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训练监控生理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生化指标在游泳训练中可以提供有关运动员身体状况、代谢状态和恢复能力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生化指标在游泳训练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血乳酸浓度(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血乳酸浓度是评估运动员乳酸代谢和耐力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游泳训练过程中的血乳酸浓度变化,可以评估运动员的乳酸阈值、耐力水平和训练负荷。
这有助于优化训练强度和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清肌酸激酶是一种常用的肌肉损伤指标。
在剧烈的游泳训练后,肌肉组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监测CK水平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肌肉疲劳和康复状况,有助于控制训练强度和调整恢复策略。
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血清肌酸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
剧烈的游泳训练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导致肌酸酐水平的变化。
监测肌酸酐水平可以帮助评估运动员的肾功能状态,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适应训练负荷。
血清电解质浓度(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游泳训练会引起大量的水和电解质的流失,特别是在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中。
监测血清电解质浓度,如钠、钾和镁等,可以评估运动员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及时调整补充液和饮食策略,维持体内的正常功能。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第五章〓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科学的训练监控和身体机能评定,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运动成绩愈来愈高、国际竞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训练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是提高运动能力、充分挖掘机体潜能的首要前提。
同时,为了避免造成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对运动训练进行科学的监控和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科学地检测和评定,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科学地检测和评定,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一、身体形态学指标身体形态学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坐高、胸、腰和臀等部位相关围度及皮褶厚度等。
通过测定身体的形态学指标可以了解身体的一般情况。
二、生理学评定指标人体运动机能评定所采用生理指标分别在运动、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等系统。
(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生理学指标主要有肌肉力量、肌电图和关节伸展度等。
1肌力肌力评定主要包括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等长力量又叫静止力量,常采用测力计完成,在测试过程中肌肉或肌群做等长收缩,无关节活动。
此方式主要了解在某一固定关节角度时肌肉或肌群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最大肌力)或克服最大阻力的70%的最长时间(肌肉耐力)。
等张力量又叫动态力量,常用测力计、杠铃、哑铃及力量练习器械来测定。
其最大肌力的测定是以受试者能克服一次最大阻力值来表示(1RM),在克服所给予阻力后,休息2-3分钟后再克服新的阻力值,通常每次增重不超过2-4公斤,直到最高阻力值。
其等张耐力的测定通常以能持续克服最大等张力量70%负荷的次数作为评定指标,通常一般人可连续完成12-15次,而运动员则可完成20-25次。
等动力量的测试需要利用专门的等动测力计完成,它与等长力量和等张力量的区别在于:等长力量只能测出某一关节角度的最大肌力,等张力量只能测出肌肉收缩过程中关节处于最不利收缩角度时的最大肌力,在其他收缩角度时所测出的肌力都小于最大肌力;而在等动力量的测试过程中,由于运动阻力是随关节活动而不断变化并自动调节的,因而只要肌肉进行最大收缩,就可准确测出肌肉或肌群在整个运动范围的最大肌力。
运动员机能评定

2.1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磷酸原供能能力的生化评定主要是测定全身肌肉 中ATP和CP的含量以及ATP酶、CK等的活性。直 接测定肌肉中的ATP、CP的方法虽多,如肌肉活 检法、核磁共振法等。但由于或是方法复杂、或 是经费昂贵、或是运动员难接受,故较少用。目 前,评定磷酸原供能系统的常见方法是尿肌酐系 数测定、定量负荷法、30m冲刺法等间接方法。
1.6血清睾酮
睾酮为雄性激素中的一种。由于它具有增强合成代 谢的功能,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
睾酮在耐力性运动项目评价运动员的训练量。对于 负荷量的反应非常敏感和准确。
雄激素是含有19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的总称,人 体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有三种分泌型雌激素:睾酮、 雄烯睾酮和去氢二雄酮,睾酮活性最高。男子由睾 丸间质细胞分泌,女子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卵巢 的基质细胞分泌。
• 尿蛋白测定时间选择:
1、一次激烈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在训练课后15min 后达到最高。应在运动后15min取尿测试。
2、训练后4h或次日晨可以再测一次蛋白尿。评价恢复 情况。
3、测试时应结合尿液比重进行分析。
4、寒冷天气、精神集中、情绪激动都会影响结果。
1.4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也称血色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红 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又有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故能直接影响体 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的身 体机能及运动能力。血红蛋白与运动负荷关 系密切,大运动负荷,血红蛋白下降。因此, 血红蛋白也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的一个生化 指标。
• 应用血尿素评定运动量,除看运动前后血尿素变化值 外,还应结合血尿素的疲劳阈值。金特曼研究报道, 清晨空腹安静时血尿素达50mg% (8.83mmol/L)时为过 度训练,林文弢等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安静血尿素值 为7.5-8mmol/L已达过度疲劳。所以,当运动后血尿 素达到或超过8mmol/L时,又比运动前升高约 2mmol/L左右,则可认为运动量大。
运动生理生化监控实例分析

5.2
5.16
5.15
5.14
5.14
5.1
5.1
5.05
5
冬训前
第一周
第四周
第七周
第十周
第十三周
第十六周
红细胞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情况。
西北师范大学
8
Hb
155
153.19
153.18
150
150.2
148.32
145
144.67
144.31
140
139.73
135
130
冬训前
尿酮体
一趟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一个训练周期有氧训练效果
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属于辅助性指标
脂肪酸分解代谢产物
无氧功率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评价一个周期有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
无氧代谢能力
最大摄氧量
有氧代谢能力
6
四、案例分析
某篮球队冬训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统计
及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和诊断。
5、评估恢复过程、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主要包括合理的训练安排(充分的准备活动、合理的训练间歇时间和合理的恢复
性训练)、合理的膳食及营养补充、运动营养品的合理使用、有效的物理恢复手段和中医药恢复方法、适宜的心理恢复措施等。
4
三、常用的运动生理生化监控指标
心率
一次强度;阶段性训练/组动作的运动
Hb(g/L
139.73*
)
±11.18
±10.82
±8.68
±11.91
±11.22
Hct(%)
0.44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

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的常用指标
一பைடு நூலகம்监控训练负荷强度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
➢ 用于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指标大多是在大强度训练中变化显著的指标,目前主要 有心率、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血红蛋白(某些项目)、尿蛋白等。
(一)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监控指标 1.最大心率与心率储备
几周内最大强度运动的心率最大值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 - 最小心率 不同的训练目的所对应的心率 表2 Karvonen储备心率训练强度表
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监控训练负荷强度
指标
血清肌酸激酶 (血清CK)
尿蛋白
血红蛋白
监控方法
测定一定强度训练后20~30 min或次日晨的血清CK。 血清CK水平越高,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次日晨血清 CK水平下降的幅度越大,表明肌肉恢复良好,训练强 度适宜。机体适应后,相同负荷训练后的血清CK升高 幅度减少。
三、监控训练方法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
训练方法的评估是一种对训练效果的检测与量 化,并用其结果来评估训练方法。一般来说, 每一种训练方法都是针对提高某些能量代谢系 统的供能能力而制定的。
表7 不同训练方法中不同监控指标的变化趋势
(二)阶段性训练方法监控指标
一个周期的训练后,根据起初的训练目的,教练员对 训练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可以通过某些生理指标来 进行直接评价。无论是专项技术训练还是一般体能训 练,其训练目的都主要是针对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和/ 或有氧代谢能力,评价无氧代谢能力变化的常用生理 指标主要为“无氧功率”(或称无氧功),评价有氧 代谢能力变化的常用生理指标主要采用“最大摄氧量” 和无氧阈(表8)
运动后15 min左右取中段尿测定,尿蛋白浓度越高表 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差。次日晨取尿测定,明显下 降或阴性表明恢复良好,训练强度适宜。应注意个体 差异,宜系统观察。适应后相同负荷训练后升高幅度 减少。
简述运动训练中常用周检测生理生化指标

简述运动训练中常用周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监测生理生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和训练师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帮助制定更有效的训练计划和饮食计划。
以下是常用的周检测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含义和用途。
1. 体温(Heart Rate and Temp.)体温是监测身体温度的一种指标。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体温会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体温升高可能会导致不适或运动员的表现下降。
因此,医生和训练师可以使用体温计来监测运动员的体温变化,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医疗措施。
2. 心率(Heart Rate)心率是衡量心脏收缩和舒张能力的一种指标。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心率通常会增加。
医生和训练师可以使用心电图来监测运动员的心率变化,以确定是否有心脏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
3. 血氧水平(Oxygenation Level)血氧水平是指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需要大量的氧气来支持他们的身体活动。
医生和训练师可以使用呼吸机等设备来监测运动员的血氧水平,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医疗措施。
4. 血糖(GLUT-1 and GLUT-3)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支持他们的身体活动。
医生和训练师可以使用血糖仪来监测运动员的血糖水平,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医疗措施。
5. 胆固醇(HDL and LDL)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有益的胆固醇,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有害的胆固醇,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医生和训练师可以使用胆固醇水平测试来监测运动员的胆固醇水平,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医疗措施。
6. 蛋白质水平(蛋白质摄入量 and Nitrogen积积)蛋白质是维持肌肉生长和修复的关键营养素。
医生和训练师可以使用测量运动员蛋白质摄入量和Nitrogen积积的指标来监测他们的蛋白质摄入是否足够,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饮食调整。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ppt课件

1.长度指标:身高、坐高 2.量度指标:体重 3.围度指标:胸围、腰围、臀围 4.体成分指标:皮褶厚度
二、生理学评定指标
人体运动机能评定所采用的生理指标主要在运动、循环 、呼吸和中枢神经等系统。
Page ▪ 3
(一)运动系统指标 1.肌力
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 2.肌电图 3.关节的伸展度 (二)循环系统指标
脂肪蛋白质供能极少
ATP-CP系统供能极少 糖酵解供能很少 糖氧化供能为主
脂肪蛋白质供能较多
二、发展运动素质训练的效果评定
1.ATP-CP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评定方法: 尿肌酐评定法 血乳酸评定法:10s快速运动评定法 磷酸原商评定法 30米冲刺评定法
A.尿肌酐评定法 取24h尿液 →测定尿肌酐含量 →求出尿肌酐系数 (尿肌酐系数=全日尿肌酐量mg÷体重kg) 评定: 尿肌酐系数不变或减少,反映运动员工作肌的机能或质量等维持在一
评定:磷酸原能商值越大,表示磷酸原供能能力越强
D.30米冲刺评定法
测定安静时血乳酸→3×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时的血 乳酸值→休息5min,进行4×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时的血 乳酸值→休息5min,进行5×30米跑,间隔2min→测定恢复期第1min和第 4min时的血乳酸值;记录每次30米跑的跑速
运动员选材资料

训练监控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机体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会在体液中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而测定不同训练前,中,后的某些生理指标和血液,尿液等体液的某些生化成分,可以间接地揭示人体运动时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和运动时物质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律,反映机体对训练的适应状况,为实现科学的训练监控提供可能.⏹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训练监控主要包括对训练负荷的监控和对训练方法的监控,而对训练负荷的监控又分为对负荷强度的监控和对负荷量度的监控.训练负荷强度和训⏹练负荷量是运动训练中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有一定的量就有一定的强度,反之,有一定强度的练习就有一定的量,有机体能够承载较小强度的较大的量,也能够承载较大强度的较小的量,量的增加能为强度的提高打好基础,强度的提高又可为量的增加创造有利条件,量和强度这两个因素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但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所有在训练监控中使用的生理生化指标都难免受到训练负荷量和训练负荷强度的共同影响,难以把这两者的影响完全割裂开来分别分析,之所以能够把这些指标分为反映训练负荷强度和反映训练负荷量的指标,也是根据两者对人体产生的刺激不同而引起人体出现的反应不同,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将能够最大限度体现这⏹种不同的指标筛选出来,尽量真实而独立地量化训练负荷量与训练负荷强度对人体的刺激程度.而有些指标,如血红蛋白,尿蛋白等受到训练负荷强度和训练负荷量两个因素的影响都较大,因此,在训练监控实践中,只能根据训练实际完成情况来区分哪个因素影响更为主要,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指标不能单独作为评价训练负荷强度和训练负荷量的有效指标,而是要进行多项指标的综合测试与综合分析.目前常用训练监控的生理生化指标用“心率”指标进行训练监控时需要注意哪些基本问题⏹心率(Heart Rate, HR)是反映心脏承受负荷大小的常用指标.运动开始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且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因此,心率是监控训练强度的有效指标.例如,在举重训练中,抓举,挺举重量与心率变化呈正相关.随着杠铃重量的增加,心率加快,杠铃重量在最大重量的35%~45%时,心率达到140~150b/min(次/分),在练习重量增加到60%~85%最大重量时,心率增加缓慢,在160b/min左右,当练习重量增加到85%以上时,心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极限重量时,心率达到峰值(表).另外,当杠铃重量相同时,练习次数增加,心率加快;练习组数增加,心率则基本保持不变.⏹虽然心率是随着运动强度变化而变化的,但是当以同样的强度持续运动超过2~10分钟后,心率就处在一个稳定状态,且在短暂的强度改变后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人体的一种生理惰性现象造成的.⏹最高心率出现在放松调整后20秒左右,最高心率持续时间一般为15~25秒,这就是心率的惰性现象.⏹因此,评定运动强度时往往需要根据项目和运动强度的特点,尽可能测定到最高的心率.⏹常用的心率指标有:晨脉,安静心率,运动心率(运动后即刻值),最大心率,恢复心率(运动后在一定时间内心率的恢复值)及心率储备等指标.⏹运动后心率会急速下降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运动后心率最好用10次计数法,即在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用秒表计数10次心率的耗时.血红蛋白指标开展训练监控时应注意哪些基本问题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带氧和运输二氧化碳的蛋白质,这个指标过去主要用于诊断运动员贫血,而很少被用作强度评价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期内基础心率突然明显加快,提示运动员不能适应当前训练负荷,机能状态下降,如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提示可能有疾病的存在。
血压
(BP)
阶段性机能状况评估
安静时血压升高20%左右,并持续两天以上时,可能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
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或出现梯型反应、午无休止音及运动过程中收缩压突然变化下降达20mmHg时,提示运动员机能状况较差
有免疫器官生成,受神经、内分泌、血清谷氨酰酶浓度等影响
反应时、两点辨别域、闪光融合频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等
一个训练日、一个阶段或一个周期运动员神经中枢疲劳情况
数值岁中枢神经疲劳程度升高而升高
运动后血糖水平下降、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等造成神经疲劳
注: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AMP为一磷酸腺苷;NK细胞为自然杀伤细胞;IgG、IgM、,IgA为免疫球蛋白
无氧功率
(WAT)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合理性、有效性
由ATP—CP系统及糖无氧酵解系统做功能力决定
最大摄氧量
(VO2max)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合理性、有效性
由心肺的痒转运、肌肉有氧代谢做功能力等决定
无氧阈
(AT)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最后终代谢产物
尿蛋白
(UPro)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课后测定既能够反应训练负荷强度,也能够反映负荷量,需结合训练目的、方法,并结合训练成绩来评价;测定次日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状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小管回吸收率下降及分泌物增加
血清睾酮
(T)
一个训练周期的训练负荷
反映一个小周期或大训练周期训练负荷大小。如一个周期的训练后明显下降,则表明训练负荷过大,运动动员不能适应;如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不大,表明运动员能够适应
由下丘脑—垂体
—性腺轴调控,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
运动员恢复能力评估
运动后恢复期,血清睾酮高,表明机能状态好,恢复能力强:血清睾酮低表明机能状态差或恢复能力差
血液携氧能力
男运动员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运动员低于110g/L时,可诊断为贫血。男运动员血红蛋白达到160g/L,女运动员达到140g/L时,最适宜发挥人体最大有氧能力。
红细胞系
血液携氧能力
大负荷训练后,数值下降程度与疲劳水平呈正相关。另外,辅助血红蛋白指标对贫血进行诊断与分析
单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体积、血红蛋白含量
血清皮质醇(C)
一个训练周期的训练负荷
一个周期训练后,相同负荷运动时,血清皮质醇浓度上升幅度下降,是适应运动量的表现,表明训练负荷适合;如上升幅度增加表明训练负荷过大
由下丘脑—垂体
—性腺轴调控,由肾上腺皮质分泌
运动员恢复能力评估
运动后恢复期,血清皮质醇持续偏高,恢复到正常水平时间长,表明机能状态差或对负荷不适应
血氨
(BNH3)
一次或一组动作的强度
评定极限或亚极限运动中ATP—CP系统的供能情况
大强度运动中AMP的降解;长时间耐力运动中氨基酸的降解
阶段性训练效果评估
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血氨升高的幅度减少表明训练水平提高
血尿素
(BU)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课后测定反应耐力训练负荷量,值越高反应负荷量越大;次日测定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情况,超过7mmol/L表示疲劳未完全消除,提示训练负荷过大;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量的变化
大强度运动或运动损伤造成骨骼肌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凋亡、血清肌酸激酶由及细胞中渗透到血液
肌肉损伤及恢复情况
大幅度异常升高表明有肌肉损伤,连续监测可反映肌肉损伤的早期恢复情况
血乳酸
(BLA)
一次或一组动作的强度
运动后测定最高血乳酸水平可精确定量分析运动强度
糖酵解代谢终产物
阶段性训练效果评估
训练一个阶段后,同样运动负荷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下降,说明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提高同样运动负荷后血乳酸清除迅速提高,说明有氧能力提高
血液对动脉壁
的压力,受植
物神经、内分泌激素级血管内皮质素等调节
血红蛋白(HB)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既能够反映训练负荷强度,也能够反映负荷量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检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一个小周期训练后如果下降明显,说明运动员不能够适应训练负荷,下降超过20%为过度训练的表现之一。
由骨髓、脾脏等造血器官生成,受遗传因素、蛋白与铁营养、EPO等激素的影响
表1常用训练监控生理生化指标
指 标
监 控 目 的
功 能
来 源
心 率
(HR)
一次或一组动作的运动强度
可作为100%最大摄氧量强度以下训练的强度定量指标,对100%最大摄氧量强度以上的训练只能定性分析。
由心肌窦房结发
出冲动,受交感
神经、迷走神经调控,受呼吸等因素的影响
阶段性训练效果评估
系统耐力训练后安静心率下降,或同样负荷的亚极限以下强度运动后即刻心率下降或心率恢复速度提高,均说明心功能提高,有氧能力提高。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合理性、有效性
有肌肉有氧做功能力决定
白细胞,CD4/CD8,
NK细胞
IgG,IgM,,
IgA等
一个训练阶段负荷量;运动员免疫机能状态
一个阶段连续大负荷运动训练后,白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及IgG、IgM、,IgA表现为非常显著下降,表明运动员疲劳程度较高,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如果白细胞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机体有感染的可能
尿酮体
(uk)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课后测定,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大负荷量训练后升高;属于辅助性指标
脂肪酸分解代谢中间产物
尿潜血、
尿胆红素、
尿
课后测定,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大负荷量训练后升高;属于辅助性指标
红细胞及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代谢产物由肾脏排至尿液
T/C
一个训练周期的训练负荷
反应运动员对一个训练小周期或大周期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升高表示适应良好,下降超过25%提示过度疲劳
代表身体合成、恢复状况
血清肌酸激酶(CK)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随着运动强度增大血清肌酸激酶会升高,反应一堂课或一个训练日负荷强度的大小;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强度变化;测定次日恢复值可评定肌肉疲劳后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