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2.把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比较不同的人口进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微专题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人口数量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依据:图中曲线上扬)。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依据:图1中a段曲线平稳)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加快(依据:图1中b段曲线坡度增大)近100多年来急剧增长(依据:图2中c段曲线坡度最大)(3)空间差异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进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特殊提示人口的自然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肯定是数量的增多,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特殊提示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由“死”到“生”来实现,生产力进展是关键——“死”是指死亡率下降,“生”是指诞生率下降。

②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20世纪60年月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峻,死亡率有所上升。

③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很快。

④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人口增长模式的推断(1)依据生产力水平推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时期多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依据国家类型推断:绝大多数进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进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依据数值特征推断: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4%左右4%左右4%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传统型3%左右1%以上2%左右现代型1%左右1%左右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2.分析人口增长快慢缘由的思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打算性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凹凸,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白这个问题,因此分析人口增长快慢缘由的思路如下:考向一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2022·江苏地理)1980年我国开头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方案生育政策,2021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32(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

据此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A1题,根据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

第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

(2022山东济南一模)格林尼治小镇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距纽约大概42千米,是纽约市的卫星城镇。

20世纪初,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放松休闲之地。

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初,格林尼治小镇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B.环境优美C.地价低廉D.设施完善4.目前,仍有大量金融管理机构入驻小镇,其核心目的是获得( )A.集聚优势B.设备技术C.工作人员D.公共服务4.A3题,根据材料推测可知,20世纪初,纽约发展过快,城市问题突出,格林尼治小镇因为环境优美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以此逃避城市生活和放松休闲;交通便利、地价低廉、设施完善都只起到促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小镇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中心,有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口新样态+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口新样态+课件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 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 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国人口新样态
关注人口问题 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国人口数 量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2年人口 负增长,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 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 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 率为-1.48‰。
2015-2022年各孩次出生规模
1971两个正好 1980只生一个 2011双独二孩 2015单独二孩 2016全面二孩 2021放开三孩
(生育政策短期略有影响,长期看生育意愿仍处于低迷。 少数民族地区没有人口生育政策限制,对多孩影响较小)
关注未来,关注人口问题
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图
年龄
2023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图中2000年0-14岁约为18%,65岁以上约为9%,15-64岁约为73%,总值为100%。 ③
真题重现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市辖区人口增 长了近20%,说 明有人口迁入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2.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绿色箭头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2.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4.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A.漠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黑河--腾冲线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6.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8.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

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A.海拔800~1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10.海拔1000~1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较适宜②土壤较为肥沃③交通较为便利④经济较为发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1-12题。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6 人口分布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6 人口分布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体系架构]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素养考查] 1.人地协调观: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2.综合思维: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3.区域认知: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分布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及影响。

课时46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特点:很不均匀。

2.从全球来看角度分布南、北半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距海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4.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5.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3个。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

2.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因素地形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此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水源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的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矿产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2.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问题及其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程度高,生育意愿不强①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加大了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对策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采取计划生育政策(2021·北京地理)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 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 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结合某地区人口统计图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下图为 2010~2020年十年来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1.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1.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
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 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
主要因素。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综合思维)
2.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 2.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响。
迁入地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人口的迁移 1.何为人口迁移?如何分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____国__际__或__本__国__范__围_____内发生 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国__际__人口迁移和__国__内__人口迁 移。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1990~2015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出生 率高,人 口数量增 长快,青 少年及儿 童比重过 大
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 性,加大经济、就业、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 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 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 升缓慢甚至下降;不利 于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 育,降 低人口 自然增 长率
国家
问题
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 兵员不足;青壮年 及社会负担过重; 老年人生活困难、 精神孤独等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1)不同历史时期

② 人口增长 示意图 ①
特 人口数量 点 增长速度
少 缓慢
增多 加快
继续增加 更快
② ①

①人类获取食 物的能力低 原 ②抵御疾病和 因 灾害的能力差 ③人口死亡率 高
①耕作和灌溉 技术的发展 ②食物供应变 得稳定可靠 ③死亡率下降
①科技水平大 大提高 ②人 们能获得充足 的食物供应 ③完善的医疗 服务 ④死亡 率很低
10、(2013年广东高考)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 口指标,据表可知
2009年出生 2000-2010 2009年人口 2010年0-14 时预期寿命 年人口年均 密度(人/ 国家 岁人口比重 增长率 平方千米)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 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D 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依塔型判断影响其影响因素 左图中20岁至 40岁人口明显外凸 的原因可能是。 人口迁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B 1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与其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 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0.6
2.4
N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C 4、M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3.6%
B.1.2%
C.0.87% D.1.333%
D 5、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M地表示发展中国家,N地表示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一定高于发达国家
C.各年龄组死亡率M小于N,因此死亡总人口也是M小于N
D.M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人,口的主数量要变化原高因三一是轮复M习地老年人口比例高
读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回答:
国家 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万) (%) (%)
埃及 6398 2.50 0.65 1.85
6398
C.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人自口然的数条量变件化高的三影一轮响复习较大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 死亡率的下降
3、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的根本原因或称决定性因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1)-(4)分别是什么模式?
高–较高–较低
(传统型)
高–低–高
(过渡型)
高–高–极低
(原始型)
低–低–低
(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 由低到高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时间

死⑴



出原
生 率

(型


低⑵Leabharlann ⑶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时间
⑴原始社会阶段: 出生率___高___,死亡率___高___,自然增长率__极_低__。 人均寿命_短___,生产力__低____, 分布:_热__带_ 原始森林地人口区的数的量变落化后高__三民一轮族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X100%
人口死亡率=
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X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死亡人口数
X100%
=
同期自然增长的人口数 人口总的数人量口变化数高三一轮复习
X100%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基数 人口增长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3)经济发展水平 (4)政治
(5)医疗卫生条件 (6)受教育的文化程度 (7)婚姻、宗教、风俗 理解:人口总数最多是人口自的数然量变增化长高三率一轮由复正习 值转变为0的时刻
很快
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
趋于 缓慢
人口死亡率
人口下的降数量等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中国、印 度、巴基 斯坦等
计划生 育,控 制人口 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
10.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
B 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巩固练习
1、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 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B )
A.2 B.3 C.4 D.5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3、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3、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时间差异)
人口数量增多 增长速度加快
人口数量少 增长缓慢。
人口数量多 增长明显加快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4、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自然增长水 人口增

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 典型国家 人口政策 化趋势
发 达 国 保持较 家 低水平
增长 缓慢
文化教育 、社会保 障制度健 全、生育 观念的转 变等
比较稳定 ,一些国 家的人口 数量还会 逐渐减少
英国、 德国、 日本
鼓励生 育,吸 引外来 移民
发 展 中 国 水平较高 家
政治上的独 人口
立,民族经 增长
增长 济的发展, 开始
• (2015•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 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 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 2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B)
• A、2003年 B、2008年 • C、2010年 D、2012年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 (2015•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 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 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 2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B
•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 2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 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C
•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B )
A. 1% B. 1.5% C. 4% D. 3%
人口的数量变化高三一轮复习
读M、N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口数 及死亡率统计),完成4~5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M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日本 12687 0.94 0.82 0.12
6、计算两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7、计算两国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
万1268 *71万.85 %*0.1 2%
8、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
这句话对吗? 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
9、为什么日本的人人口口的数自量变然化高三增一轮长复习率比埃及低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