.5.3 干湿劈裂强度比将试件浸入15℃恒温水槽中保温1.5h~2h后,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干)劈裂强度。

湿(浸水)劈裂试验是将试件放入25℃±0.5℃水浴养护24h±1h,再放入15℃±0.5℃恒温水槽中保温1.5h~2h后,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湿劈裂强度,并计算干湿劈裂强度比。

5.3.5.4 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乳化沥青用量取4~5个(2.0%~4.0%),水泥用量取3~4个(1.0%~2.0%),根据确定的成型方法和最佳总液体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使表4中的马歇尔稳定度、劈裂强度指标中的一个或两个达到最佳化,同时空隙率处在7%~12%范围内,对应的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即为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

5.3.6 冻融劈裂强度比试验用于冻融劈裂强度比试验的试件应压实到配合比设计空隙率,其它条件和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的相关规定。

5.3.7 动稳定度试验制作8cm厚的车辙板试件进行动稳定度试验,其它条件和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的相关规定。

5.3.8 有条件可以增加其它试验5.4 配合比设计报告配合比设计报告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乳化沥青检测结果;水泥检测结果;RAP的矿料级配情况;RAP中的沥青含量及性能指标;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及设计级配曲线;试件成型方法;最佳总液体用量;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性能检验等。

6 施工6.1 一般规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摊铺应避免在雨季进行。

当路面滞水或潮湿时,不得摊铺冷再生混合料;摊铺作业遇降雨时,宜对未完成碾压的冷再生路段铺盖防水布,超过水泥终凝时间而未碾压的应废弃;当气温或下卧层表面温度低于10℃时不宜铺筑冷再生结构层。

6.2 施工设备6.2.1 运输车辆运输车辆应车况良好,车槽四角应密封坚固,车槽保持洁净。

6.2.2 铣刨料破碎和筛分设备根据冷再生混合料的生产能力配备铣刨料破碎和筛分设备;根据RAP的分档情况安装振动筛,至少应配10mm和30mm两个尺寸的筛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