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带单元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带单元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带单元计划

第二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进行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这样,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了。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

周节月日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3-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使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口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用具: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是多少?90个十是多少?

2.口算。

3.揭示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吗?试一试: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3次运完,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4)240÷3=(),这题如何考虑?

2.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地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口算。

2.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小明和小英进行打字比赛。小英3分钟打了270个字,小明2分钟打了200个字。谁的打字速度快?每分钟快多少个字?

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总结不到位的,教师可作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1.填空。

(1)口算320÷4时,可以把320看成()个十除以()得()个十,商就是()。还可以想成4×()=320,所以商是()。

(2)口算2400÷6时,可以把2400看成()个百除以()得()个百,商是()

2.口算。

350÷7= 4800÷8= 420÷7= 1500÷5=

板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

60÷3= 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 6÷3=2 60÷3=20

(2)20×3=60 60÷3=2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

周节月日

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课本16页例2,P17-18页练习三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的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7= 540÷9=

2.列出各题的算式。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他们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离西湖223千米,行驶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请学生逐一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

3.揭示课题:除法的估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6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例2中“大约”是什么意思?

2.你觉得书上的两种估算方法有道理吗?

3.想一想:怎样进行除法的估算?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1.估算。 223÷4≈

2.解决问题。

(1)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三、合作探究

(一)师生互探

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讲解:自学检测2中的第(3)题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第(4)题,应将182 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渡过困难期。

3.方法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四、达标训练

1.把260个桃子装在4个筐里,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2.估算。

78÷4≈ 470÷8≈ 178÷6≈ 83÷9≈ 360÷5≈ 410÷7≈

3.思考题:青蛙大约活6年,海龟大约活128年,比目鱼大约活64年。

(1)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估算。71÷8≈ 181÷2≈ 359÷6≈

2.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2≈ 378÷5≈ 435÷7≈

板书设计除法的估算

例2:124÷3≈

方法1:124≈120 方法2:124=120+4 120÷3=40

120÷3=40 4÷4=1 40+1=41

教学反思

周节月日

口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算理。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除法口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3.口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8 40÷5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教学反思

周节月日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

教学内容:课本19页例1,21页练习四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和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3月12日)

(2)植树有什么好处?(3)出示课本第19页例1的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选取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列式42÷2

2.揭示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1)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你会计算“42÷2”吗?试试吧!(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2.用竖式怎样算?用最简便的竖式写一写。

3.在说计算过程时应从以下几点说: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③每次所得的商该写在什么位置。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用竖式计算:

36÷3 68÷2 84÷4

三、合作探究

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同学板演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结合学生的情况边讲解边完成竖式:

(1)我们分小棒,先分4捆的,相当于十位上的4,4除以2,商是2,写在哪?(十位上)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

(2)从总数中减去2个20,还剩下几?(剩2)

(3)2除以2的商是几?(商1)这个1写在哪?(个位上)

(4)分完了吗?(还要把得数加起来)

四、达标训练(1、2题第一横行必做,2题第二横行选做,3题思考题)

1.课本第21页第二题前两个。

2.笔算。

46÷2 63÷3 55÷5 48÷4 26÷2 93÷3

3.三年级二班有学生48人,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要用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摆成4行,每行摆多少张?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笔算。

66÷6 64÷2 96÷3

2.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84,除数是4,商是多少?(2)99是9的几倍?(3)3除36等于多少?

3.思考题。试做:用竖式计算38÷2。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

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42÷2=21(棵)

答:平均每班种21棵树。

教学反思

周节月日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

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用具: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口算。

27÷3= 40÷2= 240÷8=

2.笔算。

18÷3= 12÷2= 32÷8=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的?(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下面的新知学习作铺垫。)

揭示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先估算,再师生共同摆小棒,边摆边讨论多余的1捆怎么办?

2.针对竖式,讨论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接下去怎么写?

3.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让学生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比较这里的4、2、1与例1的4、2、1表示的意义相同与否。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48÷4= 36÷2= 45÷3= 42÷3=

三、合作探究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

3.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达标训练

1.赛一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本20页的“做一做”1题。

2.课本20页的“做一做”2题。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问题?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列竖式计算

91÷7= 69÷8= 58÷2=

2.填一填。

板书设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颗树?

52÷2=26(颗)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26棵树。

教学反思

周节月日

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21页练习四第2~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21页练习四第1题

(1)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1)读题。

(2)小组合作练习。说说错在哪里,分头进行改正并指明学生板演。

(3)全班订正。

(4)作补充练习。

3.练习四第3题

(1)看图说清题目意思。

(2)说一说还能想到的问题。

(3)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评讲。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教学反思:

周节月日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22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最高位的位置。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照片吗?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什么?老师这儿有238张照片,我们一起把它们整理一下吧!

二、自主学习

1.把238张照片放在每页6张的影集里,需要多少页?

2.能估算一下它们的结果吗?谁会列式?

3.如果让你来计算,怎么计算?

合作探究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完成例3。

(1)全班交流:选一个小组将竖式板演展示并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提问,小组进行答辩,教师也可就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在计算128÷4 时百位上的1不够除,我们把1个百看成10个十,与十位上的2个合并,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对着十位写3,用除数4去乘3个十,积是12,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12的下面,12减12得 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4得2,要写在个位上。(出示课本22页算理图)

(3)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

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 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上。

重点强调: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竖式的书写格式.

3.总结法则。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达标训练

1.基本练习。

2.改错: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五、堂清检测

1.216÷3369÷6426÷6

2.(1)3除81的商是多少?

(2)278除以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

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②除到被

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教学反思

周节月日

除数是一位数的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练习五第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并把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巩固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4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指名选择其中的题说说口算方法。

3.练习口算(口算卡片)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5题:

(1)先判断再改正,并说说笔算方法。

(2)指名学生上黑板改正,全班交流。

2.练习五第6题:

(1)说清楚题目的意思,完成第一问。

(2)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3.练习五第7题:

(1)说说题目意思。

(2)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4.练习五第8题

(1)说说题目意思。

(2)完成题目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五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教学反思

周节月日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课本25页例4,26—27页练习六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里最大能填几。

()×5﹤26 ()×8﹤70 ()×4﹤15

9×()﹥71 3×()﹥16 6×()﹥53

2.只列式不计算。

有240个茶杯,每6个装一盒,一共可以装几盒?

3.揭示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蓝笔记本和红笔记本各能买几本?请列式计算。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4.怎样验算100÷5=20?

5.怎么验算100÷7呢?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81÷3= 856÷7=

2.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1)246÷3=82 (2)340÷8=42 (4)

82×3=( ) ()×()+()=()

三、合作探究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学生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估算:让学生简单的说一说、计算器、笔算等,列竖式。)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3.怎样验算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4.怎样验算有余数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填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126×7=882 882÷7=()

7056÷9=784 784×9=()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48÷2= 656÷4= 223÷6=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点。理解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点。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实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发展实践水平。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理解、千米的理解和吨的理解。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安排: 例1 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点。 例2 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点。 例3 在境中理解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点。 例4 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点。 例5 单位换算。 例6 否同时过桥的问题,理解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点。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这个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但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水平和实践水平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安排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安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 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 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 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 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 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1.“简单的统计”: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具体事例,介绍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 据的方法,认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初步知道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 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 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因数和倍数: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 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 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 助直观进行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9春(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及进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通过平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

五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导读:范文五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1、数与代数领域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 5题。 2、第33页第1——7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标准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标 准版) Complete each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k plan. The plan plays a role of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to prevent and correct devia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463

小学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标准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

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 二、教材简析: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 2、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解题方法的教学 3、加强发展空间观念 4、适当加强简易方程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初步

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量与计量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5、调整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6、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閺呼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 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我们来看看下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50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 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 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 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 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 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 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 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 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 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 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 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 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 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1单元秒的理解 第1课时 课题秒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理解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点。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准确的时间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实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理解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理解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能够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2、补充: 3、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

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020小学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3篇

2020小学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三班和四班现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小学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最新版)

编号:YB-JH-0376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小学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最 新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小学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最新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三班和四班现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 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 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 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 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 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 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 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 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 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 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