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提升】专题02 中国地理概况(复习案)-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秘籍

【期末提升】专题02 中国地理概况(复习案)-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秘籍
【期末提升】专题02 中国地理概况(复习案)-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秘籍

1.在图中标出我国邻国、海域。

1 2 3 4 5 6 A B C D

E F H K J L M N R P S T U V W X 克什米尔

80o 100o 120o 40o 20o 0o 中 国 华 人 民 共 和 G

2.在图中标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名称;画出我国主要的山脉;标出我国主

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e 14 A D 15 16 Ⅲ Ⅱ M C 12 17

1 2 5 9 10 7 6 8 Ⅰ 13 11 a b c f d g 3 4 B E F

3.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及其影响

4.地形特征描述方法

案例:描述下图所示区域地形特征

10°图例 等高线

国界线 火山 200 城市

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近年来,贵州茶园面积超过52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下图为云

贵高原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贵阳气候资料图。

(1)描述该区域主要的地形特征。(4分)

(2)分析贵州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5分)

(3)从水文、地形的角度,分析A 处修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3分)

二、气候

25°图例城市河流 降水量(mm ) 0 50 350 300 250 200 100 150 气温(°C )

贵阳

黄土高原

渭河平原

宁夏平原

珠江三角洲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

平原

海南岛

河套平原

东南丘陵

准噶尔盆地

2.气温

(1)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特点及原因

(2)分析我国夏季气温特点及原因

(3)总结归纳

①影响气温的因素

②描述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案例:读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A处7月的气温(>、<)28℃,并说明判断依据。(2)描述1月等温线分布特征

3.降水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及带来的影响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案例:读我国年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最不适宜发展太阳能电站的是 A .北京 B .拉萨 C .上海 D .重庆

(2)导致甲区域比周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海拔

C .天气

D .植被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占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回答(3)~(4)题。

甲 0 1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华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 华北平原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占年降水量(%)

(3)根据上图,下列关于三个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华南地区夏雨率最低,其夏季不会发生洪灾

B.华北平原夏雨率最高,在三地中其夏季降水量最大

C.三地中降水季节差异最小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受冬季风影响小,导致其冬雨率最大

(4)导致华南地区秋雨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距海近 C.河湖多 D.多台风三、河湖

4.湖泊

(1)简析咸水湖的成因

(2)简析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

(3)简析湖泊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5.长江

(2)简析长江荆江河段地上河的成因

(3)简析长江被称之为“黄金水道”的原因(4)简析修建三峡大坝带来的影响

6.黄河

(1)概况

(2)简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3)简析黄河下游春季水量较小的原因

(4)简析黄河下游不能发展航运的原因

7.河流流量曲线的判读:读不同区域两条河流流量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河分别可能在我国什么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2)参照甲乙两图画出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河流流量曲线。

流量流

【答案】

一、1.略2.略

4.地形类型;地形排列(两种及其以上的地形);地势起伏;地势高低;典型地貌

案例: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沿海(或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东部海岸线平直,西部海岸线曲折;火山广布。

1分),地表起伏大(崎岖)(1分);喀斯特地貌广布(1分)。

(2)地处低纬高原,气候温和(1分);降水较丰富,空气湿度大(多云雾)(1分);多山地丘陵,地表起伏大,适宜种茶荒地多(1分),有一定坡度,排水条件好(1分);由于北部地形阻挡,冬季受来自高纬的冷空气影响较小(1分)。

(3)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1);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1分);位于峡谷处,利于建坝(建坝工程量小)(1分)。

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获得热量少;南方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获得热量较多。

②大气环流:我国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时间长;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冬季风南下受地形阻挡,势力减弱,对南方影响较小。

(2)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原因: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虽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但北方纬度高,昼更长;②夏季南方阴雨天气更多;③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

(3)①纬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

②数值变化(温度由XX向XX减小或增大);疏密(XX稀疏,温度变化小;XX密集,温度变化大);走向(呈XX走向)或者弯曲(向XX弯曲);极值(XX最大或XX最小)。

案例:(1)小于位于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

(2)温度由南向北递减;南部和北部等温线较稀疏,温度变化小,中部较密集,温度变化大;大致呈东西走向。

3.(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受海陆位置影响。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持续时间长,北方相反。成因: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锋面雨带的移动的影响)。

(2)4—5月到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华南地区进入雨季;6月到达长江中下游: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天气;7—8月到达北方地区:北方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9月雨带迅速南移,10月彻底退出我国,雨季结束。

(3)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

4.台风、寒潮、旱涝、沙尘暴

案例:(1)D(2)D(3)C(4)D

三、河湖

流带来大量盐类物质,盐分长期富集。

(2)流域内降水少,蒸发大;注入湖泊的河流少;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湖床不断抬高;人为大量引用湖泊水(淡水湖)或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流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小;围湖造田。(3)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气候变干,温差变大;水资源减少;调节河流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加剧;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半干旱区)湖床裸露,风沙危害加剧。

(2)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大量泥沙进入河道;河流将泥沙带到荆江河段;荆江河段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高;人为筑堤束水。

(3)流程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通航里程长;流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稳;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流域内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航运需求大;自西向东注入东海,可以实行河海联运;长江沿岸陆地交通便利,与陆地运输构成交通运输网。

(4)有利:调节径流,减小河流季节变化,防止旱涝灾害,改善通航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开发水电,为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发展库区养殖,增加收入;调节库区周边气候等。

不利:下游泥沙含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河口处营养物质减少,影响沿海渔业发展;河流下游流量减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导致河流入海口海水倒灌,三角洲遭到侵蚀加剧,影响河流和地下水水质,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大坝影响洄游性生物洄游;水库可能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库区淹没农田、村庄,导致大量移民等。

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高;人为筑堤束水。

(3)雨带未到,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气温回升,蒸发大;地上河,下渗多,且注入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水量小;农业发展用水量大。

(4)流域内年降水少,且下游为地上河,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大;下游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人为用水量大;地上河,河床高;有结冰期。

7.河流流量曲线的判读:读不同区域两条河流流量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长江中下游平原 理由:流量夏半年大,冬半年小;6月前后受“梅雨”天气影响流量最大,7、8月受伏旱天气影响流量较小。乙:华北 理由:流量夏半年大,冬半年小;春季河流流量小,7、8月雨季流量大。

(2)略

流量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