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各种国民政府

合集下载

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完结版

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完结版
国民政府的前期统治
1004106第一小组
国民政府
• •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简称国府(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
1925年7月1日
由孙中山的海陆 军大元帅大本营 改组
1928年 1937年至1945年 北伐统一之后成 1948年5月20日 为唯一代表中国
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
· 改订新约运动
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制造对外“自主”形象 结果
· 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 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 · 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
谢谢观看
训政纲领内容如下:
中国国民党实施总理三民主义,依照建国大纲之训政时期,训练国民使用政权, 至宪政开始完成全民政治,制定左之纲领: 第一条 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 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条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执行之。 第三条 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 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 第四条 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 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第五条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 议行之。 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 治会议议决行之
· 文学影响政治界的鲁迅 · 创造新哲学观的胡适 · 文化出版业的邹韬奋 及 陶行知 · 文学界的张爱玲、沈从文、曹禺 · 京戏与新艺术的梅兰芳与阮玲玉等 · 除此,尚有李叔同、顾颉刚、徐悲鸿、梁漱溟、张元济、黄 炎培、林徽音、梁思成、林语堂、冯友兰、齐白石、钱钟书、 杨绛、巴金、吴清源、俞平伯、费孝通、陈独秀及傅抱石均 对1930年代的文化中国贡献良多。

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民国政府的区别,没有几个人能弄清楚

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民国政府的区别,没有几个人能弄清楚

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民国政府的区别,没有几个人能弄清楚有关近代的影视剧中,里面关于故事发生时间背景的叙述,有的是北洋时期,有的民国时期,还有的是国民党时期,他们分别代表的是“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关于这三个名词,很多人一团雾水,认为他们都是指清朝灭亡后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因此有不少人认为他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一样的。

其实这三个词,还真不一样,而且差别还不少。

民国政府“民国政府”是指清朝灭亡后(1912)到新中国成立前(1949)这三十八年间,中国唯一合法并得到外国列强承认的政府,它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北洋政府”“国民政府”1、北洋政府(1912—1928)“北洋政府”就是指北洋军阀政府,主要有袁世凯、皖系、直系和奉系四个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5)1912年袁世凯在逼迫清帝退位后,成了民国的大总统,特别是其操纵国会后,袁世凯基本实现独裁统治。

1915年,他倒行逆施登基称帝,失败后郁郁而终,北洋政府袁世凯时期结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5—1928)袁世凯死后,没有一个人可以拉起整个北洋军不散架,很快分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再加上在东北的张作霖的“奉系”,这三个北洋军阀轮流控制北京政府,其中皖系(1915—1920),直系(1920—1924),奉系(1924—1928)。

2、国民政府(1928—1949)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后,直系后起之秀吴佩孚和孙传芳相继被消灭掉,坐镇北京的张作霖自知不敌北伐军,连夜把军队撤往关内,其同时乘专列回奉。

结果专列在皇姑屯爆炸,张作霖被炸后不治生亡,年仅二十八岁的张学良就任奉系统帅。

张学良是位爱国将领,他对日本人对中国事务指手画脚很不满,再加上日本人害死了自己的父亲,结果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至此国民政府名义上一统中国,取代北洋军阀成为中国合法的政府,一直到1949年。

从以上可以看出,民国政府的概念最广,它包括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是北洋政府的继任者。

民国时期的政权演变及政权性质

民国时期的政权演变及政权性质

民国时期的政权演变及政权性质山西长治市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中学武永林中华民国在近代中国存在了38年(1912年——1949年)。

出现了统治全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也出现过与其对立的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及解放区政府;还有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伪满州国及伪南京国民政府。

一、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成立。

这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的革命政府。

公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法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让位,首都迁移北京,南京临时政府结束。

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这是一个长期保留民主共和政体形式,但却是官僚地主、买办、军阀专权的政府。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坚持独裁统治、残酷镇压人民革命。

1927年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而被基本推翻。

三、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

这是一个完全背离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原则,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

统治中国长达22年。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四、南方革命政府和武汉政府1917年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在广州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依靠西南军阀的力量企图北伐,后孙中山遭排挤被迫出走。

1920年陈炯明领导的粤军击败桂系,孙中山重返广州,重建中华民国政府,积极策划第二次护法运动,后因陈炯明的背叛而失败,孙中山被迫再次出走。

1923年初,革命党人等打败陈炯明,孙中山再抵广州,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积极倡导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北伐。

1925年7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随着1926年夏天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927年7月1日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开始。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几个国民政府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几个国民政府

第五个国民政府——广州国民政府。
北平政府瓦解,但其所树立的“国民会议”和制定约法的大旗却被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接过来,借以剥夺反对派的口实。蒋介石的“国民会议”遭到了胡汉民等反蒋派的反对。蒋介石在1931年2月软禁胡汉民,5月5日-17日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等法案。这些事件,使反蒋派群情激奋,他们纷纷南下广州。胡汉民派、汪精卫派、桂系、孙科派、西山会议派、两广军人等均集中在“护党救国”、“打倒独裁”的旗帜下,仿孙中山召开非常国会的先例,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另立中央,议决成立国民政府。1931年5月28日,广州国民政府宣布成立,由汪精卫任主席,演成新的宁粤对立的局面。就在这次对立中,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9月28日宁粤双方在“息争御侮”、“共纾国难”的主张下,开始进行广州会谈。10月27日,双方在上海召开“和平统一会议”,11月7日,达成协议,规定双方各自召开国民党“四大”,选出同等数量的中央委员,然后双方中央委员在南京合开四届一中全会,改组南京政府,取消广州政府。这样一来,广州国民党中央争得了与南京中央平等的“正统”权位。11月12日-23日和11月18日-12月5日,南京“四大”和广州“四大”相继召开,各自选出中央委员。广州方面在选举中发生争斗,汪精卫、孙科等愤而离粤赴沪,12月3日在上海宣布召开“四大”,选出己方中央委员。演成了国民党一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三地召开的闹剧。由于反蒋派的咄咄进逼,蒋介石于12月15日宣布下野。12月22-29日,国民党宁、粤、沪三方合一,在南京召开四届一中全会,宣告组成“统一政府”,由林森任政府主席,孙科任行政院长。1932年1月1日,林森、孙科等宣誓就职,广州国民政府宣布取消。
府,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幸而1923年1月,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等部,在国民党人策划下联合驱逐了陈炯明,使孙中山得以在1923年2月21日重回广州,并在3月2日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府,称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自任大元帅。这是一个军政府性质的革命政府。正是在这一政府下,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通过联俄联共,迅速使国民革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中华民国(1912-1949)政权演进及历任国家元首

中华民国(1912-1949)政权演进及历任国家元首

中华民国(1912-1949)政权演进及历任国家元首
中华民国1912年元月正式成立,至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共存在了38年。

这期间的政权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临时政府时期(1912-1913)
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北京临政期和南京临政期,国家元首分别为孙中山和袁世凯。

第二阶段,北洋政府时期(1913-1928)
这个阶段北洋军阀在国家政治格局中占据主要地位,经历了袁世凯统治期(1913-1916),皖系军阀统治期(1916-1920),直系奉系共统期(1920-1922),直系军阀统治期(1922-1924),奉系军阀统治期(1924-1928)。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北洋政府覆灭,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个阶段,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
北洋军阀政府被推翻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这个时期又可细分为第一次南京训政期(1928-1937),重庆训政期(1937-1946),第二次南京训政期(1946-1948),宪政时期(1948-1949)。

这38年间,先后经历了22任国家元首。

历史上的“中华民国”

历史上的“中华民国”

龙源期刊网
历史上的“中华民国”
作者:周宝广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08年第04期
1.湖北军政府: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后成立了湖北地方革命政权,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
2.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成立于南京,国号“中华民国”。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北洋军阀政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名义上还保持着“共和”体制和中华民国的国号,但实际上是以军阀为核心的大地主、大买办的政府。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
4.广州军政府:1917年,孙中山为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为大元帅。
5.广东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7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通称“广东国民政府”。1927年初,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通称“武汉国民政府”。
6.南京国民政府和重庆政府: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统一了中国。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还都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国民政府的四次大裂变

国民政府的四次大裂变

国民政府的四次大裂变作者: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26期国民党“派系林立”内斗严重历来为人熟知。

回顾历史,国民政府从1925年建立到1948年改组这短短23年间,发生过4次大分裂,随时都有反对派另立中央,两个国民政府对峙的现象司空见惯。

孙中山逝世产生权力真空中国国民党自1919年由中华革命党改组成立以来,其组织与党员成分就相当复杂,尤其在孙中山宣布实行三大政策后,党内左、中、右派系日益明显。

孙中山刚一逝世,党内右派团体就首次公然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此时广东的局面正如《中国国民党史》所载:“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在党内形成绝对权威,然而,孙中山忽视了对接班人的培养,尽管他拥有不少卓越的助手。

因此,绝对权威的忽然丧失,国民党内便出现了权力真空,一时很难找出一位深孚众望的领袖。

”孙中山北上前让胡汉民出任代理大元帅之职,但胡汉民在党内的影响力远不及孙中山,孙在世时,他可以理所当然的以助手身份暂时控制局面,孙中山一旦逝世,胡汉民在党内的地位马上受到挑战。

胡汉民自己非常清楚这个关系,所以在孙中山病危时他就对廖仲恺等人说:“大元帅职权,兄弟实不当再行代理,最好能将大元帅府根本改组为政府,并采用委员制,使本党同志,能有共同负责的机会。

”胡汉民改组政府的提议得到众人认同,但不久后即传来孙中山逝世消息,国逢大丧,改组之事也被谭延闿以“大局未定,不便立即进行”为由搁置了。

不久后,黄埔党军在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杨、刘之役中取得胜利,广州革命策源地得到巩固,此事又再一次被提上议程。

最终经过商议,决定将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开府典礼在广州第三公园举行,宣告正式成立。

宁汉对峙,国民政府第一次大裂变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并不能根本解决国民党内日益分化严重的问题。

即使是黄埔军校中,也有以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左派学员组成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右派学员组成的“孙文主义学会”两个相互对立的学生团体。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1927年6月18日改为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
国家元首:
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年)】
黎元洪(大总统)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
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
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无
【1861-1875年】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
【其中包括】
(1851.1.11-1864.7)
林森(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1月-1943年8月
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6月-1943年10月
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10月-1948年5月
蒋介石(总统)1948年5月-1949年1月
李宗仁(代理总统)1949年1月-1949年10月
首都:南京,重庆(陪都)
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
《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
国旗:黄龙旗
【其中包含】
(1911.10.11 -1912.1.1)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地方政权)
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
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各种国民政府
1、1912.1.1日,中华民国成立,临时政府定都南京。

2、1912年,清帝退位后,根据协议,临时政府将政权转交袁世凯,1913年完成选举,组建北京政府,开始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不过这个时候,不叫“国民政府”,就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

3、1912-1926年,北洋政府时期,北京为首都,期间孙中山领导下,南方成立了几次以军政府、大元帅府为名的政权,均未被国际承认,影响力也很小。

4、1926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政府,因为标榜国民革命,称为广州国民政府,编制国民革命军。

同年北伐。

5、1927年,国民党北伐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12月20日,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6、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发生分裂,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组建南京国民政府,在蒋介石控制区,进行清党分共。

7、61927年6-7月,武汉国民政府也开始清党分共。

8-9月,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合流,国民党重新统一,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开始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代。

8、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五”事变,上海十九路军损失惨重,驻南京的中央军精锐87、88师增援上海后,首都南京已经没有精锐部队拱卫。

同时为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国民政府迁都洛阳。

9、1932年年中,淞沪停战协定生效,战争暂时平息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

10、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1、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2、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迁回南京。

13、1949年,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国民政府迁都广州,随即,又迁往台湾,彻底成为地方政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