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人口的变化(含解析)

人口的变化-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26: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1-12题,25、26题)考点27: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13-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2010—2030年的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农村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明显高于城镇,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乡贫富差距大,女性城市集中度高B.农村男青年素质偏低,缺少技术C.居住偏僻,交通条件差D.家庭贫穷,经济收入低2.预测未来20年,我国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发展趋势及原因是()A.下降经济发展B.上升婚育观念C.上升国家政策D.下降人口迁移3.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为了缩小婚配性别比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②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④实行合村并镇,减少乡村数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
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A.1990~2030年B.1985~2050年C.1990~2015年D.2000~2020年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C.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D.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是老龄化所致6.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的人口称作劳动适龄人口。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
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答案】1.B 2.C【解析】1.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幅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增加幅度大于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比,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增加,D错误。
故选B。
2.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推进社会养老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B错误;适度生育既可以缓解老龄化,又不会造成人口的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故选择C项。
(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4.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3.C 4.D 5.A【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

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计划生育新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古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比较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营养缺乏,人口出生率低
B.自然灾害频繁,人口死亡率高
(4)人口增长快,儿童比重大 给经济、环境、资源、就业等带来巨大压力 计划生育(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3.(1)A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3)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4.答案 (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6.7
8.9
3.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4.1982年以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B. 社会文化因素C. 政治因素D. 自然环境因素
(3)下面漫画反映了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8分)
1.C2.B3.B4.A5.D6.D7.C8.B9.D10.D11.B12.B13.D14.C15.B16.B17.B18.C19.C20.D
17.如果该省2014年后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则之后十年内,该省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人口容量(解析版)

专题07 人口考点03 人口容量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完成下面小题。
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①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①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C 2.D【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
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
故选C。
2.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①①均错误,即ABC 错误。
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①正确,即①①正确,D正确。
故选D。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随着大型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电力供应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
图为北上广深四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增长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丁城市是()A.深圳B.广州C.上海D.北京4.图示四城市后期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B.基础设施条件滞后C.人口迁入政策收紧D.受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制5.四城市缓解用电紧张的共同有效途径有()①淘汰所有高能耗企业①加快发展新能源①实施北煤南运工程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3.A 4.D 5.D【解析】3.在图中可以看到丁城2018年人口规模较小。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考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考向1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读各大洲人口增长状况表(含预测。
单位:亿),完成1~2题。
甲乙丙丁北美拉丁美洲2017年45.04 7.42 12.56 0.41 3.61 6.462030年49.47 7.39 17.04 0.48 3.95 7.18 1A.甲B.乙C.丙D.丁答案 B解析欧洲是唯一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的大洲。
读表可知,乙大洲人口数量减少,故B 项正确。
2.丙大洲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老龄化B.人口增长过快C.劳动力短缺D.人口结构不合理答案 B解析读表可知,各大洲中,丙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所以该大洲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
考向2 人口增长的特点下图是某学校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回答3~4题。
3.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 B.1.5%C.4% D.3%答案 B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从而可计算出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5%。
4.④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为(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④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项正确。
考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考向1 人口增长模式读某地区2011~2017年的人口变化状况表,完成1~2题。
1.A.5.40‰ B.17.26‰C.23.49‰ D.28.89‰答案 A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读表计算可知,2017年该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40‰,A项正确。
2.该地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过渡型答案 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判定,该地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现代型,故C项正确。
考向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数量创下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为48万人,下表为2011年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 由材料信息可知(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B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C .2017年到2018年出生率变化率最大D .儿童抚养比呈下降趋势2. 关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B .出生率变化与人口惯性无关年份 出生人口 201117852012197320131776 20141897 2015 1654 2016 1883 2017 1765 2018 1523 2019 1465 2020 1200 20211062C .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水平下降D .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影响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其中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人口增长影响极大。
下表为四国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数量。
完成下面小题。
3. 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约为( ) A .5.37‰ B .6.77‰ C .7.37‰ D .8.97‰4. 中国与四国出生率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为高出生率B .经济越发达人口出生率越低C .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生率都有所下降D .韩国因人口少导致出生率低 5. 以上各国应对人口增长问题,措施合理的是( )国家2022年出生率‰人口数量(千万)巴西 12.62 21.4 日本 6.17 12.6 意大利 6.33 5.9 韩国5.515.1A.巴西应鼓励生育B.日本、意大利应控制人口增长C.中国应保持低生育水平D.韩国实施奖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以下是人口的改变专题练习题,请考生刚好练习。
例1 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始终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以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日的13亿人口?为什么?(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么改变?(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在历史事务中的体现。
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许多,所以其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答案】 (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削减。
(3)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同等。
针对训练1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头下半期人口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2)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缘由是()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袤,水资源丰富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3)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缘由是()A.人口分布的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解析第(1)题,广东经济发达,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之一;从图中又可以看出,该省区的人口承载水平较低,这说明该省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几个省区中最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典例1】读世界及甲、乙、丙、丁四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回答(1)~(3)题。
(1)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2)1995~2000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乙、甲、丙、丁(3)甲、乙、丙、丁依次是()A.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C.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
第(1)题,图中纵坐标是人口出生率,横坐标是人口死亡率,丁死亡率都在1%左右,出生率在1%至2%之间,变化幅度最小。
第(2)题,注意图中斜线表示自然增长率,1995~2000年的数据要比较甲、乙、丙、丁中6代表的数据。
第(3)题,各年份中丁的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最低,应是发达国家,欧洲符合,可排除A、C两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亚洲,所以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要高于亚洲,则甲是非洲。
【参考答案】(1)D(2)C(3)D【变式训练】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题。
(1)甲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775%B.0.675%C.0.885%D.1.333%(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地老年人口比重高【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甲地0~14岁死亡人口数为2 000×0.6%=12,15~59岁死亡人口数为 6 500×0.6%=39,60岁及以上死亡人口数为 1 500×2.5%=37.5;则甲地总死亡人口数为12+39+37.5=88.5,总死亡率为88.5/10 000=0.885%。
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甲地老年人口比重达15%,而乙地0~14岁人口比重达35%,故甲地为发达国家,乙地为发展中国家。
甲地人口年龄结构老,这也是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所在。
答案:(1)C(2)D【典例2】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国家。
A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模式,B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_____模式。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
(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______________;B国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通过人口年龄构成图来考查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题思路及过程如下:【参考答案】(1)发达发展中现代型传统型(2)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年儿童比重过大(3)(4)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借题发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对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国家类型或发展程度(即生产力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
(2)根据“三率”特点来确定。
“高、低、高”为传统型;“三低”为现代型。
(3)直接利用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来判定传统型和现代型:一般而言,自然增长率高于1%的为传统型,低于1%的为现代型。
【学业达标训练】1.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A.人口数量B.人口出生率C.人口死亡率D.人口自然增长率【解析】选D。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2.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死亡率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解析】选D。
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空上存在明显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B.地势平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增长最快D.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解析】选C。
从近10万年来的人口增长来看,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到快速再到缓慢的过程,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加速,但还未达到最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进入最快增长期。
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不仅体现在自然条件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社会条件的差异上。
4.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处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B.发达国家人口均表现为负增长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均处于“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D.我国还未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解析】选A。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欧洲部分国家人口表现为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数为“传统型”,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完成5~7题。
5.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6.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7.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5选A,6选A,7选D。
第5题,读图可知,甲地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为“高高低”的模式,属于原始型。
第6题,乙国人口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第7题,图中四国,丁国人口属于现代型,即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据此回答8、9题。
8.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9.图中②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A.70%鼓励生育B.60%计划生育C.15%采取移民政策D.30%鼓励人员出国【解析】8选C,9选B。
本题组利用三角坐标图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由图可知③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20%,人口老龄化最严重,②国0~14岁人口比重占60%,人口增长速度快,应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的增长。
10.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解析】选B。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产生是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共同结果。
11.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相比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第(1)题,工业革命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长进入加速阶段,特别是“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口快速增长。
第(2)题,当前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明显,亚非拉地区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完善等特点使人口增长快。
第(3)题,发达国家近代人口增长变缓,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答案:(1)①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②192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加快(2)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完善(3)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影响经济发展1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________。
(2)图中处于传统型模式的是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4)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图中的______阶段向________阶段的转变过程(填字母)。
这种转变主要是由我国大力开展的_________工作所致。
【解析】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即“高低高”,图中的B阶段符合这种人口增长模式。
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提倡的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降低,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2)B 多数发展中(3)C (4)B C 计划生育13.读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A为________ ,B为________ ,C为_________。
(2)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出生率、_____死亡率、_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_______型。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是1.3%、0.6%、0.7%,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_______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5)我国下列省市区中,目前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是(双选)()A.上海B.江苏C.西藏D.宁夏(6)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图1-8中绘出1975~2000年期间的B曲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表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
根据人口增长模式中“三率”的关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可判断三条曲线的名称。
根据图中“三率”的数据可认识到:建国初期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1960年“三率”出现反常现象,出生率骤降,死亡率骤升,致使自然增长率极低,这是因为死亡率不仅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明显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2002年的“三率”数据可判断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三低”的“现代型”,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人口转变存在着不同步性,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而内部省区还处于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